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婷婷在线精品综合_97人妻AⅤ一区二区精品_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级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閱讀>詩詞>虞美人詩詞
虞美人詩詞
更新時間:2024-06-16 17:35:05
  • 相關(guān)推薦
虞美人詩詞

虞美人詩詞1

  虞美人

  蘇軾

  波聲拍枕長淮曉,隙月窺人小。

  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淚。

  誰教風鑒塵埃?

  醞造一場煩惱送人來!

  蘇軾詞作鑒賞

  此詞為元豐七年(1084)十一月作者至高郵與秦觀相會后,于淮上飲別之詞。詞中反映了蘇、秦兩人的深摯情誼。

  起二句,寫淮上飲別后的情景。秦觀厚意拳拳,自高郵相送,溯運河而上,經(jīng)寶應(yīng)至山陽,止于淮上,途程二百余里。臨流帳飲,惜別依依。詞人歸臥船中,只聽到淮水波聲,如拍枕畔,不知不覺又天亮了。著一“曉”字,已暗示一夜睡得不寧貼!跋对隆,指船篷罅隙中所見之月。據(jù)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偘浮份d,蘇軾于冬至日抵山陽,十二月一日抵泗州。與秦觀別時當十一月底,所見之月是天亮前從東方升起不久的殘月,故“窺人小”三字便形容真切!盁o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二語為集中名句。汴水一支自開封向東南流,經(jīng)應(yīng)天府(北宋之南京,今河南商丘)、宿州,于泗州入淮。蘇軾此行,先由淮上抵泗州,然后溯汴水西行入應(yīng)天府。

  流水無情,隨著故人東去,而自己卻載滿一船離愁別恨,獨向西行!盁o情流水多情客”(《泛金船》),類似的意思,蘇詞中也有,而本詞之佳,全“載一船離恨”一語。以水喻愁,前人多有,蘇軾是詞,則把愁恨物質(zhì)化了,可以載船中,逆流而去。這個妙喻被后人競相摹擬。李清照《武陵春》詞:“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聲名竟出蘇詞之上。

  “西州”,龍榆生《東坡樂府箋》引傅注以為揚州,其實詞中只是泛指西邊的州郡,即東坡此行的目的.地。

  過片二句,追憶當年兩人同游的情景。元豐二年,東坡自徐州徙知湖州,與秦觀偕行,過無錫,游惠山,唱和甚樂。復會于松江,至吳興,泊西觀音院,遍游諸寺。詞云“竹溪花浦曾同醉”,當指此時情事!熬莆丁,指當日的歡聚:“淚”,謂別后的悲辛。元豐二年端午后,秦觀別東坡,赴會稽。七月,東坡因烏臺詩案下詔獄,秦觀聞訊,急渡江至吳興尋問消息。以后幾年間,蘇軾居黃州貶所,與秦觀不復相見。“酒味多于淚”,當有感而發(fā)。末兩句故作反語,足見真情。“風鑒”,指以風貌品評人物。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四:“風鑒一事,乃昔賢甄識人物拔擢賢才之所急。”東坡對秦觀的賞拔,可謂不遺余力。熙寧七年(1074年),東坡得讀秦觀詩詞,大為驚嘆,遂結(jié)神交。三年后兩人相見,過從甚歡。后屢次向王安石推薦秦觀。

  可見文人高士之友誼實非常人可比。

虞美人詩詞2

  【原文】

  疏籬曲徑田家小。云樹開清曉。天寒山色有無中。野外一聲鐘起、送孤蓬。

  添衣策馬尋亭堠。愁抱惟宜酒。菰蒲睡鴨占陂塘?v被行人驚散、又成雙。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兆跁r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不少新詞調(diào)。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diào)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賞析

  這是一首敘寫送行惜別的詞作。詞人為心上人送行,首二句所描繪的農(nóng)家景致是他們臨分手之處:“疏籬曲徑田家小,云樹開清曉”,“疏籬”、“曲徑”是典型的農(nóng)家景致,也是詞人于清晨所見近處之景,再往遠處看,籠罩在樹林上的云霧漸漸地散開,時間到了清晨,分手的時分已在即!扒鷱健,唐詩人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詩有“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贝送猓霸茦溟_清曉”句,似化用秦觀《滿庭芳》詞中“曉色云開”句,但周詞的詞序顛倒,所以這里的“開”字似更為精煉!疤旌缴袩o中,野外一聲鐘起、送孤篷”,三、四兩句承上而來,詞人的目光依舊停留在遠處,但見晨霧迷漫,帶著寒氣的山巒在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分別的時刻終于到了,四野一片寂靜,只見遠處山寺鐘聲傳來,這給凄清的送別場面又增添了一層感傷色彩!疤旌本,化用王維《漢江臨泛》中的詩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痹~作上片以“疏籬”、“曲徑”、“田家”、“云樹”、“山色”、“孤篷”、“野外”等描繪一幅素淡畫面,畫面極為清靜淡雅,再襯以鐘聲,使得畫面富有動感,在這種環(huán)境中送別,心境自然是凄涼而憂郁的。

  詞作下片轉(zhuǎn)而敘寫自己的心情。但詞人并不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來表達,而是以一個個動作和畫面來達到表述之目的!疤硪虏唏R尋亭堠,愁抱惟宜酒”。這是說送走心上人后,感到寒意襲人和愁意纏繞心間,于是便添加衣服,策馬揚鞭去找驛站,買些酒來驅(qū)寒解愁!巴ぼ保嘧魍けぃ瓰閭刹、瞭望的崗亭!逗鬂h書·光武紀》載:“筑亭堠修烽燧!边@里當是指古代廢置之亭堠,已改為置酒供行人休息場所。因前文已交代“天寒”,故此遂有“添衣”,但實質(zhì)上是寫詞人之心寒愁濃。詞人又寫自己急急忙忙地尋找亭堠,說明其離愁之濃重!俺畋А币痪涫侨~中唯一的.直抒其情,“惟宜”二字,強調(diào)了一種無可奈何之情,亦可理解為本詞的主旨。歇拍二句,詞人又忽地轉(zhuǎn)入寫景,“菰蒲睡鴨占陂塘,縱被行人驚散、又成雙”,詞人飲罷解愁之酒,又匆匆上路,馬蹄聲聲,驚散了池塘旁水草中尚在熟睡的鴨子,但很快它們又成雙地聚在一起睡著了。宋詩人黃庭堅《睡鴨》詩有:“天下真成長會合,兩鳧相依睡秋江。”這本是鄉(xiāng)野常見之景,然實是詞人有感而發(fā),借此以襯托自己的孤單,寄托自己的“愁抱”。正如江淹《別賦》中所寫:“是以行子腸斷,百感凄惻。風蕭蕭而異響,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滯于水濱,車逶遲于山側(cè)!痹~作下片以“添衣”、“策馬”、“尋亭堠”一系列行動,及鴨睡陂塘之景,側(cè)面寫出了詞人送別心上人之后無法抒發(fā)的“愁抱”,也暗示出詞人是位羈旅在外的行人。他似要極力在詞作中淡化自己的愁緒,然仍抑止不住地流露出來。

  全詞煉字度句,精煉含蓄,疏密相間,勾勒微妙,語言深沉,格調(diào)超然。

虞美人詩詞3

  寄深于淺簡明貌,詩外有詩好。真情真景出真詞,竟境領(lǐng)先無趣不成詩。

  情風志理韻風意,真字多含義。異常三味勝通常,意質(zhì)高低須用寄言量。

  相關(guān)資料:

  “寄言”“寄深于淺”“詩外有詩”“真字是詞骨”;

  王國維首提“意境”;

  陸偉然在“無趣不成詩”的基礎(chǔ)上,提出四趣(情、風、志、理)三味(韻、風、意),說“意質(zhì)”(意緒情調(diào))決定意境。

虞美人詩詞4

  虞美人

  以狂得罪,賦此餞行

  蔣捷

  甚矣君狂矣。

  想胸中、些兒磊磈,酒澆不去。

  據(jù)我看來何所似,一似韓家五鬼。

  又一似、楊家風子。

  怪鳥啾啾鳴未了,被天公、捉在樊籠里。

  這一錯,鐵難鑄。

  濯溪雨漲荊溪水。

  送君歸、斬蛟橋外,水光清處。

  世上恨無樓百尺,裝著許多俊氣。

  做弄得、棲棲如此。

  臨別贈言朋友事,有殷勤、六字君聽。汗(jié)飲食,慎言語。

  蔣捷詞作鑒賞

  南宋末年,昏帝權(quán)奸當政。十幾年的光景,端的是一紙醉金迷的.逍遙日子。加上賈似道上欺下瞞,弄權(quán)誤國,把一個小朝廷淪為兵虛財潰、內(nèi)外交困的地步。有人直言上諫,反被怪罪。鄉(xiāng)士因諫獲罪,被驅(qū)出臨安城,蔣捷感之而發(fā),寫下這首詞作。

虞美人詩詞5

  古詩原文

  波聲拍枕長淮曉,隙月窺人小。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別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淚。誰教風鑒在塵埃?醞造一場煩惱送人來!

  譯文翻譯

  飲別后歸臥船中,只聽到淮水波聲,如拍枕畔,不知不覺又天亮了。從船篷縫隙中所見之殘月是那么小。汴水無情,隨著故人東去,而我卻滿載一船離愁別恨,獨向西州。

  竹溪的花浦之間,你我曾經(jīng)一同大醉,當日歡聚暢飲時的情誼勝過別后的傷悲。誰讓我偏偏在蕓蕓眾生中發(fā)現(xiàn)了你,并與你成為朋友,這才釀成了今日分別這樣一場煩惱。

  注釋解釋

  虞美人:此調(diào)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diào),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zhuǎn)兩平韻。古代詞開始大體以所詠事物為題,配樂歌唱逐漸形成固定曲調(diào),后即開始名為調(diào)名即詞牌!队菝廊恕芳词侨绱。

  長淮:指淮河。

  隙月:(船篷)隙縫中透進的月光。

  汴水:古河名。唐宋時將出自黃河至淮河的通濟渠東段全流統(tǒng)稱汴水或汴河。

  西州:古建業(yè)城門名。晉宋間建業(yè)(今江蘇南京)為揚州刺州治所,以治事在臺城西,故稱西州。

  風鑒:風度識見,也指對人的觀察、看相。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寫于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冬。當時蘇軾與秦觀會面,而后在秦淮河上臨別對飲。此詞便是詞人與秦觀飲別后的'有感之作。

  詩文賞析

  此詞的起二句,寫淮上飲別后的情景。秦觀厚意拳拳,自高郵相送,溯運河而上,經(jīng)寶應(yīng)至山陽,止于淮上,途程二百余里。臨流帳飲,惜別依依。詞人歸臥船中,只聽到淮水波聲,如拍枕畔,不知不覺又天亮了。著一“曉”字,已暗示一夜睡得不寧貼!跋对隆保复耋料吨兴娭。據(jù)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載,蘇軾于冬至日抵山陽,十二月一日抵泗州。與秦觀別時當在十一月底,所見之月是天亮前從東方升起不久的殘月,故“窺人小”三字便形容真切!盁o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二語為集中名句。汴水一支自開封向東南流,經(jīng)應(yīng)天府(北宋之南京,今河南商丘)、宿州,于泗州入淮。蘇軾此行,先由淮上抵泗州,然后溯汴水西行入應(yīng)天府。流水無情,隨著故人東去,而自己卻載滿一船離愁別恨,獨向西行!盁o情流水多情客”(《泛金船》),類似的意思,蘇詞中也有,而此詞之佳,全“載一船離恨”一語。以水喻愁,前人多有,蘇軾是詞,則把愁恨物質(zhì)化了,可以載船中,逆流而去。這個妙喻被后人競相摹擬。李清照《武陵春》詞:“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聲名竟出蘇詞之上。

  “西州”,龍榆生《東坡樂府箋》引傅注以為揚州,其實詞中只是泛指西邊的州郡,即東坡此行的目的地。

  過片二句,追憶當年兩人同游的情景。公元1079年(元豐二年),東坡自徐州徙知湖州,與秦觀偕行,過無錫,游惠山,唱和甚樂;復會于松江,至吳興,泊西觀音院,遍游諸寺。詞云“竹溪花浦曾同醉”,當指此時情事。“酒味”,指當日的歡聚;“淚”,謂別后的悲辛。是年端午后,秦觀別東坡,赴會稽。七月,東坡因烏臺詩案下詔獄,秦觀聞訊,急渡江至吳興詢問消息。以后幾年間,蘇軾居黃州貶所,與秦觀不復相見。“酒味多于淚”,當有感而發(fā)。末兩句故作反語,足見真情!帮L鑒”,指以風貌品評人物。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四:“風鑒一事,乃昔賢甄識人物拔擢賢才之所急!睎|坡對秦觀的賞拔,可謂不遺余力。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東坡得讀秦觀詩詞,大為驚嘆,遂結(jié)神交。三年后兩人相見,過從甚歡。后屢次向王安石推薦秦觀?梢娢娜烁呤恐颜x實非常人可比。

虞美人詩詞6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yīng)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注釋】:

  了:了結(jié),完結(jié)。

  砌:臺階。雕闌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應(yīng)猶:一作"依然"。

  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

  【賞析】:

  此詞大約作于李煜歸宋后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jù)說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絕命詞了。全詞以問起,以答結(jié);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diào)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yīng)。誠然,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并不值得同情,

  他所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秘事。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shù)上確有獨到之處:"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信息,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嘆,因為它們都勾發(fā)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由珠圍翠繞,

  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結(jié)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調(diào)》"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說,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于結(jié)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nèi)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tài)--"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yīng),并借用它來抒發(fā)自已類似的情感。

  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nèi)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tài)。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范圍內(nèi)產(chǎn)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亡國之音,何哀思之深耶?傳誦禁廷,不加憫而被禍,失國者不殉宗社,而任人宰割,良足傷矣!逗笊皆娫挕分^秦少游詞"飛紅萬點愁如海"出于后主"一江春水"句。《野客叢書》又謂白樂天之"欲識愁多少,高于滟滪堆"、劉禹錫之"水流無限似濃愁",為后主所祖,但以水喻愁,詞家意所易到,屢見載籍,未必互相沿用。就詞而論,李、劉、秦諸家之以水喻愁,不若后主之"春江"九字,真?zhèn)娜苏Z也。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感懷故國,悲憤已極。起句,追維往事,痛不欲生!

  滿腔恨血,噴薄而出:誠《天問》之遺也。"小樓"句承起句,縮筆吞咽;"故國"句承起句,放筆呼號。一"又"字慘甚。東風又入,可見春花秋月一時尚不得遽了。罪孽未滿,苦痛未盡,仍須偷息人間,歷盡磨折。下片承上,從故國月明想入,揭出物是人非之意。末以問答語,吐露心中萬斛愁恨,令人不堪卒讀。通首一氣盤旋,曲折動蕩,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王方俊《唐宋詞賞析》:這首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被前人譽為"詞中之帝",是李煜囚居汴京時所作。

  據(jù)王輊《默記》載:"歸朝(指李煜降宋后),郁郁不樂,見于詞語。"本詞就是抒寫這種懷念故國之情,哀嘆亡國之痛的情懷的。

虞美人詩詞7

  虞美人·花開紫陌妖嬈艷

  花開紫陌妖嬈艷,芳草青如染。

  相逢半日卻無言,只把今晨美景憶當年。

  黃鸝未散人依舊,提手折衣袖。

  落琴輕按戀思情,翠柳相留春雨放人行。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梳樓

  絲絲楊柳絲絲雨。春在溟濛處。樓兒忒小不藏愁。幾度和云飛去、覓歸舟。

  天憐客子鄉(xiāng)關(guān)遠。借與花消遣。海棠紅近綠闌干。才卷朱簾卻又、晚風寒。

  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虞美人詩詞8

  古詩原文

  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彌千里。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燈初上,水調(diào)誰家唱?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譯文翻譯

  登高遠眺,千里美景盡收眼底。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要數(shù)這里最美。你這一去,何時才能返回?請痛飲幾杯吧,但愿醉倒再不離去。

  看,沙塘里華燈初放。聽,是誰把動人心弦的《水調(diào)》來彈唱?當夜深風靜我們扶醉欲歸時,只見在一輪明月的映照下,錢塘江水澄澈得象一面綠色的玻璃一樣。

  注釋解釋

  湖山信:元祐初,學士梅摯任杭州太守,宋仁宗曾作詩送行曰:“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贝司浼磸娜首谠妬。梅摯到任后筑有美堂于吳山。神宗熙寧七年(1074)秋,杭州太守陳襄(述句),將調(diào)往雨京(今河南商丘)行前宴客于美堂。席間蘇軾作此詞。

  使君:對州郡長官的稱呼,此處指陳襄。漢時稱刺史為使君,漢以后用以尊稱州郡長官。

  沙河塘:位于杭州東南,當時是商業(yè)中心。

  水調(diào):商調(diào)名,隋煬帝開汴渠,曾作《水調(diào)》。

  闌:殘,盡,晚。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熙寧七年(1074)七月蘇軾任杭州通判時。時杭州太守陳襄(字述古)調(diào)任,即將離杭,設(shè)宴于杭州城中吳山上之有美堂。應(yīng)陳襄之請,蘇軾即席寫下了此詞。

  詩文賞析

  關(guān)于此詞的寫作,宋人傅榦的《注坡詞》所敘甚詳。傅云:“《本事集》云:陳述古守杭,已及瓜代,未交前數(shù)日,宴僚佐于有美堂。侵夜月色如練,前望浙江,后顧西湖,沙河塘正出其下,陳公慨然,請貳車蘇子瞻賦之,即席而就。

  上片前兩句極寫有美堂的形勝,也即湖山滿眼、一望千里的壯觀。此二句從遠處著想,大處落墨,境界闊大,氣派不凡。

  “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這兩句反映了詞人此時此刻的心情:使君此去,何時方能重來?何時方能置酒高會?他的惜別深情是由于他們志同道合。據(jù)《宋史·陳襄傳》,陳襄因批評王安石和“論青苗法不便”,被貶出知陳州、杭州。然而他不以遷謫為意,“平居存心以講求民間利病為急”。而蘇軾亦因同樣的原因離開朝廷到杭州,他自言“政雖無術(shù),心則在民”。他們共事的兩年多過程中,能協(xié)調(diào)一致,組織治蝗,賑濟饑民,浚治錢塘六井,獎掖文學后進。他們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確實做了不少有益于人民的事。此時即將天隔南北,心情豈能平靜?

  過片描寫華燈初上時杭州的繁華景象,由江上傳來的流行曲調(diào)而想到杜牧的揚州,并把它與杭州景物聯(lián)系起來。想當年,隋煬帝于開汴河時令制此曲,制者取材于河工之勞歌,因而聲韻悲切。傳至唐代,唐玄宗聽后傷時悼往,凄然泣下。而杜牧他的著名的《揚州》詩中寫道:“誰家唱水調(diào),明月滿揚州!敝钡剿未饲燥L行民間。這種悲歌,此時更增添離懷別思。離思是一種抽象的思緒,能感覺到,卻看不見,摸不著,對它本身作具體描摹很困難。詞人借助燈火和悲歌,既寫出環(huán)境,又寫出心境,極見功力之深。

  結(jié)尾兩句,詞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綠清澈,生動形象地形容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輝、碧光如鏡的夜景。走筆至此,詞人的感情同滿江明月、萬頃碧光凝成一片,仿佛暫時忘掉了適才的宴飲和世間的'紛擾,而進入到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美妙境界。這里,明澈如鏡、溫婉靜謐的江月,象征友人為人高潔耿介,也象征他們友情的純潔深摯。寫有美堂上所觀夜景。

  此詞以美的意象,給人以極高的藝術(shù)享受。詞中美好蘊藉的意象,是作者的感情與外界景物發(fā)生交流而形成的,是詞人自我情感的象征。那千里湖山,那一江明月,是作者心靈深處縷縷情思的閃現(xiàn)。

虞美人詩詞9

  一、教材分析

  《虞美人》在新編教材中位于必修上冊的古詩詞誦讀部分,這個部分的學習有利于高中生古代詩文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聲情并茂地吟詠、誦讀詩歌,在古典詩歌的音樂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虞美人》這首詞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寫得凄婉悲涼,深刻地表達了李煜的故國之思,亡國之痛。而且這首詞篇幅短小,有古歌新唱,易于激發(fā)學生的誦讀興趣。

  二、學情分析

  17歲的學生,正值青春年少,作為00后的一代,伴著新思潮,新科技成長的一代,整體而言活躍而感情激越,喜好接受視聽資訊,但同時感性過多,理性不足。因此引導學生了解李煜文章的特點,了解他復雜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努力通過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感受古代詩詞的魅力。

  三、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yǎng):

  (一)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風格,感受詞作的藝術(shù)魅力及其藝術(shù)價值。

  2、鑒賞李煜詞深遠的意境美,真摯的情感美,動人的音樂美。

  3、誦讀詞作,賞析重點詞句,把握藝術(shù)技巧,提高詞的鑒賞能力。

  (二)思維發(fā)展與提升

  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尋找意象,感悟意境,培養(yǎng)審美情趣,提高鑒賞能力。

  (三)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

  理解、把握作品中蘊含的亡國之痛與故國之思。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賞析重點詞句,把握藝術(shù)技巧,提高詞的鑒賞能力。

  難點:鑒賞李煜詞深遠的意境美,真摯的情感美,動人的音樂美。

  五、教學方法:

  誦讀法 點撥法討論探究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流程

 、賹Рシ乓魳穾锥喑疃鷺非

  讓學生在二胡樂曲中進入情境,幻燈片放映導入內(nèi)容。設(shè)計意圖:通過情景導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一個面容憔悴的君主。在古都金陵即將沉陷的時候,這位風流天子,緩緩地站起身來,脫去那件金光閃閃的龍袍,出城跪降。隨后,在宋兵的辱罵聲中,北上汴梁,過著被軟禁的囚徒生活,當他在汴梁挨過了三個年頭之后,當他過完42歲生日的那天晚上,當他命歌伎唱過一曲最為絕望的詩歌之后,當喝完宋太宗賜來的毒酒之后,便倒地而亡,結(jié)束了他傳奇的一生。那么,大家知道他是誰嗎?

  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谥v授新課

  介紹詞的發(fā)展知識:詞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

 、 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diào)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

 、 詞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個樂段,叫“片”或“闋”,分兩片的最為常見。

  ③ 詞按字數(shù)分成小令、中調(diào)和長調(diào)三種,58字以內(nèi)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diào),91字以上為長調(diào)。

 。ㄒ唬┲苏撌狼楦泄缠Q

  強調(diào):百代詞宗,千古一帝。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字重光,號鐘隱、蓮峰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961年繼位,史稱李后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違命侯。后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的詞的風格可以975年被俘分為兩個時期。前期的詞風格綺麗柔靡,主要描寫富麗堂皇的'宮廷生活和風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后期詞由于生活的巨變,他寫出了一首首泣血絕唱,如《虞美人》,《浪淘沙》《破陣子》等,凄涼傷感,意境深遠,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成就。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 行本色。李后主拙于治國,在詞中猶不失為南面王。一一清.沈謙

 。ǘ﹦澓霉(jié)奏,自由朗讀,讀出屬于你的情感特征

  詩歌誦讀技巧:

 、佟耙糇x”:字準句清,音正腔圓,語調(diào)控制得體。

 、凇耙庾x”:讀書聲中見人物,讀書語氣中見事態(tài),讀書語調(diào)中見變通。

  ③“情讀”:字字含情,句句融情,篇中洋溢著情感,以一己之情與作者之情共鳴、共振。

 、堋懊雷x”:追求形象美、形式美、韻律美、情趣美。

  合作探究:每6人一組,通力合作完成自主學習的任務(wù)。要求:

  所有同學必須參與討論,小組之間比一比,哪個小組完成得最快最好!小組里誰貢獻最大!大家有20分鐘時間

  七、情讀,具體研習:

  問題探究1:春花秋月,美景當前,誰人不憐,但李煜為什么希望他們結(jié)束呢?

  參考答案:春花秋月確實是美好的事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但是這些曾經(jīng)美好的景色在詞人心中已經(jīng)改變了顏色,原來的錦衣玉食,“春花秋月”的美好生活于亡國之君李煜,卻偏偏勾起他傷心的回憶,只能增加一個階下囚的無限悲傷,所以,見到春花秋月的無休無止,反而覺得煩惱,希望這些美好的事物早點結(jié)束。

  寫作手法:樂景寫哀情為全文定下了低沉凄涼的情感基調(diào)

  問題探究2.往事具體指什么?李煜到底在懷念什么?

  參考答案:做帝王時的一切的快樂的事情

  物質(zhì)層面:錦衣玉食后宮佳麗。精神層面:歡樂自由尊嚴安全感等

  問題探究3.“東風”是什么意思?“又”字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東風:春風。

  又;點明了他降宋的時間又過去一年,時光在流逝,季節(jié)在變化,這些都引起作者無限感慨:生命短暫,復國無望,所以很自然發(fā)出哀嘆

  我:

  問題探究4詞兩次提到“月”,大家說說月有什么特殊的含義?(試舉帶月詩詞名句)

  參考答案:懷念親人,懷念故鄉(xiāng)之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白《靜夜思》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一張九 齡《望月懷遠》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王昌齡《出塞》

  精講點撥

 。ㄈ﹩栴}探究5為何選擇“雕欄玉砌”這個意象?“只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改變的僅僅是人的容顏嗎?

  參考答案:雕欄:雕花的欄桿玉砌:白玉一樣的臺階

  李煜用雕花的欄桿,和白玉一樣的臺階,代指帝王的豪華的宮殿。

  這里是李煜最熟悉的地方,留下他無數(shù)次的歡歌笑語和許多美好的回憶。那富麗堂的宮 殿,應(yīng)該依然存在吧,所不同的是物是人非,宮殿依舊,而他已從一國之君變成了階下囚。作者借雕欄玉砌表達自己對故國的思念!爸皇恰焙幸环N嘆惋語氣,表達了物事人非的無限感嘆,改變的不僅僅是人的容顏,還有人的身份、地位、感受等

  問題探究6六句詞有三組對比,反復對比宇宙永恒不變和人生短暫無常。請問哪幾句寫宇宙?哪幾句寫人生?

  參考答案:(宇宙永恒不變)(人生短暫無常)

  春花秋月一如煙往事 小樓東風一故國月明雕欄玉砌一已改朱顏

  問題探究7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來寫愁?抒發(fā)了詞人怎樣的感情?這種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還有哪些寫愁的詩句?

  參考答案:比喻。這種愁猶如滔滔江水,一瀉千里,綿綿無盡。

  抒發(fā)了作為一個亡國之君李煜過著屈辱的 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國滅亡的遺恨就像滔滔的江水,綿綿不盡。

  表達效果:化抽象為具體,將抽象感情具體化形象化

  寫愁的詩句:

  問題探究8這首詞運用了哪些藝術(shù)手法?

  1.樂景寫哀情(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2.比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3.對比(宇宙永恒不變)(人生短暫無常)

  春花秋月一如煙往事 小樓東風一故國月明雕欄玉砌一已改朱顏

  4.虛實結(jié)合

  實寫:物是(自然永恒)虛寫:人非(人生無常)

 。ㄋ模┊斕糜柧殻何铱蠢铎

  (一)從職業(yè)上看,他既是國主,又是詞人

  1、成功的詞人(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整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

  2、失敗的政治家(生活奢侈豪華、沉浸于聲色犬馬、不務(wù)正業(yè),從他作

  品的內(nèi)容可體現(xiàn)這一方面:他的作品前期主要表現(xiàn)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離愁別恨,后期主要表現(xiàn)他的思鄉(xiāng)之情、亡國之恨,而這種“情”這種“恨”又主要體現(xiàn)在對過去生活的懷念)。

  (二)勾踐與李煜

  同是亡國之君,他們兩人的做法卻大相徑 庭。

  勾踐:反省自己,制定策略,臥薪嘗膽,東山再起

  李煜:留念過去,縱情聲色,胸無大志,被賜而死

  就其根本原因,勾踐還想當國王,李煜選錯 了職業(yè)。這是由人生觀的不同造成的。如果是你你如何選擇?

  八、教學反思

  文學作品主要以寫人為主,寫人的作品又是 以寫情為主。李煜是一個情感豐富的詞人,他的詞主要體現(xiàn)了一個“情”字。這首詞是以寫“愁情” 為主的成功之作,教學時,不僅要分析詞人是怎樣使抽象的“愁”形象化,還要觸類旁通,舉一反 三,讓學生知道對“愁”的描寫是多樣化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如以上事例),選擇的角度不同,“愁”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形象也就不同,學會借助自然景物表達自己的情感。

虞美人詩詞10

  虞美人·寄公度原文

  作者:舒亶

  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背飛雙燕貼云寒。獨向小樓東畔、倚闌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故人早晚上高臺。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虞美人·寄公度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夏天已過,荷花凋落。寥廓的天空與浩瀚的江水相連,暮色中秋風吹起碧波。比翼的雙燕各奔東西,貼著高寒的云天,遠遠飛去。我獨倚在小樓東邊的欄桿。

  人生應(yīng)當飲酒盡歡,在半醉半醒中最好。長安大雪漫天,阻斷了通行的路道。我知道朋友早晚登樓遠望,盼望我的歸來。江南春來早,請贈我梅花一枝,讓我早早感到春天的溫暖和明媚。

  注釋

  芙蓉:指荷花。

  涵:包含,包容。

  滄:暗綠色(指水)。

  闌:欄桿。

  合:應(yīng)該。

  尊:同“樽”,酒杯。

  虞美人·寄公度賞析

  上片寫日暮登樓所見!败饺芈浔M天涵水,日暮滄波起!避饺兀春苫。荷花落盡,時當夏末秋初。秋風江上,日暮遠望,水天相接,煙波無際;客愁離思,亦隨煙波蕩漾而起。這兩句視野開闊,而所見秋風殘荷、落日滄波等外景,則透示出一派蒼茫蕭索的情調(diào)!氨筹w雙燕貼云寒”,視角由平遠而移向高遠;正當獨立蒼茫、黯然凝望之際,卻又見一對燕子,相背向云邊飛去!氨筹w雙燕”尤言“勞燕分飛”。《玉臺新詠》卷九《東飛伯勞歌》云:“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牽牛)織女時相見!焙蠹从脕矸Q朋友離別。

  “貼云寒”,狀飛行之高;高處生寒,由聯(lián)想而得。著一“寒”字,又從視感而轉(zhuǎn)化為一種心理感受,暗示著離別的悲涼況味。“獨向小樓東畔倚欄看”是補敘之筆,交代前面所寫,都是小樓東畔倚欄所見。把宏闊高遠的視線收聚到一點,對準樓中倚欄悵望之人。“獨”字輕輕點出,既寫倚欄眺景者為獨自一人,又透露出觸景而生的孤獨惆悵之感。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笔钦f光陰荏苒,轉(zhuǎn)眼又是歲暮,雪滿京城,寂寥寡歡,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長安,借指京城!把M長安”,既點時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氣氛,雪夜把盞,卻少對酌之人,歲暮懷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肮嗜嗽缤砩细吲_,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順勢而出故人,老朋友,指公度。早晚,多義詞,這里為隨時、每日之意。

  “故人早晚上高臺,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边@兩句是虛寫,從對方著筆,心有同感,用情頗深。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遠,思念著我;即使道遠雪阻,他也一定會給我寄贈一枝江南報春的早梅。這是用南朝宋陸凱折梅題詩以寄范曄的故事!肚G州記》:“陸凱與范曄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边@里用典,卻又切合作者當年與友人置酒相別的一段情事。如此,更見其情深而意切。

虞美人詩詞11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我拿李煜李后主的這首詞作為我的開始,是我相信人生就如這首詞一樣,風雨飄零是事態(tài)常事,全詞漂亮的無法形容,只剩下感受,這也許就是古代文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悟與不悟,得與不得,是文字最不可悟最不可得的東西,所以淡定的從春花開始,然后東流結(jié)束,人這一生何嘗不是這樣的悲喜交集。

  如果說一個人在經(jīng)歷了繁華極盛到頹落極衰,我想那是命,不是其他,那時李煜還不懂什么是亡國之君,只知道人生如此,如此是詞,一切到了家破人散的地步,所有的東西都已不再重要,即使在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他應(yīng)該理解了人生如果在錯誤的時間地點位置上,那么絕對是悲哀。

  悲涼的詞,一段對生命關(guān)于從喜到悲的寫照,李后主也許最后明白的人生是不過如此,不過如此又包含了太多無奈和辛酸,遙想他的過去錦衣玉食萬人之上,可命中也安排他注定囹圄無可奈何。

  人生就像他的詞一般只可感受不可言傳,他在獄中不會想到那是現(xiàn)實,人這一輩子有太多的想不到,也有太多的做不到,只是繁華過盡世態(tài)炎涼,李后主一生善詞多愁善感,靈性與感性在他的詞里后人無法企及,只是命運安排又有何辦法,讓他成為一切不可能中的不可能,雕欄玉砌太過靡麗,玉娥嬌娃過眼云煙,一個普通人想不到的`他做到了,一個皇帝該做到的他沒有做到,后人唏噓后人惜才但歷史不會改變。

  我們無數(shù)人讀這首詞那字字如滴血,那句句似剜心,可我們卻不會想明白最后真正痛苦都無力的人卻是這個只會吟詞作賦的亡國之君。

  一江春水都已東流去,他的意識中自己連一江水都早已不如,物化的境界高超的表達意境方式,讓人嘆為觀止,讓人醉了卻不是那壺濁酒。

  李煜最終還是明白了如果他不是天命之子,也許他可以沉溺于煙花柳巷,一輩子不聞朝廷之事,賣弄風月彈詞譜曲,他能做到他也會做到。

  有些東西強求并不好,有些世理不俗不完美,時間已經(jīng)將他埋沒,可這首次卻永遠的存在,一切都是好的一切又都是壞的,這可能就是命吧,李后主不會再生,虞美人再也不能有第二首,時也命也天注定人難違。

虞美人詩詞12

  虞美人·東風蕩飏輕云縷

  東風蕩飏輕云縷,時送瀟瀟雨。水邊臺榭燕新歸,一點香泥,濕帶落花飛。

  海棠糝徑鋪香繡,依舊成春瘦。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譯文】

  東風輕輕地吹拂,云兒縷縷隨風飄過。蕭蕭春雨時緊時緩不停歇。茫茫水邊的小樓閣,新歸的燕子忙筑窩?阢曄隳啻熡,落花粘身頻飛過。

  小徑上落滿了海棠花,繽紛斑斕花香四發(fā)。綠肥紅瘦人愁煞。更哪堪,黃昏時節(jié),庭院里柳樹落啼鴉。還記得嗎,朗月如輝的月光下,那人帶著素潔的月色,輕輕地摘下如雪的梨花。

  【注釋】

  1.虞美人:詞牌名,此調(diào)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diào),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zhuǎn)兩平韻。

  2.蕩飏(yáng):飄揚,飄蕩。

  3.縷(lǚ):一條一條地。

  4.蕭(xiāo)蕭雨:形容雨聲蕭蕭。

  5.水邊二句:謂新歸雙燕銜泥筑巢。臺榭(xiè),建筑在高臺上臨水的四面敞開的樓閣。

  6.糝(sǎn):摻和。

  7.香繡:這里指海棠花瓣。

  8.成春瘦:花落則春光減色,有如人之消瘦,此言春亦兼及人。

  9.柳啼鴉:歸鴉啼于柳上。

  10.那人:指所思女子。

  11.和月句:極言人與境界之實。宋·晏殊《寓意》:“梨花院落溶溶月!

  【創(chuàng)作背景】

  南宋政權(quán)建立以來,統(tǒng)治者不思舉兵北伐,只是以向金人卑躬屈膝來換取一時的安寧。陳亮懷有一腔報國之志,多次上書宋孝宗,陳述復國方略,卻從未被采納。長期的鄉(xiāng)居生活并沒有讓他的志向發(fā)生改變,磊落不平之氣多次借由詩詞抒發(fā)出來。在陳亮眼里,春光帶給他的只有愁和恨,這首《虞美人·春愁》便是其中一首。

  【賞析】

  詞的上片開篇兩句沒有寫“紅杏枝頭春意鬧”的芳菲春景,而是直說“風”、“雨”。東風輕拂著大地,幾縷淡淡的云彩在天空飄蕩。這兩句里的“風”和“雨”,是全詞的詞眼,大好的春光就是在風雨中消逝的,領(lǐng)起了全篇詞意。“水邊臺榭燕新歸,一口香泥、濕帶落花飛!眱删浠冒拙右住跺X塘湖春行》中“誰家新燕啄春泥”的詩意。燕子才剛剛歸來,還未來得及觀賞芳菲春色,滿樹花朵卻已經(jīng)凋零,如此景象,詞人不由產(chǎn)生滿腔感慨、滿腹愁緒。這里的“泥”承第二句“蕭蕭雨”,“落花”承第一句“東風蕩飏”而來。燕子新歸,而落紅已經(jīng)成陣,目睹這種景色,詞人的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詞的下片首句承上片“落花”,開始描寫凋零的海棠!昂L募R徑鋪香繡,依舊成春瘦!痹诖嗽~人雖然只取了海棠一種花來進行描寫,但是讀者從中仿佛還可以看到桃花、杏花、梨花……落紅一地。當所有春花凋零并被泥土掩埋,也就沒有什么春色可言。用“春瘦”來形容春色漸失十分形象傳神,也是全詞的主旨所在。春也如人一般,在萬花凋零的.滿腹愁緒中逐漸消瘦,逐漸疲憊不堪。結(jié)尾兩句“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遍_始出現(xiàn)人的形象,畫面也頓時變得更加豐富。

  全詞無一字說愁,卻處處都透著愁緒。春天本是百花競放、喧鬧芳菲的季節(jié),可是經(jīng)歷一場風雨后,凋零的花朵,銜泥的春燕,對月啼叫的烏鴉卻讓人頓感凄涼;ㄩ_花落雖是自然之理,卻引發(fā)了敏感詞人心中的無限愁緒,凄涼的其實不只是春色,也是詞人因年華漸逝、壯志未酬而生的悲哀。詞中的抑郁哀婉之氣令讀者讀之不禁為作者坎坷的生平而動容。

  【作者簡介】

  陳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陳亮,字同甫,號龍川,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婺州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孝宗淳熙五年,詣闕上書論國事。后曾兩次被誣入獄。紹熙四年光宗策進士第一,狀元。授簽書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謚號文毅。所作政論氣勢縱橫,詞作豪放,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宋史有傳。

  水調(diào)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不見南師久,漫說北群空。當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yīng)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里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水龍吟·春恨

  鬧花深處層樓,畫簾半卷東風軟。春歸翠陌,平莎茸嫩,垂楊金淺。遲日催花,淡云閣雨,輕寒輕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

  寂寞憑高念遠。向南樓、一聲歸雁。金釵斗草,青絲勒馬,風流云散。羅綬分香,翠綃對淚,幾多幽怨。正銷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guī)聲斷。

虞美人詩詞13

  古詩原文

  風滅爐煙殘灺冷,相伴惟孤影。判教狼藉醉清尊,為問世間醒眼是何人?

  難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閑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尊前。

  譯文翻譯

  冷風吹滅了香爐中的殘煙,燃盡的燭灰早已不再溫熱,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孤單的影子。我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著醇酒來麻醉自己,大聲質(zhì)問蒼天誰是這世間清醒不醉之人。

  為何能與知己暢飲的盛宴總是相逢難,離別易,而人去宴散后,只能對著滿桌的空杯搔首長嘆。閑愁縈懷,難以派遣,我還是用美酒和夢鄉(xiāng)來逃避它吧。但只怕醒來之后,滿腔的愁思就會讓我又一次來到酒杯的面前。

  注釋解釋

  虞美人:詞牌之一。唐教坊曲。茲取兩格,一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平韻。一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兩仄韻,三平韻。

  爐煙:熏爐或香爐之煙。

  殘灺(xiè):燒殘的燭灰。

  判:情愿、甘愿、不惜之意。

  清尊(zūn):酒器,借指清醇之酒。判教句:意謂情愿喝得酩配大醉,借清酒來麻醉自己。唐皇甫冉《曾山送別詩》:“凄凄游子苦飄蓬,明日清尊只暫同。”

  醒眼:清醒之眼光。

  花間酒:謂美景良辰時之酒宴。

  搔(sāo)首:以手搔頭。焦急或有所思貌。

  尊前:酒樽之前。

  創(chuàng)作背景

  康熙十七年(1678年),是詞人妻子逝世的一周年,詞人一直沒有從妻子死亡的陰影中走出。詞人和朋友相邀喝酒,借酒消愁,于是寫下了這首詞。

  詩文賞析

  詞首第一句以冷風、殘煙、燭灰、孤影交織而成一幅孤寂凄涼的室內(nèi)獨居圖景!帮L滅爐煙殘灺冷,相伴惟孤影”,冷風吹滅了香爐中的殘煙,燃盡的燭灰早已不再溫熱;陪伴他的,只有孤單的影子。他既是自感憂愁如此,漫漫長夜該如何打發(fā)。

  詞的第二句寫詞人無法派遣憂愁,只能通過借酒來消愁!芭薪汤墙遄砬彘住,即是說我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著醇酒來麻醉自己!芭薪獭、“狼藉”,都是決絕之語,感情色彩極為強烈,說明詞人愁痛深入骨髓。否則他也不會大聲質(zhì)問蒼天,問誰是這世間清醒不醉之人。“為問世間醒眼是何人”出自《楚辭—漁夫》:“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边@句質(zhì)問,似也點明了詞人滿腔郁悶憂愁的原因。

  詞的第三句寫借酒消愁、時光短暫。“難逢易散花間酒,飲罷空搔首”,為何能與知己暢飲的盛宴總是相逢難、離別易,而人去宴散后,只能對著滿桌的空杯搔首長嘆!翱丈κ住睂懗隽嗽~人對人生的感慨、對離別的無可奈何。

  詞的.尾句寫出了雖然借酒消愁,但擔心醒時又會繼續(xù)喝酒的心理!伴e愁總付醉來眠,只恐醒時依舊到尊前“,既然閑愁縈懷,難以派遣,詞人只能用美酒和夢鄉(xiāng)來逃避它。但詞人又害怕醒來之后,滿腔的愁思就會讓他又一次來到酒杯的面前!翱偂弊謱懗隽嗽~人的懷疑,“恐”字寫出了詞人的害怕和擔心。

  全詞迂回曲折,寫出了詞人從孤獨到借酒銷愁,再到對酒產(chǎn)生懷疑,心中擔憂酒醒后又會繼續(xù)喝酒逃避的心理活動,和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類似。

虞美人詩詞14

  【年代】:

  【作者】:晏幾道——《虞美人》

  【內(nèi)容】:

  曲闌干外天如水,昨夜還曾倚。

  初將明月比佳期,

  長向月圓時候、望人歸。

  羅衣著破前香在,舊意誰教改。

  —春離恨懶調(diào)弦,

  猶有兩行閑淚、寶箏前。

  【作者】:

  晏幾道(約1048-1118)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詞的.不少,但父子俱為大家的卻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勝乃父。他身為富貴公子,卻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為太“癡”了。馮煦曾說過:“淮海(秦觀)、小山(晏幾道),真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求之兩宋詞人,實罕其匹!蓖砟昙揖持新,生活貧困。他的詞既繼承了花間的精雕細琢、用色濃艷的特點,又接受了南唐白描影響。多寫愛情、離別之作,帶有感傷情調(diào)。著有《小山詞》,存詞260首。

  【賞析】:

  這是一首懷人怨別之作,詞中刻畫女主人公曲折、復雜的心態(tài),頗有特色,語言通俗,感情真摯。

  讀者深入一步體會全詞,可能會感受到這首詞不僅是寫“閨怨”而已,似隱含著作者的身世之感。

虞美人詩詞15

  黃包先著風霜勁。獨占一年佳景。點點吳鹽雪凝。玉膾和齏冷。

  洋園誰識黃金徑。一棹洞庭秋興。香薦蘭皋湯鼎。殘酒西窗醒。

  《虞美人影·詠香橙》鑒賞

  《虞美人影》,即《桃源憶故人》!跋愠取,常綠喬木,似圓形,越冬成熟。似皮香厚,黃橙色,瓢皮似雪而粗糙,葉似柑葉而較大,瓢液微甘而酸,可作調(diào)味品及醒酒之物。

  “黃包”兩句,狀香橙的形色及點出其成熟之期。言香橙外面裹里一層橙黃色的厚皮,在嚴冬凜冽的寒風中傲霜嘯雪。當早春時節(jié)來臨之時,它就成了歲首之佳似。它掛在樹上時,黃似綠葉相間,顯得煞是好看,自成為一景!包c點”兩句,述瓢肉。此言當剝?nèi)ハ愠鹊乃破ず,白色的瓢膜色如雪鹽,里面的瓢肉酸甜可口,切細了還可以作菜肴中的調(diào)味品。上片切題,介紹了香橙的色香味。

  “洋園”兩句,述香橙的產(chǎn)地。此言在一些大花園中,沒有人去大量種植這種粗俗的`香橙樹,但是如似你在秋天乘舟抵達那洞庭東山時,就可以在那里見到滿山中結(jié)里累累似實的香橙樹了!跋闼]”兩句,寫香橙的醒酒功能。言如似用橙肉作主料,還可以熬成芳香的醒酒湯。用它可使宿酒未醒的人解醉清醒。下片言香橙雖為粗物,但卻實用。

【虞美人詩詞】相關(guān)文章:

虞美人 詩詞賞析07-28

虞美人的作文12-30

虞美人作文03-08

《虞美人》古詩賞析01-28

李煜《虞美人》說課稿12-28

虞美人李煜古詩原文01-21

《虞美人》古詩賞析[集合]04-03

虞美人古詩原文賞析03-30

辛棄疾虞美人·賦虞美人草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宋代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