国产婷婷在线精品综合_97人妻AⅤ一区二区精品_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级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閱讀>詩詞>《放言·其一》白居易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
《放言·其一》白居易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
更新時間:2024-12-14 09:06:42
  • 相關(guān)推薦
《放言五首·其一》白居易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

  在平凡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jīng)典的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放言五首·其一》白居易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歡迎閱讀與收藏。

  作品簡介《放言五首·其一》為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此詩是《放言五首》第一首詩,這首詩放言政治上的辨?zhèn)惟ぉぢ酝诮浪^識別兩面派的問題。詩人借助形象,運(yùn)用比喻,把抽象的哲理表現(xiàn)為具體的藝術(shù)形象,因此雖通篇議論說理,但啟人深思,并不乏味。

  參考資料:

  作品原文

  放言五首·其一

  [唐] 白居易

  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

  但愛臧生能詐圣,可知寧子解佯愚。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tuán)豈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憐光彩亦何殊。

  作品注釋

  1、放言:意即無所顧忌,暢所欲言。

  2、辨:一作“辯”。底:啥。

  3、臧(zāng)生:指臧武仲!墩撜Z·憲問》:“子曰:臧武仲,以防求為后于魯。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标埃阂蛔鳌扒f”。防:是武仲的封地。武仲憑借其防地來要挾魯君。武仲:臧孫氏,名紇,官為司寇,在貴族中有“圣人之稱”(《左傳·襄公二十二年》杜氏注:“武仲多知,時人謂之圣”)。詐圣:欺詐圣人。甯(nìng)子:指甯武子!墩撜Z·公冶長》:“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元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荀悅《漢記·王商論》:“甯武子佯愚(裝傻)!卞福航褚嘧鳌皩帯。知:同“智”。此二句意謂:世人只是上了假圣人的當(dāng),去愛臧武仲那樣的人,哪知道世間還有甯武子那樣裝呆作傻的人呢?

  4、“草螢”二句:以螢光并非火,露滴不是珠來比喻人世間的某些假象,并告誡人們不要為假象所蒙蔽。這是從側(cè)面說明要從本質(zhì)去看問題,或者說要善于透過現(xiàn)象看出本質(zhì)。

  5、“不取”二句:進(jìn)一步明示辨?zhèn)沃,指出如不兼用明亮的火焰和照乘珠的光,這就不能發(fā)現(xiàn)真?zhèn)蔚膮^(qū)別。燔(fán)柴:《禮記·祭法》:“燔柴于泰壇!笔瑁骸爸^積薪于壇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氣達(dá)于天也!贝擞脼槊~,指火光。

  6、照乘:珠名!妒酚洝ぬ锞粗偻晔兰摇罚糊R威王“與魏王會田于郊。魏王問曰:‘王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海ㄎ海┩踉唬骸艄讶,國小也,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為萬乘之國而無寶乎?’”殊:異。

  作品譯文

  白日真黑夜假誰去分辨,從古到今的事無盡無休。

  只喜臧生能騙過圣人,又怎知甯子識破了裝傻的。

  螢火蟲有光非真的火光,荷葉上的露水雖圓豈是真珠?

  倘不取燔柴大火和照乘明珠來作比較,又何從判定草螢非火,荷露非珠呢?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組詩作于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在被貶謫去江州(潯陽)途中。元和五年(810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權(quán)貴,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元稹在江陵期間,寫了五首《放言》詩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閑生也得,擬將何事奈吾何”(其一),“兩回左降須知命,數(shù)度登朝何處榮”(其五)。過了五年,白居易因上書急請追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遭當(dāng)權(quán)者忌恨。當(dāng)年六月,被貶為江州司馬。這時元稹已轉(zhuǎn)官通州司馬,聞訊后寫下了充滿深情的詩篇——《聞樂天授江州司馬》。白居易在貶官途中,風(fēng)吹浪激,感慨萬千,寫下《放言五首》奉和。此詩為第一首。

  作品鑒賞

  予出佐潯陽,未屆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獨(dú)吟,因綴五篇,以續(xù)其意耳!睋(jù)序文可知,這是公元815年(唐憲宗元和十年)詩人被貶赴江州途中所作。當(dāng)年六月,詩人因上疏急請追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遭當(dāng)權(quán)者忌恨,被貶為江州司馬。詩題“放言”,就是無所顧忌,暢所欲言。組詩就社會人生的真?zhèn)巍⒌湼、貴賤、貧富、生死諸問題縱抒作者的己見,宣泄了對當(dāng)時朝政的不滿和對作者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此詩為第一首,放言政治上的辨?zhèn)巍酝诮浪^識別“兩面派”的問題。

  “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偽的事。首聯(lián)單刀直入地發(fā)問:“早晨還裝得儼乎其然,到晚上卻揭穿了是假的,古往今來,什么樣的怪事沒出現(xiàn)過?可有誰預(yù)先識破呢?”開頭兩句以反問的句式概括指出:作偽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但愛臧生能詐圣,可知寧子解佯愚!鳖h聯(lián)兩句都是用典。臧生,即春秋時的臧武仲,當(dāng)時的人稱他為圣人,孔子卻一針見血地斥之為憑實(shí)力要挾君主的奸詐之徒。寧子,即寧武子,孔子十分稱道他在亂世中大智若愚的韜晦本領(lǐng)。臧生奸而詐圣,寧子智而佯愚,表面上的作偽差不多,但性質(zhì)不同。然而可悲的是,世人只愛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卻不曉得世間還有寧武子那樣的高賢。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tuán)豈是珠。”頸聯(lián)兩句都是比喻,意思是:“草叢間的螢蟲,雖有光亮,可它終究不是火;荷葉上的露水,雖呈球狀,難道那就是珍珠嗎?”然而,它們偏能以閃光、晶瑩的外觀炫人,人們又往往為假象所蒙蔽。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憐光彩亦何殊!蔽猜(lián)緊承頸聯(lián)螢火露珠的比喻,明示辨?zhèn)蔚姆椒。燔柴,語出《禮記·祭法》:“燔柴于泰壇。”這里用作名詞,意為大火。照乘,指明珠。這兩句是說:“倘不取燔柴大火和照乘明珠來作比較,又何從判定草螢非火,荷露非珠呢?”這就相當(dāng)于諺語所說的:“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詩人提出對比是辨?zhèn)蔚闹匾椒。?dāng)然,如果昏暗到連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識,比照也就失掉了依據(jù)。所以,最后詩人才有“不取”、“可憐”的感嘆。

  這首詩,通篇議論說理,卻不使讀者感到乏味。詩人借助形象,運(yùn)用比喻,闡明哲理,把抽象的議論,表現(xiàn)為具體的藝術(shù)形象了。而且八句四聯(lián)之中,五次出現(xiàn)反問句,似疑實(shí)斷,以問為答,不僅具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且充滿咄咄怪事的感嘆。從頭至尾,“何人”、“底事”、“但愛”、 “可知”、 “終非”、 “豈是”、 “不取”、 “何殊”,連珠式的運(yùn)用疑問、反詰、限制、否定等字眼,起伏跌宕,通篇跳蕩著不可遏制的激情,給讀者以骨鯁在喉、一吐為快的感覺。詩人的冤案是由于直言取禍,他的辨?zhèn)沃f并非泛泛而發(fā)的宏論,而是對當(dāng)時黑暗政治的針砭,是為抒發(fā)內(nèi)心憂憤而做的《離騷》式的吶喊。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后遷下邽(今陜西渭南東北)。貞元進(jìn)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后因上表請求嚴(yán)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quán)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歷初年任蘇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xué)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含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yùn)動的倡導(dǎo)者。其詩語言通俗。有《白氏長慶集》。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xué)上積極倡導(dǎo)新樂府運(yùn)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后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相當(dāng)重要的詩人。

【《放言·其一》白居易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相關(guān)文章:

《紫薇花》白居易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11-30

《暮江吟》白居易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12-05

《楊柳枝詞》白居易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8-04

《憫農(nóng)·其一》李紳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5-01

《感遇·其一》張九齡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12-06

《蟬》虞世南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5-04

《絕句》杜甫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2-11

《山行》杜牧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8-04

《風(fēng)》李嶠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12-04

《送友人》李白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