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虞美人詩詞1
虞美人
以狂得罪,賦此餞行
蔣捷
甚矣君狂矣。
想胸中、些兒磊磈,酒澆不去。
據(jù)我看來何所似,一似韓家五鬼。
又一似、楊家風子。
怪鳥啾啾鳴未了,被天公、捉在樊籠里。
這一錯,鐵難鑄。
濯溪雨漲荊溪水。
送君歸、斬蛟橋外,水光清處。
世上恨無樓百尺,裝著許多俊氣。
做弄得、棲棲如此。
臨別贈言朋友事,有殷勤、六字君聽。汗(jié)飲食,慎言語。
蔣捷詞作鑒賞
南宋末年,昏帝權(quán)奸當政。十幾年的.光景,端的是一紙醉金迷的逍遙日子。加上賈似道上欺下瞞,弄權(quán)誤國,把一個小朝廷淪為兵虛財潰、內(nèi)外交困的地步。有人直言上諫,反被怪罪。鄉(xiāng)士因諫獲罪,被驅(qū)出臨安城,蔣捷感之而發(fā),寫下這首詞作。
虞美人詩詞2
這首詞寫貧士失職之悲,卻巧妙地把一個歌樓商女的飄零身世打并其中,加以映襯烘托,筆極曲折,意極凄怨,纏綿悱惻,哀感無端。此詞可與白居易詩《琵琶行》并讀,兩者雖立意和主旨都有所不同,但失意文人與淪落商女的情節(jié)模式極為相似。
虞美人
劉過
老去相如倦。
向文君、說似而今,怎生消遣?
衣袂京塵曾染處,空有香紅尚軟。
料彼此、魂消腸斷。
一枕新涼眠客舍,聽梧桐疏雨秋風顫。
燈暈冷,記初見。
樓低不放珠簾卷。
晚妝殘,翠蛾狼藉,淚痕凝臉。
人道愁來須殢酒,無奈愁深酒淺。
但托意焦琴紈扇。
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楓葉俱凄怨。
云萬疊,寸心遠。
鑒賞:
此詞的寫作背景,據(jù)張世南《游宦紀聞》稱:嘗于友人張正子處,見改之(劉過字)親筆詞一卷,云:壬子秋,予求牒四明,嘗賦《虞美人》與一老娼。
至今天下與禁中皆歌之。江西人來,以為鄧南秀詞,非也。壬子為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當時劉過已三十九歲。這年秋天,他去寧波(四明)參加選拔舉人的牒試,又遭黜落。失意中邂逅了一位半老徐娘式的商女。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滄桑感,使他們的心接近了。于是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虞美人》相贈。
老去三句,起筆斬絕,將一種黯然的心境,劈頭點出,直貫篇末。卓文君慧眼識英才,與司馬相如結(jié)成美眷,本是文壇的佳話,F(xiàn)在卻用來與形容他們的窮途邂逅,除了某種惺惺相惜的心情而外,恐怕更多的還是自嘲和悲涼吧。一個倦字包含了多少挫折與酸辛呵。說似猶說與,即與說。同她說到今天的落魄,怎樣才能排遣掉胸中的郁悶?zāi)?文士失職感,英雄失路之悲,于此盡現(xiàn)。衣袂二句逆插而入,以虛間實,引入一段帝京往事的回憶。
劉過自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離家赴試已快七年,這期間他曾應(yīng)試求仕,也曾伏闕上書,幾年奔走,一事無成。臨安都城,留在他記憶里的不過是一身塵垢和在衣袂上的殘紅而已。香紅尚軟,借指當年倚紅偎翠、秦樓楚館的冶游生活句子香艷。可是一經(jīng)京塵的鋪墊,就變得凄艷入骨。句中連用曾、 空、尚三個虛字轉(zhuǎn)折提頓,筆勢峭折而意有余悲了。劉過是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志士,他同那種名士無家多好色的浪漫文人是不同的。他混跡青樓,是為了排解和麻痹那種報國有心,請纓無路的痛苦,在紅巾翠袖的撫慰中得到些許人生的溫暖。
其實,他何曾有過真正的歡悅呢?彼此句小作館結(jié),如今一個是應(yīng)舉無成的青衫士子,一個是孑然一身的半老徐娘,都是生活的失敗者和失意者。此時相對,怎能不令人腸斷魂消?一枕四句實情實境:窗外是愁人的梧桐秋雨,室內(nèi)是搖曳的如豆青燈。兩個苦命人就這樣在一起相濡以沫!
過片四句緊承前結(jié)的詞意,將初見時的居處情態(tài)用瑣筆描出。樓低不放珠簾卷(不放,不讓之意),珠簾不卷,恐人窺視也。一個低字見出樓居之寒傖來。晚妝,本是展示女性美的`重要手段,對于以色事人的商女來說,更要以此邀寵。可是詞里的女主人竟是黛眉狼藉,淚痕滿面,這不是在風月場中的賣笑,而是在同病相憐時傾訴破碎的心聲。人道三句,層層筆勢曲折,層層推進。人們說飲酒可以澆愁,可是酒力太小,奈何不得這深重的愁苦。愁深酒淺四字重逾千斤,讓人深味那不盡的哀愁。那么,怎么辦呢?但托意焦琴紈扇,就是作者為自己所開列的解脫之方。他試圖從歷史和哲理的角度去尋取慰藉和超脫。 焦琴,即焦尾琴,喻指良材之被毀棄。《后漢書。蔡邕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為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其尾猶焦。 紈扇,指恩愛之易斷絕。班婕妤被譖,退處長信宮,賦詩以自訴哀衷。中有新裂齊紈素、裁成合歡扇、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之語。作者用這兩個典故自比,生動貼切,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悲慨。莫鼓二句從白居易《琵琶行》中化出。謫宦九江的青衫司馬與淪為商婦的長安故倡,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相遇。他們同是天涯淪落人,自然容易引起共鳴,喚起溫柔的憐憫來。
劉過此時的處境與白相似,這樣用典真如天造地設(shè),精當無比。歇拍兩句云萬疊,寸心遠,于凄咽中翻出激昂的異響。這是借萬疊之云山,抒寸心之積郁,一種將身許國的壯懷遠抱都于此六字中汩汩流出,情景融會,意象深遠,是非常精彩的結(jié)筆。真正的志士永遠不會屈從于冷酷的現(xiàn)實,他在溫柔中得到片刻的撫慰后,將繼續(xù)奮發(fā)前行,去實現(xiàn)他澄清四海、匡復(fù)天下的理想。
虞美人詩詞3
古詩原文
銀床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采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譯文翻譯
井邊的梧桐在淅瀝的秋風秋雨中漸漸老去,所愛之人的蹤跡也在蟋蟀的嗚叫中慢慢消失。所愛之人經(jīng)行之處,如今已荒無人跡,布滿了青苔。此時舊地重游,即便拾得美人遺下的翡翠頭飾,也無法對人明言,只能徒自傷感。
回廊之處曾經(jīng)留下了多少令人刻骨相思的痕跡,而今舊地重游,相思成灰。獨倚回廊,只有天邊落月孤獨相伴。吹滅燈火,在月光下走近花陰,尋找過去的蹤跡。十年前的蹤跡宛然猶在,十年前的那顆心還依然在胸膛跳動。時光流逝,歲月無情,埋藏在心里的那份情感歷久旎新彌新,難以忘懷。
注釋解釋
原為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此調(diào)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后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diào),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zhuǎn)兩平韻。
銀床:指井欄。一說為轆轤架。
淅(xī)瀝(lì):象聲詞,形容風雨聲、落葉聲等。
屧(xiè)粉:借指所戀之女子。屧,為鞋的襯底,與粉字連綴即代指女子。
秋蛩(qióng):蟋蟀。
采香:指曾與她有過一段戀情的去處。
蹙(cù):聚攏,聚集。連錢:草名,葉呈圓形,大如錢。
翠翹(qiào):女子的首飾。
回廊:用春秋吳王“響履廊”之典。宋范成大《吳郡志》:“響履廊,在靈巖山寺。相傳吳王令西施輩步履,廊虛而響,故名!逼溥z址在今蘇州市西靈巖山。作者詞中多次提及此地,是納蘭性德與戀人開始戀情的地方。
就:走進,接近。
創(chuàng)作背景
康熙十三年(1674),納蘭性德與盧氏結(jié)縭。三年后,盧氏去世。又六年,即康熙二十二年(1683),納蘭性德寫下這首詞,以寄托哀思。
詩文賞析
“銀床”是井欄的美稱,也稱轆轤架!颁罏r”象指風雨,落葉聲!皩浴睘樾囊r底。此處代指伊人行蹤!磅具B錢”指結(jié)滿野草苔痕!按渎N”為女子頭飾物,形狀像青色小鳥。
“銀床淅瀝青梧老“遙應(yīng)下闋尾句所點及的'十年,而“屧粉秋蛩掃”一句,則深化了前一句的寫景,在井闌、庭樹、落葉之外,又添了蟲鳴,使一幅深秋庭院清寂之景,如現(xiàn)眼前!皩苑矍矧藪摺币痪滹h然起思情,由實景入虛,秋蟲聲聲,芳草小徑幽幽,伊人的芳蹤已失,再也喚不回!安上阈刑庻具B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這句又從虛景回轉(zhuǎn),好象一個人,從杳然的往事中猛然驚醒,回到現(xiàn)實。這句寫他走到戀人曾經(jīng)行經(jīng)處,那里已是苔痕碧碧草凄凄,在草叢間偶然拾得她戴過的翠翹玉簪,胸中無限傷感卻無可傾訴。
何恨不能言,隱隱透出此詞悼念的并非盧氏,而是容若青梅竹馬的戀人。唯此,才有拾得翠翹不可言的遺恨。
下闋所說的是容若故地重游,獨立于花陰月影之下,心潮起伏;乩,應(yīng)是他和戀人昔日常常逗留約會的地方。而今天上明月依舊,地上人事已非。月華柔軟如水又怎樣呢,密密裹住的,再不是相依相偎的兩個人。
虞美人詩詞4
虞美人·春愁
陳亮
東風蕩飏輕云樓,時送蕭蕭雨。
水邊臺榭燕新歸,一口香泥、濕帶落花飛。
海棠糝徑鋪香繡,依舊成春瘦。
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陳亮詞作鑒賞
葉適在《書龍川集后》(《水心集》卷二十九)一文里,記載了陳亮每當一首詞寫成后,常自感嘆:“平生經(jīng)濟之懷略已陳矣!标惲帘救说脑捳f明了他的詞作不是一般的賣弄風騷,而是寄寓著他的經(jīng)邦濟世的思想抱負。也就是說,讀他的詞必須和他的生平遭遇、政治思想聯(lián)系起來,才能探索到它的深刻涵義。這首《虞美人。春愁》詞,被黃飏選錄在《中興以來絕妙詞選》里,足見他對這首詞的重視。周密評論此詞說:“陳龍川好談天下大略,以氣節(jié)自居,而詞亦疏宕有致。”這種說法,似嫌抽象。它的題目叫做“春愁”,在春天里,他愁的是什么呢?值得進一步品味。
開頭兩句:“東風蕩輕云樓,時送蕭蕭雨。”東風在輕輕地吹拂著,天上也只有幾縷淡淡的云彩,這云淡風輕的天氣,正是引人快意的時候,然而卻時時下起了狂暴的雨。這兩句里的“風”和“雨”,是全詞的詞眼,大好的春光就是在風雨中消逝的。領(lǐng)起了全篇詞意!八吪_榭燕新歸,一口香泥、濕帶落花飛,”這兩句是從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詩“誰家新燕啄春泥”句演化而來。這里的“泥”,承第二句“蕭蕭雨”,“落花”承第一句“東風蕩飏”而來,燕子新歸,而落紅已經(jīng)成陣,目睹這種景色,感慨油然而生,“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老杜的詩句大概就是詞人此時心情的寫照。
過片“海棠糝徑鋪香繡,依舊成春瘦”,承上片“落花”而來。海棠是百花中比較艷麗的一種,它落下來,被和在徑路上的泥土里,五彩繽紛,有如錦繡,散發(fā)著香氣,這是它最終的命運。海棠花是這樣,桃花呢?杏花呢?梨花呢?等到所有的花都凋謝,全部落入泥土,借用《紅樓夢》里的話說,就是“千紅一哭,萬艷同悲”,還有什么春色可言!春,消瘦了,人也隨之而疲憊不堪。“春瘦”二字是全詞的主旨所在。歇拍兩句“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在黃昏的庭院里,柳蔭中傳來了烏鴉的叫聲,表明了是個月明之夜,“那人”可能是為貪戀最后的一點春色,踏著月光來采摘這風雨里殘存的梨花。月光是白的,梨花的色也是白的,梨花月光,兩難分別,折梨花時便好象“和月”一起折下一般,好一個素艷絕塵的形象!這形象就是“那人”的形象,“那人”是誰呢?除了詞人自己,還能是誰?可悲的是這個梨花形象,也必將隨著風雨而消失。
詞人筆下的春景是風雨、落花,銜泥的燕子,啼月的烏鴉,給人以凄涼之感,這正是他的.情緒的反映;ㄩ_花落,本屬自然常理,但在多情的詞人看來,卻觸發(fā)了他的愁緒百端。這是為什么呢?他是個磊落有雄才大略的人物,他不滿意南宋政權(quán)建立以來,忘卻父兄大仇,向金人屈膝稱臣,因循茍安。他曾多次上書孝宗皇帝陳述恢復(fù)方略,都無功而返。在長期的鄉(xiāng)居中,被奸人陷害,屢遭牢獄之災(zāi),幾乎被殺。但他的志向絲毫未改,思為世用。他的骯臟不平之氣,多次在詞里抒發(fā)出來。如《水龍吟。春恨》云:“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眼兒媚·春愁》云:“愁人最是,黃昏前后,煙雨樓臺”,《思佳客·春感》云:“橋邊攜手歸來路,踏皺殘花幾片紅”皆是。在作者的印象里,春光是可愛的,但也是短暫的,帶給他的只有愁和恨。這首《虞美人·春愁》詞也是其中的一首,把這些詞和他的生平坎坷,政治抱負聯(lián)系起來看,他在這首詞所表現(xiàn)的“愁”的內(nèi)涵就很清楚,這就是:年華易逝,壯志難酬。在藝術(shù)手法上,運用比興,層層勾勒,構(gòu)成了深曲凄涼的意境,挹之愈深,也愈有感人的力量,是他的詞集里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
虞美人詩詞5
【原文】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雕欄通:闌)
【譯文】
這年的時光什么時候才能了結(jié),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yīng)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注釋】
此調(diào)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后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diào),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zhuǎn)兩平韻。
了:了結(jié),完結(jié)。
砌:臺階。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
應(yīng)猶:一作“依然”。
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
【作者簡介】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后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違命侯。后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shù)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
此詞與《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為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是時李煜歸宋已近三年。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曰:“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這種心境下,李煜寫下了這首《虞美人》詞。
【賞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絕命詞。相傳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于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xiàn)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人生多么美好?晌疫@囚犯的苦難歲月,什么時候才能完結(jié)呢?“春花秋月何時了”表明詞人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厥淄,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據(jù)史書記載,李煜當國君時,日日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枉殺諫臣……透過此詩句,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從威赫的國君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時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茍且偷生的小樓又一次春風吹拂,春花又將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詩人身居囚屋,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一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xiàn),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 “又”點明了“春花秋月”的時序變化,詞人降宋又茍活了一年,加重了上兩句流露的愁緒,也引出詞人對故國往事的回憶。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北M管“故國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這兩句就是具體寫“回首”“故國”的——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大概還在,只是那些喪國的宮女朱顏已改。這里暗含著李后主對國土更姓,山河變色的感慨!“朱顏”一詞在這里固然具體指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但同時又是過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以上六句,詩人竭力將美景與悲情,往昔與當今,景物與人事的對比融為一體,尤其是通過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滄桑的強烈對比,把蘊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凝成最后的千古絕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痹娙讼扔冒l(fā)人深思的設(shè)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涌翻騰,充分體現(xiàn)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全詞以明凈、凝練、優(yōu)美、清新的語言,運用比喻、對比、設(shè)問等多種修辭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真情實感。難怪前人贊譽李煜的詞是“血淚之歌”,“一字一珠”。全詞虛設(shè)回答,在問答中又緊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寫得自然而一氣流注,最后進入語盡意不盡的境界,使詞顯得闊大雄偉。
虞美人詩詞6
古詩原文
風滅爐煙殘灺冷,相伴惟孤影。判教狼藉醉清尊,為問世間醒眼是何人?
難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閑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尊前。
譯文翻譯
冷風吹滅了香爐中的殘煙,燃盡的燭灰早已不再溫熱,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孤單的影子。我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著醇酒來麻醉自己,大聲質(zhì)問蒼天誰是這世間清醒不醉之人。
為何能與知己暢飲的盛宴總是相逢難,離別易,而人去宴散后,只能對著滿桌的空杯搔首長嘆。閑愁縈懷,難以派遣,我還是用美酒和夢鄉(xiāng)來逃避它吧。但只怕醒來之后,滿腔的愁思就會讓我又一次來到酒杯的面前。
注釋解釋
虞美人:詞牌之一。唐教坊曲。茲取兩格,一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平韻。一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兩仄韻,三平韻。
爐煙:熏爐或香爐之煙。
殘灺(xiè):燒殘的燭灰。
判:情愿、甘愿、不惜之意。
清尊(zūn):酒器,借指清醇之酒。判教句:意謂情愿喝得酩配大醉,借清酒來麻醉自己。唐皇甫冉《曾山送別詩》:“凄凄游子苦飄蓬,明日清尊只暫同!
醒眼:清醒之眼光。
花間酒:謂美景良辰時之酒宴。
搔(sāo)首:以手搔頭。焦急或有所思貌。
尊前:酒樽之前。
創(chuàng)作背景
康熙十七年(1678年),是詞人妻子逝世的一周年,詞人一直沒有從妻子死亡的陰影中走出。詞人和朋友相邀喝酒,借酒消愁,于是寫下了這首詞。
詩文賞析
詞首第一句以冷風、殘煙、燭灰、孤影交織而成一幅孤寂凄涼的室內(nèi)獨居圖景!帮L滅爐煙殘灺冷,相伴惟孤影”,冷風吹滅了香爐中的殘煙,燃盡的燭灰早已不再溫熱;陪伴他的,只有孤單的影子。他既是自感憂愁如此,漫漫長夜該如何打發(fā)。
詞的第二句寫詞人無法派遣憂愁,只能通過借酒來消愁!芭薪汤墙遄砬彘住,即是說我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著醇酒來麻醉自己!芭薪獭、“狼藉”,都是決絕之語,感情色彩極為強烈,說明詞人愁痛深入骨髓。否則他也不會大聲質(zhì)問蒼天,問誰是這世間清醒不醉之人!盀閱柺篱g醒眼是何人”出自《楚辭—漁夫》:“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边@句質(zhì)問,似也點明了詞人滿腔郁悶憂愁的原因。
詞的.第三句寫借酒消愁、時光短暫!半y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為何能與知己暢飲的盛宴總是相逢難、離別易,而人去宴散后,只能對著滿桌的空杯搔首長嘆!翱丈κ住睂懗隽嗽~人對人生的感慨、對離別的無可奈何。
詞的尾句寫出了雖然借酒消愁,但擔心醒時又會繼續(xù)喝酒的心理!伴e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尊前“,既然閑愁縈懷,難以派遣,詞人只能用美酒和夢鄉(xiāng)來逃避它。但詞人又害怕醒來之后,滿腔的愁思就會讓他又一次來到酒杯的面前!翱偂弊謱懗隽嗽~人的懷疑,“恐”字寫出了詞人的害怕和擔心。
全詞迂回曲折,寫出了詞人從孤獨到借酒銷愁,再到對酒產(chǎn)生懷疑,心中擔憂酒醒后又會繼續(xù)喝酒逃避的心理活動,和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類似。
虞美人詩詞7
【原文】
疏籬曲徑田家小。云樹開清曉。天寒山色有無中。野外一聲鐘起、送孤蓬。
添衣策馬尋亭堠。愁抱惟宜酒。菰蒲睡鴨占陂塘?v被行人驚散、又成雙。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兆跁r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不少新詞調(diào)。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diào)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賞析
這是一首敘寫送行惜別的詞作。詞人為心上人送行,首二句所描繪的農(nóng)家景致是他們臨分手之處:“疏籬曲徑田家小,云樹開清曉”,“疏籬”、“曲徑”是典型的農(nóng)家景致,也是詞人于清晨所見近處之景,再往遠處看,籠罩在樹林上的云霧漸漸地散開,時間到了清晨,分手的時分已在即。“曲徑”,唐詩人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詩有“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贝送,“云樹開清曉”句,似化用秦觀《滿庭芳》詞中“曉色云開”句,但周詞的詞序顛倒,所以這里的“開”字似更為精煉!疤旌缴袩o中,野外一聲鐘起、送孤篷”,三、四兩句承上而來,詞人的'目光依舊停留在遠處,但見晨霧迷漫,帶著寒氣的山巒在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分別的時刻終于到了,四野一片寂靜,只見遠處山寺鐘聲傳來,這給凄清的送別場面又增添了一層感傷色彩!疤旌本洌猛蹙S《漢江臨泛》中的詩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痹~作上片以“疏籬”、“曲徑”、“田家”、“云樹”、“山色”、“孤篷”、“野外”等描繪一幅素淡畫面,畫面極為清靜淡雅,再襯以鐘聲,使得畫面富有動感,在這種環(huán)境中送別,心境自然是凄涼而憂郁的。
詞作下片轉(zhuǎn)而敘寫自己的心情。但詞人并不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來表達,而是以一個個動作和畫面來達到表述之目的!疤硪虏唏R尋亭堠,愁抱惟宜酒”。這是說送走心上人后,感到寒意襲人和愁意纏繞心間,于是便添加衣服,策馬揚鞭去找驛站,買些酒來驅(qū)寒解愁!巴ぼ,亦作亭堡,原為偵察、瞭望的崗?fù)!逗鬂h書·光武紀》載:“筑亭堠修烽燧!边@里當是指古代廢置之亭堠,已改為置酒供行人休息場所。因前文已交代“天寒”,故此遂有“添衣”,但實質(zhì)上是寫詞人之心寒愁濃。詞人又寫自己急急忙忙地尋找亭堠,說明其離愁之濃重。“愁抱”一句是全詞中唯一的直抒其情,“惟宜”二字,強調(diào)了一種無可奈何之情,亦可理解為本詞的主旨。歇拍二句,詞人又忽地轉(zhuǎn)入寫景,“菰蒲睡鴨占陂塘,縱被行人驚散、又成雙”,詞人飲罷解愁之酒,又匆匆上路,馬蹄聲聲,驚散了池塘旁水草中尚在熟睡的鴨子,但很快它們又成雙地聚在一起睡著了。宋詩人黃庭堅《睡鴨》詩有:“天下真成長會合,兩鳧相依睡秋江。”這本是鄉(xiāng)野常見之景,然實是詞人有感而發(fā),借此以襯托自己的孤單,寄托自己的“愁抱”。正如江淹《別賦》中所寫:“是以行子腸斷,百感凄惻。風蕭蕭而異響,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滯于水濱,車逶遲于山側(cè)!痹~作下片以“添衣”、“策馬”、“尋亭堠”一系列行動,及鴨睡陂塘之景,側(cè)面寫出了詞人送別心上人之后無法抒發(fā)的“愁抱”,也暗示出詞人是位羈旅在外的行人。他似要極力在詞作中淡化自己的愁緒,然仍抑止不住地流露出來。
全詞煉字度句,精煉含蓄,疏密相間,勾勒微妙,語言深沉,格調(diào)超然。
虞美人詩詞8
【年代】:宋
【作者】:劉仙倫——《虞美人·題吳江》
【內(nèi)容】
重喚松江渡。
嘆垂虹亭下,銷磨幾番今古!
依舊四橋風景在,為問坡仙甚處。
但遺愛、沙邊鷗鷺。
天水相連蒼茫外,更碧云去盡山無數(shù)。
潮正落,日還暮。
十年到此長凝佇。
恨無人、與共秋風,鲙絲莼樓。
小轉(zhuǎn)朱弦彈九奏,擬致湘妃伴侶。
俄皓月、飛來煙渚。
恍若乘槎河漢上,怕客星犯斗蛟龍怒。
歌欸乃,過江去。
【鑒賞】:
吳江,即吳淞江。亦名松江。它源于太湖,往東流經(jīng)今江蘇吳江、吳縣、青蒲、松江、嘉定等縣,最后合黃浦江入海。浩浩吳江,鱸肥莼美,風景如畫。
這首詞的喚渡開始,以渡過江結(jié)尾,“銷磨”一句,引出對古今風云人物的懷念,結(jié)構(gòu)嚴謹,思路清晰。由“喚”而“嘆”而“向”而“恨”,進而奏蕭韶而致湘妃,若乘槎而犯斗牛,層層挪展。另外,上片一懷人,一寫景,下片一懷人,一想象,構(gòu)思奇特,跌宕起伏。
起句說作者佇立江邊,象當年蘇軾臨流喚渡那樣,又在這里呼船渡江。蘇軾任職杭州期間,曾到吳江,后來寫過一首《青玉案》詞,當中有“若到松江呼小渡,莫驚鷗鷺,四橋盡是,老子經(jīng)行處”之句(此詞或謂非東坡作)。吳江依然滾滾東流,人事成古今,這個北宋的大文學家早已離開人世!爸貑尽倍郑砻鲿r間的流逝,人事的變遷,隱含作者對景懷人的寂寞悵惘之感。這句用事自然,筆重意深,推出下面兩句的感嘆:“嘆垂虹亭下,銷磨幾番今古!”垂虹亭,在江蘇吳江縣垂虹橋上,因橋得名。蘇軾曾偕詞人張先等在亭上置酒吟詠。今古,指今古人物。垂虹亭下,江流不息,而在這里吟唱過、盤桓過的今古人物,亦隨著流水而消失。兩句境界蒼莽,上與“重喚”呼應(yīng),下引所懷念的人物,結(jié)構(gòu)上起統(tǒng)攝全篇的作用。
“依舊四橋風景在,為問坡仙甚處。但遺愛、沙邊鷗鷺!碧K東坡不是說過“四橋盡是,老子經(jīng)行處”么?第四橋邊,風景依舊,而這個曾在江邊呼渡,曾在垂虹亭上吟唱過的“坡仙”如今又在哪里呢?他只把仁愛留給在沙灘嬉戲覓食的鷗鷺罷了!
以上皆由蘇軾《青玉案》詞生發(fā),既切合眼前環(huán)境,亦正好抒寫對蘇軾的懷念。一“喚”、一“嘆”、一“問”,筆勢幾番跌宕,詞意步步推進。下面筆勢陡轉(zhuǎn),以舒徐的詞筆,描繪日暮江天的景色:天水相接,茫然無際;碧云散盡,群峰遠立;暮色蒼茫,江潮漸落。這日暮江天之景,美麗而清冷,曠遠而迷蒙,作者佇立其中,在思索,在感嘆,在發(fā)問。幾句字字寫景,亦字字言情!、群山、潮聲、落日,無一不融進作者懷人的情思,處處透露出他的落寞悵惘的心境。
下片過拍之后,即轉(zhuǎn)入對另一人物的懷念:“恨無人、與共秋風,鲙絲莼縷!比溆脧埡矚w田之典。
張翰,字季鷹,西晉吳郡吳(今江蘇蘇州)人,仕齊王冏,官大司馬東曹掾。秋風吹起,他想到家鄉(xiāng)的菰菜、莼羹、鱸魚鲙,便辭官歸去(見《晉書》卷九十二)。鲙絲莼縷,鱸魚鲙和莼菜絲。十年到此,無與為伍,象張翰那樣淡泊功名、熱愛山林的人再也找不到了!昂蕖弊,憾也,表現(xiàn)他懷人之深切,寫出隱居山林、無人作伴的孤寂,隱含世無同調(diào)的感慨。三句承上片“銷磨”句而來,詞意又推進一步,主題至此而明朗。
以下筆勢騰飛,墨彩淋漓,終于唱出了詞章的最高潮:“小轉(zhuǎn)朱弦彈九奏,擬致湘妃伴侶!苯窆湃宋锛热昏脽o音信,現(xiàn)實中又無人可與為伍,于是他想起了化作湘水之神的虞舜二妃:他輕輕地轉(zhuǎn)動著朱紅色的`琴弦,彈奏出虞舜的簫韶之樂,想把湘妃引來作伴。
簫韶奏罷,湘妃未降,江天還是那樣曠遠而寂寥。這時皓月當空,薄霧橫江,水中的沙洲罩在淡淡的煙霧之中,顯得朦朧而縹緲。云煙飄過,皓月如飛,照臨江渚。在薄霧、月色、波光之中,在這個半透明而神秘的夜里,他仿佛也在升騰,飛馳:“恍若乘槎河漢上,怕客星犯斗蛟龍怒。”《博物志。雜說》:“近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乘槎而去。十余月至一處,有城郭狀,宮中有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因問:”此是何處?‘答曰:’訪嚴君平則知之。‘因還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牽牛宿!嬈淠暝,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彼X得自己仿佛傳說中那個住在海島上的人那樣,乘著木筏,到達天河。——他怕是真的順流而上,侵入斗牛之宿,把天河中的蛟龍惹怒了。七句筆飛墨舞,尤為精彩,把作者孤寂的心境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顯示出他高度的技巧。云煙在月邊飄流,故覺月“飛”。“飛”字,既從對面寫云煙,也從正面寫月亮,它將云煙、皓月、洲渚組織成一幅靈氣飛動的畫面。
最后以高歌過江作結(jié),將江流、碧空、群山、皓月、煙渚,連同作者的琴音、浩嘆和豐富瑰麗的聯(lián)想留給讀者,讓他們?nèi)ゼ毤毣匚丁?/p>
總而言之,作者通過臨江喊渡,浮想聯(lián)翩,終于寫成了這首詞。這首詞先描寫日暮江天景色,然后展開對古今人物的懷念,委婉地表達了作者隱居僻壤,無以為伴的孤獨心情。劉仙倫在南宋并非赫赫有名的大詞人,但這首詞確實堪當上乘之作。
虞美人詩詞9
【虞美人 別宴】
桃花疏鬢傳春信,又送冬君盡。
臘梅欄外葬殘櫻,碎瓣惜香無定,卻多情。
春山斂黛低歌扇,暫別吳鉤宴。
月臺裁柳送離人,薄粉偷將紅淚,印腮痕。
【虞美人 無夢】
狂風卷絮飄庭院,老酒尋杯慣。
閣樓簾卷月當窗,多是寒宵遲睡,對更長。
嬌香憐黛胭脂雪,細畫彎彎月。
寶箏弦上說相思,怎奈坐中無有,賞花癡。
【虞美人 斷弦】
酡腮酒面風吹醒,玉枕香衾冷。
憑窗凝佇影伶仃,細數(shù)長空偷掩,兩三星。
相思拼卻朱顏損,秀鬢吳霜緊。
小風鞭袖懶調(diào)琴,舞急絲簧繚亂,不成音。
【虞美人 問情】
雕檐掛雨幽簾動,惱破黃粱夢。
絹絨絲帕難遮愁,一縷凄涼凝駐,上眉頭。
三千紅淚思朝夕,熬得人成疾。
遠書空信去無還,可恨別情容易,問情難。
【虞美人 晚春】
瀟瀟暮雨和飛絮,斷送紅無數(shù)。
遠堤垂柳燕聲頻,應(yīng)是恨那流水,葬花魂。
閑將一點凄涼意,寫入相思字。
問君何日踏歸途,為寄一番心事,夜行書。
【虞美人 秋緣】
寒風愁起殘花掃,報得秋來早。
拾香拈粉淡勻唇,老去一春心事,寄無人。
相思但恐佳期闊,底事何人說?
南枝不向北枝眠,暗惱舊歡前夢,斷姻緣。
【虞美人 離殤】
閑來回首陳年事,難寄相思意。
挑針穿線繡鴛鴦,一片風情無處,訴心傷。
別來嘗盡愁滋味,消得人憔悴。
寶釵松散一根垂,只恐芳心長在,落花飛。
【虞美人 春嬌】
玉簫吹遍春情早,雙鵲枝頭叫。
清風縷縷夢魂歸,小院嫩苗青腳,露珠垂。
邀弦賦曲黃昏后,共品桃花酒。
蝶飛蜂舞惜花紅,應(yīng)是良辰美景,續(xù)初衷。
【虞美人 葬花】
層云遮卻山頭月,百轉(zhuǎn)柔腸結(jié)。
閑愁可慣酒盈杯,醉挑琴箏歌罷,淚珠垂。
香消瑞腦寒更久,無賴青燈瘦。
雨斜風剪葬殘花,紅影翩翩飄落,上窗紗。
詞;黃葉舞秋風;,
虞美人詩詞10
虞美人·觸簾風送景陽鐘
五代顧敻
觸簾風送景陽鐘,鴛被繡花重。曉帷初卷冷煙濃,翠勻粉黛好儀容,思嬌慵。
起來無語理朝妝,寶匣鏡凝光。綠荷相倚滿池塘。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揚。
注釋
景陽鐘:這里泛指鐘聲。
繡花重(chóng蟲):花紋繁麗。
冷煙:曉霧。
嬌慵:嬌羞無力的樣子。
寶匣:梳妝盒。
綠荷相倚:池塘里碧荷一株緊靠一株。
評析
這是一首寫春怨的詞。上片寫女主人公初起時的嬌好儀容。“思嬌慵”一句承上起下。下片具體寫她的'情態(tài):“無語理朝妝”,表明心事重重。當她看到池上綠荷相倚相偎,嗅到藕花的幽香時,心際不禁浮起了一股恨意。詞中對“恨”、“思”這類抽象的感情著墨不多,但這種感情卻寓于每句之中,可謂句句含恨,字字帶怨。“相倚”二字,尤見情致。
虞美人詩詞11
虞美人·看花
葉小鸞 〔明代〕
闌干曲護閑庭小。猶恐春寒悄。隔墻影送一枝紅。卻是杏花消瘦、舊時風。
海棠睡去梨花褪。欲語渾難問。只知婀娜共爭妍。不道有人為你、惜流年。
譯文
曲折的欄干圍護花叢,靜靜的庭院顯得太小;還怕春天的寒氣,悄悄地把花兒襲擾。隔墻送過一枝紅影,卻是消瘦的杏花,迎著舊曾相識的東風。
凋謝的海棠花早已睡去,梨花開始褪色凋殘;花想說什么卻沒有說,我要問也完全困難;ㄑ侥銈冎恢鼓仁㈤_時,互相斗芳爭妍,卻不知道有人,為你們惋惜似水流年。
注釋
曲護:彎彎曲曲的闌干回廊。
悄:悄然(來臨)。
隔墻影繞一枝紅:與一枝紅杏出墻來說的內(nèi)容相近,意境卻不同。
海棠睡去梨花褪兩句:海棠花閉合了,梨花也從枝頭褪去,難覓蹤影,想問候她們卻沒有一個與我說話的。
婀(ē)娜:輕盈柔美。
惜流年:關(guān)注時光的流逝。
賞析
《遣愁集》卷十三“集風流”篇載有詞作者葉小鸞的這樣一段軼事:“晨起,未及梳妝,往候其母。母尚未起,揭?guī)柊玻蛞娖涿裁郎,乃笑語之曰:“我見猶憐,未識畫眉人道爾何如也?””這位才女母親在這兒欣賞、贊美女兒,也是種“看花”一般的心性。可惜這樣的一個才貌雙全的絕色女子,雖已配婚,但那個張姓郎君尚未及為她“畫眉”,她就匆匆地去了,就像“驛外斷橋邊”自開自滅的一株弱花。
沿著曲曲彎彎的闌干回廊,小鸞來到自家這小小的閑庭院,此來不是“閑”逛、并非漫游,卻是因著這春寒的悄然降臨,心中揣著一段“恐”懼:但不知庭院里的.花姐姐草妹妹們,是否安然無恙?她急急地走著,慌慌地找著,猛抬頭只覺眼前忽然一亮,卻原來是鄰家院墻上“一枝紅杏出墻來”,但卻消瘦得實在是可憐,顫巍巍地獨立在舊已相識的東風之中,乃至小鸞一開始只看見一點紅“影繞”著墻頭,顯得格外的孤獨失援。想當初宋人葉紹翁寫“滿園春色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時候,這杏姑娘是何等富有生命力!那是一種過剩的生命力的欣然展露。而如今,東風依舊,可杏花姑娘卻瘦弱不堪,出墻,也只是一種例行規(guī)程而已。
那么,去看看海棠花如何、梨花怎樣了。喲!難怪人稱“醉美人”,海棠姑娘睡得這般早啊!梨花呢,卻早已褪下枝頭,難覓蹤影!爸豢忠股罨ㄋィ薀郀T照紅妝”,東坡先生當年可是這么道來著。要不,奴家也來學他一學,燒起高燭將美人照醒了再說?哦,不可呵不可!海棠美人讓照得不得安寢,也惟有東坡先生才不算得罪。她們睡的睡了,褪的褪了,奴家特地冒著春夜寒厲的風,跑了來,卻沒有一個與我說話的,沒有一個接受我問候的,只得欲語而止。看來也只能這樣無功而返了,小鸞一邊行走,一邊抱怨:她們只知道爭奇斗艷,爭累了睡、斗罷了褪,就不知道還有人“為伊惜流年”,關(guān)注著天氣的變化、時光的流逝。
少女心性,自然格外清純,故而少女寫作的文藝作品,也就顯得十分的純真可愛。那春寒的夜色中匆匆而去的嬌小身影,那寂靜的院落里踽踽而歸的零亂腳步,那生閑氣而找不到對象的嬌憨神情,全由那清麗暢達的文字給記錄了下來,讀之真讓人忍俊不禁。
虞美人詩詞12
古詩原文
波聲拍枕長淮曉,隙月窺人小。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別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淚。誰教風鑒在塵埃?醞造一場煩惱送人來!
譯文翻譯
飲別后歸臥船中,只聽到淮水波聲,如拍枕畔,不知不覺又天亮了。從船篷縫隙中所見之殘月是那么小。汴水無情,隨著故人東去,而我卻滿載一船離愁別恨,獨向西州。
竹溪的花浦之間,你我曾經(jīng)一同大醉,當日歡聚暢飲時的情誼勝過別后的傷悲。誰讓我偏偏在蕓蕓眾生中發(fā)現(xiàn)了你,并與你成為朋友,這才釀成了今日分別這樣一場煩惱。
注釋解釋
虞美人:此調(diào)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diào),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zhuǎn)兩平韻。古代詞開始大體以所詠事物為題,配樂歌唱逐漸形成固定曲調(diào),后即開始名為調(diào)名即詞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長淮:指淮河。
隙月:(船篷)隙縫中透進的月光。
汴水:古河名。唐宋時將出自黃河至淮河的.通濟渠東段全流統(tǒng)稱汴水或汴河。
西州:古建業(yè)城門名。晉宋間建業(yè)(今江蘇南京)為揚州刺州治所,以治事在臺城西,故稱西州。
風鑒:風度識見,也指對人的觀察、看相。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寫于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冬。當時蘇軾與秦觀會面,而后在秦淮河上臨別對飲。此詞便是詞人與秦觀飲別后的有感之作。
詩文賞析
此詞的起二句,寫淮上飲別后的情景。秦觀厚意拳拳,自高郵相送,溯運河而上,經(jīng)寶應(yīng)至山陽,止于淮上,途程二百余里。臨流帳飲,惜別依依。詞人歸臥船中,只聽到淮水波聲,如拍枕畔,不知不覺又天亮了。著一“曉”字,已暗示一夜睡得不寧貼!跋对隆,指船篷罅隙中所見之月。據(jù)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載,蘇軾于冬至日抵山陽,十二月一日抵泗州。與秦觀別時當在十一月底,所見之月是天亮前從東方升起不久的殘月,故“窺人小”三字便形容真切。“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二語為集中名句。汴水一支自開封向東南流,經(jīng)應(yīng)天府(北宋之南京,今河南商丘)、宿州,于泗州入淮。蘇軾此行,先由淮上抵泗州,然后溯汴水西行入應(yīng)天府。流水無情,隨著故人東去,而自己卻載滿一船離愁別恨,獨向西行!盁o情流水多情客”(《泛金船》),類似的意思,蘇詞中也有,而此詞之佳,全“載一船離恨”一語。以水喻愁,前人多有,蘇軾是詞,則把愁恨物質(zhì)化了,可以載船中,逆流而去。這個妙喻被后人競相摹擬。李清照《武陵春》詞:“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聲名竟出蘇詞之上。
“西州”,龍榆生《東坡樂府箋》引傅注以為揚州,其實詞中只是泛指西邊的州郡,即東坡此行的目的地。
過片二句,追憶當年兩人同游的情景。公元1079年(元豐二年),東坡自徐州徙知湖州,與秦觀偕行,過無錫,游惠山,唱和甚樂;復(fù)會于松江,至吳興,泊西觀音院,遍游諸寺。詞云“竹溪花浦曾同醉”,當指此時情事。“酒味”,指當日的歡聚;“淚”,謂別后的悲辛。是年端午后,秦觀別東坡,赴會稽。七月,東坡因烏臺詩案下詔獄,秦觀聞訊,急渡江至吳興詢問消息。以后幾年間,蘇軾居黃州貶所,與秦觀不復(fù)相見!熬莆抖嘤跍I”,當有感而發(fā)。末兩句故作反語,足見真情。“風鑒”,指以風貌品評人物。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四:“風鑒一事,乃昔賢甄識人物拔擢賢才之所急!睎|坡對秦觀的賞拔,可謂不遺余力。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東坡得讀秦觀詩詞,大為驚嘆,遂結(jié)神交。三年后兩人相見,過從甚歡。后屢次向王安石推薦秦觀。可見文人高士之友誼實非常人可比。
虞美人詩詞13
黃昏又聽城頭角,病起心情惡。
藥爐初沸短檠青,無那殘香半縷惱多情。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鏡憐清影。
一聲彈指淚如絲,央及東風休遣玉人知。
作品賞析
納蘭主張詞要抒寫“性靈”,又當有風人之旨。本篇言辭直涼,不好堆砌,情意卻又能緩緩而出,不落于寡淡,是直抒胸臆的佳作。全詞語境淺顯,直白,表現(xiàn)了納蘭詞“率直性靈”的風格。
塞外的黃昏,病體沉沉的容若,沒有了家中呼奴喚婢的可能。出差在外的他連煎藥估計也得自己動手。心里沒有多少怨氣。只是有點蕭索,如每個在病中的人一樣,感覺到種種的.無常,攬鏡自照,鏡中那清瘦的身影著實令人憐惜。心情不免低落自憐自傷,再添上對家人的思念,多情公子無可排遣之下怕也只能一聲嘆息淚落如絲。這一首,值得品味的是黃昏郁郁的心情,又病痛,又情思,又孤旅,灰黃黯淡。黃昏給人的通感往往是這樣。
因為詞中“彈指”一詞還引起爭論,長嘯和彈指都是古人表達情緒的慣常動作。卻也有說是指吟唱顧貞觀所著的《彈指集》而落淚。聯(lián)合下句的詞意會發(fā)現(xiàn)容若是在思念所愛的女子。因《彈指集》而附會到顧貞觀未免牽強。兩個男人之間,再怎么要好,他也不至于明目張膽的叫他玉人,說因為吟唱《彈指詞》而落淚也有點怪怪的。
死死地摳字眼以獲得樂趣,這是詞評家們慣常做的事,說精細也可,說無聊也行。讀一首詞不是在考古,而是在感受。詞意是表象,詞境才是內(nèi)質(zhì)。我很簡單的把彈指理解為彈擊手指,表示強烈的感情,也不耽誤我領(lǐng)略詞義,因為納蘭想表達的感覺不在這兩個字上。況且將詞義解為寫給家中人,與集中另一闋《臨江仙永平道中》倒是很有上下傳承之妙。
這詞突出的反映了容若多情體貼的性格,雖然也很思念家人,心里未嘗不想著家人知道,可是未免她擔心,還是寧愿獨自承受著病中寂寞。
看容若總有些寶玉的影子,說著不愛榮華富貴吧,實際上骨子里已經(jīng)脫不了那富貴安逸,雖然不戀功名,但是極度戀家。容若自己病著卻想著不要讓家里的“林妹妹”曉得。和寶玉自己淋雨卻要人家快躲的癡勁簡直是一脈相承。寶玉那句:“我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是那傾馘傾城的貌!边真可看做容若“多情自古原多病”的注解。
虞美人詩詞14
古詩原文
黃昏又聽城頭角,病起心情惡。藥爐初沸短檠青,無那殘香半縷惱多情。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鏡憐清影。一聲彈指淚如絲,央及東風休遣玉人知。
譯文翻譯
黃昏時分又聽到城頭傳來號角聲,病中的我勉強坐起,心情不佳。藥剛剛煮沸,燈燭發(fā)出青色的光焰,快要燒盡的熏香散發(fā)半縷青煙,又勾起無限傷感。
自古以來多情者總是多病,我照著鏡子,嘆惜自己憔悴不堪的容顏。讀一句你的《彈指詞》,淚水突然滑落,拜托東風不要把我在病中對你的思念訴與你知道。
注釋解釋
短檠(qíng):短柄之燈。
“清鏡”句:謂攬鏡自照,看到那清瘦的形影著實令人憐惜。 清鏡,即明鏡。 清影,清瘦之形影。
“一聲”句:此言吟唱一聲《彈指詞》便傷心得淚下如絲。彈指,此指顧貞觀之《彈指詞》。
央及:懇請、請求。 玉人:對所愛者的愛稱。張先《菩薩蠻》:“玉人又是匆匆去,馬蹄何處垂楊路!
創(chuàng)作背景
該詞初看之下是寫給戀人的,但細細品讀,發(fā)現(xiàn)另有端倪。從文中“彈指”等可以看出這首詞是詞人為懷念友人顧貞觀而寫下,具體創(chuàng)作年份未知。
詩文賞析
納蘭的詞,總是讓人感覺繾綣幽情,該詞自然也不例外。全詞辭藻優(yōu)雅,言淺意深,可謂是直抒胸臆的佳作。
一開篇,作者就描繪了這樣一個場面,“黃昏又聽城頭角,病起心情惡”,黃昏時分,城頭號角響起,詞人身患疾病,心情異常低落。接著納蘭向我們交代了此時他正在做什么, “藥爐初沸短檠青,無那殘香半縷惱多情”。
那么,納蘭到底是因何而生病呢?他在下片給出了答案: “多情自古原多病。”患病之人一般都會自憐自傷,納蘭自然也不例外,更何況是獨自病在異鄉(xiāng),沒有親人的悉心照料,沒有朋友的'噓寒問暖,所以他只能無奈地攬鏡自照,結(jié)果看到的卻是自己日漸消瘦的容貌。
詞的結(jié)尾兩句似乎很好理解, “一聲彈指淚如絲,央及東風休遣玉人知”,病中的納蘭觸景傷情,以至于輕輕彈一下手指,就傷心得淚下如絲,但是他又不想讓想念之人知道自己患病的消息后徒增傷心,于是央求東風不要把這個消息告訴他。
這里的“彈指”指代別的是納蘭好友顧貞觀的詞集《彈指集》。那尾句中的“玉人”又如何解釋呢?從通常意義上理解,它當然是指美麗潔白的女子。另外,它也會被用來指代風流俊美的才郎,由此看來,納蘭以玉人來稱呼顧貞觀,也就變得合情合理。
全詞淺顯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音樂感,充分體現(xiàn)了納蘭詞“率直性靈”的風格。
虞美人詩詞15
古詩原文
楚腰蠐領(lǐng)團香玉,鬢疊深深綠。月蛾星眼笑微嚬,柳妖桃艷不勝春,晚妝勻。
水紋簟映青紗帳,霧罩秋波上。一枝嬌臥醉芙蓉,良宵不得與君同,恨忡忡。
譯文翻譯
美人的腰很細,脖子白而長,肌膚白嫩有光澤,鬢發(fā)重疊,十分厚密。她的眉毛像彎月,眼睛像明星,笑起來略帶愁意。晚上精心妝扮以后,就連春天也比不上她那如柳枝般妖嬈、如桃花般艷麗的美貌。
美人在竹席上躺著,水紋映在青紗帳上,她的眼神也好似籠罩上了一層薄霧。她像一枝芙蓉花那樣醉臥在竹席上,如此美好的.夜晚卻不能和心上人一起度過,她的臉上顯得充滿了恨意和憂愁。
注釋解釋
楚腰:泛指女子細腰。《韓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杜牧《遣懷》:“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蠐領(lǐng):領(lǐng)項白而頎長。蠐,蝤蠐,木中的蝎蟲,體白而長,以比喻女子頸項。見和疑《采桑子》注。
團香玉:形容肌膚白嫩而有光澤。
鬢疊:鬢發(fā)重疊,言其厚密。
月蛾星眼:如彎月之眉,如明星之眼。
笑微嚬:笑而略帶愁意。嚬,通“顰”,皺眉頭。
柳妖桃艷:如柳枝妖嬈,如桃花艷麗。
不勝:比不上。
。╠iàn):竹席。
秋波:指女子的眼神。
良宵:美好的夜晚。
忡忡(chōng chōng):憂愁的樣子!对娊(jīng)·召南·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虞美人詩詞】相關(guān)文章:
虞美人詩詞06-16
虞美人 詩詞賞析07-28
(通用)虞美人詩詞06-17
虞美人詩詞(集合)06-17
虞美人詩詞(優(yōu)選15篇)06-17
虞美人詩詞精華15篇06-17
[熱門]虞美人詩詞15篇06-17
虞美人的作文12-30
虞美人作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