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故事》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故事》讀后感1
近期,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數學家的故事》,其中最讓我敬佩的就是華羅庚,這位偉大的數學家所發(fā)生的故事了。
華羅庚因病左腿殘疾,所以,他平時走路都需要左腿先畫一個大圓圈,右腿再邁上一小步。對于這種奇特而費力的步伐,他曾幽默地戲稱為“圓與切線的運動”。在逆境中,他頑強的與命運抗爭。增發(fā)過誓言,說:“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來代替我這不健全的腿!”憑著這種頑強的精神與毅力,他終于從一個只有初中畢業(yè)文憑的'青年成長為一代數學大師。華羅庚一生碩實累累,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導函數論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創(chuàng)始人。其著作《對壘素數論》,更成為20世紀數學論著的經典。華羅庚因為有了這種對生活的堅持不懈以及充滿希望的精神,所以,他在逆境中登上數學的最高峰。
是啊,學數學少不了的是那種頑強的精神。我一定會向華羅庚,這位偉大的數學家學習決不放棄的毅力!
《數學故事》讀后感2
寒假,數學王老師向我們推薦《中國科普名家名作》系列,由于我十分漫不經心,所以大致選了一本就買了。
所謂的《故事中的數學》一書,我覺得應該有很多故事,故事中有或者夾藏著一些數學道理。等書來了,果不其然與我想象不相上下,只是公式一般比較簡明易懂。
書中主要分為七個部分,每個部分里有很多小部,每個小部的意義各不相同。
我讀了此書后十分驚嘆,驚嘆作者的智謀與創(chuàng)新,此書用一個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來將數學引入,提高了人們看書的興趣與樂趣。
書中還自編了很多小故事以講述各種數學定理,例如:本書開頭的幾篇小故事,故事雖短小但言簡意賅,深刻地講述了很多計算方式與眾多題型,真是一舉兩得呀!
閱讀完此書,我不禁感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那些煩瑣的`令人頭暈的公式竟然可以用小故事來講述,即引人入勝又方便人們記憶,可見作者用心良苦。
《數學故事》讀后感3
暑假的時候我看了一本叫《李毓佩數學故事集》的書,他非常好看,因為他在故事中教我們怎樣學數學,怎樣答正確,通過一個個的大故事套小故事,引起了我對數學的喜愛。
其中我最喜歡的兩個故事是“愛克斯探長”和“行俠仗義猴在武”,在“愛克斯探長”這個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毒不死的探長”,愛克斯探長通過自己的機智、勇敢和豐富的`數學知識跟禿頭八爺和派司令抗衡,不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也保住了和平城的老百姓,還將壞人全部繩之以法。在“行俠仗義猴在武”這個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虎大王有請”,猴在武也通過自己的勇敢、機智和豐富的數學知識打敗了大灰狼和老狐貍,讓它們害人終害己,被虎大王狠狠的懲罰了。
這些故事不僅讓我越來越喜歡上了數學,還讓我知道了一些做人道理,比如說:不能欺負比自己弱小的人,要保護他們;還有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他們;人要心存善念,不能做壞事。
《數學故事》讀后感4
數學名人之路:深度的思考與無盡的探索
《數學名人之路:深度的思考與無盡的探索》是一本通過介紹20位著名的數學家,展現了數學領域的發(fā)展歷程,并賦予讀者深度的思考和無盡的探索。這本書的引人入勝之處在于,它不僅講述了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故事,還通過這些故事揭示了數學家們的`思想世界,讓我們對數學的理解更加深入。
本書中的每一個章節(jié)都像是一部戲劇,將數學家們的探索歷程生動地展現出來。例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龐加萊的解析理論等,他們不僅在數學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還在哲學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故事讓我們明白,數學的發(fā)展并非孤立的,而是與人類的思想發(fā)展緊密相連。
這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在于,它沒有使用過于復雜的專業(yè)術語,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了數學概念和理論。這對于提高讀者的數學素養(yǎng),增強讀者的探索欲望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閱讀這本書,讀者可以了解到數學領域的發(fā)展歷程,也可以深入理解數學家們的思想世界,從而激發(fā)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愛。
總的來說,這本書通過介紹20位著名的數學家,展現了數學領域的發(fā)展歷程,并讓讀者對數學家們的思想世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時,它還通過簡潔易懂的解釋,提高了讀者的數學素養(yǎng),激發(fā)了讀者的探索欲望。對于那些對數學感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寶貴的禮物。
《數學故事》讀后感5
暑假里,我閱讀了由談祥柏教授編著的《故事中的數學》,明白了原來數學真是無處不在,在小說中、在成語中、在俗語中、在童話中、在寓言中、在計謀中……
《八戒數寶》:小說中的'數學有許多學問,只要一步一步的去鉆研,就一定會找到答案。
《搬家》:笑話中的數學是帶些趣味的,看了之后不僅能學到一些知識,還放松了心情。
《一字千金》:數學同時也在成語里,也能學到成語,還能學到數學,真是“一舉兩得”
《打官司》:童話中的數學能把人帶入一個個美麗的童話中,然后還能輕松地學到數學知識。好棒!
這就是本書的讀后感!
《數學故事》讀后感6
前幾天,我閱讀了一本有關數學的書——《故事中的數學》,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的創(chuàng)作者是談祥柏教授。他是我國著名的科普作家,從事數學科普工作半個多世紀。與張景中院士、李毓佩教授合稱為“中國數學科普三駕馬車”。談教授具有扎實的古文功底與淵博的文史知識,因此寫的“趣味數學”妙趣橫生,題材廣泛。與智力訓練巧妙結合,深受少年兒童讀者的喜愛與歡迎。
《故事中的數學》以一個個簡短的小故事,來向我們展示了各種有趣的數學題,圖文并茂令讀者沉浸其中。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火眼金睛》這一個數學故事了。
它開門見山,以“假書號”為線索,來給我們介紹了如何用數學去辨識真假書號:國標標準書號有10位,一共分成4組,第一組表示國家或地區(qū),例如中國為7,美國為0,日本為4。第二組和第三組表示出版商與序列號。而最后一組是檢驗數,是檢驗真假的關鍵。首先,把書號從左到右抄到紙上,再把第一個數字重抄兩遍,接著按“三角形”相加的方法把表填下去,算出最后一個數,用11除一下。除得盡,就表明他是真正的出版物,否則就是冒牌貨……
《故事中的數學》十分神奇,它通過捕捉生活中那些小瞬間,與數學知識結合起來,妙趣橫生,一下子就博得讀者的.眼球。它不僅幫助我們在看書的同時學習知識,開闊眼界,還讓我們通過多方面去思考,懂得方法。七個篇章,足以讓我們看到數學的方方面面,發(fā)現不同的世界。數學其實很簡單,在《故事中的數學》這本書中,數學不像平常書上的一樣是公式,是考點,它是一段段鮮活的文字,簡單易懂,讓人回味無窮。閱讀完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有時候不能以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是要從多個方面入手,貼合實際。
數學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讓我們一起跟隨著作者的腳步去探索數學王國的樂趣吧!
《數學故事》讀后感7
這幾天,我讀了許多數學家的故事,其中,我對數學家高斯的印象最深刻。
高斯從小聰明好學。有一次,老師提出了一個著名的難題,1+2+3一直加到100等于幾?很快,高斯算出了正確答案“5050”。老師大吃一驚,他沒想到一個7歲的孩子能在一分鐘之內寫出這么難的題,因為他自己把這道題算了三遍才算對的。
我從中感受到,高斯身上有許多良好的`品質。他面對困難不退縮,做事肯動腦。我想,在我們*時的學習中,我們如果做到多思考、多了解、多觀察,善于從中發(fā)現規(guī)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捷徑,那我們一定也能學到更多的知識。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數學故事》讀后感8
暑假,我讀了《數學家的故事》,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數學家華羅庚。
華羅庚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小時候是個調皮貪玩的.孩子,可他對數學卻很感興趣。他讀完中學后,因家里貧窮,交不起學費,從此華羅庚失學了,他回到家后只能依靠賣點小東西生活。
不能上學并沒有阻擋華羅庚愛數學的興趣,他從此開始了自學,一年到頭華羅庚幾乎每天都要用十幾個小時來學習,勤奮好學的他走進了數學王國。1930年在熊慶來教授的幫助下,華羅庚到了清華大學數學系當一名圖書管理員,他一人干幾個人的事,卻還在繼續(xù)自學。功夫不負有心人,華羅庚終于成了我國著名的數學家!
讀了《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我明白了,一個人不論干什么事首先要熱愛它,才能有學習的自覺性,也才能做到堅持不懈,最后才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數學故事》讀后感9
放寒假了,我在家里看了幾本課外書。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游老師和“快樂數學”班的`故事》。
看完這本書讓我對數學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明白只要找對方法,數學也可以學起來很簡單。書中有一道題是花叢里有五只蝴蝶,飛來了六只蝴蝶,現在有幾只蝴蝶?剛開始看到這道題的時候,我覺得這有什么難的,不就是5+6=11(只)?看機器狗回答解這道題的方法可不止一種,這讓我非常驚訝。仔細思考后才發(fā)現機器狗說的方法其實都是湊十法。
數學真的好有意思呀!
《數學故事》讀后感10
放假這幾天學校要求我們讀數學家小故事。我看了許多篇小故事,其中有兩篇小故事給我的印象極為深刻,它們分別是《小歐拉智改羊圈》和《數學神童希帕蒂亞》。
《小歐拉智改羊圈》講述了歐拉爸爸設計了一個長40米,寬15米的長方形羊圈,施工過程中發(fā)現圍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親在增加材料和縮小羊圈之間難以取舍時,小歐拉想出了辦法,他將長方形羊圈的長縮短了15米,寬延長了10米。經過這樣一改,原來長方形的羊圈變成了一個邊長25米的正方形。而正方形的周長是 25×4= 100米,正好比原來長方形的周長(15+40)×2=110米少了10米,這樣材料剛好夠用。同時正方形的面積是25×25=625平方米,也比原來面積40×15=600平方米大了一些。歐拉的方法做到了一舉兩得,既節(jié)省了材料,又擴大了面積。
《數學神童希帕蒂亞》講述了女數學家希帕蒂亞10歲時,父親帶她去測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在一般人的眼中,測量物體的高度是件很簡單、很容易的事情?墒且驗橄E恋賮喌母赣H是一位數學家,他要求女兒用最簡單的方法來測量,這可就不容易了。小希帕蒂亞在和父親散步時,意外的發(fā)現自己的影子和父親的影子重合了,由此聰明的希帕蒂亞想到了運用身高和影子長度成正比例的方法間接測量金字塔的高度。因為:人的身高÷人的影子長=金字塔高÷金字塔影子長,所以在已知人的身高的條件下,分別測量出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和人的影子的長度,就可以很容易的計算出金字塔的實際高度了。
小歐拉和希帕蒂亞沒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問題,而是開動腦筋另辟蹊徑,用別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決了生活中的難題。
跟歐拉和希帕蒂亞比起來,我感到臉紅。每當在學習中有了困難和問題時,我很少換一種方法去思考,總是直接求教于媽媽和老師。通過讀歐拉和希帕蒂亞的故事,我深深體會到勤思考、善觀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重要。
以后每當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被難題所困擾時,不仿學學歐拉和希帕蒂亞,換一種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數學故事》讀后感11
在這個暑假中,我讀了一本書,名叫《不一樣的數學故事》。這是一本有趣的書,作者是夢小得。
這本書主要講數學十分好玩,書中的人物有怪怪老師和他的一群學生。
書中的故事講,怪怪老師是一個特別有趣的數學老師,他講的數學課總是很好玩。他總是聲稱自己是從外星球來的外星人,他在上數學課時總會變一些魔法,比如,帶著他的`學生去旅游,讓學生們從中發(fā)現數學,學會數學。他還讓學生們也嘗嘗做老師的味道,還讓學生也嘗試著變一些魔法。同時,學生們在學數學時學得十分快,也十分好
我讀完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數學特別好玩。我特別喜歡書中的怪怪老師,因為,我覺得他講的數學課非常好玩,所以,在我讀了《不一樣的數學故事》我就發(fā)現,學習是快樂的,是簡單的,只要你找對方法。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它不但讓我讀了一些由重點要點編成的小故事,還讓我學習了知識,讓我覺得學習更加簡單了。
我愛數學!
《數學故事》讀后感12
《李毓佩數學學習故事》這本書將數學和故事結合在一起,讓我忘了所有的事情。
這本書分為三個故事,第一個是數學大森林。這個故事講了可愛而聰明的小動物智斗可惡而狡猾的白臉小狼王、腐退狐貍。
第二個故事是智人國歷險記。這個故事講的是兩個數學小高手小諸葛、二休設法逃出智人國王智叟國王的`魔掌,回到各自的家鄉(xiāng)。
第三個故事是數學怪物豬八猴。你知道豬八猴是誰嗎?
豬八猴就是一個外貌是豬,行動如猴的科學動物。豬八猴很厲害他和其他動物們打敗白臉狼和老狐貍的故事。
這本書讓我覺得通過這本書學到了很多知識,大家快去搶購吧!
《數學故事》讀后感13
數學這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他的出現是由歷代著名的學者付出的一生心血。后經過了數千年的歷史演變而成。
而學好數學并不簡單,但是只要掌握方法學會運用且多加練習那么再難的題目也會搞懂。就拿書中的第一篇內容的李信明,在開始小學時期,數學可以說是學的一。塌糊涂,也經常被老師責罰,而到了初中開始他也是學的很差,但到后來卻可以從原來的不及格直接進步到第一名。這個進步不可不說令人驚嘆。而這其中起到最大作業(yè)的是其本人的努力。
數學在現代不少學生中都認為很難。我最初也有點這樣的想法不過在看了數學和數學家的故事后我明白學好數學其實很簡單。學的好與壞不代表你天生就比別人差,而是別人在學的時候掌握了好的方法且下了大功夫。如書中講李信明本身數學也是很差,后來好起來最大的原因是他自己的努力知道自己的基礎不足便開始重新學習小學內容打牢基礎。當然學好數學可不是當當的打好基礎就可以的。還需要多加練習各種各樣的題目。多看下有關數學的書籍題目。有空的時候還可以和同學—起討論數學的題目不同的解法等等。而且根據書中的內容講練習題目時其實可以自己出題,每當寫完就可以將題目適當的修改,再練習。這樣不但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也可以練習自己的做題能力。
當然我看完這本書的.幾個名人講解時覺得數學還要學會仔細的觀察,就如高斯他在小學時期他的老師曾出了一道題1+2+3+......+99+100=?當時學生都在慢慢算就只有高斯很快的想出答案他想的是1+100= 101,2+99=101,3+9810......這樣就有50個101然后50乘101就等于5050了。對于這個算法不僅僅是因為高斯的聰明,我還認為這是他仔細觀察的結果。像這種題目如果學生在沒有學過的情況下一般都是1個1個慢慢加過來。這無疑能算出來但是過于的耗時且容易出現失誤。高斯寫出來那是因為他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他并非是盲目的去計算而是將整個題目仔細觀看讓后去尋找其中的規(guī)律,也正是這點造就了他的成功。
所以我的感悟就是世上沒有真正的天才,所謂的天才其實就是比別人付出了更大的努力。比別人在細節(jié)方面做的更好罷了。而我們要學好數學不僅僅是百分之1的靈感和百分之99的汗水。還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問題的眼睛,且遇到題目要多動腦筋嘗試用多種不同的方式來解題這樣有助于學好數學。
《數學故事》讀后感14
數學是一門多彩的學科,不同類型的數學家,有著不同個性與不同的成功箴言。對于一個崇尚數學理論的學者(比如Euclid),他可以不在乎現實中的一切,幾乎超脫;而對于實踐主義者(比如以趣題聞名于世的SamuelLoyd),數學的發(fā)明完全是為了實用。數學家Hardy(哈代)說過這種話:“從實用的觀點來判斷,我的數學生涯的價值等于零!彼荅uclid型的,而數學科普大師MartinGardner(我們暫且也把他歸為“數學家”)則關心數學的趣味性,他就是Loyd型的——對不同類型數學家來說,數學可以是一片完全未被探明的真理之海,也可以是讓孩子們嬉戲玩耍的戲水池。
Euclid、Newton、Hardy等理論派是真理的追逐者,甚至連Hardy的名字,意思都是“艱苦的”——在我看來,他們并非是很好的榜樣,Euclid的《幾何原本》竟然連一個三角形面積公式都沒有——在他看來,除了理論之外,一切都是多余的。但他們?yōu)檎胬硗度肓俗约旱囊簧,雖然結果有些可疑,但是畢竟是精神可嘉。純實用主義者你也許不敢相信,暢銷智力玩具的設計人、著名的趣題專家SamuelLoyd拿不出大學文憑,甚至連高中學歷都沒有!他學習和研究數學僅僅是為了有趣——他沒有創(chuàng)造性的觀點,但是一道簡單的趣題卻可以讓理論派的數學家們頭痛不已——那些理論主義者們的“純數學研究”,竟不如一個沒有文憑的智力玩具設計人的靈機一動!中庸之道Gauss也許是偏理論一點的數學家,但Gauss他的'理論似乎也談得上婦孺皆知。比如等差數列的求和公式,3歲的娃娃也不難理解。事實上,Gauss的成就遍及數學的各個領域,在數論、非歐幾何、微分幾何、超幾何級數、復變函數論以及橢圓函數論等方面均有開創(chuàng)性貢獻。同時,他也十分注重數學的應用,并且在對天文學、大地測量學和磁學的研究中也偏重于用數學方法進行研究——他似乎找到了中庸之道。
也許,我們中的大部分人不可能成為像Euclid那樣純粹的學者,也沒有那樣的時間去鉆研數學趣題——中國的應試教育告訴我們,理論與實踐必須是平衡的——就像Gauss一樣,有時投入純粹的數學世界,有時也將理論運用于實際;如果還有時間的話,學學Loyd一樣放松心情;偶爾也辛苦一下——Euclid們的精神還是不得不學的。我想這是最符合我們中學生實際情況的解答了。
一天,陳景潤去理發(fā),結果跑去了書店看書,錯過了理發(fā)的機會……這樣的故事是不是特別吸引人呢?你知道它出自哪本書嗎?告訴你吧,那就是我最喜歡的書——《500個數學故事》。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個個動人的數學家的故事,一道道有趣而又需要動腦筋的數學題。它像一股清澈的清泉,流入了我的心田。它是一艘小船,載著我駛向數學的海洋。它又是一只神奇的鳥兒,讓我飛進了數學的王國。
原來我一直很討厭數學,一看見數學題就莫名其妙地害怕,自從看了這本書,我對數學不討厭了。它給我很大的觸動,覺得學數學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有一次,我碰到了一道難題,要是以前,我一定放在一邊了?涩F在,我毫不猶豫地拿出草稿紙,用心地做了起來。經過畫圖、思考,終于解答出來了,我高興得不知怎么形容。
我下決心要向書中的那些大數學家學習,體會學數學的樂趣,長大成為人人崇拜的數學家!
《數學故事》讀后感15
我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讀完了《趣味魔術與數學故事》。
這本書寫了許多數學故事和迷惑人心的有趣魔術。我第一次看這么有意思的數學書籍,并知道了數學的空間是那么的寬大,無處不在,也知道了生活離不開數學。
這本有趣的書寫了許多事例,讓我講幾個來聽一下吧!有一天,作者去了一家大演院看魔術,一走進去就看見一個13歲小男孩出現舞臺上,他的助手飛快地潛入觀眾席,邊比試邊拿起觀眾的.物品,提問舞臺上的小男孩,結果小男孩在既遠又昏暗的環(huán)境下毫不猶疑一一回答正確,觀眾發(fā)出暴風雨般的掌聲和熱烈的歡呼聲。作者非常驚訝,神奇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小男孩身上,想探個究竟,可小男孩遲遲猶豫著不肯說出真相,最后作者依依不舍的把自己珍藏郵集給了喜愛郵票的小男孩,才換來那“神奇”的答案。原來這一切奧秘來自簡單的“數字”。魔術師是利用了數字來暗示某一個物體,達到“神奇魔幻”的效果。如:“1”代表手提包;“2”代表煙;“3”代表銅幣等等。書中還說道“非凡的記憶”也是通過數字給單詞編號......數字魅力竟如此之大,吸引千千萬萬好奇的目光。
在生活中也有許多事物可以用數字編號,如:“三八”代表婦女節(jié)、身份證號碼、學生的學號......
數學是研究數字之間關系的科學,它把抽象的數字變成具體可感的物體,把無形變成有形。數字就像是數學的衣裳,數字是數學的根本,正如“20xx”是個充滿希望的“數”。
讀數學故事,學數學知識!這本書還有許多有用的知識與有趣數學故事在等著我們。
【《數學故事》讀后感】相關文章:
數學名人故事06-12
趣味數學故事35個04-17
數學家的故事讀后感08-01
讀《數學的故事》有感12-26
《不一樣的數學故事》讀后感04-05
故事讀后感05-16
岳飛的故事讀后感02-13
書的故事讀后感02-19
《名人故事》讀后感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