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做什么事最快樂》的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只小青蛙想清楚做什么事最快樂,便去問啄木鳥、水牛、蜜蜂、媽媽。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小青蛙產(chǎn)生了做什么事最快樂的疑問。第二、三、四自然段結(jié)構(gòu)相同,分別寫了小青蛙問啄木鳥、水牛、蜜蜂做什么事最快樂和得到的回答。第五自然段寫小青蛙問媽媽做什么事最快樂。第六自然段寫媽媽的回答。
課堂教學是落實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學”上,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教法讓學生愛學、樂學、會學,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樂于學習來自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習的直接動力。如果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就會把學習看作是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就會積極主動地而且心情愉快地去學習。只有學生在樂于學習時注意力才能集中,才會去積極思維,所學的知識才能掌握得快、記得實。因此,激發(fā)學生樂于學習是教學得以成功的重要條件。如何激發(fā)學生樂于學習呢?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的和諧、融合的氣氛,學生才會愛學、樂學,才會對學習感興趣;其次要運用教學方法,根據(jù)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教法,在教學課文18《做什么事最快樂》時,可先引導學生回答“你們覺得做什么事最快樂?”然后讓學生自己說,學生在說的時候是越說越愛說,而且感覺學生是非常愉快。接著師再說:“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小青蛙覺得做什么事最快樂?”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學習本課,從而調(diào)動了學生求知的主動性,獲得了學習的愉快體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在課堂中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就要及時給予鼓勵,學生在學習有困難時,如提問他,他不會回答,那師應熱情幫助,消除他們對學語文的畏難情緒,從而增強自信心。當學生不回答時,教師要激勵學生的自我表現(xiàn)欲望,增強自我表現(xiàn)的勇氣,但不應該指責他,而應該熱情地批導學生,這樣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調(diào)動起來。學生在學習本課時,當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時,他們就表現(xiàn)得躍躍欲試,興致很高,引導學生動腦、動口放手全身心投入,要把課堂變成學生展示才華的場所,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表現(xiàn)意識在課堂中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總之,我們的教學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在課堂中活躍起來了,課堂氣氛必定活躍,教學效果必然好,學生的各種能力就會提高,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育改革才能真正落實到實處。
【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做什么事最快樂》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5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5-15
《快樂的節(jié)日》語文教學反思03-20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4-04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7-17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7-09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4-10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荔枝》教學反思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