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婷婷在线精品综合_97人妻AⅤ一区二区精品_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级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您的位置:群走網>閱讀>詩詞>虞美人詩詞
虞美人詩詞
更新時間:2024-06-17 14:33:16
  • 相關推薦
虞美人詩詞匯編【15篇】

虞美人詩詞1

  原文

  不肯過江東。玉帳匆匆。至今草木憶英雄。唱著虞兮當日曲,便舞春風。

  兒女此情同。往事朦朧。湘娥竹上淚痕濃。舜蓋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譯文

  1、虞美人草:《夢溪筆談》:“高郵桑景舒性知音,舊傳有虞美人草,聞人作虞美人曲則枝葉皆動,他曲不然!

  2、不肯句: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椡跣υ唬骸熘鑫,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肆铗T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zhàn)。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椡跄嗽唬骸崧劃h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3、玉帳:軍帳之美稱。

  4、匆匆:急急忙忙的樣子,指項羽四面楚歌,自刎烏江。

  5、唱著句: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6、兒女句:韓愈《聽穎師彈琴》:“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7、湘娥句:舜帝死后,二湘妃泣淚落翠竹,在竹上留下斑跡,人謂之斑竹。張泌《臨江仙》:“翠竹暗留珠淚怨,閑調寶瑟波中!眲⒂礤a《瀟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

  8、舜蓋二句: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寐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虞美人詩詞2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亂山深處水縈洄,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

  輕寒細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為君沈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

  賞析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亂山深處水縈回,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輕寒細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秦觀詞作鑒賞此詞運用新巧別致的比喻手法,表現了懷才不遇、傷春惜別的主題。詞人用細膩的筆墨,精心刻繪出完整的形象來作比喻。詞的上片寫仙桃,下片寫美人,以仙桃比喻美人,而美人又是作者寄托身世、用以自況的對象。首句化用晚唐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種”句,只是把“種”改為“栽”,并稍易語序。再言“不是凡花數”,以贊美花的仙品,說它象天上和露栽種的碧桃,不是凡花俗卉一般。接下來“亂山深處水縈回,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兩句卻突作轉折,極力一抑,顯示這仙品奇葩托身非所。亂山深處,見處地之荒僻,因此,它盡管具有仙品高格,縈回盤繞的溪邊顯得盈盈如畫,卻沒有人來欣賞。過片“輕寒細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眱删,寫花暮春的輕寒細雨中動人的情態(tài)和詞人的惜春的情緒。細雨如煙,輕寒惻惻,這盈盈如畫的花顯得更加脈脈含情,無奈春天很快就要消逝,想約束也約束不住;ǖ暮闊o限之美和青春難駐的.命運這里構成無法解決的矛盾。結句“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說的是因為憐惜花的寂寞無人賞,更同情花的青春難駐,便不免生出為花沉醉痛飲,以排遣愁緒的想法。君,這里指花。“只怕”二字一轉,又折出新意,說是想到酒醒以后,面對的將是春殘花落的情景,豈不更令人腸斷?這一轉折,將惜花傷春之意更深一層地表達了出來。此詞通過仙桃這一美的形象,來寄托作者懷才不遇、美而不被賞識的身世感慨。作者善于利用轉折突變的方式表達感情,先充分描寫桃的非凡、美麗,下面突然轉寫它生非其地,強調它的身世悲哀;先寫春光多情,讓人愜意,然后筆墨一轉,嘆惜其不由人意。這種轉折變化中,造成一種情緒上的迭宕起落,收到了百轉千回、凄咽惻斷的藝術效果。

虞美人詩詞3

  黃昏又聽城頭角,病起心情惡。

  藥爐初沸短檠青,無那殘香半縷惱多情。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鏡憐清影。

  一聲彈指淚如絲,央及東風休遣玉人知。

  作品賞析

  納蘭主張詞要抒寫“性靈”,又當有風人之旨。本篇言辭直涼,不好堆砌,情意卻又能緩緩而出,不落于寡淡,是直抒胸臆的佳作。全詞語境淺顯,直白,表現了納蘭詞“率直性靈”的風格。

  塞外的黃昏,病體沉沉的容若,沒有了家中呼奴喚婢的可能。出差在外的他連煎藥估計也得自己動手。心里沒有多少怨氣。只是有點蕭索,如每個在病中的人一樣,感覺到種種的無常,攬鏡自照,鏡中那清瘦的身影著實令人憐惜。心情不免低落自憐自傷,再添上對家人的思念,多情公子無可排遣之下怕也只能一聲嘆息淚落如絲。這一首,值得品味的.是黃昏郁郁的心情,又病痛,又情思,又孤旅,灰黃黯淡。黃昏給人的通感往往是這樣。

  因為詞中“彈指”一詞還引起爭論,長嘯和彈指都是古人表達情緒的慣常動作。卻也有說是指吟唱顧貞觀所著的《彈指集》而落淚。聯合下句的詞意會發(fā)現容若是在思念所愛的女子。因《彈指集》而附會到顧貞觀未免牽強。兩個男人之間,再怎么要好,他也不至于明目張膽的叫他玉人,說因為吟唱《彈指詞》而落淚也有點怪怪的。

  死死地摳字眼以獲得樂趣,這是詞評家們慣常做的事,說精細也可,說無聊也行。讀一首詞不是在考古,而是在感受。詞意是表象,詞境才是內質。我很簡單的把彈指理解為彈擊手指,表示強烈的感情,也不耽誤我領略詞義,因為納蘭想表達的感覺不在這兩個字上。況且將詞義解為寫給家中人,與集中另一闋《臨江仙永平道中》倒是很有上下傳承之妙。

  這詞突出的反映了容若多情體貼的性格,雖然也很思念家人,心里未嘗不想著家人知道,可是未免她擔心,還是寧愿獨自承受著病中寂寞。

  看容若總有些寶玉的影子,說著不愛榮華富貴吧,實際上骨子里已經脫不了那富貴安逸,雖然不戀功名,但是極度戀家。容若自己病著卻想著不要讓家里的“林妹妹”曉得。和寶玉自己淋雨卻要人家快躲的癡勁簡直是一脈相承。寶玉那句:“我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是那傾馘傾城的貌!边真可看做容若“多情自古原多病”的注解。

虞美人詩詞4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 《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 韻轉兩平韻。

 、诹耍毫私Y,完結。

 、燮觯号_階。雕闌玉砌:指遠在金陵的 南唐故宮。應猶:一作“依然”。

 、苤祛伕模褐杆鶓涯畹娜艘阉ダ稀

 、菥 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

  賞析 此詞大約作于李煜歸宋后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絕命詞了。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誠然,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秘事。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上確有獨到之處:“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信息,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嘆,因為它們都勾發(fā)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結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調》“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梢哉f,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于結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tài)——“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并借用它來抒發(fā)自已類似的情感。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tài)。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范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虞美人詩詞5

  黃包先著風霜勁。獨占一年佳景。點點吳鹽雪凝。玉膾和齏冷。

  洋園誰識黃金徑。一棹洞庭秋興。香薦蘭皋湯鼎。殘酒西窗醒。

  《虞美人影·詠香橙》鑒賞

  《虞美人影》,即《桃源憶故人》!跋愠取,常綠喬木,似圓形,越冬成熟。似皮香厚,黃橙色,瓢皮似雪而粗糙,葉似柑葉而較大,瓢液微甘而酸,可作調味品及醒酒之物。

  “黃包”兩句,狀香橙的形色及點出其成熟之期。言香橙外面裹里一層橙黃色的厚皮,在嚴冬凜冽的寒風中傲霜嘯雪。當早春時節(jié)來臨之時,它就成了歲首之佳似。它掛在樹上時,黃似綠葉相間,顯得煞是好看,自成為一景!包c點”兩句,述瓢肉。此言當剝去香橙的似皮后,白色的瓢膜色如雪鹽,里面的瓢肉酸甜可口,切細了還可以作菜肴中的調味品。上片切題,介紹了香橙的色香味。

  “洋園”兩句,述香橙的產地。此言在一些大花園中,沒有人去大量種植這種粗俗的`香橙樹,但是如似你在秋天乘舟抵達那洞庭東山時,就可以在那里見到滿山中結里累累似實的香橙樹了!跋闼]”兩句,寫香橙的醒酒功能。言如似用橙肉作主料,還可以熬成芳香的醒酒湯。用它可使宿酒未醒的人解醉清醒。下片言香橙雖為粗物,但卻實用。

虞美人詩詞6

  古詩原文

  楚腰蠐領團香玉,鬢疊深深綠。月蛾星眼笑微嚬,柳妖桃艷不勝春,晚妝勻。

  水紋簟映青紗帳,霧罩秋波上。一枝嬌臥醉芙蓉,良宵不得與君同,恨忡忡。

  譯文翻譯

  美人的腰很細,脖子白而長,肌膚白嫩有光澤,鬢發(fā)重疊,十分厚密。她的眉毛像彎月,眼睛像明星,笑起來略帶愁意。晚上精心妝扮以后,就連春天也比不上她那如柳枝般妖嬈、如桃花般艷麗的美貌。

  美人在竹席上躺著,水紋映在青紗帳上,她的眼神也好似籠罩上了一層薄霧。她像一枝芙蓉花那樣醉臥在竹席上,如此美好的夜晚卻不能和心上人一起度過,她的`臉上顯得充滿了恨意和憂愁。

  注釋解釋

  楚腰:泛指女子細腰!俄n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杜牧《遣懷》:“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蠐領:領項白而頎長。蠐,蝤蠐,木中的蝎蟲,體白而長,以比喻女子頸項。見和疑《采桑子》注。

  團香玉:形容肌膚白嫩而有光澤。

  鬢疊:鬢發(fā)重疊,言其厚密。

  月蛾星眼:如彎月之眉,如明星之眼。

  笑微嚬:笑而略帶愁意。嚬,通“顰”,皺眉頭。

  柳妖桃艷:如柳枝妖嬈,如桃花艷麗。

  不勝:比不上。

  。╠iàn):竹席。

  秋波:指女子的眼神。

  良宵:美好的夜晚。

  忡忡(chōng chōng):憂愁的樣子!对娊洝ふ倌稀げ菹x》:“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虞美人詩詞7

  《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

  清朝:納蘭性德

  銀床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

  采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古詩簡介

  《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描寫秋景,下片寫作者故地重游,引發(fā)感慨。全詞凄凄楚楚,蕩氣回腸,纏綿婉約,表達了詞人追憶舊情的感傷。

  《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翻譯/譯文

  井邊的梧桐在淅瀝的秋風秋雨中漸漸老去,所愛之人的蹤跡也在蟋蟀的嗚叫中慢慢消失。所愛之人經行之處,如今已荒無人跡,布滿了青苔。此時舊地重游,即便拾得美人遺下的翡翠頭飾,也無法對人明言,只能徒自傷感。

  回廊之處曾經留下了多少令人刻骨相思的痕跡,而今舊地重游,相思成灰。獨倚回廊,只有天邊落月孤獨相伴。吹滅燈火,在月光下走近花陰,尋找過去的蹤跡。十年前的蹤跡宛然猶在,十年前的那顆心還依然在胸膛跳動。時光流逝,歲月無情,埋藏在心里的那份情感歷久旎新彌新,難以忘懷。

  《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注釋

 、旁瓰樘平谭磺笥脼樵~牌名。此調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后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沏y床:指井欄。一說為轆轤架。

  ⑶淅(xī)瀝(lì):象聲詞,形容風雨聲、落葉聲等。

 、葘(xiè)粉:借指所戀之女子。屧,為鞋的襯底,與粉字連綴即代指女子。

  ⑸秋蛩(qióng):蟋蟀。

 、什上悖褐冈c她有過一段戀情的去處。

 、缩(cù):聚攏,聚集。

 、踢B錢:草名,葉呈圓形,大如錢。

  ⑼翠翹(qiào):女子的首飾。

 、位乩龋河么呵飬峭酢绊懧睦取敝。宋范成大《吳郡志》:“響履廊,在靈巖山寺。相傳吳王令西施輩步履,廊虛而響,故名。”其遺址在今蘇州市西靈巖山。作者詞中多次提及此地,是納蘭性德與戀人開始戀情的地方。

 、暇停鹤哌M,接近。

  《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創(chuàng)作背景

  馬大勇《納蘭性德》言:康熙十三年(1674年),納蘭性德與盧氏結縭。三年后,盧氏去世。又六年,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納蘭性德寫下這首詞,以寄托哀思。

  《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賞析/鑒賞

  和朋友去k歌時,“十年”幾乎是大家必點的歌。其實未必是每個人都經歷著分手,或者此際逢著別離。但這首歌總是讓不同的'人一樣很有感覺。歌詞寫得很好: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于我/我們還是一樣/陪在一個陌生人左右/走過漸漸熟悉的街頭/十年之后/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只是那種溫柔/再也找不到擁抱的理由/情人最后難免淪為朋友/

  蘇聯詩人曼德爾施塔姆說“二月,足夠用墨水來痛哭”,而十年似乎“足夠用來懷念”。一年兩年太淺,五年太短,二十年太長,就算能活一百年都已經過了五分之一。即使等得到也已經心上生苔蘚。十年,十年剛剛好,足夠用來懷念,又不會太浪費。如果來得及,你我還可以趕在華發(fā)未生,心血未涸之前,重逢。

  我想起,詞也是可以唱的。顧貞觀就曾感慨:“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那么容若這闋“虞美人”,也許當時和“十年”一樣被唱成了街知巷聞的“流行金曲”。應該還有更久遠的生命力。我們無法證明,再過三百五十年后還會不會有人記得這首“十年”。不過,三百五十年后的今天,我們依然記得容若這闋《虞美人》,記得那句:“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詞中的十年,容若是實指還是虛指尚有爭論。但我可以確信容若立在回廊花陰下,心里一定歲月滄滄,充滿了滄海桑田的遺憾。

  讀這首詞儼然看見一個傷心的男人,逗留在荒蕪的秋草蔓地的庭院里,這是和她曾經一起游玩的地方。那是夏夜,蟋蟀聲聲,兩人在花下乘涼,她著香云紗,撲著流螢,一團歡喜熱鬧。而如今蟋蟀聲已消失,她也已經不見。他只在草間撿到當年她無意間遺落在此的翠翹。

  ……

  十年之后,蘇軾對著萬頃松濤,一座孤墳;十年之后,容若拾得一只翠翹有恨不能言。但他們的身邊都有了新人隨侍在側,真應了歌里那一句:“才明白我的眼淚不只為你而流,也為別人而流。”

  不可言,不可說,沒有人會喜歡樂意看到每天與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還珍藏著十年前情人的舊物。每個人對感情的需索都是持續(xù)而貪婪的,因此看見舊物,儼然是看見入侵者,會被刺激,有惶恐不安的心理。這些道理容若都是明白的,所以才有“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的矛盾。

  蘇軾在十年之后寫下悼念妻子王弗的《江城子-已亥記夢》,其他的話還沒開口,起句“十年生死兩茫!睂⑵嗷虜U大到無盡。而容若的結句說“十年蹤跡十年心”,更將凄涼意深深蔓延。

  看起來會很簡單,悼亡詞不需要玩弄技巧,不需要堆砌辭藻,只需要人有真實切身的感受,可以將它飽滿地付諸紙上。實際上卻是從蘇子開了悼亡詞的先河,之后歷代悼亡詞就少有佳作出現,幾乎成了真空,直到納蘭的出現。容若比蘇子更投入地寫悼亡,他生性沒他灑脫豁達,在戀情的周折,襟懷未開的抑郁矛盾中輾轉一生。

  十年蹤跡十年心,是為愛情,亦是為了知己散失而沉默悲傷。愛人,妻子,是溫情的容若最堅定的支持和依靠。他喜歡在她們身上獲得滋養(yǎng)和綻放。一旦失去,他即以外人不可見的姿態(tài)慢慢萎謝,悼亡詞是他最后的光華閃現。

  注:悼亡詞的由來

  《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號楞伽山人;侍痈拿返i,才得以恢復。清朝著名詞人,詞風與李煜相似。納蘭出身顯赫,父親是康熙時期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明珠。納蘭性德自幼修文習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進士。初授三等侍衛(wèi),后晉為一等,長年被迫追隨康熙左右。 納蘭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寫詞。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zhèn)魃。納蘭性德在清初詞壇獨樹一幟,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直指本心!敝小锻ㄖ咎眉、《側帽集》、《飲水詞》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僅三十一歲。被王國維稱為“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詞人。

虞美人詩詞8

  古詩原文

  黃昏又聽城頭角,病起心情惡。藥爐初沸短檠青,無那殘香半縷惱多情。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鏡憐清影。一聲彈指淚如絲,央及東風休遣玉人知。

  譯文翻譯

  黃昏時分又聽到城頭傳來號角聲,病中的我勉強坐起,心情不佳。藥剛剛煮沸,燈燭發(fā)出青色的光焰,快要燒盡的熏香散發(fā)半縷青煙,又勾起無限傷感。

  自古以來多情者總是多病,我照著鏡子,嘆惜自己憔悴不堪的容顏。讀一句你的《彈指詞》,淚水突然滑落,拜托東風不要把我在病中對你的`思念訴與你知道。

  注釋解釋

  短檠(qíng):短柄之燈。

  “清鏡”句:謂攬鏡自照,看到那清瘦的形影著實令人憐惜。 清鏡,即明鏡。 清影,清瘦之形影。

  “一聲”句:此言吟唱一聲《彈指詞》便傷心得淚下如絲。彈指,此指顧貞觀之《彈指詞》。

  央及:懇請、請求。 玉人:對所愛者的愛稱。張先《菩薩蠻》:“玉人又是匆匆去,馬蹄何處垂楊路!

  創(chuàng)作背景

  該詞初看之下是寫給戀人的,但細細品讀,發(fā)現另有端倪。從文中“彈指”等可以看出這首詞是詞人為懷念友人顧貞觀而寫下,具體創(chuàng)作年份未知。

  詩文賞析

  納蘭的詞,總是讓人感覺繾綣幽情,該詞自然也不例外。全詞辭藻優(yōu)雅,言淺意深,可謂是直抒胸臆的佳作。

  一開篇,作者就描繪了這樣一個場面,“黃昏又聽城頭角,病起心情惡”,黃昏時分,城頭號角響起,詞人身患疾病,心情異常低落。接著納蘭向我們交代了此時他正在做什么, “藥爐初沸短檠青,無那殘香半縷惱多情”。

  那么,納蘭到底是因何而生病呢?他在下片給出了答案: “多情自古原多病!被疾≈艘话愣紩詰z自傷,納蘭自然也不例外,更何況是獨自病在異鄉(xiāng),沒有親人的悉心照料,沒有朋友的噓寒問暖,所以他只能無奈地攬鏡自照,結果看到的卻是自己日漸消瘦的容貌。

  詞的結尾兩句似乎很好理解, “一聲彈指淚如絲,央及東風休遣玉人知”,病中的納蘭觸景傷情,以至于輕輕彈一下手指,就傷心得淚下如絲,但是他又不想讓想念之人知道自己患病的消息后徒增傷心,于是央求東風不要把這個消息告訴他。

  這里的“彈指”指代別的是納蘭好友顧貞觀的詞集《彈指集》。那尾句中的“玉人”又如何解釋呢?從通常意義上理解,它當然是指美麗潔白的女子。另外,它也會被用來指代風流俊美的才郎,由此看來,納蘭以玉人來稱呼顧貞觀,也就變得合情合理。

  全詞淺顯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音樂感,充分體現了納蘭詞“率直性靈”的風格。

虞美人詩詞9

  古詩原文

  風滅爐煙殘灺冷,相伴惟孤影。判教狼藉醉清尊,為問世間醒眼是何人?

  難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閑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尊前。

  譯文翻譯

  冷風吹滅了香爐中的殘煙,燃盡的燭灰早已不再溫熱,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孤單的影子。我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著醇酒來麻醉自己,大聲質問蒼天誰是這世間清醒不醉之人。

  為何能與知己暢飲的盛宴總是相逢難,離別易,而人去宴散后,只能對著滿桌的空杯搔首長嘆。閑愁縈懷,難以派遣,我還是用美酒和夢鄉(xiāng)來逃避它吧。但只怕醒來之后,滿腔的愁思就會讓我又一次來到酒杯的面前。

  注釋解釋

  虞美人:詞牌之一。唐教坊曲。茲取兩格,一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平韻。一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兩仄韻,三平韻。

  爐煙:熏爐或香爐之煙。

  殘灺(xiè):燒殘的燭灰。

  判:情愿、甘愿、不惜之意。

  清尊(zūn):酒器,借指清醇之酒。判教句:意謂情愿喝得酩配大醉,借清酒來麻醉自己。唐皇甫冉《曾山送別詩》:“凄凄游子苦飄蓬,明日清尊只暫同!

  醒眼:清醒之眼光。

  花間酒:謂美景良辰時之酒宴。

  搔(sāo)首:以手搔頭。焦急或有所思貌。

  尊前:酒樽之前。

  創(chuàng)作背景

  康熙十七年(1678年),是詞人妻子逝世的一周年,詞人一直沒有從妻子死亡的陰影中走出。詞人和朋友相邀喝酒,借酒消愁,于是寫下了這首詞。

  詩文賞析

  詞首第一句以冷風、殘煙、燭灰、孤影交織而成一幅孤寂凄涼的室內獨居圖景!帮L滅爐煙殘灺冷,相伴惟孤影”,冷風吹滅了香爐中的殘煙,燃盡的燭灰早已不再溫熱;陪伴他的,只有孤單的影子。他既是自感憂愁如此,漫漫長夜該如何打發(fā)。

  詞的第二句寫詞人無法派遣憂愁,只能通過借酒來消愁!芭薪汤墙遄砬彘住,即是說我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著醇酒來麻醉自己。“判教”、“狼藉”,都是決絕之語,感情色彩極為強烈,說明詞人愁痛深入骨髓。否則他也不會大聲質問蒼天,問誰是這世間清醒不醉之人!盀閱柺篱g醒眼是何人”出自《楚辭—漁夫》:“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边@句質問,似也點明了詞人滿腔郁悶憂愁的原因。

  詞的第三句寫借酒消愁、時光短暫。“難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為何能與知己暢飲的盛宴總是相逢難、離別易,而人去宴散后,只能對著滿桌的'空杯搔首長嘆。“空搔首”寫出了詞人對人生的感慨、對離別的無可奈何。

  詞的尾句寫出了雖然借酒消愁,但擔心醒時又會繼續(xù)喝酒的心理!伴e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尊前“,既然閑愁縈懷,難以派遣,詞人只能用美酒和夢鄉(xiāng)來逃避它。但詞人又害怕醒來之后,滿腔的愁思就會讓他又一次來到酒杯的面前。“總”字寫出了詞人的懷疑,“恐”字寫出了詞人的害怕和擔心。

  全詞迂回曲折,寫出了詞人從孤獨到借酒銷愁,再到對酒產生懷疑,心中擔憂酒醒后又會繼續(xù)喝酒逃避的心理活動,和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類似。

虞美人詩詞10

  虞美人·寄公度原文

  作者:舒亶

  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背飛雙燕貼云寒。獨向小樓東畔、倚闌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故人早晚上高臺。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虞美人·寄公度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夏天已過,荷花凋落。寥廓的天空與浩瀚的江水相連,暮色中秋風吹起碧波。比翼的雙燕各奔東西,貼著高寒的云天,遠遠飛去。我獨倚在小樓東邊的欄桿。

  人生應當飲酒盡歡,在半醉半醒中最好。長安大雪漫天,阻斷了通行的路道。我知道朋友早晚登樓遠望,盼望我的歸來。江南春來早,請贈我梅花一枝,讓我早早感到春天的'溫暖和明媚。

  注釋

  芙蓉:指荷花。

  涵:包含,包容。

  滄:暗綠色(指水)。

  闌:欄桿。

  合:應該。

  尊:同“樽”,酒杯。

  虞美人·寄公度賞析

  上片寫日暮登樓所見!败饺芈浔M天涵水,日暮滄波起!避饺,即荷花。荷花落盡,時當夏末秋初。秋風江上,日暮遠望,水天相接,煙波無際;客愁離思,亦隨煙波蕩漾而起。這兩句視野開闊,而所見秋風殘荷、落日滄波等外景,則透示出一派蒼茫蕭索的情調!氨筹w雙燕貼云寒”,視角由平遠而移向高遠;正當獨立蒼茫、黯然凝望之際,卻又見一對燕子,相背向云邊飛去!氨筹w雙燕”尤言“勞燕分飛”!队衽_新詠》卷九《東飛伯勞歌》云:“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牽牛)織女時相見!焙蠹从脕矸Q朋友離別。

  “貼云寒”,狀飛行之高;高處生寒,由聯想而得。著一“寒”字,又從視感而轉化為一種心理感受,暗示著離別的悲涼況味。“獨向小樓東畔倚欄看”是補敘之筆,交代前面所寫,都是小樓東畔倚欄所見。把宏闊高遠的視線收聚到一點,對準樓中倚欄悵望之人!蔼殹弊州p輕點出,既寫倚欄眺景者為獨自一人,又透露出觸景而生的孤獨惆悵之感。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是說光陰荏苒,轉眼又是歲暮,雪滿京城,寂寥寡歡,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長安,借指京城!把M長安”,既點時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氣氛,雪夜把盞,卻少對酌之人,歲暮懷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故人早晚上高臺,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表槃荻龉嗜耍吓笥,指公度。早晚,多義詞,這里為隨時、每日之意。

  “故人早晚上高臺,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边@兩句是虛寫,從對方著筆,心有同感,用情頗深。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遠,思念著我;即使道遠雪阻,他也一定會給我寄贈一枝江南報春的早梅。這是用南朝宋陸凱折梅題詩以寄范曄的故事!肚G州記》:“陸凱與范曄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边@里用典,卻又切合作者當年與友人置酒相別的一段情事。如此,更見其情深而意切。

虞美人詩詞11

  【原文】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雕通:闌)

  【譯文】

  這年的時光什么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注釋】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后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了:了結,完結。

  砌:臺階。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

  應猶:一作“依然”。

  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

  【作者簡介】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后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違命侯。后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

  此詞與《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為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是時李煜歸宋已近三年。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曰:“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這種心境下,李煜寫下了這首《虞美人》詞。

  【賞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絕命詞。相傳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于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人生多么美好?晌疫@囚犯的苦難歲月,什么時候才能完結呢?“春花秋月何時了”表明詞人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厥淄,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據史書記載,李煜當國君時,日日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枉殺諫臣……透過此詩句,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從威赫的.國君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時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逼埱彝瞪男怯忠淮未猴L吹拂,春花又將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詩人身居囚屋,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一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 “又”點明了“春花秋月”的時序變化,詞人降宋又茍活了一年,加重了上兩句流露的愁緒,也引出詞人對故國往事的回憶。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盡管“故國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這兩句就是具體寫“回首”“故國”的——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大概還在,只是那些喪國的宮女朱顏已改。這里暗含著李后主對國土更姓,山河變色的感慨!“朱顏”一詞在這里固然具體指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但同時又是過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以上六句,詩人竭力將美景與悲情,往昔與當今,景物與人事的對比融為一體,尤其是通過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滄桑的強烈對比,把蘊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凝成最后的千古絕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人先用發(fā)人深思的設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涌翻騰,充分體現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全詞以明凈、凝練、優(yōu)美、清新的語言,運用比喻、對比、設問等多種修辭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真情實感。難怪前人贊譽李煜的詞是“血淚之歌”,“一字一珠”。全詞虛設回答,在問答中又緊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寫得自然而一氣流注,最后進入語盡意不盡的境界,使詞顯得闊大雄偉。

虞美人詩詞12

  虞美人·濕紅箋紙回紋字

  宋代 晏幾道

  濕紅箋紙回紋字。多少柔腸事。去年雙燕欲歸時。還是碧云千里、錦書遲。

  南樓風月長依舊。別恨無端有。倩誰橫笛倚危闌。今夜落梅聲里、怨關山。

  簡析

  這是一首思婦之詞。上片寫的是曾給男子寄信訴說思念之情,卻始終未見回音!凹t箋”、“回紋”雖然都屬詞藻,具有美化與夸張的作用,但與女主人的心境都是聯系密切的!皾窦t箋紙”的'“濕”表示流淚,而“紅”字固然是箋紙的顏色,卻又同時暗寓“淚盡繼之以血”的極度悲傷的含義!盎丶y字”既表示書信是用盡心思擬寫而成,同時又暗示表示自己的愁緒是千回百轉連綿不斷的,且與下文的“柔和”緊密聯合。女主人寫了信,寄了出去,而回信卻一直沒來。春天,燕子北歸飛去;秋天,鴻雁南飛歸來;這些候鳥都是恪守信用準時不誤的,而女主人企盼的回信呢?卻是“還是碧云千里、錦書遲”。句前加上“去年”,加上“還是”,說明希望落空已不止一次,等待的日子已經相當的長了。下片寫思婦的愁悶無聊卻又無從排遣!帮L月長依舊”,日常生活幾年如一,沉沉悶悶,沒有波瀾,沒有變化!皠e恨”二字,點出全篇主題。女主人知道自己的愁苦來源于離別之恨,但這別恨為什么又是如此的索系纏繞,紛紜雜亂呢?自己卻說不清,道不明,故而說它“無端”。這樣寫來,雖略嫌含混,而所抒之情卻更加深入細致了。書信不來,人更未還,思婦的心情由愁而生怨,也是很自然的,但是,這一種怨情又如何表達呢?說“倩誰”吹笛,是無人吹笛的意思,故而“今夜落梅聲里、怨關山”也就只能是自己的心頭所想了。

虞美人詩詞13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我拿李煜李后主的這首詞作為我的開始,是我相信人生就如這首詞一樣,風雨飄零是事態(tài)常事,全詞漂亮的無法形容,只剩下感受,這也許就是古代文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悟與不悟,得與不得,是文字最不可悟最不可得的東西,所以淡定的從春花開始,然后東流結束,人這一生何嘗不是這樣的悲喜交集。

  如果說一個人在經歷了繁華極盛到頹落極衰,我想那是命,不是其他,那時李煜還不懂什么是亡國之君,只知道人生如此,如此是詞,一切到了家破人散的地步,所有的東西都已不再重要,即使在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他應該理解了人生如果在錯誤的時間地點位置上,那么絕對是悲哀。

  悲涼的詞,一段對生命關于從喜到悲的寫照,李后主也許最后明白的人生是不過如此,不過如此又包含了太多無奈和辛酸,遙想他的過去錦衣玉食萬人之上,可命中也安排他注定囹圄無可奈何。

  人生就像他的'詞一般只可感受不可言傳,他在獄中不會想到那是現實,人這一輩子有太多的想不到,也有太多的做不到,只是繁華過盡世態(tài)炎涼,李后主一生善詞多愁善感,靈性與感性在他的詞里后人無法企及,只是命運安排又有何辦法,讓他成為一切不可能中的不可能,雕欄玉砌太過靡麗,玉娥嬌娃過眼云煙,一個普通人想不到的他做到了,一個皇帝該做到的他沒有做到,后人唏噓后人惜才但歷史不會改變。

  我們無數人讀這首詞那字字如滴血,那句句似剜心,可我們卻不會想明白最后真正痛苦都無力的人卻是這個只會吟詞作賦的亡國之君。

  一江春水都已東流去,他的意識中自己連一江水都早已不如,物化的境界高超的表達意境方式,讓人嘆為觀止,讓人醉了卻不是那壺濁酒。

  李煜最終還是明白了如果他不是天命之子,也許他可以沉溺于煙花柳巷,一輩子不聞朝廷之事,賣弄風月彈詞譜曲,他能做到他也會做到。

  有些東西強求并不好,有些世理不俗不完美,時間已經將他埋沒,可這首次卻永遠的存在,一切都是好的一切又都是壞的,這可能就是命吧,李后主不會再生,虞美人再也不能有第二首,時也命也天注定人難違。

虞美人詩詞14

  【原文】

  疏籬曲徑田家小。云樹開清曉。天寒山色有無中。野外一聲鐘起、送孤蓬。

  添衣策馬尋亭堠。愁抱惟宜酒。菰蒲睡鴨占陂塘?v被行人驚散、又成雙。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賞析

  這是一首敘寫送行惜別的詞作。詞人為心上人送行,首二句所描繪的農家景致是他們臨分手之處:“疏籬曲徑田家小,云樹開清曉”,“疏籬”、“曲徑”是典型的農家景致,也是詞人于清晨所見近處之景,再往遠處看,籠罩在樹林上的云霧漸漸地散開,時間到了清晨,分手的時分已在即。“曲徑”,唐詩人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詩有“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此外,“云樹開清曉”句,似化用秦觀《滿庭芳》詞中“曉色云開”句,但周詞的詞序顛倒,所以這里的“開”字似更為精煉。“天寒山色有無中,野外一聲鐘起、送孤篷”,三、四兩句承上而來,詞人的目光依舊停留在遠處,但見晨霧迷漫,帶著寒氣的山巒在云霧中若隱若現,分別的時刻終于到了,四野一片寂靜,只見遠處山寺鐘聲傳來,這給凄清的送別場面又增添了一層感傷色彩!疤旌本,化用王維《漢江臨泛》中的詩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痹~作上片以“疏籬”、“曲徑”、“田家”、“云樹”、“山色”、“孤篷”、“野外”等描繪一幅素淡畫面,畫面極為清靜淡雅,再襯以鐘聲,使得畫面富有動感,在這種環(huán)境中送別,心境自然是凄涼而憂郁的。

  詞作下片轉而敘寫自己的心情。但詞人并不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來表達,而是以一個個動作和畫面來達到表述之目的`!疤硪虏唏R尋亭堠,愁抱惟宜酒”。這是說送走心上人后,感到寒意襲人和愁意纏繞心間,于是便添加衣服,策馬揚鞭去找驛站,買些酒來驅寒解愁。“亭堠”,亦作亭堡,原為偵察、瞭望的崗亭!逗鬂h書·光武紀》載:“筑亭堠修烽燧!边@里當是指古代廢置之亭堠,已改為置酒供行人休息場所。因前文已交代“天寒”,故此遂有“添衣”,但實質上是寫詞人之心寒愁濃。詞人又寫自己急急忙忙地尋找亭堠,說明其離愁之濃重!俺畋А币痪涫侨~中唯一的直抒其情,“惟宜”二字,強調了一種無可奈何之情,亦可理解為本詞的主旨。歇拍二句,詞人又忽地轉入寫景,“菰蒲睡鴨占陂塘,縱被行人驚散、又成雙”,詞人飲罷解愁之酒,又匆匆上路,馬蹄聲聲,驚散了池塘旁水草中尚在熟睡的鴨子,但很快它們又成雙地聚在一起睡著了。宋詩人黃庭堅《睡鴨》詩有:“天下真成長會合,兩鳧相依睡秋江!边@本是鄉(xiāng)野常見之景,然實是詞人有感而發(fā),借此以襯托自己的孤單,寄托自己的“愁抱”。正如江淹《別賦》中所寫:“是以行子腸斷,百感凄惻。風蕭蕭而異響,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滯于水濱,車逶遲于山側!痹~作下片以“添衣”、“策馬”、“尋亭堠”一系列行動,及鴨睡陂塘之景,側面寫出了詞人送別心上人之后無法抒發(fā)的“愁抱”,也暗示出詞人是位羈旅在外的行人。他似要極力在詞作中淡化自己的愁緒,然仍抑止不住地流露出來。

  全詞煉字度句,精煉含蓄,疏密相間,勾勒微妙,語言深沉,格調超然。

虞美人詩詞15

  虞美人·花開紫陌妖嬈艷

  花開紫陌妖嬈艷,芳草青如染。

  相逢半日卻無言,只把今晨美景憶當年。

  黃鸝未散人依舊,提手折衣袖。

  落琴輕按戀思情,翠柳相留春雨放人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梳樓

  絲絲楊柳絲絲雨。春在溟濛處。樓兒忒小不藏愁。幾度和云飛去、覓歸舟。

  天憐客子鄉(xiāng)關遠。借與花消遣。海棠紅近綠闌干。才卷朱簾卻又、晚風寒。

  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虞美人詩詞】相關文章:

虞美人詩詞06-16

虞美人 詩詞賞析07-28

虞美人詩詞(集合)06-17

(通用)虞美人詩詞06-17

[薦]虞美人詩詞15篇06-17

虞美人詩詞(優(yōu)選15篇)06-17

虞美人詩詞精華15篇06-17

[熱門]虞美人詩詞15篇06-17

虞美人的作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