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婷婷在线精品综合_97人妻AⅤ一区二区精品_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级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閱讀>詩詞>秋的古詩詞
秋的古詩詞
更新時間:2024-06-25 17:12:07
  • 相關(guān)推薦
【必備】秋的古詩詞15篇

  在現(xiàn)實生活或工作學(xué)習(xí)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秋的古詩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秋的古詩詞1

  古詩原文

  北風(fēng)吹白云,萬里渡河汾。

  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

  譯文翻譯

  北風(fēng)吹卷著白云使之翻滾涌動,我要渡過汾河到萬里以外的地方去。

  心緒傷感惆悵又逢上草木搖落凋零,我再也不愿聽到這蕭瑟的秋風(fēng)。

  注釋解釋

  汾上:指汾陽縣(今山西萬榮南)。汾:指汾水,為黃河第二大支流。

  河汾:指汾水流入黃河的一段。

  心緒:此處謂愁緒紛亂。搖落:樹葉凋零。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當作于唐開元十一年(723年)或十二年(724年)的秋天。開元十一年(723年)正月,唐玄宗到潞州、晉州,詩人為禮部侍郎隨行,并有詩。是年冬,出為益州大都督長史。到開元十三年(725年)才又調(diào)回長安。外放的兩年,是蘇颋一生仕履中最感失意的時期,此詩可能就是這一兩年中的一個秋天所作的。

  詩文賞析

  這首五絕有興寄,有深意,是一首頗具特色的即興詠史詩。它采取了虛虛實實,若即若離,似明而晦,欲言而咽的表現(xiàn)手法來表達詩人的復(fù)雜心情。

  此詩前二句化用了漢武帝《秋風(fēng)辭》的詩意,首句即“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次句為“泛樓船兮濟河汾”,從而概括地暗示著當年漢武帝到汾陰祭后土的歷史往事,并引發(fā)聯(lián)想唐玄宗欲效漢武帝的作為。兩者何其相似,歷史仿佛重演,這意味著什么,又啟示些什么,詩人并不予點破,運用了留白手段。然而題目卻點出了一個“驚”字,表明詩人的思緒是受了震驚的。這不是由于個人遭遇而被震驚。就字面意思看,似乎有點像是即景自況。他在汾水上被北風(fēng)一吹,一陣寒意使他驚覺到秋天來臨;而他當時正處于一生最感失意的境地,出京放任外省,恰如一陣北風(fēng)把他這朵白云吹得老遠,來到了這汾水上。這也合乎題目標示的“汾上驚秋”。因此,前二句的含意是復(fù)雜的。總的來說,是在即景起興中抒發(fā)著歷史的聯(lián)想和感慨,在關(guān)切國家的隱憂中交織著個人失意的哀愁?芍^百感交集,愁緒紛亂。

  詩的后二句明確地說穿了詩人復(fù)雜紛亂的心情。“搖落”用《秋風(fēng)辭》中“草木黃落”句意,又同本于宋玉《九辯》語“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這里用以指蕭瑟天氣,也以喻指自己暮年失意的境遇,所以說“逢”。“逢”者,愁緒又加上挫折之謂,暗示出“心緒”并非只是個人的'失意!扒锫暋奔粗^北風(fēng),其聲肅殺,所以“不可聞”。聽了這肅殺之聲,只會使愁緒更紛亂,心情更悲傷。這就清楚地表明了前二句所蘊含的復(fù)雜心情的性質(zhì)和傾向。

  實際上,這詩的表現(xiàn)手法和抒情特點,都比較接近阮籍的《詠懷詩》。此詩的抒情形象透露出詩人有寄托,有憂慮,有感傷;但究竟為什么,是難以確切肯定的。他采用這種手法,可能是以久與政事的經(jīng)驗,熟悉歷史的知識,意識到漢、唐兩代的兩個盛世皇帝之間有某種相似,仿佛受到歷史的某種啟示,隱約感到某種憂慮,然而他還說不清楚,也無可奈何,因此只能寫出這種感覺和情緒。而恰是這一點,卻構(gòu)成了一種獨有的藝術(shù)特點:以形象來表示,讓讀者去理會。

秋的古詩詞2

  『空吟一曲桃花賦』

  驀然,輕寒。

  春水,淺溢。

  恍若,你從千古的詩文里走來。一層胭脂一株春,一路香艷,一路裊娜。

  詩里詩外,天上人間。你仿佛千古書香的女子,舉眼紅塵,風(fēng)光一片寂寞。

  隔花流水,憶當年,岸夾桃花香。春去花落,嘆今日,誰道歸路長。

  今宵,煙雨成空,離情幾許。

  素手執(zhí)筆,淡暈錦書。寥寥點墨,寂寂無香。

  伊念十里桃花香,春風(fēng)幾時拂面來。奈何,嘆嘆嘆,一闕冷香小令訴與誰?

  風(fēng)景如塵,芳華殤逝,兩兩相忘,終成陌路。

  夜深,心付瑤臺。凝一縷前塵的眺望,卻如何單薄了今生的咫尺。若景繁華,惟逐流一朵緋紅,于千年的詩書中淺唱低吟。

  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墨染一縷暗香魂』

  雪影,疏枝。

  暗香,浮動。

  一支紅燭,一錦詞箋,一對相偎的壁人。

  聽窗外花吹雪情意綿綿,賞燭下花間詞暖香幽幽。君輕吟,多情只為一枝,如梅堅定。

  詩詞余香裊裊,鴛鴦醉臥珠簾。一脈錦色,一夢傾城。

  倏爾,西風(fēng)愁起,不堪夢回。

  萬里春盡,只留昨日落花獨飲輕嘆。一彎惆悵清似水,幾念月色涼如愁。

  暮去朝來,情系千里。只道:人世悲歡一夢,如何得作雙成。

  獨坐閨中,緊閉門扉,將堂前初綻清歡的一枝梅花安放于枕前,伴著那夜清雅的詩書,守著寂寞,惜君歸來。

  微月詠寒笛,夢里又逢春。那雙瞳眸灼灼,仿佛那夜纏綿悱惻的燭光,婆娑幾縷月色,蕩漾一懷柔情。

  試問,他朝時光兜轉(zhuǎn),你我是否能回歸原點?

  然,君已且行且遠。

  悵望中,依稀又聞君語娟娟,浩然心在,我逢著,梅花便說。

  『花影一簾清幽夢』

  盛夏,薄暮。

  花語,無眠。

  仰望蒼穹,遙思秋水。一個回眸,便濕了滿簾的煙雨。

  永遠記得那株玫瑰被雨淋濕的容顏,一朝冷雨,花色全無,亂紅迷眼,幾縷暗殤。

  仿佛現(xiàn)在才明白,那只是一朵哀傷。盛放著,卻如同邂逅的只是一場一個人的落寞。

  如許嫵媚,朦朧情韻,也不過是一夜空蒙,獨留香霧空繞月。

  云水無邊,綺情無際。聽誰在哀嘆,我的花蕊惹了千年的塵埃。

  輕折花枝守一處時光,將一縷幽香夾進書頁,等待,紅妝褪去媚色,風(fēng)干一生葬花的.心思。

  那一頁,有你喜歡的詩文。你說,那首詩有著清麗的姿色,仿若你眼里的我。

  花落墨隱,舊夢隨風(fēng)。一場地老天荒,終究,將我遺忘。曲終,無人再憶起。

  空嘆花事了,凝佇相思中。

秋的古詩詞3

  [宋]陳炳

  九華北兮瀨東,石畏硊兮屈盤。

  誰此游兮萬頃,初禹鑿兮何年。

  窈其深兮莫測,微波涌兮淪漣。

  民連甍兮渚居,矗百雉兮造天外。

  涵青青兮幾城,混金碧兮中邊。

  羌予行兮酷暑,修途邈兮回邅。

  埃迷目矣眵昏,仆馬瘦兮躓顛。

  若有人兮扁舟,破菱荷以徑前。

  接予袂兮俱往,欲駕我兮登仙。

  與汝釣兮空明,魚雜龍兮藻荇青。

  與汝浴兮靚深,悲風(fēng)度兮秋濤生。

  與汝游兮嵌巖,駭鷗鳧兮爭翾。

  與汝望兮茫冥,若有無兮飛煙。

  水一去兮入海,問此程兮數(shù)千。

  指蓬萊兮一發(fā),有安期兮偓佺。

  紫貝闕兮珠宮,笑紛卑兮塵寰。

  沆瀣飲兮芝餐,盍輕舉兮蛻蟬。

  嗟吾生兮窮屯,履平地兮奔湍。

  心炯炯兮猶在,愿脫屣兮人間。

  青楓老兮欲丹,露溥溥兮山寒。

  吾何歸兮日暮,寄此懷兮江之南。

秋的古詩詞4

  1、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恰!肚锵Α诽啤ざ拍

  2、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锻赐ァ诽啤⒂礤a

  3、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渡骄忧镪浴诽啤ね蹙S

  4、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fēng)懷謝公!肚锏切侵x眺北樓》唐·李白

  5、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山居秋暝》唐·王維

  6、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肚锏翘m山寄張五》唐·孟浩然

  7、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fēng)懷謝公!肚锏切侵x眺北樓》唐·李白

  8、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登高》唐·杜甫

  9、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吨星镌隆匪巍ぬK軾

  10、萬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失寵故姬歸院夜,沒蕃老將上樓時。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吨星镌隆诽啤ぐ拙右

  11、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段焐隁q六月中遇火》

  1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肚镌~》

  13、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馈栋寺暩手荨

  14、落時西風(fēng)時候,人共青山都瘦!墩丫埂

  15、雨色秋來寒,風(fēng)嚴清江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16、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李頎《望秦川》

  17、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贈廬司戶》

  18、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K軾《九日次韻王鞏》

  19、長風(fēng)萬里送秋雁,對此能夠酣高樓!缎葜x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20、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范仲淹《蘇幕遮》

  21、長風(fēng)吹白茅,野火燒枯桑!吨链罅簠s寄匡城主人》

  22、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南——李璟《浣溪沙》

  23、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X起《題蘇公林亭》

  24、綠荷多少夕陽中。知為阿誰凝恨背西風(fēng)阿誰!队菝廊恕

  25、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秋夕》

  26、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27、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霜天靜寂寥!株拧稇蝾}秋月》

  28、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獎㈤L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29、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遁y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30、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锻赐ァ

  31、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肚锶盏呛楦ネ蹰w餞別序》

  32、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疃恕睹晟叫信沩f金部》

  33、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健

  34、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对隆

  35、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肚锱d八首》

  36、山色淺深隨夕照,江流日夜變秋聲。——宋碗。

  37、木落雁南渡,北風(fēng)江上寒!虾迫弧对绾嫌袘选

  38、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睹┪轂榍镲L(fēng)所破歌》

  39、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苊堋堵匇o喜·吳山觀濤》

  40、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jié),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獣x代陶潛

秋的古詩詞5

  《題秋江獨釣圖》原文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題秋江獨釣圖》譯文

  戴著一頂斗笠披著一件蓑衣坐在一只小船上,一丈長的漁線一寸長的魚鉤;

  高聲唱一首漁歌喝一樽酒,一個人在這秋天的江上獨自垂釣。

  《題秋江獨釣圖》注釋

  蓑(suō)笠:蓑衣、笠帽。用草編織成的古時漁家、農(nóng)民的防雨草衣;笠:用竹篾或蘆稈篾片編織的帽子,也是漁家、農(nóng)民防日曬、防雨淋的帽子。扁舟:小船。

  絲綸(lún):即絲織編成的釣魚的繩子。

  樽(zūn):酒杯。

  扁舟:小船。

  《題秋江獨釣圖》賞析

  全詩描寫了一個漁夫打扮的人,在江上舟釣的情形:一件蓑衣、一頂斗笠、一葉輕舟、一支釣竿,舟釣者一面歌唱,一面飲酒,舟釣的瀟灑被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雖然獨自釣起一江的秋意,但逍遙中不免深藏幾許蕭瑟和孤秋。

  前兩句近乎白描,后兩旬卻有著無窮意味。圖中看似不可能的.“一曲高歌一樽酒”在作者的想象中展現(xiàn)出來。而最后一句“一人獨釣一江秋”似是回歸原圖,但此“釣”已非彼“釣”了,賞一江秋景,感一江秋色,聯(lián)想開去,那是一種感懷,或者說,最后一句已是“虛實相映”了。

  再觀全詩,九個“一”巧妙嵌入其中,將詩與圖的意境表現(xiàn)得分毫不差,細細品味,這些“一”用得十分貼切又有情趣。最后一句“一人獨釣一江秋”,漁人釣的是魚?是秋?是瀟灑自在的生活?是無拘無束的心情?在詩人看來,這樣的秋江獨釣者,才是真正懂得生活樂趣的人。

  《題秋江獨釣圖》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士禎早年應(yīng)朋友邀請,為《秋江獨釣圖》而題的七絕。

秋的古詩詞6

  《山居秋暝

  作者:王維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釋

  1、暝:日落,天色將晚。

  2、空山:空曠,空寂的山野。新:剛剛。

  3、清泉石上流:寫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4、竹喧:竹林中笑語喧嘩。喧:喧嘩,這里指竹葉發(fā)出沙沙聲響。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滌衣物。

  5、隨意:任憑。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6、王孫:原指貴族子弟,后來也泛指隱居的人。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孫實亦自指。反映出無可無不可的襟懷。

  詩意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

  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

  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

  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

  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賞析

  這首詩為山水名篇,于詩情畫意之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詩中明確寫有浣女漁舟,詩人卻下筆說是“空山”。這是因為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由于這里人跡罕至,“峽里誰知有人來,世中遙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來了。“空山”兩字點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碧焐殃,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fā)光,生動表現(xiàn)了幽清明凈的自然美。王維的《濟上四賢詠》曾經(jīng)贊嘆兩位賢士的`高尚情操,謂其“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詩人自己也是這種心志高潔的人,他曾說:“寧息野樹林,寧飲澗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嶇見王侯!保ā东I始興公》)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灑脫,毫不著力。像這樣又動人又自然的寫景,達到了藝術(shù)上爐火純青的地步,的確非一般人所能學(xué)到。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敝窳掷飩鱽砹艘魂囮嚫杪曅φZ,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洗罷衣服笑逐著歸來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shù)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這樣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這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污濁官場的厭惡。這兩句寫的很有技巧,而用筆不露痕跡,使人不覺其巧。詩人先寫“竹喧”“蓮動”,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之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到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fā)現(xiàn)浣女、蓮舟。這樣寫更富有真情實感,更富有詩意。

  詩的中間兩聯(lián)同是寫景,而各有側(cè)重。頷聯(lián)側(cè)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lián)側(cè)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huán)境烘托。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shù)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xiàn)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秋的古詩詞7

  秋浦清溪雪夜對酒,客有唱山鷓鴣者

  [唐]李白

  披君貂襜褕,對君白玉壺。雪花酒上滅,頓覺夜寒無。

  客有桂陽至,能吟山鷓鴣。清風(fēng)動窗竹,越鳥起相呼。

  持此足為樂,何煩笙與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秋的古詩詞8

  萬歷甲辰秋東林書院落成步楊龜山先生此日不再得詩韻

  明代顧允成

  此日今還得,朝輝耀扶桑。厥初赤子心,懸象并穹蒼。

  無端過浮云,暫掩本靈光。努力事拂拭,依然露元陽。

  理欲判危微,規(guī)矩成員方。塵埃去弗來,真氣泄針芒。

  日新又日新,其何用不臧。性非猶杞柳,仁義寧賊戕。

  無為彼教惑,吾道擲秕糠。大哉羲孔易,洗心密退藏。

  不效淺薄子,爭斗群卉芳。天地人鼎立,至大而至剛。

  欲仁斯仁至,安所置彷徨。南方文學(xué)古,東林歲月長。

  繼往開來茲,平步履康莊。念我踰五十,慚愧闇然章。

  從前所縈縈,不脫名利場。何當一奮躍,藩決失羸羊。

  日知其所無,月能幸無忘。果能此道矣,雖柔而必強。

  浩渺重溟波,一葦自堪航。流光不相貸,迅速轉(zhuǎn)無常。

  朝聞夕死可,仁者壽不亡。若不及時敏,老至空悲傷。

  中行未易幾,必也狷與狂。

秋的古詩詞9

  [唐]張仲素

  其一

  碧窗斜月藹深暉,愁聽寒螀淚濕衣。

  夢里分明見關(guān)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其二

  秋天一夜靜無云,斷續(xù)鴻聲到曉聞。

  欲寄征衣問消息,居延城外又移軍。

  注釋:

  【1】碧窗:綠色的紗窗!氨碳喆啊钡氖》Q。唐李白《寄遠》詩之八:“碧窗紛紛下落花,青樓寂寂空明月。”

  【2】斜月:一作“斜日”。

  【3】寒螀(jiāng):寒蟬。螀,蟬類。漢王充《論衡·變動》:“是故夏末蜻蛚鳴,寒螀啼,感陰氣也。”《爾雅·釋蟲》“蜺寒蜩”晉郭璞注:“寒螀也。似蟬而小,青赤!

  【4】關(guān)塞:邊關(guān);邊塞!赌印ぬ柫睢罚骸皵(shù)使人行勞賜守邊城關(guān)塞、備蠻夷之勞苦者!

  【5】金微:古山名。即今阿爾泰山。唐貞觀年間,以鐵勒卜骨部地置金微都督府,乃以此山得名。南朝陳沈炯《賦得邊馬有歸心》:“連鑣度蒲海,束舌下金微!

  【6】秋天:秋日的天空。漢桓寬《鹽鐵論·相刺》:“文學(xué)言治尚于唐虞,言義高于秋天,有華言矣,未見其實也!

  【7】鴻聲:鴻雁鳴叫的聲音。唐武元衡《長安秋夜懷陳京昆季》詩:“螢影疏簾外,鴻聲暗雨中。”

  【8】征衣:出征將士之衣,泛指軍服。唐趙嘏《送李裴評事》詩:“入夜笳聲含白發(fā),報秋榆葉落征衣。”

  【9】居延城:即居延塞,中國漢唐以來西北地區(qū)的軍事重鎮(zhèn),故址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額濟納旗東南。

  【10】移軍:軍隊調(diào)動。唐韓愈《順宗實錄四》:“盜賊至州,杲懼,移軍上元!

  作品賞析:

  【注釋】:

  注一:蟬。

  第一首詩首二句寫思婦醒時情景,接著寫她的夢境,是倒裝寫法。

  她一覺醒來,只見斜月透進碧紗窗照到床前,境界如此清幽,心頭卻無比寂寞,更有那秋蟲悲鳴,催人淚下;她的.淚水早已沾濕了衣襟。

  剛才在夢里,不是分明地見到關(guān)塞了么?那“關(guān)塞”正是她魂牽夢縈的地方。因為她的良人就出征到那里。心頭一喜,快,趕上前去吧!可是,到良人所駐防的金微山迷失了方向,連路也找不著了。一急,就此醒來。金微山,即今阿爾泰山,是當時邊關(guān)要塞所在。

  詩人以飽蘸同情之淚的筆,寫出了她的一片癡情。

  第二首寫思婦心潮起伏,一夜不眠,她看到夜靜無云,她聽到鴻聲斷續(xù)。鴻雁,向來被認為是替人捎帶書信的,因此,她便由鴻聲而想到要郵寄征衣,但寄到哪兒去呢?本想寄到遙遠的居延城(在今新疆),誰想到,如今那兒又在移軍。怎么辦?真叫人愁緒萬般,坐臥不寧。

  初、盛唐時,國力強盛。詩歌里洋溢著高昂、樂觀情調(diào)。中唐詩的基調(diào)開始轉(zhuǎn)為低沉了。就這兩首詩而論,從閨中思婦的悲愁惶惑里,使人看出了邊關(guān)動亂不寧的影子。

  從風(fēng)格方面來看,盛唐氣象,往往貴在雄渾,一氣呵成。而中晚唐作品則講究用意用筆的曲折,以耐人尋味見長。象這二首中,“夢里”句是一折,“不知”,又是一折,如此回環(huán)曲折,方將思婦的心情極細致地表達出來!熬友映峭狻本湟嗍乔鄣膶懛ǎ鲇谧x者意料之外。特別是加深了主題,豐富了內(nèi)涵。

  二首均有聲有色,有情景交融之妙。用字亦有講究。如用一“藹”字,表現(xiàn)月光深暗,創(chuàng)造氛圍。用一“靜”字,顯示夜空的冷寂,并襯托出下面的“鴻聲”清晰,女主人公則惟聞此聲,勾起天寒欲寄征衣的滿腔心事。

秋的古詩詞10

  古詩原文

  九日悲秋不到心。鳳城歌管有新音。風(fēng)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黃花笑靨深。

  初見雁,已聞?wù)。綺羅叢里勝登臨。須教月戶纖纖玉,細捧霞觴滟滟金。

  創(chuàng)作背景

  該詩創(chuàng)作于北宋徽宗崇寧大觀間,即公元十二世紀之初的某一年的重陽節(jié)前,當時的權(quán)相蔡京派人請小晏填寫新詞,作為應(yīng)節(jié)歌唱之用,小晏于是欣然為作此篇。

  詩文賞析

  北宋徽宗崇寧。大觀間,即公元十二世紀之初的某一年的重陽節(jié)前,當時的權(quán)相蔡京派人請小晏填寫新詞,作為應(yīng)節(jié)歌唱之用,小晏于是欣然為作此篇。

  作為重九的應(yīng)節(jié)之作,小晏這首詞是很特別的,他把悲秋、登高、懷人等等傳統(tǒng)的題材和寫法統(tǒng)統(tǒng)拋卻,一反常情,說柳葉落實愁眉淡了,黃花開是笑靨深了,而且大肆渲染歌舞酒宴的豪華享樂氣氛,簡直把重陽寫成了一個歡樂的'節(jié)日。這一特點很值得玩味的。王灼說小晏作此詞“無一語及蔡者”,意思是說作者沒有借機攀附權(quán)貴,是對作者的贊賞。然而,王灼似乎看得淺了。仔細品味起來,小晏非但沒有阿諛蔡京,這種一反常規(guī)的寫法,未嘗不是對蔡京的諷刺:“九日悲秋不到心”,別人都悲秋,那是因為很多不如意,你蔡京位極人臣,百事順遂,悲秋怎會到你的心上:“綺羅叢里勝登臨”,別人都去登高以避災(zāi)祈福,你蔡京大富大貴,哪里用的著這一套,偎紅倚翠,飲酒享樂就是了!從這個角度來讀這首詞,不是很有意味嗎?

秋的古詩詞11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這首詩寫初秋時節(jié)山居所見雨后黃昏的景色,是王維隱居終南山下輞川別業(yè)時所作。

  寫作背景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fēng)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fēng)尚,表現(xiàn)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并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xiàn)人格美和社會美。是王維隱居終南山下輞川別業(yè)(別墅)時所作。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

  新雨過后山谷里空曠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歸來,蓮葉輕搖是上游蕩下輕舟。春天的`美景雖然已經(jīng)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連。

  山居秋暝的賞析

  全詩將空山雨后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tài),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yōu)美的抒情樂曲,體現(xiàn)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chuàng)作特點。

秋的古詩詞12

  古詩原文

  我今尋陽去,辭家千里馀。

  結(jié)荷倦水宿,卻寄大雷書。

  雖不同辛苦,愴離各自居。

  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

  紅顏愁落盡,白發(fā)不能除。

  有客自梁苑,手攜五色魚。

  開魚得錦字,歸問我何如。

  江山雖道阻,意合不為殊。

  譯文翻譯

  今天我離開了尋陽,已經(jīng)是離家千里之外了。

  住在水中荷花邊,為你寄上一封家書。

  雖然辛苦不相同,卻因為兩地分離而悲愴。

  我自從到秋浦之后,三年中很少收到北來的書信。

  年輕的容顏已經(jīng)老去,頭上的白發(fā)沒有辦法除去。

  有個客人來自梁苑,手中提著五色魚。

  打開魚肚子看到你的書信,問我有什么打算。

  雖然路途遙遠,江山阻隔,但我們心念如一,永遠不變。

  注釋解釋

  秋浦:縣名,因境內(nèi)有秋浦水而得名,即今安徽省池州。

  尋陽:即潯陽,故郡名,在今江西九江市。

  大雷書:南朝宋朝詩人鮑照著《登大雷岸與妹書》,該書云:“吾自發(fā)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浩汗,山溪猥至,渡沂無邊,險境游歷,棧石星飯,結(jié)荷水宿,旅客辛貧,波路壯闊。始以今日食時僅及大雷。涂發(fā)千里,日逾十晨,嚴霜慘節(jié),悲風(fēng)斷肌,去親為客,如何如何。”《太平寰宇記》載:“舒州望江縣(今安徽望江縣)有大雷池,水西自宿松縣(今安徽宿松縣)界流入雷池,又東流經(jīng)縣南,去縣百里,又東入于海。江行百里為大雷口,又有小雷口!熙U明遠有《登大雷岸與妹書》乃此地!

  愴:傷悲,凄愴。

  疏:稀少。

  梁苑:又叫梁園,兔園,漢代梁孝王劉武所造。故址在今河南商丘東。當時,李白的家眷正遷居河南。

  五色魚:指書信。古樂府云:“尺素如殘雪,結(jié)成雙鯉魚。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書“據(jù)此詩,古人尺素結(jié)為鯉魚形,即信封。李白所謂“手攜五色魚,開魚得錦字”,即指妻子托人捎來的書信。

  道阻:道路阻隔。

  殊:兩樣,不同。

  創(chuàng)作背景

  李白妻子宗氏,兩人大約在天寶九年結(jié)的婚,婚后宗氏居住在宋城梁苑,兩人聚少離多。這首詩是詩人李白作于天寶十四年(755)秋, 是作者即將離開秋浦,前往潯陽(今江西九江市),給妻子宗氏夫人在梁苑捎來書信的回信。

  詩文賞析

  全詩采用自述或訴說的語氣,如話家常。一開始就說:“我今尋陽去,辭家千余里!闭Z言平白如話,十分簡樸,和口語沒什么區(qū)別,平實而意蘊較深。如“雖不同辛苦,愴離各自居”,說妻子雖然不曾和自己一樣奔波,一樣辛苦,但二人相距千里,各自感到獨居之苦是一樣的'。一個“愴”字將離別之苦寫的悲傷凄然,牽動人的情感。又如“紅顏愁落盡,白發(fā)不能除!痹娙俗プ∑拮拥摹凹t顏”,自己的“白發(fā)”,寫一個因愁悲而紅顏落盡,一個因憂傷而白發(fā)拔掉又長,兩顆悲傷已極的心是同樣的。寫得情深意切,耐人咀嚼。還如“有客自梁苑,手攜五色魚,開魚得錦字,歸問我何如!币环饧視,難得一捎,內(nèi)容一定不少,詩人卻只引出一句:“歸問我何如!边@顯然是妻子說一千道一萬中最關(guān)心的,也是詩人最盼望的,因而也是最能反映夫妻之間的情感的。此言一句勝萬句,讀著它便津津然生于口腹間。詩歌的最后不是讓妻子如愿,而是詩人繼續(xù)前行:“江山雖道阻,意合不為殊!彪m然行程在繼續(xù),道路阻隔,相距越來越遠,但兩人都在經(jīng)常思念對方,兩顆心永遠連在一起。到此擱筆,余味深濃。

  總之,這首詩是在平淡中見真情。

秋的古詩詞13

  《子夜秋歌》

  作者: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注解】:

  萬戶:千家萬戶,形容數(shù)量之多。

  搗衣聲:搗衣時,砧與杵相撞發(fā)出的聲音。

  玉關(guān)情:對玉門關(guān)外征戰(zhàn)的.夫君的思念之情。

  胡虜:胡,古時泛指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虜,對敵人的蔑稱。

  良人:古時候,妻子稱丈夫為良人。良人即指,遠在玉門關(guān)外的丈夫。

  罷遠征:罷,(停,歇。),停止遠征。

  【韻譯】:

  秋月皎潔長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戶戶傳來搗衣的聲音。

  砧聲任憑秋風(fēng)吹也吹不盡,聲聲總是牽系玉關(guān)的情人。

  什么時候才能把胡虜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當兵遠征。

秋的古詩詞14

  《秋下荊門》原文

  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fēng)。

  此行不為鱸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

  《秋下荊門》譯文

  荊門山秋來霜降,樹葉零落眼前空,布帆完好地掛在桿上招引秋風(fēng)。

  我這次出去不是為了那鱸魚鲙,而是為了游覽名山大川,因此才想去剡中這個地方。

  《秋下荊門》注釋

  荊門: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的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隔江對峙,地勢險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稱。

  空:指樹枝葉落已盡。

  布帆無恙:運用《晉書·顧愷之傳》的典故:顧愷之從他上司荊州刺史殷仲堪那里借到布帆,駛船回家,行至破冢,遭大風(fēng),他寫信給殷仲堪,說:“行人安穩(wěn),布帆無恙!贝颂幈硎韭猛酒桨病

  鱸魚鲙:運用《世說新語·識鑒》的典故:西晉吳人張翰在洛陽做官時,見秋風(fēng)起,想到家鄉(xiāng)菰菜、鱸魚鲙的美味,遂辭官回鄉(xiāng)。

  剡中:指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帶!稄V博物志》:“剡中多名山,可以避災(zāi)!

  《秋下荊門》賞析

  此詩寫于李白第一次出蜀遠游時。對錦繡前程的憧憬,對新奇而美好的世界的幻想,使他戰(zhàn)勝了對峨眉山月的依戀,去熱烈地追求理想中的未來。詩中洋溢著積極而浪漫的熱情。詩中借景抒情,抒發(fā)了作者秋日出游的愉悅心情,也表達了作者意欲飽覽祖國山河而不惜遠走他鄉(xiāng)的豪情與心志。全詩寫景、敘事、議論各具形象,筆勢變幻靈活而又自然渾成,風(fēng)格雍容典雅又不失豪放飄逸,妙用典故而不著痕跡,達到了推陳出新、活潑自然的境界。

  第一句是寫景,同時點出題中的“秋”和“荊門”。荊門山原是林木森森,綠葉滿山,然而詩人到來時,卻是秋來霜下,木葉零落,眼前一空。由于山空,江面也顯得更為開闊。這個“空”字非常形象地描繪出山明水凈、天地清肅的景象,寥廓高朗,而無蕭瑟衰颯之感。

  第二句“布帆無恙掛秋風(fēng)”,承上句“江”字,并暗點題中“下”字。東晉大畫家顧愷之為荊州刺史殷仲堪幕府的參軍,曾告假乘舟東下,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給他,途中遇大風(fēng),顧愷之寫信給殷仲堪說:“行人安穩(wěn),布帆無恙!边@里借用了“布帆無恙”這一典故,不僅說明詩人旅途平安,更有一帆風(fēng)順、天助人愿的意味。這種秋風(fēng)萬里送行舟的景象,生動地寫出了詩人無比樂觀欣慰的心情。

  前人有詩:“張翰江東去,正值秋風(fēng)時!边@首詩的第三句,就是由第二句中的“秋風(fēng)”連及而來的。據(jù)說西晉時吳人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fēng)起而想到故鄉(xiāng)的莼羹、鱸魚鲙,說:“人生貴得適志耳,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回到了故鄉(xiāng)。李白此行正值秋天,船又是向著長江下游駛行,這便使他聯(lián)想到張翰的故事,不過他聲明“此行不為鱸魚鲙”,此行目的與張翰不同,他自己是遠離家鄉(xiāng)。這樣反跌一筆,不但使詩變得起伏跌宕,而且急呼下文“自愛名山入剡中”。剡中,今浙江嵊州,境內(nèi)多名山佳水。句中“自”字,與上一句中“不為”相呼應(yīng),兩句緊相連貫,增強了感情色彩。

  古人曾說過:“詩人之言,不足為實也!蹦且馑即蟾啪褪钦f詩具有凝煉、概括、夸張、含蓄等特色,詩中語言的含意,往往不能就字面講“實”、講死,所以說寫詩的人也應(yīng)該“不以辭害意”。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如果只理解為詩人在表白“此行”的目的,不是為了吳地的美味佳肴,而是要去欣賞剡中的名山,那就未免太表面了,太“實”了。李白“入剡中”,是若干年以后的事。讀者要知道它的含意到底是什么,還得回到詩的第三句。從張翰所說的話來看,張翰是把“名爵”與“鱸魚鲙”對立起來,放棄前一個,而選后一個;而李白對后者的態(tài)度很明朗——“此行不為鱸魚鲙”。至于對前者,詩人沒有明說。可是,“秋下荊門”以后的所言,所行,就把這個問題說得很清楚了。第一,“此行”并沒有“入剡中”,而是周游在江漢一帶,尋找機會,以求仕進;第二,他還明白地聲稱:“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上安州裴長史書》)他還希求“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這種建功立業(yè)的宏愿,積極用世的精神,和張翰的態(tài)度恰恰相反。所以詩人此時對“名爵”和“鱸魚鲙”都是一反張翰的意思,只不過在詩中說一半留一半罷了。當然,這也是“適志”,是辭親遠游、建功立業(yè)的“志”。

  詩的第四句說,飽覽紹興的名山佳水,也是詩人所向往的.。這種興趣,早在他出蜀之前就已經(jīng)表露出來了,不過聯(lián)系上一句來看,就不能僅僅局限于此了。自視不凡的李白,是不想通過當時一般文人所走的科舉道路去獲取功名的,而是要選擇另一條富有浪漫色彩的途徑,那便是游歷,任俠,隱居名山,求仙學(xué)道,結(jié)交名流,樹立聲譽,以期達到目標。所以這里的“自愛名山入剡中”,無非是在標榜詩人自己那種高人雅士的格調(diào),無非是那種不同凡俗的生活情趣的一種藝術(shù)概括。這種樂觀浪漫、豪爽開朗、昂揚奮發(fā)的精神,生動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個性,以及盛唐時代的精神風(fēng)貌。

  這首詩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也頗有特色。全詩雖四句,但寫景、敘事、議論各具形象,集中地抒發(fā)了詩人年輕時“仗劍去國”的熱情,筆勢變幻靈活,而又自然渾成。四句詩中連用了兩個典故,或暗用而不露痕跡,或反用而有新意,讀來沒有凝滯堆砌之感,達到了推陳出新、語如己出、活潑自然的境界。

  《秋下荊門》創(chuàng)作背景

  根據(jù)裴斐編制的《李白年譜簡編》,此詩作于公元725年(唐玄宗開元十三年)。當年李白再游峨眉山,秋間經(jīng)清溪、渝州、三峽去蜀,來游楚地,在離開荊門時作此詩。

秋的古詩詞15

  古詩原文

  別館寒砧,孤城畫角,一派秋聲入寥廓。東歸燕從海上去,南來雁向沙頭落。楚臺風(fēng),庾樓月,宛如昨。

  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他情擔閣!可惜風(fēng)流總閑卻!當初漫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夢闌時,酒醒后,思量著。

  譯文翻譯

  傳入旅舍的搗衣聲,應(yīng)和著孤城城頭的畫角,一片秋聲在廣闊的天地間回蕩。歸去的燕子向東從海上飛走,南來的大雁自空中落下,棲息在沙灘上。這兒有楚王攜宋玉游蘭臺時感受到的愜意的涼風(fēng),有庾亮與殷浩輩在南樓吟詠戲謔時的大好月色,清風(fēng)明月的景象,還都與當年一樣。

  真是無可奈何!我被那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羈縛,又被那難以割舍的感情所耽擱,可惜那些風(fēng)流韻事都被丟到一邊了。當初徒然許下功成身退時,要去求仙訪道,瀟瀟度日的諾言。到如今,反誤了我與佳人的秦樓約會。當睡夢覺來時、酒醉清醒后,我細細地思量著這一切。

  注釋解釋

  千秋歲引:詞牌名,為《千秋歲》變格。八十二字,前片四仄韻,后片五仄韻。

  別館:客館。砧(zhēn):搗衣石。這里指搗衣聲。

  畫角:古代軍中樂器。

  寥廓(liáo kuò):空闊,此處指天空。

  楚臺風(fēng):楚襄王蘭臺上的風(fēng)。宋玉《風(fēng)賦》:“楚王游于蘭臺,有風(fēng)颯至,王乃披襟以當之曰:‘快哉此風(fēng)!’”

  庾(yǔ)樓月:庾亮南樓上的月!妒勒f新語》:“晉庾亮在武昌,與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樓,據(jù)胡床詠謔。”

  他情:暗指皇上的恩情。擔閣:延誤。

  漫:徒然,白白地。華表語:指向皇上進諫的奏章。華表,又名誹謗木,立于殿堂前。

  秦樓約:指與戀人的約會。秦樓,代指女子居住處。

  夢闌(lán):夢醒。闌,殘,盡。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的創(chuàng)作年代不詳,但從詞的情調(diào)來看,很可能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敗、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

  詩文賞析

  這首詞沒有《桂枝香》的豪雄慷慨,也沒有《浪淘沙令》的躊躇滿志。全詞采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情真心切、惻惻動人、空靈婉曲地反映了作者積極的人生中的另一面,抒發(fā)了功名誤身、及時退隱的的慨嘆。

  上片以寫景為主,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聲賦,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雋的秋光圖。旅舍客館本已令羈身異鄉(xiāng)的客子心中抑郁,而砧上的搗衣之聲表明天時漸寒,已是“寒衣處處催刀尺”的時分了。古人有秋夜搗衣、遠寄邊人的習(xí)俗,因而寒砧上的搗衣之聲便成了離愁別恨的象征!肮鲁钱嫿恰眲t是以城頭角聲來狀秋聲蕭條。畫角是古代軍中的樂器,其音哀厲清越,高亢動人,詩人筆下常作為悲涼之聲來描寫!肮鲁钱嫿恰彼挠泻軓姷母腥玖Γ⒘粝铝藢諘缌乳煹漠愢l(xiāng)秋色想象空間。下面接著說:“一派秋聲入寥廓”,“一派”本應(yīng)修飾秋色、秋景,而借以形容秋聲,正道出了秋聲的悠遠哀長,寫出了空間的廣度,“入廖廓”的“入”字更將無形的聲音寫活了。開頭三句以極凝練的筆墨繪寫秋聲,而且純?nèi)皇侨藶榈穆曧,并非是單純的自然聲氣。下兩句主要寫作者目之所見。燕子(xùn)|歸,大雁南飛,都是秋日尋常景物,而燕子飛往那蒼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都寓有久別返家的寓意,自然激起了詞人久客異鄉(xiāng)、身不由己的思緒,于是很自然地過度到下面兩句的憶舊!俺_風(fēng)”、“庚樓月”用典。這里以清風(fēng)明月指昔日游賞之快,而于“宛如昨”三字中表明對于往日的歡情與佳景未嘗一刻忘懷。

  下片即景抒懷,說的是:無奈名韁利鎖,縛人手腳;世情俗態(tài),耽擱了自的生活。風(fēng)流之事可惜總被拋一邊。“當初”以下便從“風(fēng)流”二字鋪展開去,說當初與心上之人海誓山盟,密約私諾,然終于辜負紅顏,未能兌現(xiàn)當時的期約!叭A表語”用了《搜神后記》中的故事,這里的“華表語”就指“去家來歸”云云。關(guān)于“秦樓”,漢東府《陌上!分姓f:“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樓即為美貌堅貞的女子羅敷的居處。李白的《憶秦娥》中說:“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也以秦樓為思婦傷別之處,因而此處的“秦樓約”顯系男女私約。這里王安石表面上寫的.是思念昔日歡會,空負情人期約,其實是借以抒發(fā)自己對政治的厭倦之情、對無羈無絆生活的留戀與向往。因而這幾句可視為美人香草式的比興,其意義遠一般的懷戀舊情之名詞意至此也已發(fā)揮殆盡,然末尾三句又宕開一筆作結(jié),說夢回酒醒的時候,每每思量此情此景。夢和酒,令人渾渾噩噩,暫時忘卻了心頭的煩亂,然而夢終究要做完,酒也有醒時。一旦夢回酒醒,那憂思離恨是更深地噬人心胸。這里的夢和酒也不單純是指實的夢和酒。人生本是一場大夢,《莊子·齊物論》上說只有從夢中醒來的人才知道原先是夢。而世情渾沌,眾人皆醉,只有備受艱苦如屈原才自知獨醒。因而,此處的“夢闌酒醒”正可視為作者歷盡滄桑后的憣然反悟。

  作為一代風(fēng)云人物的政治家,王安石也并未擺脫舊時知識分子的矛盾心理: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兩者中間徘徊。他一面以雄才大略、執(zhí)拗果斷著稱于史冊;另一面,激烈的政治漩渦中也時時泛起激流勇退、功名誤身的感慨。這首小詞便是他后一方面思想的表露。無怪明代的楊慎說:“大有感慨,大有見道語!保ā对~品》)楊慎對王安石政治上的評價未必得當,但以此詞為表現(xiàn)了作者思想中與熱衷政治相反的另一個側(cè)面,卻還是頗有見地的。

【秋的古詩詞】相關(guān)文章:

秋的古詩詞06-25

形容秋的古詩詞01-22

《秋夕》古詩詞鑒賞11-23

天凈沙·秋古詩詞鑒賞01-25

古詩帶有秋字的古詩詞11-02

秋的古詩詞15篇【優(yōu)】06-25

秋的古詩詞匯編(15篇)06-25

形容秋末初冬的著名古詩詞01-01

我叫秋,我是秋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