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1
1、理解教材:
備課前教師要準確的理解教材,知道教學的重難點,知道每段、每句、甚至每字的含義和意圖,了解訓練重點,這樣在上課時才能把握住學生的回答,給與學生正確的引導,讓學生的能力得到訓練,收獲知識。我們所有老師一起鉆研教材,為了弄清楚每句話的意思,查資料,請教自然老師有關植物的知識,確保教給學生知識的正確性;為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意思,自己一遍一遍的練習朗讀,好給學生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為讓學生有感性認識,到處找葫蘆,制作教具。能想到的我們都認真去做。
2、確定好教學思路。
一開始我們考慮到學生以前都是按順序分析課文的,就想按照課文的順序進行教學,可是經(jīng)過研究這篇課文更適合倒敘,孩子們應該也可以接受,只要精心設計問題進行引導即可。所以就決定還是用倒敘來講課文,隨即制定出介紹葫蘆導入——學習生字——分析課文(先說結果,再分析原因)的環(huán)節(jié)。課上完后,覺得這樣決定是非常正確的,教師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只要教師做出適當?shù)囊龑,學生就能說出你想要的答案。
3、逐字逐句推敲。
框架是基礎,而往里添血和肉卻是一件非常艱巨的任務。要設計好每一句話,想象學生有可能怎樣回答,我要如何引導。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可是做起來卻難得很,為了縷順這些話,領導和我們語文組的老師挖空心思,一句一句的斟酌。反復修改,試講完再修改,如此反復,直到滿意為止。尤其是重點段落,為了讓學生弄清種葫蘆人只想要葫蘆,不想要葉子的心里,老師們一遍又一遍的設計問題,一遍又一遍的演示應怎樣讓孩子理解種葫蘆人想的、說的話的含義,以及怎樣讀出。針對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讀法,進行研究,怎樣使他們讀正確。正因為這些都預想到了,上課時學生遇到問題,教師也就能臨危不亂,做出正確的引導了。所以說課上的精彩源于課下的'鉆研。
4、環(huán)節(jié)設計優(yōu)化
為了使學生更好理解更好的接受知識,我們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句話都是改了再改,變了再變的。就拿倒入介紹葫蘆這段來說吧,剛開始想畫簡筆畫,這樣既顯示教師的功底,又能引起學生注意,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可是畫簡筆畫,速度太慢,不能顯示出葫蘆長得很好很茂盛的樣子,也不能變黃,我們就決定去掉畫畫,這樣一上課又覺得不夠吸引人;于是改畫葫蘆為貼葫蘆,費心費力的還請別的老師幫忙,終于弄出了三幅長得茂盛又有顏色變化的葫蘆。大功告成心里格外高興,可一實踐卻弄了一個手忙腳亂,貼上去,換背面難度比較大,還浪費時間,我們猶豫再三,不得以只能忍痛割愛把這個環(huán)節(jié)去掉,改為出示圖片讓學生看。真是費了一番周折又回到了原點。浪費了很多精力,最終也沒用到,看似是無用功,可實際上卻是經(jīng)驗的積累,相信以后再有類似的問題,我們會隨機應,及時做出正確的選擇的!
5、過渡語精心設計。
這課中的過渡語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非常自然,很好的起到了課文上下銜接的作用。我想這主要是因為大環(huán)節(jié)里的每個小環(huán)節(jié)都定好了的緣故,根據(jù)環(huán)節(jié)編出過渡語,讓每句過渡語中都存在下一步的任務,簡潔明了就非常自然了。
6、要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
課上表揚能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表揚要針對學生的回答,根據(jù)教學選擇詞語。這些詞語教師也都是事先準備好的,準備好了,遇到合適的機會,就有的表揚,這比單單一個你真棒要管用得多。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積極的回答問題,聽到老師用很有水平的話表揚自己的孩子,心里都很高興。
7、課上教師要真情流露
課上得好壞,還有關鍵的一點就是教師的感染。教師理解課文,愛學生,上課時就能把這些流露出來,自然就會變得語言親切,表情自然,制造出氣氛,使學生受到感染,自然被帶入其中,從而更好的理解了課文意思,讀出了非常有感情的課文。所以教師的表現(xiàn)能給學生很大的感染,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
二年級語文上冊《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5
本課學習中學生讀書的興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讀得個性到位,教后我感到十分滿意,學生的表現(xiàn)讓我很興奮。
我覺得這堂課上得扎實,主要在于利用了觀察法和范讀法。
觀察法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我沒有對課文進行繁瑣地分析,而是結合課文的插圖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描述的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對小葫蘆產(chǎn)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為后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后文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不用再進行指導朗讀技巧,學生卻能掌握并熟練運用朗讀技巧來傳遞感悟到的文字間包裹著的思想感情。
范讀法
除了運用課文形象的插圖外,教師的范讀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師范讀時的情感就直接調動了學生的情感,一些朗讀的技巧滲透到教師的讀中,學生在無意地模仿中就學會了朗讀的技巧,在多次地練習里構成朗讀的技能。這樣做比純粹地教給學生空洞的朗讀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師教得簡單,學生學的愉快(精神的愉悅)。
在這堂課上,教師范讀的地方不少,談話煽情的地方也有幾處,但是并沒有妨礙學生學習的用心性、主動性,學生學得很自主。
教學的資料比形式更重要,范讀、談話,這些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同樣讓學生學得自主。在課改的這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課堂上,卻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里,我們該反思什么才算真正的自主學習。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2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我感受到自己的課堂調控能力在提高,進步,當然更待進一步提升。例如,在教學的后半部分教學上的拖延,由于當時忘詞了,所以感覺好像繞彎子了!我體會到了學生的精彩就是課堂的最大的精彩。教師的教學要立足課堂,立足學生,課堂教學才會賦予生命的'魅力。
本節(jié)課孩子們的表現(xiàn)要比平時課堂表現(xiàn)要好。但是通過我對孩子們長期以來的觀察及了解,個人認為本節(jié)課孩子們并沒有展示出他們最出色的一面,沒有把最好的效果展示出來。這給了我在教學中新的思索。希望通過課下的學習,我能夠找到進一步挖掘和展示孩子們優(yōu)異一面的突破口。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3
《我要的是葫蘆》是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短小精悍,語言活潑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是孩子們喜愛的一篇課文。今天我講這篇課文是這樣設計的:
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我從課題入手,出示大屏幕(葫蘆的圖片)讓學生介紹自己對葫蘆的了解,讀課題你知道了什么?讓學生明白讓學生用“我要的是,而不是”句式說話,讓學生產(chǎn)生質疑,紛紛提出:那個人結果得到了葫蘆嗎?那個人為什么得不到葫蘆?學生帶著問題走入課文。
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進行理解:“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L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學生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tài),以讀悟文,品析詞句。
剛開始時葉子長得怎樣?葫蘆長得怎樣?過了幾天,葉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這變化告訴我們?nèi)~子葫蘆之間究竟有什么密切的關系?明確了這么一條線,當學生學完第一自然段時,通過看圖——學文——品文,引導得出:因為葉子長得好,所以葫蘆才長得可愛。當學生學完3、4自然段時,我又引導學生小結:因為葉子長了蚜蟲,所以葫蘆才一個一個都落了。最后通過這種變化對比,學生明白了葉子與葫蘆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我要的是葫蘆》中種葫蘆的人讓人覺得可笑、可氣,又可憐?尚Φ氖撬臒o知愚昧,可氣的是他不聽鄰居的勸告,可憐的是他那么喜愛葫蘆,結果卻一無所獲。
這節(jié)課學生理解了課文,我順勢進行課題訓練:“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學生結合本節(jié)課內(nèi)容進行續(xù)編故事,把說和寫結合起來,效果很好。只是在本節(jié)課沒有時間寫,孩子們回家完成此項訓練,學生寫的內(nèi)容真好。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4
《我要的是葫蘆》是一篇寓言,主要是初步了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相互有聯(lián)系的。今天我用兩節(jié)課的時間把這一課講完。兩節(jié)課下來,我對自己的教學很滿意。主要亮點有:
一、注重好詞好句的積累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細長”“滿””、“綠”“幾朵”“雪白”詞語,讓學生想象描寫的景象,體會加上這些詞語把葫蘆藤的形狀、葉子的茂盛、花的.顏色、大小都描繪了出來。并告訴孩子們在今后的寫話中要努力去運用這些積累的詞語。
二、充分發(fā)揮學生質疑的能力
學生在初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后,我問他們知道了什么?學生說:種葫蘆的人喜歡葫蘆。我再順式讓學生找出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他很喜歡葫蘆,再抓詞語“每天”“看幾次”來領會種葫蘆的人對葫蘆的喜愛。整個過程教師只是起一個引導,啟發(fā)的角色,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體會,充分發(fā)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自然段學完后,我朗讀最后一段,導出“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弊寣W生談談聽到這個消息,有什么問題。生提出了“葫蘆為什么都落了”等問題,“既然喜歡葫蘆,葫蘆卻落了,那個人在做什么?”通過師生質疑,引出關鍵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2、3自然段的學習。
三、抓住重點句子進行朗讀指導
在探究葫蘆落的原因中,我讓學生畫出種葫蘆人的想、說的句子,分析種葫蘆人的心理,得出葫蘆掉落的原因是因為種葫蘆人的無知與不聽勸告,蚜蟲吃光了葉子,最后葫蘆就落了。然后抓住重點詞來理解,指導朗讀,如“自言自語”說話就要小聲,想象自己就在跟自己說,“快治一治”讀出鄰居勸告時很著急,“奇怪”讀出種葫的人無知又不聽勸告的語氣等。孩子們在理解了意思后,讀的有聲有色,尤其是表情,很豐富,語調也很到位。
四、發(fā)揮想象,續(xù)編故事
想象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喜歡想象才會有所創(chuàng)造。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創(chuàng)設情景,讓孩子們想象說話。如:“當看到葫蘆都落了時,如果你是種葫蘆人的朋友,你會說些什么?”以及最后續(xù)編故事:“第二年春天他如果又種了葫蘆,當再次生了蚜蟲時他會怎么做?”通過這樣的大膽想象,不但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和語言,同時也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得以培養(yǎng)。
當然,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生字的認識,只要靠小組內(nèi)死記,多讀的方法,還不能做到讓孩子們輕松認字的目標,還需要多加磨練,多多汲取其他老師好的做法。教與學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希望經(jīng)過努力,學生能在我的引導下輕松愉快地進入語文這個靈動而充滿激情的世界!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5
課后反思:
本堂課學生讀書的興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讀得特別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滿意,學生的表現(xiàn)讓我很興奮。
我覺得這堂課上得扎實。課文之初的情感基調定得準。我主要利用了觀察法和范讀法,兩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我沒有對課文進行繁瑣地分析,而是利用課件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描寫的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對小葫蘆產(chǎn)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為后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后文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不用再進行指導朗讀技巧,學生卻能掌握并熟練運用朗讀技巧來傳遞感悟到的文字間包裹著的思想感情。
除了運用課文形象的插圖外,教師的范讀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師范讀時的情感就直接調動了學生的情感,一些朗讀的技巧滲透到教師的讀中,學生在無意地模仿中就學會了朗讀的技巧,在多次地練習里形成朗讀的技能。這樣做比純粹地教給學生空洞的朗讀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的愉快。
“混合運算”一課是在小學生學習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并且學習了用分步解決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問題的內(nèi)容。。根據(jù)二年級小學生年齡小,思維直觀的特點,課堂上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了購物情境提出問題,在結合具體情境中學生了解到在一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時要先酸乘法,再算加或減法,體會混合運算的意義,逐步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樹立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在解決具體問題中,理解運算順序,掌握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的技能。
2、在具體情境中,提出運用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
3、樹立學習的信心,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一、重視情境的引入。
數(shù)學源于生活,課堂上我展示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超市買東西的照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學習的興趣,特別是同學們在大屏幕上看到同學在買物品,馬上興趣昂然。從中自然地提出數(shù)學問題,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計算教學緊密結合。這樣不僅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便于學生積極調動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解決問題,而且情境的創(chuàng)設更能促進學生對運算順序的理解。
以前我認為只有讓學生自己感悟,教師不講授,才是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弄得自己在課堂上不敢多講,有時該講的地方也不講,學生感悟不到的地方得不到教師的點撥,學習效果很差。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疲乏,教師勞累。在這堂課上,教師范讀的地方不少,談話煽情的地方也有幾處,但是并沒有妨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學得很自主。
現(xiàn)在我才明白,教學的內(nèi)容比形式更重要,范讀、談話,這些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同樣讓學生學得自主。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6
從教十多年一直教的是高年級的語文,對低年級的課堂教學感到十分陌生,拿過一篇課文常常感到無處下手,生字該怎么教、什么時候教、生字在課堂教學中占多長時間,我感到特別的茫然,正在我焦急、困惑之時,教研中心開展了這次課例教研活動,這可真是一場及時雨啊!這次教研活動的深入開展,解開了我心中的許多疑團,這次教研活動讓我受益匪淺,兩個多星期以來,我們教研組認真準備模擬課、評課、實課、評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都在認真體味著,傾聽著,領悟著,收獲著……可以說這次課例教研活動讓我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熟悉了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
下面就談一下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的一些經(jīng)歷和感受:
接到學校的通知,我就認真地研讀這篇課文,積極地為課堂教學活動做準備,我翻閱雜志和上網(wǎng),查找了許多本課的教學設計,反復地斟酌、比較、篩選、思考,終于把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確定好,又去準備這節(jié)課需要的課件,然后又針對教案進行精細加工,字斟句酌,還在家里讓女兒、對象當學生一遍遍地練習,邊講邊修改,直至熟記課堂中要說的每一句話為止。在對這篇課文的重、難點的處理上我主要是采用圖文結合學習課文,新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低年級段課本每篇課文都配有一定的插圖。這些插圖使教科書圖文并茂,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更重要的是這些插圖可以作為課堂教學最為直觀的教學輔助用具。我在教授本課課文時,出示課件那個人種的小葫蘆圖片,請小朋友找到文中相對應的自然段,然后讀第一自然段,先請小朋友找找,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小葫蘆長得可愛?再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小葫蘆的可愛。那么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結果怎樣,學生很快找到第四自然段,讓學生帶著傷心、惋惜的心情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在學完一、四段課文后,指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和插圖,找到兩幅圖的不同之處,此時學生就會產(chǎn)生新的疑問: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一個一個都落了呢?由于是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所以他們對下面的學習就更充滿了期盼,再一次激發(fā)了繼續(xù)學習課文的興趣,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對新提出的問題請小朋友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尋找答案。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讓學生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tài),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的境界。并且安排了讀一讀,比一比,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總之,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知識基礎,充分放飛學生的思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努力使朗讀教學和識字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穩(wěn)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我指導學生的感情朗讀上,在我對重、難點的突出和突破上同組的教師給予了肯定,但我深深地知道,這節(jié)課我始終沒有滲透識字、寫字的教學,我曾經(jīng)給自己找了個較為充足的理由說我上的是第二課時,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我以前沒接觸低年級,對識字、寫字教學可以說是心中無數(shù),是我不敢涉及識字、寫字教學呀。后來聽了張曉紅老師的課以及參加了網(wǎng)上教研活動之后,讓我了解了更多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生字教學的看法和見解,通過閱讀教師們的發(fā)言,我對本課的'生字教學方法有了更深入、更全面、更透徹的理解和把握。像張曉紅老師所說的“隨文識字”的識字教學方法,我感受到它具有突出的激趣高效性。因為“隨文識字”迎合了兒童好動、好奇,注意力不易長時間集中的這種心理特點,把學生帶入了感性情境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達到在愉快氛圍中識字。還有像孫新愛老師特別注重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教識字,把字的音、形、義結合起來,把識字和認識事物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通過聯(lián)想、比較去識字,讓學生人人動腦、動手、動口,從而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能力,鞏固了識字教學的成果。像王光萍老師在進行寫字教學時,王老師以自己做示范,展示了一個坐姿端正,認真書寫的好榜樣。我覺得這種直觀形象的示范要遠遠勝過電腦課件的展示。教師端正的坐姿、正確的執(zhí)筆姿勢、一筆一畫的書寫、美觀大方的字跡,本身就是極好的教育資源。
本次課例教研活動雖然只是把一節(jié)課進行了精雕細琢,但由這節(jié)課我卻收獲了許多,自我感覺認識水平、理論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也使自己很快地適應了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必將對今后的教學工作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7
一、談話激趣,引入課題
。ㄕn前交流)
聽你們的班主任說,你們是最聰明的小朋友,那這個謎語你們能猜出來嗎?
說我是絲瓜
我比它圓
說我是梨子
我比它大
我中間細,兩頭圓
小的時候,我可以做成一道美味
年老時,我可以用來做藥和裝酒
還能吹出動聽的樂曲!猜猜我是誰?
。êJ)
孩子們,果然聰明,一下子就猜到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個關于葫蘆的小故事,孩子們讀課題《我要的是葫蘆》。
咦?怎么葫蘆不高興啦!原來是你們把它的名字叫錯了,葫蘆的蘆字兒單個讀二聲,它們合在一起的時候應該怎么讀?
(注意輕聲)聲音很洪亮,如果把那個葫蘆的蘆字讀得再輕點就更好了。(師范讀生跟讀)
二、復習生字
小朋友們,這一課的生字你還能認識吧? 如果你還認識,就準確的,大聲的叫出它的名字,叫兩遍。
孩子們讀得都很認真,老師現(xiàn)在要把你們帶進葫蘆園去摘一摘小葫蘆。(給生字組個詞語)。
孩子們剛才都自己給生字組了詞,老師也給每個生字都組了詞?,這是什么?(葫蘆)。葫蘆兩頭圓,中間細,多可愛?想要嗎?(想)你把它讀準了,這葫蘆就送給你!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小朋友們表現(xiàn)得這么棒,這些生字娃娃現(xiàn)在都跑到課文中去了,你還能認識嗎?(能)
2、我請大家輕聲的讀這篇課文,讀準字音,還要把課文讀流利。讀完了就坐好。
3、現(xiàn)在老師要請四個小朋友站起來讀讀,聽的同學當小老師,如果發(fā)現(xiàn)他讀錯了,就等他讀完后幫他糾正過來。
4、請孩子們再去讀讀課文,注意剛才糾正的地方。請大家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講了個什么故事。(誰還能用簡單的話來說說)
。ㄕl能流利的說說)
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葉上長了蚜蟲,他不治,后來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
四、精讀課文
<一>、一自然段
1.師:孩子們這棵葫蘆一開始長得怎么樣呢?
生:長得很好。
師:你們從哪里知道答案的?
生:第一自然段
2.師:請孩子們?nèi)プ杂傻妮p聲的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用橫線勾出描寫這棵葫蘆的句子。
生匯報成果。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ㄖx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ㄕn件出示)
3.你們是找的這些句子嗎?老師找的也和你們一樣。我們一起來把找到的句子讀讀。
4.這是一棵怎樣的葫蘆?(可愛)
可愛在哪些地方呢?(找文字)
長滿綠葉,長滿是什么意思?說明葉子長得很好,很多。
雪白的小花,(雪白,潔白)
掛了幾個小葫蘆,掛上去,風一吹,和我們打招呼呢!
5.你能不能把葫蘆的可愛讀出來給大家聽聽。
6.還有誰想來讀讀,讓人一聽就喜歡上這可愛的葫蘆。
7.老師從你們的朗讀聲中覺得葫蘆太可愛了。老師也想來讀讀,請孩子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8.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想不想去看看?(想)(師指導觀察圖片)
欣賞完了這棵葫蘆,你們能把這些句子補充完整嗎?
。▓D文課件)
的葫蘆藤上長滿了,開出了幾朵的小花,花以后,藤上了幾個。多么的小葫蘆哇!
。ò褎偛盘钔暾木渥诱J真的讀一遍。)
9.孩子們,這么可愛的小葫蘆你們喜歡嗎?還想不想再讀讀?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把這棵可愛的葫蘆記在心里吧!
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我們喜歡,那個種葫蘆的人比我們小朋友更喜歡。他每天都要去看幾次,越看越喜歡。
10.這棵可愛的葫蘆如果繼續(xù)健健康康地生長,小朋友想一想,到最后,它會長成什么樣呢?
。〞L得很大很好,長得塞過大南瓜,會結出很多很多的果實)
〈二〉、四自然段
1.結果是不是像小朋友想的那樣呢?我們一起去看一看。(課件出示葫蘆變黃,一個一個的都落了)(板書:落了)
2.孩子們,你看到了什么?(小葫蘆變黃了,這么多可愛的葫蘆最后一個一個都落了)
3.孩子們,學到這兒?你有什么問題嗎?
。槭裁春J都落了?)(它是因為什么原因落的呢?)
〈三〉、二自然段
這些答案都在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中,有沒有信心把答案找出來(有)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1.知道什么原因了嗎?
、湃~子上長了蚜蟲他不治)
、疲ㄠ従觿袼膊恢危ò鍟貉料x)
2.他看見了蚜蟲,心里怎么想的?又怎么說的呢?請同學們輕聲的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線勾出想的句子,用波浪線勾出說的句子。
誰來告訴我他想的句子:
有幾只蟲子怕什么!
師:通過這一句,你覺得那個人看著這幾只蟲子的態(tài)度是什么。
生:(不怕)(不在乎)
3.那你再來讀讀,把他的不怕讀出來。
4.孩子們,看這個標點符號是什么?(感嘆號)(感嘆句)
5.那我們要怎么樣才能把這一句讀好呢?既要讀出感嘆的語氣又要把他的不怕讀出來.請自己練習練習.(生匯報)
6.孩子們真會讀書,老師聽出來了,那個人根本不怕這幾只蚜蟲.
7.小朋友們,你們怕不怕這些蚜蟲?(怕)
老師也很怕,因為蚜蟲可厲害了,這種害蟲專門吃葉子,而且它們會慢慢的把葉子吃光的.
8. 蚜蟲這么厲害,可那個種葫蘆的人根本沒把蚜蟲放在心上。看見葉子上的一些蚜蟲,那個人說了些什么?是怎樣說的?
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小葫蘆,你快長啊,快長。¢L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9.盯:一動不動的看,說明那個人的眼里只有小葫蘆。(指導寫)
10.他盯著小葫蘆說了什么?(請一個孩子起來讀)
11.孩子們,這句話是對誰說的?對自己說的。(自言自語)
師:自言自語是什么意思?
生:自己對自己說話。
師:咱們平時大都自言自語過,同學們把那個人說的話讀一讀,體會體會,然后說一說怎樣讀才算是自言自語。
。▽W生練讀,師巡視指導)
生:聲音不能高。
生:速度要慢一些。
師:說得好!自言自語是自己對自己說話,當然聲音要低一些,速度要慢一些。另外,讀時還要注意那個人說話時是一種什么心情。大家練一練,看誰既能讀出那個人自言自語的語氣,還能讀出他的心情。
12.(學生練讀后匯報)
師:不簡單!你能一邊讀,一邊體會課文中的感情,讓我們?yōu)樗恼疲◣熒恼疲。不過,老師
想補充一點,那個人說的話,其中有兩個感嘆號,表示他心里特別(高興)(著急)
10.哪些小朋友能演出來?拿上小葫蘆,沒有的可以用雙手。
〈四〉、三自然段
1.種葫蘆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蘆,根本不管葉子上的蚜蟲?捎幸惶焖有誰看見了?(鄰居)
2.(小朋友們鄰居就是住在他家旁邊的人,我們一起來寫寫這兩個字。)
3.鄰居是什么態(tài)度呢?請同學們仔細的聽對話。ㄕn件)
4.鄰居看到了蚜蟲說了什么?
5.通過這句話你們覺得鄰居的心情怎樣?(著急)
。ㄖ比~子上的蚜蟲)蚜蟲越來越多,鄰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誰想來讀讀鄰居說的話。還有誰也想來勸勸?(生朗讀)
6.是啊,快治治吧,再不治就來不及了。
7.種葫蘆的人聽了鄰居的去勸告,他的反映是什么?(奇怪)
心里頓時冒出兩個大問號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8.孩子們,他為什么覺得奇怪?
那個人心想,葉子上生了蟲子,關葫蘆什么事,所以他認為葉子上的蟲(不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9.我請小朋友起來分角色朗讀一下(兩組)
。ê⒆觽儎偛爬首x得真好,像個小演員在拍電影似的。)
。ㄗx得真棒,我還以為那個鄰居和種葫蘆的人來到我們課堂上了呢。)
我知道大家都還想讀讀,現(xiàn)在老師讀旁白,女生讀鄰居說的話,男生讀種葫蘆的人說的話。
10.葉子上的蚜蟲不治,他要得到葫蘆嗎?(要不到)
11.為什么要不到?
。ㄒ驗槿~子是來給葫蘆輸送營養(yǎng)的)(孩子就是你說的`這個道理)
葫蘆葉與葫蘆的關系可大著了,孩子們看圖,這些小小的葫蘆葉,通過太陽公公的幫助,制造出營養(yǎng),輸送給小葫蘆,讓小葫蘆快快長大。
那個人卻不明白這個道理,不久之后,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一個一個的變黃,都落了!
12.孩子們你現(xiàn)在知道葫蘆落了的原因了嗎?(用因為所以結合板書練習說話,總結出原因)
13.他那么喜歡小葫蘆,可他的小葫蘆卻都落了,你們猜,他看著這些落了的葫蘆,他的心情會怎么樣?(難過,傷心,失望,后悔)
14.他可能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用(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地說:)的句式想象說一句話。
同桌之間相互討論一下,師下去指導。
(教師用幻燈片打出這一句式,生匯報。)
生: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后悔地說:都怪我不好,要是我當初聽了鄰居的話,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蘆。
生: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傷心地說;如果我治了葉子上的蚜蟲,我的小葫蘆就會長得比大南瓜還要大呢。
生: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自責地說:我真糊涂,我真傻!我當初要是聽鄰居的勸告,現(xiàn)在不就收到很多大葫蘆了嗎
15.那我們以后生活中做事情也因該要怎樣?
五、課外拓展
學會了這么多道理,老師心里真的很高興,我們的小朋友變得更加懂事和可愛了。想想,如果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個葫蘆,結果會怎樣?請孩子們編一個小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朋友,老師們聽!
下課,孩子們再見!
附板書:
h lu
23、我 要 的 是 葫 蘆
蚜蟲
葉子 落了
《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是西師范版二年級一冊第六單元中的課文,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共四個自然段,主要講述了一個種葫蘆的人,眼睛只盯著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也不治,結果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一個一個都落了。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只顧結果忽略了過程
以下我就以我自己上的《我要的是葫蘆》的教學片段進行評析,從而反思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與落實。
片段一:
師:請孩子們?nèi)プ杂傻妮p聲的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用橫線勾出描寫這棵葫蘆的句子。(生匯報)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ㄖx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課件出示)
師:你們是找的這些句子嗎?老師找的也和你們一樣。我們一起來把找到的句子讀讀。
師:這是一棵怎樣的葫蘆?(可愛)
可愛在哪些地方呢?(找文字)
長滿綠葉,長滿是什么意思?說明葉子長得很好,很多。
雪白的小花,(雪白,潔白)
掛了幾個小葫蘆,掛上去,風一吹,和我們打招呼呢!
師:你能不能把葫蘆的可愛讀出來給大家聽聽。
師:還有誰想來讀讀,讓人一聽就喜歡上這可愛的葫蘆。
師:老師從你們的朗讀聲中覺得葫蘆太可愛了。老師也想來讀讀,請孩子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師: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想不想去看看?(想)(師指導觀察圖片)
欣賞完了這棵葫蘆,你們能把這些句子補充完整嗎?
。▓D文課件)
的葫蘆藤上長滿了,開出了幾朵的小花,花以后,藤上了幾個。多么的小葫蘆哇!
。ò褎偛盘钔暾木渥诱J真的讀一遍。)
師:孩子們,這么可愛的小葫蘆你們喜歡嗎?還想不想再讀讀?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把這棵可愛的葫蘆記在心里吧!
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我們喜歡,那個種葫蘆的人比我們小朋友更喜歡。他每天都要去看幾次,越看越喜歡。
師:這棵可愛的葫蘆如果繼續(xù)健健康康地生長,小朋友想一想,到最后,它會長成什么樣呢?
生:會長得很大很好,長得很大很大;
生;長得塞過大南瓜;
生:長得塞國大西瓜;
生:會結出很多很多的果實
在這個片段中,我以文本為主,讓孩子們自己找到描寫葫蘆的地方,先從文本中體會葫蘆的可愛,訓練學生的朗讀,讀出葫蘆的可愛。再觀察圖片,通過多媒體生動形象的展示,孩子們的朗讀情緒高漲,然后進行填句子,為達到誦讀的目的做鋪墊。在這個片段中,我從文本到圖片,從抽象到形象,訓練孩子的朗讀能力,讓孩子們真實的感受到葫蘆的可愛,在喜愛的情緒中展開誦讀,從而也達到了積累這些優(yōu)美詞句的目的。
片段二:
我的小葫蘆你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師:孩子們,此時此刻那個種葫蘆的心情怎么樣呢?
生:很好;
生:很好,很開心;
生:很興奮;
生:急于心切;
我請孩子們帶著自己的這些感受來讀這個句子。這樣孩子們既表演出了盯和自言自語,又讀出了自己體會到的心情。
任何的朗讀行為都是基于一定的理解基礎。沒有理解便讀不出語言文字背后所蘊藏的感情色彩。但我們知道對于二年級的孩子只是使孩子喜歡閱讀,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并沒有要求具備一定的朗讀技巧,故教師這時應起到一定的榜樣示范作用,使學習漸漸地積累起朗讀的技巧,這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我覺得這是我這一堂課中所不足的。通過這堂課,我明白了做為教師應充分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由于自己太年輕,教學經(jīng)驗不足,課堂駕馭能力不成熟,導致了課堂時間沒把握好。最后的環(huán)節(jié)是擴散思維,以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為開頭續(xù)遍一個小故事,沒有完成。這堂課學生學習和朗讀的氛圍都很濃,但是我有很多次都沒有抓住孩子的閃光點來進行啟發(fā),沒有給予他們更大的想象空間。孩子們在學和讀的過程中,我沒有注意到個性評價,沒有對他們?nèi)〉玫倪M步給予即時的肯定和贊美。但我相信,通過我今后不段的努力,我一定會慢慢的走向成熟,在孩子們學習的過程中做一名恰如其分的給予者和引導者。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8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二年級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篇寓言主要是讓學生明白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在教學設計中,圍繞單元目標,結合本課的特點,從觀察兩幅插圖的不同為切入口,分別學習課文第一、四兩個自然段,了解現(xiàn)象及結果的基礎上探究原因,學習二、三兩個自然段。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倡導自由、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通過學生自由朗讀、同桌合作讀、分角色朗讀、個別展示朗讀等,使學生在不同的'閱讀實踐中自主體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內(nèi)化為學生的語言積累。既調動了學生主動地參與閱讀,又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思維和語文能力。
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新課標所提倡的。因此,我在這節(jié)課中把課文的兩幅插圖并列出現(xiàn),讓學生在觀察中找不同,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再從圖到文,學習課文。在觀察的基礎上,訓練口語,發(fā)展想象,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施教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著許多不足。首先是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提高。課堂上,隨時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促進學生,今后還有待提高。其次,語言過于生硬,不夠兒童化。這點在試教過程中反映尤為明顯。在師傅沈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正式上課時進步不少。例如將呆板的介紹蚜蟲,轉變?yōu)榻處熌7卵料x的語氣進行自我介紹,調動了課堂氛圍,增添了不少樂趣。最后,希望教學語言能夠再精煉一些,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語言的目標性要更明了。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崩^續(xù)努力,繼續(xù)學習!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9
本堂課學生讀書的興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讀得特別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滿意,學生的表現(xiàn)讓我很興奮。
以前我認為只有讓學生自己感悟,教師不講授,才是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弄得自己在課堂上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講,有時該講的地方也不講,學生感悟不到的地方得不到教師的點撥,學習效果很差。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疲乏,教師勞累。在這堂課上,教師范讀的地方不少,談話煽情的地方也有幾處,但是并沒有妨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學得很自主。
現(xiàn)在我才明白,教學的內(nèi)容比形式更重要,范讀、談話,這些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同樣讓學生學得自主。在課改的今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課堂上,卻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里,我們該反思什么才算真正的自主學習。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10
《我要的是葫蘆》是一篇寓言,講一個種葫蘆的人十分喜愛小葫蘆,但葫蘆葉上生蟲了,他認為葉子上的蟲子和他要的葫蘆沒有關系。結果小葫蘆掉光了。這則寓言說明,任何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我們要正確全面地看問題。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根據(jù)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用實物“葫蘆”讓學生感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利用課文形象的插圖,讓學生觀察、說話,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觀察聽說能力。從而讓學生了解葫蘆的生長過程,感受植物生命的繁衍不息。
其一,抓重點段,引導學生帶著中心問題:“長得那么好的葫蘆,為什么會變黃、落了呢?”質疑,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求知欲。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種葫蘆人和鄰居的不同態(tài)度,最后,讓學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語言的基礎上懂得植物的生長需要各環(huán)節(jié)的聯(lián)系。
其二,抓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賽讀、范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比較句子中的不同語氣,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體會種葫蘆人的心態(tài),以讀悟文,品析詞句。
其三,利用多媒體投影儀,播放課文插圖,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對小葫蘆產(chǎn)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為后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
課堂的整體氣氛及效果都還不錯,對語言點的落實及把握也能夠落實到位。由此課我得出閱讀教學應立足于培養(yǎng)孩子閱讀文章的興趣,引導孩子品味語言,積累語言,發(fā)展語言,從而達到自能讀書的目的。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11
學習這篇課文時,我采用變序閱讀的方法,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點指導學生朗讀中間兩段。在指導學生讀中間兩段時,學生很感興趣,讀得興趣盎然,比如我在教學時,我抓住描寫種葫蘆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等重點詞句,讓學生抓關鍵詞、關鍵標點符號等方法通過反復朗讀、想象、感受那個人喜歡小葫蘆的思想感情。
但是在提問“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學生回答不上來,他們不明白葫蘆和葉子的關系,可能在教學時,我設計的`問題不到位,下次多多思考。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12
在學習《我要的是葫蘆》一文時,我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以發(fā)展語言為目的的指導思想來組織教學,把讀有所悟,以悟促讀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發(fā)揮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F(xiàn)反思總結以下幾點:
一、運用插圖——動情
語言的學習與掌握,都是從詞語的理解開始的。學生只有準確深刻地理解了,才能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奠定其內(nèi)化的基礎。利用課文插圖可以有效地幫助低年級學生形象地理解語言,有利于詞語的積累。
在學習《我要的是葫蘆》一文中,我先讓孩子們觀察長勢很好的小葫蘆插圖,讓他們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所看到的葫蘆,然后我再讓他們讀讀文中作者描寫小葫蘆的相關句子,對比感悟作者遣詞用句的準確、巧妙,從而感悟、積累優(yōu)美語言——“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這樣圖文結合,孩子們能更好地感受到小葫蘆的可愛,自己的內(nèi)心燃起了對這棵葫蘆的喜愛之情,自然而然地理解、體會到文中種葫蘆人對自己所種葫蘆的深愛情感。為后面的感情朗讀也起到了水到渠成的引導作用。
二、憑借語言——融情。
語言作為思想的外衣,它的物質外殼與思想內(nèi)容應當是渾然一體、不可分割的。語言不可能不表達一定的思想,而思想總帶有一定的情感。眾所周知,語言的習得,要經(jīng)過感悟、積累、運用的過程。因此要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必須要借助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去感悟、去體會、去聯(lián)想、去想象,在頭腦中形成鮮明的形象,為積累和運用語言打基礎。在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文時,我抓住描寫種葫蘆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等重點詞句,讓學生抓關鍵詞、關鍵標點符號等方法通過反復朗讀、想象、感受那個人喜歡小葫蘆的思想感情。
三、角色體驗——抒情。
角色表演是低年級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游戲活動。學生閱讀教材的過程,也就是情感“蓄積”的'過程。根據(jù)課文的特點,讓學生扮演角色入情入境地去演一演,通過角色表演把“蓄積”的情感盡情地抒發(fā)出來。角色體驗的過程,伴隨著思維的過程,語言內(nèi)化、錘煉、發(fā)展的過程,也是情感豐富的過程。我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演一演的情境:讓孩子們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分角色演一演種葫蘆的人和鄰居之間的對話、動作、神情,學生在與伙伴的愉快合作中,才能更好地拓展學生個性化思維發(fā)展。從而能把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同時把全體學生的情感推向了新的境界。
四、教學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地促進學生,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好。比如:在給種葫蘆的人如此愛葫蘆,請你給他起個“雅稱”時,有一個孩子起名“葫蘆迷”,可以說起的恰到好處,這時我激勵性的語言就顯得比較蒼白。還有在學習“盯”時,我也應讓學生在說一說為什么用“盯”不用“看”?這一點,我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磨練,另外,在聽課時多多學習其他老師好的做法。
2、教學語言的再精煉。我覺得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了些。比如在比較陳述句和反問句時,應該明確告訴學生這是反問句,要讀出反問的語氣。
最后,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不斷地鉆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13
今天早上,我任教了鎮(zhèn)級示范課《我想的是葫蘆》。課后練習,思考甚少。
《我想的是葫蘆》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二年級上冊第四模塊第14課,這篇寓意故事輕松愉快,簡潔明了精悍,講一個種族葫蘆,不管理方法卻只想要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芽蟲越久越多,最終葫蘆都落了。課文內(nèi)容淺顯易懂,但實際意義刻骨銘心。
二年級的小孩子,聰慧開朗,理解能力強,擅于主要表現(xiàn)自身,針對新事物追根究底。把握住這一特性,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體會種葫蘆的快樂,從情景中緊緊圍繞“討人喜歡的小葫蘆怎么會落呢?”這一難題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趣味性中學習培訓文中。 《我想的是葫蘆》一課,我采用激趣的方法,讓學生在認字、寫毛筆字、了解、誦讀、演出等每個教學過程里,充分發(fā)揮獨立思考的主動性。把握住角色語言誦讀體會,理解課文內(nèi)容。
在做教案設計前,我閱覽了模塊前言及語文書上的課后練習題等有關材料,本節(jié)課的課程目標我明確為:塑造學生聯(lián)絡前后文了解詞句的能力;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葉子與果子相互關系;塑造學生恰當、流利地、有情感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課堂教學難題:
基本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一樣語調。明白做一切事兒必須留意事情中間的聯(lián)絡。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視頻導進。讓小孩賞析葫蘆絲音吹奏,體會到歌曲的美好,進而激發(fā)學生研究的興趣愛好。然后正確引導小孩讀好“葫蘆”、“葫蘆藤”這2個詞句,表明葫蘆的關鍵功效,找出題型。
二、初讀課文內(nèi)容,識速寫字。學生隨意讀課文內(nèi)容,規(guī)定讀準多音字,讀通語句。根據(jù)協(xié)作說故事的方法讓學生了解“嘟囔”“盯住”的含意,另外范寫“盯”,讓小孩在田字格里開展練寫。
三、提供四幅圖小人書。老師學生協(xié)作填補第一幅界面。最先讓學生找一找應當在葫蘆藤上畫什么物品,隨后正確引導學生把語句讀得美一些,用畫葫蘆葉的方法鼓勵學生把“綠葉子”、“嫩白的花朵”、“討人喜歡的小葫蘆”讀好。隨后讓學生用“實在太xx的xx!”來夸一夸“葫蘆藤”、“綠葉子”、“花朵”。學生在不經(jīng)意間中已會轉述第一段內(nèi)容。
四、成語游戲:請學生要看第一幅圖,再看第二幅圖,看一下發(fā)覺了哪些,有哪些不一樣。正確引導小孩讀好第二幅圖的“難過、傷心、失落”的情緒。
五、誦讀、感受反問句、感嘆句、陳述句的語調。提供反問句“葉子上的蟲還要治?”,感嘆句“幾個小蟲子吃什么會死!”,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的含意。根據(jù)比照讀體會出反問句和感嘆句在表述角色感情層面的益處。
六、表明事情中間存有著相互關系。芽蟲汲取葫蘆藤液汁,造成葉子發(fā)黃,進而沒法運輸給小葫蘆營養(yǎng)成分,它是小葫蘆落地式的緣故。事情中間存有著密切聯(lián)系,要多動腦子,另外征求隔壁鄰居勸誡。根據(jù)這一經(jīng)典故事,讓小朋友說一說自身在學習培訓中應當留意的事。
它是小朋友們第一次接觸寓意故事類的文章,將會有點兒生疏,在了解喻意上帶一定的難度系數(shù),在全部講課階段中,我盡管以讀主導,在學中讓小孩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觀念內(nèi)函,但自始至終還是牽著小孩走,沒有真實讓小孩做課堂教學的主人家,這都是將來課堂教學必須留意的地區(qū)。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14
《我要的是葫蘆》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語言樸實,用詞準確,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講了一個愛葫蘆的人種葫蘆時,只知道要葫蘆果實,不知道要殺死葉子上的蚜蟲,結果什么都沒有得到。其中不僅蘊含了“果實與葉子密切聯(lián)系”的自然常識,而且更滲透了“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不能光看點,要看面”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本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就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一、教學效果本課
學生本節(jié)課感情很投入,讀得特別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滿意。在教學本課時,我特別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把讀有所悟、以悟促讀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緊緊圍繞單元目標,結合本課特點,使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觀察圖面說說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對小葫蘆產(chǎn)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為后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后文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我覺得這堂課上得扎實。
二、成功之處
1。課上我特別重視閱讀指導。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先讀題質疑,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再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在討論交流中引導學生學習用詞、積累詞匯和培養(yǎng)語感,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學中我把握了同組各部分內(nèi)容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從整體上把握了教材內(nèi)容設計教學。
3。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為了使學生能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我引導學生看圖激趣,引導學生利用葫蘆圖及形聲字的特點自主識字,這樣識字有意識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yǎng)了識字能力。
三、不足之處:
1。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由于準備不夠充分,所以處理不夠到位。
2。教學語言不夠精煉。我覺得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應該更明確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了些,這些與自己課前的準備不夠充分也有關。
3。課上教師提問的有些問題,把學生問得不知方向,浪費了課堂的時間,說明對問題的設計還需再細推敲,以后要在優(yōu)化提問上下功夫。
4。課上自己說得太多,尤其是最后道理的引出,最好能夠放手讓學生多說多想。
四、改進措施: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應變能力。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地促進學生完成任務,是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磨煉,明確語言的指向性;使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了些。另外,要多聽課,在聽課時多多學習其他老師好的做法。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不斷地鉆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15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篇寓言故事語言樸實,用詞準確,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講了一個種葫蘆的人,只盯著葫蘆,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果沒有收到葫蘆的故事。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單元目標,結合本課和低年級學生特點進行。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教學設計以此問題為突破口,采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將教學設計付諸課堂實踐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本課教學中我把握了同組各部分內(nèi)容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從整體上把握了教材內(nèi)容設計實施教學。同時又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我就以此問題為突破口采用變序閱讀法,引導學生結合文中插圖分別學習第一、四兩段,感受葫蘆開始長得很可愛及后來葫蘆都落了,再探究其緣由學習二、三兩段。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做到了既符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于教材,使課堂教學充滿了活力。
2、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還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這篇課文簡短精悍,生字較少。為了使學生能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我就引導學生看圖激趣揭題質疑中引導學生利用葫蘆圖及形聲字的特點自主發(fā)現(xiàn)學會認“葫、蘆、藤”,再在檢查預習指名學生讀詞中學習另三個生字,并隨機示范指導學生學寫“哇、掛”。這樣識字既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又抓住重難點,還拓寬了識字途徑,培養(yǎng)了識字能力。但忽略了“盯”這個重要的生字,正確理解它的含義有助于體會那個種葫蘆的人的思想。教學中應予以重視,深入學習。
3、本節(jié)課上我還特別重視閱讀指導。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先讀題質疑,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再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在討論交流中引導學生學習用詞、積累詞匯和培養(yǎng)語感,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如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結合課文的插圖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描寫的情境,讓學生先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再讀課文中描寫小葫蘆的樣子的句子,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對小葫蘆產(chǎn)生了喜愛之情,然后朗讀時孩子們就很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又如在品讀第二、三自然段先讓學生帶著問題(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一個一個都落了?)自由讀課文,然后交流談論;當學生談論到那個人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才導致的后果時,教師追問:“那個人為什么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學生回答后,引出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引導學生朗讀、理解和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同時我再引導學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進行分角色朗讀,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03-09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07-17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07-25
《我要的是葫蘆》課后教學反思07-12
(優(yōu))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07-09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5篇03-19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5篇06-15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5篇)06-26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匯總15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