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放小鳥》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放小鳥》教學反思1
留給孩子想象的空間——《放小鳥》教后反思
兒童的想象力是豐富的,教師要留給孩子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在知識的藍天中展翅高飛。《放小鳥》這篇課文的'重點是激發(fā)學生愛護小動物,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是引導孩子走進動物內(nèi)心,感受它們的情感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
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我抓住“突然,小鳥朝著窗外叫起來。我抬頭看去,原來窗外也有一只鳥在叫喚,那聲音聽起來多焦急呀!”讓孩子說說從小鳥的叫聲中聽懂了什么?鳥媽媽又在說些什么?進而體會小鳥焦急的心情,再現(xiàn)了鳥媽媽和小鳥相見的感人一幕。
讓我們抓住文本中的空白,喚起孩子的真情,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展開想象的翅膀,這既激發(fā)了學生愛護小鳥的情感,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放小鳥》教學反思2
在《放小鳥》教學過程中我重視了對學生獲得知識的指導和思維過程的引導比如在句子的教學時進行了扎扎實實的訓練。如教學“我把它放進籠子里,給它食吃,給它水喝,可它一動也不動。”這個句子時,我先讓學生讀讀,談談你知道了什么?你還知道了什么?從字面上的意思挖掘到句子深層的意思,讓學生體會到“我”愛鳥精心照顧,而小鳥以不吃不喝表示反抗,在此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樣,通過反復朗讀,指導點撥,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與小鳥之間的感情。
再如在教第二自然段時,小朋友們聽鳥叫。一只鳥,兩只鳥。你們聽到了什么?(隨機放上大鳥的畫)。聽鳥叫理解“叫喚,焦急”這些詞語的意思。這時候小鳥會說些什么?大鳥會說些什么?小朋友會想些什么?請學生四人小組演一演,當小鳥,鳥媽媽,和小朋友,把他們沒有說出來的話說出來,在此基礎(chǔ)上,再引導學生讀好句子,進一步體會句子蘊含的情感。
在教學這兩段過程中,讓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小鳥你為什么不吃不喝,如果你是小鳥見到媽媽想說什么?如果你是鳥媽媽見到自己的`孩子會說些什么?孩子們從不同的角度感悟課文,真正收到了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助講、以讀悟情的效果。課上孩子們大膽的說大膽的表演
學習積極性很高。
《放小鳥》教學反思3
《放小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講述的是姑媽送“我”一只可愛的小鳥,我養(yǎng)鳥最終又放飛小鳥的故事,告訴我們鳥是人類的朋友,表現(xiàn)出少年兒童愛鳥的童心。全文共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我”看到小鳥在籠子里不吃不喝,非常著急。第二自然段講“我”聽到鳥媽媽在窗外叫喚。第三自然段講“我”決心放小鳥回家去。第四自然段講小鳥飛走時向“我”道謝。這篇課文語言優(yōu)美細膩,充滿兒童情趣,很受孩子們喜愛。
在整個課堂實施過程中,我注重以學生為主體,關(guān)注學生所想、所說,不斷用激勵性的話語加以鼓勵,努力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整篇課文的學習都以讀為主,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和想象感悟,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輕松完成教學目標,解決了教學重難點。
在學習第一自然段,為了指導朗讀小鳥非?蓯蹠r,我設(shè)計了為小鳥打扮著色的動畫環(huán)節(jié),既調(diào)動了課堂學習氣氛,又增強了對小鳥外形美的視覺感受,朗讀指導也是水到渠成。課中我還創(chuàng)設(shè)照顧小鳥的情境,讓學生自由想象說話,體會小男孩對小鳥的喜愛,和下文的小鳥“一動也不動”形成對比,分析小鳥一動不動的原因,感受著小男孩看到小鳥不吃不喝也不動非常擔心、著急的心情。再如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又戴上頭飾即興表演,將孩子帶入文本中,感受小鳥媽媽找孩子焦急的心情,同時進行角色互換說話練習,想象小鳥見到媽媽時會說些什么,情景交融,孩子們的精彩發(fā)言層出不窮,真切地體會到母子情深,為下文的下決心放飛小鳥作了很好的情感鋪墊。在第四自然段的學習時,我先引導孩子們細心觀察課文插圖,當孩子們說出通過表情、動作和神態(tài)看出小男孩很高興時,我又質(zhì)疑:放飛了心愛的小鳥,小男孩為什么這么高興呢?孩子們紛紛說出:“因為小鳥跟著媽媽回家了,回到了藍天,又可以自由地飛翔!薄靶▲B和媽媽回到了大自然中,可以自由快樂地生活!鄙踔劣泻⒆诱f出:“大自然才是小鳥真正快樂幸福的家!苯又龑Ш⒆酉胂笮▲B回頭看著小男孩時,可能會說些什么?讓孩子們初步感受到:鳥兒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愛鳥、護鳥。再回到課文朗讀時,因為有了理解和感悟,朗讀時聲情并茂。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課的最后,在孩子們充分學文的基礎(chǔ)上,我給他們播放了一段大自然中各種鳥兒自由、幸福、快樂生活的視頻錄像,孩子們看得興趣盎然,課堂學習氛圍被推向了高潮。但因為臨近下課,我只請了個別小朋友說了看完后的感受,沒能將預設(shè)的愛鳥護鳥這一情感教學目標生成得更到位,更精彩。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要繼續(xù)學習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更好地分配教學時間,控制教學節(jié)奏,從而更有效地達成各項目標和要求。
《放小鳥》教學反思4
《放小鳥》這一課文語言優(yōu)美,充滿童趣。上課這天的晨會,學校舉行了“愛鳥周”活動的啟動儀式,然后又帶小朋友去參觀了各種鳥的標本,聆聽了老師的講解。這個活動讓學生對小鳥有了更多的了解,為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做了一個很好的準備,有知識上的,也有情感上的。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聽錄音并先提問“在作者著急的時候,突然聽見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的學生說:“我聽到窗外也有一只鳥在叫!庇械膶W生說:“我看到窗外飛來了一只鳥!边有的說:“那肯定是鳥媽媽找它來了!睂W生又一個個進行有感情地朗讀,他們都體會到了鳥媽媽的著急心情。接著我又讓學生想象一下鳥媽媽與孩子相見了,它們會說些什么呢?(把自己當作鳥媽媽或小鳥)。學生想象都十分豐富,說得感人極了!最后學生又扮演了鳥媽媽和小鳥,一起唱了《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既激發(fā)了學生愛護小鳥的情感,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當教到課文第3小節(jié)“我看了看籠子里的小鳥,決心放它回家去”時,我故意裝作不明白的樣子問:“這小鳥那么可愛,‘我’很喜歡它,但‘我’為什么放他回家呢?”話音一落,同學們又高高地舉起了小手。有的說“因為我看小鳥被關(guān)在籠子里太難過了”;有的說:“我想讓它回到媽媽的身邊”;有的說“如果我不放它回家,它會一直不吃不喝,最后會餓死的!边@時我接著問學生:“那‘我’這樣做是不是真正的愛小鳥呢?”學生搶著回答說:“是,是!贝丝虒W生對課文已經(jīng)完全理解,我這節(jié)課的教學也順利完成了。
本課語言優(yōu)美,充滿兒童情趣,主要講述了一位小朋友放飛一只小鳥的故事,告訴人們鳥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小鳥。課文看似簡單,但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其內(nèi)涵,也不是一句兩句就能講清楚的,因此,在教學時,我以想象這一活動為主線,讓孩子們自由的發(fā)揮想象,教學效果不錯。
在講解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我問學生:“文中的小作者把小鳥關(guān)進籠子里,給它食吃,給它水喝,可小鳥一動也不動,小鳥為什么會這樣?在想什么呢?”問題一出,有學生說,小鳥想回家,也有學生說,小鳥想媽媽了,它想飛出去。這一部分的.想象指導,為后文小鳥與鳥媽媽見面的情景作了鋪墊。接著,我又引導學生,當我看到這小鳥不吃不喝的情境的時候,我是怎么想的?學生通過想象,給了我同樣精彩的回答,通過這一部分的想象,讓孩子們充分體會到小作者對小鳥的喜愛之情,他們讀起來也更加有感情了!
教學第二自然段,我還是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小鳥和鳥媽媽現(xiàn)在見面了,它們見面的時候會說什么呢?學生各抒己見,把小鳥對媽媽的思念之情,把鳥媽媽著急的心情全都說了出來,這里的想象幫助學生理解了為什么小鳥在籠子里不吃不喝,同時,也為后面小作者放小鳥又作了一次鋪墊。從這次學生的精彩的回答中,孩子們能充分的感悟到小鳥和鳥媽媽的叫喚是彼此的思念,從中體會到了文本的內(nèi)容。
第四自然段中,我這樣問學生:“小鳥跟著媽媽飛走了,它會對小作者說什么呢?小作者又會對小鳥說什么呢?”請小朋友再次展開想象,從而使學生明白了小鳥是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愛護小鳥。接著,我引導學生為本文進行了角色扮演,再現(xiàn)鳥媽媽和小鳥相見的感人一幕。有了前面的想象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們便很快進入了角色,這樣做,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使學生真正領(lǐng)悟到了課文所含的道理。
《放小鳥》教學反思5
今天我在沙壩灣學校和一年級的小朋友一起學習了第十五課《放小鳥》的第一課時。課后經(jīng)過認真反思,我覺得這節(jié)課既有成功之處,也有需要教師不斷改進的地方。
我認為做得好的地方有:
1、能結(jié)合低年級教學的重、難點,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并努力把他們貫穿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例如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傾聽同伴的朗讀找出讀錯的地方、學習傾聽別人的發(fā)言、教育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等。力求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初讀課文過程中讓學生帶著不同的學習要求有目的的進行學習。力求用不同的'形式讀出層次,體現(xiàn)學生從不會讀到會讀,從讀得不好到讀得正確、流利的學習過程。特別是在學生唱讀、斷詞朗讀的情況下,加大了教師的范讀、師生齊讀的力度。力求幫助學生正確的斷句,從而達到流利的朗讀課文的目的。
3、寫字指導耐心、細致。寫字指導較之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顯得枯燥、呆板。可是他又是我們低年級的教學重點之一。是師生必備的基本功之一。在本課教學中我抓住分析各個生字的間接結(jié)構(gòu)、講解各類生字的占格規(guī)律這一重點,圍繞檢查學生的識字方法、筆順、組詞等基本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在會寫的基礎(chǔ)之上美觀的書寫漢字。
4、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的細枝末節(jié)仔細雕飾。例如在課堂上教師教態(tài)自然、語言親切,富有兒童化、過渡自然流暢。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獨立的獲取知識。
當然,本節(jié)課也有一些缺點,值得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去完善。
1、在引導學生識字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僅僅借助拼音來識字,說明學生的識字方法單一,教師應該抓住“想”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識字,幫助學生掌握、鞏固識字方法。但教師一怕耽誤時間、二怕講解過多,顯得啰嗦導致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行不扎實。
2、評價語言不夠豐富,事先想好的語言 ,因為具體環(huán)境的變化,以及有時教師緊張,所以評價語言跟不上。沒有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在指導學生朗讀長句子時,應該加上明顯的短句符號?稍诒菊n中教師卻忽視了。
當然在這節(jié)課中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也許是當局者迷,敬請各位聽課教師暢所欲言,讓我們在交流和探討中 共同進步,一起成長。謝謝
《放小鳥》教學反思6
文章學完后,關(guān)于第三個問題大家有了答案:小鳥可能是姑媽抓來的,可能是姑媽買來的,可能是別人抓到后送給姑媽,或是姑媽碰巧買到了......不管怎樣,小鳥是被人抓到了。文章中的小作者那么照顧小鳥,小鳥都不吃不喝,要是那些壞人抓到了,小鳥的命運又會怎樣呢?同時讓學生回憶《護林軍》這首小兒歌,激發(fā)學生熱愛小鳥,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第二課時的生字教學主要是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大家借助筆順表基本上可以解決,我在巡視的過程中主要提醒個別字的結(jié)構(gòu)、偏旁和組詞。然后是小組展示,基本上能做到當堂解決。孩子們很喜歡這種學習方式,特別為了在展示時表現(xiàn)自己以及維護小組聲譽,他們在學習時都很用心,盡管也有幾個學困生和搗蛋鬼,但只要我們善于引導,學習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自從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后,我覺得輕松了很多。老師的.大膽放手很重要,要充分相信學生,給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同時,把握文章的主題,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注重前后知識的銜接,學生一定會學得輕松愉快,且學有所獲。
《放小鳥》教學反思7
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創(chuàng)設(shè)了角色互換說話練習,讓孩子們想象小鳥見到媽媽時會說些什么,本以為孩子們的發(fā)言會很精彩,但結(jié)果卻相反,孩子們不知該說些什么,說得如出一轍,由此可見,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沒有被我很好地挖掘出來。因此,我感到這點上有些失敗。
學習第四自然段時,我先引導孩子們細心觀察課文插圖,讓孩子們說出小男孩的表情、動作和神態(tài),讓孩子感受放飛小鳥后的高興心情,然后提出“失去心愛的小鳥反而很高興,這是為什么?”孩子們紛紛說出:“因為小鳥跟著媽媽回家了,回到了藍天,又可以自由地飛翔!薄靶▲B和媽媽回到了大自然中,可以自由快樂地生活。”讓孩子們初步感受到:鳥兒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愛鳥、護鳥;氐秸n朗讀時,因為有了這些理解和感悟,朗讀時聲情并茂。
本課的最后,在孩子們充分學文的基礎(chǔ)上,我給他們播放了一段大自然中各種鳥兒自由、幸福、快樂生活的視頻錄像,孩子們看得興趣盎然,課堂學習氛圍被推向了高潮。但因為臨近下課,我只請了個別小朋友說了看完后的感受,沒能將預設(shè)的愛鳥護鳥這一情感教學目標生成得更到位,更精彩。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要繼續(xù)學習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更好地分配教學時間,控制教學節(jié)奏,從而更有效地達成各項目標和要求。
《放小鳥》教學反思
教學《放小鳥》一課第二自然段,細讀到籠中小鳥朝著窗外叫喚,窗外也有一只鳥在叫喚這一情景時,我請小朋友看著插圖試做一回動物語言翻譯家,告訴大家這兩只小鳥在叫喚什么。學生的想象竟是如此豐富——
“窗外的小鳥說:‘朋友,你怎么被關(guān)進了籠子里?怎么不小心一點呢?’”
“窗外的小鳥想:這孩子是誰家的呀?真可憐,這么小就沒了自由!
“窗外的鳥是籠中小鳥的.媽媽,她說:‘孩子,我終于找到你了!
“小鳥在喊:‘媽媽——快救救我!’”
“鳥媽媽看見了站在一旁的小朋友,哭著哀求道:‘求求你,放了我的孩子吧,他可是我的親骨肉!’”
……
學習至第四自然段“小朋友放飛了小鳥,讓它飛回藍天”,此時我又讓學生展開想象,學生思維格外活躍,話語也同樣精彩紛呈——
“小鳥飛到媽媽身邊,高興地笑了!
“小鳥對小朋友說:‘謝謝你,我一定會報答你的!
“鳥媽媽眼含熱淚說:‘謝謝你,多虧你這好心的孩子。我家孩子本來是你姑媽從市場買來當禮物送給你的,現(xiàn)在你連禮物都不要了,讓我家孩子重新獲得了自由,我們一定會記得你的!’”
“小朋友心里樂滋滋的!”
……
這種無所顧忌的各抒己見的場面,使課堂教學高潮迭起。從本案例中可以看出,小朋友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他們把頭腦中生活經(jīng)驗的積淀付諸對文本的理解,將問題解釋和想象得多么貼切、自然、合情合理。學生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識的主體,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是兒童的天性,我們在教學中理應維護和發(fā)揚學生的這種天性,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培養(yǎng)他們的獨特個性。
《放小鳥》教學反思8
今天我上了《放小鳥》這課,在教學過程中重視了對學生獲得知識的指導和思維過程的引導。
在句子的教學時進行了扎扎實實的訓練!拔野阉胚M籠子里,給它食吃,給它水喝,可它一動也不動!边@個句子時,我先讓學生讀讀,談談你知道了什么?你還知道了什么?從字面上的意思挖掘到句子深層的意思,讓學生體會到“我”愛鳥精心照顧,而小鳥以不吃不喝表示反抗,在此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樣,通過反復朗讀,指導點撥,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與小鳥之間的感情。再如在教第二自然段時,小朋友們聽鳥叫。一只鳥,兩只鳥。你們聽到了什么?(隨機放上大鳥的畫)。聽鳥叫理解“叫喚,焦急”這些詞語的'意思。這時候小鳥會說些什么?大鳥會說些什么?小朋友會想些什么?請學生四人小組演一演,當小鳥,鳥媽媽,和小朋友,把他們沒有說出來的話說出來,在此基礎(chǔ)上,再引導學生讀好句子,進一步體會句子蘊含的情感。
在教學這兩段過程中,讓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小鳥你為什么不吃不喝如果你是小鳥見到媽媽想說什么?如果你是鳥媽媽見到自己的孩子會說些什么?孩子們從不同的角度感悟課文,真正收到了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助講、以讀悟情的果。課上孩子們大膽的說大膽的表演學習積極性很高。
《放小鳥》教學反思9
一為什么要把小鳥關(guān)進籠子里?
在欣賞了小鳥的美麗、可愛之后,我問孩子:“對于這么漂亮的鳥,你打算怎么做?”幾乎是公認的,把小鳥放進籠子里。這讓我非常真切地中國傳統(tǒng)的對待動物的做法——自私和占有。我不知道孩子們似乎也這么可怕,于是,我追問了一句:“為什么要把小鳥放進籠子呢?”“怕它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边不錯,只是為了讓自己居住的環(huán)境能保持整潔、美觀!盀榱伺滤w走!边@就是這樣的心態(tài)吧。雖然不希望孩子們這樣想,但我覺得還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覺得自己喜歡小鳥,所以就要讓小鳥留在身邊,即使是把它關(guān)進籠子里。也許這已經(jīng)成了中國人的習慣嗎?
二愛鳥就是還小鳥自由!
在傾聽了小鳥和鳥媽媽的交流之后,我給了孩子們一個辯題:a愛小鳥就是將小鳥留在身邊;b愛小鳥就是放小鳥走。
孩子們開始思考了,我能感覺到。
支持第一個觀點的孩子說:“不能放,因為放了就不容易抓到這么漂亮的小鳥了。”同意第二個觀點的孩子說:“要放,這樣小鳥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才快樂。”很明顯,兩種觀點實際上是取決于立足點的問題,愛鳥多還是愛自己多?我不動聲色,讓他們?nèi)ゾ駬癜。說了好一會似乎沒有形成一致的意見。這時一個孩子提出了一個看似折中的方法,“放了這只,重去捉一只!蔽乙廊话阉探o孩子們處理。很快就被孩子們駁倒了,“重抓到的小鳥一樣會想自己的爸爸媽媽!薄斑@不等于沒放嗎?”我真的被孩子們征服了。最終那個叫璋的孩子說了很經(jīng)典的結(jié)語:“愛小鳥就是還小鳥自由!”我情不自禁地豎起了大拇指。
當孩子們真正開始思考的時候,問題就已經(jīng)解決了一半。
三孩子們太懂事了。
不止一次在聽課和上課的過程中,我都有這樣的感覺:我們的.孩子太懂事了?明明需要艱難的抉擇,可他們都像孫悟空有雙火眼金睛一樣,可以毫不費勁地走向正確的方向。我真有些懷疑這種懂事。是許多課例給了孩子們指向,我以為是。就像我們看抗戰(zhàn)的電影一樣,結(jié)局都是無一例外的中國勝利。在這課里也有幾個孩子是這樣,因此看起來,他們似乎都懂了,異口同聲地要放小鳥?稍谒麄兊哪樕衔铱吹降膮s是過于平靜的神情。人們說,教育是搖動,教育是點燃,缺乏心靈對話的教育永遠無法成共振。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孩子們才能自然成長,真正成長。
《放小鳥》教學反思10
在教學《放小鳥》這篇課文時我主要引導孩子揣摩人物內(nèi)心,感受人物情感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第一自然段中,小鳥不吃不喝,一動也不動,我就請孩子們想象,這只小鳥為什么會這樣,它在想些什么。孩子們有的說:“小鳥被關(guān)在籠子里,見不到媽媽了,是多么傷心!”有的說:“小鳥被關(guān)在籠子里,不能和朋友們一起玩,多么孤獨。 边有的說:“小鳥被關(guān)在籠子里,不能在藍天上自由地飛翔了,多么難受!”說得多好啊!孩子們都能感同身受。在第二自然段中,小鳥朝著窗外叫起來,窗外也有一只鳥在叫喚,那聲音聽起來多焦急呀!我就請孩子們展開想象,小鳥和媽媽見面時會說些什么?從而體會到小鳥和媽媽的.焦急。最后我把小鳥放回大自然后,我又讓學生想象我和小鳥在分別時會說些什么,從而體會到我和小鳥之間依依不舍的感情。整篇課文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了愛鳥護鳥的重要。
《放小鳥》教學反思11
今天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放小鳥》一課。我試圖和孩子們一起去體驗一個孩子由關(guān)鳥到放鳥的心理歷程,感受一個善良孩子的內(nèi)心矛盾。放小鳥的過程正是孩子懂得愛的成長過程。教完后,我梳理了這課堂,留下了幾點感觸。
一、緊扣課堂矛盾點,引發(fā)思考
細讀文本,文中有這樣兩處我認為是文章的矛盾點所在:一是“我想,一定是小鳥的媽媽找孩子來了”我為什么這么肯定窗外的鳥就一定是小鳥的媽媽?二是“我看了看籠子里的小鳥決心放它回家去”,既然我已決心放小鳥,我為何還看了看小鳥?我舍不得小鳥,又為何還一定要放小鳥。只要解決了這樣兩個矛盾,對文章情感主旨的理解便會水到渠成。因此課堂上,我便巧妙地拋出了這兩個質(zhì)疑,引導學生潛入文本,通過認真地讀文,冷靜地分析,層層剝筍,最終找出答案。
二、圍繞愛字展開,絲絲扣情
反復咀嚼課文,我讀出了一個字“愛”。姑媽送我小鳥是愛,我“關(guān)小鳥”“養(yǎng)小鳥”“為小鳥著急”是愛,鳥媽媽的“焦急”是愛,我“放小鳥”更是愛。領(lǐng)悟到這點,我的課堂便圍繞“愛”字展開,抓住關(guān)鍵詞句進行品悟分析,巧妙點撥,并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結(jié)尾用飽含深情的小結(jié)語把這些藏在字里行間的,點點滴滴的愛都放大,點透,讓學生明明白白徹徹底底地感知體悟這些愛,根植這些愛,點燃他們
心中的愛。
三、注重語言訓練,放飛想象
語言訓練是語文課的重要目標之一,課堂中,我有意識地圍繞教學目標設(shè)計了多處語言訓練。如課堂伊始,我便圍繞課文內(nèi)容對“非常”這個詞展開了說話訓練,達到既初步激發(fā)情感,又運用語言的目的。在體會我著急的心情時,我讓學生移情角色,想象我為小鳥擔心,我會對小鳥說些什么?在放飛完小鳥后我又提供句式讓學生再次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小鳥還會對我說什么,我望著遠去的小鳥又會說什么?并在具體過程中,我十分注意傾聽學生的發(fā)言,提醒他們注意表達的邏輯性,條理性和完整性。通過這一系列的訓練,不但情感目標得到有效落實,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都有了一定的發(fā)展,語文的工具性有了體現(xiàn)。
四、巧妙情境創(chuàng)設(shè),激發(fā)情感
本文是一篇情意濃濃的文章,尤其是鳥媽媽的愛更是感人至深,這份濃濃的愛在文中僅化為兩個字“焦急”,如何讓學生深入體會鳥媽媽的焦急,感受母愛的偉大,是我課前思考的.最多的問題。最后我選擇了創(chuàng)設(shè)鳥媽媽找孩子和大鳥小鳥相見這兩個情境來激發(fā)情感,感悟“焦急”。淺層次地理解“焦急”意思之后,在抒情的音樂中,我深情描述道:那天鳥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不見了,就到處找孩子,從天空到樹林,從樹林到小河,又從小河到田野,可它找到孩子了嗎?為了找小鳥鳥媽媽白天找,晚上找,晴天找,暴風雨天還在找,可它還是?為了找小鳥,鳥媽媽翅膀快飛斷了,嗓子也喊啞了,他找呀找呀,終
于它找到了孩子,卻發(fā)現(xiàn)小鳥被關(guān)在籠子里無法相救,鳥媽媽焦急萬分,她不住地叫喚,她會對小鳥說什么呢?小鳥見到了媽媽又會說什么呀???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真的是被感染了,他們一個個先是瞪大純凈的小眼睛靜靜地聽著,想著,慢慢地臉上的表情開始發(fā)生了明顯地變化,此時此刻,我知道他們的心弦真的被撥動了,情感之門被打開了,鳥媽媽的偉大母愛已深深地植入他們心中,對“焦急”這個詞的理解也更形象更深刻。
《放小鳥》教學反思12
《放小鳥》這篇課文語言優(yōu)美,充滿兒童情趣,適合朗讀。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重點放在了對孩子們的朗讀引導上。通過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來感悟課文語言,形成自己的感受。由于這篇文章充滿了童趣,想象空間也很大,因此在課堂上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想象中理解課文。比如說在教學第一段時,要引導學生讀出小鳥的可愛和對小鳥的喜歡。尤其是在讀到“我很著急,不知道怎么辦才好!睍r,這里的想象空間就很大,可以引導學生想象一下為什么小鳥不吃不喝?“我”的`心里會想些什么?通過這些問題的設(shè)置,即可以讓學生鍛煉了說話能力,又能激發(fā)學生對小鳥的喜愛之情,為課文的下一步教學做好準備。然后在教學第二、三自然段時,我根據(jù)學生對小鳥的喜愛之情,引導他們設(shè)身處地的為小鳥想一想,假如你就是那只小鳥被關(guān)在籠子里,你會想些什么?你會很開心的又吃又喝嗎?為什么?通過這些拓展思維的訓練,學生不僅深刻的理解了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而且在情感上也得到了升華。當然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也遇到了問題。比如說在最后的拓展時,我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從這一課中學到了什么?第一個同學說了“要愛護鳥類,保護環(huán)境!痹谖冶頁P后,其他的同學像是受到了啟發(fā),回答的答案都大同小異,沒有什么新意。我也曾試著引導學生把思維擴開些,但效果并不好。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們在回答這類問題時還是容易流于制式回答,只為了博得老師和同學的贊揚,并非發(fā)自真心的回答。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應注意學生的這方面訓練。
《放小鳥》教學反思13
首先,我?guī)е鴮W生解決第一問題,先是重點讀好描寫小鳥樣子的句子,接著問:“作者是怎樣照顧小鳥的呢?小鳥領(lǐng)情了嗎?為什么呢?”有的學生說:“小鳥很孤單。”有的說:“小鳥想媽媽了。”有的說:“小鳥想家了!薄拔覀儗W過《家》一課,還記得小鳥的家在哪兒嗎?”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理解“我”對小鳥無微不至的照顧和小鳥不領(lǐng)情,一動不動,“我”很著急。
然后順勢引入鳥媽媽和小鳥隔著鳥籠的段落,重點讀好“焦急”一詞,體會母子相見卻無法團聚的場景,領(lǐng)著學生唱起那首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引起學生的共鳴。在此想象:小鳥和鳥媽媽會說些什么呢?有的說:“媽媽,快來救我吧!”有的`說:“媽媽,我好想你呀!”此時此刻,學生很自然和小作者的想法一致了——放小鳥!我便發(fā)問:“小作者那么喜歡小鳥,你們也很喜歡,舍得放嗎?”學生說:“放!”同時也說了很多原因。但有人說“小鳥很孤單”的原因時,郝佳琪說:“我可以陪它玩啊?”他的意思是只要陪小鳥玩,小鳥就不寂寞,會開心。很多小朋友都喜歡小動物,都有一顆愛心,他們舍不得也是理所當然,但這不能成為不放小鳥的理由。我再次引導大家回憶第一節(jié)小作者對小鳥的呵護,可小鳥不吃不喝,一動也不動,第二節(jié)鳥媽媽和小鳥見面的情景,這樣,郝佳琪明白了。我們允許學生有不同意見,但一定不能違背了文章本身的教育意義。
《放小鳥》教學反思14
昨天和孩子們一起學習《放小鳥》,原本有現(xiàn)成的教案和課件,但總覺得太繁瑣,不太適應當前課堂教學的要求。再加上使用課件還得換教室,學生們得帶上椅子上樓,對于一年級來說諸多不便,而且不安全。于是,我理清思路,決定在教室里上課。盡管沒有使用多媒體課件,但教學的效果還是讓我滿意的。
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此基礎(chǔ)上理解、積累有關(guān)字詞。曾經(jīng)試著讓學生當堂來讀課文,但要想達到熟練的.程度并且顧及每一位學生是不可能的,照顧優(yōu)生差生會越落越遠,兼顧差生優(yōu)生吃不飽,沒事可做。于是,我開始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一般是第二天上新課,我就前一天晚上讓學生熟讀課文,要求讀5到10遍。當然,有些學生可能一兩遍就可以了,有些學生5遍還不行。不過,這樣要求,課堂上老師加以引導,小組內(nèi)互相幫助,大多數(shù)學生能順利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而且背誦也快了很多!斗判▲B》我同樣采用了上述方法。
《放小鳥》教學反思15
《放小鳥》一文,敘述的是我放飛一只小鳥的事,課文通過描寫“我”養(yǎng)小鳥與放歸小鳥的經(jīng)過,告訴人們鳥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小鳥、讓鳥自由飛翔在藍天上。本文語言優(yōu)美,充滿兒童情趣,精美的插圖形象地再現(xiàn)了課文的內(nèi)容,有助于學生觀察想象,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nèi)容。下面就從想象方面談一談我的教學感受。
課文中有許多地方小作者和小鳥的心理活動和語言是可以讓我們?nèi)ネ茰y的,去思索的,這些心理活動和語言的想象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進一步理解。
比如在第一自然段中,小作者喂小鳥,可是小鳥一動也不動,小鳥在想什么呢?(學生說:想家,想媽媽,想自由自在地飛翔等等)為后文小鳥與鳥媽媽見面的情景作了鋪墊。我又讓學生想象,“我”看到小鳥一動也不動,又會想什么呢?(學生說:小鳥是不是生病拉?小鳥為什么不吃東西。啃▲B怎么拉?)這里的想象,讓我們充分體會到小作者對小鳥的喜愛之情,學生讀起來也更加有感情了!
二、三自然段中我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設(shè)計了以下幾個問題:“小鳥的媽媽是多么焦急呀!如果你是鳥媽媽,找了很多天,現(xiàn)在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孩子,然而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被關(guān)在籠子里,小鳥看到自己的媽媽來了,可是自己卻不能飛出去,與媽媽一起在藍天自由飛翔,此時,這兩只鳥在焦急地說些什么呢?”“如果此時你就是那只被關(guān)在籠子里的小鳥,你會對“我”說些什么呢?”“他這么喜歡這只可愛的小鳥,為什么決心放小鳥呢?” 簡單的問題,勾起了學生大膽而豐富的想象,學生都想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與老師、同學交流,強烈的表達欲望也隨之展現(xiàn)!按巴獾男▲B說:‘孩子,你怎么被關(guān)進了籠子里?怎么不小心一點呢?’窗外的小鳥想:孩子真可憐,這么小就沒了自由!()“窗外的鳥媽媽說:‘孩子,我終于找到你了!被\子里小鳥在喊:“媽媽——快救救我!” 鳥媽媽看見了站在一旁的小朋友,哭著哀求道:“求求你,放了我的孩子吧,它可是我的親骨肉!” ……最后第四自然段中,小鳥飛走了,會對小作者說什么?小作者又會對小鳥說什么?(學生說:小鳥會對小作者說:謝謝你,你真是個好人。我以后會來看你的……“我”會對小鳥說:我會想你的,你要回來看我啊,你不要再被壞人抓走了……)讓我們感受到小鳥和人類是朋友,我們應該愛護小鳥,于是,本課的中心也就一覽無遺了!學生在不斷參與語言實踐的過程中,思維與語言得到同步發(fā)展。學生不僅理解了“我”對小鳥的感情,看到小鳥對于自己的精心喂養(yǎng)不理睬,使學生明白了人類與小鳥的關(guān)系,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啟發(fā),受到教育,輕松達到教學目的。
在上完課后,覺得這些想象部分的內(nèi)容基本上學生都說得不錯,但是有許多地方還可以更進一步,對學生的訓練還可以更到位,比如語文能力的訓練可以增加一些,讓學生學得更有收獲!
【《放小鳥》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放小鳥教學反思10-30
放小鳥教學反思08-08
《放小鳥》教學反思11-09
《放小鳥》教學反思15篇03-21
《小鳥小鳥》教學反思10-17
小鳥小鳥教學反思05-06
《小鳥 小鳥》教學反思09-20
放小鳥說課稿02-09
大樹和小鳥教學反思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