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婷婷在线精品综合_97人妻AⅤ一区二区精品_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级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閱讀>詩詞>秋的古詩詞
秋的古詩詞
更新時間:2024-06-25 16:44:24
  • 相關(guān)推薦
秋的古詩詞匯編(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按內(nèi)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還在苦苦尋找優(yōu)秀經(jīng)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秋的古詩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秋的古詩詞1

  思想感情

  作者開篇就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用對比手法,熱情贊美秋天,比春日更勝一籌,表現(xiàn)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并借黃鶴直沖云霄的描寫,表現(xiàn)了作者奮發(fā)進(jìn)取的豪情和豁達(dá)樂觀的情懷。

  《秋詞二首》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組詩作品。兩首詩的可貴,在于詩人對秋天和秋色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tǒng),贊頌了秋天的美好。

  秋詞二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譯文:

  其一

  自古以來,騷人墨客都悲嘆秋天蕭條、凄涼、空曠。我卻說秋天遠(yuǎn)遠(yuǎn)勝過春天。

  秋日天高氣爽,晴空萬里。一只仙鶴直沖云霄推開層云,也激發(fā)我的詩情飛向萬里晴空。

  其二

  秋天了,山明水凈,夜晚已經(jīng)有霜;樹葉由綠轉(zhuǎn)為淺黃色,其中卻有幾棵樹葉成紅色,在淺黃色中格外顯眼;登上高樓,四望清秋入骨;才不會象春色那樣使人發(fā)狂。

秋的古詩詞2

  [唐]孟浩然

  一丘嘗欲臥,三徑苦無資。

  北土非吾愿,東林懷我?guī)煛?/p>

  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

  日夕涼風(fēng)至,聞蟬但益悲。

  注釋:

  作品賞析:

  【注解】:

  1、三徑:王莽專權(quán)時,兗州刺史蔣詡辭官回鄉(xiāng),于院中辟三徑,唯與求仲、羊仲來往。晉陶淵明曾渭高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后多以三徑指退隱家園。

  【韻譯】:

  我常常愿隱居小丘醉臥林泉,

  想回到舊的家園又苦于無錢。

  久住北方求仕并非我的心愿,

  我懷念的是東林寺高僧名遠(yuǎn)。

  長安米珠薪桂生活如同銷金,

  壯志逐年衰退事業(yè)與我無緣。

  日色已晚陣陣涼風(fēng)輕輕拂面,

  聽到秋蟬吟唱心中更加悲怨。

  【評析】:此詩或以為崔國輔所作。

  這是一首抒情詩,是作者在長安落第之后寫的,寄給名叫遠(yuǎn)的僧人,報(bào)告客居逢秋的苦情,訴說欲隱無處,欲仕非愿,進(jìn)退兩難之苦。詩充滿了失意、悲哀與追求歸隱的情緒。詩的特點(diǎn)在于直抒胸臆。開頭寫自己之所欲,但苦于“無資”,想從仕,又非所愿,于是記懷“東林”“我?guī)煛薄阎静荒軐?shí)現(xiàn),自然就衰頹,于是對涼風(fēng)、聞蟬聲,就要“益悲”了。這種不加潤色的白描手法,抒發(fā)了內(nèi)心悲苦,讀來覺得明朗直爽。

  從這首詩的內(nèi)容看,當(dāng)為孟浩然在長安落第之后的作品。詩中充滿了失意、悲哀與追求歸隱的情緒,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詩。

  第一聯(lián)從正面寫“所欲”。作者的所欲,本為隱逸;但詩中不用隱逸而用“一丘”、“三徑”的典故!耙磺稹鳖H具山野形象,“三徑”自有園林風(fēng)光。用形象以表明隱逸思想,是頗為自然的。然而“苦無資”三字卻又和所欲發(fā)生了矛盾,透露出作者窮困潦倒的景況。

  “北土非吾愿”,是從反面寫“不欲”!氨蓖痢敝浮扒刂小,亦即京城長安,是士子追求功名之地,這里用以代替做官,此句表明了不愿做官的思想。因而,詩人身在長安,不由懷念起廬山東林寺的高僧來了。“東林懷我?guī)煛笔翘搶,一個“懷”字,表明了對“我?guī)煛钡淖鹁磁c愛戴,暗示追求隱逸的思想,并緊扣詩題中的“寄遠(yuǎn)上人”。這二句,用“北士”以對“東林”,用“非吾愿”以對“懷我?guī)煛保瑢ε枷喈?dāng)工穩(wěn)。同時正反相對,相得益彰,更能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詩人進(jìn)而抒寫自己滯留帝京的景況和遭遇!包S金燃桂盡”,表現(xiàn)了旅況的窮困;“壯志逐年衰”,表現(xiàn)了心意的灰懶。對偶不求工穩(wěn),流暢自然,意似順流而下,這正是所謂“上下相須,自然成對”(《文心雕龍·麗辭》)。

  七句寫“涼風(fēng)”,八句寫“蟬鳴”。這些景物,表現(xiàn)出秋天的景象,恰好扣住題目的“感秋”。涼風(fēng)瑟瑟,蟬鳴嘶嘶,很容易使人產(chǎn)生哀傷的.情緒。再加以作者身居北土,旅況艱難,官場失意,呼吁無門,怎能不“益悲”呢?

  這首詩最顯著的特點(diǎn),在于直抒胸臆。情之難抒,在于抽象。詩人常借用具體事物的形象描寫以抒發(fā)感情;表達(dá)感情的詞語,往往一字不用。而此詩卻一反這種通常的寫法。對“一丘”稱“欲”,對“無資”稱“苦”;對“北土”則表示“非吾愿”,思“東林”自然“懷我?guī)煛;求仕進(jìn)而不能,遂使壯志衰頹;流落秦中,窮愁潦倒;感涼風(fēng)、聞蟬聲而“益悲”。這種寫法,有如畫中白描,不加潤色,直寫心中的哀愁苦悶。而讀來并不感到抽象,反而覺得詩人的率真,詩風(fēng)的明朗。

秋的古詩詞3

  譯文

 、判嵌龋褐競髡f中的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其N:一本作“消”。

 、敲紜常褐^眉樣?jì)趁目蓯。典出《漢書·張敞傳》“張敞畫眉”。

  賞析/鑒賞

  《惜秋華》,夢窗詞入夾鐘商。雙調(diào),九十三字,上片四仄韻,下片六仄韻!秹舸霸~集》收此詞調(diào)五首,也因句逗有異可分為三格:上片八句,下片九句一格;上下片各九句一格;上片十句,下片九句一格。

  “七夕”詞除此之外,夢窗集中尚有《六么令·七夕》、《荔枝香近·七夕》、《秋蕊香·七夕》、《訴衷情·七夕》、《惜秋華·七夕》、《醉蓬萊·七夕和方南山》、《鳳棲梧·甲辰七夕》等七首詞,可以互相參閱。

  “鹽官”,即浙江海寧縣。三國吳時置鹽官縣,其后歷代名之,元升縣為州,改為海寧州,即今海寧。據(jù)《宋史·地理志》:兩浙路臨安府縣九鹽官,上紹興,中升畿。

  “數(shù)日”三句。“棗”者,早也?垲}送人歸鹽官。此言連日西風(fēng)緊吹,打落了成熟的棗子,似乎在催促友人早早回“鹽官”去!肮瞎眱删,點(diǎn)題“七夕前一日”。此處是說:明天就是“乞巧”夜,所以現(xiàn)在就要準(zhǔn)備好祭祀用的瓜果,準(zhǔn)備明晚仰視天河,看牛郎織女鵲橋會。從以上五句,讀者可體會到詞人所送的人,他“歸鹽官”是去與親人團(tuán)聚的。因此要催他早早歸去;并喻之牛郎會織女!按掖摇眱删洌~人感嘆。詞人送人分別在即,他倒上兩杯離別酒對飲,并祝其旅途平安,且又惆悵地嘆息著:人生真是離合無常,我們倆好像那空中的白云,水中的浮萍,聚散兩依依。“留連”三句。言兩人離別依依難舍,所以聽到樹上寒蟬凄切的`鳴聲,就好像聽到了它在唱著勸人及時行樂的《金縷曲》。上片緊扣“送人”。

  “綠水”三句,別時之言。詞人說:現(xiàn)在我們還暫時相聚在岸邊,很快你就要乘舟而歸“鹽官”。你走之后,舊居南墻外的竹林中,槐樹蔭里那些我們經(jīng)常相聚的地方,很快就會冷冷清清。“此去”兩句,點(diǎn)出友人去處!岸徘保陂L安縣南,為唐時杜氏世居之處,這里借喻“鹽官”;“紫宵”,指京城臨安。此言友人回到鹽官之后,從那里到臨安就非常近。兩句也暗示友人已有機(jī)會入京去為官吏。“扁舟”兩句。言詞人估計(jì):友人今晚的行舟將會在吳江上留宿,如果他夜晚觀賞吳江水景,在月光照射下,吳江上水波粼粼,好像有無數(shù)個飄動著佩帶,在跳著《霓裳羽衣舞》的仙子一樣!懊紜场眱删,為友人鹽官家人設(shè)問。此處是說:友人到家后,親人定會興高采烈,并且詢問你,在分別后可在想念我嗎?下片從離別后生發(fā)開去。另據(jù)詞中的“夜宿吳江”,可猜測到,詞人送友之處是在吳中。

秋的古詩詞4

  一提到“秋”,人們的第一反應(yīng)便是那首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天凈沙·秋思》(馬致遠(yuǎn)作)。殊不知,元曲當(dāng)中寫到關(guān)于“秋”的作品甚多,最為傳神的當(dāng)屬白樸的《天凈沙·秋》。如果說,馬致遠(yuǎn)被稱為“秋思之祖”的話,那么,白樸應(yīng)義不容辭地被推為“秋意之圣”。本曲首二句白樸用如椽之筆,在不著一個謂詞的情況下,巧妙地并列六組名詞來描摹了一幅地面與天空的和諧畫面:日頭平西,落霞滿天,小村披拂著斜暉;炊煙裊裊幾如凝止,老樹枝椏不動紋絲,烏鴉樹羽輟立枝頭。

  第二句,則是在前兩句描摹的大范圍中的一角特景。在這一片寧靜的秋景當(dāng)中,突然掠過一只大雁,飛下地面。這一動態(tài)的驟然出現(xiàn),打破了靜景的觀感,使人心為之一動!耙稽c(diǎn)”說明“飛鴻”的距離之遠(yuǎn),“影下”更顯速度之快!

  第三句是最能傳秋意之神的`句子。首先是視角上的遠(yuǎn)近結(jié)合,遠(yuǎn)處是秋山和秋水,并且具有特征的色彩——青與綠;近處是秋天的植物:草、葉和花,白、紅、黃更是和諧烘托,五彩紛呈,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秋之畫卷”,渲染了秋景,傳達(dá)了濃郁的秋意。其次,全句未著一個“秋”字而處處見“秋意”,正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

  綜觀全曲,其結(jié)構(gòu)新穎別致,即“鋪排靜景——中介飛鴻動景——鋪排靜景”,規(guī)范而不呆板;其次,章法上動靜結(jié)合,變化而不單調(diào);再次,如果說此曲前兩句秋景不免顯得清寂、清冷,那么到了第三句,則意境轉(zhuǎn)換,更顯清疏、清和了。這些足見作者的高超的煉意本領(lǐng)和構(gòu)思技巧。

秋的古詩詞5

  秋夕

  (唐詩)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著牽?椗。

  【注釋】

  秋夕:指七夕,農(nóng)歷七月七日。

  銀燭:白色的蠟燭。

  畫屏:飾有彩繪的屏風(fēng)。

  輕羅小扇:用一種很薄的絲織品做成的小扇子。

  流螢:螢火蟲。

  天階:皇宮中的石階。

  【賞析】

  燭光月色冷淡地映照畫屏,輕舉羅扇追趕飛舞的'流螢。夜色如水透著逼人的涼寒,獨(dú)自坐看牽牛和織女雙星。

  名句賞析——“輕羅小扇撲流螢!

  這詩寫一個失意宮女的孤獨(dú)生活和凄涼心情。

  前兩句已經(jīng)描繪出一幅深宮生活的圖景。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蠟燭發(fā)出微弱的光,給屏風(fēng)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調(diào)。這時,一個孤單的宮女正用小扇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拜p羅小扇撲流螢”,這一句十分含蓄。第三句,“天階夜色涼如水”。“天階”指皇宮中的石階!耙股珱鋈缢卑凳疽挂焉畛粒庖u人,該進(jìn)屋去睡了?墒菍m女獨(dú)自坐在石階上眺望牛郎織女星。牛郎織女雖然遠(yuǎn)隔天河,但畢竟還能遙遙相望,畢竟還有一年一夕的相會,而自己呢?主人公坐看雙星的動作暗示了她哀怨與期望交織的心理活動

  【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這,祝各位愉快!

秋的古詩詞6

  [元]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diǎn)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注釋:

  【1】天凈沙:曲牌名,入越調(diào),又名“塞上秋”,此體單調(diào)二十八字,五句三平韻、一葉韻。

  【2】殘霞:快消散的晚霞。北宋沈與求《石壁寺山房即事》:“畫橋依約垂柳外,映帶殘霞一抹紅。”

  【3】輕煙:輕淡的.煙霧。

  【4】寒鴉:天寒即將歸林的烏鴉。北宋秦觀《滿庭芳》:“斜陽外,寒鴉萬點(diǎn),流水繞孤村!

  【5】飛鴻影下:雁影掠過。飛鴻,天空中飛行著的鴻雁,南朝宋鮑照《數(shù)詩》:“四牡曜長路,輕蓋若飛鴻!

  【6】白草:本牧草。曲中為枯萎而不凋謝的白草。又解釋為一種草名。唐代元稹《紀(jì)懷贈李六戶曹》:“白草堂檐短,黃梅雨氣蒸。”

  【7】紅葉:即楓葉。

  【8】黃花:菊花。一作“黃華”。

秋的古詩詞7

  【原詩】

  子夜吳歌 秋歌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yuǎn)征。

  【詩意】

  長安城上一片明月,干家萬戶都傳來陣陣的搗衣之聲。秋風(fēng)吹不盡的是,思婦們對玉門關(guān)外的綿綿的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掃平胡慮,夫君從此不再遠(yuǎn)征。

  【賞析】

  詩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yuǎn)征邊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結(jié)束戰(zhàn)爭,丈夫免于離家去遠(yuǎn)征。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著真摯情意;雖沒有高談時局,卻又不離時局。情調(diào)用意,都沒有脫離邊塞詩的風(fēng)韻。

  籠統(tǒng)而言,詩人的手法是先景語后情語,而情景始終交融。長安一片月是寫景,同時又是緊扣題面,寫出了秋月?lián)P明輝的季節(jié)特點(diǎn)。而見月懷人是古典詩歌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方法,加之秋來是趕制征衣的季節(jié),所以寫月也有起興的意義。此外,月明如晝,正好搗衣,而那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婦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須先置砧上,用杵搗平搗軟,是謂搗衣。這明朗的月夜,長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聲中,而這種特殊的秋聲,對于思婦又是一種難耐的挑撥。一片萬戶,寫光寫聲,似對非對,措辭天然而得詠嘆味。秋風(fēng),也是撩人愁緒的,秋風(fēng)入窗里,羅帳起飄揚(yáng),便是對思婦的第三重挑撥。月朗風(fēng)清,風(fēng)送砧聲,聲聲都是懷念玉關(guān)征人的深情。用總是二字,情思益見深長。這里,秋月秋聲與秋風(fēng)織成渾成的境界,見境不見人,而人物卻好像真的在,玉關(guān)情也很濃。此情之濃,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婦的心聲: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yuǎn)征?后世的某些人偏愛含蓄,認(rèn)為刪去末二句作絕句更好,其實(shí)未必是這樣。不知歌謠妙,聲勢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種吞吞吐吐的用語。而從內(nèi)容上看,末二句使詩歌思想內(nèi)容大大深化,更具社會意義,表現(xiàn)出古代勞動人民冀求能過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詩手法如同電影,有畫面,有畫外音。月照長安萬戶、風(fēng)送砧聲、化入玉門關(guān)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yuǎn)征這是十分有意味的詩境,這種猶如女聲合唱的插曲決不多余,它是畫面的有機(jī)組成部分,在畫外也在畫中,它回腸蕩氣,激動人心。因此,這首詩從正面寫到思情,而有不盡之情。

秋的古詩詞8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秋夜曲》 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子夜秋歌》 李白 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李白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fēng)懷謝公。

  《宿建德江》 孟浩然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秋登蘭山寄張五》 孟浩然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登高》 杜甫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dú)登臺。

  《中秋月》 蘇軾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蘇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秋波媚》 陸游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秋月》 程顥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

  《秋夜曲》 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秋風(fēng)引》 劉禹錫 何處秋風(fēng)至?蕭蕭送雁群。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初秋》 孟浩然 不覺初秋夜?jié)u長,清風(fēng)習(xí)習(xí)重凄涼。

  《秋晚江上遣懷》 杜牧 蟬吟秋色樹,鴉噪夕陽沙。不擬徹雙鬢,他方擲歲華。

秋的古詩詞9

  古詩原文

  楓落河梁野水秋。淡煙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塢黃茅店,夢倚高城赤葉樓。

  天杳杳,路悠悠。鈿箏歌扇等閑休。灞橋楊柳年年恨,鴛浦芙蓉葉葉愁。

  創(chuàng)作背景

  徽宗大觀、政和之際,蘇庠曾依蘇固與徐俯、洪芻等結(jié)詩社于江西,在澧陽(今湖南澧縣)筑別墅以供游憩。高宗紹興年間,蘇庠與徐俯同被皇帝征召,只有他自己不前往朝廷,隱居直到去世。此詩寫于作者推掉皇帝征召游玩于山水,路過一小山村時見景思情有感而發(fā)。

  詩文賞析

  該詞上闋寫旅途風(fēng)景、詞人醉夢情景,下闋言離愁別恨,抒發(fā)懷人的感情,整首詞層次清晰,語盡而意不盡。

  “楓落河梁野水秋,澹煙衰草接郊丘”一句寫途中秋景,以“河梁”作為觀景的出發(fā)點(diǎn),視線遍及周圍紅葉掉光的楓樹,枯澀干涸的“野水”,遠(yuǎn)處淡淡繚繞的煙氣霧靄,連天的郊野、山丘,以及漫山遍野的衰瑟秋草。這兩句,準(zhǔn)確而傳神地抓住最能表現(xiàn)秋月黃昏郊原景色的.典型化物象,富有立體感地描繪出一幅旅人眼中的秋色圖景,渲染出秋的寥廓與蒼涼、蕭瑟,作者將觸目所及的景色,濃縮在短短十四個字內(nèi),由近及遠(yuǎn)描繪出深秋的蕭條氣象,從而引發(fā)作者愁苦的情緒,因此下文“醉眠小塢黃茅店”一句便接續(xù)得十分自然。

  但從詞意上來看,從寫景直接過渡到“醉眠”,中間其實(shí)留有空白。小令因其篇幅短小,故而不可能鋪排渲染情感的演變。此處景物中蘊(yùn)涵的情緒,只能由讀者親自去體會。

  作者行至山中村落,進(jìn)到一家茅草搭蓋的陋店,飲而醉,醉而眠,眠而人夢,“夢倚高城赤葉樓”,夢見自己回到了繁華的城市,在一座遍值楓樹的高樓上斜倚欄桿。詞意到此戛然而止,作者并未交代他在那座“高城赤葉樓”上做了什么,但聯(lián)系“醉眠”一句來看,身在陋店,夢見高樓,現(xiàn)實(shí)與夢境的對比,十分鮮明,因而加倍表現(xiàn)出作者的愁深難解。夢中的“赤葉”與此前所見“楓落”相照應(yīng),筆致細(xì)密。作者因見“楓落”而生愁,以致人夢得見,景情交融的蘊(yùn)藉不露,競至于此。

  下闋由醉夢至清醒,只見“天杏杏,路悠悠”,作者仍行走在無邊無際的征程之中。這一句仍是狀寫眼前之景,“杳杳”、“悠悠”兩個疊詞,余韻悠長,備顯惆悵憂傷。天遠(yuǎn)路長一方面是實(shí)寫,另一方面也是作者情緒外化的結(jié)果。因做了一場好夢,醒來之后,原本就很長的路途此時顯得更長了,不知何時才能走完,也不知何時才是歸期。

  作者滿懷愁情,想到夢中高樓之上的美好時光,再聯(lián)系現(xiàn)實(shí)中的冷清寥落,不由得感嘆“鈿箏歌扇等閑休”,那些歌舞歡笑的生涯,輕易就結(jié)束了。“等閑”二字,點(diǎn)出現(xiàn)實(shí)的無情和不由分說。緊接著,自然接出“灞橋楊柳年年恨,鴛浦芙蓉葉葉愁”的傷感慨嘆。

  結(jié)尾兩句抒寫別恨和遲暮之感!澳昴辍闭f明別恨無止無盡,暗合前面“天杳路悠”之語!叭~葉”則表示愁之深廣沉重。詞人浪跡天涯,到處播下相思情種,離別于他自然是時有發(fā)生的了!傍x浦芙蓉”句,化用賀鑄《踏莎行》中“楊柳回塘,鴛鴦別浦。綠萍漲斷蓮舟路。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本湟猓云种械木G荷于“紅衣脫盡”(即繁花凋落)后,再沒有“蜂蝶”來依慕(即無人垂顧)了。灞橋楊柳年復(fù)一年的離苦別恨,水中的夏荷一經(jīng)凋落,便只余荷葉,“愁”自己在秋冬來臨之際,將逐漸枯老。此句既與“秋”的蕭瑟相呼應(yīng),又流露出作者對自己長年羈旅在外、年老體衰的深沉喟嘆。此二句以精美工整的對仗,借物言情,表達(dá)了詞人哀嘆流年、自傷遲暮的深沉悲慨。

秋的古詩詞10

  《子夜秋歌》

  作者: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yuǎn)征。

  【注解】:

  萬戶:千家萬戶,形容數(shù)量之多。

  搗衣聲:搗衣時,砧與杵相撞發(fā)出的聲音。

  玉關(guān)情:對玉門關(guān)外征戰(zhàn)的夫君的思念之情。

  胡虜:胡,古時泛指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虜,對敵人的`蔑稱。

  良人:古時候,妻子稱丈夫?yàn)榱既。良人即指,遠(yuǎn)在玉門關(guān)外的丈夫。

  罷遠(yuǎn)征:罷,(停,歇。),停止遠(yuǎn)征。

  【韻譯】:

  秋月皎潔長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戶戶傳來搗衣的聲音。

  砧聲任憑秋風(fēng)吹也吹不盡,聲聲總是牽系玉關(guān)的情人。

  什么時候才能把胡虜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當(dāng)兵遠(yuǎn)征。

秋的古詩詞11

  1、何處秋風(fēng)至?蕭蕭送雁群!獎⒂礤a《秋風(fēng)引》

  2、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蹙S《山居秋暝》

  3、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鸥Α对乱箲浬岬堋

  4、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陶淵明《飲酒·其四》

  5、飲馬渡秋水,水寒風(fēng)似刀!醪g《塞下曲四首》

  6、南浦凄凄別,西風(fēng)裊裊秋!拙右住赌掀謩e》

  7、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f應(yīng)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8、微陽下喬木,遠(yuǎn)色隱秋山!R戴《落日悵望》

  9、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韋應(yīng)物《秋夜寄邱員外》

  10、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韋應(yīng)物《聞雁》

  11、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fēng)早!畎住堕L干行二首》

  12、常恐秋風(fēng)早,飄零君不知!R照鄰《曲池荷》

  13、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顛讹L(fēng)》

  14、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畎住队耠A怨》

  15、螢飛秋窗滿,月度霜閨遲。——李白《塞下曲六首》

  16、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菔滥稀断s》

  17、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蹙S《歸嵩山作》

  18、?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佚名《長歌行》

  19、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白居易《微雨夜行》

  20、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拍痢堕L安秋望》

  21、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蹩儭兑巴

  22、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段髦耷

  23、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鸥Α短炷⿷牙畎住

秋的古詩詞12

  秋夕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

  (天階 一作:天街;臥看 一作:坐看)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秋夜,精美的銀色蠟燭發(fā)出微弱的光,給畫屏上添了幾分清冷之色;一位宮女手執(zhí)綾羅小扇,輕輕地?fù)浯蝻w舞的螢火蟲。天階上的夜色,清涼如水;坐榻仰望星空,只見牽牛星正遠(yuǎn)遠(yuǎn)眺望著織女星。

  注釋

  ⑴秋夕:秋天的夜晚。

  ⑵銀燭:銀色而精美的蠟燭。

 、禽p羅小扇:輕巧的絲質(zhì)團(tuán)扇。

 、忍祀A:天庭上宮殿的臺階!疤祀A”另一版本為“天街”。

 、膳P看:臥著朝天看,“臥看”另一版本為“坐看”。

  參考賞析

  鑒賞

  作者:佚名

  此詩一作王建詩。此詩寫失意宮女孤獨(dú)的生活和凄涼的心境。

  前兩句已經(jīng)描繪出一幅深宮生活的圖景。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蠟燭發(fā)出微弱的光,給屏風(fēng)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調(diào)。這時,一個孤單的宮女正用小扇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拜p羅小扇撲流螢”,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層意思:第一,古人說腐草化螢,雖然是不科學(xué)的,但螢總是生在草叢冢間那些荒涼的地方。如今,在宮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螢飛動,宮女生活的凄涼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從宮女撲螢的動作可以想見她的寂寞與無聊。她無事可做,只好以撲螢來消遣她那孤獨(dú)的歲月。她用小扇撲打著流螢,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驅(qū)趕包圍著她的孤冷與索寞,但這又有什么用呢?第三,宮女手中拿的輕羅小扇具有象征意義,扇子本是夏天用來揮風(fēng)取涼的.,秋天就沒用了,所以古詩里常以秋扇比喻棄婦。相傳漢成帝妃班婕妤為趙飛燕所譖,失寵后住在長信宮,寫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tuán)團(tuán)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fēng)發(fā)。?智锕(jié)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贝苏f未必可信,但后來詩詞中出現(xiàn)團(tuán)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寵的女子聯(lián)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齡的《長信秋詞》:“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tuán)扇共徘徊”,王建的《宮中調(diào)笑》:“團(tuán)扇,團(tuán)扇,美人病來遮面”,都是如此。杜牧這首詩中的“輕羅小扇”,也象征著持扇宮女被遺棄的命運(yùn)。

  第三句,“天階夜色涼如水”!疤祀A”指皇宮中的石階!耙股珱鋈缢卑凳疽挂焉畛粒庖u人,該進(jìn)屋去睡了?墒菍m女依舊坐在石階上,仰視著天河兩旁的牽牛星和織女星。民間傳說,織女是天帝的孫女,嫁與牽牛,每年七夕渡河與他相會一次,有鵲為橋。漢代《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就是寫他們的故事。宮女久久地眺望著牽?椗,夜深了還不想睡,這是因?yàn)闋颗?椗墓适掠|動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產(chǎn)生了對于真摯愛情的向往?梢哉f,滿懷心事都在這舉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說:“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然后為至矣。”(見《六一詩話》)這兩句話恰好可以說明此詩在藝術(shù)上的特點(diǎn)。一、三句寫景,把深宮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冷”字,形容詞當(dāng)動詞用,很有氣氛!皼鋈缢钡谋扔鞑粌H有色感,而且有溫度感。二、四兩句寫宮女,含蓄蘊(yùn)藉,很耐人尋味。詩中雖沒有一句抒情的話,但宮女那種哀怨與期望相交織的復(fù)雜感情見于言外,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封建時代婦女的悲慘命運(yùn)。

  作者介紹

  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秋的古詩詞13

  古詩原文

  渺渺啼鴉了。亙魚天,寒生峭嶼,五湖秋曉。竹幾一燈人做夢,嘶馬誰行古道。起搔首、窺星多少。月有微黃籬無影,掛牽牛數(shù)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紅棗。

  愁痕倚賴西風(fēng)掃。被西風(fēng)、翻催鬢鬒,與秋俱老。舊院隔霜簾不卷,金粉屏邊醉倒。計(jì)無此、中年懷抱。萬里江南吹簫恨,恨參差白雁橫天杪。煙未斂,楚山杳。

  譯文翻譯

  一夜醒來,聽烏鴉聲遠(yuǎn)去再聽不到啼叫。遼闊的湖面上,陡峭的島嶼被寒氣籠罩,意識到這是太湖的秋曉。昨晚在燈光搖曳中,憑著竹幾做了一個夢,夢見馬嘶人行于古道。披衣起來搔著頭,到室外察看星星有多少。此時月光淡黃天微明,連竹籬的影子也難見到,只有竹籬上,掛著幾朵小牽;ㄔ跔幥巍4笞匀缓孟褚蚕忧锕馓宓,又特意增添些紅棗。

  原指望西風(fēng)能把憂愁掃掉。結(jié)果西風(fēng)反催人增添白發(fā),與蕭瑟的秋天一樣同衰老。昔日庭院掛著簾幕隔寒霜,酣飲美酒,常在金粉屏風(fēng)邊醉倒。想那時是不會有而今這種感傷的中年懷抱,F(xiàn)在流落萬里江南,可恨身無半文難溫飽,只能像伍員那樣去吹簫乞討;亦恨列隊(duì)參差的南歸白雁,橫過天空是飛得那樣高。

  注釋解釋

  賀新郎:詞牌名,此調(diào)始見蘇軾詞,原名《賀新涼》,又名《金縷曲》等,雙調(diào)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韻。

  渺渺(miǎo):微遠(yuǎn)的樣子。

  啼鴉:烏鴉啼叫。

  了(liǎo):停止。

  亙(gèn):綿亙,遼闊。

  魚天:指水面。

  峭嶼(qiào yǔ):陡峭的島嶼。

  五湖:太湖的別名。

  窺(kuī)星多少:察看星星多少,來判斷天色的遲早。因?yàn)榻宄繒r星漸稀少。

  青花:即牽;ā

  愁痕:愁容。

  翻催:反而催逼。

  鬢(bìn)鬢:面額兩旁的黑發(fā)。

  金粉屏:飾有彩繪的屏風(fēng)。

  參(cēn)差(cī):高低不齊。

  白雁:一種鳥,似雁而小,白色,秋天時南飛。

  天杪(miǎo):最高處,天邊。

  斂:消失。

  楚山:指太湖一帶的山。

  杳(yǎo):隱沒不見。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的具體創(chuàng)作年代不詳。但通觀全篇可知,這首詞作于南宋亡后。詞人當(dāng)時流寓蘇州,隱居太湖,在秋天拂曉時分所見景物及由此興起感慨,于是寫下這首詞。

  詩文賞析

  這首詞的上片寫太湖秋曉之景。首句寫所聞。“渺渺啼鴉了”寫出黎明烏鴉的.特點(diǎn),扣緊“曉”字。下三句寫所見所感。“亙魚天,寒生峭嶼,五湖秋曉”,扣緊“秋曉”二字。“竹幾一燈人做夢,嘶馬誰行古道”二句寫所夢。也許詞人睡意未消,所以下得床來又點(diǎn)著燈,憑幾小睡。夢中不知什么人騎馬行于古道之上!爸駧滓粺簟,“嘶馬”“古道”,顯得孤單、寂寞,凄涼!捌鹕κ、窺星多少”寫詞人的動作,搔首窺星,顯得心緒煩亂,焦躁不安,感到天亮得太慢。下四句“月有微黃籬無影,掛牽牛數(shù)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紅棗”寫晨光曦微中的院庭一角:由于天色漸明,月亮顏色變淡,籬影消失,籬笆上掛著幾朵青色的小牽牛花,唯有樹上的紅棗給這疏淡的畫面增加了一抹亮色。詞人似乎在說,紅棗可以為秋添色,而人的心情黯淡,卻無法被照亮。上片通過所見所聞所感所夢所行,勾勒出一幅凄清、寥落,充滿寒意的秋景圖。它不是單純的寫景,而是一幅包括詞人在內(nèi)的山水人物畫。透過秋曉的景物,讀者仿佛觸到了詞人的脈搏:他明明有一顆報(bào)效國家的雄心,但在萬般無奈之中只能無所事事地打發(fā)日子。他苦悶、焦躁、度日如年。

  詞人這種深藏的憂愁在下片中便一發(fā)而不可收。過片三句,“愁痕倚賴西風(fēng)掃。被西風(fēng)、翻催鬢鬒,與秋俱老”可見由于時光流逝,年華漸老,詞人的憂愁變得更加濃重。“舊院隔霜簾不卷,金粉屏邊醉倒”二句回憶宋亡前的生活。室內(nèi)掛著繡簾,遮住寒霜,在繪飾的屏風(fēng)旁醉倒,何等的愜意。今昔對比,更使詞人愁上添愁!叭f里江南吹簫恨,恨參差白雁橫天杪”二句借伍員,“鼓腹吹簫”之典,托出自己愁苦的底蘊(yùn),宋亡后,詞人正像當(dāng)年的伍員一樣到處飄泊,大雁尚能在天際自由自在地飛翔,春來便能返回舊居,而人不如雁,到底何時才能返歸故里,詞人不由產(chǎn)生一種嫉恨之情。兩句中連用兩個“恨”字,道出深沉的亡國之痛!盁熚磾浚借谩,詞人陷身于四顧茫茫的大霧之中,看不見天日,看不到出路,只能任憂愁痛苦煎熬自己。結(jié)尾以迷茫遠(yuǎn)景收結(jié),回味無窮。

  這首詞以故國家山之痛,身世不幸之感為主線,把寫景、敘事、抒情融為一體。上片寫景,景中含情,下片抒情,情中有景。西風(fēng)、秋霜、萬里江南等景語都因抒情而帶出,最后以景結(jié)情。全詞在寫景、抒情之中還夾雜著簡括的敘事,如“竹幾一燈人做夢,嘶馬誰行古道”,“起搔首,窺星多少”,“舊院隔霜簾不卷,金粉屏邊醉倒”等處,雖然只是寥寥幾筆的白描,但卻寫得生動傳神。

秋的古詩詞14

  [明]宋濂

  筍輿向江行,十步四三曲。

  日落天漸昏,棲止憐不夙。

  有如喪家狗,望望共奔逐。

  遙見洲渚邊,凋楊失新綠。

  一室小如舟,偶值酒新熟。

  主翁面如鬼,行步苦彳亍。

  延坐白木床,發(fā)問極羞縮。

  百錢買一斗,聊誑先生腹。

  執(zhí)觴未及飲,所睹甚怪促。

  昂昂舶上下,頭纏布一幅。

  兩脛赤如染,俟食類饑鵠。

  忽然來共席,迫我汗如沐。

  棄酒出倚閭,遠(yuǎn)吸江上淥。

  青山向我笑,不語意良足。

  居常務(wù)標(biāo)致,今此毋乃俗。

  少時兇悍徒,幾欲塞破屋。

  喧囂呈百伎,丑惡難具錄。

  生平見未曾,五藏為反覆。

  瞠目久不語,情思殊隘蹙。

  晚入一窩臥,槁秸紛不束。

  瓦穿星似篩,壁壞風(fēng)如鏃。

  水車貼四畔,轉(zhuǎn)足礙輪軸。

  解裝暫一息,何異樹下宿。

  蕭晨出門去,軒豁騁遐矚。

  遠(yuǎn)嶺收片云,前汀落雙鶩。

  即景政自佳,撫懷欲成哭。

  天地雖無私,人事有倚伏。

  臺觀變坑阱,衽席為韔箙。

  休嗟行路難,羊腸乃平陸。

秋的古詩詞15

  [宋]陳炳

  九華北兮瀨東,石畏硊兮屈盤。

  誰此游兮萬頃,初禹鑿兮何年。

  窈其深兮莫測,微波涌兮淪漣。

  民連甍兮渚居,矗百雉兮造天外。

  涵青青兮幾城,混金碧兮中邊。

  羌予行兮酷暑,修途邈兮回邅。

  埃迷目矣眵昏,仆馬瘦兮躓顛。

  若有人兮扁舟,破菱荷以徑前。

  接予袂兮俱往,欲駕我兮登仙。

  與汝釣兮空明,魚雜龍兮藻荇青。

  與汝浴兮靚深,悲風(fēng)度兮秋濤生。

  與汝游兮嵌巖,駭鷗鳧兮爭翾。

  與汝望兮茫冥,若有無兮飛煙。

  水一去兮入海,問此程兮數(shù)千。

  指蓬萊兮一發(fā),有安期兮偓佺。

  紫貝闕兮珠宮,笑紛卑兮塵寰。

  沆瀣飲兮芝餐,盍輕舉兮蛻蟬。

  嗟吾生兮窮屯,履平地兮奔湍。

  心炯炯兮猶在,愿脫屣兮人間。

  青楓老兮欲丹,露溥溥兮山寒。

  吾何歸兮日暮,寄此懷兮江之南。

【秋的古詩詞】相關(guān)文章:

秋的古詩詞06-25

形容秋的古詩詞01-22

《秋夕》古詩詞鑒賞11-23

天凈沙·秋古詩詞鑒賞01-25

古詩帶有秋字的古詩詞11-02

秋的古詩詞15篇【優(yōu)】06-25

形容秋末初冬的著名古詩詞01-01

我叫秋,我是秋03-21

經(jīng)典古詩詞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