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在生活、工作和學(xué)習(xí)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旅夜書懷》杜甫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作品簡介《旅夜書懷》是唐代詩人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既寫旅途風(fēng)情,更感傷老年多病、漂泊無依的心境。首聯(lián)寫江夜近景,刻畫了孤舟月夜的寂寞境界。頷聯(lián)寫遠景,雄渾闊大,“星垂”烘托出原野之廣闊,‘“月涌”渲染出江流的氣勢,以樂景寫哀情,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凄愴心情。頸聯(lián)正話反說,抒發(fā)休官的憂憤。詩人的名聲因文章而顯赫,告病辭官,皆是由于遠大的政治抱負(fù)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尾聯(lián)詩人以沙鷗自比,轉(zhuǎn)徙江湖,聲聲哀嘆,感人至深。全詩前二聯(lián)寫點明“旅夜”,后二聯(lián)緊扣“書懷”,景中有情,融情于景,內(nèi)容深刻,格調(diào)清麗,結(jié)構(gòu)謹(jǐn)嚴(yán),是杜甫詩歌中的經(jīng)典作品。
作品原文
旅夜書懷
[唐]杜甫
細草微風(fēng)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作品注釋
、艜鴳眩簳鴮懶刂幸饩w。
、瓢叮褐附哆。
⑶危檣(qiáng):高高的船桅桿。獨夜舟:是說自己孤零零的一個人夜泊江邊。
、刃谴蛊揭伴煟盒强盏痛,原野顯得格外廣闊。
、稍掠浚涸铝恋褂常S水流涌。大江:指長江。
、拭好暋N恼轮阂蛭恼露。
、斯賾(yīng)老病休:官倒是因為年老多病而被罷退。應(yīng),認(rèn)為是、是。
、田h飄:飛翔的樣子,這里借沙鷗以寫人的飄泊,含有“飄零”、“飄泊”的意思。
作品譯文
微風(fēng)吹拂著岸邊的細草,高聳桅桿的小舟停江邊。
星星垂向廣袤空曠平野,明月照射著奔流的大江,我是因會寫文章才得名?撤職是因為我年老體弱。
我漂泊的生涯像什么呢?就如天地間孤飛的沙鷗。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一向被認(rèn)為是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是年正月,杜甫辭去節(jié)度參謀職務(wù),返居成都草堂。永泰四月,友人嚴(yán)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攜家由成都乘舟東下,經(jīng)嘉州(今四川樂山)、榆州(今重慶市)至忠州(今四川忠縣)。杜甫于秋天抵達忠州后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但是,這一說法存在一些疑點,首先,詩中“星垂平野闊”句所描畫的圖景,與忠州一帶的峽谷地貌不合。其次,“細草”本是象征春天的景物,也與秋天不符。
日本的中國文學(xué)研究專家松原朗先生認(rèn)為,關(guān)于這首詩的寫作,應(yīng)該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在春天,二是在廣闊的平野之中,三是在漂泊于大江上的船里。同時滿足這三條的,有如下兩個時間:一是大歷三年(768)春天,杜甫離開夔州,穿過三峽后,向江陵(今屬湖北)航行時。大歷四年或五年春天,漂泊在湘江上時。長江貫流的湖北江漢平原,和湘江沿岸的湖南平野,都能與“星垂平野闊”所描繪的空間相應(yīng)。但杜詩提及“大江”的二十多例子里,一個指湘江的也找不到。所以,將這個事實和“細草”的春意,“星垂平野闊”的平野綜合考慮的話,《旅夜書懷》詩的寫作時期有可能為大歷三年春。
四川師范學(xué)院中文系教授周子瑜先生認(rèn)為,否定舟下渝、忠寫作時地之說還有待商榷,關(guān)于詩中“平野闊”,并非一定是平原,事實是詩題明點為“夜”,詩中景物也是在星月輝映下展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模糊景象,但天宇始終寥廓,很可能引起的錯覺構(gòu)成了詩人頭腦中特殊的審美景觀,美學(xué)上的錯覺美,正是詩人筆下的藝術(shù)表現(xiàn)。而且明清時部分學(xué)者也指出在這首詩中杜甫有意使用“謬?yán)沓扇ぁ笔址,為了藝術(shù)的變現(xiàn),將狹窄的夔峽一帶說成是廣闊的平原。
各說均有一定的道理,拋開創(chuàng)作時間,可以看看詩人在這段三、四年的時間里的境遇。此前的杜甫是沿江而上,流離失所,除因受到成都尹嚴(yán)武、夔州都督柏茂琳的優(yōu)待以外,大約也是為了等候朝廷任命新職。嚴(yán)武、柏茂琳,這兩人都可能向朝廷推薦過杜甫。但是,唐代宗沒有起用他。這時,他感到“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的希望完全破滅了。于是他回想一生的坎坷遭遇和朝廷的黑暗腐敗,在這段時間里寫下此詩,在詩中抒發(fā)了“官應(yīng)老病休”的憤激之情。
作品鑒賞
詩的前半描寫“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寫近景:微風(fēng)吹拂著江岸上的細草,豎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月夜地停泊著。當(dāng)時杜甫離成都是迫于無奈。這一年的正月,他辭去節(jié)度使參謀職務(wù),四月,在成都賴以存身的好友嚴(yán)武死去。處此凄孤無依之境,便決意離蜀東下。因此,這里不是空泛地,而是寓情于景,通過寫景展示他的境況和情懷:像江岸細草一樣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寫遠景:明星低垂,平野廣闊;月隨波涌,大江東流。這兩句寫景雄渾闊大,歷來為人所稱道。在這兩個寫景句中寄寓著詩人的什么感情,歷來有不同的解讀,有人認(rèn)為是“開襟曠遠”(浦起龍《讀杜心解》),有人認(rèn)為是寫出了“喜”的感情(見《論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顯,這首詩是寫詩人暮年飄泊的凄苦景況的,而上面的兩種解釋只強調(diào)了詩的字面意思,這就很難令人信服。實際上,詩人寫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凄愴心情。這種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經(jīng)常使用的。如《詩經(jīng)·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襯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寫得很是動人。
詩的后半是“書懷”。第五、六句說,有點名聲,哪里是因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應(yīng)該因為年老多病而退休。這是反話,立意至為含蓄。詩人素有遠大的政治抱負(fù),但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因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時確實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卻主要不是因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擠。這里表現(xiàn)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飄泊、孤寂的根本原因。關(guān)于這一聯(lián)的含義,黃生說是“無所歸咎,撫躬自怪之語”(《杜詩說》),仇兆鰲說是“五屬自謙,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詳注》),恐怕不很妥當(dāng)。最后兩句說,飄然一身象個什么呢?不過象廣闊的天地間的一只沙鷗罷了。詩人即景自況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zhuǎn)徙江湖。這一聯(lián)借景抒情,以沙鷗自況,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飄泊無依的感傷,真是一字一淚,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齋詩話》說:“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鼻榫盎ゲ仄湔丛⑶橛诰昂驮⒕坝谇。前者寫宜于表達詩人所要抒發(fā)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寫情,而是在寫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這首《旅夜書懷》詩,就是古典詩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個范例。整首詩意境雄渾,氣象萬千。用景物之間的對比,烘托出一個獨立于天地之間的飄零形象,使全詩彌漫著深沉凝重的孤獨感。這正是詩人身世際遇的寫照。
作品評價
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詩要健宇撐柱,活字斡旋。如“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弟子貧原憲,諸生老服虔”、“入”與“歸”字,“貧”與“老”字,乃撐柱也;······“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豈”與“應(yīng)”字,乃斡旋也。撐柱,如屋之有柱;斡旋,如車之有軸,文亦然。詩以字,文以句。
元·方回《瀛奎律髓》:老杜夕、暝、晚、夜五言律近二十首,選此八首潔凈精致者。多是中二句言景物,二句言情。若四句皆言景物,則必有情思貫其間,痛憤哀怨之意多,舒徐和易之調(diào)少。以老杜之為人,純乎忠襟義氣,而所遇之時,喪亂不已,宜其然也。
明·高棅《唐詩品匯》:等閑星月,著一“涌”字,夐覺不同(“月涌”句下)。
明·謝榛《四溟詩話》:子美“星隨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句法森嚴(yán),“涌”字尤奇?蓢(yán)則嚴(yán),不可嚴(yán)則放過些子,若“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意在一貫,又覺閑雅不凡矣。
明·胡應(yīng)麟《詩藪》:“山隨平野闊,江入大荒流”,太白壯語也;杜“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骨力過之。
明·郭濬《增訂評注唐詩正聲》:“星垂”二語壯遠,意實凄冷。
明·李攀龍、袁宏道《唐詩訓(xùn)解》:夜景之近而小者(“細草”二句下)。夜景之遠而大者(“星垂”二句下)。范德機曰:作詩要有驚人語,險詩便驚人。如子美······“船舷暝戛云際寺,水面月出蘭田關(guān)”,“星垂平野闊,月浦大江流”,······李賀“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照日金鱗開”。此等語,任是人道不到。
明·李攀龍《唐詩選》:此二句與后二句俱用單字起,是句法(“月涌”句下)。
明·葉羲昂《唐詩直解》:寫景妙,傳情亦妙(“星垂”二句下)。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寫景妙,傳情更妙。
清·王夫之《唐詩評選》:頷聯(lián)一空萬古。雖以后四語之脫氣,不得不留之,看杜詩常有此憾!懊M文章著”自是好句!疤斓匾簧锄t”則大言無實也。
清·金圣嘆《杜詩解》:看他眼中但見星垂、月涌,不見平野、大江;心頭但為平野、大江,不為星垂、月涌。千錘萬煉,成此奇句,使人讀之,咄咄乎怪事矣!
清·張謙宜《繭齋詩談》:“星垂平野闊,月浦大江流”,氣象極佳。極失意事,看他氣不痿薾,此是骨力定。
清·愛新覺羅·弘歷《唐宋詩醇》:“小市常爭米,孤城早閉門”。寫荒涼之景,如在目前。若此孤舟夜泊,著語乃極雄杰,當(dāng)由真力彌滿耳。李白“山隨平野”一聯(lián),語意暗合,不分上下,亦見大家才力天然相似。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胸懷經(jīng)濟,故云:名豈以文章而著;官以論事罷,而云:老病應(yīng)休。立言之妙如此。
清·楊倫《杜詩鏡銓》:邵子湘云:警聯(lián)不易得(“星垂”句下)。
清·宋宗元《網(wǎng)師園唐詩箋》:十字寫得廣大,幾莫能測(“星垂”二句下)。
清·黃生《唐詩矩》:前后兩截格!耙簧锄t”何其渺;“天地”字,何其大。合而言之曰:“天地一沙鷗”,語愈悲,氣愈傲。
清·盧麰《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三、四雄大而有骨,不入虛枵,此居可辨。五、六亦大峭健,必?zé)o時弱。且二聯(lián)一景一情,肉骨稱適,章法最整。首聯(lián)必多對起,又每用“獨”字,此老杜所獨。
近代·李慶甲《瀛奎律髓匯評》:通首神完氣足,氣象萬千,可當(dāng)雄渾之品。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dāng)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nèi)容深刻。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shù)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fēng)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旅夜書懷》杜甫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相關(guān)文章:
杜甫詩詞鑒賞之《旅夜書懷》02-06
《絕句》杜甫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2-11
夜書所見古詩的鑒賞01-28
《越女詞》李白古詩原文翻譯及鑒賞01-12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古詩原文及鑒賞04-03
詩詞鑒賞:杜甫《閣夜》03-03
古詩原文、譯文及鑒賞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