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行者無疆》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行者無疆》讀后感1
離開象牙塔的憂郁,去尋找文化路上的片片詩意,點點詩情,段段詩境。 ——題記
非誠勿擾
不止一次讀《行者無疆》,每一次的經歷也大不一樣,而收獲則在一點點壯大。淺嘗輒止,是讀不出內涵的。用心揭去文化、景致、思想示出的“非誠勿擾”,里面竟別有洞天。冒出一絲絲靈光,受益終生。
遺跡,沉默,滅亡
歷史會留下痕跡,文化會留下痕跡,興亡會留下痕跡,當你面對那些逝去的繁華,會有何感想,緘默不語,思想?yún)s在跳躍,文化正在追溯。時空逆流成河,過往浮出水面,是在向世人警示?抑或是在興亡的末日恍然大悟,發(fā)現(xiàn)人生真理?
古老的窄街,緊閉的舊門,平凡的小城,充溢著不同凡響的人生觀,每一個地域有不一樣的風土人情與文化素養(yǎng)。每一個見識,能令人有所收獲。文化的了解,過去與將來打碎,重塑在一起,重要的是鑒往知來。
智者,感知,態(tài)度
墓地荒荒,葬了多少智慧的大腦。樓宇橫棟,哪一扇門后面有著世界的轉折,哪一席之地曾做過聞名遐邇的文人墨客,哪一方水土養(yǎng)育那些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游歷了這些智者曾經的居所,品味了他們的生活,那些個空間,彌漫著文化與智慧的芳香,智者的態(tài)度,永遠滯留在這片空間,供后人借鑒。世間智者的歸宿處,正是后人感知的.好地方,緊靠著偉大的靈魂消閑半日,收獲頗深。將智者的態(tài)度,傳承下去。
山水,典雅,自然
這個片段更像是中國哲理,與歐洲大陸的繁華相差甚遠,是旅行的本義,牽引了我思緒的聯(lián)想,總歸是我感知的延伸。淙淙的細水長流,山巒疊嶂,林寒澗肅,自然地平凡。中國式哲學便是從這崇山細水中領悟。天下萬物,延續(xù)著自然法則,生生不息。用心感受自然萬物的格調,收益更是無法比擬。中國文化便是如此飄逸。文化出自現(xiàn)實,出自這山山水水,
從大山,學習深刻;從大海;學習勇敢;從大漠,學習沉著;從森林,學習機敏。
出發(fā)
一直鐘情余秋雨老師的話。囚禁是叛逃的理由,但走得遠了,這個理由漸漸退去,前一段路程了后一段的理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長久以來,文蛤被禁錮在象牙塔式的囚籠里了。旅行本義,就是文化交流,文明碰撞,旅行連接世界。旅者喜出發(fā),文化喜出發(fā)。離開,去尋找,旅行時路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文化之行始于足下,智慧之行始于足下。旅行不必拘謹,僅一句“我走完了”.在人生閱歷上揮毫濃墨重彩的一筆。
行者無疆,旅者自得。
離開,去尋找,聚齊零星的文化靈光。
《行者無疆》讀后感2
一個人,天地間,于茫茫無垠中摸索前行;一個人,山水間,于?菔癄中拋卻悲喜。天地靜寂,山水悄然,他一人上下求索。
歷史是一條渾水河,蜿蜒久了才似乎透亮。也許羅馬盛衰無常,可美第奇家族的符號依舊光亮;也許威尼斯的水道學會了自嘲,可佛羅倫薩的雕像猶然完好;也許龐貝古城的靈魂已經散去,可阿勒河河水仍然滾滾不息。我們從中看到了歷史的歡笑與昂揚、冷清與孤寂,聽到了歷史的尖叫與悲啼、細語與歡歌。歷史瘋瘋顛顛,充滿嘲諷,既變也不變,只有它的離去,才能帶給我們清晰的“模糊”和“模糊”的清晰。除了辛酸悲喜,我們更應該思考,如何在“模糊”的歷史中追尋清晰,在清晰的歷史中求索真理。漫漫征途上,我們不僅要學會求索過去,也要懂得求索現(xiàn)在、靜待未來。
監(jiān)獄和一戰(zhàn)前局勢緊張的德國,兩者本應拼接出陰森與恐怖。但德國海德堡大學的學生監(jiān)獄卻十分不同。當初因頑皮被關押的學生,完全不像懲罰的施加者想象的那樣悲傷、痛苦。相反,他們在這里揮灑熱血與青春,任張狂的涂鴉緊緊黏在墻上。倘若開頭太過嚴肅,也不妨喜劇收尾。曾經的瑞士人因貧窮而受雇打仗。兩方交戰(zhàn),與自己廝殺的,可能就是鄰家靦腆的男孩。他們是忠誠的,受雇于人就要堅持到最后一刻。歐洲大地被無數(shù)瑞士人的鮮血染紅。歷史心軟了,終于讓瑞士永遠保持了中立、告別了戰(zhàn)爭。曾經受過的傷,也許就是不久后的寶藏。歷史總是半邊苦澀,半邊蜜糖。神秘的手撥弄著世界,冷酷之中仍有溫情。
我們應寬容地、詼諧地,用柔軟的心去看待歷史。經歷過風雨跌宕的老人,往往是很平和的。歷史也像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不需要同情、不需要哀嘆。它是廣袤無垠疆土上的一條大河,我們把握不了它的方向,卻能觸摸到它流淌的痕跡。要明白世界上沒有強者,也沒有弱者,無論是劊子手,還是白天使,都是我們所造就的。好與壞只是我們擬定的評判標準,但它們都有存在的.理由。因此,同情每一個人、尊重每一個人、謹記每一個人,平靜對待、平等對待。該走的已走,就別揪住不放。我們的怨恨與謝意,的確需要有一人一物去當容器,如--、華盛頓,但真正該指責或贊揚的是我們自己。
歷史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我們也應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過去的愛恨情仇知道就好,何必沉溺其中;面前的盛衰變化,模糊就好,何必憂患重重。“不在乎明日,不在乎觀者,不在乎評論,一切只給自己看!奔热豢床煌ㄟ^去與未來,就不如把握好現(xiàn)在。
歷史是無垠,無疆卻有路,但卻只有一條路。我們應以不喜不悲的心態(tài),來面對這部悲喜劇,也應以不喜不悲的心情,來演好這部悲喜劇。漫漫無垠中,我們只有把握現(xiàn)在、靜待未來,在歷史的長河中求索。
《行者無疆》讀后感3
很抱歉一直沒能來寫些東西。我是一個不善言辭,也不善自我情感表達的人,不知道能說點什么。姑且說說近來的讀書情況吧。最近看了著名作家余秋雨的一部書,叫《行者無疆》。文章很美,使我的感觸很深,我大概了解了幾乎整個歐洲的文化概況。這部書是根據(jù)作者旅行歐洲各城市過程進行記述的,依次記載了南歐、中歐、西歐和北歐的地理、文化等,是在旅途中寫的,應該叫做“述行記”吧。同學很早就推薦余秋雨的散文書籍,但一直沒看,看過感覺真的很不錯。
《行者無疆》這部書主要以歐洲各國的歷史文化為線索,穿插進去許多古建筑、古城堡、古文化遺址、杰出人物、藝術、飲食等實實在在的文華的載體,有令人震撼的龐貝古城,文藝復興時期以弗洛倫薩為中心的美第奇家族,以及以美第奇家族為中心的米開朗奇羅、達。芬奇、拉斐爾、伽利略等杰出人物,有法國的飲食,瑞士的鐘表,西班牙的斗牛場等等。然后,作者在贊嘆惋惜,羨慕哀傷過后,與我國的歷史文化暗暗地進行冷靜的比較,在比較中進行反思,反思我國現(xiàn)有的文化為什么與西方存在那么大的差距,我國文化為什么不被西方文化所容納、所理解。
這部書的結語,作者這樣說:“結語不是結論,任何真正的旅途都不會有結論”。他講完路上的種種見聞后,只是一聲輕輕的苦笑。他說:“一連講了那么多地方,一定夾雜著太多的錯,但即便把所有的錯加起來,也抵不過一個事實:我們對歐洲的了解,遠遠超過歐洲對于中國。”
接著講了許多故事,其中一個是這樣的:一個中國學生在歐洲某個國家留學,一天新來的教授掃視過教室的各國學生,獨獨對他進行了一系列有關中國的盤問。這位學生艱難地回答了一半顯然被廣泛誤解了的問題,然后說:“另一些問題不是誤解,隨著中國的富強將會逐步解決的”“那么,什么是你們富強的標志呢?”教授緊追不放。學生突然覺得有點心酸,說:“我不是政府官員,回答不了這么大的問題,只想到一個最起碼的.標志,到了那時,中國留學生將不會在教室被單獨挑出來,接受那么多盤問!
作者認為這種現(xiàn)象的根源,在于文華的隔膜。然而,這個隔膜的“死點”不在古典學理的譯介,不在陶瓷、絲綢的喜好,也不在社會數(shù)據(jù)的把握,在中國人的群體心理結構所衍生的個人日常情感方式。因為它既是中國文化的歷史積淀,又是中國文化的創(chuàng)造基座,既給中國文化帶來了血色,又帶來了恥辱和尊嚴。
我沒有余秋雨的深度與廣度,不懂得中西文化上的事情,但他那種對中國文化前景的焦慮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而我現(xiàn)階段唯一能做的只有讀書。
希望所有熱愛我們這個專業(yè)、喜愛文學的朋友翻翻這本書,翻翻我們的歷史文化。
《行者無疆》讀后感4
我從來不曾如此抗拒一本書。
或許是因為它的封面吧——在兩幢古色古香的歐式建筑物間,清晨,金色的陽光鋪滿了凹凸不平的石頭路,斑斑駁駁,些許潮濕,青苔遍布,路也并不寬闊。第一次看到這畫面時,其實并沒有什么好感,反而給我一種莫名的壓抑感,甚至還有擔憂,始終覺得會有我讀不懂的深沉。
當一貫感性的我終于鼓起勇氣讀完它的時候,我才明白,那不是壓抑,而是一種思考。與其說作者余秋雨是帶著讀者走遍那九十六個城市,還不如說他是帶著讀者的思緒飛遍了九十六座城市。無論他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并不止步于眼前的風景,總是要思考,思考這座城市的歷史,思考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后人對這座城市的評價……跟隨他,穿梭于他的文字,我有幸成了行者,也努力成為思者,行者無疆,思者亦無疆。一直以來,我骨子里的懶散,令我懶得長途跋涉,縱使我有一顆愛旅行的心。譬如,我多么向往去歐洲,卻被簽證和飛機票阻隔,被金錢和時間困擾。慶幸,我遇到了它——《行者無疆》。
書中北極圈的旅程是艱難的,然而北極是我個人最向往的,冬天最冷的時候闖北極,“艱難”是理所當然的。也許因為看過太多北極圈的介紹,在所有對北極圈的描寫中,唯一讓我驚嘆的是,《行者無疆》中提到,在圣誕夜的北極圈,他們竟然找到了一家中餐館,看來中國人是無處不在的,海外,尤其在北極圈這樣的地方,遇到同胞的.感受,想必溫暖得可以抵御北極的寒風吧。讀到這里,我的心在暖暖地微笑……
合上書,卻沒有合攏我的思緒。作者暢游了幾萬里的路,當然不止是為了寫這本書,更不會是為了欣賞異國風情,單純地了解他鄉(xiāng)文化。中國的五千年歷史是所有中國人引以為榮的資本,但有時歐洲遲到的文明卻值得我們仰望。看完整本書,我不停地回顧,不停地追尋,似乎想讓腦中留下更多更多。
古人說:“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如今,讀完整本《行者無疆》,我突然覺得:“行而不思則惘,思而不行則殆!()默念著這句話,咀嚼,品味,感覺還是頗有幾番道理,不由地竊喜起來,這也是我的學習收獲吧,雖然所要學習和思考的東西遠不止這些。
不是嗎?行者本無疆,學者也無疆,思者更無疆,因此,應該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學會思考,不再浮躁,不再自滿……
以上內容由一對一輔導整理編輯——針對全國中小學開設課外輔導班,輔導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幫助家長正確教育孩子成長,輔佐老師更好指導學生學習方法。
【《行者無疆》讀后感】相關文章:
行者無疆作文02-23
行者無疆讀后感07-17
行者無疆的讀后感02-26
《行者無疆》讀后感03-07
2022年《行者無疆》讀后感02-11
母愛無疆作文02-15
孤獨的行者作文06-10
大愛無疆作文03-06
最美逆行者詩歌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