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shù)墓旁姲桑旁娛枪糯姼璧姆悍Q。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詩的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古詩的教案1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社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
課前透視:
本課中的兩首古詩都是描寫秋景的。讀了之后,我們會被詩中所描繪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顿泟⒕拔摹穼懙氖乔锬┑木吧。荷枯,菊敗,橙黃,橘綠,色彩鮮明,突出了秋天的特點。其中描寫菊花傲寒斗霜的氣慨,間接表達了對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xiàn)出一幅動人的山秋色圖。內(nèi)容形象生動,色彩明麗,尤其霜葉紅于二月花給了使我們以美的享受。兩首詩都配有插圖,便于對詩意的理解。
二年級的學生雖小但對于古詩的了解并不少,這兩首詩有不少學生早已會吟誦。教學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經(jīng)驗,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其他古詩,激發(fā)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豐富學生的積累。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信息資料
1、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
2、收集作者資料以及其它相關的詩句。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誦詩導入。同學們,古詩是我國的文化精華。誰能背幾首給大家聽呀?(學生背誦古詩)古詩為我們呈現(xiàn)出美的意境,讓我們獲得美的感受。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看看詩中寫了哪些內(nèi)容?
。ńo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學習的快樂,同時欣賞他人的學習勞動成果,也會起到促進的'作用,激發(fā)了學習古詩的興趣。)
2、看圖導入。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說說圖中都畫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詩中所寫的內(nèi)容與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樣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兩首》(板題)
。ń柚烂畹膱D畫吸引住學生,在感受畫面后,啟發(fā)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話平臺
初讀
1、借助拼音自由讀古詩,把字音讀正確。
2、同桌互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合作學習,輪讀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體感知,了解古詩的大意,與他人交流字詞的理解,相互促進,提高學習古詩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
研讀
1、教師范讀,引導學生體會情感,想像畫面。
2、出示多課件展示詩中描繪畫面,重點引導學生弄清擎雨蓋、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讀,邊讀邊看插圖,理解詩意。
4、匯報交流詩意。
5、多種方式朗讀。
(想像古詩的畫面,加上課件的直觀效果,使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理解古詩的意思,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誦讀
1、出示圖畫,指名配樂朗讀。
2、學生自由練讀。
3、賽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W生的閱讀古詩的實踐,切不可用復雜的分析來替代,要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初步感受古詩語言的凝煉、優(yōu)美。)
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首、劉、枝、記,學生認讀。
2、學生觀察字形,交流怎樣書寫。
3、教師示范,學生評價。
4、學生練習。小組展示,欣賞評價。
。▽懽钟柧氁o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促進學生樂于寫字。)
拓展
你喜歡哪個季節(jié),說說為什么?
。ú皇箤W生的思路受到束縛,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
古詩的教案2
教學要求:
1、讀懂詩句,體會詩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
3、背誦這三首詩。
4、以家鄉(xiāng)的自然風光為內(nèi)容,練習寫一個片斷。
教學重點:
1、理解詞句,讀懂詩句。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詩。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江畔獨步尋花》,體會詩人感情。
2、背誦這首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指名背誦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二、指導學習《江畔獨步尋花》。
1、解題。
2、簡介作者。
杜甫,唐代偉大詩人,詩圣。
3、初讀,大體了解內(nèi)容。
。1)自由讀,讀準字音。
。2)指名讀,其他同學想每句的'意思。
4、再讀,逐句講解,師生訂正,補充。
江畔:江邊。
蹊:小路。
留連:舍不得離開。
時時:不停地。
自在:自由自在。
5、連起來說說詩意。
6、教師指導有感情朗讀。
。1)范讀,指導節(jié)奏與重音。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2)指導讀出春天景色的美和詩中蘊含的情趣。
。3)自由讀。
。4)指名讀,師生評讀。
7、練習背誦。
8、學習生字。
。1)引導學生自己記憶畔嬌鶯。
。2)指名說是怎樣記住的。
。3)書寫生字,每字寫三遍。
三、自由練習讀《游園不值》《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四、作業(yè)
1、背誦《江畔獨步尋花》。
2、預習后兩首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理解《游園不值》《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背誦這兩首詩,默寫后一首。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聽寫詞語:江畔、嬌鶯、留連、恰恰啼
2、指名背誦第一首詩。
二、指導學習《游園不值》。
1、解題。
誰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
(詩人前去游園,園主人不在,沒能進到園子里去。)
詩中的園指私人花園。
2、介紹作者。
南宋,葉紹翁。
3、初讀,大體了解內(nèi)容。
(1)自由讀,讀準字音。
。2)指名讀,想想句意。
4、再讀,逐句理解。
重點詞:應、憐、小扣、久
5、有感情地讀,讀出詩韻。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2)出示掛圖,吟詠。
(3)學生自由練讀,互評。
6、練習背誦。
三、指導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出示掛圖,解題。(之,到)
2、介紹作者:
李白,唐代偉大詩人,詩仙。
他與孟浩然是好朋友。
3、初讀,大體了解內(nèi)容。
4、再讀,逐句理解。
5、有感情朗讀。
讀出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學習生字:識記,書寫。
五、齊背這兩首詩。
六、作業(yè):
1、背誦這兩首詩。
2、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以家鄉(xiāng)的自然風光為內(nèi)容,練寫一片斷。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背誦這三首詩。
二、進行練筆。
1、明確要求。
。1)出示要求。
。2)指名口述練筆要求:寫家鄉(xiāng)的景物自然風光、名勝古跡等;表達出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2、選擇內(nèi)容
。1)啟發(fā)選材。
(2)小組內(nèi)同學之間交流。
如:江邊高壓線塔,汽渡碼頭,南北大河,燈光夜色
。3)指名口述要寫的內(nèi)容,評議。
3、練寫片斷。
。1)全班練寫,教師個別指導。
(2)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斷,相機進行寫法指導,如,抓特點,按一定順序?qū),表達出自己熱愛家鄉(xiāng)之情。
4、繼續(xù)練寫。
5、寫完后修改,當堂完成練筆。
古詩的教案3
活動名稱:
語言
活動內(nèi)容:
古詩《憫農(nóng)》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聽古詩的興趣,理解大意;
2、使幼兒了解糧食來之不易,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幼兒教材
準備一些米和面
活動過程:
一、談話愛惜糧食
1、提問:小朋友你們每天都吃什么呀?
引導幼兒說出米飯和饅頭等。
2、觀察與體驗,區(qū)分米和面
。1)、提問:香噴噴的米飯和饅頭是用什么做的?
。2)、糧食是從哪里來的.?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言
。3)、教師總結(jié)
糧食是農(nóng)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每一粒米都應該珍惜。
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憫農(nóng)》
二、教師將書發(fā)給幼兒
三、教師有感情的朗讀
四、背誦古詩,情景表演
1、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背誦;
2、集體背誦。
古詩的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古詩牧童》的內(nèi)容,初步接觸唐詩文化。
2.能夠正確朗讀、理解和背誦《古詩牧童》。
3.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提高文化素養(yǎng)。
二、教學重點
1.掌握《古詩牧童》的內(nèi)容和結(jié)構。
2.核心詞匯的認讀和理解。
三、教學難點
1.唐詩文化的傳承和詮釋。
2.口語表達技巧和語感培養(yǎng)。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通過觀看模擬唐代生活的圖片,讓學生了解唐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點,引導學生了解《古詩牧童》的內(nèi)容和重要意義。
2.學習核心詞匯
調(diào)皮、跳躍、云間、草叢、甜美、追逐、歡快
3.梳理故事情節(jié)
通過解讀、討論《古詩牧童》中的故事情節(jié),了解其內(nèi)涵,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4.模仿口語
引導學生利用核心詞匯,模仿唐代牧童生活中的場景,在模擬情境中加強對文化內(nèi)涵的理解和口語表達技巧的培養(yǎng)。
5.制作PPT
學生按照文本內(nèi)容和情境特點,分組制作PPT,并在課堂上展示,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意、想象、表達和團隊合作能力。
6.誦讀背誦
利用朗誦、背誦等形式,加深學生對唐詩文化的感受和理解,讓學生對《古詩牧童》有更深入的認識和感悟。
五、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了解了唐代生活和文化,掌握了《古詩牧童》的內(nèi)容和結(jié)構,熟練掌握核心詞匯,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語感和表達能力。同時,通過課堂上的互動和展示,增強了學生的創(chuàng)意和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而且能夠增強詩歌的文化內(nèi)涵,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進一步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古詩的教案5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習古詩《示兒》
《示兒》是陸游的絕筆!妒緝骸繁磉_了詩人恢復中原、統(tǒng)一國家至死不變的愛國愿望。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
2.掌握動腦、動口、動手的讀書方法,解釋詩句和部分字詞的意思。
3.學會本課生字。
4.由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二、教學時間:2課時
三、教學重點、難點
1.訓練重點是掌握動腦、動口、動手的讀書方法。這個訓練從預習開始,學生要認真思考預習題的要求與內(nèi)容。課堂上要啟發(fā)學生自己去理解詩句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情感。要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要動手查找字典,在重點字詞旁作注釋,寫寫自己的理解、體會。更要動口回答問題,出聲朗讀,背誦課文等。
2.古詩四首在內(nèi)容和情感上都有難點,教學時要抓住前后詩句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應從理解內(nèi)容入手,進一步體會詩人情懷,并指導朗讀和背誦。
四、教學過程
初讀課文
1.邊讀詩句,邊看注釋。
2.把不懂得詩句畫出來。
。ㄒ唬┲笇Ю首x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懂字音,注意停頓。
2.老師范讀,學生再練習。
3.指名讀。
4.逐句講解:學生講解詩句的意思,老師糾正。
。ǘ┻^程
1.介紹作者、背景。
陸游:南宋愛國詩人,一生堅持抗戰(zhàn),從小就受到父母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立志要為國家獻身。青年時期,他讀兵書,學武藝,為參加收復祖國河山,抵御敵人做好了準備。中年以后,他在任職期間,曾多次向宋高宗提出很多振國的主張和建議,但從來不被采納,反遭到迫害,最后被朝廷免職,晚年過著貧苦的生活。他回鄉(xiāng)后,一直憂國憂民,時刻不忘收復中原,洗雪國家恥辱,揮筆寫下了大量的愛國主義詩歌,對鼓舞人民抗戰(zhàn)的斗志起著積極的作用。他臨終念念不忘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祖國領土的完整。
《示兒》是陸游的絕筆。示兒:給兒子們看。詩人懷著至死不見中原統(tǒng)一的遺憾,借對兒子遺囑敘述了自己一生對收復失地的堅定信心。
2.逐句講解:
、偎廊ピf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本來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沒有了。只是沒有親眼看到中國的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
、谕鯉煴倍ㄖ性眨壹罒o忘告乃翁。朝廷的軍隊收復北方領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時候,不要忘記(把這件事情)告訴你們的父親。
3.默讀《示兒》,想想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
、佼嬀渥。(表達詩人情感的詩句)
②體會情感:《示兒》表達了詩人恢復中原、統(tǒng)一國家至死不變的愛國愿望。
4。練習背誦。
①以讀激情,以讀悟文。
引導學生們弄清全詩的意思,詩句之間的聯(lián)系后,抓住重點詞、句的理解,讀議結(jié)合,以讀激情,以情捂文,使學生深入到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水到渠成的感知詩人的思想感情。
下面咱們繼續(xù)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1、了解這道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通過學習這道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練,講究節(jié)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
3、理解詩句,了解內(nèi)容。
4、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二、教學重點
1、弄懂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
2、領會這首詩明白如話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三、教學過程
、鍖
前段時間我們學習了一首杜甫寫于戰(zhàn)亂時期的詩,《春望》還記得嗎?背一背(生背),背得真有感情,仿佛使我看見了詩人在八年的安史戰(zhàn)亂中,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感時與恨別交織著滿腔愁情,作為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jīng)憂患的詩人,當他聽到“安史之亂”平息的消息,詩人驚喜若狂,沖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詩。
1、出示課題(指名讀,解題)
2、齊讀課題(課題讀得真好,我相信這首詩你們一定能學好,讀好)
㈡初讀,了解大意
1、正確朗讀詩
①在預習時老師要求同學們能正確朗讀這首詩,做到了嗎?請一位同學讀一讀。
、谏u價。
③指導讀“妻子(zǐ)”生讀,師讀,比較
④齊讀(可以讀慢點,要讀正確)
2、在詩句中理解詞語
①讀中體會
。ê鰝鳌⒊趼、涕淚、卻看、愁何在、漫卷、青春)
、趲熒懻
3、你們認為詩中哪個詞語最能表示詩人當時的心情(喜欲狂)
板書:喜欲狂
、缂氉x,品詩
1、過渡:是的,忽傳的佳音,使詩人驚喜欲狂,情緒也在不斷的變化,詩中詩人有哪些表現(xiàn),哪些詩句,哪些詞能讓你體會到詩人當時的喜悅之情呢?我們怎樣才能在詩中體會到一邊讀一邊閉著眼睛去想像去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
2、學生自由體會
3、學生自由表達
4、出示畫面,想象最后兩句的情境
小結(jié):全詩連用六個地名,因為他始終貫穿著詩人喜悅心情,并不感到絲毫累贅,相反使人讀來感到格外真切、真實,詩人愛國、思鄉(xiāng)之情也自然流露出來,也是詩人高明之處。
5、過渡:通過同學們剛才的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怎樣把你體會的情感讀出來?(自由有感情朗讀)
6、指名讀
7、背誦(師引背齊背)
、杪(lián)系生活,激情練筆
、閷W一帶一
㈥指導課外閱讀
古詩的教案6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有朗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反復朗誦詩歌。
教學難點
感悟詩歌的意境。
德育目標
培養(yǎng)朗讀古詩的興趣。
美育目標
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掛圖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隨堂筆記
一、看圖激趣
1、學了前面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怎么樣?
2、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二、初步感知,了解詩歌大意。
三、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教師范讀;
2、相機點撥疑難點。
四、簡述詩意,熟讀成誦。
1、教師巡視解決疑難;
2、引導背誦;
3、激發(fā)想象。
五、識字、寫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導書寫;
3、巡視個別指導。
1、說說春天是什么樣的?
2、你會背描寫春天的古詩嗎?
1、自由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理解字義;
3、齊讀字音。
1、由讀,結(jié)合畫面理解詩意;
2、四人小組內(nèi)交流學習。
3、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
1、四人小組內(nèi)互說詩意;
2、根據(jù)詩意練習背誦;
3、感情朗讀。
1、自由讀生字;
2、仿寫;
3、評價。
培養(yǎng)說話、積累古詩的能力
培養(yǎng)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培養(yǎng)想象說話能力
培養(yǎng)背誦能力
培養(yǎng)識字寫字能力
練習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寫字;
3、根據(jù)詩意畫一幅春天的畫。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隨堂筆記
一、初步感知,了解詩歌大意。
1、巡視個別指導;
2、重點講解“醉春煙”、“紙鳶”的意思。
二、簡單講述詩意。
三、啟發(fā)想象,感情朗讀。
1、教師范讀;
2、教師語言描述,激發(fā)學生想象。
四、學習生字。
1、出示帶音節(jié)的生字;
2、出示去掉音節(jié)的`生字。
1、小組合作,試讀課文,討論詞義,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2、交流自學,課堂討論疑難詞句。
1、學生練讀;
2、學生帶著明快、愉悅的感覺朗讀。
3、練習背誦。
1、自由讀;
2、小組合作,認記生字;
3、全班交流;
4、擴詞。
初步了解詩歌大意,探究合作學習
培養(yǎng)朗讀能力,體會詩歌的韻味
積累詞語
練習設計
1、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背誦一首描寫關于春天的詩歌,在班里交流。
板書設計:
4、古詩兩首
古詩的教案7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認會寫“耘、晝、桑、曉”4個字。理解“晝”“耘田”“弄”“曉”“水滿陂”“浸寒漪”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2、體會三首古詩的意境,豐富學生情感,從詩句中感受童年的快樂。
3、有感情地背誦三首古詩,默寫《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能用自己的話表達詩詞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
體會古詩意境,練習感情朗讀。
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理解題意。
1、媒體導入(多媒體播放):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現(xiàn)在我要帶大家去春游!大家想去嗎?如果想去,就請閉上眼晴,做好出發(fā)的準備,因為我們這次乘坐的是無形無聲的學生專用客機。
(1)多媒體播放輕松舒緩的.音樂,同時出示一組山水田園風光圖片。(先讓學生看圖說話,簡單描述一下圖片的內(nèi)容,最后教師進行評價總結(jié)。)
(2)欣賞后學生談感受。(板書課題)
2、理解題意。
(1)指出詩題中多音字的讀法:“興”應讀第四聲。四時:四季;雜興:各種興致(隨性而寫,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
(2)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今江蘇蘇州人。為官多年,58歲因病辭歸,此后10年隱居石湖,寫成《四時田園雜興》。《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每組12首。這些詩反映了農(nóng)民一年四季的勞動和生活以及民生的疾苦,內(nèi)容極為豐富。我們今天學習的是其中的第三十一首。
二、初讀詩句,自主識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注意讀準字音。
生字:晝(zhòu)、耘(yún)
新詞:晝夜、耘田、績麻
2、指名讀詩,指出詩中“供”應讀第四聲。出示兩種讀音的字義,讓學生選擇應讀第幾聲。(供gōng供給,準備著東西給需要的人用。ɡònɡ①向神佛或死者奉獻祭品;②指奉獻的祭品;③參加或從事某種活動;④被審問時在法庭上述說事實。)
3、比一比,誰讀得更正確、更流利。
三、再讀詩句,整體感知。
1、對照文中注釋,邊讀邊說說詩意。并用自己的話把詩的意思講給同桌聽。
課件出示:
①晝: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間除草。
、芸兟椋喊崖榇瓿删。
⑤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
、尬唇猓翰欢。
、吖簭氖,參加。
、喔棧焊锟棽肌
、岚嚎拷。
、馍j帲荷湎。
2、全班交流。
四、朗讀詩句,感悟詩情。
1、邊讀詩邊思考: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引導學生回答,并相機板書。
(1)賞析“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俟旁娨、二句寫了什么內(nèi)容?(詩意:白天到田里鋤草,晚上歸來后把麻搓成線;村里的青年男女都在各自為家庭承擔責任。)
②圍繞耘田績麻啟發(fā)想象農(nóng)民們除了“耘田績麻”還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積肥……)。想象范成大見此情景會對“村莊兒女”說些什么?(辛苦、勤勞、各有各的本事……)
、劢Y(jié)合想象誦讀(讀出敬重之情,讀出詩的節(jié)奏)反復讀:自由讀、指讀、評讀、教師讀、學生再讀、做著動作豎著大拇指來讀、齊讀。
(2)賞析“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出示多媒體畫面,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nèi)容。(詩意:孩子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著,也在茂盛成蔭的桑樹底下學種瓜。)
你們喜歡這些小孩子嗎?為什么?(喜歡。因為他們天真、勤勞、不怕苦、好學、可愛、愛勞動)。
賞析后指導誦讀,帶著作者對那些兒童的喜愛之情來讀。讀出小孩子的調(diào)皮可愛,讀出小孩子的聰明好學、讀出你自己的喜愛之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注意停頓和節(jié)奏。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五、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背誦《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2、默寫《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3、預習《稚子弄冰》和《村晚》
古詩的教案8
活動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了解古詩的大概內(nèi)容,理解一些字的含義,感悟其中的意境美、韻律美。
展開小組討論,對古詩描繪的美麗場景進行描述。
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
活動準備
多媒體創(chuàng)設的動畫、圖片
教學過程
1、溝通文本與生活,激趣導入
師:孩子們,春天已經(jīng)悄悄的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誰愿意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生自由說如生1:春天來了柳樹姑娘穿上了新衣服,小草從地下鉆出來了。小朋友們在放風箏。生2:春天來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青蛙醒了。)老師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們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課件感知春天)
師:草青了,樹綠了,花兒開了小鳥在唱著歡快的歌。多么美好的春光啊!人們?yōu)榇藢懴铝嗽S多精彩美妙的詩篇,《村居》就是其中的一首。
釋題:分別讓幼兒用組詞方式解釋村和居,知道村居的意思就是在農(nóng)村居住。
2、立體的交響樂
通過動情的語言,借助優(yōu)美的畫面、音樂等,把春天的種種意象變成一首立體的交響樂,為幼兒奠定了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和知識基礎。
3、聽師范讀古詩,整體感知
4、我能找
下面的字和我們學過的哪些字最象村、童、堤、散、歸。
5、理解詞句,深入感知
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欣賞一下詩中美麗的畫面。同桌互相為一組,說說詩中描寫了哪些美麗的景色,你是通過哪句話知道的。
6、預設
。1)、兒童散學歸來早(課件播放:鐘聲、孩子們的喊叫聲)聽,聽到了什么?(放學了,放風箏了)師:村里的孩子們多高興!我們也高高興興地讀讀第三句。(指名讀,強調(diào)歸來早這三個字要重讀,早字帶拖腔)
(2)、忙趁東風放紙鳶師:小朋友們,你們會放風箏嗎?誰能告訴大家,你是怎么把風箏放上天的?(生敘述放風箏的過程)師:誰愿意上來表演放風箏?(學生上臺表演)師:看,他的風箏上天啦!這是我們想怎么讀忙趁東風放紙鳶請試試。(學生試讀)師:快看,我們的風箏風得多高!快快找找你的風箏在哪?找到了嗎?
。3)、誰再來看著課件說說你看到了?學生看課件自由說。這么讓人如癡如醉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好?指名反復讀。老師指導。(河堤/楊柳/醉/春煙。)
。4)、草長鶯飛二月天: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
7、隨師有韻味地誦讀古詩
設計意圖
善于調(diào)動學生的個人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儲備,并在關鍵處點撥。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愉快的狀態(tài)下接受信息。
師:早春二月,鳥語花香,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一邊讀一邊想,你的腦海里會是怎樣的一幅畫面?
生:我好像看見了,放學的鐘聲響了,孩子們放學回來得早,趁著刮起的東風,趕忙放起了風箏。
生:我仿佛看見了煙霧里,柳樹舒展枝條輕輕拂著長堤。
生:我好像也在那放風箏。
師:這是春的氣息,這是春的腳步。讓我們在美美的讀一讀。
活動延伸
放飛想象,發(fā)散思維。注重拓寬教學內(nèi)容
師出示課件,展示其他關于春天的古詩,拓展教學資源
古詩的教案9
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內(nèi)容,學習有感情、有節(jié)奏的朗誦古詩。
2、喜歡誦讀古詩,并萌發(fā)幼兒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活動準備:
瀑布的圖片或光盤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見過瀑布嗎?今天老師帶來了瀑布的光盤,我們一起來看看瀑布吧!
提問:你們覺得瀑布像什么?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唐朝詩人李白他游廬山時,看到廬山瀑布美麗壯觀的景象而寫下的古詩《望廬山瀑布》。
你們聽聽詩人覺得瀑布像什么?
。ǘ⿲W習《望廬山瀑布》
一、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
提問:
1、這首詩是誰寫的呢?
2、你們聽到詩中寫了什么?
二、逐句解釋古詩含義。
1、解題,介紹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確:遠看。“廬山”是個山名,在江西省北部,臨長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qū)。誰去過廬山,或在電影、電視中見過,請一位同學說說他所見過的廬山的景色。
2、理解詩意,想像畫面,體會感情。
。1)“日照香爐生紫煙”
“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峰。
“煙”,指的不是炊煙,也不是哪兒冒出的煙,而是指云霧。山峰高聳入云,峰上云霧繚繞,下面水氣升騰,整座山峰籠罩在煙霧之中。陽光一照,煙霧便呈現(xiàn)出絳紫的色彩,飄飄悠悠,縈繞山際。多美!
。2)“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看”:遠遠看去。
“川”:指大河。
“掛”:懸掛。
遠遠望去瀑布像是掛在山前的一條大河。這句詩掛字用得好,因為瀑布在不停地流動著,從動態(tài)上看,就像一條巨大的河流,但平時河流都是流淌的,而這一瀑布卻由上而下地高懸,所以詩人用“掛”這個字寫出瀑布外形的壯觀。同時通過“掛”這個字使人體會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勢陡峭,僅僅通過一個字就寫出了瀑布的磅礴氣勢。
。3)“飛流直下三千尺”。
“飛流”:是形容瀑布飛快地流下來,像飛一樣。
“直下”:直下來。
“三千”:不是一個確數(shù),形容瀑布很長。
站在山下向上望去,瀑布從陡峭的`山上筆直地飛快地流下來,足足有三千多尺長。
提問:這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明確:運用夸張的修辭方法,“三千”不是一個確定的數(shù),只是夸張地說出瀑布很長,氣勢很大。
(4)學習第四行詩句“疑是銀河落九天”。
疑:懷疑。
銀河:也稱天河,由許許多多恒星構成。晴天夜晚,天空呈現(xiàn)出一條明亮的光帶,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河流,所以叫銀河。
九天:古時傳說天有九層,這里的“九天”指天的最高一層,也就是天的極高處。
這瀑布真像是銀河從極高的天上落下來了。在這句詩里,“落”和“掛”一樣用得精巧。好像天上突然發(fā)生了變化,無裂了,銀河從天上陡然掉到人間。
。ㄈ┓磸屠首x全詩,體會感情進而背誦全詩。
1、教師出示具有一定分隔符的古詩板書,讓幼兒誦讀。
2、讓幼兒體會祖國山水的壯美,萌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古詩的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 復習本冊書中詩句的背誦,作者及朝代.
2. 復習詩句的意思,及詩句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3. 適當擴展有關春.夏.秋.冬,西湖,月的詩句.
二、教學準備
多媒體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詩意導入
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國的古典文化淵遠流長,而古詩正是其中的瑰寶之一,涌現(xiàn)出一批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大家都還記得這學期我們都學過哪些古詩嗎?
二:復習《游園不值》《宿新市徐公店》
1. 看了這幅圖你想起了哪首詩?(出示《游園不值》)誰能給大家背一背?單獨背,齊背.
2. 你能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嗎?同座位先互相說一說再指名說.
3. 看了這幅圖你又想到了哪首詩? (出示《宿新市徐公店》) 誰能給大家背一背?單獨背,齊背.
4. 你能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嗎?同座位先互相說一說再指名說.
5. 這兩首古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發(fā)現(xiàn)了嗎?(都是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春)
6. 從哪句中能夠體現(xiàn)出是描寫春天的?
7.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春天的詩句呢?誰能給我們來背一背?
8. 填“春”
二:復習《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 過渡:春暖花開,鶯歌燕舞的確很美,但夏天也毫不遜色.關于夏天的詩這學期我們學得是哪兩首詩?(板書夏)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這首詩你會背嗎? 齊背.
3. 你能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嗎?同座位先互相說一說再指名說.
4. 這首詩中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5.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你會背嗎? 齊背.
6. 你能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嗎?同座位先互相說一說再指名說.
7. 這首詩中你最喜歡哪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寫的真美,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下.(出示圖片)能說說這兩幅圖分別是描寫哪句詩的嗎?
8. 讓我們再來一起有感情的背一背
9. 這首詩除了他們都是描寫夏天的詩外,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發(fā)現(xiàn)了嗎?(都是描寫西湖的古詩)
10.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西湖的古詩呢?
11. 其實不僅僅春.夏是詩人們描繪的重點,秋冬同樣也是文人們描繪的中心,你都知道哪些描寫秋天或冬天的古詩呢?(板書秋冬)
12. 我們書上的這四首古詩關于他們的作者,你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都是宋代人)
三:復習《七律 長征》
1. 在這冊書中還有一篇現(xiàn)代詩人寫的古體詩你們知道是哪首嗎?
2. 你們都還會背嗎?誰來給我們背一背?
3. 你能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嗎?同座位先互相說一說再指名說.
4. 那這首詩中字詞的意思你都理解了嗎?老師就要考考你了,看誰做得又快又對.(開火車做一做)
5. 這首詩表現(xiàn)了紅軍什么樣的精神呢?
6. 毛澤東在長征途中還寫了一首詞你們知道是哪首嗎?(清平樂 六盤山)一起來背一背.
7. 關于《長征組歌》你還記得嗎?一起來讀一讀.
8. 關于長征的詩詞你還知道哪些呢?誰來給我們介紹一下?
四、復習和“月”有關的詩句
1.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不僅僅是在長征這么壯大的事情中能夠引發(fā)詩人的詩情,在一個靜謐的夏夜,一艘江輪的甲板上,小外甥也在和他的舅舅對詩呢!瞧,他們來了!(學生表演望月對詩).
2. 表演地真好,那我們就也來比一比,賽一賽,開個小小賽詩會,就以月為主題來賽一賽.注意我們的比賽規(guī)則,以小組為單位,說得最多的一組勝.
3. 出示部分和月有關的詩句
五、結(jié)束語
古詩是我國悠久而燦爛的文化,希望同學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能去學詩,愛詩,種下詩的種子,收獲詩意的生活!
教后反思:
這堂課我主要是通過讓學生看圖回憶古詩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的,回憶古詩的同時還要連帶復習古詩的意思和修辭,再適當進行擴展和春夏秋冬及西湖的一系列古詩,在復習長征的過程中還進行復習和長征有關的古詩.再將本冊書內(nèi)涉及到月的古詩的那篇課文穿插進去擴展和月有關的古詩,以賽詩的方式進行復習.
古詩的教案11
【教學內(nèi)容】
1、歌曲《憫農(nóng)》
2、器樂曲《靜夜思》
【教學理念】
音樂課堂教學應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提倡學科綜合,并以音樂教學為主線,構建起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充分理解、感受、體驗音樂。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
【教學要求】
1、從古詩詞歌曲的題材入手,采用對詩詞的吟誦——欣賞——分析,探討——歌唱——表演結(jié)合,充分發(fā)揮音樂語言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索學習中感受和體驗音樂的審美愉悅。
2、通過誦讀、歌曲《憫農(nóng)》一曲,讓學生通過極富感染力的畫面、震撼人心的告誡,懂得珍惜勞動果實,懂得勞動的艱辛。
3、通過歌曲《憫農(nóng)》、《靜夜思》的學習,感受音樂與美術、詩歌的完美結(jié)合,并加深孩子對古詩詞的理解和對古詩詞內(nèi)涵美感的`體驗。
培養(yǎng)學生能夠用色彩圖形或線條記錄來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
【重點】
1、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感受二拍子及歌唱歌曲。
2、培養(yǎng)學生能夠用色彩圖形或線條記錄來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
【難點】啟發(fā)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教具】多媒體課件、電子琴
【教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課題】《憫農(nóng)》
【教學要求】
通過誦讀《憫農(nóng)》一曲,讓學生通過極富感染力的畫面、震撼人心的告誡,懂得珍惜勞動果實,懂得勞動的艱辛。
【重點】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感受二拍子及歌唱歌曲。
【難點】啟發(fā)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教具】多媒體課件、鋼琴、三角鐵、碰鈴
【教學過程】
1、有感情朗誦:朗誦時讓學生感覺似乎在炎熱的烈日下,辛勤勞動,汗水揮灑入土,滲入到禾苗根須上的感覺,既沉重而又意味深長。誦讀時提示孩子們要有感情,有快慢、強弱、聲音的高低來表現(xiàn)詩的意境,啟發(fā)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讀出心中渴望收獲、珍惜糧食的情感,從而獲得勞動艱辛的審美教育。
2、配樂朗誦:在以上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邊聽音樂邊朗誦,能夠自然流露出相應表情或做出體態(tài)反應。
引導學生用簡單的身體搖擺動作配合著音樂,從而很好地去理解和表現(xiàn)音樂。
3、感受二拍子及歌唱歌曲:
、怕犚魳罚勺,也可圍著圈做練習:與同桌的小朋友合作,隨歌聲前后做鋤地動作模仿彎腰插秧等活動。小孩喜歡動,歌詞又熟悉,很快會在聽唱中學會這首歌的旋律。先曲后譜:在學生會唱歌曲的前提下,用聽唱法、跟唱法唱唱名,在感情上建立唱名概念。
、葡惹笞V:在學生會唱歌曲的前提下,用聽唱法、跟唱法唱唱名,在感情上建立唱名概念。
4、選擇小樂器伴奏:把學過的樂器拿來伴奏,讓學生去敲、去摸索,并選出小樂器為歌曲伴奏,如三角鐵、碰鈴等,可在強拍上敲一下。也可自己創(chuàng)造樂器,或?qū)ふ乙粼,鼓勵?chuàng)造。
5、知識連接:《憫農(nóng)》
(二)首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6、賞析要點:
這首詩和前面一首是姐妹篇,可以對照起來讀,前面一首是講要珍惜勞動果實,這一首卻提出了一個尖銳的社會現(xiàn)實:普天之下,沒有一塊閑農(nóng)田,農(nóng)民終日辛勤勞動,可是勞動者不得食,常餓死。這是何原因呢。詩人在當時能如此深刻地提出這個問題,實在難能可貴。
第二課時
【課題】《靜夜思》
【教學要求】歌詞取材于唐朝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外,增加了部分通俗的語言來抒發(fā)當代人的情感,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交融,感受到音樂與美術、詩歌的完美結(jié)合,并加深孩子對古詩詞的理解和對古詩詞內(nèi)涵美感的體驗。
【重點】
培養(yǎng)學生能夠用色彩圖形或線條記錄來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
【難點】
啟發(fā)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教具】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
1、賞畫。請大家欣賞一幅畫,這是一幅唐詩《靜夜思》彩圖,請同學們朗誦一遍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靜夜思》。
這首詩同學們上語文課學過,請講將這首詩畫了什么。趁此機會對學生進行親情、鄉(xiāng)情的情感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
2、配樂朗誦:啟發(fā)學生理解古詩意境,再根據(jù)詩詞的情緒設計它的節(jié)奏、速度、力度、聲音的高低及朗誦的方式。然后再配上樂曲朗誦,并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對比一下有音樂和沒有音樂配合朗誦哪種好。并鼓勵學生聆聽音樂時即興地做動作,能夠用簡單形象的身體運作隨著音樂表達自己的感受。
3、與美術結(jié)合:按教材要求根據(jù)詩的意境畫一幅畫。
4、有感情地演唱、律動。
同學們在吟誦古詩、配樂古詩、隨樂律動、配樂畫畫當中對旋律越加熟悉,唱起來就瑯瑯上口了,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伴隨優(yōu)美的器樂曲《靜夜思》的旋律以緩慢的速度有感情地唱出來,也可自由地律動。
配上樂器創(chuàng)設意境,分組或自由選擇合作伙伴。
1、樂器伴奏吟唱組。
2、小品演出組。
分組匯報交流:提供舞臺供同學們演出。教師允許學生即興創(chuàng)作,提倡
用不同的風格進行表演。 。
古詩的教案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理解作業(yè)3中帶點詞語和詩句的意思。
3、通過領會詩句內(nèi)容,感悟古詩選詞煉句的精妙和豐富的內(nèi)涵,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重點、難點]:
通過領會詩句內(nèi)容,感悟古詩選詞煉句的精妙和豐富的內(nèi)涵,從中受到美的熏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春天是萬紫千紅的,春天是千姿百態(tài)的,占往今來無數(shù)詩人用飽含深情的詩句描寫贊美春天。誰能背誦有關春的古詩?
即使是同樣的風、同樣的雨、同樣的花,在不同的詩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兩首從不同的角度來寫春的詩,讓我們來欣賞。
二、初讀指導
1.自讀兩首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標出停頓的符號,畫出不理解的問語。
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古詩,相機正音。
“憐”前鼻音。
(2)指名畫出停頓。
游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三、復習學古詩的方法
還記得我們學古詩的"四步法"嗎?
第一步:釋詩題;
第二步:知詩人;
第三步:明詩意;
第四步:悟詩情,四、用“四步法”學習《游園不值》
課堂交流。
1、釋詩題:
值,遇到的意思。
那“游園不值”怎么理解呢?
2.知詩人:
作者是宋代葉紹翁(簡介葉紹翁)。
3.明詩意:
(1) 交流難理解的詞。
憐,愛惜。小扣,輕輕地敲門;
柴扉,柴門。屐齒.鞋印,腳印。屐,木頭鞋。
(2) 朗讀詩句。
、佟伴_火車”朗讀。
、 女生讀,男生想象詩意。
③ 齊讀
、 逐行朗讀,逐行理解。
、 指名試說詩意:
真是舍不得讓屐齒踩在青苔上,輕輕地敲打柴門卻久久不開。春色滿園是關也關不住的,一枝紅杏悄悄地探出墻外來;,4.悟詩情:
(1) 作者喜愛春天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作者看到那枝紅杏后,心情如何?想到什么?
(2) 創(chuàng)設情境(看圖畫)
現(xiàn)在,你就是葉紹翁,你來到友人家敲門,門久久不開,抬頭正看見一枝紅杏探出墻來。你來朗誦這首詩,讓別人來體會這種情感。
指名朗誦,體會情感:
有感情地背誦詩句。
指名表演背誦。
(3) 再次試說詩意。
現(xiàn)在,你已想象出詩人所描繪的情景,體會到了詩人的感受,請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內(nèi)容。
5.體會寫法。
作者如果不寫那枝出墻的紅杏,而去描寫滿園的春景,你認為哪種寫法更好?為什么?
五、齊誦全詩
板書設計:
游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吲d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矏
(看)一枝紅杏(想)滿園春色
第二課時
一、揭題、釋題、了解作者: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學過一首描寫春景的古詩,《游園不值 》 誰能背給大家聽聽?(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有關描寫春景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好不好?老師知道小朋友最喜歡春天,因為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萬紫千紅、充滿活力的。那就讓我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讀一讀這首詩。(學生齊讀全詩)
2、你知道這首詩是哪個朝代的哪位詩寫的嗎?(宋代、揚萬里)請你具體介紹一下作者以及背景。
。ㄟ@首詩是宋代詩人楊萬里寫的。他一生為官清廉,為*相所害,被罷官閑居十五年。他的詩大量吸收民間語言,描述細膩,形象鮮明,平易自然。因為他長期居住農(nóng)村,對農(nóng)村的田園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寫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別有風趣。)
3、這首詩描寫了什么地方的景色?
解題:宿:過夜。 新市:地名,在湖南省。 公:古代對男子的尊稱。
。ㄔ谛率行招斓娜碎_的客店里過夜) 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時見到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二、小組自學,初讀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詞劃出討論,初步理解每句詩意。
2.詩中抓住哪些景物寫出了暮春時節(jié)的美麗。
三、導讀古詩,感受詩意。
1.指名讀,檢查讀的情況。
2.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一起討論、交流。
3.齊讀一、二句:
A.第一句寫了哪幾種景物?有什么特點?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籬落:籬笆。 疏疏:稀疏。 徑:小路。 深:深遠。
這句意思: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小路深向遠方。
板書:籬笆(疏疏) 一徑(深)
這句詩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遠望到的。緊接著作者收回視線,從遠望到近觀,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齊讀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書:樹頭
理解:樹頭:樹枝頭。 未:沒有。 陰:樹蔭。
為什么沒形成樹蔭?(因為葉子未長大)。理解時應“補”枝頭上的花已經(jīng)落了,但葉子還未長大,還沒有形成樹蔭。這一點,可見這一天天氣怎樣?(麗日當空,地面上有斑駁的樹影,星星點點的光斑。)
C.同桌對說這兩句詩意——指句說——齊讀這兩句(多媒體出示畫面)
D.這稀疏的籬笆,長長的小路,葉兒不濃密的樹,構成了一幅清新、質(zhì)樸的農(nóng)村景色圖,你們看畫面,這叫靜態(tài)描寫(板書)。在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為活潑生動的圖畫,那就是后兩句所表達的。
多媒體出示后兩句畫面(齊讀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書:兒童 黃蝶 菜花
走:跑。 急走:快跑。
詩意:兒童奔跑著追逐黃色的蝴蝶。 追到?jīng)]有?
B.女生讀第4句:
處:地方。 尋:尋找。 為什么無處尋?
詩意:黃色的蝴蝶飛入金黃色的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C.兩句詩意連起來,指名說詩意。
D.再看圖(后兩句動畫圖)這兩句寫兒童捕蝶的情景!芭堋ぁ边@叫動態(tài)描寫(板書),兒童奔跑、撲蝶……讀來使我們倍感親切、耳目一新。
E.自由讀全詩,體會詩人心情?
F.檢查:指名讀全詩,齊讀
板書:喜愛
四、重點賞析,體會情感。
1.詩中抓住哪些景物寫出了暮春時節(jié)的美呢?
2.詩中前兩句是靜態(tài)描寫,后兩句是動態(tài)描寫,全詩動靜結(jié)合,情景交融,充滿了春的氣息,特別是后兩句,兒童捕蝶的畫面躍然紙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說說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聽到了什么呢?[想象練說]
。◣讉孩子在麗日當空,花香撲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奔跑著,追逐著黃色的蝴蝶……,仿佛聽到了孩子們的嬉笑聲、歡呼聲、失望的嘆息聲,……)
作者看到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
3.邊想象畫面邊背誦。
五、作業(yè):根據(jù)詩中描繪的景色和兒童追捕黃蝶的情景,結(jié)合自己的想象寫一段話。
六、課外延伸:繪幅彩畫,深化理解。
1.這首詩有靜有動,有聲有動,情意盎然,充滿童趣。如果我們把這首詩畫下來,要畫哪些景物?(籬落、一徑、枝頭、兒童、黃蝶、菜花)
2.在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顏色?
板書:黃(綠)(黃)
3.課外親手繪畫。
(我們學了這首詩,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撲蝶圖,感受到了詩人對春天和鄉(xiāng)村生活的愛,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真是詩中有情,詩中有畫!想畫下來嗎?)
古詩的教案13
教學目標:
1、認識“暮、瑟”等7個生字,會寫“暮、吟”等13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古詩三首的自然美和語言美。
3、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4、通過誦讀和想象來體會詩的意境,激發(fā)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5、理解古詩的意義,并從中體會生活哲理。
教學重點:
1、借助以前學過的讀詩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
2、引導學生把握好朗讀的節(jié)奏,掌握抑揚頓挫。
教學難點:
1、理解景物描寫與表情達意的關系。
2、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本課生字。(重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古詩《暮江吟》的自然美和語言美。(重點)
3、背誦古詩,激發(fā)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重點)
4、理解古詩的意義,并從中體會生活哲理。(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談話導入。
教師口述:同學們,唐詩是祖國語言文化中一朵瑰麗的奇葩,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之說。我們學過的古詩當中,有一些是寫景的詩,誰來背一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幾首寫景的唐詩——《暮江吟》。(板書《暮江吟》)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讓學生感受古詩的語言美。
二、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代表作有《琵琶行》《憶江南》《長恨歌》等。
三、初讀古詩,感知詩意
1、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方法指導:古詩詞的思想感情一般含而不露,蘊藏在字里行間。有些詩詞中的個別詞句明示著思想情感傾向,閱讀時對這些可貴的信息應圈點出來,結(jié)合全詩加以體會。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俪鍪編值男略~,讓學生認讀。
暮江吟瑟瑟
重點指導生字:暮:“暮”和“幕”“墓”是形近字,不要混淆;吟:不要只讀一半,不要讀成“jīn”,右邊是“今”,不要多加點。瑟:“瑟”和“琵”是形近字,不要讀成“pí”;
、谀阏J為哪些詞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復讀。
(2)理解詞語。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吟 可愛。
瑟瑟 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
可憐 珍珠
真珠 形容未受到殘陽照射的江水所呈現(xiàn)的青綠色。
。3)指名讀古詩,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想象:古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四、學習“會寫字”
暮吟
1、學生字
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jié)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吟”,左右結(jié)構,左窄右寬;“暮”,上下結(jié)構,上小下大。
。2)老師范寫,重點指導上下結(jié)構的字“暮”,學生練寫。
暮:中間的撇捺要舒展,下面是“日”不是“曰”。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五、再讀詩文,探究詩意
1、詩人白居易離開京城,到杭州任職的途中,心情非常愉快,寫下了這首詩,通過課前的預習,誰能說說題目的意思?(指名說題目的意思)
預設:
暮:指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江:大河。吟:古代詩歌的一種。
暮江吟:傍晚在江邊的吟誦。
2、到底詩人吟了什么詩,我們來聽聽看。(生聽課件中范讀)
3、現(xiàn)在請同學自由朗讀這首詩,通過圖文結(jié)合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詩中的字、詞,不懂的字用“△”標出。(生自由朗讀學習古詩)
4、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殘陽”是什么意思?
快落山的太陽的光,也指晚霞。
“鋪”是什么意思?你體會到了什么?把“鋪”換成“照” “射”可不可以?
鋪:把東西展開或攤平。體會到了夕陽的溫暖和柔和!颁仭睋Q成“照” “射”不好,因為“殘陽”已經(jīng)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確實像“鋪”在江上,很形象;這個“鋪”字也顯得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閑的感覺!罢铡焙汀吧洹倍疾患啊颁仭弊中蜗蟆㈧`動。
江水為什么一半是綠色,一半是紅色,你看見過這種景象嗎?(出示課件)
因為太陽接近地平線,江面有一半已經(jīng)照不到陽光所以半江是綠色,半江是紅色,“鋪”既寫出了夕陽的柔和,又寫出了照得面積廣大而均勻。
5、指導朗讀一、二兩句。
6、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這兩句描寫了江邊的哪些景色?(板書露水月亮)
詩人用了什么方法來描寫露水和月亮?
預設:打比方。
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預設:把露珠比作珍珠,把月亮比作彎弓。
小結(jié):珍珠晶瑩閃亮,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用珍珠來比喻露珠就照應了“可憐”,詩人寫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彎弓。
詩人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連用了兩個比喻描寫了江邊夜晚迷人的.景色,詩中還用哪個詞來形容?(可憐)
可憐是什么意思?(可愛)(板書景色美麗)
想象全詩意境,大家閉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朧的夜晚,仿佛我們來到了江中的小島上,看到了深藍的天空中掛著弓一樣的月兒,月兒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閃閃發(fā)光,像珍珠一樣可愛,你們看到了嗎?
7、指導朗讀全詩兩句。
請同學們有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讀出詩人對傍晚時分江面美麗景色的喜愛之情。8、背誦全詩。
六、拓展延伸,積累語言。
。1)作畫
景色的美體現(xiàn)在哪里?詩人用他的妙筆給我們描繪了幾個畫面,請同學們根據(jù)詩意,把詩人筆下的美景畫出來。
一道殘陽鋪水中可憐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紅露似珍珠月似弓
。2)寫話。
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人筆下的美景。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展示,提升對課文的理解。:
七、課堂小結(jié)
1、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夕陽西下時江上美景,同時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邊迷人的景色,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美好迷人的景色,讓我們再一次閉上眼睛回味詩中美麗的意境。(聽配樂朗誦)
2、總結(jié)學習古詩的方法:解詩題;知作者;明詩意;悟詩情。
八、當堂檢測
想象“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景象,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九、課后作業(yè)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本課生字。(重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受古詩的自然美和語言美。(重點)
3、背誦古詩,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重點)
4、通過誦讀和想象來體會詩的意境,激發(fā)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難點)
5、理解古詩的意義,并從中體會生活哲理。(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圖畫導入。
教師口述: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景色優(yōu)美。在江西省北部,緊靠九江市區(qū)南端,有一座享譽古今中外的名山,它就是山清水秀的廬山。
今天,讓我們跟隨攝像機的鏡頭一起走進美麗的廬山。(課件播放廬山圖片)
這里山高水深,這里云霧彌漫,這里古樹參天,這里鳥語花香,這里流泉飛瀑,是一幅充滿魅力的天然山水畫卷,吸引了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900多年前宋朝大詩人蘇軾花了十多天的時間游覽了廬山,他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成了一首詩。請看大屏幕。(出示課件:西林寺墻壁上的詩)
(板書《題西林壁》)
設計意圖:圖片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廬山,同時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作者介紹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被合稱為“三蘇”。代表作有《飲湖上初晴后雨》《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盧鉞,字威節(jié),一作威仲,宋代詩人。
三、初讀古詩,感知詩意
1、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①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只緣未肯降騷人輸梅閣筆費評章
(重點指導生字:緣:“緣”和“椽”是形近字,不要讀成“chuán”;
降:是多音字,在“投降”中讀“xiánɡ”,在“降落”中讀“jiàng”在本課讀“xiánɡ”遜:不要只讀一半,不要讀成“sūn”;輸:區(qū)分“輸”和“愉”形近字,不要讀成“yú”。)
、谀阏J為哪些詞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復讀。
(2)理解詞語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題 西林寺,在江西省廬山腳下。
西林 因為。
緣 書寫,題寫。
降 詩人。
騷人 服輸。
閣 同“擱”放下。
評章 不及;比不上。
遜 評議。這里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
。3)指名讀古詩,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四、學習“會寫字”
題側(cè)峰廬緣降閣費須遜輸
1、學生字
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jié)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峰、側(cè)、緣、輸、降、須”,左右結(jié)構,左窄右寬;“費”上下結(jié)構;“費”,上大下。弧邦}、廬、閣、遜”,半包圍結(jié)構,書寫時要注意筆順。
。2)老師范寫,重點指導半包圍結(jié)構的字“廬” 、左右結(jié)構的字“緣”和上下結(jié)構的字“費”,學生練寫。
廬:里面是“戶”不是“尸”。
緣:筆畫較多,右邊的撇要勻稱。
費:上寬下窄,下面是“貝”不是“見”。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五、再讀詩文,探究詩意
。ㄒ唬⿲W習古詩《題西林壁》。
1、解詩題。
請結(jié)合課文的注釋,理解一下本詩題目的意思。
預設:書寫在西林寺墻壁上的詩。
2、抓字眼,明詩意。
。1)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同學一邊聽一邊思考,你們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預設:橫著看,廬山是一條山嶺,連綿不斷;側(cè)著看卻仿佛變成了一座山峰。(板書橫嶺側(cè)峰)(板書變幻莫測)向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看到的廬山景色都不相同。(板書遠近高低)(板書千姿百態(tài))
你們能用橡皮泥捏出蘇軾描繪的這座山嗎?
你知道為什么廬山在蘇軾的眼中,會有怎么多種變化嗎?
因為蘇軾站在不同的地方,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廬山。
(板書從不同角度觀察)
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現(xiàn)在就面對著廬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說一句話嗎?
。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識”是什么意思?“我”沒有認清廬山的真面目(全景)的原因是什么?
識:認清。是因為“我”就在山中。
這一句里有一個字很難寫,誰知道呢?(“緣”字)讓我們一起來疏通一下筆畫。
3、多誦讀,悟詩情。
(1)多誦讀。
作者為什么要描寫廬山?
預設:作者喜愛廬山。
小結(jié):作者從多個角度,細致地觀察了廬山,簡潔而生動地描繪了廬山的奇特景象,可見他對廬山的奇麗景色流連忘返。
你們能不能用優(yōu)美的語調(diào)讀出詩人對廬山的贊美之情?現(xiàn)在請你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朗讀這首古詩。誰還記得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齊誦、輪誦、唱誦、表演讀、疊誦……)好,現(xiàn)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這首古詩。
。2)悟詩情。
剛才同學們非常有感情地朗讀了《題西林壁》。老師有一個地方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為什么說自己“不識廬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經(jīng)說廬山“橫看成嶺側(cè)成峰”了嗎?
因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橫看成嶺側(cè)成峰是站在遠處看的,而不識廬山真面目則是身在廬山時看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我們要想對事情有一個全面地了解,就要多聽一聽其他人的意見。
4、背誦古詩。
小結(jié):《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tài)景象的贊美,更包含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人生哲理。
。ǘ⿲W習古詩《雪梅》。
1、看圖片、賞雪梅。
(1)同學們,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幾張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你知道這是什么花嗎?那你知道這種花在什么時節(jié)開嗎?說得對!這是梅花,在冬天開放,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歡。自古以來,人們把雪和梅作為報春的使者?墒,雪和梅卻爭執(zhí)起來了,怎么回事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雪梅》這首詩中去探個究竟。(板書《雪梅》)
。2)介紹題目。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2、讀古詩、誦《雪梅》。
。1)指名讀,請其他同學認真聽,聽他注意讀得怎么樣。
。2)聽老師讀,注意節(jié)奏。
。3)男女生接讀。
。4)齊讀。
。5)背讀。
3、品詩句,悟道理。
詩會背了,詩的意思知道嗎?
。1)借助注釋,自己說一說詩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問題,一起解決。
。3)和同桌說一說詩的意思。
(4)一起說詩意。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相讓。這可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梅花雖然沒有雪花那樣晶瑩、潔白,但是雪花卻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5)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這兩句詩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擬人)
。6)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從后兩句中,我們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點是:雪白梅香(教師板書:雪白梅香)。這首詩借雪梅的爭春,告訴我們?nèi)烁饔兴L(教師板書: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我們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讀到的;“罔談彼短,靡恃己長。 ”
4、談雪梅,拓詩詞。
古往今來,很多詩人都曾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寫。這是因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開放更顯示出不畏嚴寒的高尚品格。如我們所學過的《梅花》一詩。(找同學背誦《梅花》)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歡雪中的梅花,他曾寫下這一首詞《卜算子?詠梅》,我們一起來欣賞。(出示課件)
5、指名朗誦。
六、課堂總結(jié)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兩首古詩,《題西林壁》描寫了廬山變化多姿的美麗景色,通過對廬山各個面點所得到的景象也闡述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看事物必須要站在客觀的立場上,從各個角度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雪梅》中梅花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別的花都是春天開,它卻不一樣,越是寒冷,越是風欺雪壓,它就開得越精神,越秀氣。所以,它象征著不畏嚴寒、堅強不屈的精神品質(zhì)。它被稱為“歲寒三友”之一,還被稱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們向梅花一樣也能不畏嚴寒,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堅強不屈,好嗎?
七、當堂檢測
結(jié)合生活事例,說說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焙汀懊讽氝d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這兩句詩的意思的。
八、課后作業(yè)
推薦閱讀有關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
古詩的教案1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8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lián)系生活培養(yǎng)同學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村居
2、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贊美柳樹的古詩。(板書:3詠柳)
3、全班齊讀課題。
4、我們以前見過柳樹嗎
5、那么詠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課文中的圖)你們在圖中看到了什么?(詩人正看著柳樹、贊美柳樹)
7、這首詩的作者是:賀知章。(板書:賀知章)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身去讀一遍古詩、邊讀邊把課后的五個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同學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1)指名讀。讀得好的當老師帶讀。
。2)開火車讀。
。3)全班讀。
4、從讀“詠、妝、絳”三個字。要求同學會讀、讀準確。
5、同學再自由讀古詩、要求讀通順、讀準每個字音。
6、指名讀、請其他同學正音。
7、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了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l)(放遠看柳樹的圖片或錄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同學自由發(fā)揮)
。3)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課件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假如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4)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熬G”字也可讀重點。
(5)全班看著圖片吟誦這兩句。
2、自讀第三、四句。
。╨)接下來、詩人又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同學們和同桌去讀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2)同學自讀。
。3)指名讀、相機提問:你覺得自身讀得怎么樣?哪里讀得好?你為什么這樣讀。
。4)讀到第三句的時候、讓全班看著采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5)讀到第四句的`時候、引導同學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發(fā)明力”。
3、全班齊讀。
4、能背的站起來背。
四、指導說句、寫句
1、詩人用古詩贊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身的話來贊美柳樹嗎?大家下去和小伙伴們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說。
3、和同桌說。
4、把你說的寫下來、只要求兩三句即可
五、指導寫生字
1、出示要寫的五個字。同學觀察討論:哪些字好記好寫。
2、同學提出難寫難記的字。老師指導。
“垂”的筆順要多次書空、讓同學記牢、寫的時候四橫的長度不一樣。
“裁”字注意筆順。下面的部件與“衣”字要區(qū)別:一捺改成了一點。
“剪”字下面是個“刀”不要寫成了“力”。
3、同學自身練習、老師指導。
六、古詩新唱
1、江雪導入
2、老師范唱
3、學生跟唱
4、加入動作
5、唱舞結(jié)合
6、獻給老師
古詩的教案15
設計思路:
這節(jié)活動與其他活動大不同的地方就是采用砂皮紙為載體進行美術活動,讓幼兒初步感受其中的不同。因此在選擇動物上也有以下思考:形象表現(xiàn)簡單,砂皮的深色背景下選擇白毛的鵝,效果突出。而《詠鵝》是一首非常經(jīng)典的唐詩,通過唐詩內(nèi)容巧妙而又形象地幫助幼兒表現(xiàn)出大白鵝的基本特征。尤其是“2”字較形象地引導幼兒聯(lián)想到大白鵝的長脖子。
本次活動分為三大環(huán)節(jié):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中運用唐詩《詠鵝》讓幼兒在吟誦唐詩感受美的同時了解大白鵝的外形特征;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通過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幫助幼兒較形象地把握大白鵝脖子長的特點;引導幼兒能充分地表現(xiàn)鵝在水中的簡單動態(tài);在第三環(huán)節(jié)的分享交流中引導幼兒關注繪畫作品,感受砂皮紙上作畫的樂趣并體驗美。
活動目標:
1.嘗試用頸部任意彎曲,表現(xiàn)鵝在水中游泳的情景。
2.感受在砂皮紙上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砂皮紙人手一張、蠟筆(白色藍色綠色紅色黃色)、范例一張
活動過程:
一、欣賞唐詩--理解故事內(nèi)容,從唐詩中了解大白鵝基本特征
1.幼兒欣賞唐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你知道這首唐詩的名字嗎?讓我們一起來念念這首好聽的唐詩吧。
2.鵝的羽毛是什么顏色?(白色)它的腳掌是什么樣子的、什么顏色?(腳掌有蹼、紅色)什么是“曲項向天歌”?(彎曲脖子向著藍天唱歌)
小結(jié):大白鵝身上有白白的羽毛、紅掌紅冠子、長長彎彎的脖子,大白鵝美麗又神氣。
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在邊念唐詩邊示范講解中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大白鵝在水中的簡單動態(tài)
1.教師運用唐詩中的四句話進行示范講解:
鵝,鵝,鵝(畫一個大2),
曲項向天歌(彎曲后畫成一個大身體)
白毛浮綠水(畫翅膀),紅掌撥清波(畫出紅色的腳掌)。
添上大白鵝紅色的冠子、有神的眼睛、扁扁的.嘴。
2.引導幼兒添畫藍藍的湖水、綠綠的楊柳、藍天白云、展翅的蝴蝶等等
3.提醒幼兒把大白鵝的脖子畫長,
4.提醒幼兒在砂皮上用蠟筆涂色要用力均勻,用先打好輪廓后填充顏色的方法。
三、分享交流--游戲中引導幼兒結(jié)合唐詩關注作品,感受唐詩美與繪畫美的結(jié)合
1.師生一邊念唐詩一邊輪流點幼兒的作品,唐詩念完最后被點到的作品,就請該幼兒來介紹。
2.說說哪只大白鵝最美?它美在哪里?
【古詩的教案】相關文章:
古詩出塞教案01-02
古詩《元日》教案11-23
牧童古詩教案02-21
小學古詩及教案11-12
中班古詩教案03-16
古詩教案最新11-18
小班古詩教案06-12
古詩《詠柳》教案01-17
清明古詩教案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