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婷婷在线精品综合_97人妻AⅤ一区二区精品_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级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古詩詞鑒賞答案
古詩詞鑒賞答案
更新時間:2022-09-28 13:18:05
  • 相關推薦
古詩詞鑒賞答案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詞鑒賞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詞鑒賞答案1

  1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8分)

  西江月遣興

  辛棄疾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功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辛棄疾中年遭饞劾,賦閑20年。

 。1)全篇圍繞哪一個字組織內容?請簡要分析。(4分)

 。2)“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是什么意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4、答案:(1)醉。(1分)

  上片寫“醉”的原因:借酒澆因現實而帶來的愁。下片描寫醉態(tài),表現醉性、醉情。“松邊醉倒”、“問松”、“疑松來扶”、“推松曰去”,通過人物的語言、心理和動作描寫,表現出詞人可掬的`醉后情形和倔強性格。(3分)

  ——答出醉因、醉態(tài)、醉性三層意思,稍有分析,就是滿分。

 。2)表面是說相信古書沒有一點好處,實則指古書上盡管有許多“至理名言”,現在卻行不通,現實不能讓人滿意。(2分)流露出詞人對現實的憤激不滿之情。(2分))

古詩詞鑒賞答案2

  雨后池上

  劉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注】劉攽(bān),慶歷六年進士,曾助司馬光修((資治通鑒》。

  【試題】

  1.詩的前兩句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

  2.三四句描寫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見的具體景物有哪些?詩中所寫景物勾勒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圖畫?

  【參考答案】

  1.形象地寫出了雨后后池水平靜、明凈(清澈)的狀態(tài)。

  2. 垂楊、荷葉,春季。

 。20xx年廣東省肇慶市中考語文試題)

  【補充注釋】

 。1)淡磨:輕磨拂拭。古代用銅作鏡子,銅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見人影。(2)檐楹(yányíng):屋檐下廳堂前部的梁柱。

 。3)垂楊:楊柳。荷心:荷葉。

  【譯文】

  春雨過后,池塘里漲滿了水,幾乎與地面相平。那平靜的水面如淡磨的明鏡,光亮耀人,倒映出屋檐下的梁柱。池邊垂柳蒼翠欲滴,忽然一陣春風拂過,萬千楊柳枝條頓時裊娜地舞動起來。它們紛紛抖落一身晶瑩的水珠,灑向那池中的荷葉,霎時傳來很多清脆的響聲。

  【作者簡介】

  劉攽(1023~1089)北宋史學家,劉敞之弟。字貢夫,一作貢父、贛父,號公非。臨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說江西樟樹人。慶歷進士,歷任曹州、兗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書舍人。一生潛心史學,治學嚴謹。助司馬光纂修《資治通鑒》,充任副主編,負責漢史部分,著有《東漢刊誤》等

  【鑒賞】

  這首詩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圖,從詩中寫到的東風、垂楊、荷花等物象來看,背景是春季,因此,再確切些說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圖,給讀者以清美的藝術享受。 詩既寫出了靜態(tài),又寫出了動態(tài),以靜顯動,又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圖。

  首句展示的是雨后池上春景的靜態(tài)美。第一句寫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只淡淡地出一“平”字。如果只讀這一句,會覺得它過于平常,但在這句之后緊接以“淡磨明鏡照檐楹”,卻境界頓出。“淡磨”二字頗可玩味。施者是春雨,受者是池面,經春雨洗滌過的池面,好比經人輕磨拂拭過的明鏡,比中有比,比中有擬人,這就使“水如鏡”這一淺俗的比喻有新鮮之感。不僅能使讀者感受到春雨后池上異常平靜、明凈的狀態(tài),并能進而聯想到前此蒙蒙細雨隨著微風輕拂池面的輕盈柔姿!暗ッ麋R照檐楹”,創(chuàng)造的正是非春雨后池塘莫屬的藝術境界。與此相適應,這兩句語勢平緩,無一字不清靜,連略帶動感、略為經意的“淡磨”二字,也一如字面,給讀者以一種輕淡的心理感受,顯得毫不著力。

  三四句由靜而動,進一步寫雨后池上的動態(tài)美!皷|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庇晖A,風住了,池邊垂柳蒼翠欲滴。忽然一陣風起,萬千楊柳枝條裊娜飄動。楊柳似有知,風雨中洗盡污濁,欣喜中乘風起舞。舞動時抖落一身水珠,灑向池中荷葉,傳來嗒嗒萬點聲。風狂雨驟時,楊柳枝條不停擺動不會引人注目,雨打荷葉響聲一片也不會聲聲入耳。只有在風停雨住之后,一切歸于沉寂,才會留意那突然風穿楊柳出現的舞動,才會捕捉到柳枝上的`水珠拋向荷葉時發(fā)出的點點聲響。

  由風起而垂楊舞,由垂楊舞而荷聲萬點的連鎖反應,反映了作者雨后靜觀自然的怡然心態(tài)。后二句則由靜而動,寫雨后池上的動態(tài)美。用“忽起”“垂楊舞”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fā)出的“萬點”聲響等,表現了雨后池上的一種動態(tài)之美。

  這里,詩人筆下蕩漾的東風、婆娑起舞的垂楊、荷心的萬點聲,無一不具有一種流動的韻致和盎然的生意,與前二句相比,別是一番情趣。與此相隨,語勢節(jié)奏也由平緩而轉向急促,字字飛動起來。“忽起”二字,首先造成突兀之勢,展示出景物瞬息間由靜而動的變化,給人以強烈的動感;隨后再用“更作”二字作呼應回旋,造成一種急促的旋律,從而把上述有形的與無形的、動態(tài)的和聲響的景物聯貫起來,組成一幅形聲兼?zhèn)涞乃囆g畫卷。

  雨后池上景物之美,詩人既寫其靜態(tài),又寫其動態(tài),不僅顯得豐富多姿,而且構成對比,收到以靜顯動,以動襯靜,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首句平直敘起,次句從容承之,而以第三句為主,盡宛轉變化工夫,再以第四句發(fā)之,詩人用這一方法巧妙安排,使語言結構形式與內容和諧統(tǒng)一,成因勢置景、筆隨景遷之妙。

古詩詞鑒賞答案3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 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

  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1.此曲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哪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2分)

  12.請對畫線的“峰巒如聚,波濤如怒”一句作簡要賞析。(2分)

  參考答案:

  11.考查意圖:考察學生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析:本題難易適中。課標要求:“誦讀古代詩詞,www.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解答此類題,最主要的是要能把握整首詩表達的`主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1分)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無限深切的同情,對統(tǒng)治者無比強烈 的憤慨。(1分)

  12.考查意圖: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詩詞中經過錘煉的字的妙處。

  解析:本題難易適中。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須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及表現手法等來分析。

  答案:句中以“聚”形容潼關在重重山巒的包圍之中,以“怒”形容黃河之水的奔騰澎湃, 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潼關的險要,(1分)生動的比喻,形象地寫出了山河的雄偉壯麗,為全曲奠定了悲壯沉郁、氣勢雄渾豪放的感情基調。(1分)

古詩詞鑒賞答案4

  1.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后面的問題。(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一聯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樣的形象?

 。2)這首詩最后一聯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1)高大巍峨(2)不畏艱難,勇于攀高的豪氣壯志。

  2.閱讀下邊詩歌,根據要求回答問題。(4分,每小題2分)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23.這首詩緊扣環(huán)境和季節(jié)特征寫景,以“”字為線索,同時以“春”字為著眼點,寫出了給游人帶來的喜悅之情。

  24.這首詩的頷聯和頸聯從動植物的變化描寫季節(jié)特征,用詞準確而精妙,從中找出一處并進行品析。

  答案:23、行字為線索(春行也可)早春美景

  24如“爭”生動的反應出西湖早春黃鶯爭鳴活躍的熱鬧景象,又寫出春光帶來的自然活力,如“幾處”照應“早鶯”,說明早鶯尚少,新燕不多,準確的寫出了錢塘湖初春季節(jié)的特點和作者的喜悅之情:如“亂”“迷”客觀真實地再現湖邊五顏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紅,讓人眼花繚亂的早春之景等等。

  3.閱讀下邊詩歌,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社日①

  王駕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注:①社日:古時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

  ⒒閱讀上面的一首詩,回答問題。

  ⑴開頭兩句描寫了村外村內怎樣的景象?反映了農家怎樣的生活情景?(2分)

  答:▲

 、颇┚洹胺龅米砣藲w”這一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答案:⒒⑴(2分)村外田里莊稼長得很好,豐收在望;村內豬滿圈,雞棲塒。反映了農家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真可以說是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疲2分)使人聯想到村民觀社的興高采烈,正因為心里高興,才不覺貪杯,而這種高興又是與豐收的喜悅分不開的。

古詩詞鑒賞答案5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蝶戀花①古詩詞鑒賞答案

  陸游

  桐葉晨飄蛩夜語。旅思秋光,黯黯長安路。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

  江海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②

  【注】①這首詞是陸游晚年被罷官后所作。②《長楊賦》:漢代楊雄為諷諫漢成帝游幸長楊官而作。

 。1)首句景物描寫有何作用?(4分)

 。2)下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4分)

  答案

 。1)①營造了凄清而蕭瑟的氛圍②烘托了作者悲涼的心境③觸景生情,引起了下文作者的旅思。(4分,答出兩點即可)(詩歌中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情感,結構上,為…作鋪墊,引起…。

 。

 。2〕①作者被罷官即將回家,滿腹韜略卻無人可托,表達了對抗金大業(yè)難以為繼的悲哀②借用漢代楊雄作《長楊賦》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忠心耿耿獻計獻策卻不被重用的`的感慨。(4分。每點2分,結合詩句分析1分,答出情感1分)

古詩詞鑒賞答案6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歲云暮,大雪滿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盡公侯。貴有風雪興,富無饑寒憂。所營唯第宅,所務在追游。朱輪車馬客,紅燭歌舞樓。歡酣促密坐,醉暖脫重裘。秋宮為主人,廷尉居上頭。日中為一樂,夜半不能休。豈知閿鄉(xiāng)?獄,中有凍死囚。

  〖注閿(wén)鄉(xiāng):舊縣名。白居易有《奏閿鄉(xiāng)縣禁囚狀》,詳述了無辜婦孺被關進閿鄉(xiāng)獄并遭受迫害的慘狀。

  【試題】

  1.這首詩揭露了中唐尖銳的社會矛盾,表現出強烈的憂國憂民之情,與杜甫名句“ , ”一脈相承。

  2.賞析這首詩對比藝術的特色。

  【參考答案】

  1、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

  2、①從結構上看,開頭兩句興起全篇,接下來十四句寫統(tǒng)治者驕奢侈靡的生活,而結尾僅用兩句描述“凍死囚”,文勢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勢。

  ②從藝術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過層層鋪敘、渲染,為結尾一幕作藝術的鋪墊,前后構成強烈、鮮明的對比,震撼人心。

 。20xx年高考語文試題浙江卷)

  【鑒賞】

  此詩是《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九首,作于元和五年前后,當時詩人在京城長安(今陜西西安市)任左拾遺、翰林學士。前蜀韋榖編《才調集》收此詩,題作“傷閿鄉(xiāng)縣囚”。

  此詩與《秦中吟十首》中的《輕肥》一詩思想內容相近,中所說雖是閿鄉(xiāng)一地,在當時卻具有普遍意義。作者只是客觀地描述了情況:一方面朱門車馬窮奢極侈;另一方面無辜的囚犯凍死獄中。對比之中,主題自然顯現。與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相似。表現手法基本相同;都是把統(tǒng)治階級與勞動人民的不同生活境遇加以對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階級之間的`尖銳對立。

  《歌舞》這首詩把朝廷貴官的糜爛生活與獄中的“凍死囚”相對照,對醉生夢死的統(tǒng)治階級作了無情的鞭撻,對被迫淪為“囚犯”的勞動人民表達了深切的同情。前者詳寫,后者卻只在末尾重筆點出。因為“凍死”二字已能盡囚犯之慘狀,因此簡潔而有力;而朝廷貴官的奢糜生活,則必須詳盡鋪寫,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使這個對比變得格外強烈和鮮明。

古詩詞鑒賞答案7

 。纤危┯钗奶撝

  遙夜沉沉滿幕霜,有時歸夢到家鄉(xiāng)。

  傳聞已筑西河館,自許能肥北海羊。

  回首兩朝俱草莽,馳心萬里絕農桑。

  人生一死渾閑事,裂眥穿胸不汝忘!

  注:①金國陷汴京,擄徽、欽二帝,下面“兩朝”即指此事。宇文虛中因出使金國而被軟禁,身雖留而心不屈。

 、谖骱羽^:春秋時期晉國扣留魯國大臣季孫意如,要把他長期安置在西河地方的賓館里。

 、郾焙Q颍禾K武牧羊。

 、苋辏褐附饑

  1、這首詩的首聯描寫了怎樣的情景?(3分)

  2、此詩后三聯怎樣將直抒胸臆與間接抒情相結合的?請結合相關詩句進行賞析。(4分)

  答案:

  1、描寫了在沉沉的'長夜里,濃霜布滿帳幕,身處異鄉(xiāng)的詩人難得在睡夢中回到了家鄉(xiāng)(祖國)的情景。

  2、本詩頷聯和頸聯為間接抒情。頷聯借典故抒情,用了西河館和北海羊的典故,含蓄地表達了自己雖然被金國軟禁,但也要效法蘇武守志不屈(不變節(jié));頸聯景、事抒情,詩人回想起徽、欽二帝遭俘虜離開朝廷,被金人搶占的祖國土地已經不能從事農業(yè)生產,借此來抒發(fā)對國恥的深沉悲憤。

古詩詞鑒賞答案8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韋應物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

  【試題】

  1.以下詩歌,與上面這首詩歌體裁完全相同的是( )

  A.《龜雖壽》曹操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C.《竹里館》王維

  D.《月下獨酌》李白

  2.頷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效果?

  3.尾聯采用了何種抒情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B

  2、比喻 用“浮云”比喻漂泊不定,用“流水”比喻時光流逝,生動形象(或:對比用“別”的短暫與十年的漫長相對,突出了人世的滄桑,言簡義豐。

  3、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抒發(fā)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喜愛之情。

 。20xx年山東省德州市中考語文試題)

  【注釋】

  每:總是。

  浮云:比喻聚散無定。

  蕭疏:零落。

  何因:什么原因。

  淮上:淮河水邊。

  【譯文】

  曾在漢江一起作客,每次相逢都喝醉了才回去。像浮云一樣分別后,時光如流水,一別就是十年。歡笑的情誼同過去一樣,只是兩邊的鬢發(fā)已經斑白稀疏了。為什么還不回去呢?因為有淮水上的滿山秋色。

  【鑒賞】

  這首詩描寫詩人在淮上(今江蘇淮陰一帶)遇見了梁州故人的情況和感慨。他和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漢一帶有過交往。詩題曰“喜會”故人,詩中表現的卻是“此日相逢思舊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樣一種悲喜交集的感情。

  詩的開頭,寫詩人昔日在江漢作客期間與故人相逢時的樂事,概括了以前的交誼。那時他們經常歡聚痛飲,扶醉而歸。詩人寫這段往事,仿佛是試圖從甜蜜的回憶中得到慰藉,然而其結果反而引起歲月蹉跎的悲傷。頷聯一跌,直接抒發(fā)十年闊別的'傷感。頸聯的出句又回到本題,寫這次相會的“歡笑”之態(tài)。久別重逢,確有喜的一面。他們也象十年前那樣,有痛飲之事。然而這喜悅,只能說是表面的,或者說是暫時的,所以對句又將筆宕開,寫兩鬢蕭疏。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漂泊之感也就盡在不言之中。一喜一悲,筆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末聯以反詰作轉,以景色作結。為何不歸去,原因是“淮上有秋山”。詩人《登樓》詩云:“坐厭淮南守,秋山紅樹多!鼻锕庵械臐M山紅樹,正是詩人耽玩留戀之處。這個結尾給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繪畫藝術中有所謂“密不通風,疏可走馬”之說。詩歌的表現同樣有疏密的問題,有些東西不是表現的重點,就應從略,使之疏朗;有些東西是表現的中心,就應詳寫,使之細密。疏密相間,詳略適宜,才能突出主體。這首詩所表現的是兩人十年闊別的重逢,可寫的東西很多,如果把十年的瑣事絮絮叨叨地說來,不注意疏密詳略,便分不清主次輕重,也就不成其為詩了。這就需要剪裁。詩的首聯概括了以前的交誼;頸聯和末聯抓住久別重逢的情景作為重點和主體,詳加描寫,寫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飲和歡笑,寫出了環(huán)境、形貌和心思,表現得很細密。頷聯“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表現的時間最長。表現的空間最寬,表現的人事最雜。這里卻只用了十個字,便把這一切表現出來了。這兩句用的是流水對,自然流暢,洗練概括。別后人世滄桑,千種風情,不知從何說起,詩人只在“一別”、“十年”之前冠以“浮云”、“流水”,便表現出來了。意境空靈,真是“疏可走馬”!案≡啤、“流水”暗用漢代蘇武李陵河梁送別詩意。李陵《與蘇武詩三首》有“仰視浮云馳,奄忽互相逾。風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蘇武《詩四首》有“俯觀江漢流,仰視浮云翔”,其后常以“浮云”表示漂泊不定,變幻無常,以“流水”表示歲月如流,年華易逝。詩中“浮云”、“流水”不是寫實,都是虛擬的景物,借以抒發(fā)詩人的主觀感情,表現一別十年的感傷,頗見這首詩的熔裁功夫。(林東海)

古詩詞鑒賞答案9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送友人出塞①吳偉業(yè)

  其一

  魚海②蕭條萬里霜,西風一哭斷人腸。勸君休望零支塞,木葉山頭是故鄉(xiāng)。

  其二

  此去流人路幾千,長虹亭外草連天。不知黑水西風雪,可有江南問渡船?

  注:①友人因罪流放寧古塔城(在今黑龍江寧安縣),辭官歸鄉(xiāng)不久的詩人,在吳江垂虹亭置酒相送。②魚海:即“捕魚兒海”,遠在塞北內蒙古之境。

 。1)零支塞是友人出關必經的邊塞,在今河北遷安縣西。當友人離去途經此地時,詩人本該勸他“回望”故鄉(xiāng),卻不合情理地勸他“休望”,為什么?(4分)

 。2)兩首詩在寫法上有什么主要不同?請簡析之。(4分)

  答案

 。1)①背井離鄉(xiāng)的人途中的回望,只會徒增幾分鄉(xiāng)關日遠、一去難返的哀慨和絕望。詩人的勸慰,正是深切地把握了友人出塞時的凄絕心態(tài)。(2分)②反常的勸慰,使思鄉(xiāng)之情流徙之苦倍增,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2分)(意思對即可)

 。2)①第一首詩運用想象手法,懸擬友人出塞途中的凄涼景象,表現友人腸斷天涯之傷。(2分)②第二首詩運用對比手法,在風雪肆虐的'黑水與亭草渡船的江南的對比中,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流徙生涯的牽掛與擔憂。(2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給分)

古詩詞鑒賞答案10

  今年寒食在商山①,山里風光亦可憐:

  稚子就花拈蛺蝶,人家依樹系秋千;

  郊原曉綠初經雨,巷陌春陰乍禁煙。

  副使官閑莫惆悵,酒錢猶有撰碑錢②。

  注:①淳化二年,王禹偁由汴梁至商州任團練副使。②撰碑錢:替別人寫墓志銘的稿費。

  ⑴結合全詩內容,賞析詩歌首聯中的“亦”字。(3分)

 、圃姼桀h聯、頸聯是從哪兩個角度、用什么手法寫山里風光的'?(4分)

  ⑶全詩蘊含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試作分析。(3分)

  試題答案:

 、乓嗑褪恰耙病,蘊含了一種無奈(1分):承認山里風光確實好,但和以前的生活環(huán)境比有落差。(1分)“亦”字用來含蓄委婉,耐人尋味。(1分)

 、平嵌龋喝说幕顒樱匀伙L景(2分);手法:動靜結合、對比。(2分)

 、菍ι躺斤L光的喜愛(1分),勸勉自己不必惆悵(1分),落寞無奈(1分)。

古詩詞鑒賞答案11

  詩歌鑒賞(7分)

  卜算子蘇軾

  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10.(1)《卜算子》是?(2分)

  (2)詩歌表現了主人公怎樣的思想感情?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5分)

  答案

  (1)詞牌名(2分)

 。2)詞中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了詞人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思想情感。(2分)上闋前兩句營造了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為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接下來的兩句,先是點出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隨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而孤鴻,使這兩個意象產生對應和契合。詞人以象征和擬人化手法,表現與孤鴻惺惺相惜,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對象化,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3分)

古詩詞鑒賞答案12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8-9題。(8分)

  從軍行古詩詞鑒賞答案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①辭鳳闕②,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注】①牙璋:調兵的符信,分兩塊,合處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別掌握在朝廷和主將手中,調兵時以此為憑。②鳳闕:是皇宮的代稱。

  8、第三聯分別從哪兩個角度描寫戰(zhàn)爭場面的'?寫出了戰(zhàn)爭的什么特點?(4分)

  9、最后兩句采用何種抒情方式?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8、第一句從視覺出發(fā),寫大雪彌漫,遮天蔽日,連軍旗上的彩畫都黯然失色。第二句從聽覺出發(fā),寫出了狂風呼嘯聲和雄壯的軍鼓聲交織在一起的場面,寫出了戰(zhàn)爭的激烈、悲壯。

  9、直抒胸臆。抒發(fā)了詩人決心保衛(wèi)邊疆、忠君報國和建功立業(yè)的思想及投筆從戎、尚武好戰(zhàn)的一往無前戰(zhàn)無不勝的壯志豪情。

古詩詞鑒賞答案13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珮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11、這首詩開篇沒有直接寫人物,而是描繪了“群山萬壑赴荊門”這樣一幅畫面,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4分)

  12、前人評說此詩時說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答案

  11.交代主人公的`出生地,(1分)引出歌詠對象或為人物出場作鋪墊,(1分)從側面烘托昭君的形象,借高山大川的雄偉氣象烘托昭君為了祖國遠嫁異域的悲壯和偉大。(2分)

  12.王昭君身死異國,環(huán)珮空歸,杜甫漂泊西南,有家難回;(2分)王昭君貌美如花,不受寵幸(美冠后宮不得恩寵),杜甫才華橫溢,懷才不遇(壯志難酬);(2分)作者借昭君懷古傷己,表達了漂泊天涯的思鄉(xiāng)之情和懷才不遇,抱負不得施展的怨恨之情。(2分)

古詩詞鑒賞答案14

  八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1.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為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

  2. 這首詩善于運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

  “雞鳴見日升”既是寫雞鳴日出的燦爛圖景,也是詩人美好前程的象征。

  “浮云”二字,既是實寫,也是比喻當時的保守勢力。

  “最高層”字面上指千尋塔的最高層,實則暗喻政治上的最高決策層。

  “日”是帝王的象征。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與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脈相承,試比較這兩句詩的異同。

  兩句詩表現技法極為相似,兩者都用比喻闡釋深刻的哲理。

  王詩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蘇詩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們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為沒有全面、客觀、正確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

古詩詞鑒賞答案15

  阮郎歸

  無名氏①

  春風吹雨繞殘枝,落花無可飛。小池寒淥欲生漪,雨晴還日西。

  簾半卷,燕雙歸。諱愁無奈眉②。翻身整頓著殘棋,沉吟應劫遲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觀。②諱愁:隱瞞內心的痛苦。③劫:圍棋術語。

  【試題】

  1.詞上半闋的景物描寫對全詞的感情抒發(fā)起了什么作用?請結合內容分析。

  2.末尾兩句表現了詞中人物什么樣的情緒?是如何表現的?請簡要闡述。

  【答案】

  1.奠定了詞的情感基調。春風吹雨,殘紅滿地,詞一開始就給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來寫風雨雖停,紅日卻已西沉,凄涼的'氛圍非但沒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層暗淡的暮色。

  2.末尾兩句表現了詞中人物思緒紛亂、無法排遣的愁情。是通過人物自身的動作來表現的。回身整理殘棋并想續(xù)下,借以轉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猶豫不決,落子遲緩。

  (20xx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新課標卷Ⅰ)

  【鑒賞】

  “春風”二句起調低沉,一開始就給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春風吹雨已自凄涼,而花枝已凋殘矣,風雨仍依舊吹打不舍,景象更為慘淡。“落花無可飛”,寫殘紅滿地,沾泥不起,比雨繞殘枝,又進一層,表面上寫景,實際上滲透著悲傷情緒。兩句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調。

  三、四句寫雨霽天晴,按理色調應該轉為明朗,情緒應該轉為歡快?墒遣蝗,詞的感情旋律仍舊脫離不了低調。蓋風雨雖停,而紅日卻已西沉。因此凄涼的氛圍非但沒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層暮色。

  詞的下闋,由寫景轉入抒情,仍從景物引起!昂煱刖恚嚯p歸”,開簾待燕,亦閨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許之愁,無他,“雙燕”的“雙”字作怪耳。其中燕歸又與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襯;湟岩鸺t顏易老的悲哀;燕歸來,則又勾起不見所歡的惆悵。燕雙人獨。怎能不令人觸景生愁,于是迸出“諱愁無奈眉”。

  一個警句。所謂“諱愁”,并不是說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內心的愁緒,而是言“愁”的一種巧妙的寫法!爸M愁無奈眉”,就是對雙眉奈何不得,雙眉緊鎖,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語似無理,卻比直接說“愁上眉尖”藝術性高多了。

  結尾二句,緊承“諱愁”句來。因為愁詞無法排遣,所以她轉過身來,整頓局上殘棋,又從而著之,借以移情,可是著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遲緩,難以應敵。這個結尾通過詞中人物自身的動作,生動而又準確地反映了紛亂的愁緒。

【古詩詞鑒賞答案】相關文章:

古詩詞鑒賞01-11

《送別》古詩詞鑒賞08-10

《池上》古詩詞鑒賞08-11

春風古詩詞鑒賞08-08

優(yōu)美古詩詞鑒賞11-23

憫農古詩詞鑒賞12-05

《送友人》古詩詞鑒賞02-24

《書憤》古詩詞鑒賞05-19

《涼州詞》古詩詞鑒賞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