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婷婷在线精品综合_97人妻AⅤ一区二区精品_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级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閱讀>詩詞>《黃草》杜甫的詩詞
《黃草》杜甫的詩詞
更新時間:2024-09-16 07:17:08
  • 相關推薦
《黃草》杜甫的詩詞

  《黃草》是唐代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黃草》杜甫的詩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黃草

  [唐]杜甫

  黃草峽西船不歸,赤甲山下行人稀。

  秦中驛使無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

  萬里秋風吹錦水,誰家別淚濕羅衣。

  莫愁劍閣終堪據(jù),聞道松州已被圍。

  【朱注】觀首二句,乃夔州作無疑。黃鶴疑松州被圍,謂廣德二年事,因以秦中驛使為李之芳使吐蕃,蜀道兵戈為徐知道據(jù)劍閣,全解俱謬。今以舊編正之。單復編在大歷元年之秋。

  黃草峽西船不歸,赤甲山下人行稀①。秦中驛使無消息②,蜀道兵戈有是非③。萬里秋風吹錦水④,誰家別淚濕羅衣⑤。莫愁劍閣終堪據(jù),聞道松州已被圍。

 。ù苏聻槭裰斜鴣y而作也。上四刺崔旰,下四憂吐蕃。船不歸,水阻也。行人稀,陸梗也。無消息,未聞朝命區(qū)處。有是非,郭崔互有曲直。錦江別淚,憶舊交之遭亂者。松州被圍,則全蜀安危所系,故所憂不獨在劍閣也。)

 、冱S草峽,在涪州上流四十里。赤岬山,在夔州府東北七里!锻ㄨb》:大歷四年,涪州守捉使王守仙伏兵黃草峽。胡三省曰:黃草峽在涪州之西!兑嬷萦洝罚焊⒅蔹S葛峽有相思崖,今名黃草峽。山草多黃,故名!端(jīng)注》:赤岬山,公孫述所造,因山據(jù)勢,周回七里一百四十步,東高二百丈,西北高一千丈,南連基白帝,山甚高大,不生樹木,其石悉赤。土人云:如人袒胛,故謂之赤甲山。②王粲為劉表書:“河山阻限,狼虎當路。雖遣驛使,或至或否。”③《吳越春秋》:“欲興兵戈,以誅暴楚!薄肚f子》:“無成心而有是非!雹苋f里橋,在成都。庾信詩:”錦水照簪裾。”⑤又:“別淚損橫波。”何遜詩:“復恐濕羅衣。”朱鶴齡曰:考唐史,杜鴻漸至蜀,崔旰與楊子琳、柏茂林等各授刺史防御,而不正崔旰專殺主將之罪,故有兵戈是非之語。蓋言崔亂成都,柏、楊討之,其是非不可無辨也。然旰本建功西山,郭英乂通其妾媵,激之生變,其罪有不專在旰者。未幾釋甲,隨鴻漸入朝,而吐蕃則歲歲為蜀患,故末語又不憂劍閣而憂松州也。松州先為吐蕃所陷,此云已被圍,必中間嚴武又收復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冱S草峽:在涪州治所(今四川涪陵)西上游四十里處,因山多黃草,故名。

 、诔噌瞪剑涸诮穹罟(jié)縣白帝城北,因山高大不生樹木,山石赤色,故名。

 、矍刂校杭搓P中。王粲為劉表書:“河山阻限,狼虎當路。雖遣驛使,或至或否!

 、苁竦辣辏菏裰袘(zhàn)亂。兵一作干。有是非:有是非爭議、辯解!秴窃酱呵铩罚骸坝d兵戈,以誅暴楚!薄肚f子》:“無成心而有是非。”

 、蒎\水:即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

 、迍e淚:離亂人的作別之淚。庾信詩:“別淚損橫波!焙芜d詩:“復恐濕羅衣!

 、邉﹂w:唐劍門縣治所,今四川劍閣縣東北。

 、嗨芍荩褐嗡诮袼拇ㄋ膳丝h。被圍:指松州被吐蕃兵圍攻。

  白話譯文

  西邊黃草峽水路阻隔,船不往來,赤甲山下陸路梗塞,也斷行人。

  秦中驛使路斷,失去朝廷外置的消息,而這場蜀中的兵亂還留下可辨的是非。

  萬里塞北的秋風,已來吹動錦江成都水浪,內(nèi)外戰(zhàn)亂中,誰家沒有離別淚水濺濕衣服。

  先別愁劍閣內(nèi)亂,它畢竟終可據(jù)守,且聽說松州已被吐蕃兵所圍,外患可憂。

  創(chuàng)作背景

  永泰元年(765年)閏十月成都尹郭英義被兵馬使崔旰攻襲,全家被殺。邛州牙將柏茂琳、瀘州牙將楊子琳、劍南牙將李昌夔均舉兵討旰,蜀中大亂。大歷元年(766年)秋杜甫在夔州憂蜀地兵亂,未得成都來人之信息,心疑崔旰之事不解,故作此詩。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詩題叫黃草,其實是一首回憶作者乘船下峽情景的詩,僅是寫成后取開頭的二字作題而已。七言八句,分明兩條線索,交錯抒寫詩人憂國憂民之情懷。

  首聯(lián)寫途中遭遇及所見,這一聯(lián)極寫船過黃草峽時所見之荒涼二!按粴w”,當是描寫作者所乘的船無法靠岸停泊的情形的,表現(xiàn)旅途之艱難和行船的驚險,此時最容易引發(fā)詩人的傷感情懷!靶腥讼 笔亲髡叩乃,戰(zhàn)亂阻隔,民夫被征,沿江一帶變得蕭條冷落,呈現(xiàn)出一派亂離景象。詩剛剛開頭便把讀者帶入了一種凄婉落魄的心境。

  頷聯(lián)寫當時局勢,解釋行人稀的原因。針對詩中的史實,就內(nèi)部是非來說,當時是是非不分的。杜甫對此自有評說,杜甫認為將領之間兵戈相見不應該沒有是非,而應該分清是非。但是面對外部的兵戈相見,內(nèi)部的穩(wěn)定很重要,所以說當時的政局又不允許把內(nèi)部的是非分得太清,從大局穩(wěn)定角度還是不分為宜。在地方“兵戈有是非”的時候,又得不到一點點來自朝廷的信息,杜甫是極為擔憂的,那是憂國憂民的情懷;自己的旅途也有風險,個人的命運緊緊連著國家大局。

  頸聯(lián)轉而寫眼前自然之景。秋風吹錦水,寒氣逼人,何況此風自萬里之外而來,其肅殺寒氣更加厲害。錦水悠悠,其中有多少離人淚。這萬里秋風乃是造成親人離散的根源,其實暗指戰(zhàn)爭,暗指兵戈是非。戰(zhàn)亂則有兵役,所以造成了親人離散。寫自然之景中寓有擔憂時局的情懷。兩句與首聯(lián)承接,用樂府筆法,設為征人思婦之薛。秋風萬里,錦水生波,征人思鄉(xiāng)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而此時此際,閨人婦女則由于良人被驅(qū)作戰(zhàn),死生未卜,疑懼驚恐,掛肚牽腸,亦不免淚濕衣裳。“誰家”二字,含意靈活,猶言“幾家”、“幾處”,謂蜀中牽著戰(zhàn)禍的人家甚多,隨處可見。

  尾聯(lián)寫作者的美好愿望,也是自我寬慰。敵據(jù)劍閣而拒官軍,當時有消息說官軍已經(jīng)包圍了松州的敵軍,所以作者表現(xiàn)出了一絲輕松。作者希望戰(zhàn)亂能夠馬上平息,而且作者已經(jīng)看到了勝利的曙光。該聯(lián)用層層迭進的手法表述詩人憂慮國事的心情,更顯得焦灼急切。此等篇章出于杜甫的如椽巨筆,好像信手拈來,不甚經(jīng)意。

  名家點評

  清楊倫《杜詩鏡銓》:“此詩在夔遙慨蜀亂也!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nèi)容深刻。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黃草》杜甫的詩詞】相關文章:

杜甫的詩詞10-11

杜甫經(jīng)典詩詞10-11

登高 杜甫詩詞01-01

《渡江》杜甫的詩詞06-28

杜甫寫的詩詞02-14

杜甫的詩詞(熱)12-10

《白帝》 杜甫的詩詞01-26

[薦]杜甫的詩詞04-26

杜甫最經(jīng)典的詩詞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