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外婆的澎湖灣》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外婆的澎湖灣》說課稿1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外婆的澎湖灣》,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1.說教學內(nèi)容
這首外《外婆的澎湖灣》來自人音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四課《可愛的家》第一課時。由臺灣著名的民謠作曲家葉佳修創(chuàng)作,是一首優(yōu)美抒情的歌曲,以充滿激情的抒懷筆調(diào)表達了對美麗的外婆澎湖灣可愛家園的贊美之情,同時也勾引起了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想。歌曲為4/4拍,宮調(diào)式,二段體結構。第一部分是主人翁對“家”的懷想,帶有敘事性,第二部分是歌曲的高潮,表達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戀與贊美。歌曲蘊含著家庭中隔代之間的溫馨之情,以此為突破口,讓學生從音樂中感受親情的溫暖。
2.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臺灣校園歌曲及本課的創(chuàng)作者葉佳修;能正確理解歌曲的情緒并能唱準歌曲中的附點和切分節(jié)奏;能用打擊樂器為歌曲的B部分伴奏。
過程與方法:通過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通過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fā)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chuàng)造活動,重視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探究與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和濃濃的親情。
3.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完整、流暢,并帶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難點:能唱準歌曲中帶有切分節(jié)奏及附點節(jié)奏的旋律,并能用打擊樂器為歌曲后半部分伴奏。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欣賞能力和分析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并且積累的一定的音樂知識,如音符的時值、節(jié)奏、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等等,都為本課的教學目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本歌曲的旋律性非常強,也符合五年級學生的演唱心理,能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大致掌握全曲的旋律,也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說教法
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情的分析,本課我將采用欣賞法和講授法讓學生了解臺灣校園歌曲以及本課的創(chuàng)作者葉佳修,并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法、教師范唱示范法、對比法、學生模唱探究法讓能學生熟練掌握歌曲、解決歌曲中的重難點以及理解歌曲的內(nèi)涵。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的教學程序分為以下四步:
㈠導入(五分鐘)
1.教師吉他彈唱《外婆的澎湖灣》走入教室。
彈唱完后,教師分享“同學們,老師剛剛演唱的這首歌曲是老師小時候常常跟外婆一起唱的歌,所以唱起來特別親切,你們聽過這過這首歌曲嗎?這首歌曲的背后,還有一個非常動人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這個動人的故事吧”,用故事的形式將本課的創(chuàng)作者及背景故事展示給學生。
2.介紹創(chuàng)作者葉佳修及《外婆的澎湖灣》的創(chuàng)作背景。
【設計意圖:教師的吉他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通過對創(chuàng)作背景的了解,學生能初步感知本課所要表達的情緒】
、嫘抡n教學(二十四分鐘)
(本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由于這首歌曲是一首耳熟能詳?shù)睦细,大部分學生都能哼唱,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唱環(huán)節(jié)主要采用聽唱法進行教學。)
1.初聽全曲,整體感知歌曲的速度及情感。
這一步驟前我會提要求,讓學生邊聽歌曲邊隨音樂律動。
2.有感情的朗讀歌詞(配海邊背景音樂及配圖澎湖灣)。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身臨其境進入歌曲的情境中,并讓學生深入探究該用何種情緒演唱歌曲】
3.復聽全曲,帶感情小聲跟唱。
讀完歌詞后,讓學生帶著讀歌詞時候的情感,小聲跟唱歌曲,并提問“歌曲能分為幾個部分?”
【設計意圖:在聽唱的過程中,熟悉歌曲,能給歌曲劃分樂段并找到演唱中容易出現(xiàn)問題】
4.A樂段難點處理。(分兩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學生小聲跟唱后,我會提出問題“剛剛在演唱的過程中,有的同學神情不太自信,你們遇到什么困難了嗎?請?zhí)岢鰜,我們一起解決!睂W生大部分會在“一個腳印是笑語一串,消磨許多時光,直到夜色吞沒我倆在回家的路上“出現(xiàn)問題。
、偾蟹止(jié)奏處理。
切分節(jié)奏的處理,主要處理“一個腳印是笑語一串,消磨許多時光”,利用雙響筒敲擊切分節(jié)奏(左邊兩下,右邊一下,左邊第二下為重音),感受切分節(jié)奏的重拍,從而唱準這條旋律。
②音準咬字處理。
節(jié)奏處理完后,利用鋼琴處理A段中一些音準問題,如有的地方學生會多加一個音或者少唱一個音,還有“我倆在”一音多字與后一小節(jié)的銜接問題,要多練習幾遍。
③跟鋼琴完整演唱A段
【設計意圖:對歌曲進行不斷深入的探究,使學生逐步積累音樂知識,形成一定的音樂感知能力】
5.B段難點處理。(分兩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處理完A段后,B段的處理相對簡單一點,我會先讓學生齊唱一遍B段,然后找到問題“B段大家唱得很熱情,但是老師覺得如果把下面這兩個小問題解決了就更完美了,我們一起試試看,好不好?”
①附點節(jié)奏處理。
兩個挨著的附點節(jié)奏,讓學生感受到附點的重音在“多”和“童”字上,而且提示學生“的”和“年”字要唱得輕巧、短促,學生理解后多練習幾次。
、谛葜狗胺磸陀浱柕奶幚怼
這些細節(jié)的處理,我會讓學生在休止符的地方拍手,并要求“請大家做到在拍手的同時嘴巴不唱歌”,反復記號的地方請學生看我的指揮,多練習幾遍,學生自然能在反復的地方銜接準確。
6.完整演唱全曲。
(請學生演唱出A段與B段情緒的不同,A段歡快、動感,B段舒展、熱情)
㈢拓展(十分鐘)
利用打擊樂器為歌曲B部分伴奏:
這一部分在學生能完整并且熟練演唱全曲后,為了豐富這首曲的音樂色彩,我會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利用簡單的打擊樂器為歌曲的B部分配上伴奏,并請學生分成三個組,分別為三角鐵組、沙錘組、伴唱組。
這里我會看學生的'反應,如果學生有較強的節(jié)奏感,那我就會讓他們自己自由的為歌曲編配伴奏,如果這方面弱一點,我就會給他們指定伴奏節(jié)奏,通過練習再為歌曲伴奏,伴唱組設計自己的聲勢節(jié)奏,等三角鐵組和沙錘組熟練掌握伴奏節(jié)奏后,請演唱組邊演唱B部分邊拍聲勢節(jié)奏,并加入三角鐵和沙錘組的伴奏。
最后,完整演唱全曲,A部分請全體學生隨音樂邊唱邊律動,B部分加入打擊樂器伴奏,我會彈著鋼琴加入完成這一次的師生合作演出。
三角鐵伴奏:X–X--|X—X--||
沙錘伴奏:0XX0XX|0XX0XX||
【設計意圖:豐富音樂色彩,學生能從不同的方面理解、享受這首歌曲,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同時也在音樂活動中培養(yǎng)他們的小組合作意識】
㈣小結(一分鐘)
這一部分,我會趁著學生還在音樂中意猶未盡的時候,更深一步激發(fā)他們的表演欲望,“剛剛大家的合作非常完美,最后讓我們跟隨歌曲主人翁的腳步在美麗澎湖灣唱起來,跳起來吧!”最后,播放著潘安邦演唱的《外婆的澎湖灣》,教師彈著吉他,學生唱著歌,跳起舞,為歌曲伴奏著,在一片熱鬧的歌舞聲中結束本次課。
五、說板書設計
本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主要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節(jié)奏以及最后的打擊樂器伴奏,讓學生能一目了然的認識到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和打擊樂器時的伴奏。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老師,歡迎批評指正,謝謝!
《外婆的澎湖灣》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說教學內(nèi)容
《外婆的澎湖灣》這首歌是人教版五年級音樂第四課歌曲,在80年代臺灣掀起的校園民謠中,成為深受大家喜歡的歌曲之一。本歌曲較為流行,學生都熟悉。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懷想,帶有敘事性,第二部分是歌曲高潮所在。歌曲蘊涵著家庭中隔代之間的溫馨之情,以此為突破口,讓學生感受音樂,感受親情
2、說教學目標
本課安排一課時,教學目標是:
。1)知識和能力:認識校園民謠、了解作者葉佳修、能演唱這首歌,做打擊樂伴奏,做律動
。2)過程和方法: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理解歌曲內(nèi)容,用歌聲表達出作者對澎湖灣的懷想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演唱歌曲能夠感受到家的溫馨和濃濃的親情
3、說教學重點、難點
歌曲通俗易懂,學生容易接受,因此教學重點是歌曲演唱中的情感流露;一些節(jié)奏在演唱中很難把握,所以難點定為切分節(jié)奏的解決。
4、教材分析:
本課是由臺灣著名的民謠作曲家——葉佳修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民謠歌曲,歌曲以充滿激情的抒懷筆調(diào),表達了對美麗的澎湖灣可愛家園的贊美之情,同時也勾起了對美好童年時光的懷想。歌曲為4/4拍,宮調(diào)式,兩段體結構。
5、說教學方法
這是一節(jié)綜合課,運用模唱、教唱、示范、表演等方法來執(zhí)教
二、學情分析:
歌曲是首敘事性歌曲,樸實感人,容易使學生進入角色,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意圖,并且歌曲旋律性強,演唱起來朗朗上口,正好抓住了高段學生的演唱心理,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演唱的積極性
三、教法設想:
。1)、強化節(jié)奏朗讀,以讀促解,感受溫情
音樂新課標以審美為中心,而美的感受必須通過自身的體驗才能獲得。因此,在整個音樂學習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所以,歌曲用樸實的語言娓娓道來,通過晚風、白浪、沙灘、椰林、斜陽、腳印、薄暮、夕陽余輝、外婆的拐杖創(chuàng)設了一幅夕陽晚歸、溫馨浪漫的人物風景圖,只有去朗讀,去演唱、去表演才能進入角色,才能有深刻的感悟。
。2)、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標要求在音樂課的實踐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非專業(yè)意義上的音樂創(chuàng)作,主要表現(xiàn)為即興演唱、演奏、形體動作、節(jié)奏和旋律的創(chuàng)編,以及對音樂的不同演繹。所以在引導學生進入音樂時要和學生有所交流,解決疑問,在音樂節(jié)奏鞏固和訓練時,倡導學生自主的表現(xiàn)能力!
(3)、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制作多媒體課件,不但創(chuàng)設了情境,也促進了學生思維的擴展。情景交融,對所學歌曲的認識就有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容易使學生進入音樂,引起共鳴。
四、教學過程:
分為導入、學習新歌、鞏固學習、拓展四個部分
1、導入
播放《蘭花草》,老師帶學生一起演唱,目的是為引出民謠這種歌曲的題材,同時也是為了創(chuàng)設氣氛。然后和學生一起來探討這首歌曲的題材,引出校園民謠,出示課件解釋校園民謠,由校園民謠來認識其開山鼻祖臺灣音樂人——葉佳修,去了解他的音樂作品《外婆的澎湖灣》、《鄉(xiāng)間的小路》《爸爸的草鞋》《赤足走在田埂上》還可以介紹其他校園民謠如《童年》、《踏浪》、《同桌的你》等等
[設計理念:把音樂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題組織教材,擴展學生視野]
2、學習歌曲
本部分分初聽歌曲、學習第一段、第二段、整體學習四個部分
首先初聽歌曲,思考三個問題:1.歌曲是幾拍子的?2.歌曲分為幾個樂段。3.歌曲的情緒是什么樣的?聽歌曲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最后做小結:歌曲表達了對澎湖灣的贊美之情,同時也勾起了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想。
學習歌曲第一段,老師有感情的一句一句演唱,把每一句的歌詞意境表達清楚,使學生較快進入角色,然后學生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目的是解決切分節(jié)奏,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教師教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最后老師做小結:第一樂段從低音區(qū)緩緩進入,曲調(diào)平穩(wěn),節(jié)奏歡快,富有動感。使人們聯(lián)想到在熟悉的沙灘上,留下一個個腳印的生動場景,心潮起伏,浮想聯(lián)翩。
學習歌曲的第二樂段的時候,結合幻燈片,邊看邊聽,教師引導學生找出一二樂段的'不同點。(節(jié)奏頓時拉寬,旋律舒展,情緒親切熱情。)然后跟鋼琴演唱,解決重點句子。
最后完整演唱歌曲,提示學生用聯(lián)想和想象的方法為歌曲演唱創(chuàng)設意境,能恰倒好處的作到感情的釋放
[設計理念: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樂審美能力]
3、為歌曲配伴奏
為了增強歌曲的表現(xiàn)力,我們還可以加上打擊樂,為歌曲伴奏。
可以老師鋼琴,學生配打擊樂;也可以老師用樂器伴奏,學生嘗試彈奏鋼琴配合;整個歌曲的打擊樂合奏。(老師彈奏,學生打擊樂伴奏,大部分學生演唱并拍節(jié)奏);也可以讓管樂特長生為大家演奏,目的就是演唱好歌曲,鞏固節(jié)奏訓練
[設計理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發(fā)揮音樂作品的藝術魅力,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以激發(fā)、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興趣及愛好]
4、拓展
欣賞一首同樣由葉佳修創(chuàng)作的民謠歌曲《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來結束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聽著音樂出教室。
《外婆的澎湖灣》說課稿3
一、說教材
《外婆的澎湖灣》這首歌是由臺灣著名的民謠作曲家——葉佳修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民謠歌曲,歌曲以充滿激情的抒懷筆調(diào),表達了對美麗的澎湖灣可愛家園的贊美之情,同時也勾起了對美好童年時光的懷想。歌曲為4/4拍,兩段體結構。第一段是主人翁的懷想,帶有敘事性,第二段是歌曲高潮所在。歌曲蘊涵著家庭中隔代之間的溫馨之情,以此為突破口,讓學生感受音樂,感受親情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認識澎湖灣這個美麗的地方、了解作者葉佳修、能演唱這首歌,并能自主創(chuàng)編歌曲和為歌曲伴奏。
(2)過程和方法: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理解歌曲內(nèi)容,用歌聲表達出作者對澎湖灣的懷想。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演唱歌曲能夠感受到家的溫馨和濃濃的親情。
三、說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情感豐富、感情色彩濃郁,有感知音樂的能力。歌曲是首敘事性歌曲,樸實感人,非常容易使學生進入角色,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意***,并且歌曲旋律性強,演唱起來朗朗上口,正好抓住了高段學生的演唱心理,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演唱的積極性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歌曲通俗易懂,學生容易接受,因此教學重點是歌曲演唱中的情感流露和二聲部合唱練習;一些節(jié)奏在演唱中很難把握,所以難點定為切分節(jié)奏的解決。
五、說教法
教師運用啟發(fā)、引導式教學為指導思想,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能力。這節(jié)課我還運用了如直觀演唱法:就是通過教師的范唱、范讀讓同學們更好的理解歌曲內(nèi)涵。再如對比法:通過歌曲兩個樂段的對比,加深同學們對歌曲的理解為更好的演唱歌曲鋪路。
六、說學法
合作法:通過和聲演唱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
模仿法:模仿老師打節(jié)奏,模唱旋律解決難點。
七、說教學過程:
1、導入
這節(jié)課我運用的是插***導入。播放一組澎湖灣美麗的風景***片并簡單介紹澎湖灣的地理位置及風土人情,讓同學們直觀的感受澎湖灣的美,用他的美吸引學生,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探索、求知欲望并以此揭示課題: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八十年代我們祖國大陸、香港、臺灣風靡著一首歌曲,正是這首歌曲真正讓人們認識了澎湖灣這個美麗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外婆的澎湖灣》。
。ㄔO計理念:課堂導入在教學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好的課堂導入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片是最直接也是最直觀的教學手段,正所謂良好的開端預示成功的一半。)
2、學習歌曲
根據(jù)學生特點,主要采用聽唱法進行歌曲的學習。通過教師明確每一遍聆聽歌曲的目標,提出問題,讓同學們通過聽、思考、再聽、再思考,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開動腦筋,同時感知音樂,配藥學生聆聽的習慣。
。ㄔO計理念: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聽是一切音樂實踐活動賴以進行的基礎。訓練孩子們怎樣來聆聽音樂、感受音樂、欣賞音樂,是小學階段教學的最首要任務。)
第一遍聽:初步聆聽歌曲,感受歌曲情緒和歌曲拍子。通過讓學生初步感受,這是一首四四拍子的歌曲,情緒輕松、歡快。
第二遍聽:進一步聆聽歌曲,感受歌曲情緒的同時,體會作者通過“晚風、白浪、沙灘、椰林、斜陽、腳印、薄霧、夕陽余暉、外婆的拐杖”想要告訴我們什么?通過同學們的交流、討論知道:作者懷念兒時和外婆在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并對澎湖灣這個美麗地方的懷念》
第三遍聽:邊聽邊小聲跟唱,為歌曲劃分樂段,并闡述理由。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歌曲節(jié)奏、速度、力度、旋律特點為歌曲劃分樂段。在自然地交談、討論中,讓同學們了解這些都是我們音樂的基本要素,他們就藏在我們的歌曲中,如果你了解了他們,相信在以后的學習中會給你帶來豐厚的回報?偨Y歌曲為二段體結構。
解決難點:通過學生跟琴演唱歌曲,解決難點下面是教師預設的難點切分節(jié)奏。(xxx)切分音節(jié)奏在歌曲中共出現(xiàn)了5次,我先把這五處用紅顏色在大譜表中標注出來,讓同學們較直觀、清晰的了解它在歌曲中的分部,唱到這里時不自覺的會提醒自己注意。然后通過演示法,老師打拍子————讀節(jié)奏————邊打節(jié)奏邊讀詞——————邊打節(jié)奏邊唱詞————自信演唱。
在教授歌曲時通過同學們的唱了解同學們唱的不好的地方,或通過同學們幾遍的唱讓他們自己找你認為唱的不好的地方。老師設定的難點不一定是學生的難點,課堂上暴露出來的才是本課真正的要老師幫學生解決的難點。
3、歌曲處理
二部和聲的加入。(合唱譜略)
設計理念:簡單的和聲加入,雖有難度,但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而且多聲部的聲樂演唱,它同交響樂一樣,具有豐富的色彩和立體感,是一種多方位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合作精神。
4、拓展
介紹歌手潘安邦,這首歌曲就是根據(jù)他的童年故事創(chuàng)編的。他從小同外婆一起生活。那是家里窮,靠外婆每天賣菜來維持生計,每天他放學后都到菜市場幫外婆賣菜,然后扶著外婆回家,消失在夕陽的余暉中。這時播放《家》的音樂,喚起他們對愛的渴望,并教育他們用愛呵護你的家人,愛哪些愛你的人吧!
我的說課到此完畢,謝謝大家!
《外婆的澎湖灣》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外婆的澎湖灣》,此次說課我將本著義務教育音樂基本理念要求,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首先,我簡單說一說我對于教材的理解。《外婆的澎湖灣》選自湘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是一首優(yōu)美抒情的歌曲,以充滿激情的抒情筆調(diào),表達了作者對美麗的澎湖灣和可愛家園的贊美之情,同時也勾起了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想,歌曲是4/4拍,二段體結構。歌曲的第一部分從低音區(qū)緩緩進入,曲調(diào)平穩(wěn),即刻讓人們聯(lián)想到漫步在童年時熟悉的沙灘上的生動場景。歌曲的第二部分,節(jié)奏頓時拉寬,旋律舒展,情緒親切熱情,切分音的的運用,充分的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蘊含著家庭中隔代之間的溫馨之情,以此為突破口,讓學生從音樂中感受親情的溫暖,在本單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說學情
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了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音階基礎知識和音樂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能夠自己獨立演唱簡單的音樂;這一階段學生學習自制力不夠,自主學習能力不是很強,所以需要在授課過程中多引導多關注;初中階段處于變聲期階段,在進行演唱之前一定要提示學生保護嗓音,并注意健康、衛(wèi)生用嗓。在這一階段學生比較喜歡流行歌曲,可以適度的在講課過程中穿插一些流行音樂進行組織授課,讓學生能夠樂于學習并忠于學習。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lián)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歌曲對澎湖灣和可愛故鄉(xiāng)的贊美之情,同時也勾起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念。
過程與方法:在體驗和探究中能夠激發(fā)用歌聲表達情感的意識,從而提高對歌曲的學習興趣。在樂段情緒處理過程中能夠?qū)Ω枨行碌睦斫狻?/p>
知識與技能:用明亮活潑的歌聲來演唱,唱準歌曲中出現(xiàn)的切分節(jié)奏。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重點是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用輕松、溫柔的聲音表演歌曲。
難點是用打擊樂器編創(chuàng)節(jié)奏,準確地為歌曲后半部分伴奏。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聆聽法、表現(xiàn)法、合作法。
六、說教學用具
為了輔助課堂更好的展開,我采用以下的教學用具:
鋼琴、多媒體
七、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五個環(huán)節(jié):情境導入——感受體驗——學唱歌曲——鞏固提高——課堂小結。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是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
上課伊始,我將采用情境導入法,分別演唱《青花瓷》和《旋木》并提問學生,歌曲曲名分別為什么?都是什么類型的音樂?學生自由發(fā)言后由教師總結:剛剛老師所表現(xiàn)的歌曲,是我們很熟悉的流行歌曲《青花瓷》和《旋木》。今天我們的音樂學習同樣和流行音樂有關,順勢引出課題。
這樣設計,既鍛煉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jié)課的授課內(nèi)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地、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huán)節(jié)是初步感知環(huán)節(jié)
初步感知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會為同學們完整的播放一遍歌曲《外婆的澎湖灣》,并提問同學們歌曲旋律線條如何,歌曲描繪了怎樣的景象。通過初聽,學生能夠說出大致的旋律特點。隨后復聽歌曲并繼續(xù)提出問題:歌曲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感?在學生回答后,我會對學生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并總結,并簡單介紹歌曲。
通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探究學習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環(huán)節(jié)是學唱歌曲環(huán)節(jié)
探究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新課標指出表現(xiàn)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nèi)容,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選擇用教師彈唱歌曲、學生跟琴哼唱的方式展開教學,精心誘導,變枯燥為生動,讓學生按照學習“旋律-歌詞-加歌詞完整演唱”的步驟,親身實踐、自主探究。
首先是學唱旋律,我會利用鋼琴彈唱,學生看譜哼唱。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換氣、連音、休止等唱不準確的地方。我會先給學生進行分部分的歌曲處理,隨后用對比的形式幫助學生很好的理解,并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歌曲中較難的部分與同桌進行交流。
其次,帶領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體會優(yōu)美的氛圍。
最后我會讓學生完整的演唱歌曲,并將學生分組進行音樂比賽,評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小組進行評價。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學習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能夠更快速地學唱歌曲。
第四環(huán)節(jié)是鞏固提高環(huán)節(jié)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jīng)掌握的新知,并讓音樂變得生動有趣。我會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自選打擊樂器為歌曲創(chuàng)編伴奏,并提醒學生注意打擊樂器和歌曲規(guī)律的搭配。隨后我還會請同學們在小組之間進行自由的展示,最終選取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展開討論。
這樣做既能夠?qū)π聦W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同時又可以讓同學們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鞏固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樂欣賞、表現(xiàn)、創(chuàng)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五環(huán)節(jié)是小結作業(yè)環(huán)節(jié)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和同學們一同探討本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總結音樂作品所傳達的精神內(nèi)涵。
在作業(yè)部分我會布置一個開放性的作業(yè),讓學生搜集其他地區(qū)流行歌曲并與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對比,課后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
八、說板書設計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書設計,通過板書學生可以直觀的捕捉到本節(jié)課的核心內(nèi)容和思想主旨,知識點呈現(xiàn)較為清晰明了。
【《外婆的澎湖灣》說課稿】相關文章:
外婆02-18
外婆的作文12-28
我的外婆02-17
外婆作文優(yōu)秀07-31
感恩外婆作文09-26
我的外婆作文12-22
我的外婆作文06-16
外婆的背影作文12-29
外婆的笑作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