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在生活、工作和學(xué)習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yīng)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詞鑒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詞鑒賞1
元日
作者:(北宋)王安石
原文: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田家元旦——(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nóng)。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賞析: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jīng)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
田家元旦
作者:(唐)孟浩然
原文: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nóng)。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賞析: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轉(zhuǎn)向東方,今天早晨一年又開始了。我已經(jīng)四十歲了,雖然沒有官職但仍擔心農(nóng)事。關(guān)于歡慶元旦的古詩:孟浩然田家元旦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
火銷燈盡天明后,便是平頭六十人
元旦試筆
作者:(明朝)陳獻章
原文:
天上風云慶會時,廟謨爭遺草茅知。
鄰墻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
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
賞析:這是陳獻章寫給東莞學(xué)生林光的一封信。陳在信中抄錄了自作詩元旦試筆,表達出“主靜”的思想。
歲旦
作者:(宋)宋伯仁
原文:
居間無賀客,早起只如常。桃版隨人換,梅花隔歲香。
春風回笑語,云氣卜豐穰。柏酒何勞勸,心平壽自長。
賞析:本詩反映詩人知足常樂、悠閑自在的歡度新年情趣。關(guān)于元旦的古詩四句:宋伯仁歲旦
丁卯元日
作者:(清初)錢謙益
原文:
一樽歲酒拜庭除,稚子牽衣慰屏居。
奉母猶欣餐有肉,占年更喜夢維魚。
鉤簾欲連新巢燕,滌硯還疏舊著書。
旋了比鄰雞黍局,并無塵事到吾廬。
賞析:錢謙益(1582—1664),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xué)者稱虞山先生。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
甲午元旦
作者:(清初)孔尚任
原文:
蕭疏自發(fā)不盈顛②,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乾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抉桃符老興偏④。
鼓角梅花添一部⑤,五更歡笑拜新年。
賞析:點爆竹,換桃符,聽樂曲.拜新年。字里行間,躍動著孔尚任一顆赤誠的童心。關(guān)于慶祝元旦的'古詩:孔尚任甲午元旦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明天的意思,有辭舊迎新之意。元旦(NewYear)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也被稱為“新歷年”“陽歷年”。
語言文字欄目會及時為大家提供關(guān)于元旦的對聯(lián)、元旦的謎語、元旦的成語和元旦的古詩詞等內(nèi)容,請大家及時查看。
田家元旦
作者: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nóng)。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注釋】
1.元日:農(nóng)歷正月初一。
2.斗:指北斗星。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從指向北方轉(zhuǎn)而指向東方。古人認為北斗星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
3.起:開始。東:北斗星斗柄朝東。
4.強仕:強仕之年,即四十歲。
5.無祿:沒有官職。祿:官吏的薪俸。尚:還。
6.桑野:種滿桑樹的田野。就:靠近。耕父:農(nóng)人。
7.荷:扛,擔。
8.占氣候:根據(jù)自然氣候推測一年收成的好壞。
【譯文】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轉(zhuǎn)向東方,今天早晨一年又開始了。我已經(jīng)四十歲了,雖然沒有官職但仍擔心農(nóng)事?拷诜N滿桑樹的田野里耕作的農(nóng)夫,扛著鋤頭和牧童一起勞作。農(nóng)家人推測今年的收成,都說這一年是豐收年。
古詩詞鑒賞2
《勸學(xué)》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學(xué)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朱熹是位的理學(xué)家。他認為詩歌是“感于物而動,而發(fā)于咨嗟詠嘆之余者”,因此,他的詩常常從偶然閑適的生活中悟出一種做人治學(xué)的大道理來,帶有很強的警策性、勸誡性的理趣特征,但又不墮理障,富于情趣!秳駥W(xué)》便是一首感慨光陰易逝,勸誡青少年不虛度年華,奮發(fā)進取的作品。
前兩句直接點明題旨,突出了“勸”的內(nèi)涵!吧倌暌桌蠈W(xué)難成”是從光陰荏苒、易逝的角度來“勸學(xué)”。“少年易老”是指少年郎的韶華轉(zhuǎn)瞬即逝,錯過了寶貴時光就很難成才了。詩中的“老”字帶有夸張的'成分,突出了光陰易逝的特征。“一寸光陰不可輕”是從珍惜光陰的角度來“勸學(xué)”!耙淮绻怅帯笔菍⒊橄蟮臇|西具體化、形象化,使人們從可感可觸的體察、認識中來理解光陰的重要性。這兩句相互聯(lián)系,相輔相成,從不同的角度強調(diào)了珍惜光陰的重要意義。
后兩句則改直接勸誡為間接勸誡。詩人選取了兩個富于典型意義的比喻進一步寫出了光陰的迅捷、易逝,渲染了珍惜時光的重要意義。未覺句是用謝靈運詩“池塘生春草”的典故!扒锫暋闭Z出自歐陽修的《秋聲賦》,指黯淡、蕭條、凄涼的景色和悲愁的情緒。春夢未覺而秋聲已到,階前已是一種秋風颯颯,樹葉飄零,“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的蕭索景象。作者以“秋聲”為喻,形象地揭示了光陰蹉跎的后果,從反面間接地啟示人們:光陰易逝,蹉跎日老,“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這首詩前兩句明理,理寓于情,后兩句抒情,情寓于景。在情、景、理的交融中,情愈顯,理愈彰,情致蘊藉,理趣盎然。詩中巧用比喻,形象飛動,頗為高致。
古詩詞鑒賞3
原文:
[先秦]佚名
有客有客,亦白其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言授之縶,以縶其馬。薄言追之,左右綏之。既有淫威,降?滓。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遠方客人來造訪,駕車白馬真健壯。隨從人員眾且多,個個品德都賢良?腿艘呀(jīng)住兩天,多住幾天增感情。給他拿條絆馬索,斑竹馬兒不讓行?腿俗邥r遠遠送,左右熱情慰勞他。既用大德來待客,上天降福多又大。
注釋
客:指宋微子。周既滅商,封微子于宋,以祀其先王,微子來朝祖廟,周以客禮待之,故稱為客。
亦白其馬:亦,語助詞。白為純潔之色,殷商尚白,以白馬為美,故來朝作客也乘白馬。一說白馬是客人帶來的禮物。
有萋有且(jū):即“萋萋且且”,形容隨從眾多的樣子。
敦琢:意為雕琢,有選擇美好之意。雕琢本為治玉之名,這里形容其隨從眾臣都是賢者。旅:通“侶”,指伴隨微子的宋國大夫。
宿宿:住一夜謂之“宿”,宿而又宿,則是兩夜。
信信:住兩夜(再宿)謂之“信”;蛑^宿宿為再宿,信信為再信,亦可通。
言:語助詞。授之縶(zhí):給他繩索。縶,繩索。
縶:本義為繩索,用作動詞。此處是說給他繩索,絆住馬足,表示要留住客人。
薄言:發(fā)語詞。追:意為餞行,也可以解為追送。
左右:指天子之左右群臣。綏之:安撫客人。
淫:盛,大。威:德。淫威,意謂大德,含厚待之義。
孔:甚,很。夷:大。
賞析:
此詩第一節(jié)首二句云:“有客有客,亦白其馬!睂懳⒆映軙r所乘的是白色之馬。因宋為先代之后,于周為客,故不以臣禮待之,如古史所稱舜受堯禪,待堯子丹朱以賓禮,稱為“虞賓”,用意相同。殷人尚白,微子來朝乘白色之馬,這也是不忘其先代的.表現(xiàn),這一細節(jié),說明在周代受封之宋國,還能保持殷代制度,故微子來朝助祭于祖廟,謂之“周賓”可也!坝休掠星遥刈疗渎谩,寫微子來朝時,隨從之眾。這兩句表明微子來朝時,其眾多隨從都是經(jīng)過選擇的品德無瑕的人。這一小節(jié)寫得很莊重,寫客人之來,從乘馬、隨從等具體情節(jié)來表現(xiàn),以示客至之歡欣,可謂得體。
第二小節(jié)四句,寫客人的停留!坝锌退匏,有客信信!币凰拊凰,再宿曰信,疊用“宿宿信信”,表示住了好幾天?腿送A舳嗳眨梢娭魅舜蜕鹾,禮遇甚隆!把允谥{,以縶其馬”,表明主人多方殷殷留客。這兩句寫留客之意甚堅,甚至想用繩索拴住客人的馬。這和后來漢代陳遵留客,把客人的車轄投入井中的用意,極為相似。把客人的馬用繩索拴住,不讓他走,用筆之妙也恰到好處。
最后一小節(jié)四句寫客人臨去,主人為之餞行。其詩曰:“薄言追之,左右綏之!痹陴T行的過程中,周王的左右群臣,也參加慰送,可見禮儀周到。下二句云:“既有淫威,降?滓摹薄Q晕⒆映,既已受到大德的厚待,上天所降給他的福祉,也必然更大,以此作頌歌的結(jié)語,既以表示周代對殷商后裔的寬宏,亦以勉慰微子,安于“虞賓”之位,將來必能得到更多的禮遇也。
古詩詞鑒賞4
【原文】
山中送別
王維
山中相送罷,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
王孫歸不歸?
【注釋】
、叛冢宏P(guān)閉。
、撇耢椋翰耖T。
、峭鯇O:貴族的子孫,這里指送別的友人。
【譯文】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陽西墜我關(guān)閉柴扉。
明年春草再綠的時候,
您能不能回來呢?、
思想感情:懷念友人、盼望友人快快回來的思想感情。
【鑒賞】
這首《山中送別》,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一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一筆帶過。這里,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nèi),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詩人在把生活接入詩篇時,剪去了這一切,都當作暗場處理了。
對離別有體驗的人都知道,行人將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種寂寞之感、悵惘之情往往在別后當天的日暮時會變得更濃重、更稠密。在這離愁別恨最難排遣的時刻,要寫的東西也定必是千頭萬緒的;可是,詩只寫了一個“掩柴扉”的舉動。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時都要做的極其平常的事情,看似與白晝送別并無關(guān)連。而詩人卻把這本來互不關(guān)連的兩件事連在了一起,使這本來天天重復(fù)的行動顯示出與往日不同的意味,從而寓別情于行間,見離愁于字里。讀者自會從其中看到詩中人的寂寞神態(tài)、悵惘心情;同時也會想:繼日暮而來的是黑夜,在柴門關(guān)閉后又將何以打發(fā)這漫漫長夜呢?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無窮的。
詩的三、四兩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從《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化來。但賦是因游子久去而嘆其不歸,這兩句詩則在與行人分手的當天就惟恐其久去不歸。唐汝詢在《唐詩解》中概括這首詩的內(nèi)容為:“扉掩于暮,居人之離思方深;草綠有時,行人之歸期難必!倍皻w期難必”,正是“離思方深”的一個原因!皻w不歸”,作為一句問話,照說應(yīng)當在相別之際向行人提出,這里卻讓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時才浮上居人的心頭,成了一個并沒有問出口的'懸念。這樣,所寫的就不是一句送別時照例要講的話,而是“相送罷”后內(nèi)心深情的流露,說明詩中人一直到日暮還為離思所籠罩,雖然剛剛分手,已盼其早日歸來,又怕其久不歸來了。前面說,從相送到送罷,從“相送罷”到“掩柴扉”,中間跳越了兩段時間;這里,在送別當天的日暮時就想到來年的春草綠,而問那時歸不歸,這又是從當前跳到未來,跳越的時間就更長了。
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舍,卻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后重聚。這是超出一般送別詩的所在。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于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回歸卻難一定。惜別之情,自在話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別運,高人一籌。
王維善于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顯示深厚、真摯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遠。這首《山中送別》詩就是這樣的。
古詩詞鑒賞5
《嫦娥》
作者:李商隱
原文:
云母屏風燭影深,
長江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
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釋:
1、嫦娥:古代神話中的月中仙女,江蘇人!痘茨献印び[冥訓(xùn)》:“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恒娥竊以奔月。”恒又作姮。
2、云母屏風:嵌著云母石的屏風。此言嫦娥在月宮居室中獨處,夜晚,唯燭影和屏風相伴。
3、長河句:銀河逐漸向西傾斜,曉星也將隱沒,又一個孤獨的夜過去了。
4、碧海:《十洲記》:“扶桑在東海之東岸,岸直,陸行登岸一萬里,東復(fù)有碧海,海闊狹浩汗,與東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翻譯:
透過裝飾著云母的`屏風,
燭影漸漸暗淡下去。
銀河也在靜靜地消失,
晨星沉沒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宮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長生不老藥,
現(xiàn)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著她一顆孤獨的心。
賞析:
就內(nèi)容而論,這是一首詠嫦娥的詩。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為歌詠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為是直接歌詠主人公處境孤寂,有人以為是借詠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為是歌詠女子學(xué)道求仙,()有人以為應(yīng)當作“無題”來看。我們姑且當作歌詠幽居寂處,終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論,著實寫得貼情貼理。語言含蘊,情調(diào)感傷。
古詩詞鑒賞6
古詩原文
松下柴門閉綠苔,只有蝴蝶雙飛來。
蜜蜂兩股大如繭,應(yīng)是前山花已開。
譯文翻譯
松下柴門緊閉長滿一院子青苔,
只有那蝴蝶成雙成對地飛來飛去。
蜜蜂兩腿上的花粉團大的如蠶繭,
大概是前面山上春花又盛開。
注釋解釋
、倥汲桑号既怀稍仭
②閉綠苔:詩人所居倚松庵院內(nèi)已長出綠苔。
③雙飛:成雙成對飛來。
、軆晒桑阂蛔鳌皟善ⅰ保咄,指密封儲存花粉的地方。
創(chuàng)作背景
詩人本是讀書士子,曾投在曾布門下,后因與曾布議論不合,于是出家為僧,居鄧州香巖山,過著閑云野鶴式的生活。其所居住環(huán)境幽僻,生活中心境恬適,其所居室為老松環(huán)繞,名倚松庵。詩人本無意作詩,客觀景物闖入眼簾,挑動詩情,遂脫口成篇。
詩文賞析
該詩描繪了一個幽僻美麗而又充滿春意與生機的獨特境界。前兩句寫庵中之景。老松環(huán)繞著茅庵,松蔭之下的短墻上有一扇柴門。這扇門是經(jīng)常閉著的,鎖著一院綠苔。庵中沒有人來,卻有五色斑斕的蝴蝶成雙結(jié)隊地飛舞著。清幽僻寂,無人騷擾,僧人幽居的環(huán)境和安謐的.生活氣息,活現(xiàn)紙上。
后兩句從蜜蜂腿上的花粉推測前山的花已盛開。蜜蜂兩股上拖著重重的花粉團飛來了,想來是前山的花已經(jīng)開放了;ㄩ_之處只在前山,并不算遠,庵中主人卻不知道,還要從推斷中得知前山花開遍野的盛景?梢娭魅耸呛渺o不好動的。庵中不只他人少來,主人行跡也是很少的。難怪青苔滿庭了。這就也回應(yīng)了首句。
該詩首句幽僻靜寂,二三句充滿自然生機,到第四句又是繁花似錦的世界。詩人在尺幅之間,步步擴展升華,靜與動相交織,清幽的環(huán)境與爛漫的山花相映襯,靜寂的生活與蓬勃的自然生機相搭配,向人們展示了耐人尋味的美學(xué)境界。
古詩詞鑒賞7
綠衣
綠兮衣兮,綠衣黃裹。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綠衣譯文
綠外衣啊綠外衣,
綠外衣里是黃衣。
心憂傷啊心優(yōu)傷,
憂傷何時才停止
綠外衣啊綠外衣,
綠衣下面是黃裳。
心憂傷啊心憂傷,
憂傷何時才淡忘
綠色絲啊綠色絲,
絲絲縷縷是你織。
我心思念已亡人,
使我不要有過失!
細葛布啊粗葛布,
寒風吹拂涼凄凄。
我心思念已亡人,
你仍牢牢系我心!
綠衣賞析
悼亡也屬于在今天已經(jīng)過時了的古典情懷。斯人已去,此情卻在。睹物思人,黯然神傷。兩情殷殷,永駐心間。時間和空間都難以永恒,惟有經(jīng)過時空淘汰而積淀在心靈深處的情思,可以留下歲月的蹤跡。
如今變幻太快的時空,匆匆的生活節(jié)奏,令人眼花緣亂的花花世界,早已把心靈打磨得十分粗糙,十分遲鈍,十分輕浮,十分疲憊,十分健忘。太多的誘惑,無邊的欲望,連上帝都快要忍耐不住了,更何況凡胎肉體的俗人!大伙兒一起裹挾著物欲、情 欲、金錢,在強刺激的.漩渦中作自由落體式的墮落。
當靈魂在欲望中無限膨脹之時,它本身剩下的就已經(jīng)是個薄膜狀的空殼,再也沒有任何內(nèi)核,再也容不下任何屬于人的、屬于心靈的內(nèi)容。
魂兮歸來。
這是純真的心靈的呼喚。斯人雖已去,但天堂之中是會回應(yīng)這曠古的呼喚的。天堂雖然遙不可及,心靈卻是指向它的。有了這種指向,生命之舟就有了泊錨之所,不再隨波逐流,四處游蕩。
悼亡是在心靈中筑起一座神圣的殿堂,把生命中最真誠、最可貴、最理想的一切供奉起來。對這一切的祭奠,也就為心靈本身建造了一座豐碑,一個路標。
當人被變成一個沒有生命、沒有靈魂、沒有自我的冷冰冰的螺絲釘?shù)臅r候,當人被變成孔方兄和物欲的奴隸的時候,這時已不再可能聽到招魂曲,剩下的只是單調(diào)刺耳的機器的刮耳聲,以及紅男綠女的嘻哈打鬧聲。
古詩詞鑒賞8
館娃宮懷古
艷骨已成蘭麝土,宮墻依舊壓層崖。
弩臺雨壞逢金鏃,香徑泥銷露玉釵。
硯沼只留溪鳥浴,屟廊空信野花埋。
姑蘇麋鹿真閑事,須為當時一愴懷。
翻譯
美人的艷骨已經(jīng)化成蘭麝之土,當年的宮墻依舊壓著層層石崖。
弩箭臺因受風雨侵蝕壞了箭頭,香徑中的泥土沖散露出古玉釵。
硯沼池里如今只有溪鳥在洗浴,響屟廊中徒然讓山中野花掩埋。
麋鹿的確在姑蘇臺上漫游閑蕩,應(yīng)該為當時伍子胥預(yù)言而傷懷。
注釋
艷骨:女人之身骨。此指西施。
蘭麝土:言泥土如蘭麝。
蘭麝:蘭與麝香。指名貴的香料。
弩臺:弩箭發(fā)射臺。
金鏃:金屬制的箭頭。
香徑:蘇州勝跡采香徑的省稱。
硯沼:又稱上方池,在靈巖山頂。一說即玩花池。
溪鳥:一作“山鳥”。
屟廊:亦作“屧廊”,即響屧廊,一作鳴屧廊。春秋時吳宮廊名。屟是木板拖鞋。
空信:一作“空任”。
姑蘇麋鹿:意即吳國即將滅亡,姑蘇臺就要成為麋鹿漫游的荒涼之地。
姑蘇:指姑蘇臺。
愴懷:悲傷。
賞析
此詩首聯(lián)“艷骨已成蘭麝土,宮墻依舊壓層崖”二句設(shè)定了全詩的場景:吳王夫差曾為西施筑館娃宮,如今西施已故,宮殿成為遺跡。詩的開頭就定下了全詩懷古傷今的基調(diào)。
頷聯(lián)“弩臺雨壞逢金鏃,香徑泥銷露玉釵”二句從駑臺、香徑兩個有代表性的遺跡來描寫?zhàn)^娃宮古跡的現(xiàn)狀!胺杲疰棥保奥队疋O”或出于藝術(shù)虛構(gòu),并非實有其事!榜w臺”、“香徑”、“金鏃”、“玉釵”這些意象顯示出昔日的繁華,也表現(xiàn)了當時吳宮生活的奢靡。而“壞”、“銷”二字則突出了如今的破敗景象,表明即使再繁華奢靡,也已經(jīng)是過眼云煙,就如一場空夢。
頸聯(lián)“硯沼只留溪鳥浴,屟廊空信野花埋”二句承上聯(lián),選取硯沼、屟廊兩個典型遺址,進而描寫其它古跡的'現(xiàn)狀。這里的“只”、“空”二字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感傷之意。
尾聯(lián)“姑蘇麋鹿真閑事,須為當時一愴懷”二句運用“荒臺麋鹿”這一典故,追懷伍子胥對吳王夫差的諫言,吐露朝代興廢、世事無常的感慨。
作為一個品性高潔的文人,皮日休對西施還是比較同情,比較包容的。在這首七言律詩中,作者面對吳國王宮廢墟,抒發(fā)了思古之幽情,比較含蓄、隱蔽地表達了對西施的同情。此詩借古諷今,對歷史作出了沉痛的評價和反思,認為西施是個沒有選擇、只能充當政治犧牲品的女子,對她的悲劇表示了深沉的感嘆。
創(chuàng)作背景
館娃宮,春秋時期吳宮名,是吳王夫差建造的宮殿,故址在今蘇州市西南靈巖山上。吳敗越后,相傳越王采用大夫文種的建議,把苧蘿山“鬻薪”女子西施獻于吳王,“吳王悅”。伍子胥力諫,吳王不聽。后越師襲吳,乘勝滅了吳國。七律《館娃宮懷古》是皮日休任蘇州刺史從事時所作。
古詩詞鑒賞9
《殷武》
撻彼殷武,奮伐荊楚。深入其阻,裒荊之旅。有截其所,湯孫之緒。
維女荊楚,居國南鄉(xiāng)。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辟,設(shè)都于禹之績。歲事來辟,勿予禍適,稼穡匪解。
天命降監(jiān),下民有嚴。不僭不濫,不敢怠遑。命于下國,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極。赫赫厥聲,濯濯厥靈。壽考且寧,以保我后生。
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斷是遷,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閑,寢成孔安。
「翻譯」
殷王武丁神勇英武,是他興師討伐荊楚。王師深入敵方險阻,眾多楚兵全被俘虜。掃蕩荊楚統(tǒng)治領(lǐng)土,成湯子孫功業(yè)建樹。
你這偏僻之地荊楚,長久居住中國南方。從前成湯建立殷商,那些遠方民族氐羌,沒人膽敢不來獻享,沒人膽敢不來朝王。殷王實為天下之長。
上帝命令諸侯注意,建都大禹治水之地。每年按時來朝來祭,不受責備不受鄙夷,好好去把農(nóng)業(yè)管理。
上帝命令殷王監(jiān)視,下方人民恭謹從事。賞不越級罰不濫施,人人不敢怠慢度日。君王命令下達諸侯,四方封國有福享受。
殷商都城富麗堂皇,它是天下四方榜樣。武丁有著赫赫聲名,他的威靈光輝鮮明。既享長壽又得康寧,是他保佑我們后人。
登上那座景山山巔,松樹柏樹挺拔參天。把它砍斷把它遠搬,削枝刨皮加工完善。長長松木制成方椽,楹柱排列粗壯溜圓。寢廟落成神靈安恬。
「注釋」
。1)撻(tà):勇武貌。殷武:即殷高宗武丁,殷朝的一位中興之主,曾任用賢人傅說(yuè)為相,并不斷對西北的□(上工下口)方、土方、鬼方、羌、周族等用兵,在位五十九年。
。2)荊楚:即荊州之楚國!妒酚洝こ兰摇罚骸皡腔厣懡K。陸終生子六人,其長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后也。昆吾氏,夏之時嘗為侯伯,桀之時湯滅之。彭祖氏,殷之時嘗為侯伯,殷之末世滅彭祖氏!芪耐踔畷r,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早)卒。其子曰熊麗。熊麗生熊狂,熊狂生熊繹。熊繹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后嗣,而封熊繹于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
。3)罙(shēn):同“深”。古深字本作“突”,隸變作“罙”。
(4)裒(póu):“捊”之別體,通“俘”,俘獲。
。5)湯孫:指商湯的后代武丁。緒:功業(yè)。
(6)女(rǔ):同“汝”。
。7)鄉(xiāng)(xiàng):通“向”,今簡作“向”。
。8)自彼氐羌:自,猶“雖”;氐、羌,散居在今西北狹西、甘肅、青海一帶的邊遠民族。
。9)常:長!俺!笔恰吧新暋弊,與“長”字古音同部,故可釋為“長”。
。10)多辟(bì):眾多諸侯國君。
(11)績:通“跡”。
。12)來辟:猶言“來王”、“來朝”。
。13)禍適:讀同“過謫”,義為譴責。
。14)解(xiè):同“懈”。
(15)嚴(yǎn):同“儼”,敬謹。
。16)不僭(jiàn)不濫:毛傳:“賞不僭、刑不濫也!
(17)封:毛傳:“大也!
。18)商邑:指商朝的國都西亳。《史記·殷本紀》正義:“湯自南亳遷西亳,仲丁遷隞,河亶甲居相,祖乙居耿,盤庚渡河,南居西亳,是五遷也!币蟾咦谖涠∈潜P庚之后的中興之主,其時建都西亳,在今河南偃師。翼翼:都城盛大貌。
(19)極:準則。
。20)濯濯:形容威靈光輝鮮明。
。21)后生:猶言后代子孫。
。22)景山:陳奐《詩毛氏傳疏》:“考今河南偃師縣有緱氏城,縣南二十里有景山,即此詩之景山也!
。23)丸丸:形容松柏條直挺拔。
(24)方:是。虔: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虔當讀如虔劉之虔!彬瘎ⅲ诚。
(25)桷(jué):方形的椽子。梃(chān):木長貌。
。26)旅:當依毛傳釋為“陳列”。有閑:閑閑,大貌。
(27)寢:此指為殷高宗所建的寢廟。古時的寢廟分兩部分,后面停放牌位和先人遺物的地方叫“寢”,前面祭祀的地方叫“廟”?祝汉。
「賞析」
《殷武》一詩,是《商頌》的最后一篇,也是《詩經(jīng)》三百零五篇的最后一篇,《毛詩序》所作題解為“祀高宗也”,謂其為商人祭祀歌頌殷高宗武丁之詩。但魏源本三家詩之說,云:“春秋僖四年,公會齊侯、宋公伐楚,此詩與《魯頌》‘荊舒是懲’,皆侈召陵攘楚之伐,同時同事同詞,故宋襄公作頌以美其父(桓公)!保ā对姽盼ⅰ罚┩跸戎t《詩三家義集疏》以為“魏說為此詩定論,毛序之偽,不足辨也”。然吳闿生《詩義會通》云:“考《商頌》五篇,皆盛德之事,非宋之所宜有,且其詩有‘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命于下國,封建厥福’等語,此復(fù)非諸侯之事,是序說無可疑者!狈接駶櫋对娊(jīng)原始》也指出:“或疑商時無楚,……殊不知《禹貢》荊及衡陽為荊州,楚即南荊也!譀r《易》稱‘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與此詩‘深入其阻’者合。鬼方,楚屬國也!逼浔嫔鹾,當從之。
殷高宗作為成湯之后的一代中興之主,《史記·殷本紀》載有他的業(yè)績:“帝武丁即位,思復(fù)興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決定于冢宰,以觀國風。武丁夜夢得圣人,名曰說。以夢所見視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乃)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說于傅險(亦作傅巖)中。是時說為胥靡,筑于傅險。見于武丁,武丁曰:‘是也!枚c之語,果圣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故遂以傅險姓之,號曰傅說。帝武丁祭成湯,明日,有飛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懼。祖己曰:‘王勿憂,先修政事!涠⌒拚械拢煜鲁审O(歡),殷道復(fù)興。”
這首《殷武》詩的主旨,就在于通過高宗寢廟落成舉行的祭典,極力頌揚殷高宗繼承成湯的事業(yè)所建樹的中興業(yè)績。
全詩共六章,一、四、五章章六句,二、六章章七句,三章五句。前五章寫殷高宗武丁中興之事,最后一章寫高宗寢廟落成的情景。
這首詩歌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的突出特色,是各章都有它描寫的側(cè)重點。第一章言武丁伐楚之功!皳楸艘笪,奮伐荊楚”二句,表現(xiàn)了武丁對楚用兵的勇猛神速!傲A(深)入其阻,裒荊之旅”,寫出武丁的軍隊是在突破險阻中取得節(jié)節(jié)勝利!坝薪仄渌,湯孫之緒”,特別點明武丁之所以能征服荊楚之地,那是因為他是成湯的后世子孫,理應(yīng)有所作為。第二章寫武丁對荊楚的訓(xùn)誡。“維女(汝)荊楚,居國南鄉(xiāng)(向)”二句,從荊楚所處的地理位置,指出它理應(yīng)俯首聽命!拔粲谐蓽,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边@是以成湯征服氐、羌的先例來告誡荊楚歸服,可謂是“剛?cè)岵⑴e”。第三章只有五句,可能有脫文,是寫四方諸侯來朝。說殷武丁秉承“天命”統(tǒng)治諸侯,因之諸侯入國朝見天子、在封地勤治農(nóng)事,都是他們應(yīng)盡的'職守。第四章,進一步申述武丁是受“天命”的中興之主,人民百姓只能安分守己,按商朝的政令行動。第五章,寫商朝的國都西亳地處中心地帶的盛況,這里曾是中興之主殷武丁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地方,故特別用“商邑翼翼,四方之極”兩句詩來渲染它,而武丁在位長達五十九年,說他“赫赫厥聲,濯濯厥靈”,并不過分。末章描寫修建高宗寢廟的情景,用“陟彼景山,松柏丸丸”兩句詩作比興,不但形象生動,而且有象征意義,象征殷武丁的中興業(yè)績垂之不朽。
這首詩在用韻上也有其特色。第一章句句用韻,“武”、“楚”、“阻”、“旅”、“所”、“緒”同葉魚部韻;第二章除“維女荊楚”一句不用韻,其余句句用韻,“鄉(xiāng)”、“湯”、“羌”、“享”、“王”、“常”同葉陽部韻;第三章句句用韻,“辟”、“績”、“辟”、“適(謫)”、“解(懈)”是錫支通韻;第四章句句用韻,前后換韻,“監(jiān)”、“嚴”、“濫”、“遑”是談陽合韻,“國”、“!比~職部韻;第五章句句用韻,前后換韻,“翼”、“極”葉職部韻,“聲”、“靈”、“寧”、“生”葉耕部韻;最后一章句句用韻,“山”、“丸”、“遷”、“虔”、“梃”、“閑”、“安”葉元部韻。由于末章用元韻一韻到底,頗能渲染出宗廟落成的喜慶氣氛。
古詩詞鑒賞10
臨江仙
薛寶釵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
蜂團蝶陣亂紛紛。
幾曾隨流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
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云。
【詩詞鑒賞】
寶釵在拿出她這首詞之前,有這樣一段議論:“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輕薄無根無絆的東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說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謅了一首來,未必合你們的意思!彼瓉硎且鞣肝恼碌摹
同前面幾首柳絮詞低回的調(diào)子截然相反,寶釵這首詞充滿了開朗樂觀的情緒。從寶釵的角度看,這同她“行為豁達,隨分從時”的性格一致;從《紅樓夢》作者的`意圖看,似乎是讓她樂觀一陣,把未來想得十分美好,然后再讓她失望。即先讓她“登高”,然后再讓她“跌重”!昂蔑L頻借力,送我上青云”,無根的柳絮飄上青云又怎么樣?能永遠留在天空中嗎?最后還是免不了“隨流水”,“委芳塵”。作者讓寶釵故作樂觀語,實際隱含著諷刺意味。有人根據(jù)寶釵這首詞罵她是“野心家”,想向上爬,想奪“寶二奶奶”的寶座云云,未免過于穿鑿附會,作者未必有此意圖。
古詩詞鑒賞11
《文王》是《詩經(jīng)》里面《大雅》中的一首古詩。這首詩是《大雅》的首篇,歌頌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下面給大家整理了相關(guān)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這是一首具有史性質(zhì)的頌詩,當是周王朝貴族為歌頌自己祖先的功德、為宣揚自己王朝的開國歷史而作。它與《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緜》、《皇矣》、《文王》諸篇相聯(lián)綴,儼然形成一組開國史詩。從始祖后稷誕生、經(jīng)營農(nóng)業(yè),公劉遷豳,太王(古公亶父)遷岐,王季繼續(xù)發(fā)展,文王伐密、伐崇,直到武王克商滅紂,可以說是把每個重大的歷史事件都寫到了,所以研究者多把它們看作一組周國史詩,只是《詩經(jīng)》的編者沒有把它們按世次編輯在一起,而打亂次序分編在各處。此篇先寫王季受天命、娶太任、生文王,再寫文王娶太姒、生武王,最后寫到武王在姜太公輔佐下一舉滅殷的史實,是上述一組開國史詩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可算是這組史詩的最后一篇!睹娦颉氛f:《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復(fù)命武王也。意思當然是對的,但說得抽象了些。朱熹《詩集傳》說:此亦周公戒成王之詩。說它和《文王》那篇一樣,追述文王之德,明周家所以受命而代商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這又太拘泥了。其實很難看出是周公所作,也很難看出有警戒成王的意思?傆^這組六篇詩文,不過是周王朝統(tǒng)治者為歌頌祖先功德,追述開國歷史的顯赫罷了。
全詩八章。歷代各家的分章稍有不同,這里是根據(jù)詩意確立的。第一、二、四、七章章六句,第三、五、六、八章章八句。排列起來,頗有參差錯落之美。
首章先從贊嘆皇天偉大、天命難測說起,以引出殷命將亡、周命將興,是全詩的總綱。次章即歌頌王季娶了太任,推行德政。三章寫文王降生,承受天命,因而以受方國。四章又說文王天作之合,得配佳偶。五章即寫他于渭水之濱迎娶殷商帝乙之妹。六章說文王又娶太姒,生下武王。武王受天命而燮伐大商,與首章遙相照應(yīng)。七章寫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zhàn),敵軍雖盛,而武王斗志更堅。最后一章寫牧野之戰(zhàn)的盛大,武王在姜尚輔佐之下一舉滅殷。全詩時序井然,層次清楚,儼然是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的發(fā)展史。
詩篇以天命所佑為中心思想,以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相繼為基本線索,集中突現(xiàn)了周部族這三代祖先的盛德。其中,武王滅商,是此詩最集中、最突出要表現(xiàn)的重大歷史事件,寫王季、太任、文王、太姒,不過是說明周家奕世積功累仁,天命所佑,所以武王才克商代殷而立天下。所以,詩人著筆,歷述婚媾,皆天作之合,圣德相配。武王克商,也是上應(yīng)天命、中承祖德、下合四方的。因此,盡管詩意變幻不已,其中心意旨是非常清楚的`。全詩雖然籠罩著祀神的宗教氣氛和君權(quán)神授的神學(xué)色彩,其內(nèi)在的歷史真實性一面,還是有認識價值的。
這是一首敘事詩,但它并不平鋪直敘地敘事。其中,既有情勢的烘托,也有景象的渲染。文王兩次迎親的描述,生動具體;牧野之戰(zhàn)的描繪,更顯得有聲有色。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一連三個排比句子,真可謂把戰(zhàn)爭的威嚴、緊迫的氣勢給和盤托出了。殷商之旅,其會如林,雖然寫出了敵軍之盛,但相比之下,武王的三句誓師,更顯得堅強和有力。維師尚父,時維鷹揚,雖然僅僅描寫了一句,也似乎讓人看到了姜太公的雄武英姿。至于它有詳有略、前呼后應(yīng)的表現(xiàn)手法,更使詩篇避免了平鋪、呆板和單調(diào),給人以跌宕起伏、氣勢恢宏而重點突出的感覺。這些,在藝術(shù)上都是可取的。詩中的小心翼翼、天作之合等句也早已成為著名的成語,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仍有很強的活力。
詩經(jīng)文王的原文及譯文
文王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聞不已。陳錫哉周,侯文王孫子。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顯亦世。
世之不顯,厥猶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孫子。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裸將于京。厥作裸將,常服黼冔。王之藎臣。無念爾祖。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宜鑒于殷,駿命不易!
命之不易,無遏爾躬。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譯文
文王神靈升上天,在天上光明顯耀。周雖是古老的邦國,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這周朝光輝榮耀,上帝的意旨完全遵照。文王神靈升降天庭,在上帝身邊多么崇高。
勤勉進取的文王,美名永遠傳揚人間。上帝厚賜他興起周邦,也賞賜子孫宏福無邊。文王的子孫后裔,世世代代繁衍綿延。凡周朝繼承爵祿的卿士,累世都光榮尊顯。
累世都光榮尊顯,深謀遠慮恭謹辛勤。賢良優(yōu)秀的眾多人才,在這個王國降生。王國得以成長發(fā)展,他們是周朝棟梁之臣。眾多人才濟濟一堂,文王可以放心安寧。
文王的風度莊重而恭敬,行事光明正大又謹慎。偉大的天命所決定,商的子孫成了周的屬臣。商的那些子孫后代,人數(shù)眾多算不清。上帝既已降下意旨,就臣服周朝順應(yīng)天命。
商的子孫臣服周朝,可見天命無常會改變。歸順的殷貴族服役勤敏,在京師祭饗作陪伴。他們在祼禮上服役,身穿祭服頭戴殷冕。為王獻身的忠臣,要感念你的祖先。
感念你祖先的意旨,修養(yǎng)自身的德行。長久地順應(yīng)天命,才能求得多種福分。商沒有失去民心時,也能與天意相稱。應(yīng)該以殷為戒鑒,天命不是不會變更。
天命不是不會改變,你自身不要自絕于天。傳布顯揚美好的名聲,依據(jù)天意審慎恭虔。上天行事總是這樣,沒聲音沒氣味可辨。效法文王的好榜樣,天下萬國信服永遠。
詩經(jīng)文王的注釋
(1)文王:姬姓,名昌,周王朝的締造者。
(2)於(wū):嘆詞,猶嗚、啊。昭:光明顯耀。
(3)舊邦:邦,猶國。周在氏族社會本是姬姓部落,后與姜姓聯(lián)合為部落聯(lián)盟,在西北發(fā)展。周立國從堯舜時代的后稷算起。
(4)命:天命,即天帝的意旨。古時奴隸制和封建制國家的君主宣揚自身承受天命來統(tǒng)治天下。周本來是西北一個小國,曾臣服于商王朝,文王使周發(fā)展強大,獨立稱王.奠定滅商的基礎(chǔ),遺命其子姬發(fā):武王)伐商,建立新興的王朝。
(5)有周:這周王朝。有,指示性冠詞。不(pī):同丕,大。
(6)時:是。
(7)陟降:上行曰陟,下行曰降。
(8)左右:猶言身旁。
(9)亹(wěi)亹:勤勉不倦貌。
(10)令聞:美好的名聲。不已:無盡。
(11)陳錫:陳,猶重、屢;錫,賞賜。哉:載的假借,初、始。
(12)侯:乃。孫子:子孫。
(13)本支:以樹木的本枝比喻子孫蕃衍。
(14)士:這里指統(tǒng)治周朝享受世祿的公侯卿士百官。
(15)亦世:猶奕世,即累世。
(16)厥:其。猶:同猷,謀劃。翼翼:恭謹勤勉貌。
(17)思:語首助詞;剩好、盛。
(18)克:能。
(19)楨(zhēn):支柱、骨干。王宗石《詩經(jīng)分類詮釋》據(jù)《校勘記》謂楨字唐石經(jīng)初刻楨,后改為禎,禎,吉祥福慶之意。此說亦通。
(20)濟濟:有盛多、整齊美好、莊敬諸義。
(21)穆穆:莊重恭敬貌。
(22)緝熙:光明。敬止:敬之,嚴肅謹慎。止猶之。
(23)假:大。
(24)有:得有。
(25)其麗不億:其數(shù)極多。麗,數(shù);不,語助詞;億,周制十萬為億,這里只是概數(shù),極言其多。
(26)周服:服周。
(27)靡常:無常。
(28)殷士膚敏:殷士,歸降的殷商貴族。膚,繁體作膚,《說文》曰:膚,籀文臚。有陳禮時陳序禮器之意。膚敏,即勤敏地陳序禮器。
(29)祼(gun):古代一種祭禮,在神主前面鋪白茅,把酒澆茅上,像神在飲酒。將:行。
(30)常服:祭事規(guī)定的服裝。黼(fǔ):古代有白黑相間花紋的衣服。冔(xǔ):殷冕。
(31)藎臣:忠臣。
(32)無:語助詞,無義。
(33)聿:發(fā)語助詞。
(34)永言:久長。言同焉,語助詞。配命:與天命相合。配,比配,相稱。
(35)喪師:指喪失民心。喪,亡、失;師,眾、眾庶。
(36)克配上帝:可以與上帝之意相稱。
(37)駿命:大命,也即天命。駿,大。
(38)遏:止、絕。爾躬:你身。
(39)宣昭:宣明傳布。義問:美好的名聲。義,善;問,通聞。
(40)有:又。虞:審察、推度。殷:于省吾《澤螺居詩經(jīng)新證》謂為依之借字。
(41)載:行事。
(42)臭(xu):味。
(43)儀刑:效法。刑,同型,模范,儀法,模式。
(44)孚:信服。
古詩詞鑒賞12
《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全詩的大意是:園子里那綠色蔬菜上的露珠,等到太陽一出就曬干了;溫暖的春天給萬物帶來了恩惠,使它們充滿了生機,可常常擔憂秋天的到來,因為一到秋天,草木枯黃,百花凋零,萬物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所有的河流都向東流入大海,什么時候才能流回來呢?青少年時期不努力學(xué)習,到老了傷心后悔也沒有什么用了。
前四句通過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歸海說明美好時光短暫而易逝,且一去不復(fù)返,后一句直抒胸臆,勸誡人們珍惜時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嘆息。
原文: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jié)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今譯:
園中的葵菜呵郁郁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帜敲C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意思是說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生命體會曾經(jīng)燦爛輝煌,但卻總也掩飾不住他們的脆弱與落寞,時光易老,韶華難再。
時間是永恒的,可對于每個人來說時間又是非常有限的只有把握住了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人生才是完整的精彩的.。 《七步詩》的作者是三國時期的詩人曹植。
全詩的大意是:
鍋里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作羹;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前兩句描述了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生活現(xiàn)象,后一句話鋒一轉(zhuǎn),集中抒發(fā)了曹植內(nèi)心的悲憤,他顯然是在質(zhì)問曹丕:我與你本是同胞兄弟,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出塞》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作品!俺鋈,就是到邊防線上去戍守邊疆。
古代描寫軍旅生活的詩歌,大都要寫到明月,寫到邊關(guān),明月和邊關(guān)已經(jīng)成了戍邊將士生活中的兩個典型景物。大概守衛(wèi)邊關(guān)的戰(zhàn)士們,白天軍務(wù)繁忙沒有時間想家,到了靜夜,面對邊塞荒涼的關(guān)山,孤寂凄清,舉頭望見那千里與共的明月,低下頭不免思念起故鄉(xiāng)的親人來。
全詩的大意是:
這明月就是秦漢時戍邊將士仰望過的明月,這邊關(guān)就是秦漢時戍邊將士守衛(wèi)的邊關(guān),久別親人,經(jīng)過長途跋涉,到邊防線上駐守的將士們還沒能回到家鄉(xiāng)。只要有李廣那樣的大將戍守邊關(guān),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越過陰山南下入侵了。
全詩反映了作者對駐守邊疆的將士們久征未歸的同情,也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zhàn)爭,使國家得到安寧,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古詩詞鑒賞13
原文:
周頌·小毖
[先秦]佚名
予其懲,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蟲,拼飛維鳥。未堪家多難,予又集于蓼。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必須深刻吸取教訓(xùn),作為免除后患的信條:不再輕忽小草和細蜂,受毒被螫才知道煩惱;如今才相信小小鷦鷯,轉(zhuǎn)眼便化為兇惡大鳥;國家多難已不堪重負,我又陷入苦澀的叢草!
注釋
予:成王自稱。其:語助詞。懲:警戒。
毖:謹慎。前兩句的標點,有人在“而”后斷句。段玉裁《詩小箋》:“《疏》于‘而’字斷句,各本皆云《小毖》一章八句!焙社睢睹姾蠊{》以為《唐石經(jīng)》中作“予其懲而毖彼后患”,故這句可能原作“予其懲而,毖彼后患”二句,否則各本不會說《小毖》一章八句。
荓(píng)蜂:微小的草和蜂。對此也有不同的解釋。一說“荓”是使的意思。
辛:酸痛。螫(shì):敕的假借字,勤勞!稜栄拧め屧b》:“敕,勞也!
肇:始。允:信。也有人說,允是語助詞。桃蟲:即鷦鷯,一種極小的鳥。
拼飛:鳥飛動貌。拼:通“翻”,翻飛。此二句比喻武庚開始很弱小,后來羽毛豐滿,勾結(jié)管叔蔡叔起來叛亂。
蓼(liǎo):草本植物,其味苦辣,古人常以之喻辛苦。此句喻自己又陷入困境。
賞析:
《詩經(jīng)》的`篇名,大多是取于篇內(nèi)的成句、成詞。以頌中只有《酌》《賚》《般》的篇名不在該篇文字之內(nèi);而《小毖》卻又特別,“毖”取于篇內(nèi),“小”則取自篇外!缎”选返念}意,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以為即是“大戒”,頗見其新,但如果說從“小者大之源”(《后漢書·陳忠傳》)的角度而言方說尚勉強可通,那么,戒之意已在“懲”中表示而不題篇名為“小懲”就非方氏新說所能解釋。就題目而言,”小毖“應(yīng)是小心謹慎之意。
《以頌·小毖》篇名中點出了“毖”,詩中卻除前兩句“懲”“毖”并敘外,其余六句則純?nèi)粡娬{(diào)“懲”。
“莫予荓蜂”句中“荓蜂”的訓(xùn)釋,對于詩意及結(jié)構(gòu)的認識頗關(guān)重要?资栳尀椤俺敢贰,朱熹《詩集傳》釋“荓”為“使”,均屬未得確解,以致串釋三、四兩句時雖曲意迎合,仍殊覺難以圓通。其實,“荓蜂”是指微小的草和蜂,易于忽視,卻能對人施于“辛螫”之害,與五、六兩句“桃蟲”化為大鳥形成并列的生動比喻,文辭既暢,比喻之義亦顯。
“未堪家多難”一句,與《以頌·訪落》完全相同,但因后者作于以公攝政前,而此篇作于以公歸政后,所以同一詩句含義便有差別!兑皂灐ぴL落》中此句是說國家處于多事之秋,政局因武王去世而動蕩不安,自己(成王)年幼并缺少經(jīng)驗而難以控制;《以頌·小毖》中則是指已經(jīng)發(fā)生并被平定的管叔、蔡叔、武庚之亂。
由于創(chuàng)作時間有先后之別,《以頌·訪落》可以說是以公代表成王所發(fā)表的政策宣言,而《以頌·小毖》則信乎為成王自己的聲音。其時,成王年齒已長,政治上漸趨成熟,親自執(zhí)政的愿望也日益強烈。不過,在《以頌·小毖》中,成王這種強烈的愿望,并非以豪言壯語,而是通過深刻反省予以表達,其體現(xiàn)便是前面所說的著重強調(diào)“懲”。
《以頌·小毖》的主旨在于懲前毖后。懲前的大力度,正說明反省之深刻,記取教訓(xùn)之牢,以見毖后決心之大。懲前是條件,毖后是目的,詩中毖后的目的雖然沒有絲毫的展示,卻已隱含在懲前的條件的充分描述之中。在詩中,讀者可以體會到成王深刻的反。鹤约涸鵀楸砻娆F(xiàn)象蒙蔽而受害,曾面臨小人圖窮而匕現(xiàn)的威脅,也曾經(jīng)歷過難以擺脫的危機。但這何嘗又不由此而受到啟發(fā),進而深思:此時的成王,已經(jīng)順利度過危機,解除了威脅,而更重要的是,他已成熟.并將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決心為鞏固政權(quán)而行天子之威令。
《以頌·小毖》隱威令于自省,寓毖后于懲前,其實正是對群臣的震懾,但含而不露,符合君臨海內(nèi)的天子身份,其筆墨之經(jīng)濟,也顯示出創(chuàng)作匠心!皯颓氨押蟆边@一成語即由《以頌·小毖》而來。
古詩詞鑒賞14
古詩簡介
《賣花聲·悟世》是元曲作家喬吉創(chuàng)作的小令。此曲前三句直抒胸臆,后三句寫景,刻畫了一位凄苦的寒士形象,反映了作者看破紅塵、安貧樂道的思想情懷,表現(xiàn)了其高潔的氣節(jié)。
譯文
肝腸像爐中百煉的鋼鐵,富貴對我來說就像是莊周夢中的蝴蝶,功名兩字就如同酒杯中的蛇影。世道似尖利寒風薄雪,一盞燈照一杯剩酒半盤冷菜,還是掩好燈守著這竹籬茅舍。
注釋
、儋u花聲:曲牌名。又名“秋云冷”、“秋云冷孩兒”。亦入中呂宮。
、谖蚴溃簭娜耸篱g悟出道理,即對世態(tài)人情有所醒悟。
、邸案文c”句:謂備受煎熬,意志變得如烘爐百練的純鐵那樣堅強。
、堋案毁F”句:謂富貴如夢幻。枕上蝶:化用莊生夢蝶典。
⑤“功名”句:謂功名亦屬虛幻。杯中蛇,即杯弓蛇影!稌x書·樂廣傳》載:樂廣有客久不來,廣問其故,言上次赴宴見杯中有蛇,回家就病了。樂廣告訴他,那是墻上的弓影,客沉頓愈。
、藜怙L:指刺骨的寒風。
、邭埍渲耍菏>坪屠洳恕@渲耍褐敢牙涞牟穗。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嘀窕h茅舍:常指鄉(xiāng)村中因陋就簡的屋舍。
賞析/鑒賞
這是一個飽經(jīng)世間坎坷而心灰意冷的寒士之精神世界和生活境遇的寫照。
前三句雖是一組工整的鼎足對,但意思并不是并列的。首句“肝腸百煉爐間鐵”總寫這位寒士的精神狀態(tài),是全曲的基調(diào)。下面兩句“富貴三更枕上蝶,功名兩字酒中蛇”是首句的具象化。后三句寫景:屋外是尖利的寒風和在疾風中翻卷著的飛雪;屋內(nèi)是殘杯冷炙,說明主人已不能舉火,但還在借冷酒以澆愁。讀來令人有颼颼然的寒意。不僅感覺到了風雪之寒,也感覺到了社會人情之涼薄和這位寒士心意的灰冷。
千錘百煉陶冶的.對世事通明練達,是非常值得的事情;對榮華富貴的追求,則是一枕黃粱美夢;貪求功名雖一時舒暢,但卻像被蛇蝎毒害了心靈。明白這些道理,即便在寒風里喝著冷酒,吃著剩飯,點一盞小燈,關(guān)上茅舍門扉與世隔絕,也能泰然處之。寫對世情的醒悟,是古詩、詞、曲的常見題材。此小令先說了三個有正面、反面意義的道理,然后矢志“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安于蝸居和貧賤,表現(xiàn)了其高潔的氣節(jié)。
此曲妙用對仗,韻律諧美,節(jié)奏感強。前三句是工整的“鼎足對”;四、五兩句是“合璧對”,又各為“句中對”。
古詩詞鑒賞15
無題(其一)李商隱
作者:【李商隱】年代:【唐】體裁:【七律】類別:【閨情】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注釋:
1.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不愿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無題”作詩的標題。2.絲方盡:絲,與“思”是諧音字,“絲方盡”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會結(jié)束。
3.淚始干: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里取雙關(guān)義,指相思的眼淚。
4.曉鏡:早晨梳妝照鏡子;云鬢:女子多而美的頭發(fā),這里比喻青春年華。
5.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
6.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
賞析:
這是詩人以“無題”為題目的許多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詩。整首詩的內(nèi)容圍繞著第一句,尤其是“別亦難”三字展開!皷|風”句點了時節(jié),但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因情的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凋謝的春花那樣沒了生氣。三、四句是相互忠貞不渝、海誓山盟的寫照。五、六句則分別描述兩人因不能相見而惆悵、怨慮,倍感清冷以至衰顏的情狀。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兩句中的設(shè)想:但愿青鳥頻頻傳遞相思情。
這是詩人以“無題”為題目的許多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詩。整首詩的內(nèi)容圍繞著第一句,尤其是“別亦難”三字展開。“東風”句點了時節(jié),但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因情的.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凋謝的春花那樣沒了生氣。三、四句是相互忠貞不渝、海誓山盟的寫照。五、六句則分別描述兩人因不能相見而惆悵、怨慮,倍感清冷以至衰顏的情狀。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兩句中的設(shè)想:但愿青鳥頻頻傳
簡析:
詩以“無題”命篇,是李商隱的創(chuàng)造。這類詩作并非成于一時一地,多數(shù)描寫愛情,其內(nèi)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難用一個恰當?shù)念}目表現(xiàn),所以命為“無題”。本詩從描寫的內(nèi)容看,應(yīng)是一首傷感離別的愛情詩。
首聯(lián):寫暮春時自己與所愛的女子別離的傷感情景!跋嘁姇r難”的“難”,指困難,“別亦難”的“難”指“難受”,兩個“難”的意思不同!皷|風無力百花殘”渲染了當時別離的氣氛,情景交融!皷|風”即春風,“殘”字使人有凄楚的感覺。
頷聯(lián):寫別后相思,以兩個生動的比喻表白自己對所愛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胺健薄笆肌,都是“才”的意思。春蠶直到死的時候才停止吐絲,蠟燭燃盡的才停止流燭淚。這里的“絲”與思念的“思”諧音,蠶絲和蠟淚象征愛情;而“死”啊“淚”的,則暗示愛情帶有濃郁的悲劇色彩!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聯(lián),以象征手法描寫至死不渝的愛情。語言巧妙多姿,最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傳誦。
頸聯(lián):設(shè)想對方傷感久別的種種情景。古人說:“女為悅己者容。”故詩人轉(zhuǎn)寫對方即從曉妝對鏡落筆!暗钤启W改”,是對青春年華的逝去表示憂慮。一個“改”字,見出別離之久,相思之苦。當詩人夜晚獨對熒熒燭淚之時,所愛的人也許正在凄清的月光下躑躅苦吟吧?“應(yīng)覺月光寒”,忖度對方的處境和感受,可謂一往深情。詩人推己及人,想象對方和自己一樣因相思而痛苦。
尾聯(lián):表達詩人的愿望:有人為他們傳遞信息。將對方住處比做“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為什么見面這般難?其間必有難以逾越的障礙。甚至連打探—下她的音訊也不容易,只有請神話傳說中的青鳥幫忙了!扒帏B殷勤為探看”,只是詩人苦苦相思時的一種愿望而已。“為探看”即為我探探看,口氣中充滿期待之意。
詩以“無題”命篇,是李商隱的創(chuàng)造。這類詩作并非成于一時一地,多數(shù)是描寫愛情,其內(nèi)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難用一個恰當?shù)念}目表現(xiàn),所以命為“無題”。本詩從描寫的內(nèi)容看,應(yīng)是一首傷感離別的愛情詩。
首聯(lián):寫暮春時自己與所愛的女子別離的傷感情景。“相見時難”的“難”,指困難“別亦難”的“難”指難受,兩個“難”的意思不同!皷|風無力百花殘”渲染了當時離別的氣氛,情景交融、“東風”即春風,“殘”字使人有凄楚的感覺。
頷聯(lián):寫別后相思,以兩個生動的比喻表白自己對所愛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胺健薄笆肌保际恰安拧钡囊馑。春蠶直到死的時候才停止吐絲,蠟燭燃盡的時候才停止流燭淚。這里的“絲”與思念的“思”諧音,蠶絲和蠟淚象征愛情;而“死”啊“淚”的,則暗示愛情帶有濃郁的悲劇色彩!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聯(lián),以象征手法描寫至死不渝的愛情。語言巧妙多姿,最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傳誦。
頸聯(lián):設(shè)想對方傷感久別的種種情景。古人說:“女為悅己者客!惫试娙宿D(zhuǎn)寫對方即從曉妝對鏡落筆。“但愁云鬢改”,是對青春年華的逝去表示憂慮。一個“改”字,見出別離之久,相思之苦。當詩人夜晚獨對熒熒燭淚之時,所愛的人也許正在凄情的月光下躑躅苦吟吧?“應(yīng)覺月光寒”,忖度對方的處境和感受,可謂一往深情。詩人推己及人,想象對方和自己一樣因相思而痛苦。
尾聯(lián):表達詩人的愿望;有人為他們傳遞信息、將對方住處比做“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為什么見面這般難?期間必有難以逾越的障礙。甚至打探一下她的音訊也不容易,只有請神話傳說中的青鳥幫忙了!扒帏B殷勤為探看”,只是詩人苦苦相思時的一種愿望而已!盀樘娇础奔礊槲姨教娇,口氣中充滿期待之意。
【古詩詞鑒賞】相關(guān)文章:
古詩詞鑒賞01-11
古詩詞鑒賞01-23
優(yōu)美古詩詞鑒賞11-23
《送別》古詩詞鑒賞08-10
《池上》古詩詞鑒賞08-11
古詩詞鑒賞答案09-28
春風古詩詞鑒賞08-08
李白古詩詞鑒賞03-17
《菊》古詩詞鑒賞04-01
《詠柳》古詩詞鑒賞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