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原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原文1
《敕勒歌》原文及翻譯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翻譯:
遼闊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陰山腳下。天空像個巨大的帳篷,籠蓋著整個原野。
蔚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碧綠的原野茫茫不盡。一陣風吹過,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賞析
詩的前六句寫平川,寫大山,寫天空,寫四野,涵蓋上下四方,意境極其闊大恢宏。但是,詩人的描寫全從宏觀著眼,作總體的靜態(tài)的勾畫,沒有什么具體描繪,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悶的感覺。但當讀到末句——“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進修,境界便頓然改觀。草原是牧民的家鄉(xiāng),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過于豐茂,牛群羊群統(tǒng)統(tǒng)隱沒在那綠色的海洋里。只有當一陣清風吹過,草浪動蕩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閃現(xiàn)出來。那黃的牛,白的羊,東一群,西一群,忽隱忽現(xiàn),到處都是。于是,由靜態(tài)轉為動態(tài),由表蒼一色變?yōu)槎嗖识嘧耍麄草原充滿勃勃生機,連那穹廬似的.天空也為之生色。因此,人們把這最后一句稱為點晴之筆,對于“吹”、“低”、“見”三個動詞的主動者“風”字,備加欣賞。
注釋
、佟峨防崭琛罚弘防眨╟hì lè):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
、陔防沾ǎ捍ǎ浩酱、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現(xiàn)在的山西、內(nèi)蒙一帶。北魏時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帶稱為敕勒川。
、坳幧剑涸诮駜(nèi)蒙古自治區(qū)北部。
④穹廬(qióng lú):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⑤籠蓋四野(yǎ):籠蓋,另有版本作“籠罩”(洪邁《容齋隨筆》卷一和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尢焐n蒼:蒼蒼:青色。蒼,青,天蒼蒼,天藍藍的。
⑦茫茫:遼闊無邊的樣子。
、嘁姡▁iàn):同“現(xiàn)”,顯露。
古詩原文2
《紅繡鞋·次韻劍擊西》
元代張可久
次韻
劍擊西風鬼嘯,琴彈夜月猿號,半醉淵明可人招。
南來山隱隱,東去浪淘淘,浙江歸路杳。
春日湖上二首
百五日清明節(jié)假,兩三攢綠暗人家,客子飄零尚天涯。
春風輕柳絮,夜雨瘦梨花,綠楊陰誰系馬?
綠樹當門酒肆,紅妝映水鬟兒,眼底殷勤座間詩。
塵埃三五字,楊柳萬千絲,記年時曾到此。
春夜
燕子來時酒病,牡丹開處詩情,庭院黃昏雨初晴。
鏡心閑掛月,箏手碎彈冰,樽前春夜永。
湖上
無是無非心事,不寒不暖花時,妝點西湖似西施。
控青絲玉面馬,歌《金縷》粉團兒,信人生行樂耳。
圣水寺山亭
佛國清涼境界,壺天金碧樓臺,照眼的山畫屏開。
海云推月上,江水帶潮來,醉嫌天地窄。
越山即事
山擁玉皇香案,煙籠翠羽仙鬟,兩袖天風倚高寒。
鶴歸蒼樹杪,犬吠白云間,蓬萊迷望眼。
天臺瀑布寺
絕頂峰攢雪劍,懸崖水掛冰簾,倚樹哀猿弄云尖。
血華啼杜宇,陰洞吼孔飛廉,比人心山未險。
次歸去來韻
東舍西鄰酒債,春花秋月詩才,兩字功名困塵埃。
青山依舊好,黃菊近新栽,沒商量歸去來。
洞庭道中二首
白鷺荒堤老葑,黃云遠水長空,百尺蒲帆飽西風。
酒旗花影里,釣艇樹陰中,好山千萬重。
逐名利長安日下,望鄉(xiāng)關倦客天涯,孤雁南來倍思家。
亂山云掩翠,老樹雪生花,凍吟詩騎瘦馬。
天臺桐柏山中
談世事漁樵閑問,洗征塵麋鹿相親,步入蓬萊誤尋真。
竹聲搖翠雨,山影護蒼云,神仙深處隱。
雪芳亭
金錯落樽前酒令,玉娉婷樂府新聲,夜深花睡嫩寒生。
一圍云錦樹,四面雪芳亭,月斜時人未醒。
春晚
圓舊夢衾閑錦繡,按新聲弦斷箜篌,滿襟離思倦登樓。
花寒鸚鵡病,春去杜鵑愁,倚欄人困酒。
歲暮二首
金蓮步蒼苔小徑,玉鉤垂翠竹閑亭,物換星移暗傷情。
游魚翻凍影,啼鳥泛春聲,落梅香暮景。
競酒爭花公事,吟風弄月神思,好春能有幾何時?
玲瓏心似錦,積漸鬢成絲,落一張閑故紙。
山中
黃葉青煙丹灶,曲闌明月詩巢,綠波亭下小紅橋。
老梅盤鶴膝,新柳舞蠻腰,嫩茶舒鳳爪。
鑒湖
落葉山容消瘦,題詩人物風流,一片閑云駐行舟。
月寒清鏡曉,花淡碧壺秋,謫仙同載酒。
三衡山中
白酒黃柑山郡,短衣瘦馬詩人,袖手觀棋度青春。
仙橋藏老樹,石筍瘞蒼云,松花飄瑞粉。
古詩原文3
歷朝歷代,寫湖景的詩詞作品,從來不乏其人,寫得好的作品也非常多。比如蘇軾的“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焙喆鸬脑娋,卻將西湖描繪的深入人心,所以能夠一直流傳千古。
在宋詞方面,這類的佳作也非常多,比如蘇軾的老師——歐陽修的`這兩首《采桑子》詞作,便是寫湖景的佳作之一,一直被我們傳唱至今。下面就讓我們分別來欣賞一下,這兩首絕妙好詞。
采桑子
歐陽修
畫船載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盞催傳,穩(wěn)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卻在行舟下,空水澄鮮。俯仰留連,疑是湖中別有天。
總體來看,這首詞上片寫湖中行宴時聲樂齊鳴的熱鬧氛圍,下片寫醉后小憩,看到湖中倒影,并發(fā)出湖中別有洞天的疑惑。全詞寓情于景,表現(xiàn)了歐陽公的灑脫情懷。
上片熱鬧之極,有酒有友,還有管弦絲竹,朋友加音樂,如此美好的氣氛怎能不讓人心醉,于是一杯又一杯,不知不覺間便喝醉了,喝醉了,便隨著小舟在湖中蕩漾,自己和朋友卻橫七豎八的睡著了,不得不說,這樣的情景,真是令我們羨慕非常。
下片寫醉后。醉后發(fā)生的事情也有趣。作者俯視湖中,只見片片白云,在船下隨著船的移動,漂移而過,就像人和船在天上飄著一樣。正如謝靈運的詩句“云日相暉映,空水共澄鮮”,美麗秀氣。接著下面兩句,“俯”和“仰”之間,“湖”與“天”之間,更是玲瓏剔透的絕美景象,尤其是一句“疑是湖中別有天”,別出心裁,給人以極強的活潑之感,清新之意。
采桑子
歐陽修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這首詞,同樣以輕松活潑的筆調,為我們描繪了潁州西湖的美麗景色,清新.秀麗,全詞充滿了詩情畫意,讀來大有耳目一新之感。
上片,開頭便顯得輕松愉悅,“輕舟短棹”,四個字,便足夠體現(xiàn)這種感覺。而接下來幾句,直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湖面景色,綠水碧波,芳草萋萋,淡遠.悠閑,而伴隨在耳邊的卻是柔和的笙樂之音,在春風中緩緩飄來,可想而知,氣氛是多么的美妙。
下片寫湖面平滑如鏡,舟行其上的情景。寫平靜的湖面澄澈如鏡,船在水面上,只有船槳滑動時形成的微小漣漪才能感覺到船是動的,而因此驚起的水鳥,反而更映襯出水面的平靜,如此大美的景色,怎能不令人心動。從手法上看,前三句以靜寫動,結尾句以動襯靜,大有王維筆下“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味道。
這首詞,空靈.清新.淡遠,其描繪的景象美不勝收,令人沉浸其中,大有流連忘返之意,可見,歐陽修寫詞之妙,寫景之妙,不愧是詞壇高手。難怪后世評價這首詞曰:閑雅處自不可及。
古詩原文4
潼關原文
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清代·譚嗣同《潼關》
譯文
自古以來高高云層就聚集在這座雄關之上,秋風陣陣總是吹散噠噠的馬蹄聲。
奔騰而過的黃河與遼闊的原野還嫌太過約束,從華山進入潼關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注釋
潼(tóng)關:關名。故址在今陜西省潼關縣北,為古代東西往來的要隘。
終古:自古以來。
簇(cù):叢聚。
河流:指奔騰而過的黃河。
束:約束。
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
解:懂得。
賞析
此詩打句寫潼關雄踞山腰,下臨黃河,形勢十分險明;次句寫作者行經(jīng)此地,原蹄聲聲,被秋風吹散,點明時間和旅程;三、四句寫黃河浩浩蕩蕩以及潼關境域內(nèi)的山巒起伏。全詩豪邁奔放,寫景與言情巧妙結合,含蓄又生動。
詩的打句以一種遠景式的遙望,展現(xiàn)潼關一帶蒼茫雄渾的氣象。緊接著,第二句以輕捷、有力的筆調,將“秋風”“原蹄聲”引入詩中,不但以聽覺形象補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視覺形象,進一步渲染出潼關一帶獨具的氛圍,而且打破了原先畫面的靜態(tài),給全詩增添了一種動感。對于久處書齋的文弱書生來說,蕭瑟秋風也許是惹人傷感的凄涼之物,但對胸懷大志,亦文亦武的詩人來說,秋風中那矯健的原蹄聲卻更能催動豪情。他在壯闊的天地間策原馳騁,感到欣喜,感到痛快,感到精神上的極大的自由。
接下來的.三、四句,則轉從河和山方面來寫。在前面那種狀態(tài)下,詩人極目四望,眼前的自然景物也呈現(xiàn)出新奇的姿態(tài):那從群山中沖決而出的黃河,盡管已奔入遼闊的平原,但仍嫌受分縛似的在不斷沖擊著河岸;而西去的群山,雖然走向與黃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這樣透過壯闊險峻的背景,就把潼關寫活了。同時將寫景與言情巧妙地結合起來,融進了詩人明求沖破約分的奔放情懷,是自我性格含蓄而又生動的描繪。
這里的詩人即高山、大河,高山、大河即是詩人。因為詩人已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了高山、大河之上,在高度的審美愉悅中,詩人已與高山、大河進入了同一狀態(tài),彼此相融,渾然不分而這“猶嫌分”“不解平”的黃河,高山,即是詩人傲岸不羈雄奇磊落胸懷的寫照是詩人特有的沖決一切羅網(wǎng)、奮發(fā)昂揚的心態(tài)的外化。
詩人在這打詩中所呈現(xiàn)出的,是一種擴張式的、外拓型的心態(tài)。這是一種在新舊社會交替之際所急需的新型人才應有的精神狀態(tài)。它昭示了詩人短促而轟轟烈烈的一生,即將就此展開。
【古詩原文】相關文章:
赤壁古詩原文04-29
古詩納涼原文02-02
春曉古詩原文及翻譯11-22
清明古詩原文及翻譯11-23
元日古詩原文及翻譯01-21
晚春韓愈古詩原文01-20
韓愈晚春古詩原文01-20
古詩畫的原文及賞析01-28
古詩原文注釋賞析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