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婷婷在线精品综合_97人妻AⅤ一区二区精品_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级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閱讀>詩詞>梅花古詩詞鑒賞
梅花古詩詞鑒賞
更新時間:2024-10-24 10:10:16
  • 相關(guān)推薦
梅花古詩詞鑒賞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shù)墓旁姲桑旁娛枪糯袊姼璧姆悍Q,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梅花古詩詞鑒賞,歡迎大家分享。

梅花古詩詞鑒賞1

  【原詩】

  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注釋】

  1.凌寒:冒著嚴寒。

  2.遙:遠遠的。

  3.為:因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說】

  墻角有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么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賞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yǎng)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xiàn)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xiàn)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墻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fā)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于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復(fù)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tài)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梅花古詩詞鑒賞2

  銹針刺破紙糊窗,引透寒梅一線香。

  螻蟻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東墻。

  《梅花》譯文

  用繡花針刺破紙糊的窗戶,引入梅花的一線清香。螞蟻也知道春天的美好,倒拖著梅花的花瓣往東墻爬。

  《梅花》賞析

  宸濠翠妃的這首詩,用了敏銳的審美情趣、充滿童趣的觀察視角,細膩傳神,堪稱不可多得的詠梅佳作。

  詩人運用側(cè)面描寫,通過捅破紙窗、引透寒香,隔紙看梅,螻蟻拖花,寫出了可梅花盛開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喜愛之情。

  女子向往春色,禁不住用繡針刺破一點窗紙,卻驚奇發(fā)現(xiàn),滿園春色撲面而來,梅花香氣透過紙窗,沁人心脾。而螞蟻也似乎“聞香而動”,在春日里忙碌,倒拖梅花花片上了東墻。

  “刺破””“引透”“倒拖”幾字,恰似一個個小小細膩的.片段,把春色之濃之嫵媚,以及對春的向往,表達的淋漓盡致。

  與歷來的詠梅詩相比,這首詩,以新穎的角度,細膩的筆法,表現(xiàn)了獨特的意趣。這首詩構(gòu)思巧妙,主人公歌詠梅花,始終不從正面描寫,無論是捅破窗洞,引透寒香,還是隔紙看梅,螻蟻拖花,都在側(cè)面點染,形成一句一折,句句間隔之勢,然毫無“隔靴搔癢”之感,反覺疏而不淡,興味盎然。此詩從小處入筆,觀察細微,情思宛轉(zhuǎn),意態(tài)悠閑,這種審美情趣和作者的宮廷貴婦身份是頗為契合的。

  《梅花》鑒賞

  首句用“繡針刺破紙糊窗”,既點明了主人的女子身份,又暗示賞梅地點系在室內(nèi),前人詠梅詩句,如陸凱的“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贈范曄》)。陸游的“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卜算子·詠梅》)。何應(yīng)龍的“云繞前岡水繞村,忽驚空谷有佳人”(《見梅》)。作者都是身處戶外,直接觀物而得,而此詩別出心裁,主人捅破窗紙,隔室從孔縫窺看,所見者如何呢?這個問題,詩人并不忙于回答,而是先折一筆,“引透寒梅一線香”,使人未見其形,先聞其香。香味因從縫隙透入,所以縷縷如線,而由一也已即能得其香味,可見梅香之濃郁了。若從紙洞向外看,自可見寒梅盛開,一派生機勃勃的早春景象,但主人公對這樣常見的套路已不感興趣,她將視點集中在東墻一隅:原來,一只小小的螻蟻正拖著一片梅花往墻上爬著。

  這一“倒拖花片上東墻”的情形,本屬無情無意的自然現(xiàn)象,但經(jīng)詩人“螻蟻也知春色好”的妙筆點染,頓成一幅充滿詩意生趣的精彩畫面。梅花不僅有傲霜斗雪的品格,而且以自己開放,報道著春天的信息,因此人們詠梅,往往寄托著對春天的欣喜,所謂“試向林梢親手折,早知春意逼人來”(馮山《山路梅花》)是也。這里,詩人借螻蟻拖花之舉,曲曲傳出對梅花的喜愛,即清新生動,又含蓄有味。試思,自然界蟲蟻尚知春天之美好,梅花之可貴,那么,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們不更應(yīng)該珍視這早春的信使嗎?

  《梅花》作者簡介

  翠妃即宸濠翠妃,朱宸濠的妃子,南昌人,《堅瓠巳集》載道:“宸濠寵甚,翠妃者,居綠英宮,宮飾綠。翠能吟善畫,尤被寵幸,尤《梅花》此作甚為濠所賞。

梅花古詩詞鑒賞3

  門橫皺碧,路入蒼煙,春近江南岸。暮寒如剪。臨溪影、一一半斜清淺。飛霙弄晚。蕩千里、暗香平遠。端正看、瓊樹三枝,總似蘭昌見。

  酥瑩云容夜暖。伴蘭翹清瘦,簫鳳柔婉。冷云荒翠,幽棲久、無語暗申春怨。東風半面。料準擬、何郎詞卷、歡未闌、煙雨青黃,宜晝陰庭館。

  譯文

 、爬湓苹拇洌阂蛔鳌袄湓苹脑贰保蛔鳌按浠纳钤骸,一作“翠深荒院”,一作“翠云荒院”。

 、拼海阂蛔鳌熬臁薄

 、窃~:一作“詩”。

  賞析/鑒賞

  《解語花》,入“林鐘羽”,一作“高平調(diào)”!短鞂氝z事》:“唐太液池有千葉白蓮,中秋盛開。玄宗宴賞,左右皆嘆羨,帝指貴妃曰:‘爭如我解語花’!痹~取以為名。詞首見周邦彥《片玉詞》。雙調(diào),一百字,上片九句六仄韻,下片九句六仄韻。

  “門橫”三句。此言大門前的老梅樹虬枝平伸似蓋,好像把藍天都打上了皺折。門前的大路向左右延伸沒入在茫茫的天際而不見盡頭。舉目四顧,春的氣息已經(jīng)逼近了江南水鄉(xiāng)。一“碧”字,既指藍天,又點出了春天已經(jīng)降臨。故王安石云“春風又綠江南岸”,“碧”,即綠也!澳汉币痪洹;觅R知章“二月春風似剪刀”詩句意境,將初春的料峭晚風比擬作鋒利的剪刀,刺人肌膚!芭R溪影”一句,襲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詩句。繪出了一幅清雅自然的風景畫:小溪岸邊,梅枝斜插,臨水照影,流水清徹。這是從門前的梅樹引申開來的!帮w霙”兩句,詞鋒陡轉(zhuǎn),大處著墨。此言天氣轉(zhuǎn)寒,夜晚忽然降下了一場鵝毛般的春雪。平明遠眺,皚皚白雪鋪平了千里原野,但是遠處仍舊傳來了生命的氣息———縷淡淡的梅花清香悄然襲來!半洝保从陫A雪。蘇軾《雪》“晚雨纖纖變玉霙”句可證之!岸苏础眱删,寫實。經(jīng)過詞人的仔細觀察,發(fā)覺眼前這些梅樹的品種,都好像在蘭昌宮那里見到過似的!叭,概數(shù),言其多也。又“蘭昌”,宮名。“瓊樹”以下五句,全用薛昭遇云容事。戴華附識:思巖兄云:云容張氏,蘭翹劉氏,鳳臺蕭氏,蘭昌宮三仙女!碍偲G三枝半夜春”,即薛詩也。那末詞人“瓊樹三枝”句,是直接抄來薛詩用于詞中。上片純是寫景,旨在突出題意“梅花”。

  “酥瑩”一句,化用李洞詩“半胸酥嫩白云饒”意境。將梅花的潔白喻作女子半露的酥胸,纖纖梅枝擬為女子頭上的云鬢,這些都使寒夜增輝,也有了些許暖意。“伴蘭翹”兩句!疤m翹”,首飾名!昂嶘P”,用簫史吹簫引鳳的典故,此以通感手法喻梅花的清香。此言梅花瓣好比清瘦的“蘭翹”,梅花香又好像是夜空中簫史引鳳的簫聲,柔軟清婉,令人消魂!袄湓啤眱删洌撮_一筆,替梅樹設(shè)想。言在這嚴寒的天地中,只有冷云迷霧陪伴著那孤寂的梅樹。梅樹久久地棲立在幽僻之處,雖是默默無言,但暗中一定也在埋怨著:春天怎么還不來呢?“東風”兩句承上。言當春姑娘剛露出“半面”之時,梅樹就會像何晏大聲地朗讀其詩作一樣的'歡欣鼓舞,并且迫不及待地競放其花,來宣揚春天的來臨!昂卫伞比龂鴷r魏國人,名晏,尚清談,開清談的風氣!皻g未闌”兩句。此言當梅樹興致勃勃地為春天鼓吹、歡呼還未結(jié)束的時候,轉(zhuǎn)瞬間又會到了初夏的梅雨時節(jié)。等到那個時候,門前的老梅樹將會顯得枝茂葉繁,它似蓋的虬枝加上繁茂的綠葉形成的樹蔭兒將會遮蔽了整個庭院與屋舍,使院中室內(nèi)全處在它的陰影之下。結(jié)句呼應(yīng)首句“門橫皺碧”句,以形成首尾相接。下片多處設(shè)喻,描述梅樹的各種身態(tài)。

  全詞首尾相接,一氣呵成,夢窗可謂善詠梅者也。又楊氏《箋釋》云:為冶游之作。此從詞中用蘭昌宮三仙女之典可證之。

梅花古詩詞鑒賞4

  梅花

  宋王安石

  qing jiǎo sh zhī mi,

  墻角數(shù)枝梅,

  lng hn d z kāi。

  凌寒獨自開。

  yo zh b sh xuǎ,

  遙知不是,

  wi yǒu n xiāng li。

  為有暗香來。

  譯文:

  墻角有幾枝梅花,正冒著嚴寒獨自盛開。

  遠遠的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因為有梅花的幽香傳來。

  注釋:

  凌寒:冒著嚴寒。

  遙:遠遠地。知:知道。

  為(wi):因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賞析: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春,王安石罷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寧九年(1076),再次被罷相后,心灰意冷,了改革,后退居鐘山。此時作者心態(tài)和艱難處境與傲雪凌霜的`梅花有著共通之處,遂寫下此詩。

  此詩前兩句寫墻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后兩句寫梅花的幽香,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征其才華橫溢。亦是以梅花的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處于艱難中依然能操守、主張正義的人。全詩語言樸素,寫得則非常平實內(nèi)斂,卻自有深致,耐人尋味。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寫墻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墻角數(shù)枝梅,墻角不引人注目,不易為人所知,更未被人賞識,卻又毫不在乎。墻角這個環(huán)境突出了數(shù)枝梅身居簡陋,孤芳自開的形態(tài)。體現(xiàn)出詩人所處環(huán)境惡劣,卻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的態(tài)度。凌寒獨自開,這里寫梅花沒寫她的姿態(tài),而只寫她獨自開,突出梅花不畏寒,不從眾,雖在無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開,寫的是梅花的品質(zhì),又像寫人品。獨自,語意剛強,無懼旁人的眼光,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依舊屹立不倒。體現(xiàn)出詩人堅持自我的信念。

  遙知不是雪,遙知說明香從老遠飄來,淡淡的,不明顯。詩人嗅覺靈敏,獨具慧眼,善于發(fā)現(xiàn)。不是雪,不說梅花,而梅花的潔白可見。意謂遠遠望去十分純凈潔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詩意曲折含蓄,耐人尋味。暗香清幽的香氣。為有暗香來,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氣,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征其才華橫溢。

  立在僻靜甚至冷清的墻角,沖破嚴寒靜靜開放,遠遠地向世人送去濃郁的幽香,這是絕世之梅,也是絕世之人。

  作者: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巷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梅花古詩詞鑒賞5

  海棠

  【唐】崔鎮(zhèn)蠻

  數(shù)萼初含雪,孤標遠山難。香中別有韻,清極無人知曉寒。短序和愁聽,斜枝倚病看。丁年如解意,容易莫蹂躪。

  譯文

  海棠初放,雄花中還含著白雪;海棠美麗高傲,即使要世傳,單廂擔心難畫的傳神。香氣中別有婉約,淡雅的都無人知曉道冬的寒冷。心中憂愁之人不愿聽那哀怨的笛聲,病軀倚著野扇獨看這風景。北風如果理解我憐梅之意,就請不要輕易的'蹂躪它。

  注釋

  萼(è):雄花,花萼的總稱。由若干花萼組成,一般呈綠色,保護幼苗。孤標:獨立的標識,形容清峻突出,不同一般。朔(shuò):北方。

  大千

  崔鎮(zhèn)蠻《海棠》詩中的海棠卻非眩耀的海棠!皵(shù)萼初含雪,孤標遠山難。”馬耳他共和國寫“冷”。只是“數(shù)萼”,TNUMBERGC冷清。詩人家中必無Villamblard。無朋無友,遺我一人,隱隱花開,淡淡看來。在文壇眾多的國雄詩中,林逋《SE9小梅》云:“眾芳蕭然獨妍,占盡風情向球蓋。李雪健橫斜水清淺,月兒浮動月黃昏。”李商隱《早梅》云:“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東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贝硕呓允恰芭本,何等的熱鬧,獨不似崔鎮(zhèn)蠻國雄詩的“冷清”“香中別有韻,清極無人知曉寒!毕葘懣茤,唯讀香氣。關(guān)于這一點李商隱的《早梅》詩和林逋的《SE9小梅》詩也與之十分相似。

  “香中別有韻,清極無人知曉寒!毕葘懣茤牛ㄗx香氣。齊詩林詩。齊之句:風遞芬芳出,禽竊素艷來。林之句:霜禽欲下先偷眼,灰蝶如知合猛推。三者意境則各不相同。崔詩清。香為香氣,以清替寒。齊詩雖有一幽字,其境不覺其幽,唯覺流暢而已。林詩著一趣字,所謂文人雅事沃蘇什卡趣味則是。

  “短序和愁聽,斜枝倚病看!瘪R耳他共和國愁。于香氣之后,寫花事。李商隱《從軍西征》云:天山雪后海風寒,短序遍吹PR白銀城。律然《落梅》云:不須橫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短序是特指,故和愁聽。齊詩無此寫人之句。林之句: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不離其雅趣。

  “丁年如解意,容易莫蹂躪!瘪R耳他共和國苦?嗫喟笾狻Nù讼辔,不忍見其凋殘。此寫花愿。齊之句:明年如應(yīng)律,先發(fā)望春臺。就花寫花,不似崔詩化人入花,其情深切。林詩至上句已畢。

  崔鎮(zhèn)蠻四句詩,冷、清、愁、苦,皆出寂寞。人無伴,心亦無寄。偶見之數(shù)萼海棠,戀戀不已,卻無大地春回的歡樂。只因心間的孤寒不因人間的寒暑而遷移。律然《落梅》全之句:和風和雨點苔紋,漠漠殘香靜里聞。林下積來全似雪,嶺頭飛去半為云。不須橫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厥坠律缴较侣,霜禽灰蝶任紛紛。意境與崔詩較近。然此為落梅,正當有嘆惋之意。崔鎮(zhèn)蠻寫初發(fā)之梅,清寒遠甚于此,可想見其人之寂寞何等之深。

梅花古詩詞鑒賞6

  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qū)m到浣花溪。

  譯文:那一年騎馬經(jīng)過錦官城的西面時,曾為絢麗的梅花陶醉,曾為此在那里喝酒欣賞并大醉了一場。

  從青羊?qū)m到浣花溪,二十多里路,梅花的香氣未曾間斷,令人陶醉。

  注釋:錦城:現(xiàn)在的`成都。

  鑒賞:古代文人說起梅花,一般都是“梅花香自苦寒來”或是“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連陸游自己也說“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總之,都是寒冬凌翹,一副高冷孤傲的姿態(tài),用來象征人的精神啦,品格啦,讓人讀起來有點負擔。

  今天這首梅花詩,很不一樣,這大概是梅花在古代詩歌里最輕松的一次。

  創(chuàng)作背景:陸游罷官后,蟄居山陰,看到山陰的梅花,回想起他在四川十年的生活,所以寫下了這首詩。

  在錦城,就是今天的成都,陸游騎著馬,在梅花叢中,一邊走馬一邊喝酒,直到醉如爛泥,卻還記得一路上梅花的香味。梅花在這里,沒有什么象征意味,只代表它本身,可光它本身,就已經(jīng)有無限的風情和遐想了。

梅花古詩詞鑒賞7

  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月樹。一涓春水點黃昏,便沒頓、相思處。

  曾把芳心深相許。故夢勞詩苦。聞?wù)f東風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賞析/鑒賞

  詠物詞在南宋時已發(fā)展成熟,周邦彥人稱“縝密典麗”,“富艷精工”,史達祖繼承了這種創(chuàng)作風格,而其除了字鍛句煉外,又使情景融合無際,更加渾融。

  上片寫溪上月下賞梅情景。詞人自號梅溪,作詞一卷也以梅溪二字命名,愛梅之情可見一直很深。他曾往好友張镃(功甫)南湖園中賞梅,《醉公子·詠梅寄南湖先生》云:“秀骨依依,誤向山中,得與相識。溪岸側(cè)!窈髩艋旮。相思暗驚清吟客。想玉照堂前、樹三百!痹V說與梅花溪畔相識,鐘愛情深,別后夢魂相隔,相思暗驚,弄得多情鬢白,剪愁不斷,沾恨淚新。這首《留春令》在詞意和感情上與此極為相似,由詞意可知詞人是大約在春天的一個傍晚來到梅花溪的。此時太陽落山,月亮升起皓空,但見那梅樹在明月清光的映照下,銀光素輝,清奇幽絕,分外動人?墒,那梅樹梢頭卻因暮色尚未散盡,而月色又不明朗,朦朦朧朧,看不清梅花的冰姿雪容。這情景對一心賞梅,愛之情深的詞人來說,自然是很掃興的,心中不覺浮起難以抑制的怨愁,顯出百般無奈的神情,因而以清空騷雅之筆寫出兩句奇妙的詞句:“掛愁無奈,煙梢月樹!鼻熬鋵懬椋缶鋵懢,情由景生,妙合交融。其中“掛愁”很是形象,也是詞人愛用的字眼。他曾在《八歸》中說:“只匆匆眺遠,早覺閑愁掛喬木。應(yīng)難奈,故人天際,望徹淮山,相思無雁足!边@“掛愁無奈,煙梢月樹”八個字,清辭奇思,深得詞家三昧。姜夔說:“邦卿詞奇秀清逸,有李長吉之韻,蓋能融情景于一家,會句意于兩得!本痛硕摚瑢嵲谑乔∏兄u。過拍兩句:“一涓春月點黃昏,便沒頓、相思處”,寫詞人月下徘徊,愁思難釋的情景。暮色已濃,明月倒映,把一涓春水照得上下透明,打破了溪上昏暗的暮色,仿佛一切都無所隱匿,連詞人的滿懷相思也沒有可安頓的地方,真?zhèn)是“寸心外,安愁無地”,閑婉深曲的細膩感情在低低的訴語中得到全面的吐露!按涸隆,一作“春水”。水字不如月字。用月字,既寫月光月色,又映帶出水光水色,水月相融的'清美含蓄意境宛然可見。句中的“點”字形象地寫出月光映澈溪水,點破黃昏,消去暮色的明秀清幽景象。而且春月點破黃昏又富有一種動態(tài)感,化靜為動,饒有情趣。

  下片寫月下的回憶和遐想。第一句“曾把芳心深許”,上承“相思”二字,用擬人化手法敘說梅花相愛情深,曾兩情相悅,此時猶沉浸在昔日歡愛的回憶中。梅花本來無情,而詞人以情觀花,故而花亦有情。但“相思一度,秾愁一度”吧,美好的時光已經(jīng)逝去了,往事猶記,舊情依然,魂牽夢隨,柔情似水,滿腹衷腸,急切欲訴,卻又思緒紛亂,欲說又不知從何說起,于是悲戚戚地吐出一句:“故夢勞詩苦!”這個“苦”字,是相思之苦、想說而說不出的苦,感情份量很重,著力表達了詞人對梅花相愛之深、相思之切的感情。當他無計可訴相思的時候,驀然想起東風或能傳達相思之苦,是它最先把春的信息帶給梅花。所以殷切地盼望這多情的使者能把刻骨的相思帶給梅花?墒牵犝f多情的東風早被那竹外的梅花留住,迷戀著梅花沁人的幽香,難以拿它作使者了。因而詞人無限哀怨地說出末結(jié)兩句:“聞?wù)f東風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睂懙竭@里,詞人的心頭更加沉重了。雖然梅留東風只是“聞?wù)f”,未必是真,但在詞人想來,疑慮難釋。只能失望地將之當真。怨恨、痛苦、失望、悲傷的復(fù)雜感情一齊涌了出來。

  從這結(jié)尾兩句來看,詞人詠梅花,似別有懷抱,但詞人卻未未明,大概是留給有心的讀者探尋其心曲的奧妙吧。這首小令不寫形而寫神,不取事而取意,對所詠之物不露一字,通篇不見梅字而處處梅在,正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詞意深曲含蓄,詞情跌宕低徊,奇思巧語,妥貼輕圓,確為詞中俊品。

梅花古詩詞鑒賞8

  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shù)梅花落野橋。

  《梅花》譯文

  三月春風吹拂,冰雪漸漸消融,湖的南面山色翠綠,如同被水淋洗過。

  聽到一聲悠悠的羌管,卻無人出現(xiàn),只見無數(shù)的梅花,飄落在野橋上。

  《梅花》注釋

  東風:春風。

  湖南:指湖的南面。

  羌管:羌笛。

  《梅花》賞析

  《四庫全書·竹齋集提要》說:“作者集中無絕句,唯畫梅乃以絕句題之!痹獜埑健锻趺醾鳌芬舱f:“每畫竟則自題其上,皆假圖以見志云!笨芍耸诪樽灶}畫梅詩。畫不可得見,題詩則別具一格。

  歷來詠梅之作指不勝屈,對梅花備加贊賞,有詠其凌霜傲雪的品格,有詠其姿色超凡的風韻,或高潔,或清香。這一首卻獨詠落梅。詩人采用畫龍點睛的手法,上聯(lián)不寫梅花,卻寫暮春三月的景物,“三月東風吹雪消”,和煦的春風,把殘留大地的冰雪也消融了!昂仙缴淙鐫病,湖南,西湖南邊。以“翠如澆”比喻山色極為傳神。翠,青翠,已是春意濃郁!皾病弊指骨啻錆庥糁虚W現(xiàn)出鮮嫩的.光彩,這正是江南春天山色的寫照。一首絕句寫了一半還沒點到標題所示的“梅花”。下聯(lián)突然一轉(zhuǎn),“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shù)梅花落野橋”。羌管,也作羌笛,原為羌族民間樂器,后以吹羌笛表示惜別,表示春將盡。元曲家喬吉《雙調(diào)水仙子·尋梅》:“酒醒寒驚夢,笛凄春斷腸”,寫正在與梅花繾綣癡迷之際,設(shè)想羌笛一聲,春盡梅落,心情無比惆悵。這里是雖聞羌管之聲,仍無人見到梅花,當人們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是無數(shù)梅花飄落在野橋邊。上聯(lián)寫得春意盎然,美麗如畫,下聯(lián)寫得冷落孤寂,頗有陸游《卜算子·詠梅》的意味。陸游積極用世,報國心切,卻屢受投降派排擠打擊,但能貞潔自守,寫梅明志。王冕這首詩雖也寫孤寂冷落,卻無失落之感,甘愿深隱不出。陸王兩詩人的品格有共同之處,所處時代卻不相同。陸游至死不忘興宋復(fù)國,雖百折而不回。王冕是看透黑暗社會必將崩潰,隱居山林,不與黑暗社會同流合污,他的這首梅花詩就是他生活環(huán)境的寫照。而且詩中有畫,畫中有人,落梅的形象就是詩人的自況。詩中并無消極傷感的情調(diào)。

梅花古詩詞鑒賞9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边@兩句耳熟能詳?shù)脑娋涑鲎运未膶W家王安石的《梅花》一詩,原詩如下: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如題,王安石的《梅花》一詩,贊詠的對象就是梅花,也就是詩歌中常見的詠物詩。所謂的“詠物詩”,簡單來說就是以物為吟詠、贊詠對象,借此抒發(fā)詩人各自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感觸、不同的情懷、不同的心境。

  在這首詩中,王安石借贊詠梅花的清高、頑強,來比喻自己無所畏懼、勇敢前行的決心。王安石年輕時,就懷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后因種種原因,他的理想抱負未能實現(xiàn),于是寫下了不少以詩言志的作品。

  王安石的詩風遒勁清新,立意超卓,他喜歡那些具有堅強性格的事物,如不怕霜欺雪壓的梅花,磊落坦蕩的蒼松,耿耿直節(jié)的勁竹等。這首《梅花》詩,可以說是王安石此類作品中的佼佼者。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詩人起筆就物我交融,外形寫物,實為寫人。描寫出在這冰天雪地的嚴冬,幾枝生長在墻角的梅花悄然獨自開放。

  “凌寒”二字顯示了詩人對梅花的感情,故其中有所寄托。這樣,詩人自己就進入了詩,所詠的是“有我之境”,這首詩就不再是純客觀的景物描摹了。

  第二句“凌寒獨自開”,是對梅花凌寒綻放的贊美。寒冬時節(jié),群芳落盡,只有梅花開放,報道著春天的氣息,詩人所欣賞、贊美、肯定的就是梅花的這種傲寒而立、凌寒綻放的精神。

  因此,在墻角的、正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的這幾枝梅花,才是這首詠梅詩的核心。

  “墻角”、“凌寒”、“獨自”,表面看是單純的景物和環(huán)境描寫,但詩人寓意深刻,表面刻畫出一個疏梅迎風、凌寒怒放的典型形象,道出梅花不太引人關(guān)注的處所、環(huán)境和境遇。

  墻角的梅花,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孤獨地生存,落寞地綻放,這就是梅花的境遇。梅花不像桃花那樣會得到春風的眷顧、獲得詩人的青睞、得到人們的`關(guān)注,詩人由梅之境遇孤獨、落寞而無人欣賞,內(nèi)心產(chǎn)生極大的震撼與感觸,那梅花的形象與境遇不正和自己的形象與境遇一樣嗎?

  詩人為了突出梅花的典型形象,進而對它進一步加以描寫。遠遠望去,那是什么?那枝枝條條上是白雪壓枝嗎?

  可是隨風而至,為何卻有陣陣淡淡的清香撲鼻!它原來不是雪,而是凌寒怒放的梅花!由嗅覺形象來突出視覺形象。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痹娙诉h遠地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因為有梅花的幽香傳來。這兩句在詩意上還構(gòu)成前因后果的關(guān)系!斑b知”點明了詩人賞梅的立足點離梅花有一定的距離。

  也正因為是詩人遠觀梅花,所以當梅花的香氣從遠處飄來時,詩人嗅到的梅花香氣才是淡淡的,這兩句將前因后果交代得很清楚。

  由這兩句可以得知:詩人是近距離地欣賞梅花,梅花的幽香飄來,淡淡的,不明顯。詩人的立足點恰到好處,他可以看到純凈潔白的梅花花瓣,又可以嗅到梅花的幽香。

  因梅花的潔白,因開在百花凋零的嚴寒季節(jié),但詩人“為有暗香來”,已“遙知不是雪”。提出雪,是為了引出梅花的幽香。意思是說,雪是高潔的,但梅花除了具有雪一般的高潔以外,還具有雪所不具有的香的品格。這梅花不僅凌寒綻放,而且在嚴寒中送出陣陣幽香。

  “暗”字,寫出了詩人的切身感受,真實、自然。借物喻人,要自留清氣滿乾坤,怎不令人撫心傷感呢?全詩二十個字,意蘊深沉,形象鮮明。

  “為有暗香來”,生長在僻靜角落的幾枝梅花,傲寒而立、傲寒而開,遠遠地向世人傳來幽香,這正是梅花的品質(zhì),也是具有梅花品質(zhì)的詩人的寫照。

  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氣,詩人以梅喻人,凌寒獨開的梅花,比喻一個人高貴的品質(zhì);梅花沁人心脾的香味,象征一個人的才華。

  這樣的結(jié)尾不僅做到前呼后應(yīng),而且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讀者可以進一步體會梅花的形象所表現(xiàn)的深刻主題,仔細品味詩人借詠梅托物寓意的用心。詩人之所以如此熱情地詠贊梅花,正因為他找到了寄托自己情志和品格的理想物。

  這其實也恰恰是詩人形象與境遇之寫照。嚴寒既壓不倒梅花的色,也壓不倒它的香,于此更顯出它“凌寒”的傲骨。“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氣,詩人以梅擬人,以梅花寫照自我。王安石用凌寒綻放的梅花比喻詩人的品質(zhì);梅花暗香沁人,象征詩人才華橫溢。詩意曲折含蓄,耐人尋味。

  通過這兩句的描寫,詩人隱隱然流露出內(nèi)心的不平之氣,表明了自己盡管目前如梅花的落寞、孤獨,無人欣賞,無人重用,但也要獨守梅花那一份清高的品質(zhì)與頑強的性格,要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有堅定的信念。

  嚴寒既壓不倒梅花的色,也壓不倒它的香,于此更顯出它“凌寒”的傲骨!鞍迪恪敝傅氖敲坊ǖ南銡猓娙艘悦窋M人,以梅花寫照自我。王安石用凌寒綻放的梅花比喻詩人的品質(zhì);梅花暗香沁人,象征詩人才華橫溢。詩意曲折含蓄,耐人尋味。

  這首詩是王安石變法遭遇挫折之后寫的,詩人遠離實現(xiàn)自己抱負的變法事業(yè),回到江寧閑居,詩人不僅面臨著來自反對變法的各種聲音,也一度體驗到了親朋好友疏遠、疏遠的滋味,可以說此時的王安石內(nèi)心是很孤獨。

  所以,王安石在這首詩中,寓情于景,以景言情,借物詠懷。全詩不僅形象描繪了梅花的外形美,而且著意刻畫梅花內(nèi)在的精神品格:耐寒,潔白,清香。

  全詩短短二十字,寫得情真意深,感人肺腑,顯示了詩人對梅花的感情。詩人筆下的梅花充滿了自信,梅花頑強的錚錚鐵骨躍然紙上,這不正是詩人性格的真實寫照嗎?

  換言之,王安石通過贊美梅花,表白自己剛毅的氣節(jié)、清白的人格、無愧于心的情懷和美好的理想,詩中的梅花正是詩人人格的化身。

梅花古詩詞鑒賞10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么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

  注釋:

  【1】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稱。唐馮贄《云仙雜記》卷二:“袁豐居宅后,有六株梅……(豐)嘆曰:煙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無傾城笑耳。即使妓秋蟾出比之。

  【2】瘴霧:猶瘴氣。南方山林中的濕熱之氣。

  【3】冰姿:淡雅的姿態(tài)。

  【4】仙風:神仙的風致。

  【5】芳叢:叢生的繁花。

  【6】綠毛幺鳳:嶺南的一種珍禽,似鸚鵡。

  【7】涴(wò):沾污,弄臟。

  【8】唇紅:喻紅色的梅花。

  【9】高情:高隱超然物外之情。

  【10】“不與”句:蘇軾自注:“詩人王昌齡,夢中作梅花詩!

  【注釋】

 、僬戊F:南方山林中的濕熱之氣。

 、诘箳炀G毛:似鸚鵡而小的珍禽。

 、坨埏L:鳥名,即桐花鳳。

  ④涴:沾污。

  ⑤“不與”句:蘇軾自注:“詩人王昌齡,夢中作梅花詩!

  【評解】

  此詞據(jù)《耆舊續(xù)聞》、《野客叢書》記載,乃蘇軾為悼念死于嶺外的歌妓朝云而作。

  詞中所寫嶺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紅,高情逐云,不與梨花同夢,自有一種風情幽致。

  【集評】

  楊慎《詞品》:古今梅詞,以東坡此首為第一。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冷齋夜話》謂東坡在惠州作《梅花》時,時侍兒

  名朝云者,新亡,“其寓意為朝云作也”。

  ——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這首詞明為詠梅,暗為悼亡,是蘇軾為悼念毅然隨自己貶謫嶺南惠州的侍妄朝云而作。詞中所描寫的惠州梅花,實為朝云美麗的姿容和高潔的人品的化身。

  詞的上闋寫惠州梅花的'風姿、神韻。起首兩句,突兀而起,說惠州的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xiāng),卻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這它有冰雪般的肌體、神仙般的風致。接下來兩句說它的仙姿艷態(tài),引起了海仙的羨愛,海仙經(jīng)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狀如幺鳳)。以上數(shù)句,傳神地勾勒出嶺南梅花超塵脫俗的風韻。

  下闋追寫梅花的形貌!八孛娉O臃蹧稹,嶺南梅天然潔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鉛粉來妝飾的;施了鉛粉,反而掩蓋了它的自然美容。嶺南的梅花,花葉四周皆紅,即使梅花謝了(洗妝),而梅葉仍有紅色(不褪唇紅),稱得上是絢麗多姿,大可游目騁情。面對著這種美景的東坡,卻另有懷抱:“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東坡慨嘆愛梅的高尚情操已隨著曉云而成空無,已不再夢見梅花,不象王昌齡夢見梨花云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曉云”而來。曉與朝疊韻同義,這句里的“曉云”,可以認為是朝云的代稱,透露出這首詞的主旨所在。

  這首詠梅詞空靈蘊藉,言近旨遠,給人以深深的遐思。詞雖詠梅,實有寄托,其中蘊有對朝云的一往情深和無限思戀。作者既以人擬花,又借比喻以花擬人,無論是寫人還是寫花都妙在得其神韻。張貴《詞源》論及詠物詞時指出:“體物稍真,則拘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要須收縱聯(lián)密,用事合題,一段意思,全在結(jié)句,斯為絕妙!币赃@一標準來衡量此詞,可以窺見其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

梅花古詩詞鑒賞11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朝代:唐代|作者: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裛裛香。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譯文

  梅花開滿了路邊,亭亭而立,花容艷麗;未到時節(jié)就開放了,散發(fā)著濃郁的芳香。

  嫦娥與月光相伴,一副清冷的樣子;青霄玉女之冷峭勝過了嚴霜。

  手中空握滿把的梅花,卻不知寄往何方;與梅花傷心離別的時候又恰好碰上我悲憤欲絕。

  梅花為了誰造成了過早開花,而不等到報春才開花,成為舊歷新年時的香花呢?

  注釋

  扶風:即今陜西扶風縣。

  匝路亭亭艷:匝(z。┞,圍繞著路;亭亭,昂然挺立的樣子。

  非時裛裛香:非時,不合時宜,農(nóng)歷十,一月不是開花的時節(jié),梅花卻開了,所以說“非時”;裛裛(yìyì),氣味郁盛的樣子。

  素娥惟與月:素娥,嫦娥;惟與,只給。

  青女:霜神。

  贈遠虛盈手:贈遠,折梅寄贈遠方的親朋;虛,空;盈手,滿手。

  傷離適斷腸:傷離,因為離別而感傷;適,正。

  早秀:早開花。十一月中旬開的梅花,是早開的梅花。

  不待作年芳:待,等待。作年芳,為迎接新年而開花芬芳。

  全文賞析

  “匝路亭亭艷,非時裛裛香。”首聯(lián)奇峰突起,異彩光芒。裛裛(yì),香氣盛貌。雖然梅樹亭亭直立,花容清麗,無奈傍路而開,長得不是地方。雖然梅花香氣沁人,可是過早地在十一月中旬開放,很不適時宜。作者的.品格才華,正像梅花的亭亭艷、裛裛香。作者牽涉到牛李黨爭中去,從而受到排擠,正是生非其時。長期在過漂泊的游幕生活,正是處境艱難!八囟鹞┡c月,青女不饒霜!鳖h聯(lián)清怨凄楚,別開意境。同是月下賞梅,作者沒有發(fā)出“月明林下美人來”的贊嘆,把梅花比作風姿姣好的美人;也沒有抒寫“月中霜里斗嬋娟”一類的頌詞,贊美梅花傲霜的品格;而是手眼獨出,先是埋怨素娥(指月里嫦娥)的“惟與月”,繼而又指責主管霜的青女“不饒霜”。在作者眼里,嫦娥讓月亮放出清光,并不是真的要給梅花增添姿色,就是沒有梅花,她也會讓月色皎潔的。嫦娥只是贊助月亮,并不袒護梅花。青女不是要使梅花顯出傲霜品格才下霜的,而是想用霜凍摧殘梅花,這種難言的怨恨,正與作者身世感受相映照。

  寫到這里,作者的感情已達到飽和。頸聯(lián)突然筆鋒一轉(zhuǎn),對著梅花,懷念起朋友來了:“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毕胝垡话衙坊▉碣浗o遠方的朋友,可是仕途坎坷,故友日疏,即使折得滿把的梅花又有什么用呢?連寄一枝梅花都辦不到,更覺得和朋友離別令人哀傷欲絕,愁腸寸斷!皞x”句一語雙關(guān),既含和朋友離別而斷腸,又含跟梅花離別而斷腸,這就更加蘊蓄雋永。尾聯(lián)“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弊髡甙l(fā)問:梅花為了誰過早開花,而不等到報春才開花,成為舊歷新年時的香花呢?在此詩人表達了對梅花的悲痛,這種悲痛也正是對自身遭遇的悲痛。詩人自己就正像梅花未能等到春的到來而過早開放。這一結(jié),就把自傷身世的感情同開頭呼應(yīng)。

  作為詠物詩,最好的是“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zhuǎn);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文心雕龍·物色篇》)。此詩寫梅花,同時又寫作者身世。這兩者結(jié)合得如此完美,正像天衣無縫,看不出點拼湊的痕跡,這就顯出作者深厚的藝術(shù)功底。寫作背景這首詠物詩寫于何年,諸說不一,可能是詩人于公元851年(大中五年)應(yīng)東川節(jié)度使柳仲郢聘請為書記,入蜀時所作。扶風,在今陜西寶雞市東。他的《韓冬郎即席二首》,有“劍棧風檣各苦辛,別時冬雪到時春”句。作者赴蜀,在這年冬天,有《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guān)遇雪》一詩。這首詩或者是在這年所作。

【梅花古詩詞鑒賞】相關(guān)文章:

梅花 古詩鑒賞06-24

古詩詞鑒賞01-23

古詩詞鑒賞01-11

《清明》古詩詞鑒賞11-09

古詩詞鴛鴦鑒賞11-23

李白古詩詞鑒賞03-17

《黃河》古詩詞鑒賞02-22

登高古詩詞鑒賞02-27

春日古詩詞鑒賞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