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杜甫的詩詞1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贈李白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蕭八明府實處覓桃栽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村。
河陽縣里雖無樹,濯錦江邊未滿園。
從韋二明府續(xù)處覓綿竹
華軒藹藹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
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柳拂波濤。
少年行
立刻誰家白面郎,臨階下馬蹋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指點銀瓶素酒嘗。
贈花卿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fēng)半入云。
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惠義寺園送辛員外
朱櫻此日垂朱實,郭外誰家負郭田。
萬里相逢貪握手,高才仰望足離筵。
得房公池鵝
房相西池鵝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鳳凰池上應(yīng)回首,為報籠隨王右軍。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武侯廟
遺廟丹青古,空山草木長。
猶聞辭后主,不復(fù)臥南陽。
答楊梓州
悶到楊公池水頭,坐逢楊子鎮(zhèn)東州。
卻向青溪不相見,回船應(yīng)載阿戎游。
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
貧交行
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shù)?
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規(guī)雁
東來萬里客,亂定幾年歸。
腸斷江城雁,高高正北飛。
憑韋少府班覓松樹子栽
落落出群非櫸柳,青青不朽豈楊梅。
欲存老蓋千年意,為覓霜根數(shù)寸栽。
又于韋處乞磁碗
大邑?zé)泡p且堅,扣如哀玉錦城傳。
君家白碗勝霜雪,急送茅齋也可憐。
憑何十一少府邕覓榿木栽
草堂塹西無樹木,非子誰復(fù)見幽心。
飽聞榿木三年大,與致西邊十畝陰。
詣徐卿覓果栽
草堂少花今欲栽,不問綠李與黃梅。
石筍街中卻歸去,果園坊里為求來。
兵車行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fù)秦兵耐苦戰(zhàn),被驅(qū)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guān)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是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杜甫的詩詞2
杜甫《古柏行》
孔明廟前有老柏⑴,柯如青銅根如石⑵。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⑶。
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⑷。
云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⑸。
憶昨路繞錦亭東⑹,先主武侯同閟宮⑺。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⑻。
落落盤踞雖得地⑼,冥冥孤高多烈風(fēng)⑽。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⑾。
大廈如傾要梁棟,萬;厥浊鹕街丌。
不露文章世已驚⒀,未辭翦伐誰能送⒁?
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終經(jīng)宿鸞鳳⒂。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⒃。
【作品簡介】
《古柏行》由杜甫創(chuàng)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詩大概作于公元766年(大歷元年),和《夔州歌十絕句》當為同時之作,借古柏以自詠懷抱,正意全在未一段,此詩對偶句特多,凡押三韻,每韻八句,自成段落,格式與《洗兵馬》極相似。
【注解】
、懦啥嫉奈浜畹撵舾皆谙戎鲝R中,夔州的孔明廟則和先主廟分開,這是夔州的孔明廟。
、七@句寫柏之古老。柯,枝柯。
、谴硕鋵懓刂叽螅强浯蟮膶懛āKぃ蛔魃n皮,形容皮色的蒼白。溜雨,形容皮的光滑。四十圍,四十人合抱。
、冗@兩句是插敘。張上若云:“補出孔明生前德北一層,方有原委!卑匆庵^由于劉備和孔明君臣二人有功德在民,人民不加剪伐,故柏樹才長得這般高大;柏樹的.高大,正說明孔明的遺愛。際會,猶遇合。
⑸這兩句再承三四句極力形容詠嘆柏樹之高大。趙次公云:“巫峽在夔之下(按當言東),巫峽之云來而柏之氣與接;雪山在夔之西,雪山之月出而柏之寒與通,皆言其高大也!彼稳藙㈨毾J為云來二句當在君臣二句前,君臣二句當在云來二句后(仇兆鰲把這四句倒置,就是依據(jù)劉說的),實太主觀大膽。因為這樣一來,似乎是通順些,但文章卻顯得平庸沒有氣勢,所以黃生斥為“小兒之見”。——以上是第一段,是詠古柏的正文。
、蚀讼滤木溴撮_,以成都古柏作陪。杜甫是去年才離開成都的,所以說憶昨。杜甫成都草堂緊靠錦江(《杜鵑》詩:“結(jié)廬錦水邊!),草堂中有亭(《寄題江外草堂》詩:“臺亭隨高下,敞熬當清川。”),所以說錦享(嚴武有《寄題杜二錦江野亭》詩)。武侯的祠在亭東,所以說路繞錦亭東。亭,一作城,非。
、讼戎鳎褐竸。閟宮,即祠廟。
、坛鹫做椬ⅲ骸敖荚,有古致也。盧牖空,虛無人也!瘪厚,深邃貌。
、吐渎洌邯毩⒉黄埡。
、未讼滤木涫諝w夔州古柏。是說夔州廟柏生在高山,苦于烈風(fēng),不如成都廟柏之生于平原。落落,出群貌。因生在孔明廟前,有人愛惜,故曰得地,但樹高招風(fēng),又在高山上,就更要經(jīng)常為烈風(fēng)所撼。冥冥,高空的顏色。
⑾不為烈風(fēng)所撥,似有神靈呵護,故曰神明力。柏之正直。本出自然,故日造化功。正因為正直,故得神明扶持,二句語雖對,而意實一貫!陨鲜堑诙巍S晒虐刂叽,進一步寫出古柏之正直。
⑿這以下又宕開,借古柏之難載,以喻大才之難為世用!段闹凶印罚骸按髲B之傾,非一本所支。”古柏重如丘山,故萬頭牛也拖不動。
⒀不露文章:指古柏沒有花葉之美。
、掖硕渲杏兄鸥ψ约旱挠白。古柏不知自炫,故曰不露文章。古柏本可作棟梁,故曰未辭剪伐。這就杜甫為人來說,即不怕犧牲,與“我能剖心血,飲啄慰孤愁”,“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正是一副心腸。送,就木說,是移送:就人說,是保送或推薦。
、影匦奈犊啵试豢嘈。柏葉有香氣,故曰香葉。這兩句也含有身世之感。
、越Y(jié)二句吐出本意,但材大二字仍包括吉柏在年。在封建社會,一個真正想為國家人民作點事的人,是并不為統(tǒng)治者所歡迎的。古來,是說不獨今日如此,從古以來就如此!陨鲜堑谌。黃生云:“大廈一段,口中說物,意中說人。結(jié)句人物雙關(guān),用筆省便!睏顐愒疲骸按髲B以后,寄托遙深,極沉郁頓挫之致。”
杜甫的詩詞3
黃魚
[唐] 杜甫
日見巴東峽,黃魚出浪新。脂膏兼飼犬,長大不容身。
筒桶相沿久,風(fēng)雷肯為神。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龍鱗。
【鶴注】當是大歷元年夔州作,故詩云“日見巴東峽”
日見巴東峽,黃魚出浪新①。脂膏兼飼犬②,長大不容身。筒桶相沿久③,..風(fēng)雷肯為伸④。泥沙卷涎沫⑤,回首怪龍鱗。
。ㄔ侟S魚,嘆長大而罹患也。上四言取之狼籍,下致哀憫之意,雖欲援救而不能矣。筒桶取魚,世俗相沿已久,雖有風(fēng)雷肯相伸救,彼亦卷沫泥中,徒望龍飛而驚怪,見黃魚之大而不靈也!颈R注】此即公《雕賦》中所云“鴰之類,莫益于物,空生此身,長大如人”之意,俱指庸流言。)
①《杜臆》:夔州上水四十里有黃草峽,出黃魚,大者數(shù)百觔!稜栄抛ⅰ罚瑚g魚,體有甲無鱗,肉黃,大者長二三丈,江東人呼為黃魚。
②《鹽鐵論》:“江陵之人以魚飼犬!
③筒,竹器。桶,木器。皆捕魚之具。陸龜蒙《漁具詩序》:緡而竿者,總謂之筌。筌之流,曰筩曰車。
、堋旧圩ⅰ咳吕伺,鯉化為龍,則風(fēng)雷從之。
、輨⒕督鹑A山棲志》:“魚潛淵下,窟穴泥沙!薄肚f子》:“泉涸,魚處于陸,相煦以濕,相濡以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xué)和日本文學(xué)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詩詞4
1、報答春光知有處,應(yīng)須美酒送生涯。
2、出門復(fù)入門,兩腳但如舊。
3、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fēng)。
4、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fēng)。
5、三峽樓臺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6、清霜洞庭葉,故就別時飛。
7、晉室丹陽尹,公孫白帝城。
8、炯如一段清冰出萬壑,置在迎風(fēng)寒露之玉壺。
9、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10、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
11、波濤未足畏,三峽徒雷吼。
12、孤月當樓滿,寒江動夜扉。
13、青草洞庭湖,東浮滄海漘。
14、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
15、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16、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17、江山如有得,山木更無私。
18、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19、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20、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21、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22、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23、十室?guī)兹嗽,千山空自多?/p>
24、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25、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26、陰崖卻承霜雪干,偃蓋反走虬龍形。
27、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28、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9、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30、欲覺聞晨鐘,令人發(fā)深省。
31、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32、狐貍何足道,豺虎正縱橫。
33、一飯未曾留俗客,數(shù)篇今見古人詩。
34、貴戚權(quán)門得筆跡,始覺屏障生光輝。
35、堂西長筍別開門,塹北行椒卻背村。
36、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即遣花開深造次,便覺鶯語太丁寧。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墻低還似家。恰似春風(fēng)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
37、捷下萬仞岡,俯身試搴旗。
38、百草競春華,麗春應(yīng)最勝。少須好顏色,多漫枝條剩。
39、桃花細逐揚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
40、身思狡兔,側(cè)目似愁胡。
41、中興諸將收山東,捷書夜報清晝同。
42、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43、關(guān)中既留蕭丞相,幕下復(fù)用張子房。
44、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45、萬里衡陽雁,今年又北歸。
46、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
47、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48、預(yù)恐樽中盡,更起為君謀。
49、一徑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50、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
杜甫的詩詞5
過津口[唐]杜甫
南岳自茲近,湘流東逝深。
和風(fēng)引桂楫,春日漲云岑。
回首過津口,而多楓樹林。
白魚困密網(wǎng),黃鳥喧嘉音。
物微限通塞,惻隱仁者心。
甕馀不盡酒,膝有無聲琴。
圣賢兩寂寞,眇眇獨開襟。
杜甫的詩詞6
《別房太尉墓》
年代:唐作者:杜甫
他鄉(xiāng)復(fù)行役,駐馬別孤墳。
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云。
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
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
《春宿左省》
年代:唐作者:杜甫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fēng)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數(shù)問夜如何。
《登樓》
年代:唐作者: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客至》
年代:唐作者: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
《日暮》
年代:唐作者:杜甫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
風(fēng)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頭白燈明里,何須花燼繁。
《水檻遣心》
年代:唐作者:杜甫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fēng)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檻已朝晴。
葉潤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淺把涓涓酒,深憑送此生。
《即事》
年代:唐作者:杜甫
聞道花門破,和親事卻非。
人憐漢公主,生得渡河歸。
秋思拋云髻,腰支勝寶衣。
群兇猶索戰(zhàn),回首意多違。
《卜居》
年代:唐作者:杜甫
浣花流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塵事,更有澄江銷客愁。
無數(shù)蜻蜓齊上下,一雙鸂鶒對沉浮。
東行萬里堪乘興,須向山陰上小舟。
《后游》
年代:唐作者:杜甫
寺憶新游處,橋憐再渡時。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
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
客愁全為減,舍此復(fù)何之。
杜甫的詩詞7
【年代】:唐
【作者】:杜甫——《春宿左省》
【內(nèi)容】: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fēng)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數(shù)問夜如何。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陽。一生坎坷。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以古體、律詩見長,風(fēng)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被后世詩家尊為“詩圣”。有《杜工部集》。
注釋:
掖垣:因中書省和門下省在宮墻的兩邊,象人的兩掖,故名。
啾啾:鳥鳴聲。
九霄:指九重,指天子居處,即金鑾殿。
玉珂:飾之以玉的馬玲。
封事:臣下上書奏事,防有泄漏,用袋緘封,故稱。
數(shù)問夜如何:意謂多次詢問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
賞析:
這是杜甫在擔(dān)任左拾遺翌年寫的詩,本詩寫他自暮至夜、由夜達旦值勤時的.沉思。表現(xiàn)其鞠躬盡瘁、憂國憂民的品質(zhì)。但作為詩來說沒有多少特色。
杜甫的詩詞8
《登岳陽樓》
作者: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注解】:
1、吳楚句:吳楚兩地在我國東南;坼:分裂。
2、乾坤:指日、月。
。场⑷竹R:指戰(zhàn)爭。
。、關(guān)山北:北方邊境。
。、憑軒:靠著窗戶。
【韻譯】: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nèi)的洞庭湖,
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象把吳楚東南隔開,
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
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
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
關(guān)山以北戰(zhàn)爭烽火仍未止息,
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評析】:
代宗大歷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登岳陽樓而望故鄉(xiāng),
觸景感懷之作。開頭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xiàn)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
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xiàn)之情。二聯(lián)是洞庭的浩瀚無
邊。三聯(lián)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末聯(lián)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
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寫景雖只二句,卻顯技巧精湛,抒情雖暗淡落寞,卻吞吐自
然,毫不費力。
杜甫的詩詞9
春望
作者: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賞析】
杜甫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時候是被敵人俘獲,被困長安城之時。基于這樣的創(chuàng)作背景,所以詩中滿是憂國,傷時,念家,悲己之情,顯示了詩人一貫心系天下、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這正是本詩沉郁悲壯、動慨千古的內(nèi)在原因。
《春望》有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和寓情于事等。關(guān)鍵是化情思為景物,移情入景、情景交融。這首詩歌的中心思想是:本詩通過描寫安史之亂中長安的荒涼景象,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詩人渴望安寧、向往幸福的愿望。
詩的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雖山河依舊,卻亂草遍地,林木蒼蒼。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為全詩營造了氣氛!案袝r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是這首詩最為人熟悉的句子,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表達了詩人感時傷世的.感情。
詩的前四句重在寫“春望”時,目之所及,后四句則轉(zhuǎn)入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對親人的思念。自安史叛亂以來,戰(zhàn)事不斷,“烽火連三月”即是對戰(zhàn)爭的描繪,透露了一種厭惡之情。此時,詩人的妻子兒女正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牽夢繞,家書不至,詩人心急如焚,故有“家書抵萬金”的感慨。末兩句寫的正是詩人苦等家人消息的表現(xiàn),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禁于百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fā),幾不勝簪。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縱觀全詩,前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后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深沉蘊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不衰。
杜甫的詩詞10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①
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②,高者掛罥長林梢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④。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⑤?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⑥,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⑦,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注解】
、倜┪荩杭闯啥冀间交ú萏。
②掛罥:掛結(jié)。
、厶鳞辏旱屯莘e水處。
④惡臥:睡時不安靜,胡蹬亂踢。
⑤何由徹:如何挨到天明。
、薇樱焊采w。
、咄回#焊呗柕臉幼印R姡和ā艾F(xiàn)”。
【賞析】
這首詩描繪秋夜屋漏、風(fēng)雨交加的情景,反映了草堂生活的一個片段。末兩句忽開異境,從切身的體驗,進而想到眾多百姓的貧寒交加,設(shè)想大庇天下寒士的萬間廣廈的出現(xiàn)。寫的是自己的幾間茅屋,表現(xiàn)的卻是詩人寧為天下人的安居而犧牲自我的可貴精神和憂國憂民的感情。
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萬里橋②。海內(nèi)風(fēng)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惟將遲暮供多、郏从袖赴4鹗コ?珩R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⑤。
【注解】
、佟拔魃健本洌何魃皆诔啥嘉,因年積雪,又名西嶺。三城,指松、維、保三州。
、谀掀郑褐赋啥寄辖纪馑叺。
、圻t暮:指半老,杜甫當時五十歲。供多。褐改昀喜荒茉儆兴鳛椋砟耆唤o疾病之身了。
、茕赴#轰钢讣毩鳎V肝m,比喻微末。
、萑耸拢菏朗。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詩人眺望西山所生傷痛憂愁之情的詩。詩中蘊含著詩人對吐蕃侵擾的深沉憂慮,也有天涯漂泊,親人相思的無限感慨。全詩意境壯闊悲涼,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沉郁頓挫的詩風(fēng)。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①,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風(fēng)塵荏苒音書絕②,關(guān)塞蕭條行路難。已忍憐俜十年事③,強移棲息一枝安④。
【注解】
、倌桓汗艜r行軍,以帳幕為府署,故稱幕府。
②風(fēng)塵荏苒:比喻戰(zhàn)爭不斷絕。荏苒:猶輾轉(zhuǎn)。
③“已忍”句:指戰(zhàn)亂以后已忍受了十年的困苦生活。伶俜,困苦之意。
④“強移”句:強是勉強之意。杜甫當時作節(jié)度使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是為了一家人的生活,只能勉強任職,以求暫時安居。
【賞析】
這首詩寫于代宗廣德二年(764)秋,杜甫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在嚴武幕府時作此詩。開頭四句與詩人獨宿幕府所見所聞,描寫了一幅凄清的秋夜景圖。后四句抒情,感事傷時,表現(xiàn)作者對于國事動亂的憂慮和自己飄泊流離的愁悶。因此使詩人無心賞看天上美好的月色。對風(fēng)塵荏苒的動亂時代自己輾轉(zhuǎn)流離而愁思百結(jié)。
望岳
岱宗夫如何①?齊魯青未了②。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③。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
【注解】
、籴纷冢禾┥絼e名岱山,居五岳之首,故稱岱宗。
、邶R魯:本指春秋時期兩個諸侯國名,此處指齊魯之地。青未了:青指泰山青翠的山色,此處形容泰山高大。
、蹧Q眥入歸鳥:決,裂開;眥,眼眶。此句言極目張望,歸林的飛鳥盡收眼底。
④一覽眾山。河谩睹献印けM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
【賞析】
這是一首借泰山比況自己雄心壯志的`言志詩。首句用發(fā)問形式寫泰山的高峻偉大,“齊魯青未了”言其雄闊,三四句寫近望秦山的神奇、崇峻,接著寫遙望中的形象、云氣層疊,胸襟為之開闊。氣勢非凡,意境深遠。結(jié)尾兩句抒發(fā)了詩人青年時期雄心壯志和積極進取的情懷。這是一首被譽為情調(diào)高昂、“語語奇警”的五言古詩,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
春望
國破山河在①,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②,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③,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④,渾欲不勝簪⑤。
【注解】
①國破:指國都長安被叛軍占領(lǐng)。
、跒R淚:可理解花上濺滴愁人的淚。
、圻B三月:戰(zhàn)火延續(xù),整個春天將過去。
、苌Γ鹤ヮ^。短:少,稀疏。
、轀営汉喼币2粍亵ⅲ喊l(fā)簪,連簪子也插不上。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陷在被安祿山占領(lǐng)的長安城時寫的。詩中概括地抒寫了作者傷時恨別、憂國思家的感情。前四句寄景生情,抒寫憂國情懷,眼前美好景物反成了愁思的引子。后四句是在憂國的同時抒發(fā)思家愁懷,兩種感情匯集一起,頭發(fā)更白了,更稀少了。這完全是憂國思家所致。全詩充滿憂憤的情感,語言精當凝煉,有強烈藝術(shù)感染力。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fēng)岸,危檣獨夜舟①。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②。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注解】
、傥{:高聳的桅竿。
、凇肮賾(yīng)”句:應(yīng)理解為“老病應(yīng)休官”的倒文。
【賞析】
這首詩流露了詩人奔波不遇之情。前四句寫“旅夜”的情景,展現(xiàn)了詩人的景況和情懷。在對景物的精雕細刻中,襯托詩人的蒼茫之感、沉郁之思;后四句“書懷”,抒發(fā)早年的政治抱負,又聯(lián)想到自己現(xiàn)實處境,以棲無定所似的沙鷗自喻,天地之大,竟沒有詩人的容身之地。詩人心中憤慨至極,表達卻曲折婉轉(zhuǎn),感人至深。“書懷”,實為抒發(fā)詩人心中的不平。
登岳陽樓①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②,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guān)山北③,憑軒涕泗流。
【注解】
①岳陽樓:在今湖南省岳陽縣。
②吳楚句:吳地和楚地被洞庭湖分割開。坼,分裂,此為分界意。
、廴竹R句:指當時葉蕃入侵,西北邊疆戰(zhàn)事頻繁。
【賞析】
此詩是詩人登岳陽樓而望故鄉(xiāng),觸景感懷之作。詩中描寫登臨岳陽樓看到洞庭浩瀚汪洋的壯麗景色,抒發(fā)了憂國情懷。詩的前四句寫景,描繪分吳裂楚、吞吐日月的氣象,突出地表現(xiàn)了洞庭湖的浩瀚壯闊。詩的后四句抒寫了個人的身世的凄涼孤寂,政治命運的坎坷,眼見國家政局動蕩,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表現(xiàn)了作者對國家興衰的關(guān)切。這首五言詩氣魄宏大,感情沉郁,真不愧為大家手筆。
杜甫的詩詞11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譯文
劍門關(guān)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fù)冀北一帶。高興之余,淚滿衣裳。
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云,隨手卷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jié)伴春光同回故鄉(xiāng)。
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
注釋
聞:聽說。官軍:指唐朝軍隊。
劍外:劍門關(guān)以南,這里指四川。薊北:泛指唐代幽州、薊州一帶,今河北北部地區(qū),是安史叛軍的根據(jù)地。
涕:眼淚。
卻看:回頭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還有一點的憂傷?愁已無影無蹤。
漫卷(juǎn)詩書喜欲狂:胡亂地卷起。是說杜甫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裝準備回家鄉(xiāng)去了。喜欲狂: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
放歌:放聲高歌。須:應(yīng)當?v酒:開懷痛飲。
青春:指明麗的春天的景色。作伴:與妻兒一同。
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因穿過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襄陽:今屬湖北。洛陽:今屬河南,古代城池。
創(chuàng)作背景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于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時杜甫52歲。寶應(yīng)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衡水打了一個大勝仗,叛軍頭領(lǐng)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第二年,持續(xù)七年多的“安史之亂”宣告結(jié)束。
賞析
杜甫在這首詩下自注:“余田園在東京!痹姷闹黝}是抒寫忽聞叛亂已平的捷報,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悅!皠ν夂鰝魇账E北”,起勢迅猛,恰切地表現(xiàn)了捷報的突然。詩人多年飄泊“劍外”,備嘗艱苦,想回故鄉(xiāng)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薊北”未收,安史之亂未平。如今“忽傳收薊北”,驚喜的洪流,一下子沖開了郁積已久的情感閘門,令詩人心中濤翻浪涌。“初聞涕淚滿衣裳”,“初聞”緊承“忽傳”,“忽傳”表現(xiàn)捷報來得太突然,“涕淚滿衣裳”則以形傳神,表現(xiàn)突然傳來的捷報在“初聞”的一剎那所激發(fā)的感情波濤,這是喜極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實表現(xiàn)!八E北”已收,戰(zhàn)亂將息,乾坤瘡痍、黎民疾苦,都將得到療救,詩人顛沛流離、感時恨別的苦日子,總算熬過來了。然而痛定思痛,詩人回想八年來熬過的重重苦難,又不禁悲從中來,無法壓抑?墒,這一場浩劫,終于像噩夢一般過去了,詩人可以返回故鄉(xiāng)了,人們將開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轉(zhuǎn)悲為喜,喜不自勝。這“初聞”捷報之時的心理變化、復(fù)雜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寫法,必需很多筆墨,而詩人只用“涕淚滿衣裳”五個字作形象的描繪,就足以概括這一切。
頷聯(lián)以轉(zhuǎn)作承,落腳于“喜欲狂”,這是驚喜的更高峰!皡s看妻子”、“漫卷詩書”,這是兩個連續(xù)性的動作,帶有一定的因果關(guān)系。當詩人悲喜交集,“涕淚滿衣裳”之時,自然想到多年來同受苦難的妻子兒女!皡s看”就是“回頭看”。“回頭看”這個動作極富意蘊,詩人似乎想向家人說些什么,但又不知從何說起。其實,無需說什么了,多年籠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兒去了,親人們都不再是愁眉苦臉,而是笑逐顏開,喜氣洋洋。親人的喜反轉(zhuǎn)來增加了詩人的喜,詩人再也無心伏案了,隨手卷起詩書,大家同享勝利的歡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一聯(lián),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白日”,指晴朗的日子,點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難得“放歌”,也不宜“縱酒”;如今既要“放歌”,還須“縱酒”,正是“喜欲狂”的具體表現(xiàn)。這句寫“狂”態(tài),下句則寫“狂”想!扒啻骸敝复禾斓木拔,春天已經(jīng)來臨,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們“作伴”,正好“還鄉(xiāng)”。詩人想到這里,自然就會“喜欲狂”了。
尾聯(lián)寫詩人“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彈指之間,心已回到故鄉(xiāng)。詩人的驚喜達到*,全詩也至此結(jié)束。這一聯(lián),包涵四個地名。“巴峽”與“巫峽”,“襄陽”與“洛陽”,既各自對偶(句內(nèi)對),又前后對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對;而用“即從”、“便下”綰合,兩句緊連,一氣貫注,又是活潑流走的流水對。再加上“穿”、“向”的'動態(tài)與兩“峽”兩“陽”的重復(fù),文勢、音調(diào),迅急有如閃電,準確地表現(xiàn)了詩人想象的飛馳。“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四個地方之間都有很漫長的距離,而一用“即從”、“穿”、“便下”、“向”貫串起來,就出現(xiàn)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疾速飛馳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從讀者眼前一閃而過。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詩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繪實境。從“巴峽”到“巫峽”,峽險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峽”到“襄陽”,順流急駛,所以用“下”;從“襄陽”到“洛陽”,已換陸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準確。
全詩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發(fā)了作者無比喜悅的心情。后代詩論家都極為推崇此詩,浦起龍贊其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也”(《讀杜心解》)。
此詩除第一句敘事點題外,其余各句,都是抒發(fā)詩人忽聞勝利消息之后的驚喜之情。詩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瀉。仇兆鰲在《杜少陵集詳注》中引王嗣奭的話說:“此詩句句有喜躍意,一氣流注,而曲折盡情,絕無妝點,愈樸愈真,他人決不能道!
杜甫的詩詞12
[唐]杜甫
繅絲須長不須白,越羅蜀錦金粟尺。
象床玉手亂殷紅,萬草千花動凝碧。
已悲素質(zhì)隨時染,裂下鳴機色相射。
美人細意熨帖平,裁縫滅盡針線跡。
春天衣著為君舞,蛺蝶飛來黃鸝語。
落絮游絲亦有情,隨風(fēng)照日宜輕舉。
香汗輕塵污顏色,開新合故置何許。
君不見才士汲引難,恐懼棄捐忍羈旅。
作品賞析:
此詩當是天寶十一二載間,客居京師而作,故末有忍羇旅之說,當依梁氏編次。師氏謂此詩乃譏竇懷貞。鶴云:懷貞亡于開元元年,公時才兩歲,于年用不合。
繰絲須長不須白①,越羅蜀錦金粟尺②。象床玉手亂殷紅③,萬草千花動凝碧④。已悲素質(zhì)隨時染⑤,裂下鳴機色相射⑥。美人細意熨貼平⑦,裁縫滅盡針線跡⑧。
。ù艘娎R絲而托興,正意在篇末。上段,有踵事增華之意。欲成羅錦,用尺量絲,故須長;所織花草,色兼紅碧,故不須白。熨貼裁縫,制為舞衣也。象床,指機床。玉手,指織女。亂殷紅,謂經(jīng)緯錯綜。動凝碧,謂光彩閃鑠。)
、佟队洝罚骸胺蛉丝壢枋!薄局熳ⅰ俊稄V韻》:繅,繹繭為絲也,繰同。鮑照詩:“繰絲復(fù)鳴機。”
、凇短茣罚涸街萃霖暬ㄎ膶毣ǖ攘_。魏文帝詔:“每得蜀錦,殊不相似!焙芜d詩:“金粟裹搔頭!背咭越鹚陲椫,富貴家之物。
、邸秶摺罚好蠂L君至楚,獻象床,直千金。江淹賦:“惜玉手之空佇!薄稄V韻》:“殷,赤黑色!薄蹲髠鳌罚骸白筝喼煲。”
、芡踝影病肚嗵x》云:“縈修樹而凝碧!
、萃醣胫姡骸敖z染墨悲嘆,路岐楊感悼!备拧哆B珠》:“白羽素絲,隨其所染!
⑥謝朓詩:“望望下鳴機。”【朱注】色相射,五色射人也。
、摺栋啾雮鳌罚骸凹氁馕。”《南史》:何敬容衣裳不整,伏床熨之。楊慎曰:《王莽傳》有威斗,即尉斗也。威與尉音相近,本音畏,轉(zhuǎn)音郁!端鍟罚豪钅路钗径酚跅顖栽唬骸霸腹珗(zhí)威柄,以尉安天下!笔窞荨锻ㄨb釋文》:尉斗,火斗,持火以申繒也,俗加火作熨!墩f文》尉與熾本一字,從上按下也。又,持火申繒也。今俗言平曰尉帖。杜詩“美人細意熨帖平”是也。又,白樂天詩:“金斗熨波刀剪文!
⑧曹植樂府:“裁縫紈與素。”春天衣著為君舞①,蛺蝶飛來黃鸝語②。落絮游絲亦有情③,隨風(fēng)照日宜輕舉④。香汗清塵污顏色⑤,開新合故置何許⑥。君不見才士汲引難⑦,恐懼棄捐忍羇旅⑧。(下段,有厭故喜新之感。蝶趁舞容,鸝應(yīng)歌聲,落絮游絲乘風(fēng)日而綴衣前,比人情趨附者多。一經(jīng)塵汗污顏,棄置何所,見繁華忽然零落矣。士故有鑒于此,不輕受汲引而甘忍羇旅,誠恐一旦棄捐,等于敝衣耳。玩末二語,公之不屑隨時俯仰可知。此章兩段,各八句。)
、傩炀辉姡骸耙轮粫r新!滨U照詩:“催弦急管為君舞!雹诤芜d詩:“黃鸝隱葉飛,蛺蝶縈空戲!雹鄹旁姡骸奥湫貔Z毛下!毙炝暝姡骸傲躏w還聚,游絲斷復(fù)結(jié)!雹芨缥嵩姡骸疤壹t柳絮白,照日復(fù)隨風(fēng)。”照日宜輕舉,謂絲絮飄飏,與衣之輕舉相宜!冻o》:“愿輕舉以遠游。”⑤六朝詩:“朱顏潤紅粉,香汗沾玉色!惫旁姡骸翱沾参鍓m!毙羡吭姡骸疤依顭o顏色!雹抟律言隗樱视虚_合。漢艷歌:“乍開乍合!薄妒勒f》:桓沖妻曰:“衣不經(jīng)新,何由而故!比罴姡骸熬釉诤卧S。”⑦嵇康《琴賦》:“歷世才士,并為之賦!薄秳⑾騻鳌罚河眇⑴c皋陶,傳相汲引,不為比周。汲引難,難就薦引也,即記難進易之難。⑧魏甄后《塘上行》:“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薄蹲髠鳌罚骸傲a旅之臣!薄稘h書》張晏注:“羇,寄也。旅,客也。”錢謙益曰:《傅咸集》載郭泰機詩云:“皦皦白素絲,織為寒女衣。寒女雖妙巧,不得秉機杼。天寒知運速,況復(fù)雁南飛。衣工秉刀尺,棄我忽若遺。人不取諸身,世事焉所希。況復(fù)已朝餐,昌由知我饑!贝嗽娪锰C之詩而反之。泰機以白絲寒女自喻,而致憾于衣工之棄我,以冀咸之相薦。公詩謂白絲素質(zhì),隨時染裂,有香汗清塵之污,有開新合故之置,所以深思汲引之難,恐懼棄捐而忍于羇旅也。
鰲按:詩詠白絲,即墨子悲素絲意也。已悲素質(zhì)隨時染,當其渲染之初,便是沾污之漸,及其見置時,欲保素質(zhì)得乎?唯士守貞白,則不隨人榮辱矣。此風(fēng)人有取于素絲歟。
杜甫的詩詞13
重送劉十弟判官
[唐] 杜甫
分源豕韋派,別浦雁賓秋。年事推兄忝,人才覺弟優(yōu)。
經(jīng)過辨豐劍,意氣逐吳鉤。垂翅徒衰老,先鞭不滯留。
本枝凌歲晚,高義豁窮愁。他日臨江待,長沙舊驛樓。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xué)和日本文學(xué)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詩詞14
哭李尚書(之芳)
[唐] 杜甫
漳濱與蒿里,逝水竟同年。欲掛留徐劍,猶回憶戴船。
相知成白首,此別間黃泉。風(fēng)雨嗟何及,江湖涕泫然。
修文將管輅,奉使失張騫。史閣行人在,詩家秀句傳。
客亭鞍馬絕,旅櫬網(wǎng)蟲懸。復(fù)魄昭丘遠,歸魂素浐偏。
樵蘇封葬地,喉舌罷朝天。秋色凋春草,王孫若個邊。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xué)和日本文學(xué)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詩詞15
歸[唐]杜甫束帶還騎馬,東西卻渡船。林中才有地,峽外絕無天。
虛白高人靜,喧卑俗累牽。他鄉(xiāng)悅遲暮,不敢廢詩篇。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xué)和日本文學(xué)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詩詞】相關(guān)文章:
杜甫經(jīng)典詩詞11-04
詩人杜甫的詩詞01-20
登高 杜甫詩詞01-01
《歲暮》_杜甫的詩詞12-27
《渡江》_杜甫的詩詞12-27
杜甫經(jīng)典詩詞15篇11-04
《黃草》杜甫的詩詞12-27
詩人杜甫的詩詞8篇01-20
《鹿頭山》_杜甫的詩詞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