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婷婷在线精品综合_97人妻AⅤ一区二区精品_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级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閱讀>詩詞>毛澤東詩詞《五律·看山》注釋和鑒賞
毛澤東詩詞《五律·看山》注釋和鑒賞
更新時間:2024-09-29 23:10:31
  • 相關(guān)推薦
毛澤東詩詞《五律·看山》注釋和鑒賞

  在生活、工作和學(xué)習(xí)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yōu)秀的古詩吧,狹義的古詩,是指產(chǎn)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現(xiàn)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毛澤東詩詞《五律·看山》注釋和鑒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毛澤東詩詞《五律·看山》注釋和鑒賞 1

  一九五五年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飛鳳亭邊樹,桃花嶺上風(fēng)。

  熱來尋扇子,冷去對佳人。

  一片飄飖下,歡迎有晚鷹。

  這首詩最早發(fā)表在《黨的文獻》一九九三年第六期。

  【注釋】①北高峰,在杭州西湖的西面,靈隱寺后。西湖群山,環(huán)湖分為南、北兩支,北支的主峰即是北高峰,與南支的主峰南高峰遙遙相對。海拔314米。林木蔥蘢,綿延二十余里。自北麓至峰頂,石磴千級,修篁夾道,曲折三十六彎。登峰遠眺,杭州風(fēng)景可盡收眼底。 ②一望空,一覽無余。 ③飛鳳亭,指北高峰東面、西湖北岸寶石山上的來鳳亭。清雍正九年(1731)浙江總督李衛(wèi)建。寶石山遠望去像一只鳳凰,山頂?shù)谋m塔則像鳳凰頭上的冠毛,亭之命名,取義于此。“寶石鳳亭”曾被列為“西湖十八景”之一。 ④桃花嶺,當指北高峰東面、西湖西北角岳飛墓后的棲霞嶺。古時嶺上多桃樹,春暖花開時節(jié),如紅霞棲止于此,故名,F(xiàn)在山中桃樹已不多,然林木森森,甘泉清冽,嶺前后左右有黃龍洞、紫云洞、棲霞洞等奇洞勝景。 ⑤扇子,指扇子嶺,在北高峰附近。 ⑥佳人,指北高峰南面的美人峰!袄淙γ廊恕辈缓下桑腹缕,為救拗,故改“美”為平聲字“佳”。 ⑦飄飖,同飄搖,飄蕩、飛揚貌。三國魏曹植《雜詩》:“轉(zhuǎn)蓬離本根,飄飖隨長風(fēng)。”晚鷹,指“靈鷲峰”,又稱“飛來峰”,在杭州靈隱寺前。為石灰?guī)r侵蝕殘留的孤峰。

  【賞析】

  杭州在遠古時期,是一片汪洋,即今名杭州灣王盤洋的一部分。海潮東來,為今名北高峰、南高峰呈扇形的西部峰山所阻,回潮挾帶泥沙,久淤成陸,海灣深處,積水為湖,這便是后來的西湖。自唐以后,湖水改造成淡水,西湖便漸成生機勃發(fā)、風(fēng)景優(yōu)美的游覽勝地,今天更為世界游人所矚目。

  毛澤東對于杭州湖山景色,情有獨鐘。自20世紀50年代始至謝世,其游憩杭州,觀賞湖山,多至數(shù)十次。他對湖西半月形的群山,尤有興趣,不止一次登上靈隱之北的北高峰,遠眺西南諸峰。《看山》詩便是1955年北高峰登眺時寫下的一首五律。

  詩中說“三上北高峰”,所謂“三上”,不必理解為三次登上北高峰,古人常以“三”表示多,這里也可以作多解。實際上他也的確多次登覽。他登上高峰之巔,環(huán)視杭州,一望無際,于是次句曰:“杭州一望空。”這“空”字并非虛無之意。杭州為“東南形勝,三吳都會”,有“重湖疊巘”,“煙柳畫橋”,真是“自古繁華”(柳永《望海潮》),怎能是“一望空”呢?可見此“空”者非“無”也。這“空”字,也不同于薩都剌所說的“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百字令·登石頭城》)。其所謂“眼空無物”,非“無物”,乃指無人,即后文所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慨嘆金陵古都的衰落,更無英雄人物,意從蘇軾“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化出。50年代初,杭州人民正是鼓干勁、爭上游的精神風(fēng)貌,所以這“空”字,自非薩都剌的所謂“眼空”。在“一望”之后下一“空”字,是需有詩膽的,在歷朝詩作中,很難找到先例。是不是為了湊韻腳,才生硬地安個“空”字呢?字是韻字,卻非強湊。在曠望之后,用什么詞來描述視覺中的環(huán)境和感覺中的`心境呢?一般詩人可能會選用“賒”字或“遙”字之類,而不一定敢于下這個“空”字。盡管這里的“空”字,乃廓然廣大之義,與“賒”字、“遙”字近似,但卻顯得有力度,更能表現(xiàn)作者的胸襟懷抱!翱铡弊秩V大寥廓之義入詩。唐朝詩人李頻《送友人游塞北》詩云:“樹隔高關(guān)斷,沙連大漠空!边@里的“空”字就是遼遠廣闊之義,非謂沙漠空無一物?梢姟耙煌铡边@“空”字下得有據(jù),也下得有力。

  詩人把視線從曠遠的天際,收回到西南諸峰,并選取幾座山入詩。中間兩聯(lián)四句,一句寫一座山,巧借山名作對,并構(gòu)成詩的意境。依次寫了寶石山、桃花嶺、扇子嶺、美人峰。飛鳳對桃花,雖不甚工,卻合律,也較富于動態(tài)。扇子與美人,本乃天然成對,倘若用在句首,可以不動,以美人對扇子,既粘又對。但如果山名都如頷聯(lián)安在句首,會失之板滯,所以詩人在頸聯(lián)將山名調(diào)到句末。但是,移于句末扇字與美字卻落在第四字,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平仄聲律要訣,山名首字皆仄,便失協(xié)了,所以作者又巧妙地將“美人”改成“佳人”,使之合律。

  毛澤東說過,詩要用形象思維,比、興兩法是不能不用的。在這首詩里正是采取形象比興的手法,將山名加以形象化,構(gòu)成詩的意境,由虛而實,實中見虛。四座山名,原是形象化的抽象,在詩中則將抽象還原于形象,并稍加點染,便成了有景有人的詩境:在湖西寶石山飛鳳亭之側(cè),綠樹成蔭,一派天然好景;桃花嶺上的桃花,雖然已經(jīng)凋謝,但從那里吹來的風(fēng),似乎還帶著花香,令人精神為之一爽;夏日炎天,使人想起扇子嶺,要是尋來這一面大扇子,一定可以驅(qū)除溽暑煩熱;佳人、美人,在古典詩歌中往往是理想的象征,在追求理想,對待佳人時,既要有飽滿的熱情,又要持冷靜的態(tài)度。頸聯(lián)中“熱來”“冷去”,“來”和“去”都是語助詞,無義。這里只剩下一“熱”一“冷”,其義并非指氣候的炎熱寒冷,而是含有遙深的寄興。詩人是政治家,詩意也常帶有政治色彩。中間二聯(lián)實中之虛,便是包含著對形勢的看法,頷聯(lián)以好景喻大好形勢,頸聯(lián)以冷熱喻審慎態(tài)度。這是切合當時作者的政治觀點和政治態(tài)度的。

  末聯(lián)寫晚鷹飄飖而下,表示歡迎。晚鷹何所指?詩題曰“看山”,其前所寫諸景皆山,緊扣著山,十分切題。以此推斷,晚鷹應(yīng)當指山,或即指靈鷲峰。靈鷲峰又名飛來峰,在北高峰南,靈隱寺前。相傳天竺(今印度)高僧慧理登此山,道:“此天竺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年飛來?”靈鷲,鷹屬,為了押韻,目為晚鷹,自在情理之中。作者登北高峰,傍晚下山,取道靈隱寺前,正有飛來峰迎于路側(cè),應(yīng)正合當時看山實際。況且毛澤東最反對膠柱鼓瑟,呆板地以山名原封不動地入詩。孫髯翁昆明大觀樓長聯(lián),把滇池周遭的山寫入聯(lián)中,靈活地將山名化為形象化的語言,如“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朔縞素”,十分形象,所以毛澤東對長聯(lián)批曰:“從古未有,別創(chuàng)一格。”阮元將長聯(lián)妄改一遍,這幾句改為“看東驤金馬,西翥碧雞,北倚盤龍,南馴寶象”,毛澤東批曰:“死對,點金成鐵!比钤獙O髯翁由山名加以形象化的詞語,回歸于世人俗稱的山名,所以成了“死對”,不夠活脫,也缺少詩意。此詩中頷、頸二聯(lián)之點化山名和末聯(lián)以“一片飄飖下,歡迎有晚鷹”寫靈鷲峰,也都類似大觀樓長聯(lián)之寫山,活脫而富于詩意。

  這首詩的體裁,本文開頭就稱之為“五律”,為何稱為五律,還得稍加說明。律詩要求一句之內(nèi)平仄相間,一聯(lián)之內(nèi)平仄相對,二聯(lián)之間平仄相粘;中間二聯(lián)不僅要求聲對,還要求意對,即要求對仗;押平聲韻,一韻到底。從平仄、對仗、押韻這三要素看,這首詩基本符合五律要求。之所以說基本合律,是因為還存在兩個小問題,一是首聯(lián)與頷聯(lián)之間平仄失粘,二是押韻稍寬,即傳統(tǒng)所說“出韻”。

  關(guān)于平仄失粘問題,即在唐人大家中,或偶犯之,以不害意為要。倘若將此詩頭兩句前后易位,作“杭州一望空,三上北高峰”,它非全然粘合,但卻有傷于詩意。是否偶一失粘即可指其非五律?不可。但凡作古風(fēng),非于聲調(diào)求節(jié)奏,而于語意求節(jié)奏,即非重外節(jié)奏,而重內(nèi)節(jié)奏,所以常有意回避平仄相間與相對,有時則于押韻之句犯三連平,以示區(qū)別,或求取一種律外的舒緩感。如本篇,僅一處失粘,余皆合律,豈可視為“古風(fēng)”?偶犯失粘,仍視為律詩,古有先例。如陳子昂《晚次樂鄉(xiāng)縣》首二聯(lián)云:“故鄉(xiāng)杳無際,日暮且孤征。川原迷舊國,道路入邊城!逼涫д程,正與本篇同。王壽昌《小清華園詩談》指陳子昂此篇前四句、盧照鄰《春晚山莊》前四句,王勃《春日還郊》后四句,皆失粘,說“初學(xué)不可不知”。然而從來無人否認這些詩為律詩。李白《登金陵鳳凰臺》前六句云:“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比(lián)之中兩處失粘,然仍不失為七律之佼佼者,與崔顥《黃鶴樓》詩并譽為唐律壓卷之作。由此觀之,本篇雖偶犯失粘,仍可稱為五律。

  關(guān)于押韻,律詩要求押平韻,且一韻到底,不可換韻。此詩協(xié)平韻,自不成問題,問題在是否一韻到底。如果以平水韻按之,自然非出一韻。依順序而下,“峰”屬冬韻,“空”、“風(fēng)”屬東韻,“人”屬真韻,“鷹”屬蒸韻。若繩之以古法,首句可韻可不韻,韻則用鄰韻,冬部為東部之鄰,故首句協(xié)“峰”,非出韻,正合古法。惟“人”、“鷹”,當以出韻論。然律詩之所以為律詩,平仄、對仗是決定性的要素,用韻的寬嚴尚不至影響其為律或非律。自宋以后,中古音逐漸發(fā)生變化,入聲字派入平、上、去三聲,韻部亦由多而趨少。由于韻部減少,韻域擴寬,鄰韻通押,自宋以來,在非科舉應(yīng)試場合,時有發(fā)生,而且愈到后來,有愈多的趨勢,亦即用韻愈來愈寬。我國方言各地有異,作詩者時有以方言入詩者,故方音為韻屢見不鮮。雖非正格,卻照樣流行。本篇之“人”、“鷹”,在湖南方言中,與“空”、“東”同韻,讀法皆如“庚”(en★)韻。依古今音變視之,以方言為韻按之,也是平聲“一韻”,所以本篇不出五律范圍。

  此詩在毛澤東的詩作中,雖非上乘之作,但仍屬基本合于五律的富于形象的佳作。

  毛澤東詩詞《五律·看山》注釋和鑒賞 2

  作品原文

  五律·看山一九五五年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飛鳳亭邊樹,桃花嶺上風(fēng)。

  熱來尋扇子,冷去對美人。

  一片飄飖下,歡迎有晚鷹。

  作品注釋

  1、北高峰:在浙江省杭州市靈隱寺后,與南高峰相對峙,為西湖群山之一。在北高峰附近有飛鳳亭、桃花嶺、扇子嶺、美人峰等名勝。根據(jù)作者自注,詩中的「扇子」指扇子嶺,「佳人」指美人峰。

  2、飄飖:同「飄搖」,飄蕩、飛揚貌。這里指鷹翔。

  3、一望空:一覽無余。

  4、飛鳳亭:在保俶塔下。

  5、桃花嶺:又稱為“棲霞嶺”(qī ),在北高峰附近。

  6、扇子:即“扇子嶺”,在北高峰附近。

  7、美人:指美人峰,在北高峰附近。

  8、晚鶯:黃鶯。

  創(chuàng)作背景

  1955年夏秋之際毛澤東來到杭州休息。休息期間,他心情很好,游興也很高,接連攀登了南高峰、北高峰、玉皇頂、莫干山、五云山等。攀山途中,他時常被名勝古跡和南方山巒秀麗幽美的風(fēng)景吸引得流連忘返,詩意盎然。在這期間他一連寫了三首詩,此為其中一首。

  作品鑒賞

  全詩40字,毛澤東寫于1955年。這首詩是毛澤東寫的一首游興詩,是他在南巡杭州時三次登北高峰后的閑適之作。

  全詩平和起筆,輕盈收韻,朗朗上口,功力深厚。

  逐句分析

  首聯(lián)寫觀賞山水風(fēng)光的經(jīng)過,言次數(shù)之多,表示游興之濃,襯托山川之美。

  頷聯(lián)寫登上北高峰后視力所及的景色!帮w鳳亭”和“桃花嶺”都是極目所眺的杭州美景。

  頸聯(lián)用擬人手法表達看山主題,寫“扇子嶺”和“美人峰”兩處勝景,并借此展開豐富的想象。

  尾聯(lián)寫出作者下山時輕盈的步履與心境,閑適自然,別有意蘊。

  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后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lǐng)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lǐng)導(dǎo)人,詩人,書法家。主要著作《毛澤東選集》(四卷)、《毛澤東文集》(八卷)、《毛澤東詩詞》(共43首)。

【毛澤東詩詞《五律·看山》注釋和鑒賞】相關(guān)文章:

毛澤東詩詞鑒賞08-16

毛澤東詩詞《七律二首·送瘟神》注釋和鑒賞08-27

商山早行詩詞鑒賞05-31

山行古詩詞鑒賞02-07

毛澤東最經(jīng)典詩詞03-26

《小重山》元好問詩詞鑒賞01-22

毛澤東著名詩詞09-27

與諸子登峴山古詩詞鑒賞02-22

毛澤東著名詩詞全集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