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白的詩詞1
采蓮曲
作者:李白
原文:
若耶溪傍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翻譯及賞析:
夏日的若耶溪傍,美麗的'采蓮女三三倆倆采蓮子。隔著荷花共人笑語,人面荷花相映紅。
陽光照耀采蓮女的新妝,水底也顯現(xiàn)一片光明。風吹起,衣袂空中舉,荷香體香共飄蕩。
那岸上誰家游冶郎在游蕩?三三五五躺在垂楊的柳陰里。
身邊的紫騮馬的嘶叫隆隆,落花紛紛飛去。見此美景,騷人踟躕,愁腸空斷。
、俨缮徢簩贅犯迳糖o。起于梁武帝父子,后人多擬之。
、谌粢涸诮裾憬B興市南。
、垴牵阂滦。全校:“一作袖!
④游冶郎:出游尋樂的青年男子。
⑤紫騁:毛色棗紅的良馬。
⑥踟躕:徘徊。
李白的詩詞2
【年代】:唐 【作者】:李白——《橫江詞六首》(其五) 【內(nèi)容】
橫江館前津吏迎,
向余東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緣何事?
如此風波不可行!
【賞析】: 我國的舊詩中,雖則也間有相互問答之詞,如詩經(jīng)的“女曰:雞鳴。士曰:昧旦!保ā对娊(jīng)。齊風。雞鳴》)以及《孔雀東南飛》中蘭芝與使君的對白,但數(shù)量少得很,一般都是作者一人在作獨白。尤其在一首絕句中,限于字數(shù),要包括雙方的問答,的確是不簡單的。 李白這一首詩,不但有主客雙方的對白,而且除了人地以外,還輔以說話時的手勢,奕奕如生,有聲有色。第一句“橫江館前津吏迎”,寫出李白與津吏(管渡口的小吏)在橫江浦(今安徽和縣東南)的驛館前相逢。一個“迎”字點出津吏的社會地位與李白懸殊。第二句“向余東指海云生”形象寫得極其活躍,幾乎使人在紙上看到這一年老善良的津吏拉著少年李白的袖子,一手指向遙遠的天空,在警告李白說:云生海上,暴風雨即將來臨。津吏為什么這樣說呢?當然為了李白先提出要渡江,否則決不會有對方尚未開口,來意未明之前,就先湊上去的。第三句中的“郎今欲渡”四字,就證實了津吏未舉手東指以前,李白就先已提出了“欲渡”,這一手法就將李白所說的話,包括在津吏的`話中,不必再加明寫,而自然知道是對白,因此筆墨上就非常凝煉,非常精約。 第三句以下純是津吏的話!袄山裼删壓问?”句中稱李白為郎(郎在唐代除了女性稱其愛人以外,一般也用來稱呼少年),可見那時李白年齡還不大,而津吏則已是老人。津吏問李白緣何事而渡江,言外之意,有可省即省之意,反映出李白當時急于渡江的那種神情,這個問題還沒有等李白答復,接下來就從上句的“海云生”,下出了結論,說:“如此風波不可行”!叭绱孙L波”四字好象風波已成為事實,其實海云初生,那有江風江浪立即接天而來之理?這里,這樣說法,一則可見津吏對于觀察天象積有經(jīng)驗,頗具自信,二則顯示老人的善良心情,如老長輩一般的用命令式來肯定他的“不可行”。 全詩雖則有如上所說那些特點,可是在表現(xiàn)形式上,卻又那么地爽朗明快,簡直是一氣呵成。
李白的詩詞3
1、今入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入。
2、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3、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4、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5、浮云游子意,落曰故入情。
6、昭王白骨縈蔓草,何入更掃黃金臺?
7、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夭際流。
8、瀑布夭落,半與銀河爭流,騰虹奔電,敷射萬壑,此宇宙之奇詭也。
9、大鵬一曰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10、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李白的詩詞4
送友人游梅湖
[唐]李白
送君游梅湖,應見梅花發(fā)。有使寄我來,無令紅芳歇。
暫行新林浦,定醉金陵月。莫惜一雁書,音塵坐胡越。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李白的詩詞5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注釋】
、怕宄牵杭绰尻柍牵窈幽鲜÷尻柺。
、朴竦眩喝A美的笛,玉制或鍛玉的笛子。暗飛聲:因笛聲在夜間傳來,故云。
、菨M:此處作動詞用,傳遍。
、嚷劊郝牐宦犚。折柳:即《折楊柳》笛曲,樂府“鼓角橫吹曲”調(diào)名。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樂府雜錄》云:‘笛者,羌樂也。古曲有《折楊柳》《落梅花》!手喯伞洞阂孤宄锹劦选吩疲骸l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杜少陵《吹笛詩》:‘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曲盡生?’王之渙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皆言《折柳曲》也。”一方面內(nèi)容多寫離情別緒,一方面又暗含一種習俗:人們臨別時折柳相贈。柳,暗指“留”。
、晒蕡@情:懷念家鄉(xiāng)的情感。故園,指故鄉(xiāng),家鄉(xiāng)。
【賞析】
此詩寫鄉(xiāng)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人因聞笛聲而感發(fā)。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jié)及具體時間。起句即從笛聲落筆。已是深夜,詩人難于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xù)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鞍怠弊譃橐痪潢P鍵。注家多忽略這個字。因為不知笛聲來自何處,更不見吹笛者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當。這里“暗”字有多重意蘊。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全句表現(xiàn)出一種難于為懷的心緒,以主觀寫客觀。此外,“暗”也有斷續(xù)、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罢l家”,意即不知誰家,“誰”與“暗”照應。第二句著意渲染笛聲,說它“散入春風”,“滿洛城”,仿佛無處不在,無處不聞。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夸張!吧ⅰ弊钟玫妹!吧ⅰ笔蔷鶆、遍布。笛聲“散入春風”,隨著春風傳到各處,無東無西,無南無北。即為“滿洛城”的“滿”字預設地步;“滿”字從“散”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同時寫出其城之靜,表達詩人的思鄉(xiāng)心切。
李白的詩詞6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賞析
《渡荊門送別》中反襯江水平靜,展現(xiàn)江岸遼闊,天空高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語句是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頷聯(lián)中的隨和入字用得好,一個隨字化靜為動(或以動寫靜),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xiàn)出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一個入字形象生動,寫出了氣勢的博大,充分表達了詩人的萬丈豪情,充滿了喜悅和昂揚的激情。
不僅由于寫進平野、大荒這些遼闊原野的`意象,而氣勢開擴;而且還由于動態(tài)的描寫而十分生動。大江固然是流動的,而山脈卻本來是凝固的,隨、盡的動態(tài)感覺,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實際體驗。在陡峭奇險,山巒疊嶂的三峽地帶穿行多日后,突見壯闊之景,豁然開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煉的語言。極其概括地寫出了詩人整個行程的地理變化。
李白的詩詞7
獨不見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白馬誰家子,黃龍邊塞兒。
天山三丈雪,豈是遠行時。
春蕙忽秋草,莎雞鳴西池。
風摧寒棕響,月入霜閨悲。
憶與君別年,種桃齊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終然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騎在白馬上翩翩而馳的,那是誰家的少年,是在龍城邊塞戍城立功的征戍之人。天山如今天寒地凍,積雪厚有三丈,這個時候怎么適合遠行呢?春日的蕙蘭忽而變得枯萎,變成了秋草,閨中的美人也已經(jīng)到遲暮之年了。在這凄清落寞的深秋,曲池邊傳來陣陣吱吱呀呀梭子的聲響。那是風吹動寒梭發(fā)出的聲響,月亮伴著清霜,更顯出秋天深居閨中的女子的無限傷悲。還記得與丈夫離別的那年,門前種的桃樹與她齊眉。如今桃樹已經(jīng)高百余尺了,花開花落幾十年過去,很多枝條已經(jīng)枯萎了。始終不見丈夫歸來,只有凄傷的眼淚獨自空流。
注釋
、冱S龍:古代城池名。又名龍城。在今遼寧朝陽一帶。此處泛指邊塞地區(qū)。
②蕙:蕙蘭,蘭花的一種,春日開花。
③莎雞:蟲名。又名絡緯。俗稱紡織娘、絡絲娘。
、芎兀褐^織布梭,狀家境的'貧寒,或冷天猶織,故稱。
、菟|:即秋閨。此處指秋天深居閨中的女子。
簡析
作者:佚名
《獨不見》,樂府《雜曲歌辭》舊題。這首詩描寫的是閨中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李白(年-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出生于西域碎葉城,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年病逝,享年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古詩
李白的詩詞8
效古其一
[唐] 李白
朝入天苑中,謁帝蓬萊宮。青山映輦道,碧樹搖蒼空。
謬題金閨籍,得與銀臺通。待詔奉明主,抽毫頌清風。
歸時落日晚,躞蹀浮云驄。人馬本無意,飛馳自豪雄。
入門紫鴛鴦,金井雙梧桐。清歌弦古曲,美酒沽新豐。
快意且為樂,列筵坐群公。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轉蓬。
早達勝晚遇,羞比垂釣翁。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李白的詩詞9
峨眉山月歌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月下獨酌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月下獨酌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月下獨酌其二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圣,復道濁如賢。
賢圣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月下獨酌其三
三月咸陽城,千花晝?nèi)珏\。
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
窮通與修短,造化夙所稟。
一樽齊死生,萬事固難審。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
月下獨酌其四
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開。
辭粟臥首陽,屢空饑顏回。
當代不樂飲,虛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
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
春夜洛城聞笛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登金陵鳳凰臺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獨坐敬亭山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的詩詞10
在水軍宴韋司馬樓船觀妓
[唐] 李白
搖曳帆在空,清流順歸風。詩因鼓吹發(fā),酒為劍歌雄。
對舞青樓妓,雙鬟白玉童。行云且莫去,留醉楚王宮。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李白的'詩詞11
聽蜀僧浚彈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注釋】
綠綺:琴名。晉傅玄《琴賦序》:“司馬相如有綠綺。”相如是蜀人,彈者是蜀僧,故以綠綺切之。
加強語氣的助詞
揮手:指彈琴。
流水:相傳春秋時鐘子期能聽出伯牙琴中的曲意,時而是志在高山,時而是志在流水,伯牙乃許為知音。見《列子·湯問篇》。這句是說,客中的情懷,聽了“高山流水”的曲意,為之一洗。
霜鐘:指鐘聲,《山海經(jīng)》:豐山“有九種焉,是知霜鳴”。郭璞注:“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入霜鐘:余音與鐘聲交流,兼喻入知音者之耳。
【賞析】
僧人是四川人,而四川又正是詩人寄籍的故鄉(xiāng),以奏《鳳求凰》而流傳后世的漢文學家司馬相如也是四川人,故詩中一開始就聯(lián)想到他那有名的'綠綺琴,聽名僧彈琴倍加激動,讓讀者也沉浸在悠揚的意境之中。開頭兩句,寫他來自故鄉(xiāng)四川達對他的傾慕。頷聯(lián)寫彈琴,以大自然的萬壑松濤聲作比,令人感到琴聲之不凡。頸聯(lián)寫琴聲蕩滌胸懷,使人心曠神怡,回味無窮。尾聯(lián)寫聚精會神聽琴,而不知時日將盡,反襯彈琴之高妙誘人。
李白的詩詞12
唐朝如果沒有李白,詩歌的天空將會坍塌一大片。沒有那瑰麗出奇的想象,浪漫傳神的故事,清麗高遠的格調(diào),唐詩將會大大遜色,我們也無法領略那如同醇酒般華麗篇章。作為后人,對于這位詩仙,唯有五體投地地膜拜。然而,李白在世時,雖然是風靡天下的全民偶像,卻并不如意。
他的最終理想,顯然還不是以詩歌正名,而是“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墒,年輕時代的李白卻常常受挫,天下聞名的他并沒有得到政治上的賞識。有才華的人是傲氣的,更何況是千年才出一個的英杰。此時,李白在感嘆懷才不遇時,還迸發(fā)出文人的狂傲之氣。
機會也終于到來,在四十二歲時,李白得到了唐玄宗的征召。此時是天寶二年,也是唐帝國甚至整個封建社會最鼎盛的時期。在后世看來,這是當時最英明的皇帝在最強盛的時代,即將迎來最有才華的詩人。李白也很得意,他認為自己終究像姜子牙遇文王一樣,得到了圣明皇帝的垂青。于是,他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南陵別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醉,起舞落
日爭光輝。
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首詩的.內(nèi)容并不復雜,技法也相對簡單,但是它流露出的勃勃生氣和興奮之情,歷經(jīng)千年,依然能在我們腦子里浮現(xiàn)。作為一首歌行體作品,詩人以豪放的筆調(diào),將受寵忘形的狂傲,毫無顧忌地釋放出來。在后人看來,這才是真性情的李白,是有血有肉的詩仙。
前兩句是起筆,也是作者對于環(huán)境的描寫。一片豐收的景象,就已經(jīng)烘托了全文的基調(diào)。在這種白酒新熟,黃雞啄黍的氛圍中,作者歡快的心情,已經(jīng)掩飾不住,即將噴發(fā)。
果然,作者截取了四個畫面,個個都是歡天喜地的!昂敉腚u酌白酒”再現(xiàn)了酒仙的浪漫,此時的美酒,更是不一樣的醉人!皟号倚咳艘隆敝杏煤⑼瘋兊耐骠[,表達了無憂無慮的心情。“高歌取醉欲自醉”很符合李白的形象,也將他壯志得酬的心態(tài)盡顯無余。“起舞落日爭光輝”描繪了詩人對日舞劍,與天地爭輝的英姿,刻畫了雄奇飄逸偉岸形象。
此時此刻,雖然家中一片祥和,但李白恨不得馬上飛到長安,與唐玄宗相見,更恨不得馬上能以才華治國安邦,實現(xiàn)心中的理想。所以,這才有了“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的感慨。
但是,李白也沒有忘記這些年的委屈。據(jù)說當時他的妻子是一個目光短淺的悍妻,根本看不起他,而且還經(jīng)常說三道四地嫌棄他。李白得意時,也不忘揶揄妻子,把她當作朱買臣的妻子一樣,是“會稽愚婦”。當然,小玨認為,李白此刻要嘲諷的,還包括那些長期以來嫉賢妒能的凡夫俗子們。
經(jīng)過一層層的鋪墊和渲染,最后部分到達了氣氛的頂點。“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不但是詩人最狂傲的人生態(tài)度,更是千古流傳,家喻戶曉的名句。在此時,李白發(fā)泄了長期的委屈,他生動刻畫了自己的得意,并且放言當然不會是久居鄉(xiāng)野之人!他相信,他要面對的是星辰大海,又怎么會老死于窮鄉(xiāng)僻壤呢?
如果是別人寫下這樣的狂語,我們會恥笑他的小人得志?晌覀兒笕俗x此,無一不為李白點贊。他喊出了內(nèi)心中的真實,也為我們壓抑人生出了一口惡氣。誰從低谷爬出,沒有過俾睨天下的雄心,這樣的李白,才真實得可愛,才是我們的偶像。
當然,這首詩并沒有成為李白青云直上的起點。相反,他被唐玄宗盛情召見之后,并沒有當作治世能臣,而是作為舞文弄墨附庸風雅的御用文人看待。蹉跎了短短的時光后,李白被賜金放還,重新回到了民間,也再次迸發(fā)出無窮無盡的藝術靈感。
李白的詩詞13
《望廬山瀑布》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早發(fā)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贈汪倫》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靜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獨坐敬亭山》
年代:唐 作者: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的詩詞14
古風其二十七
[唐]李白燕趙有秀色。
綺樓青云端。
眉目艷皎月。
一笑傾城歡。
?直滩萃。
坐泣秋風寒。
纖手怨玉琴。
清晨起長嘆。
焉得偶君子。
共乘雙飛鸞。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李白的詩詞15
贈崔秋浦其二
[唐] 李白
崔令學陶令。
北窗常晝眠。
抱琴時弄月。
取意任無弦。
見客但傾酒。
為官不愛錢。
東皋春事起。
種黍早歸田。
【注釋】:
東皋春事起。
種黍早歸田。
( 后二句一作東皋多種黍。勸爾早耕田。)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李白的詩詞】相關文章:
李白的詩詞11-12
李白的詩詞11-24
李白的經(jīng)典詩詞賞析09-26
有關李白的詩詞12-19
李白的詩詞[精]06-07
李白經(jīng)典古詩詞04-25
有關李白的詩詞【優(yōu)秀】02-14
李白的詩詞2篇(熱)12-12
李白的詩詞15篇(集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