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F(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華德育故事》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華德育故事》讀后感1
“每天看兩個德育故事!薄昂唵!我毫不在乎!薄安⑶疫要寫一篇讀后感喲!”當這句話從老爸的嘴里說出后,我驚呆了,看可容易,寫它就難了,父命難違呀,無奈之下,我只好寫了,唉,怎一個苦字了得?但有一個故事讓我銘記在心中,久久不能忘懷……
《紀信代死》這個故事讓我深受感動,文中紀信為了讓劉邦逃離滎陽城,與劉邦互相換衣服,于是漢王就扮了一個普通的人從西城門逃走了,而紀信在東門大聲喊叫:“我就是劉邦!”人人都以為劉邦投降了,卻被楚人識破,用火燒死了他,后來漢王打下天下,做了漢高祖皇帝以后,就在順慶(今四川南充)為紀信造了一座廟,叫“忠佑廟”。漢高祖誥詞里面說:“以忠殉國,代君任患,實開漢業(yè)!
這個故事看完了,我恍然大悟,雖然這個故事很短,紀信是以忠為國捐軀,代替劉邦來承受殺身之禍的,如果沒有他當時的勇敢殉烈,漢朝就沒那么容易建立,也就取不得成功。
在前幾天,我在晚上看《西游記》,里面的'妖精偷了寺里的寶貝,與孫悟空對戰(zhàn),孫悟空一個棒子向他與龍王砸去,他明明說的是我擋著你,卻跑到千里之外,何能比得上紀信?紀信為人受死,而那個妖精讓別人去替死,他看到這些,一定會后悔的!
以后,無論付出怎樣的代價,只要是為了伸張正義,我都會努力的付出。
《中華德育故事》讀后感2
寒假,有幸拜讀了《中華德育故事》。里面講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其中“陸績懷橘”、“蔡順拾椹”令我印象很深刻。
“陸績懷橘”講述的是三國時吳人陸績,從小便很孝順,事事都為父母著想,六歲時跟隨父親去淮南拜訪父親的朋友袁術(shù),袁術(shù)以橘招待,因為那里的柑橘很甜,陸績知道母親最愛吃橘子,便悄悄為母親帶了三個,不料臨走前拜謝袁術(shù)時,袖中的柑橘掉了出來,遭到了袁術(shù)的譏笑,陸績誠懇地說明了原因,袁術(shù)非常感動,陸績小小年紀就如此善良孝順,長大成為了德才出眾的一代清官。
“蔡順拾椹”講述的.是西漢末年兵禍戰(zhàn)亂,百姓民不聊生,蔡順為了逃避戰(zhàn)亂,帶著母親來到椹澗,他為了讓母親吃飽穿暖,自己受凍挨餓,每天辛苦干活,只為換一個饅頭帶回家給母親吃。不料赤眉軍打到了椹澗,大家都外出逃難,蔡順為了給母親找吃的,跑到深山找桑葚,他把找到的桑葚按顏色分開放在了籃子里,黑紫色的桑葚味道甜留給母親吃,青紫色的桑葚味道酸留給自己吃。蔡順在回去的路途中碰到了赤眉軍,赤眉軍被蔡順的孝順行為感動,紛紛丟下手中的兵器,洗去赤眉,回家孝順父母了。就這樣蔡順憑著對母親的孝心阻止了一場戰(zhàn)爭,為紀念蔡順德行,人們將赤眉軍洗眉的那條河改名為“洗眉河”。
看了這盤故事后我深受感動,也感到十分慚愧。陸績才六歲就能如此孝敬父母,蔡順竟然用自己的孝心感化了赤眉軍,而我已經(jīng)九歲了,還經(jīng)常惹爸媽生氣,讓爸媽為我日夜操勞。我以后一定更加努力學習,學本領(lǐng),做爸媽的孝順女兒,不辜負爸媽對我的愛和期待,長大后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中華德育故事》讀后感3
周二下午,我們五年級全體師生歡聚在學校報告廳,觀看了《中華德育故事》教育片。這次活動印象深刻,讓我知道了“大禹克儉”、“姜肱大被”、“劉寵錢清”、“孝基還財”、“彥光易俗”、“趙孝爭死”六個中華經(jīng)典道德故事,是一次豐盛的精神大餐。
其中“孝基還財”的故事告訴我:為人應該廉潔自愛,非己之財莫貪;讓人敬重的是你的品德,而不是你多么有錢財;我們做人要心存善念,要有包容他人的心,還要給予別人改過自新的機會,這樣幫助他人,別人才會有改變的可能。在學習、生活中也一樣,不管哪位同學做了錯事或遇到了困難,我們都要伸出援手去幫助他,讓他改過的同時走出困境。
最令我感動的是“大禹克儉”的'故事了。大禹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多么難能可貴!家中有妻子在苦苦守候,還有大禹從來沒抱過的新生孩子,每次他路過時,聽到孩子的哭聲,他怎么不想去看一眼?又怎么會不想家呢?可是,大禹為了天下老百姓能早日擺脫水患,過上幸福的日子,他寧可舍下自己的小家,整整十三年,露宿在外,與眾人一起不分白天黑夜付出著,那種大公無私的精神,真的震撼人的心靈!也讓我留下許多熱淚。如果我們?nèi)巳硕枷翊笥硪粯,處處為百姓著想,國家將變得更加繁榮昌盛!我想:長大了,我也要像大禹一樣,認認真真干好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希望學校能讓我們多接受這樣的道德教育,使我們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更好的分清生活中的真善美,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
《中華德育故事》讀后感4
在閑暇之余,我喜歡翻翻各類雜志,尤其喜歡比較通俗的文章或故事,這本《德育故事》引經(jīng)據(jù)典,博采古今,內(nèi)容豐富,圖文并茂,值得一讀的是前面以古文形式出現(xiàn),后面是白話文,古文與白話文對比可幫助讀者提高古文閱讀能力,而且本書故事性強,引人入勝?梢钥隙,《德育故事》對于我們通曉經(jīng)典見證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高道德修養(yǎng)意義重大,不失為一本德育輔導的好教材。
面對家庭、社會共同的需要我們深明光大,“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是為師者春風化雨的神圣社會責任。但在具體教學中,單提這些倫理道德的名詞,對孩子們來說,確實太抽象了。老師一定要融入生活的事例,以便讓學生體會正確的做人道理,真切感知這些倫理道德是如何落實在生活之中的。每則故事都有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社會因素。老師不可任意增加內(nèi)容或曲解事實,也不可因今人做不到就妄加批判,老師一定先要肯定尊重人性本善的.至德至行。讓孩子們?nèi)谌牍适,培養(yǎng)良好德行,這本書高年級的孩子老師可以推薦給他們閱讀,而對于低年級的孩子可以用老師講故事孩子聽故事的方式進行。老師給孩子們講完白話故事,可以啟發(fā)他們思考,哪些人物值得學習,哪些值得警惕?如何在生活中落實文中人物的可貴之處!
《中華德育故事》讀后感5
中華民族素有著禮儀之邦的美稱,有了許多浩如煙海的教育故事,來教育我們,讓讓我們來傳承這個禮儀之邦。我看了《中華德育故事》后,使我受益匪淺
其中,有一則《俞凈意公遇灶神》,這則故事講述的是俞先生既悲慘又幸運的人生。首先,講述的是俞先生多才博學,考試成績優(yōu)異,與同樣十余人,組成了文昌社,他們定下了許多的規(guī)定:惜字放生,行之有年。俞先生原有五子四字病逝,其第三子,在八歲嬉戲過程中失蹤,俞先生疑惑不解,每當大年三十晚,他把信寫好,放在灶臺上,讓灶神轉(zhuǎn)交玉皇大帝,希望大帝改變他的命運。突然在大年三十晚,來了一位來路不明的老人,這位老人談吐不凡,又了解人物的內(nèi)心,所以俞先生,認定了他是玉皇大帝派來改變他命運的神仙,經(jīng)過這位神仙的.教導后,俞先生才后悔莫及,所以他改變了許多的惡習,俞先生不到三年他就功成名就,也找回了第三子。
這個故事講述了俞先生既悲慘又幸運的人生,而下面講述的是兩個小孩之間的故事。
管寧和華歆是一對整天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一天,管寧和華歆一起在菜園里鋤菜,華歆看到一片金
子,便藏了起來,而管寧卻不同,他把金子視瓦石扔了出去。回到家后,管寧把與華歆的席子割開,來教育華歆不要貪財。
中華民族這個禮儀之邦,是時候讓我們傳承下去了!
【《中華德育故事》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中華美德故事的讀后感02-17
中華美德故事讀后感07-21
中華美德故事讀后感08-12
《中華美德故事》讀后感11-03
中華美德故事讀后感范文08-22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讀后感08-07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讀后感10-02
[通用]中華美德故事讀后感11-09
讀《中華成語故事》有感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