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金屬》的說課稿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金屬》這一課。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金屬》這一課是蘇教版《科學》教材小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它們是什么做的》第4課。本課是根據(jù)小學課程標準中“物質世界里的物體性質”的相應內容編寫而成的。是以金屬為題,引導學生探究金屬這一類物質的共同性質,即金屬的共性。本課在結構上遵循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即先認識金屬物品的金屬屬類,然后由此提出問題:為什么人們用金屬制作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接著利用不同的探究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金屬的共同性質,啟發(fā)學生歸納出金屬的基本性質,即有金屬光澤、容易傳熱、有延展性。最后,以拓展的方式補充常見金屬性價。在比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生的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
2、教學內容:
《金屬》這一課安排這幾方面的教學內容:
(1)、認識常見的金屬制品,討論人們?yōu)槭裁从媒饘僦谱魉鼈儯?/p>
。2)、利用實驗探究金屬性質;
(3)、了解金屬在生活中的應用,不僅考慮它們的性能,還要考慮它們的價格等因素。
3、學情分析:
生活中,學生對于金屬并不陌生,但對金屬的性質、價格、性能、優(yōu)缺點并沒有作專門的研究,雖然是很熟悉的常見材料,但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初步接觸科學,讓其獨立探究,還是有一定難度,尤其《金屬》與前面的幾課相比,要引導學生探究同類物體的共性,更具有挑戰(zhàn)性。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介紹一些探究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金屬的共同性質。
4、教學目標:
根據(jù)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的分析,本課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金屬具有金屬光澤、容易傳熱、有延展性的性質。
。2)了解常見金屬的性能,知道性質決定了金屬的用途,但同時也要考慮價格等其它因素。
過程與方法:
運用多種感官和方法認識金屬,通過實驗研究不同金屬的性質。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5、教學重難點:
金屬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探究金屬的共同性質;難點是:探究金屬具有延展性。
6、教學準備:
本節(jié)課用到的實驗材料和工具很多很特殊。要用到開水、鐵絲、銅絲、鋁絲、水槽、小錘、石塊、塑料棒、竹筷等?紤]到學生的安全,所有材料和工具都由老師準備,并把燒杯換成塑料保溫杯,各組加一個水槽,防止學生實驗時弄倒杯子,被開水燙傷。
二、教學方法:
根據(jù)本單元的具體內容和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金屬這一課時,我讓學生以合作探究為主,但由于三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剛剛接觸科學,所以我又加以必要的指導?茖W課程標準強調,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核心。但是學生在課堂上的探究,離不開教師必要的幫助和指導。
三、具體教學流程
本節(jié)課我根據(jù)“先學后教,主動學習,和諧發(fā)展”的教學理念。按照“主動——和諧”課堂教學模式設計教學,本節(jié)課分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即獨立自學、互動交流、總結評價、運用拓展。
1、獨立自學:
上課一開始,我出示學生比較常見的金屬制品鐵碗和銅號,讓學生說一說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再導入本節(jié)課課題,然后接著出示本節(jié)課主要探究的問題,即問題生成單。這樣教學的好處是實物展示能引人入勝,讓學生見識豐富多彩的各種金屬制品,迅速激發(fā)學生探究金屬的欲望。接著出示本節(jié)課要探究的問題,讓學生進行獨立自學,關鍵是尊重學生的心里
感受,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情趣。使學生在“問題生成單”的指引下,限時學習教材,理解教材,初步把握教材,建立知識體系和方法體系。其能有效發(fā)揮主觀能動作用,自主參與學習。
2、互動交流:
互動交流是每節(jié)課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本節(jié)課我分三個小環(huán)節(jié)來完成。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引導交流常見金屬制品。先讓學生找出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制品,同時補充金屬制品的圖片,接著出示鐵碗和銅號,提出:“為什么鐵碗用金屬鐵做,銅號用金屬銅做,而不用其它材料制作?”的問題。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先采用創(chuàng)設感官情境,期望學生發(fā)現(xiàn)金屬在日常生活的更多的運用,揭示其金屬的優(yōu)越性。同時重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獲得了對金屬共同性質的初步的感性認識。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實驗探究金屬的共同性質,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為了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引領學生利用三個實驗來探究金屬的共同性質。
(1)金屬有金屬光澤實驗:
我讓學生用砂紙對鐵絲等進行打磨,讓他們仔細觀察,得出金屬有金屬光澤這一特性。在這一組的實驗活動當中,既有學生的自主探究,也有我的演示實驗,再加上學生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學生已經(jīng)對金屬的性質有了比較準確的認識。學生由看一看、做一做,自然明白了很多,同時逐步培養(yǎng)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2)金屬容易傳熱實驗:
這是學生所做的第一個有關金屬導熱性的實驗,需要用到開水,而要保證學生的實驗安全。所以,我把燒杯換為塑料保溫杯,各組加一個水槽,在實驗時,把保溫杯放在水槽里面,防止學生弄倒杯子,使開水燙傷學生。這樣做既能讓學生安全實驗,又能保證實驗有明顯的效果。當學生用手去觸摸,發(fā)現(xiàn)銅絲、鋁絲很熱,而塑料棒和竹片沒有變熱,我接著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銅絲和鋁絲很熱呢?這熱是從哪來的?通過對比讓學生明白,原來熱通過銅絲和鋁絲傳到了我們的手上,揭示金屬容易傳熱(導熱性)的性質。
(3)金屬延展性的實驗:
關于金屬延展性的實驗,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所以,讓學生也通過動手操作,仔細地觀察,認識金屬的延展性。我為學生準備了鐵錘、石塊,銅絲,鋁絲等實驗器材,但考慮到學生年齡小,只選擇比較容易敲扁的鋁絲給學生敲打,實驗更容易做一些,效果也明顯。在這一實驗中,學生未必能準確說出延展性這一概念,我在學生說的基礎上,直接揭示,因為我認為科學課堂上,有時候,一些準確的科學概念,是有必要向學生直接傳輸?shù),而不能始終停留在一種模糊的操作階段。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了解常見金屬的性能,知道性質決定了金屬的用途,但同時也要考慮價格等其它因素。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提出:“誰知道哪種金屬傳熱最好?哪種金屬延展性最好嗎?哪種金屬最昂貴?”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有針對性閱讀教材中提供的資料,學生更能準確地獲取知識。
3、總結評價
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學習收獲,簡要進行學習總結,然后老師進行點撥評價,補充總結,形成知識體系。
4、運用拓展
我讓學生做三題鞏固練習題,做一題拓展練習:(如果要制作鍋、易拉罐、首飾,你會選擇哪種金屬?為什么?)其目的是及時鞏固所學知識,進行目標檢測,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生的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