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應(yīng)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麥哨》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麥哨》教學反思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麥哨》的教案及反思。
2、自主讀悟,感受語言的豐富與優(yōu)美,積累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
3、初步感知對比、比喻、排比等手法的作用。
4、感受田園風光的美好和鄉(xiāng)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教學重點】:
感悟鄉(xiāng)村的歡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
體會鄉(xiāng)村生活的歡快、柔美。
一、直接揭題,了解麥哨
1、同學們,在《鄉(xiāng)下人家》我們欣賞了一道道獨特、迷人的風景,在《牧場之國》我們見識了一個自由寧靜的牧場王國。今天,讓我們隨著作家劉益一起去領(lǐng)略美好的田園風光,一起感受舒暢愜意的田園生活。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板書:麥哨)齊讀課題。
2、師:麥哨是用麥稈做成的哨子,吹起來能發(fā)出“嗚卟,嗚卟”的聲音。鄉(xiāng)村的孩子都很擅長用麥哨來表達自己的喜悅心情。這節(jié)課,讓我們?nèi)ヱ雎狖溕诼暟桑?/p>
二、初讀課文,吹奏麥哨
1、請同學們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
2、用橫線劃出描寫麥哨的句子,多練幾次。
3、出示:嗚卟,嗚卟,嗚……田野里,什么聲響和著孩子的鼻音,在濃綠的麥葉上掠過?一聲呼,一聲應(yīng),忽高忽低,那么歡快,那么柔美。嗚卟,嗚卟,嗚……是誰又吹響了那歡快、柔美的麥哨?一忽兒,四處都響了起來,你呼我應(yīng),此起彼落。那歡快的哨聲在撩起麥浪的東南風里,傳得很遠、很遠……
。1)你們自己先來讀讀,這麥哨帶給你什么感覺?(歡快、柔美)
(2)課文中是用哪些詞來形容麥哨聲的呢?(一聲呼,一聲應(yīng),忽高忽低,你呼我應(yīng),此起彼落。)
(3)指名讀、男生女生合作讀4、學習寫法。師:一二自然段和七八自然段寫法相似,一二段在文章的開頭,七八段在文章的結(jié)尾,這樣的寫法叫——(生:首尾呼應(yīng))仿佛讓我們置身于麥哨所吹響的田園牧歌里。
三、精讀課文,感受麥哨
1、過渡:為什么孩子們的麥哨聲吹得這么歡快,這么柔美呢?讓我們?nèi)ヌ镆昂闲蕾p一番,請你們自由讀課文3—6小節(jié),喜歡哪部分就多讀幾次,并說說喜歡的原因。
2、生讀并交流初步的感受。
版塊一:讓我們先去欣賞那兒的田野吧。1、指名生讀句子2、讀著讀著,哪些色彩映入你的眼簾,請圈出來。
3、有了這些色彩的點綴,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5、這不僅是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還是一首豐收的贊歌呢。你從哪些地方看到了豐收的景象?
6、仿說句子:()的()謝了,結(jié)出了()的()。
7、特別是這一望無際的麥田,(圖示:麥穗圖),你看到了什么?風兒輕輕拂過,麥穗搖晃起身子,你仿佛看到或聽到什么?
8、出示句子: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那齊刷刷的麥芒,猶如樂譜上的線條,一個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麥子的歡快吧。生齊讀
9、當這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田野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時,無論是誰都不禁會用麥哨吹奏起心中的贊美之歌,你聽——生讀出示:嗚卟,嗚卟,嗚……田野里,什么聲響和著孩子的鼻音,在濃綠的麥葉上掠過?一聲呼,一聲應(yīng),忽高忽低,那么歡快,那么柔美。
板塊二:1、在這樣美麗的田野里,怎能少了孩子們活潑可愛的身影呢。瞧,湖畔,到處是割草的孩子——
生接讀: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教案《《麥哨》的教案及反思》。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
師引:湖邊的草又軟又密,只消用手拉拉,很快就能裝滿籃子。瞧,采完草的孩子們——
生接讀:男孩子跑到鋪滿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頭,豎蜻蜓,還有摔跤比賽。草地柔軟而有彈性,比城里的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
師:在這樣的草地上,孩子們翻跟頭、豎蜻蜓,還做著哪些好玩的游戲呢……
生:打滾、摔跤、釣魚……
師:摔倒了疼嗎?
生:不疼,因為“草地柔軟而有彈性”
師:踩在草地上,扎腳嗎?
生:不扎,因為“草地柔軟而有彈性,比城里的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
2、師:孩子們玩得多起勁,多快樂啊。難怪那一張張紅撲撲的小臉蛋上,——
生接讀: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
板塊三
1、師引讀:玩累了,喊渴了,不知是誰一聲招呼,大家采集起“茅茅針”來。剝開葉片,將茅穗兒連同莖輕輕抽出,把莖放進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涼的滋味很快從舌尖直沁肺腑!
2、如果你玩累了,喊渴了,你都喝什么?
3、是呀,這種茅茅針就是天然的飲料,可以讓你解渴,可以讓你解除疲勞,你想嘗嘗嗎?請大家閉上眼睛,嚼嚼、吮吮,這滋味怎樣?讀出來。好滋味要和大家一同分享,不能自個兒一人享受,你們想嘗嘗嗎?齊讀4、在這樣悠閑的時刻,孩子們又吹起了那歡快柔美的麥哨,抒發(fā)心靈的快樂。
出示:嗚卟,嗚卟,嗚……是誰又吹響了那歡快、柔美的麥哨?一忽兒,四處都響了起來,你呼我應(yīng),此起彼落。那歡快的哨聲在撩起麥浪的東南風里,傳得很遠、很遠……
四、回歸麥哨。
1、這歡快、柔美僅僅指麥哨嗎?它還象征著什么?
2、同學們,這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有許多優(yōu)美詞句值得我們收藏,老師希望你們回去后把你喜歡的摘錄到你的采蜜本中。
板書設(shè)計:24麥哨歡快柔美無拘無束
教后反思:這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我力求透過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創(chuàng)設(shè)文中的情景,上出美感,上出詩意。
一、創(chuàng)設(shè)美的情境在作家陳益先生的筆下,這是一方沃土,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孕育著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墒俏覀兊暮⒆觽兒苌倏吹教镆,即使見過,也未必見過五彩繽紛的田野,更不用說產(chǎn)生如此豐富、喜愛的情感。沒有生活體驗,單純靠純美的文字如何能使孩子披文入情。在整堂課上,我以課文的主情景圖作為背景,力求能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我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給孩子們展示五彩斑斕的田野圖畫,展示豐收在望的麥田圖,以及豐滿的麥穗的特寫圖。這些形象生動的畫面不僅激活了孩子們內(nèi)心的美感,更為孩子們理解語言文字,感悟文本之美,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
二、營造美的氛圍這篇課文以麥哨的聲音為線索,開頭設(shè)疑。接著重點描寫了湖畔割草的孩子們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和他們游戲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歡快柔美的哨聲作結(jié)。全文首尾呼應(yīng),行文流暢,意韻悠長。我也想創(chuàng)造一個麥哨縈繞的課堂,在此中引領(lǐng)孩子們感悟語言文字。我從課題麥哨引導到學習直接寫麥哨的段落,通過讀,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歡快、悠長。接著,“尋著聲音走進田野”,欣賞了田野優(yōu)美、喜慶的豐收美景后,我這樣說道:當這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田野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時,無論是誰都不禁會用麥哨吹奏起心中的贊美之歌,你聽——生讀第一二自然段。在分享孩子們喝著天然的茅茅針的快樂時,我這樣描述道:在這樣悠閑的時刻,孩子們又吹起了那歡快柔美的麥哨,抒發(fā)心靈的快樂。引導學生讀七八自然段。整堂課從哨聲起,又從哨聲中結(jié)束,洋溢著濃郁的鄉(xiāng)間生活情趣。這樣的設(shè)計將麥哨與課文內(nèi)容緊密結(jié)合,不僅使我的課堂節(jié)奏首尾呼應(yīng),流暢舒緩,而且也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們,麥哨聲中就包含了孩子們幸福的童年,無拘無束的生活,包含著他們的笑聲、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在文末,這“歡快,柔美”僅僅指麥哨嗎?孩子們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品味美的語言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優(yōu)美,排比比喻、擬人手法運用得形象傳神,既有畫的意境美,又有音樂的韻律美。細細讀來,這篇課文無論是文章的題目、布局構(gòu)思,還是修辭手法的運用,都不失為學生揣摩文本、領(lǐng)悟文章內(nèi)涵的藍本。我把品味文字的重點放在田野美景這塊。設(shè)計了三個層次。先是通過圈畫詞語,讀讀這些詞語,感受色彩的美感。接著抓排比句,享受田園豐收樂。最后重點品味麥穗段,主要是利用插圖來幫助孩子咀嚼品味文字。我又利用插圖啟發(fā)學生想象“微風拂過,麥穗輕輕晃動身子,你仿佛聽到什么”,我這樣點撥道:是啊,這齊刷刷的麥芒就是五線譜,這顆粒飽滿的麥穗,就像一個個音符,吹奏著歡快的豐收歌。讓我們也來抒一首贊歌。孩子們紛紛舉手,有聲有色地讀,有滋有味地品。在表達中,學生的情感與教材的情感進行碰撞、交融,學生入情入境、活躍而投入,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生機與智慧,語文課也就上出味來了。在這堂課中,孩子們讀得很多,形式也很豐富,有齊讀、個別讀,男女生讀、引讀等,但是孩子們在讀的效果上,水平?jīng)]有得到提高。孩子們情感十分充沛,可卻不能借助朗讀表達出來,這真是一大遺憾。究其原因,是由于我的朗讀指導不夠細致,點撥不夠到位。其實當孩子的情感已經(jīng)豐富卻無法用朗讀表達時,我就要做一些潤物無聲的技巧點撥了。在今后的教學中,如何使感悟和朗讀有機結(jié)合,如何使朗讀做到技巧和情感的統(tǒng)一,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麥哨》教學反思2
《麥哨》(人教版課標本八冊)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滿懷喜悅之情描寫了盛夏時節(jié)鄉(xiāng)間田野里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玩耍嬉戲的情形,全文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情趣。課文以麥哨的聲音為線索,開頭設(shè)疑,“‘嗚卟,嗚卟,嗚……’田野里,什么聲響和著孩子的鼻音,在濃綠的麥葉上掠過?一聲呼,一聲應(yīng),忽高忽低,那么歡快,那么柔美!苯又c出湖畔割草的孩子,緊跟著重點描寫了孩子們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和他們在這種天然娛樂場中游戲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歡快柔美的麥哨聲作結(jié),“是誰又吹響了那歡快、柔美的麥哨?一忽兒,四處都響了起來,你呼我應(yīng),此起彼落。那歡快的哨聲在撩起麥浪的東南風里,傳得很遠、很遠……”全文首尾呼應(yīng),行文流暢,意韻悠長,暗示著孩子們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麥哨的聲響,歡快、柔美,悠遠、綿長。本文的語言生動優(yōu)美,比喻、擬人手法運用得形象傳神,細細讀來既有畫的意境美,又有音樂的韻律美。
這樣的美文,如何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性以及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學習,得到美的感受,又切實得到語言文字的收獲呢?所以,教學時把握住教學思路:引領(lǐng)學生在讀文中賞析;在讀文中積累;在讀文中學習作。
一、在讀文中賞析
賞析有玩賞的意思,指因愛好某種東西而觀看,后解釋。在讀文中賞析,有細細品味的意思,而且這種細細品味有兩層要義:首先,這是樂于參與、主動積極的參與。不是教師的牽引下,對知識點的枯燥分析;其次,賞是為了析。反復讀文后能體驗寫作特色、方法以及優(yōu)美的詞句。在讀文中賞析,使語文學習學得趣味十足,又學習文章寫作方法,從而綜合提高語文素養(yǎng),如《麥哨》第3自然段:“那一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卑衙缮狭艘粚泳К摷毢沟暮⒆觽兗t撲撲的臉蛋比成是沾滿露珠的月季花,既寫出了孩子的可愛,又非常貼切,連蒙上的晶瑩汗珠也考慮到了,帶了進去,成了“沾滿露珠的”,對這一句的賞析,可以是這樣的: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這一句,看看其中用了什么修辭方法?當學生說了比喻,則追問引導學生說出把臉蛋比成月季。這個過程中,學生也能進行分析,但這樣的分析絕不是賞析,因為這個過程只是枯燥的分析,沒有樂,沒有體驗,也沒有情感的參與。
課堂二:引導學生結(jié)合想象、上下文體會月季花。初讀文本后——
師:你印象中的月季花是怎樣的?指名學生答。
生:美麗的、好看的、鮮艷的……(這時候的學生還只是為了應(yīng)付教師的問題)
師:沒細細看過沾滿露珠的'月季花吧,準備好了嗎?我看誰看得最認真(出示一張張各種月季的圖片),看到了嗎?怎樣的月季?
學生1:嬌貴的月季、粉嫩的月季。
學生2:五顏六色的月季。
學生3:色彩艷麗、迷人的月季。
學生4:五彩斑斕、色彩明麗、絢麗多彩的月季。
學生5:高貴的、鮮艷的、引人注目的月季……
師:為什么可以用月季來比孩子們呢?引導感受“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兜肚彩頭巾”的孩子們的天真、純樸、可愛。
師:如果不這樣比,還可以怎樣比?出示句式:那一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
生:熟透的蘋果、玫瑰、辣椒……
師:如果你是孩子,喜歡怎樣的描寫,為什么?
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通過比較得出了文本中比喻的形象傳神。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找文本中其余的比喻句,在自讀自找交流中鞏固如何運用比喻的方法。在這一個片段中,教師的角色有氛圍營造者,如月季圖片的呈現(xiàn);有方法指導者,如讓學生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想象;有機會創(chuàng)造者,如給予學生作其它比喻,鞏固認知。
二、在讀文中積累
積累的是指聚集、積淀,使數(shù)目增加。在讀文中積累指使詞、句、段、篇等知識積少成多、嘗試運用。如果說在讀文中賞析,是精讀課文讀書方法的延伸,有時需要教師的引導,那讀文中積累更多的要靠學生自己的努力與創(chuàng)新。如讀了文本第4自然段,重點體會了句子“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jié)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卜花謝了,結(jié)出了一蓬蓬的種子!痹隗w會到排比中所要表達的豐收、歡樂、喜悅、自豪后,讓學生想象,還會有哪些豐收的景象呢,你能不能學樣接下去說一說?學生經(jīng)過思考后,就有了精彩的續(xù)文:
生6:粉色的桃花謝了,結(jié)出了紅中透綠的桃子;
生7:粉紅色的櫻桃花謝了,結(jié)出了又精致又紅的櫻桃;
生8:白色的玉蘭謝了,留下一片生機勃發(fā)的綠葉;
生9:地上的西瓜開花了,結(jié)出了又大又紅的大西瓜;
……
在這樣的課堂讀書中,學生不僅是對文本形式的模仿,也是積累。積累了個人經(jīng)驗,積累了這樣精彩的描寫方式,為習作由說到寫架設(shè)橋梁。
三、在讀文中練筆
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降低了小學生寫作的難度:一二年級叫寫話;三——六年級叫習作。無論是寫話還是習作的提法,都表明了小學階段作文只是練筆。練筆的形式很多,有仿寫詞語、嘗試片段、填補空白、豐滿文章等。究竟采用何種練筆的形式,要看文本的特點,也要根據(jù)學生的狀況,根據(jù)年級、單元的特點確定一個重點。
《麥哨》形式美,首尾呼應(yīng);詞句更美,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恰到好處的運用營造了美的氛圍;開頭用象聲詞,引人入勝等等。要學生一下子學會這么多的寫作方法有難度,可先學文中寫鄉(xiāng)村美景詞句整齊的手法,如“一聲呼,一聲應(yīng)”、“那么歡快,那么柔美”、“玩累了,喊渴了”、“嚼嚼,吮吮”、“嗚卟,嗚卟”,都句式對稱,非常富有節(jié)奏感。有學生就這么寫:
“我們在小竹林里挖竹筍,比誰挖得多;我們又在小泥路上比跑步,比誰跑得快!
“看著鴨子在水中嬉戲,雞在場地玩耍!
“我們再也招架不住香味的誘惑,大家拿起勺子,直沖鍋邊,狼吞虎咽起來!
……
這樣的仿寫,既是練筆,也寫出了小作者自己的農(nóng)村生活樂趣。當然,還應(yīng)承認差異:學生個體的差異,由此標準也應(yīng)有差異。能力強的學生多用幾種方法,如同樣是比喻,一般學生把“滲著汗珠紅撲撲的臉蛋”比成熟透的蘋果、玫瑰、辣椒,就不錯了,可另外一些學生就應(yīng)更具體,比成嬌嫩欲滴的玫瑰、沾滿露珠的月季……焉知能力強的學生不是這樣慢慢由不會到會轉(zhuǎn)化來的?
《麥哨》教學反思3
《麥哨》一課的“突發(fā)”現(xiàn)象處理的較為得當,但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因?qū)W生年齡特點,“搗亂”現(xiàn)象屢有發(fā)生,如何處理它,是我們小學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每當這時,我都思考:如何“蹲下來看學生”?如何讓自己成為學生的朋友?了解學生,寬容學生!你對學生的寬容與理解,學生會一更大的積極進取回報老師。我們必須用新的教學思想和理念來指導。
如何真正地做到寬容呢?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品質(zhì)
首先教師自身要有良好的修養(yǎng)、較強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以真誠的態(tài)度接受不同類型的學生,冷靜的面對教學中的突發(fā)事件。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不穩(wěn)定的教師容易擾亂學生的情緒,而情緒穩(wěn)定的教師能是學生的情緒趨于穩(wěn)定,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
心理學研究再表明: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人的自主探索和體驗生命的狀態(tài)最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開拓性。老師是學生學習中的輔導者,是思想的領(lǐng)路人,是活動中的好朋友作為音樂教師,應(yīng)以一種平和的態(tài)度、大度的心態(tài)面對學生,運用教育機智,變“搗亂”為“教學資源”,借機營造出寬松、自由、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音樂中發(fā)揮想象,去盡情的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和創(chuàng)造音樂。
(二)以民主與尊重創(chuàng)設(shè)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
現(xiàn)代教學觀強調(diào):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做出的反映是多元的。學生之間存在著個別差異,他們在接受新事物、感知新知識的同時都會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和體驗,他們是那么具有靈性和思想。教師應(yīng)允許、尊重學生這種獨特的體驗,并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去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的熱情,鼓勵學生大膽的`嘗試、表現(xiàn)、創(chuàng)新,而不必擔心他的回答是否會受到批評——無論他們的創(chuàng)造是多么幼稚和離奇。教師的態(tài)度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起著關(guān)鍵的作用。民主、平等的標志是尊重。尊重學生,就要學會寬容與接納學生,允許學生犯錯誤。寬容即理解,是對學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種特殊尊重。成長中的學生難免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但是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老師完全可以寬容、諒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學生發(fā)現(xiàn)錯誤并自己改正錯誤。
尊重學生還要學會欣賞學生,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基礎(chǔ)差、紀律松散的學生更要努力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把這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然而,當你面對"恨鐵不成鋼"的學生時,一定要冷靜。如果我們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啟發(fā)、表揚、激勵時,我想我們都將會看到另一種情景,一種讓人喜悅的情景!
(三)、疾風驟雨
春風化雨
教師的寬容,象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氣氛比起疾風驟雨更見效。她可以凈化學生的心靈,創(chuàng)造出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無拘無束,更好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牛頓,你的譏笑里中愛迪生!
但是,也不能對其放任自流`任其胡鬧,這就需要把握一個度,需要教師能夠用敏銳的眼光去審視學生在課堂上的“惡作劇”的表象下是否是對知識的真正渴求。
《麥哨》教學反思4
《麥哨》是一篇關(guān)于農(nóng)村孩子生活的文章,既寫出鄉(xiāng)村田園的美麗、自然,也勾畫出了農(nóng)村孩子的純樸、可愛的性格和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
《麥哨》中的農(nóng)村孩子的生活,與今天農(nóng)村孩子的生活是十分相似的。但在教學中,學生對這篇課文的學習,引起了我的深思。
深思一:提問:農(nóng)村孩子生活得怎樣?學生答不出?再問文中農(nóng)村孩子生活是怎樣的?學生立刻舉起了手。這立刻讓我反思到自己教學的失敗。我原以為,我所教的'都是農(nóng)村孩子,他們對這類文章應(yīng)該是很有體會的,但是我錯了。孩子們注重了對文章的閱讀、分析,缺乏將自己的親身生活與與課文結(jié)合起來學習的能力,學生對學習囿于書本,缺乏感性與理性的結(jié)合,不明白自己其實就是文中的孩子。
深思二:我馬上改變了教學方法,對割草、翻跟頭都文段的描寫,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平常放牛、割豬草、玩耍的情景體會,果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這堂課又讓我有了一個想法,應(yīng)該把學生帶到田野里去上課,對鄉(xiāng)村田園的審美,對農(nóng)村孩子生活的體驗,其效果都會不言而喻。同時也讓我明白了,閱讀教學的方法其實還有很多,需要我們一線老師更多的尋找、實踐、探求、提煉。
《麥哨》教學反思5
這樣的美文,如何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性以及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學習,得到美的感受,又切實得到語言文字的收獲呢?所以,教學時把握住教學思路:引領(lǐng)學生在讀文中賞析;在讀文中積累;在讀文中學習作。文章形式美,首尾呼應(yīng);詞句更美,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恰到好處的.運用營造了美的氛圍;開頭用象聲詞,引人入勝等等。要學生一下子學會這么多的寫作方法有難度,可先學文中寫鄉(xiāng)村美景詞句整齊的手法,如“一聲呼,一聲應(yīng)”、“那么歡快,那么柔美”、“玩累了,喊渴了”、“嚼嚼,吮吮”、“嗚卟,嗚卟”,都句式對稱,這樣效果會好些。
《麥哨》教學反思6
這篇略讀課文,我們師生是在一種很輕松、很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的。
上課伊始,為了讓學生覺得跟我是在同一起跑線上,我對學生們說:“事先我也沒看過這篇文章,我們一起同時開始學習,然后相互交流一下讀文心得。”此后是二十分鐘的安靜默讀。不時有學生在書上劃著、標記著,在空白地方寫下自己的感受。我也在劃著、標記著。
交流開始了。學生搶著發(fā)言,有學生說:“我喜歡第三自然段,因為這一段描寫了割草孩子的外貌,用了比喻句!蔽也逶挘骸鞍咽裁幢茸髁耸裁矗俊彼穑骸鞍涯樀氨茸髟录净;把細汗比作露珠!蔽遥骸捌溆嗤瑢W都同意他說的嗎?”“同意。”“那么喜歡這一段的同學可以自由站起來跟他一起讀讀這一段!绷硪粋學生又說:“我喜歡第四自然段,因為它用排比手法給我們介紹了金色的油菜花、黑白相間的蠶豆花、雪白的蘿卜花,顏色很豐富、很美。后面還說麥田換上了耀眼的'淺黃色新裝,這是擬人手法。還有‘麥芒像線條,麥穗像音符’連用了兩個比喻。”“你說得很準確。愿意讀讀嗎?”“愿意!庇捎谖覜]有說要站起來,幾乎全班學生都坐在位子上跟著他一起讀起來,我沒有任何反對,只是站在一邊仔細傾聽著。讀完,又有學生說:“第五自然段寫的內(nèi)容讓我很羨慕,平時我們根本不能像農(nóng)村孩子那樣自由玩耍!薄八麄兌纪媪诵┦裁矗俊薄胺^、豎蜻蜓、摔跤!薄澳銜Q蜻蜓嗎?”“不會。怎么豎?”“我也不會。不過我想應(yīng)該是頭朝下、腳朝上、兩手撐地!蔽业幕卮鹨齺砹藥讉附和聲“是的是的!你看課文里的插圖就是你說的那樣。”我們大家這才注意到課文插圖。果然,淡藍色清澈的湖水邊是一望無際金色的麥田,旁邊綠茵茵的草地上孩子們正在玩耍,“繡花兜肚”在摔跤;“白布衫”在豎蜻蜓;其余孩子或吶喊助威,或拍手叫好。書包和草帽扔在地上,一籃子打滿的青草也擱在一邊,看樣子他們是放學以后割完草才玩的。我近乎自言自語的描述學生們聽得非常專心,都沉浸在畫里。突然一個聲音傳來“畫里怎么不畫‘茅茅針’呀?老師你吃過嗎?”“我小時候吸過,是清甜清甜的。”“多好,不花錢的天然飲料!彼谧簧相洁熘?礃幼邮潜坏诹匀欢卫锩鑼懙拿┟┽樜,我真佩服他的聯(lián)想力。
“1、2段和7、8段有人喜歡嗎?”老師,留給你喜歡吧!薄澳銈儎裎蚁矚g有什么理由嗎?”“有哇!它們一頭一尾這是首尾呼應(yīng)呀。”大家都笑起來。 我想知道,這沒有引申、沒有拓展、沒有咬文嚼字的細細品味、在課文中自然而然感受、產(chǎn)生的愉悅是否是一堂正宗的語文課?
《麥哨》教學反思7
《麥哨》是新課程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選學課文,文章一共有8個自然段段。課文的1、2自然段和7、8自然段采用前后呼應(yīng)的形式,寫了孩子們歡快、柔美的麥哨聲。課文中間的4個自然段則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了4幅鄉(xiāng)村孩子快樂生活的場面。我被那一幅幅溫馨和諧的農(nóng)村生活場景感動著,被那一句句詩一般的語言感染著。
本文內(nèi)容淺顯,寫景意境清新,寫人童稚純樸。教學時,我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因為,多讀是品位語言的最佳方式。有疑問時讀,多讀茅塞頓開;有感悟時讀,多讀理解深入;品位語言時讀,多讀朗朗成誦。
“麥哨”的聲音是課文的線索,緊扣文題初讀課文,能快速理清課文脈絡(luò)。其后,讓學生聯(lián)系文中“和、應(yīng)、歡快、柔美”等詞對“嗚卟嗚卟”的麥哨聲展開想象,能有效把握學習語言的本質(zhì)性目標。同時,那歡快而柔美的麥哨聲在課堂里吹起一股清新的風,使學生仿佛置身于田園之中。
以“歡快、柔美”為重點,讓學生自主讀悟,能有效地延續(xù)第一層面對“麥哨”的`解讀,把握課文的主旨,尋找到解讀感悟的突破口,并搭建起一個有效的學習空間。在學習中抓重點詞句品詞想象,使學生對語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從而真正品味到文本語言所流淌著的濃濃的情趣。
《麥哨》教學反思8
《麥哨》是一篇略讀課文,課前鏈接語中提示的問題是這樣的:“讀讀課文,看看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找出自己最喜歡的部分,再對同學說說喜歡的理由!蔽易寣W生圍繞這一問題進行自學、交流,學生學得很好。
可是,就在我準備結(jié)課時,一名學生站起來問:“老師,麥哨是什么?”“麥哨是什么,課文沒有直接告訴我們,讓我們一起細讀課文,尋找答案。”我把問題拋給全班學生,說實話,麥哨到底是什么,我也不太清楚。
這時,有學生說:“麥哨可能是用麥秸管做的哨子!瘪R上有學生反對:“不對吧,為什么圖上沒有畫一個小朋友吹麥哨呢?”“會從插圖中找信息,了不起!蔽壹皶r鼓勵。又有學生說:“麥哨可能是風吹麥田發(fā)出的呼呼聲!薄皬哪膬嚎闯瞿兀俊蔽疫@一問,馬上有學生恍然大悟,急著讀課文最后一句:“那歡快的哨聲在撩起麥浪的東南風里,傳得很遠很遠……”“真是會讀書的孩子!蔽医o以肯定。又有學生說:“其實,麥哨到底指什么并不重要,關(guān)鍵是歡快的麥哨聲襯托了鄉(xiāng)村孩子們幸福快樂的生活。”
在這一問題的探究中,學生拓寬了閱讀方法,而且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麥哨》教學反思9
《麥哨》這篇文章是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按照略讀課文的要求,我會先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的提示語去閱讀課文,思考,再進行交流,凸顯孩子的主體地位。
這篇文章是描寫夏季鄉(xiāng)間田野里莊稼即將成熟的畫面以及孩子們在其間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玩耍情景,表現(xiàn)了鄉(xiāng)村生活的悠閑和鄉(xiāng)村孩子們的天真、淳樸的形象。全文以“麥哨的聲音”為主線,文章的結(jié)構(gòu)很清晰,按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的,并且首尾呼應(yīng)。班級的孩子們理清了課文的脈絡(luò),理解課文內(nèi)容就很容易了。特別讓孩子找出文中孩子玩耍的項目時,孩子們不但能快速找到,并且能運用簡練得到語言概括出來,從而鍛煉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從孩子們的言語中,可感受到孩子樂在其中,好像有親臨其境的感覺。接著,我趁著孩子的這份熱情的燃燒,抓住了機會指導朗讀,通過朗讀來感悟。
但是,在落實各項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我覺得有以下方面存在不足:1、我沒有很好地抓住契機,讓孩子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說說與伙伴們玩耍的游戲。如果此時讓孩子說自己的玩耍游戲,甚至上臺表演,這樣就會更好體會當時鄉(xiāng)村孩子的那份快樂,從而喜歡語文。2、在課堂上,我對孩子的點評不夠到位,一些語言的過渡銜接得不夠自然。
只有在摸索中不斷尋找自己的不足,才會促使自己的進步。因為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麥哨》教學反思10
朗讀能力是學生必備的語文基本功之一。而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非一日之功,需要日積月累,不斷訓練。怎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呢?請看《麥哨》的一個片段,老師引導學生找到描寫農(nóng)村美麗景色的句子之后,學生開始自由朗讀課文,但并非很投入。根據(jù)實際情況,教師調(diào)整了導讀書的最高境界是:把文字都讀活了,演變成一幅幅美妙的圖畫。我們來比一比,誰把文字讀成的畫面最美!
學生爭先恐后地再次投入了對課文的朗讀之中,個個搖頭晃腦,聲情并茂!鞍盐淖肿x成美麗的畫面”,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語,卻激起了學生高漲的讀書欲望。在瑯瑯書聲中,無聲的文字轉(zhuǎn)變成有聲的語言,這有聲的語言,又在孩子們的頭腦中,漸漸地演變成一幅幅美妙的畫面。從他們那無限憧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們讀書的投入程度!鞍盐淖肿x成美麗的畫面”,使學生在語言文字與思維火花的撞擊中,產(chǎn)生共鳴效應(yīng),從而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把文字讀成美麗的畫面”,提醒著教師以讀代講,以讀代練,以讀促思,化抽象的語言文字為具體形象的畫面。這樣,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引領(lǐng)學生讀出文章的“味”來——讀出音韻,讀出意境,讀出情趣。減數(shù)分裂教學反思家鄉(xiāng)的橋教學反思四年級語文下冊:《麥哨》
《麥哨》教學反思11
教學目標
、僬J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隗w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感受鄉(xiāng)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鄯e累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感受鄉(xiāng)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
預習探究:
欣賞圖片,導入課文
1、出示課文插圖:看,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的是怎樣的情景?
。ㄟ@是美麗的鄉(xiāng)村,田園上,遠處的麥子黃了,近處的綠草地上,幾個孩子在快樂的玩耍著。)
2、欣賞到如此美麗的鄉(xiāng)村美景,你想了鄉(xiāng)村孩子的生活嗎?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鄉(xiāng)村孩子的生活,去傾聽他們那一聲聲歡快柔美的麥哨吧!
。ㄟ@節(jié)課我們學習24,《麥哨》板書課題)
3、看課題,什么是麥哨?看到課題,你想說什么?
(麥哨是用麥稈做成的哨子,課文寫了什么內(nèi)容?為什么以麥哨為題?課文寫的是怎樣的麥哨聲呢?課文還寫了什么內(nèi)容?與麥哨有關(guān)嗎……)
4、好,我們帶者這些問題走進課文。
導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有過鄉(xiāng)村生活的經(jīng)歷嗎?想了解鄉(xiāng)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嗎?那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麥哨這篇課文,讀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僮杂衫首x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應(yīng)”“和”“樂”多音字在本課的讀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點。
合作交流:
②同桌互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描寫的鄉(xiāng)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鄉(xiāng)村孩子淳樸可愛,鄉(xiāng)間景色美麗親切,孩子的活動豐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熱烈活躍。)
、弁澜涣,小組交流。
品味感悟:
1默讀課文,畫出你最喜歡的部分,試著有感情地讀一讀。
a、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
。ㄟ@是一個比喻句,這里把“孩子們的臉蛋”比作了一朵朵晶瑩剔透的月季花,這樣形象生動的語言,會產(chǎn)生一種意境的美)
b、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jié)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卜花謝了,結(jié)出了一蓬蓬的種子。
(這是一個排比句。作者通過細致的觀察,將一個五彩斑斕的田間世界再現(xiàn)出來,同時也蘊涵著一種豐收的喜悅)
c、草地柔軟而有彈性,比城里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
。ā昂喼薄北硎就耆绱,這里運用對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軟,也寫出了孩子們的玩耍是那樣地貼近自然,更寫出了作者由衷的贊嘆。閱讀時,要讀出贊嘆的語氣)
d、把你最喜歡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讀給大家聽。)
剛才,我們從作者的語言當中體會到了田野上那色彩斑斕、變幻無常的景象,再來讀讀這段文字,你是否能體會到作者的心情呢?出示:麥田換上了耀眼的淺黃色新裝。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那齊刷刷的麥芒,猶如樂譜上的線條,一個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
引導體會豐收的喜悅。
就一句話可以寫清楚的鄉(xiāng)村美景,但經(jīng)作者這么一寫,我們感受到的是那像電影畫面般變幻無常的景象,感受到的是作者心中那歡快喜悅之情。就讓我們跟著作者的腳步,也像看電影一樣,欣賞一下作者所描繪的鄉(xiāng)村美景。師配樂范讀。
邊思考:課文幾次寫到“麥哨”?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呢?
3交流,讀通相關(guān)段落,邊讀邊畫出描寫麥哨聲音的詞語。
4學習寫法。麥哨聲一呼一應(yīng),你呼我應(yīng),此起彼伏,歡快柔美。那么,你還發(fā)現(xiàn)什么也前后呼應(yīng)著呢?
5小結(jié):課文首尾兩次寫到“麥哨”。這種首尾呼應(yīng),讓我們一直沉浸在麥哨所吹響的田園牧歌里。
鞏固延伸
①畫出你自己最喜歡的部分,試著讀出喜歡的感情。
、诮處熝惨曋笇Ю首x。
、壑该懈星榈乩首x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擴展閱讀
閱讀選讀課文中的《可愛的草塘》。
課堂練習
一、讀拼音,寫詞語。
húpànyīdōumàisuìjǔjuéfèifǔ
。ǎǎǎǎǎ
二、用帶點的帶點的詞語寫句子。
。1)那一張張可愛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
(2)一忽兒,四處都響起了那歡快、柔美的麥哨?一忽兒,四處都響了起來,你呼我應(yīng),此起彼落。
三、閱讀大世界。
前幾天,田野里還是鵝黃嫩綠,芽苞初放。轉(zhuǎn)眼間,到處都是濃陰。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jié)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卜花謝了,結(jié)出了一蓬蓬的種子。麥田換上了耀眼的淺黃色新裝。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那齊刷刷的麥芒,猶如樂譜上的線條,一個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
()的嫩莢()的蘿卜花
。ǎ┑乃雰海ǎ┑囊舴
2、找出表示顏色的詞語
3、找出文中的擬人句,用“——“劃出來。并且仿照寫一句。
24麥哨
板書設(shè)計
碧湖,綠田,孩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
油菜,蠶豆,稻花,一曲歡慶豐收的歌;
翻跟頭,豎蜻蜓,麥哨聲聲,小伙伴們樂開懷!
反思
《麥哨》這篇課文無論是文章的題目、布局構(gòu)思,還是修辭手法的運用,都不失為學生揣摩文本、領(lǐng)悟文章內(nèi)涵的藍本。本課文質(zhì)兼美,許多語句值得學生去品味積累。但是,在落實各項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我仍有以下幾點遺憾,感覺到在本課的教學設(shè)計及授課過程中還需不斷改進,以促進自己在教學中有更多的進步。遺憾一:教學設(shè)計中學生對把握文章內(nèi)容,體會文章思想方面中缺乏針對性問題設(shè)計,感覺理解上不夠到位。遺憾二:學生朗讀能力還需要多指導。遺憾三:臨場應(yīng)變能力還需要不斷提高。我想,只有在探索中多尋找自己的不足和遺憾之處,才會真正的促使自己成長和進步,就讓我們在遺憾中學會反思。
《麥哨》教學反思12
《麥哨》是人教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略讀課文。描寫了盛夏時節(jié)鄉(xiāng)間田野里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無拘無束地玩耍嬉戲的情形,展現(xiàn)了鄉(xiāng)村孩子天真、純樸、可愛的形象。這篇課文,不僅文質(zhì)優(yōu)美,而且韻味雋永,值得品味感悟。通過教學,收獲頗豐,有可取之處,也有不足之處。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勵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設(shè)置導語:“同學們,你們?nèi)ミ^鄉(xiāng)下嗎?你們在鄉(xiāng)下都玩些什么?”這樣調(diào)動了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既引領(lǐng)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了農(nóng)村的生活情趣,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有助于學生進入課文學習,理解意境。接著,我又以麥哨為引子,介紹了麥哨的做法,孩子們對文本產(chǎn)生了期待,對學習《麥哨》一文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
2. 以生為本,合作學習。《課程標準》指出:“要關(guān)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币虼,在《麥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都努力立足于學生實際,關(guān)注到學生的學。小組合作學習:畫出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在旁邊批注出感受或體會,然后在小組交流。讓學生充分地閱讀文本,自主學習,從交流中豐富自己的體會。為了讓所有的孩子在讀中有所提升,我放慢教學節(jié)奏,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shè)讀的平臺,有自由讀、默讀、齊讀、小組讀、男女生讀等,讓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
3.學習修辭方法,加強運用。在教學文本時,根據(jù)學生的自讀自悟隨機教學,關(guān)注學生已有的知識點,而在重點句、段的'學習中各有側(cè)重,體現(xiàn)語文姓“語”的特點。源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把教學的重點落在了田野美景上。先通過學生自主圈畫表示色彩的詞語,感悟色彩的美,再抓重點詞“擎”來體會豐收的喜悅。情境美與語言美融合一起,激發(fā)了學生熱愛鄉(xiāng)村、熱愛語文的情感。如在學習重點句:“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jié)出了密密的嫩英;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卜花謝了,結(jié)出了一蓬蓬的種子!弊寣W生發(fā)現(xiàn)作者運用怎樣的修辭手法,從而知道這里采用了排比的方法,接著通過朗讀感悟農(nóng)村所特有的花,與我們所見到的、知道的花不同,然后再通過圖片進行排比句式的訓練,讀、悟相結(jié)合,課內(nèi)、外相結(jié)合,不僅關(guān)注內(nèi)容,更關(guān)注語言文字。
不足之處:
1.由于本周事情比較多,沒有做到精心備課,準備不是很充分,教案不夠熟練,沒有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環(huán)節(jié)漏掉了。效果不理想。
2. 學生的點評和組織能力方面還需下功夫,自己在課堂中的語言過渡也要自然,有激情,引導要恰到好處。
3.雖然采取了小組合作,但沒有體現(xiàn)出來,學生理解淺顯,老師也沒有做到引導。
通過這節(jié)課,我深深感到了自己在閱讀課文教學中還有很大的欠缺,對教材的把握、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精妙設(shè)計等都還需細細鉆研和揣摩,這將是我以后教學努力的一個方向。
《麥哨》教學反思13
《麥哨》是語文第八冊第六組的一篇略讀課文。本組教材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xiāng)村”這一專題進行編排,表達了作者對鄉(xiāng)村田園生活由衷的熱愛、贊美與向往。本文作者滿懷喜悅之情描寫了盛夏時節(jié)鄉(xiāng)間田野里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無拘無束地玩耍嬉戲的情形,展現(xiàn)了鄉(xiāng)村孩子天真、純樸、可愛的形象,全文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情趣。
揭題時,我選用了這樣一幅畫面,碧空白云下,一片金黃的麥地,麥浪滾滾,無邊無際。這樣純美的畫面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眼球,令他們眼前一亮,帶給他們一個全新的感覺,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在整堂課上,我以課文的主情景圖作為背景,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給孩子們展示五彩斑斕的`田野圖畫,展示豐收在望的麥田圖,以及豐滿的麥穗的特寫圖。這些形象生動的畫面不僅激活了孩子們內(nèi)心的美感,更為孩子們理解語言文字,感悟文本之美,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
這篇課文以麥哨的聲音為線索,開頭設(shè)疑。接著重點描寫了湖畔割草的孩子們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和他們游戲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歡快柔美的哨聲作結(jié)。全文首尾呼應(yīng),行文流暢,意韻悠長。我也想創(chuàng)造一個麥哨縈繞的課堂,在此中引領(lǐng)孩子們感悟語言文字。
我從課題麥哨引導到學習直接寫麥哨的段落,通過讀讀、吹吹,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歡快、悠長。接著,“尋著聲音走進田野”,欣賞了田野優(yōu)美、喜慶的豐收美景后,我這樣說道:當這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田野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時,無論是誰都不禁會用麥哨吹奏起心中的贊美之歌。整堂課從哨聲起,又從哨聲中結(jié)束,洋溢著濃郁的鄉(xiāng)間生活情趣。這樣的設(shè)計將麥哨與課文內(nèi)容緊密結(jié)合,不僅使我的課堂節(jié)奏首尾呼應(yīng),流暢舒緩,而且也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們,麥哨聲中就包含了孩子們幸福的童年,無拘無束的生活,包含著他們的笑聲、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在文末,這“歡快,柔美”僅僅指麥哨嗎?孩子們的理解水到渠成。
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優(yōu)美,排比比喻、擬人手法運用得形象傳神,既有畫的意境美,又有音樂的韻律美。細細讀來,這篇課文無論是文章的題目、布局構(gòu)思,還是修辭手法的運用,都不失為學生揣摩文本、領(lǐng)悟文章內(nèi)涵的藍本。
我把品味文字的重點放在田野美景這塊。先是通過圈畫詞語,讀讀這些詞語,感受色彩的美感。接著抓排比句,享受田園豐收樂。最后重點品味麥穗段,主要是利用插圖來幫助孩子咀嚼品味文字。我又利用插圖啟發(fā)學生想象“微風拂過,麥穗輕輕晃動身子,你仿佛聽到什么”,孩子有的說:我看到沉甸甸的麥穗壓彎了麥稈,像在向農(nóng)民伯伯致謝呢。在表達中,學生的情感與教材的情感進行碰撞、交融,學生入情入境、活躍而投入,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生機與智慧,語文課也就上出味來了。
在整堂課中,我?guī)ьI(lǐng)孩子欣賞美圖,品味文字,朗讀抒情。而最能引起孩子共鳴的是鄉(xiāng)間的游戲生活。鄉(xiāng)下孩子們的游戲跟我們的不同。他們因地制宜,玩得都是天然的游戲。他們不需要陀螺,不需要紙牌,在草地上隨便打幾個滾,和伙伴們摔次跤,或去河里游一圈,就能快樂好一陣子呢。所以讓孩子們借助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想象編寫鄉(xiāng)村孩子在草地上的游戲過程,讓靜止的畫面活動起來。
《麥哨》教學反思14
每次讀這篇文章的時候都會陶醉在這份田園風情中,這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第三次試教,我力求透過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創(chuàng)設(shè)文中的情景,上出美感,上出詩意。
一、創(chuàng)設(shè)美的情境
在作家陳益先生的筆下,這是一方沃土,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孕育著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可是我們的孩子們很少看到田野,即使見過,也未必見過五彩繽紛的田野,更不用說產(chǎn)生如此豐富、喜愛的情感。前兩次試教夠感覺孩子們沒有生活體驗,單純靠純美的文字不能使孩子披文入情。所以這次在上新課前,我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并且設(shè)計自學提綱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廣泛的了解農(nóng)村的風情風貌和農(nóng)村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場景,激發(fā)他們的情感。
在整堂課上,我以課文的主情景圖作為背景,力求能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我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給孩子們展示五彩斑斕的田野圖畫,展示豐收在望的麥田圖,以及豐滿的`麥穗的特寫圖。這些形象生動的畫面不僅激活了孩子們內(nèi)心的美感,更為孩子們理解語言文字,感悟文本之美,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
二、營造美的氛圍
這篇課文以麥哨的聲音為線索,開頭設(shè)疑。接著重點描寫了湖畔割草的孩子們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和他們游戲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歡快柔美的哨聲作結(jié)。全文首尾呼應(yīng),行文流暢,意韻悠長。我也想創(chuàng)造一個麥哨縈繞的課堂,在此中引領(lǐng)孩子們感悟語言文字。
我從課題麥哨引導到學習直接寫麥哨的段落,通過讀讀、吹吹,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歡快、悠長。接著,“尋著聲音走進田野”,欣賞了田野優(yōu)美、喜慶的豐收美景后,我這樣說道:當這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田野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時,無論是誰都不禁會用麥哨吹奏起心中的贊美之歌,你聽——生讀第一二自然段。在分享孩子們喝著天然的茅茅針的快樂時,我這樣描述道:在這樣悠閑的時刻,孩子們又吹起了那歡快柔美的麥哨,抒發(fā)心靈的快樂。引導學生讀七八自然段。整堂課從哨聲起,又從哨聲中結(jié)束,洋溢著濃郁的鄉(xiāng)間生活情趣。
這樣的設(shè)計將麥哨與課文內(nèi)容緊密結(jié)合,不僅使我的課堂節(jié)奏首尾呼應(yīng),流暢舒緩,而且也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們,麥哨聲中就包含了孩子們幸福的童年,無拘無束的生活,包含著他們的笑聲、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在文末,這“歡快,柔美”僅僅指麥哨嗎?孩子們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品味美的語言
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優(yōu)美,排比比喻、擬人手法運用得形象傳神,既有畫的意境美,又有音樂的韻律美。細細讀來,這篇課文無論是文章的題目、布局構(gòu)思,還是修辭手法的運用,都不失為學生揣摩文本、領(lǐng)悟文章內(nèi)涵的藍本。
我把品味文字的重點放在田野美景這塊。設(shè)計了三個層次。先是通過圈畫詞語,讀讀這些詞語,感受色彩的美感。有的孩子說:田野里五彩繽紛。這兒還是紅的,那兒就變成黃的了。還有的孩子說:田野像個魔術(shù)師,才短短幾天就發(fā)生了改天換地的變化了。接著抓排比句,享受田園豐收樂。最后重點品味麥穗段,主要是利用插圖來幫助孩子咀嚼品味文字。我出示了一株麥穗的特寫圖,問孩子們:你看到了什么?一位孩子這樣說道:我看到麥穗長大成人了,變得豐滿了,它非常自豪。還有一位孩子說:麥稈直著腰托著麥穗,可是沉甸甸的麥穗壓彎了它的腰呢。這不就是對“擎”字的感悟嘛,我立刻接道:是啊,句子中的“擎”字不就表達了麥子的自豪和獻禮般的鄭重。我又利用插圖啟發(fā)學生想象“微風拂過,麥穗輕輕晃動身子,你仿佛聽到什么”,孩子有的說:我看到沉甸甸的麥穗壓彎了麥稈,像在向農(nóng)民伯伯致謝呢。有的說:麥子穿上了金黃色的衣服,可開心了,跳起了歡快的舞蹈。還有的說:豐收了,豐收了,農(nóng)民伯伯快來收割吧。我這樣點撥道:是啊,這齊刷刷的麥芒就是五線譜,這顆粒飽滿的麥穗,就像一個個音符,吹奏著歡快的豐收歌。讓我們也來抒一首贊歌。孩子們紛紛舉手,有聲有色地讀,有滋有味地品。在表達中,學生的情感與教材的情感進行碰撞、交融,學生入情入境、活躍而投入,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生機與智慧,語文課也就上出味來了。
四、編寫美的生活
在整堂課中,我?guī)ьI(lǐng)孩子欣賞美圖,品味文字,朗讀抒情。而最能引起孩子共鳴的是鄉(xiāng)間的游戲生活。鄉(xiāng)下孩子們的游戲跟我們的不同。他們因地制宜,玩得都是天然的游戲。他們不需要陀螺,不需要紙牌,在草地上隨便打幾個滾,和伙伴們摔次跤,或去河里游一圈,就能快樂好一陣子呢。所以讓孩子們借助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想象編寫鄉(xiāng)村孩子在草地上的游戲過程,讓靜止的畫面活動起來。孩子們寫的可優(yōu)秀了。如有的孩子寫道:割完草,孩子們立刻在草地上快樂地玩耍起來。看二胖和鐵蛋在摔跤呢。兩人憋足了勁推著對方?炊值念~頭上冒出了一層密密的細汗,臉蛋漲得通紅。妞妞在一旁快活得直拍手叫好。這練筆讓孩子們參與生活,深刻感受鄉(xiāng)下生活的特色,是一次極有意義的練筆,又豐厚了文本。
在這堂課中,孩子們讀得很多,形式也很豐富,有齊讀、個別讀,男女生讀、引讀等,但是孩子們在讀的效果上,水平?jīng)]有得到提高。孩子們情感十分充沛,可卻不能借助朗讀表達出來,這真是一大遺憾。究其原因,是由于我的朗讀指導不夠細致,點撥不夠到位。其實當孩子的情感已經(jīng)豐富卻無法用朗讀表達時,我就要做一些潤物無聲的技巧點撥了。在今后的教學中,如何使感悟和朗讀有機結(jié)合,如何使朗讀做到技巧和情感的統(tǒng)一,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麥哨》教學反思15
《麥哨》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我力求透過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創(chuàng)設(shè)文中的情景,上出美感,上出詩意。
一、創(chuàng)設(shè)美的情境
在作家陳益先生的筆下,這是一方沃土,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孕育著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墒俏覀兊暮⒆觽兒苌倏吹教镆,即使見過,也未必見過五彩繽紛的田野,更不用說產(chǎn)生如此豐富、喜愛的情感。沒有生活體驗,單純靠純美的文字如何能使孩子入情入境。
所以課始揭題時,我選用了一組鄉(xiāng)村田園景色的圖片,配上《茶園春色》的音樂播放,這樣純美的田園畫面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眼球,令他們眼前一亮,帶給他們一個全新的感覺,激發(fā)他們的情感。
二、營造美的氛圍
這篇課文以麥哨的聲音為線索,開頭設(shè)疑。接著重點描寫了湖畔割草的孩子們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和他們游戲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歡快柔美的哨聲作結(jié)。全文首尾呼應(yīng),行文流暢,意韻悠長。我也創(chuàng)造了一個麥哨縈繞的課堂,在教學中在游戲中吹響麥哨,讓學生在歡快的學習中懂得鄉(xiāng)村孩子的麥哨聲歡快、柔美、你呼我應(yīng),此起彼落,悠遠,綿長。并引領(lǐng)孩子們感悟語言文字。為了讓學生體會吹麥哨的歡快,柔美,我和孩子們一起吹響“嗚卟,嗚卟,嗚……”
并拓展吹響以下三支麥哨:
麥哨1:“嗚——卟,嗚——卟……”
麥哨2:“嗚卟——,嗚卟——……”
麥哨3:“嗚——卟——,嗚——卟——……”
孩子們在歡快的吹響聲音里體驗到吹麥哨的一聲呼,一聲應(yīng),忽高忽低,歡快,柔美,你呼我應(yīng),此起彼落的感覺和效果。
三、品味美的語言
我把品味文字的重點放在田野美景這塊。設(shè)計了三個層次感悟,一是感悟田野的色彩美,先是通過圈畫表示顏色的詞語,讀讀這些詞語,感受色彩的美感,想象畫面,田野就是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二是感悟田野豐收美,找出表現(xiàn)豐收的語句,如:“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結(jié)出了秘密的嫰莢”“結(jié)出了一蓬蓬的種子”讓學生懂得田野奏響了一曲歡慶豐收的贊歌。三是感悟語言美,描寫田園的'部分語言生動優(yōu)美,排比、比喻、擬人手法運用得形象傳神,既有畫的意境美,又有音樂的韻律美。細細讀來,這篇課文無論是布局構(gòu)思,還是修辭手法的運用,都不失為學生揣摩文本、領(lǐng)悟文章內(nèi)涵的好文章。最后讓學生懂得作者描寫的這幾種作物生長都是有順序的,寫作的順序不能顛倒,體會到一切作物都是在自然生長中,和諧有序。
四、讀出美的境界
在這堂課中,孩子們讀得很多,形式也很豐富,有齊讀、個別讀,分組讀、引讀等,孩子們情感十分充沛,通過朗讀表達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同時也表現(xiàn)出對鄉(xiāng)村孩子生活的自由自在、幸?鞓烦錆M了向往。整節(jié)課,孩子們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孩子的情感已經(jīng)豐富,我稍做一些潤物無聲的技巧點撥,使感悟和朗讀有機結(jié)合,使朗讀做到技巧和情感的統(tǒng)一,同時這也是我要繼續(xù)努力的方向。
五、存在問題
在整堂課中,我?guī)ьI(lǐng)孩子欣賞美圖,品味文字,朗讀抒情。而最能引起孩子共鳴的是鄉(xiāng)間的游戲生活。鄉(xiāng)下孩子們的游戲跟城里的孩子不同。他們因地制宜,玩得都是天然的游戲。在草地上隨便打幾個滾,和伙伴們摔次跤,翻個跟頭,就能快樂好一陣子呢。但是讓我沒想到的是當我問到:你最喜歡哪個部分時,全部孩子中喜歡吹麥哨這部分的寥寥無幾,問及原因是沒見過麥哨?磥碓趥浣滩摹浣谭ǖ耐瑫r,備學生也是十分重要的。備學生的目的是為了做到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及具體需要等,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shè)恰當?shù)慕虒W情境進行教學。只有事先“備好了學生”,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高質(zhì)量地完成教學任務(wù)。
【《麥哨》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麥哨教學反思04-03
麥哨教學反思 15篇04-03
麥格的作文10-24
可愛的麥兜作文05-20
麥豆流浪記03-03
麥魯小城作文03-01
詩詞觀刈麥05-29
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02-06
教學的反思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