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白帝》 杜甫的詩詞1
白帝城樓 [唐] 杜甫
江度寒山閣,城高絕塞樓。
翠屏宜晚對,白谷會深游。
急急能鳴雁,輕輕不下鷗。
彝陵春色起,漸擬放扁舟。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白帝》 杜甫的詩詞2
白帝城最高樓[唐]杜甫城尖徑昃旌旆愁,獨立縹緲之飛樓。
峽坼云霾龍虎臥,江清日抱黿鼉游。
扶桑西枝對斷石,弱水東影隨長流。
杖藜嘆世者誰子,泣血迸空回白頭。 【鶴注】此亦大歷元年作,題曰最高樓,則非前所賦白帝城樓與白帝樓也。
城尖徑厭施篩愁,獨立縹緲之飛樓①。峽坼云霾龍虎臥②,江清日抱黿鼉游。扶桑西枝對斷石,弱水東影隨長流③。杖藜嘆世者誰子④?泣血迸空回白頭⑤。
。ㄊ讓憳歉,次聯(lián)近景,三聯(lián)遠景,皆獨立所想見者。未乃感慨當世。尖,城角也。徑,步道也。旌旆亦愁,言其高而且險也。韓廷延云:云霾坼峽,山水盤拏,有似龍虎之臥。日抱清江,灘石波蕩,恍如黿鼉之游。與“江光隱見黿鼉窟,石勢參差烏鵲橋”同一句法,皆登高臨深,極形容疑似之狀耳。【朱注】峽之高,可望扶桑西向。江之遠,可接弱水東來。與“朱崖著毫發(fā),碧海吹衣裳”同義。)
①《海賦》“神仙縹緲!雹谶仔旁姡骸鞍凳刹鼗,磐根似臥龍!雹鄄苤苍姡骸皷|觀扶桑曜,西臨弱水流!笔钦詵|西也。此詩”扶桑西枝”,是就東言西;“弱水東影”,是就西言東。《山海經》:大荒之中,喝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队碡暋罚骸叭跛任。”《淮南子》:“弱水自窮石!弊ⅲ骸案F石,在張掖北,其水弱不能出羽。”④阮籍詩:“所憐者誰子!雹荻x《寡婦賦》:“涕流迸以琳瑯!弊謺罕,散走也。王嗣奭曰:此詩真作驚人語,是緣憂世之心發(fā)之,以自消其壘塊。嘆世二字,為一章之綱。泣血迸空,起于嘆世。以送空寫高樓,落想尤奇。
黃生曰:城尖徑仄,與花近高樓,寓慨一也;ń邩牵詡亩标惼涫。城尖徑仄,以泣血而微凡其辭。直陳其事,不失和平溫厚之音。微見其辭,翻成激楚悲壯之響。若以本集較之,花近高樓,正聲第一。城尖徑仄,變聲第一。又曰:拗律本歌行變體,故次句得用之字!班嵖h亭子澗之濱”亦然。
東自扶桑,西及弱水,所包世界甚闊,故下有嘆世句。
-----------仇兆鰲《杜詩詳注》-----------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白帝》 杜甫的詩詞3
白帝
[唐]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峽雷霆斗,翠木蒼藤日月昏。
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
【注釋】:
這是一首拗體律詩,作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期間。它打破了固有的格律,以古調或民歌風格摻入律詩,形成奇崛奧峭的風格。
詩的首聯(lián)即用民歌的復沓句法來寫峽江云雨翻騰的奇險景象。登上白帝城樓,只覺云氣翻滾,從城門中騰涌而出,此極言山城之高峻。往下看,“城下”大雨傾盆,使人覺得城還在云雨的上頭,再次襯出城高。這兩句用俗語入詩,再加上音節(jié)奇崛,不合一般律詩的平仄,讀來頗為拗拙,但也因而有一種勁健的氣骨。
下一聯(lián)承“雨翻盆”而來,具體描寫雨景。而且一反上一聯(lián)的拗拙,寫得非常工巧。首先是成功地運用當句對,使形象凝煉而集中。“高江”對“急峽”,“古木”對“蒼藤”,對偶工穩(wěn),銖兩悉稱;“雷霆”和“日月”各指一物(“日月”為偏義復詞,即指日),上下相對。這樣,兩句中集中了六個形象,一個接一個奔湊到詩人筆下,真有急管繁弦之勢,有聲有色地傳達了雨勢的急驟。“高江”,指長江此段地勢之高,藏“江水順勢而下”意;“急峽”,說兩山夾水,致峽中水流至急,加以翻盆暴雨,江水猛漲,水勢益急,竟使人如聞雷霆一般。從音節(jié)上言,這兩句平仄完全合律,與上聯(lián)一拙一工,而有跌宕錯落之美。如此寫法,后人極為贊賞,宋人范溫說:“老杜詩,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類如此。皆拙固無取,使其皆工,則峭急無古氣!保ā稘撓娧邸罚
這兩聯(lián)先以云雨寄興,暗寫時代的動亂,實際是為展現(xiàn)后面那個腥風血雨中的社會面貌造勢、作鋪墊。
后半首境界陡變,由緊張激烈化為陰慘凄冷。雷聲漸遠,雨簾已疏,詩人眼前出現(xiàn)了一片雨后蕭條的原野。頸聯(lián)即是寫所見:荒原上閑蹓著的“歸馬”和橫遭洗劫后的村莊。這里一個“逸”字值得注意。眼前之馬逸則逸矣,看來是無主之馬。雖然不必拉車耕地了,其命運難道不可悲嗎?十室九空的荒村,那更是怵目驚心了。這一聯(lián)又運用了當句對,但形式與上聯(lián)不同,即是將包含相同詞素的詞語置于句子的前后部分,形成一種紆徐回復、一唱三嘆的語調,傳達出詩人無窮的'感喟和嘆息,這和上面急驟的調子形成鮮明對照。
景色慘淡,滿目凋敝,那人民生活如何呢?這就逼出尾聯(lián)碎人肝腸的哀訴。它以典型的悲劇形象,控訴了黑暗現(xiàn)實。孤苦無依的寡婦,終日哀傷,有著多少憂愁和痛苦啊!她的丈夫或許就是死于戰(zhàn)亂,然而官府對她家也并不放過,搜刮盡凈,那么其他人可想而知。最后寫荒原中傳來陣陣哭聲,在收獲的秋季尚且如此,其苦況可以想見。“何處村”是說辨不清哪個村莊有人在哭,造成一種蒼茫的悲劇氣氛,實際是說無處沒有哭聲。
本詩在意境上的參差變化很值得注意。首先是前后境界的轉換,好象樂隊在金鼓齊鳴之后奏出了如泣如訴的縷縷哀音;又好象電影在風狂雨暴的場景后,接著出現(xiàn)了一幅滿目瘡痍的秋原荒村圖。這一轉換,展現(xiàn)了經過安史之亂后唐代社會的縮影。其次是上下聯(lián),甚至一聯(lián)之內都有變化。如頷聯(lián)寫雨景兩句色彩即不同,出句如千軍萬馬,而對句則阻慘凄冷,為轉入下面的意境作了鋪墊。這種多層次的變化使意境更為豐富,跌宕多姿而不流于平板。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指出的“前疏者后必密,半闊者半必細,一實者一必虛”,或“一開則一闔,一揚則一抑,一象則一意,無偏用者”,就是這個道理。
【《白帝》 杜甫的詩詞】相關文章:
杜甫經典詩詞11-04
杜甫的詩詞10-11
《歲暮》_杜甫的詩詞12-27
《渡江》_杜甫的詩詞12-27
登高 杜甫詩詞01-01
杜甫的詩詞(熱)12-10
杜甫《月夜》詩詞賞析01-05
詩詞鑒賞杜甫《野望》01-07
[精選]杜甫古詩詞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