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郵票齒孔的故事》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郵票齒孔的故事》語文教學反思1
本課我感到有些吃力,現(xiàn)在科技發(fā)達,郵票似乎是多余的。加上低年級學生很少接觸與書信往來的信息,農村孩子課外知識面較淺,班上學生見過郵票的只有5個孩子。
本課講述的是發(fā)明家阿切爾由身邊小事而發(fā)明了郵票打孔機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孩子們,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身邊事,多動腦筋,思考研究,每個人都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機會。課文在寫作特色上抓住不同對象的特點進行描寫,按事情發(fā)展順序組織材料,情節(jié)簡單語言平實。我對本課教學思想是以讀為,讀中明理。
針對自己上堂課的不足,我重新對本課的教學思路作了些調整。把課堂放手,讓學生自行組合,以組間結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自行去讀課輔工具書,以及課后“我知道”等知識點,讓學生重新對郵票有個新的概念。從原始郵票到現(xiàn)在的有孔郵票有個最基本的概念,本人并搜集了一些郵票,上面印有各種標志型的圖標,并闡釋標志的意義。
讓學生讀課后的'“我知道”等知識點的內容,自主勾畫生字詞,以及描寫人物動作的句段,并出示了具體的閱讀要求。學生按要求一步步完成,邊讀書邊完成,一節(jié)課還有10分鐘,我檢查了學生學習情況,還不錯,生字認讀全部通過,生字書寫全部過關,也有三分之二的學生讀懂了課文,勾畫的句段也是課文的重點。(比如、課文2、3自然段,本段是人物的動作一系列的描寫。)通過自己在教學程序上的調整,教學效果還是有轉機的。
總之學完本課,有些不滿意,學生對郵票很陌生,原因是本人課前準備不充分,課堂有些隨意性。
《郵票齒孔的故事》語文教學反思2
《郵票齒孔的故事》講的是一個由發(fā)明家阿切爾身邊的偶然小事引發(fā)的發(fā)明故事。本節(jié)課中學生能夠積極發(fā)言,動腦思考,會認13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帶齒孔郵票的發(fā)明過程中受到啟發(fā)。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觀察,樂于發(fā)現(xiàn),善于探究,達到了課前預定的教學目標。
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設計了教學環(huán)節(jié),初步課文之后,讓學生小組討論自己提出的問題,根據學生提出的中心問題,抓住文章的重點,利用學生生活實際,找一找生活中帶齒或齒孔的東西來突破難點。讓學生明了科學發(fā)明并不遙不可及,只要細心觀察,動腦思考,勇于實踐,就一定會有所創(chuàng)造。
不管怎樣的.教學設計都應當為語文的教學服務,語文教學要重視詞句的訓練。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發(fā)展學生想象力。在擴展活動中,我充分利用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首先安排了“說一說”“我知道”,然后展示了各種郵票讓學生欣賞。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讓我收獲頗多,和學生一樣,我也懂得了許多有關郵票的知識,和孩子們又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同時通過這次講課自己又得到了一次鍛煉。
在第一次讓學生小組讀書時,學生由于緊張卻開始了齊讀,第二次小組讀書,多數學生仍在齊讀。課下的時候,我反復想過這個問題,覺得自己的臨場應變能力還有待加強,應該在學生第一次齊讀之后,第二次改為提問個別讀,效果就會更好。
掩卷沉思,覺得自己還應該不斷努力,加強業(yè)務學習,更上一層樓。
《郵票齒孔的故事》語文教學反思3
《郵票齒孔的故事》是一篇說理性較強的課文,雖然文中有故事,但故事趣味性不強,不夠吸引學生。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很難完成本課的各項教學目標。因此教學本課時我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進行教學。給他們說、議、做、讀、談的機會,調動他們的手、耳、眼、口多種感官,在讀中學,在做中學,在看中學,在說中學,在聽中學。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特點有三:
1.運用記憶規(guī)律,將已經學過的識字方法遷移到認記生字的學習當中。
初讀課文之后,教師安排了四個學習生字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是課件出示生詞和帶拼音的生字,讓學生當小老師帶讀;二是開火車讀沒有拼音的生字詞;三是自由讀沒有拼音的生字,不會的可問同學;四是鞏固生字(看實物拿字卡;看動作;拿字卡;說城市拿字卡;猜字謎拿字卡)。
出示生詞是為學生提供識記的環(huán)境,出示帶拼音的生字是為了幫助學生讀準。除去拼音認讀生字詞,是加強已認漢字的復現(xiàn)。在鞏固生字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學則采用多樣形式,運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來獨立識字。四個環(huán)節(jié)層層推進,促進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分享識字的樂趣。以詞識字,運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識字,體現(xiàn)了二年級識字的教學的特點。
2.在入情入境的閱讀實踐中自悟自得。
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思考,去領悟作者所要傳達的感情,進而通過自己的閱讀表達出來。在閱讀中有機地安排了回答課后“說說想想”中的問題,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復述去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認識以及閱讀過程中所獲得的情感和態(tài)度。也為第二學段復述教學作了很好的鋪墊。
3.充分利用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在拓展活動中,一是安排了說一說“我知道”,這是結合了課文內客的特點,以具體的.實例向學生進行這樣的引導,通過獲取與本課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二是展示多種有趣的郵票讓學生欣賞,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一實踐活動的安排與教材內容緊密聯(lián)系,加強了語文的實踐活動。最后通過集郵的小朋友帶郵票,同學間欣賞的形式,讓孩子們走出課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郵票齒孔的故事》語文教學反思4
根據二年級的孩子的學習興趣,他們的表現(xiàn)欲強,一開課,我就設疑讓他們幫老師想辦法,學生在回答時得到老師的肯定,成就感得到了滿足,學習勁頭自然足。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后,我又滿足他們愛問的欲望,讓學生質疑。在理解課文時,又滿足他們愛說的欲望,讓學生以四人為一組,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此時學生暢所欲言,甚至爭得面紅耳赤,竭力在伙伴面前表現(xiàn)自己。小組內交流相互補充,取長補短,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探究的精神。愛動手是孩子的另一天性,為了讓學生深切體會郵票有齒與無齒在撕開時的區(qū)別,我讓學生兩人一組做小實驗,再談感受,學生做得認真,談得深入,為后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礎。講完課文最后一段后,我對課文進行四方面的拓展:設計“你知道我國第一枚郵票是什么時候發(fā)行的,票面圖案是什么,有沒有齒孔嗎?”這個問題主要是教育學生要學會學習,會靈活運用學習資料;設計“世界上第一枚有齒孔的郵票是什么時候發(fā)行的?”這個問題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聯(lián)系課文發(fā)揮合理想象,學生回答1848年或是1849年都合乎情理,在學生盡力思考仍沒有回答出正確答案時,我給出正確答案,使學生有恍然大悟之感。二個拓展的問題是環(huán)環(huán)緊扣,學生由郵票聯(lián)想到其它物品,體會到了打孔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對阿切爾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人物品質的探究不攻自破,教學目標中的情感目標自動實現(xiàn)。
【《郵票齒孔的故事》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郵票齒孔的故事說課稿03-02
郵票上的齒孔教學反思03-23
我和郵票的故事作文06-05
語文的教學反思08-18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08-30
剪紙故事教學反思08-27
火車的故事教學反思10-08
天鵝的故事教學反思03-09
大樹的故事教學反思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