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婷婷在线精品综合_97人妻AⅤ一区二区精品_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级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閱讀>詩詞>四年級語文教案《古詩》
四年級語文教案《古詩》
更新時間:2024-04-09 17:02:37
  • 相關推薦
四年級語文教案《古詩二首》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古詩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語文教案《古詩二首》,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語文教案《古詩二首》1

  授課時數(shù):2課時

  備課時間:xxxx年xx月xx日

  授課時間:xxxx年xx月xx日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朗讀古詩,體會詩歌的意境,了解詩歌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

  3、體會春景的美麗,激發(fā)學生對春天的熱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詞語,了解古詩所描繪的景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每首詩的意思,仔細體會兩首詩的意境,提高欣賞水平。

  教學難點: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詩句,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展開聯(lián)想。

  課前準備:自制課件(朗誦伴奏和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說說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生說)

  春天是一個鮮花爛漫、充滿生機活力的季節(ji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春景的古詩

  《畔獨步尋花》(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你了解他么?(交流杜甫資料)

  (出示多媒體課件)在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的動蕩不安之后,杜甫終于過上了安定的日子。這一年,春天來了,萬物復蘇,生機勃勃,到處鳥語花香。這天,江水的歌聲,孩子的.笑聲,鳥兒的叫聲,吸引著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著江邊一路走來,尋找春的氣息。不知不覺間,一幅美妙的畫卷展現(xiàn)在眼前,花兒是那樣美,草兒是那樣翠,宛如仙境。原來他來到了鄰居黃四娘的家門口。望著這一美景,詩人靈感突現(xiàn),才思泉涌,他飛奔回家,揮筆成就了這一千古絕句。(配樂范讀古詩)好,下面的時間交給同學們,請你們借助課件的注釋和老師布置的預習,自學這首詩。

  二、學習古詩

  1、理解詞語。

  我們一起朗讀古詩。(齊讀)

  現(xiàn)在我請同學們當小老師,把你自學中讀懂的講一講。我們都知道要學會一首詩,首先要理解詩中重點詞語的意思。誰來講講你理解了哪些詞語?(江畔:江邊。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蹊:小路。壓枝低:把花枝壓彎了腰。留連:舍不得離開。自在:自由自在。)

  2、理解詩句。

  同學們學習詞語又快又好,我相信大家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也初步理解了詩句。誰來說說你理解了哪一句詩?(不用按照順序)

  誰能按順序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地說出來?(教師引導)

  3、有感情地朗讀。

  在理解詩句的過程中,我們知道這是一首寫景的詩。

  那么,詩中主要寫了幾種景物?(花,蝴蝶,黃鶯)

  哪句寫花?寫出了花的什么特點?誰能用一個詞概括?誰來朗讀這兩句詩?(播放繁花的圖片)

  讓我們齊讀這兩句,來贊嘆這欣欣向榮的春天。

  前兩句寫花,后兩句寫什么?(蝴蝶,黃鶯)蝴蝶在花叢中干什么?(翩翩起舞)黃鶯呢?(放聲歌唱)如果你是美麗的蝴蝶,可愛的黃鶯,游戲在這美景中,會有什么感覺?怎么讀?(讀,評)讓我們一起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齊讀)

  詩中寫了這三種景物,抒發(fā)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贊美春天)讓我們懷著對春天的贊美之情朗讀這首詩。

  4、理解意境。

  哪位同學認為自己學的最好,讀得最棒,就站起來,像一位詩人一樣和著音樂朗誦這首詩。其他同學閉上眼睛,認真聽,聽他的朗誦是否能將你帶入這一美景之中?

  三、總結學法:(課件出示)

  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讀詩句、悟詩情。

四年級語文教案《古詩二首》2

  教材分析及教學理念:

  這是兩首贊美春天的好詩,它們詩中有畫,靜中有動,有聲有色,為俺們描繪出兩幅春意盎然的美麗圖畫。

  古詩教學重在激發(fā)同學的情趣:這里的“情”是指從詩中感悟到的思想感情;“趣”指的是閱讀古詩的興趣。重視朗讀。不論是領會詩的涵義,還是體味其美的意境,都離不開朗讀。朗讀能激發(fā)想象,強化積累,培養(yǎng)語感,所以,朗讀必需貫穿于古詩學習的全過程。同時,針對小同學,情境創(chuàng)設也很重要,它可以把籠統(tǒng)的詩句變?yōu)樾蜗笊鷦拥漠嬅,便于同學輕松愉快地感悟古詩。

  學校及同學狀況分析:

  俺校是西安市雁塔區(qū)的一所位于城鄉(xiāng)結合部的小學。大局部同學為農(nóng)村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而且班額較大,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國家級實驗區(qū),俺區(qū)教師至少經(jīng)過區(qū)一級新課程培訓,在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上都有很大轉(zhuǎn)變。相應的,同學們也變得視野更開闊,思維更敏捷,獨立學習能力與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都得到很大發(fā)展。四年級同學學習古詩有一定的基礎,而且大局部同學早已熟背本課兩首古詩。

  教學目的:

  1、理解詩句,能進入詩人描繪的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3、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詩人愉悅的心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春天畫面的圖片資料。

  2、同學準備收集描寫春天的古詩。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江畔獨步尋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現(xiàn)在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歷代詩人留下了許多贊美春天的詩句,誰能背一首給大家聽一聽?(1―2生背)今天俺們再學一首杜甫的詩:《江畔獨步尋花》(板書題目)

  2、交流找到的有關杜甫的資料。

  3、解題:看圖,猜題意,交流。

  江畔:江邊 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

  二、理解詩意

  1、自學。指導方法:邊讀詩,邊看圖,畫出不明白的詞句。

  2、出示全詩,交流自身理解的詞或句。

  (1)(要求用自身的`話說詩意,只要說出大概意思,就給以適當鼓勵)要求查工具書,解決“蹊”;協(xié)助同學理解詞語:“留連”。

 。2)再說詩意。

  3、體會詩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誦。

  (1)詩中描繪的景色美嗎?除了這些,還可能有什么?閉目想象這一美景。

 。2)結合春天景色的圖片,用自身的話描繪這幅景象。

 。3)動手畫一畫,做畫配詩,(交流、評議)

  [點評:古來詩畫是一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是詩人追求的藝術境界,也是俺們感悟的方向。在要求同學熟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的基礎上,舉行“好畫配好詩”的活動,不只能激發(fā)大家學習的興趣,還能檢驗同學們是否真正理解了詩意。整合課程,激發(fā)興趣,調(diào)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這正是新課標所提倡的學習方式。]

 。4)自由練讀。同桌合作讀。(要求注意讀出動靜相宜。)

 。5)老師示范讀。(重點指導:邊讀邊看圖邊想象,置身美景中。)

 。6)不拘形式練讀、背誦古詩。

  三、拓展,作業(yè)。

  1、自學杜甫的另一首寫花的詩《絕句》:“盡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小組制出配詩圖來。

  2、預習《游園不值》

  板書:

  江 畔 獨 步 尋 花 杜 甫

  黃 四 娘 家 / 花 / 滿 蹊, 花

  千 朵 萬 朵 / 壓 / 枝 低。 多

  留 連 戲 蝶 / 時 時 / 舞, 花

  自 在 嬌 鶯 / 恰 恰 / 啼。 香

  課后反思:本詩的意思并不難理解,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卻不能靠生硬的翻譯來加以一一對應。在這一課里,俺給同學營造了一種情趣化的學習氛圍,以描述春景的方式來力圖讓同學獲得讀詩的美感;尊重同學的閱讀感受,放飛他們想象力,讓他們以自身的語言和手中的畫筆來個性化地表達對春天的喜愛和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游園不值》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誦《江畔獨步尋花》。

  2、板題《游園不值》。

  3、交流詩人葉紹翁的資料。

  二、理解古詩

  1、自讀古詩,大體讀懂古詩,提出疑難問題。

  2、交流釋疑。要求查工具書,解決“屐、扉”。

  3、結合插圖,用自身的話說說詩意。

 。1)小組討論“小扣柴扉久不開”的原因,體會當時詩人的心情。

  (2)看圖,進一步體會詩人看到“一枝紅杏出墻來”時的心情。

 。3)抓住機會,指導朗讀。

  [點評: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使同學獲得充沛發(fā)表觀點的機會,激發(fā)同學學習的積極性和合作意識。]

  4、詩人沒有進園,他怎么知道“春色滿園”呢?

 。1)你想園中應該是怎樣的景象?

 。2)再次朗讀。(讀出春的生命力。)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1)自由朗讀,背誦古詩。

 。2)想象當時的情景,誰愿意做詩人來扮演一下?

 。ㄔ谠u議中要求同學演出詩人由失望、掃興到驚喜、愉快的心理變化。)

 。3)指導朗讀。

  三、拓展、作業(yè)

  1、小組舉行朗誦競賽。(兩首詩任選)

  2、任選本課中的一首古詩,改寫成短文。

 。ǹ梢园炎陨硐胂蟪稍娙,把看到的、想到的都寫出來)

  [點評:在朗誦和改寫中比較并體會了兩首詩的不同風格。]

  3、自學“目積月累”中《吳興雜詩》

  板書:

  游 園 不 值 葉紹翁

  應 憐 / 屐 齒 / 印 蒼 苔,

  小 扣 / 柴 扉 / 久 不 開。 失望

  春 色 / 滿 園 / 關 不 住,

  一 枝 紅 杏 / 出 / 墻 / 來。 驚喜

  課后反思:在古詩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手段,小朋友們會感到“易”、“趣”、“活”,同學的視野、思想也不再被禁錮在小小的教室里。通過扮演,詩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尋味的哲理,都會深深地印到同學的腦海里。愛扮演是同學的天性。同學要扮演好,首先要熟讀課文內(nèi)容,深入理解課文語言;其次要展開想象的翅膀,豐富課文內(nèi)容。因此,課堂扮演能促進同學正確理解并靈活運用課文語言,是同學進行語文實踐的有效方法。

  總評:古詩的教學,感悟為重。小學古詩教學,目的在使他們在感悟中領會古詩意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俺們應從同學實際動身,為他們發(fā)明體驗、感悟的條件,把他們領入詩的意境,體驗詩人的感情,詩情畫意地教古詩,教出古詩的詩情畫意。當然,對于生活積累有限的小同學來說,體會意境是很難的,所以,俺們除了牢牢抓住朗讀、背誦這樣的基本方法之外,還可以創(chuàng)設模擬場景,讓同學嘗試詩人的感受過程,畫一畫,議一議,想一想,演一演,問題就變得簡單多了。

四年級語文教案《古詩二首》3

  一、教學目標

  1、能讀懂古詩二首,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首詩的意思。

  2、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結合詩句理解“含、千秋、泊、疏疏、急走”等詞語。

  3、會背誦,默寫古詩。

  4、初步感受古詩中所描繪的優(yōu)美景色。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能逐詞逐句地理解古詩,并能想象詩中所描寫的意境。

  教學難點:“青、窗含、急走”等詞的理解,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

  三、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課件。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

 。ㄒ唬┙虒W目標

  1、讀懂古詩(絕句),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

  2、學會本課生字,結合詩句理解“窗含、千秋、泊”等詞。

  3、會背誦、默寫《絕句》,初步感受詩中的意境。

  (二)教學過程

  1、揭題,初讀課文。

 。1)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古詩。(出示課題)

 。1)聽錄音。告訴學生,這兩首詩都是寫春天的景色,只是描寫的景物不同!督^句》側重寫自然景物。《宿新市徐公店側重寫人物。

  2、學習《絕句》。

 。1)解題!敖^句”是舊體詩的一種,一首有4句。每行五個字的叫“五絕”,七個字的叫“七絕”。

 。2)介紹作者,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這是他重返成都時寫的。他自幼好學,七歲就會吟詩,他的詩很有名。

  (3)初讀古詩。

 、僮杂勺x,自子生字,劃出不懂的詞。

 、跈z查自學情況。

  A認讀生字。B指名讀課文。

 、壅f說哪些詞句你已經(jīng)讀懂了。

  (4)細讀古詩,逐句理解。

  第一句:“鳴”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兩只黃鸝在翠綠色的柳樹叢中一唱一和地叫著。

  第二句:“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一制白鷺在藍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飛翔。)

  第三句:“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從窗口可以望見岷山終年不化的積雪。)

  第四句:“泊”是什么意思?“萬里船”指什么?(門外江邊?恐h航東吳,行程萬里的船只。)

  (5)說詩意(互說一指名說)。

 。6)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7)課堂作業(yè):抄寫,試默。

四年級語文教案《古詩二首》4

  文本細讀:

  《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詩人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后,赴任的途中經(jīng)過洞庭湖時,月夜遙望洞庭湖寫下的。很多詩人寫洞庭湖,都著眼于它波瀾壯闊的氣勢,這首詩卻描繪了一幅寧靜優(yōu)美的洞庭月夜圖,明白如話,卻意味雋永。以語言輕俏,意境靜美而著稱。

  秋天的朗朗清月,灑下如水的月光,湖面上水平如鏡,靜靜的月,靜靜的湖,兩相輝映,構成了一幅沉靜、和諧、秀美的景色。今夜為何如此靜謐?因為“潭面無風”,風平則浪靜,才有第一行中湖光秋月、水天一色!扮R未磨”形象地寫出月光下湖面的縹緲、朦朧之美,就像古時沒有經(jīng)過磨拭的銅鏡一樣,沒有鮮亮的光澤。古代沒有玻璃,鏡子是用青銅鑄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鏡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朧朧,用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一個“遙望”將我們的視野一下拉向廣闊的八百里洞庭。此時,不僅可以欣賞到洞庭湖面之美,還可以看到美麗的山水之景。作者展開了奇麗的想象,給整幅畫畫上了點睛之筆:如果把月光下泛著銀白波光的洞庭湖比作一個巨大的白色銀盤的話,那么,湖中風景秀麗的君山就如同古時小婦人的青螺髻了!全詩純?nèi)粚懢,既有細致的描寫,又有生動的比喻。讀來饒有趣味。

  《望天門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一次乘舟沿江而下,經(jīng)過天門山,眼前奇特偉美的景色勾起了他的吟興。誕生的一首不朽的詩篇。天門山,在今安徽省當涂縣西南十五公里處的長江兩岸,有兩座夾江對峙的山峰,東為博望山;西為梁山。兩山錯落相對,猶如一扇天然的江上巨門,浩瀚的長江水浪從中穿過,因此人們又形象地將兩座山總稱為天門山。短短四句詩,描繪了天門山矗立江岸,對峙如門的英姿,寫出了長江碧水東流,孤帆遠來的美景,同時,借助于筆下一派雄麗的景色,也將詩人寬闊的胸襟、奔放不羈的情思和盤托出。天門山夾江對峙,所以寫天門山離不開長江。詩人首先從“江”與“山”的關系著筆。第一句“天門中斷楚江開”,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沖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楚江,即長江。當涂在戰(zhàn)國時代屬楚國,故稱流經(jīng)這一帶的長江為楚江。讀著詩句,使人聯(lián)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濤的沖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皵唷、“開”兩字,下筆利落有力,從而將天門山夾江而峙,相望如門的形勢極其簡潔、準確地描繪出來,顯示了大自然創(chuàng)造力的神奇和偉大。在詩人筆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沖決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第二句“碧水東流至此回”,又反過來著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涌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于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jīng)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回旋,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如果說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涌,那么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博望山、梁山夾峙于長江兩岸,江面變窄,加之由西向東的長江走勢在這一帶呈北折之態(tài),致使湍急的水流回環(huán)旋轉(zhuǎn)!盎亍弊瞩r明地概括了天門山下的流水不同于長江別的地方流水的自身特點,落語看似平常,卻真實、準確而生動。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边@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上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下句則點出“望”的立腳點和詩人的淋漓興致。博望山和梁山峙立于長江兩岸,遠遠相對,高高聳出浩渺的江面之上。這是對首句“天門中斷”四字的具體化,狀寫“中斷”后的天門山形成對稱的兩座山峰,各據(jù)一岸,與中間奔流的長江,構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畫!皟砂肚嗌较鄬Τ觥钡摹俺觥弊,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有了動態(tài)美。緣何產(chǎn)生“相對出”這樣的感覺?那是因為詩人不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而是在“日邊來”的“孤舟一片”之上。望著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xiàn)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也就油然而生了!俺觥弊植坏普娴乇憩F(xiàn)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tài),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

  “孤帆一片日邊來”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試想:麗日照臨著江水,一葉輕舟在江上揚帆而行,駛過夾峙兩岸的青山翠峰,這是一幅多么愜意,多么美好的圖景!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螺”,掌握“庭、鏡、磨、螺、潭”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

  2、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的意境。

  3、學習通過查閱工具書了解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意思。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洞庭湖的靜美以及天門山的壯美。體會詩人用心感悟自然,用愛抒寫自然的情懷。

  策略與方法:

  反復朗讀,背誦,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春天的古詩,借助工具書理解古詩

  教師準備:寫好古詩的黑板、古詩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師:前三篇文章我們了解了大自然的美麗,今天我們來看看祖國風景名勝的美。

  談談自己到過哪些風景名勝,激發(fā)學生對風景名勝的向往。

  二、自學古詩,感悟詩情。

  1、讀詩。

  2、解詩題。詩題“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

  從一個“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

  3、解詩句。

  (1)請大家讀一讀詩句,對哪些字詞還不明白。

  (2)學生質(zhì)疑,根據(jù)學生發(fā)問和回答,課件出示難解字詞意思,讓學生板書(看注釋、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等)。

 。3)以四人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詩句的意思。

 。4)你學懂了哪一句,向大家匯報一下。

  根據(jù)學生發(fā)言進行補充糾正(連字詞意思、看插圖等)。

 。5)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如詩句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如《望洞庭》中“洞庭”“湖光”“秋月”“潭面”“無風”“鏡”“遙望”“山水”“白銀盤”,《望天門山》中“天門山”“江”“碧水東流”“兩岸青山”“孤帆一片”“日邊來”

  2、讀著詩句讓你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3、解答疑問:“兩相和”“鏡未磨”“翠”“青螺”“中斷”“楚江開”“回”“相對出”“日邊來”等詞語的理解部分學生會感到困難,教師可以結合資料進行說明。

  4、讀全詩。體會望洞庭的動之美,體會望天門山的強勁氣勢。對比朗讀。

  5、品味吟讀,入境背誦。

  理解了詩歌意思后,如果你能夠入情入境地想象詩人當時的情景,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就更好了。

  鼓勵學生背誦。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自主認識字詞,同桌互相測試。

  2、指導學生找形近字的方法記憶“庭、鏡、磨、螺、潭”生字。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孟浩然也寫了一首描寫洞庭湖的詩,我們來比較背誦欣賞。

四年級語文教案《古詩二首》5

  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jù)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段關于閱讀能力方面指出:“能夠在誦讀優(yōu)秀詩文的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北菊n教學中力圖引導學生誦讀經(jīng)典,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詩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借助工具書明詩意,聯(lián)系背景悟詩境,發(fā)揮想象品詩情。在積累語言的同時,發(fā)展語言。促進思維能力的提升。

  2.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古詩二首》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八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教材結合單元主題“花”選編了兩首描寫春花的古詩!督溪毑綄せā肥翘拼笤娙硕鸥Φ慕M詩《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里的第六首,記錄了詩人在四川成都錦江邊獨自散步尋花的所見。詩中抒發(fā)了作者愉快高興的思想感情。古詩用直描手法,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了一幅萬紫千紅、鶯歌燕舞的春天美景。運用動靜結合、有聲有色、意境優(yōu)美,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久經(jīng)離亂后得以安居時的喜悅心情!队螆@不值》作者是宋朝詩人葉紹翁。寫他在春天興沖沖地去游園,但是園主人不在家,本是敗興之事,但是由于春花之故,使他的詩充滿喜悅的情緒和明媚的色彩。此詩用含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在一首小詩中經(jīng)歷了感情由掃興到欣慰的變化。

  對比著看這兩首古詩,會發(fā)現(xiàn)它們相同的地方是都描寫出了春天的美麗,都展現(xiàn)出了春天旺盛的生命力。而它們也存在不同的地方:第一個花滿蹊的滿是作者親眼見到的景象,是通過千朵萬朵壓枝低寫出來的;第二個春色滿園的滿是作者想象到的景象,是通過一枝紅杏想象出來的。

  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已經(jīng)學習了六首古詩:二下《早發(fā)白帝城》、三上《元日》、三下《絕句》《村居》、四上《鳥鳴澗》《暮江吟》。有了初步的學習經(jīng)驗。因此本課意在引導學生運用借助工具書、學習資料、想象等方法,理解古詩意思的.同時,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走進詩文意境,品味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PPT、資料

  3.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借助工具書、運用想象、學習資料等方法,了解詩歌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2.入情入境地朗讀古詩,體會詩中描繪的春意盎然的美景,感受詩歌的意境,激發(fā)學生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3.背誦兩首古詩,滲透“動靜結合”的寫法。在對比中,感受兩首詩的異同。

  教學重點:進入詩歌所描繪的春天生機盎然的意境,體會詩歌中蘊涵的情感。

  教學難點:進入詩歌所描繪的春天生機盎然的意境,體會詩歌中蘊涵的情感。

  4.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可附教學流程圖)

  教學過程:

  一、賽前熱身:完成看拼音寫詞語

  大屏幕訂正。

  二、游戲一---掃雷

  1.指名讀讀學習內(nèi)容和評價規(guī)則。

  2.小組合作學習。

  3.匯報。

  三、游戲二---團隊PK

  1.出示學習內(nèi)容

  2.交流匯報:理解詩句意思

  (1)黃四娘家花滿蹊:

  黃四娘家周圍的小路旁開滿了鮮花

  引導:你感受到了什么?

 。2)千朵萬朵壓枝低:

  許多花把花枝都壓彎了

  引導:感受這樣夸張的寫法

  拓展:《望廬山瀑布》

  引導:你的眼前盛開了哪些鮮花?

  引導:(ppt圖配樂)自己練讀,指名讀。

  引導:想象是我們學習古詩的重要方法。

  (3)留連戲蝶時時舞:

  蝴蝶在花叢中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

  引導:抓“留連”體會

 。4)自在嬌鶯恰恰啼:

  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在花間不斷地歡唱。

  師總結:朗讀詩句,想象畫面。

  師生接讀,體會古詩的魅力。

  3.結合背景資料感受詩人心情

  4.拓展古詩:《春望》

  5.背景資料有利于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三、魅力舞臺

  1.讓我們開始第二首詩的學習,南宋詩人葉紹翁在游園賞花的過程中又有怎樣的一番遭遇呢,繼續(xù)學習《游園不值》。

  2.出示學習內(nèi)容

  3.準備、表演。

  采訪:詩人只看到這一支出墻的紅杏,心情怎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4.想象園子里的景象,用成語或詩句說說。

  (匯報)引導學生用剛學過的古詩描繪,把兩首詩進行初步整合。

  5.巧設情境,學會運用古詩。

  四、比較異同,小結課文

  1.比較不同。

  2.師總結:

  五、作業(yè)

  必做:背誦、默寫古詩。

  選做:

  1.課外收集關于“春天”的詩文。

  2.如果讓你寫春天,你打算寫什么?怎樣寫?把你想好的寫下來(文體不限)。

  六、板書

  5.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1.學習過程中評價:(檢測教學目標2)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背誦古詩。

  2.你能說一說《江畔獨步尋花》、《游園不值》這兩首古詩的詩意嗎?(檢測教學目標1)

  3.簡要說一說這兩首古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檢測教學目標3)

  4.說說你在這節(jié)課上的收獲。(可以從學法、讀法、寫法等方面來說)(檢測教學目標123)

  6.教學設計特色說明與教學反思

  一、啟發(fā)思維,重學法。

  本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借助工具書明詩意,聯(lián)系背景悟詩境,發(fā)揮想象品詩情。通過兩首詩的對比學習,體會古詩的相同和不同。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

  二、讀中理解,巧質(zhì)疑。

  在前測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初讀課文后,問題集中在“作者只看見了一枝紅杏,卻寫出了滿園春色”這個問題上,我在繼第一首詩學會想象的方法之后,繼續(xù)想象園中的春色并用成語古詩來形容,并且安排了采訪環(huán)節(jié),啟發(fā)學生共同探討,解決疑問。這種設計,體現(xiàn)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此外,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不難發(fā)現(xiàn),《游園不值》這首詩大多數(shù)學生已經(jīng)會背,但理解重點字義還有一些不準確,所以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兩首古詩沒有平均地使用力量。而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運用查工具書、想象等方法弄懂詩意,并且通過畫思維導圖和表演的方式,把自己理解的表達出來。在過程中感受詩詞本身的想象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煉。

  三、情景交融,悟詩境。

  想象意境,體會感情是古詩學習的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我借助圖畫、音樂來創(chuàng)設和渲染情境,把學生帶入詩的情境中去,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體會。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適當借助背景資料和拓展課外古詩《春望》來對比著感受詩人當時的心情,以求真正領略古詩的魅力以及詩詞的語言美、意境美。

四年級語文教案《古詩二首》6

  ◆教材分析

  《春夜喜雨》語文A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四課,它是首五言律詩,這首詩抓住春雨的特點展開。本詩寫于公元761年春,杜甫這時在成都定居兩年,從上年的冬天到本年的二月間,成都發(fā)生旱災,經(jīng)歷了旱災的人,最懂春雨的可貴,所以當春雨來臨之際,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詩中描繪了春夜雨景,歐歌春雨滋潤萬物之功。

  《游園不值》這是一首贊美春天的著名詩篇,為宋代詩人葉紹翁所作。春天來了,葉紹翁想到了老朋友,于是去訪,去賞春。正當葉紹翁“扣柴扉不開”掃興之時,猛然間見到了一枝伸出墻外的紅杏,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靈感突至,“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便脫口而出。感受到了這一枝伸出墻的紅杏安撫了作者掃興失望的心情,一枝紅杏也讓作者感受到了滿園的春色。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多讀古詩,讀中積累、讀中感悟、讀中受到浸潤和感染;

  2、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自主學習生字。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2、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感悟詩句的意思,展開想象,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難點】

  通過反復吟誦,感受詩歌優(yōu)美的音韻、完整的意境和蘊含在其中的感情。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詞語卡片

  3.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春天春雨的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師生談話,導入課文

  1、師生談話:

  同學們,現(xiàn)在正是春天。我們說春天的美景是一首優(yōu)美的歌曲,那么,春雨就是這歌曲中調(diào)皮動聽的音符。人們?yōu)槭裁聪矚g春雨,春雨有什么特點呢?同學們平時都善于觀察,大家說說你觀察到的春雨吧!

  2、導入課文,簡介詩人

  一個春天的'夜晚,下起了雨,一位大詩人抑制不住對春雨的喜愛,寫下一首贊美春雨的詩。這位詩人就是唐代“詩圣”杜甫,這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春夜喜雨》。有的同學課前查閱了資料,了解了杜甫的生平和他的詩歌風格,有這方面資料的同學和大家交流。你還讀過杜甫的哪些詩?

  二、初讀古詩,認識生字

  1、教師范讀古詩,簡介這首古詩。

  (1)簡介《春夜喜雨》的體裁;

  (2)《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詩;

 。3)律詩共八句,分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

  2、自由讀《春夜喜雨》,小組合作學習。

  要求:

  ①正確朗讀這首詩。

  ②結合你所知道的資料,試理解詩句的大概意思。

 、厶岢霾欢膯栴}。

  3、檢查自學情況:

  (1)糾正字音:指名讀詩,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是否做到正確流利。

  (2)提問:這首詩寫于什么時候?什么地方?

  春天的一個雨夜。詩人住在成都--從書上對“錦官城”的注釋可以知道杜甫住在成都。

 。3)說一說自己讀了詩的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字、詞,在班上交流。

  三、朗讀感悟,體會意境

 。ㄒ唬├首x課文,想一想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和感情讀這首詩。

  (二)詩人為什么喜愛春雨呢?詩句中并沒有一個“喜”字,詩人喜悅的心情表現(xiàn)在哪兒呢?

  1、感悟“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這里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

 。〝M人。把雨擬人化,表現(xiàn)了詩人對春雨的喜愛。)

  2、著重體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大家想想:春雨有什么好處?

  A、春雨使花草樹木莊稼得以發(fā)芽、生長,春雨為大地創(chuàng)造了生機,給人們帶來了希望。

  B、春雨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

  C、那么這時詩人心中充滿了什么感情?(對春雨的喜愛和贊美。)

  3、學習“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詩人可能先是在屋里,聽到春雨輕輕灑落的聲音,他心情十分愉快。接下來,他怎么做?

  詩人推開屋門走了出去。從“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可以看出詩人可能走出了屋,看到了野外、江面的景象。

  4、想象“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1)最后兩句也是詩人看到的嗎?為什么?

  最后兩句是詩人想到的。從“曉看”知道詩人是在想:第二天早晨可以看到……

 。2)聯(lián)想:詩人看到了這場及時雨,他不禁想到第二天早晨,一定可以看到城里的花兒都開了。如果是你,你還會想些什么?

  四、總結升華,指導背誦

  1、學習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想?詩人在這首詩中表達了怎么的思想感情?為什么詩人能把春雨寫得這么美好?

  引導:像詩人一樣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并且善于觀察,感覺生活中的美。

  2、朗讀背誦。注意詩的節(jié)奏: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五、拓展閱讀,欣賞古詩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春夜喜雨》。

  2、談話:春天是詩人筆下永恒的題材。我們學習了杜甫的《春夜喜雨》,今天再來學習宋代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板書課題)。

  3、設疑:詩中的“園”是我們常說的公園嗎?“不值”是什么意思?帶著這個問題,我們趕快來讀這首詩吧!

  二、初讀古詩,認識生字

  1、板書(或以投影大屏幕顯示)全詩,教師范讀。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

  3、指名讀,糾正讀音。注意讀準下列字音,同時教師指導理解字義:

  應:在詩中讀yīng,原意“應該”,這里是“大概”“可能”的意思。

  屐:讀jī。屐齒:木底鞋下的齒。

  苔:讀tái。蒼苔:指深綠色的苔蘚。

  扉:讀fēi。柴扉:用樹枝編成的簡陋的門。

  4、說說自己讀了這首詩的初步印象,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問。

 。▽W生可能難理解“應憐屐齒印蒼苔”這一句,教師鼓勵學生不懂就問,允許學生存疑。)

  三、再讀古詩,讀中感悟

  1、理解“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的意思。

 。1)“憐”在這句詩中是“愛惜”的意思。誰愛惜什么?你怎么理解前兩句詩的意思?

  大概是園子的主人愛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印子吧。我輕輕地敲那柴門,好久了也沒有人來開。

 。2)小結:原來“憐”的對象是“蒼苔”而不是“屐齒”,這樣我們就容易理解這句詩的意思了。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懂得了解釋古詩有時不能按字面意思簡單地連詞成句,而是要聯(lián)系上下詩句的意思合理地進行解釋。

 。3)體會詩人的感情。

  “小扣柴扉久不開”時詩人想些什么?心情怎樣?

  --失望、掃興、遺憾。

  2、感悟“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正在掃興遺憾時,詩人突然眼前一亮,他看到了什么?

  (1)這兩句詩人用了兩處對比的手法,你能找出來并體會這樣寫的妙處嗎?

 。2)這滿園春色是怎樣的?你能描述一下那園內(nèi)會是怎樣的美景嗎?

  (3)看到一枝紅杏,想起滿園春色,這時詩人的心情有什么變化?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師小結:“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墻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沖破任何束縛,蓬勃發(fā)展。

  3、點題解疑,升華情感。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題目“游園不值”的意思嗎?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去游園,而主人不在,沒有能進到園里去。“值”是“遇到”的意思。這首詩贊美了春天里一切蓬勃向上的事物,表達了詩人贊美春天、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4、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四、拓展閱讀,欣賞古詩

  1、互相交流收集到的寫春天的古詩,讀這些古詩,自主積累。

  2、讀一讀:

  春日(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城東早春(唐楊巨源)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板書設計:

 。ǹ矗┮恢t杏--(想)滿園春色

  ◆教學反思

  (略)

【四年級語文教案《古詩》】相關文章:

四年級語文教案《古詩兩首》04-04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04-05

語文古詩詞04-12

語文古詩閱讀及答案11-07

小班古詩教案06-12

古詩《詠柳》教案01-17

中班古詩教案03-16

牧童古詩教案02-21

古詩《元日》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