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婷婷在线精品综合_97人妻AⅤ一区二区精品_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级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您的位置:群走網(wǎng)>閱讀>詩詞>古詩詞鑒賞
古詩詞鑒賞
更新時間:2024-07-03 15:12:03
  • 相關(guān)推薦
古詩詞鑒賞【優(yōu)選】

  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古詩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詞鑒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古詩詞鑒賞1

  原文: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風(fēng)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注釋:

  1、湖:指杭州西湖。

  2、紅樹:指開滿紅花的樹。

  3、亂鶯啼:指到處都是黃鶯的啼叫。

  4、長:茂盛。

  5、人意:游人的心情。

  6、簫鼓:吹簫擊鼓,指游船上奏著音樂。

  7、幾船歸:意為有許多船歸去。

  翻譯:

  在那開滿了紅花的'樹上,歡躍的群鶯在不停的鳴叫;

  西湖岸邊已長滿了青草,成群白鷺在平靜的湖面上翻飛。

  暖風(fēng)晴和的天氣,人的心情也很好,趁著夕陽余暉,伴著陣陣的鼓聲簫韻,人們劃著一只只船兒盡興而歸。

  賞析:

  這是一首春游西湖的詩。開頭兩句著力寫出了湖上的風(fēng)光,亂鶯紅樹,白鷺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風(fēng)和日麗的艷陽天里,人們欣賞湖上風(fēng)光,心情該是多么舒暢;趁著夕陽余暉,伴著陣陣的鼓聲簫韻,人們劃著一只只船兒盡興而歸,這氣氛又是多么熱烈。全詩語言清新流利,景物絢爛多姿,用音響和色彩繪出了一幅歡樂的湖上春游圖。

古詩詞鑒賞2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fēng)。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么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

  注釋:

  【1】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稱。唐馮贄《云仙雜記》卷二:“袁豐居宅后,有六株梅……(豐)嘆曰:煙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無傾城笑耳。即使妓秋蟾出比之。

  【2】瘴霧:猶瘴氣。南方山林中的濕熱之氣。

  【3】冰姿:淡雅的姿態(tài)。

  【4】仙風(fēng):神仙的風(fēng)致。

  【5】芳叢:叢生的繁花。

  【6】綠毛幺鳳:嶺南的一種珍禽,似鸚鵡。

  【7】涴(wò):沾污,弄臟。

  【8】唇紅:喻紅色的梅花。

  【9】高情:高隱超然物外之情。

  【10】“不與”句:蘇軾自注:“詩人王昌齡,夢中作梅花詩!

  【注釋】

  ①瘴霧:南方山林中的濕熱之氣。

 、诘箳炀G毛:似鸚鵡而小的珍禽。

 、坨埏L(fēng):鳥名,即桐花鳳。

 、軟穑赫次邸

 、荨安慌c”句:蘇軾自注:“詩人王昌齡,夢中作梅花詩。”

  【評解】

  此詞據(jù)《耆舊續(xù)聞》、《野客叢書》記載,乃蘇軾為悼念死于嶺外的歌妓朝云而作。

  詞中所寫嶺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紅,高情逐云,不與梨花同夢,自有一種風(fēng)情幽致。

  【集評】

  楊慎《詞品》:古今梅詞,以東坡此首為第一。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冷齋夜話》謂東坡在惠州作《梅花》時,時侍兒

  名朝云者,新亡,“其寓意為朝云作也”。

  ——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這首詞明為詠梅,暗為悼亡,是蘇軾為悼念毅然隨自己貶謫嶺南惠州的侍妄朝云而作。詞中所描寫的惠州梅花,實為朝云美麗的姿容和高潔的人品的化身。

  詞的上闋寫惠州梅花的風(fēng)姿、神韻。起首兩句,突兀而起,說惠州的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xiāng),卻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這它有冰雪般的肌體、神仙般的風(fēng)致。接下來兩句說它的仙姿艷態(tài),引起了海仙的羨愛,海仙經(jīng)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狀如幺鳳)。以上數(shù)句,傳神地勾勒出嶺南梅花超塵脫俗的風(fēng)韻。

  下闋追寫梅花的形貌!八孛娉O臃蹧稹保瑤X南梅天然潔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鉛粉來妝飾的;施了鉛粉,反而掩蓋了它的自然美容。嶺南的梅花,花葉四周皆紅,即使梅花謝了(洗妝),而梅葉仍有紅色(不褪唇紅),稱得上是絢麗多姿,大可游目騁情。面對著這種美景的'東坡,卻另有懷抱:“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東坡慨嘆愛梅的高尚情操已隨著曉云而成空無,已不再夢見梅花,不象王昌齡夢見梨花云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曉云”而來。曉與朝疊韻同義,這句里的“曉云”,可以認為是朝云的代稱,透露出這首詞的主旨所在。

  這首詠梅詞空靈蘊藉,言近旨遠,給人以深深的遐思。詞雖詠梅,實有寄托,其中蘊有對朝云的一往情深和無限思戀。作者既以人擬花,又借比喻以花擬人,無論是寫人還是寫花都妙在得其神韻。張貴《詞源》論及詠物詞時指出:“體物稍真,則拘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要須收縱聯(lián)密,用事合題,一段意思,全在結(jié)句,斯為絕妙!币赃@一標準來衡量此詞,可以窺見其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

古詩詞鑒賞3

  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一夜風(fēng)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注釋

  罷:完了。系:系好。

  正堪眠:正是睡覺的好時候。

  縱然:即使。

  即事:以當(dāng)前的事物為題材所做的。

  譯文

  漁翁夜釣歸來懶得系船,漁翁隨即讓漁船在水上漂泊。此時,已深夜,月亮也落下去了,人也疲倦了。即使一夜風(fēng)吹去,沒有拴住的船最多吹在長滿蘆花的.淺水邊,這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賞析

  這首詩寫江村眼前情事,但詩人并不鋪寫村景江色,而是通過江上釣魚者的一個細小動作及心理活動,反映江村生活的一個側(cè)面,寫出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  “釣罷歸來不系船”,首句寫漁翁夜釣回來,懶得系船,而讓漁船任意飄蕩!安幌荡比譃槿婈P(guān)鍵,以下詩句全從這三字生出!敖逶侣湔懊摺,第二句上承起句,點明“釣罷歸來”的地點、時間及人物的行動、心情。船?吭诮,時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經(jīng)疲倦,該睡覺了,因此連船也懶得系。但是,不系船能安然入睡嗎?這就引出了下文:“縱然一夜風(fēng)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边@兩句緊承第二句,回答了上面的問題!翱v然”、“只在”兩個關(guān)聯(lián)詞前后呼應(yīng),一放一收,把意思更推進一層:且不說夜里不一定起風(fēng),即使起風(fēng),沒有纜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長滿蘆花的淺水邊,也沒有什么關(guān)系。這里,詩人并沒有刻畫幽謐美好的環(huán)境,然而釣者悠閑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寧靜優(yōu)美的景色躍然紙上,表達了詩人對生活隨性的態(tài)度。

  這首小詩善于以個別反映一般,通過“釣罷歸來不系船”這樣一件小事,刻畫江村情事,由小見大,就比泛泛描寫江村的表面景象要顯得生動新巧,別具一格。詩在申明“不系船”的原因時,不是直筆到底,一覽無余,而是巧用“縱然”“只在”等關(guān)聯(lián)詞,以退為進,深入一步,使詩意更見曲折深蘊,筆法更顯騰挪跌宕。詩的語言真率自然,清新俊逸,和富有詩情畫意的幽美意境十分和諧。

古詩詞鑒賞4

  孤亭突兀插飛流,氣壓元龍百尺樓。

  萬里風(fēng)濤接瀛海,千年豪杰壯山丘。

  疏星澹月魚龍夜,老木清霜鴻雁秋。

  倚劍長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橫波亭》譯文

  孤亭傲岸地他立河邊,好似插在飛瀉的滾滾水流連;磅礴的氣勢直沖霄漢,壓倒了陳登的百尺高樓。

  高亭連接的大海,浩浩茫茫,風(fēng)波萬里;鎮(zhèn)守青口的豪杰,千年一遇,氣壯山丘。

  天幕上星光疏朗,月色昏淡,正是那魚龍潛隱的夜人;原野連老樹輕搖,清霜遍地,又到了鴻雁南飛的寒秋。

  我手拄寶劍,引吭長歌,望天舉起了一杯清酒,浮云遮蔽的西北遠空下,那正是我們淪陷的神州。

 《橫波亭》注釋

  橫波亭:橫波亭:故址在今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青口鎮(zhèn),亭坐落在青口河人?诘哪习,高二十多米,六角亭蓋,飛檐翹角,臨海而立。今已不存。

  青口帥:指駐防青口的金國統(tǒng)帥移剌粘合。移剌瑗,本名粘合,字廷玉,契丹人,曾為青口鎮(zhèn)統(tǒng)帥。他愛好詩文,延致名士,作者與其有交往。

  突兀(wù):高他特出的樣子。

  飛流:形容亭腳下向東涌人大海的青口河,急湍如飛。

  氣:氣勢,氣概。

  元龍:陳登字元龍,三國時名士。

  百尺樓:據(jù)《三國志.魏書·陳登傳》記載,許汜曾在劉備面前批評陳登不懂待人接客的禮貌,并舉例說,他去探訪陳登時,陳登不僅很久都不跟他說一句話,而且睡覺時自己睡大床,讓客人睡下床。劉備回答說:“你一向都有國士的名聲,如今天下大亂,人們都希望你憂國忘家,救治天下,而你卻只知道買田買屋,說的話沒有什么可供東納的,難怪陳登不想跟你說話了。要是碰著我的話,我將會睡在百尺高的樓上,而叫你睡在地下呢”百尺樓,本是劉備的話,后人常作為陳登事,用來表示豪放高邁的氣勢。

  瀛(yíng)海:大海。青口鎮(zhèn)地處海邊,城東一里的地方就是黃海的海州灣。

  千年豪杰:此指青口帥移剌粘合。

  澹(dàn):通“淡”,淡薄,淺淡。

  魚龍夜:指秋日。此句化用杜甫《秦川》“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詩意。宋·陸佃《埤雅》卷一:“酈道元《水經(jīng)注》曰‘魚龍以秋日為夜’。按,龍秋分而降,則蟄寢于淵,龍以秋日為夜,豈謂是乎?”

  老木:老樹。

  倚劍:手拄寶劍。倚,倚持,倚拄。

  浮云:這里是借來比喻蒙古侵略軍。

  西北是神州:指代國土。

  《橫波亭》賞析

  該詩借歌詠橫波亭,熱烈地贊頌了移剌粘合守土安民的功績,希望移剌粘合為國效勞,收復(fù)被蒙古軍侵占的西北國土。全詩氣魄宏偉,格調(diào)高昂。

  首聯(lián)緊扣正題,從橫波亭的雄峻落筆,描繪亭的高聳特立和非凡氣勢。“亭”前著一“孤”字,顯示其獨立不群;“亭”后著“突兀”二字,以狀其高聳特出;再加“插飛流”三字,更著重突現(xiàn)這橫波亭凌空橫出的雄姿。河至?冢魉僖咽切炀,詩人卻在“流”前加一“飛”字,這就使凌空飛架的橫波亭更有傲岸飛動之勢。“氣壓元龍百尺樓”,是對橫波亭豪雄氣勢的贊賞。陳登曾為官徐州,所以詩人借此典故與橫波亭比較,進一步襯托了橫波亭的高峻,而且賦予其志向曠遠,超凡脫俗的色彩。在這一聯(lián)中詩人巧用一“插”一“壓”,使語意分外挺健!安濉弊衷跔顟B(tài)中顯其奇崛,“壓”字在比照中顯其氣勢,真可謂一字千鈞,境界全出。

  頷聯(lián)接寫橫波亭周圍環(huán)境之美。“萬里風(fēng)濤接瀛!背小肮峦ぁ本洌瑥目臻g的角度著筆,實寫橫波亭憑高臨遠,可望見“飛流”奔人?冢c驅(qū)挾萬里風(fēng)濤的瀛海相接,寫得氣象壯闊,意境高遠;“千年豪杰壯山丘”接“氣壓”句,從時間的角度著筆,虛寫地處古徐州的橫波亭周圍山丘之壯美。山川環(huán)境陶冶著人的性格,人的杰出事跡亦在豐富著山川環(huán)境的人文內(nèi)涵。人因境勝,境因人勝,地靈人杰,互為因果。千百年來,像陳登這樣的豪杰在這兵家必爭之地的徐州出了不知有多少個,他們的豐功偉績、豪氣壯志,使這里的.山丘更為壯麗。此二句從大處著筆,虛實相應(yīng),把地理勝概與人文精神糅合在“萬里”“千年”的時空結(jié)構(gòu)中,營構(gòu)成氣勢壯闊、豪氣激烈的雄渾意境。這兩句白描式的抒情,境界開闊,意氣高揚,顯示了青年詩人的豪情壯志。

  頸聯(lián)轉(zhuǎn)寫蕭瑟秋景!笆栊清T卖~龍夜”寫虛靜寂寞之境。夜靜江平,魚龍潛藏,有靜中寓動之象。前加“疏星淡月”四字,又給詩境增加了凄迷空曠、寂寞難安的色彩。“老木清霜鴻雁秋”寫深秋的清曠之境!澳尽鼻爸弧袄稀弊,從視覺的角度寫敗葉凋零,枝權(quán)禿兀的景象;“霜”前著一“清”字,從感覺的角度寫出白霜的寒氣凜冽!傍櫻闱铩比,又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寫出北雁南飛,哀聲陣陣的情景。詩人選取了三種典型意象,營構(gòu)成凄清高曠的意境,它既由鴻雁南來的凄厲哀鳴引發(fā)出如今黃河以北大半河山慘遭蒙古的鐵蹄蹂躪、廣大人民水深火熱的聯(lián)想,又以凄清高曠的情境為末聯(lián)的登高望西北鋪開了廣泛的視野。這一聯(lián)寫得激越蒼涼,意象雄渾,象中之意,躍然欲出。

  尾聯(lián)“倚劍長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這是全詩的落腳點,詩人主旨盡在于此。味“倚劍”二字,其主人翁當(dāng)指移剌粘合,地點仍是橫波亭。古詩有“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之語,認為“邪臣之蔽賢,猶浮云之障日月也”。詩人以“浮云西北”象喻河朔半壁河山慘淡無光。詩人想像在這種背景下,移剌粘合及其幕僚們登上橫波亭,悵望浮云低壓的西北方向,杯酒慷慨,倚劍長歌的情態(tài),對他們寄寓了同仇敵愾、收復(fù)失地的深切希望。這一聯(lián)沉郁悲壯,憂國之情,溢于筆端。

  金哀宗自中都(今北京市)遷都南京(今河南開封市)后,面對國勢日蹙、國土日縮的殘局,不思集中全力對付蒙古這一強敵,而是對南宋屢開邊釁,形成腹背受敵的困境。對此當(dāng)時的有識之士深以為忌。元好問在《內(nèi)相文獻楊公神道碑銘》曾載楊云翼力諫阻伐宋事,于此可見詩人對時局的見識。詩人的這種卓見遠慮早已成熟于胸,遇到切合點,便噴涌而出了,故而收到了沉雄高渾的藝術(shù)效果。

  詩題中的正題與副題的關(guān)系,繼承了唐孟浩然《洞庭湖·贈張丞相》,朱慶馀《閨意·呈張水部》的體式,皆明言此而暗喻彼,言在此而意在彼。此詩即是明寫橫波亭,暗喻移剌粘合,以橫波亭的高峻特立,來贊譽移剌粘合的功高望重,在熱烈的贊譽中寄寓了詩人對移剌粘合收復(fù)故土的熱切希冀。

 《橫波亭》鑒賞

  橫波亭在江蘇贛榆縣的河邊,金時屬青口轄區(qū)。金將移刺粘合駐防其地,“楊叔能,元裕之皆游其門,一時士望甚重。為將鎮(zhèn)靜,守邊不擾,軍民便之”(劉祁《歸潛志》)。當(dāng)時蒙古崛起北方并已南侵,破中都燕京,入潼關(guān)。曾經(jīng)為宋人飽嘗的民族恥辱,金人同樣地嘗到了;曾經(jīng)為宋人抒發(fā)過的民族憂患與義憤,也出現(xiàn)在金邦的愛國志士筆下。青年元好問登上橫波亭,感時的激情澎湃胸中,不能自已,因?qū)η嗫诮y(tǒng)帥移刺粘合有所寄望,為他寫下了這首氣概不凡的七律。

  筆立在河上的高亭,本給人以孤危之感;登樓遠望,則會自然地引起一種古今茫茫百端交集的情懷。詩人首先就抓住這種深刻感受,寫出豪邁的詩句:“孤亭突兀插飛流,氣壓元龍百尺樓。”注意“插飛流”這個說法。似乎本應(yīng)寫樓高插天,然而“突!倍忠延袡M空出世之意,因而詩人還要多寫一重險要,即橫波亭的下臨飛流,從而也暗點“橫波”亭名之來由。第二句是對橫波亭氣勢的比擬夸張!鞍俪邩恰北境鲎詣鋵υS汜說的一句盛氣凌人的話,因為牽涉到陳元龍事(詳前《論詩》析文),所以元好問融鑄為“元龍百尺樓”一語,辭采雄壯。大概是因其事本豪,而“元龍”這個字號也很大氣的緣故?傊@一造語頗使詩人愜意,所以一再用到。但“元龍百尺樓”畢竟是子虛烏有的樓,所以說“氣壓元龍百尺樓”就格外有味。似乎天下臨水之樓,竟無一可與橫波亭比擬,只能擬之于想象中的“元龍百尺樓”。同時也暗用劉備語意,謂移刺粘合遠非別的將帥可比。正是“玉帳牙旗得上游,安危須共主君憂”(李商隱),期許之意貫徹篇終。

  青口去大海很近,詩人面對“飛流”,很自然地想到這一點,同時在詩中將大海攬入,也更有氣勢。“萬里風(fēng)濤接瀛!本涑龆旁姟叭f里風(fēng)煙接素秋”(《秋興》),而將時間范疇換為空間范疇。“接瀛!秉c出江流去脈,而“萬里”還兼關(guān)江流來龍,此句包括之大亦非杜莫比。緊接便是撫今懷古:“千年豪杰壯山丘!睙o論是就時局還是登臨題材本身而言,懷古似乎都是應(yīng)有之義,這使讀者聯(lián)想到辛棄疾在京口北固亭寫下的“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永遇樂》)。不同的是,辛詞嘆國中無人,而元好問詩慶金邦得士,那移刺粘合大將,是被包括在“千年豪杰”之內(nèi)的。詩人這樣推重其人,當(dāng)然是有所期待。

  接下去似乎應(yīng)該寫寫形勢才對,然而詩人卻用蒼勁之筆畫出一派江景,酷肖杜甫《秋興》:“疏星澹月魚龍夜,老木清霜鴻雁秋!本渲衅搅辛鶄名詞和“秋”、“夜”這一時間概念,疏星、澹月、老木、清霜形成一派清寒江景,雁唳長空,魚潛水底,更增加畫面的清寥。而在這一派蒼涼慘澹肅殺的秋夜景色中,讀者隱約可以感覺到時局艱危在詩人心中引起的憂患意識,它已不自覺地滲透在景物之中,“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滄浪詩話》)!肚锱d》有“魚龍寂寞秋江冷”之句,為遺山詩所本。而此詩不言“寂寞”,“寂寞”與“冷”意轉(zhuǎn)深。

  詩的結(jié)尾進而化用《古詩》“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抒發(fā)作者報國熱情并以收復(fù)失地期許對方:“倚劍長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逼鋾r金邦立足中原已久,作者以神州兒女自居是無可非議的,就像在南邊唱著“何處望神州”的辛棄疾以神州兒女自居一樣無可非議。愛國主義是中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財富,對漢人是如此,對女真人同樣如此。令我們十分驚異的是,遺山此詩與辛棄疾在南方“過南劍雙溪樓”寫的《水龍吟》,從立意造境遣辭用典上都十分神合。辛詞就像是倒說過去的:舉頭西北浮云,倚天萬里須長劍。人言此地,夜深長見,斗牛光焰。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憑欄卻怕,風(fēng)雷怒,魚龍慘。峽束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陽纜。

  略為不同的是,辛詞悲壯,元作豪壯。而強烈的愛國意識則并無二致。除了在行政地域上的敵對,可以說,兩位作家在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上已沒有什么差異。由于政治上的對峙和時間上的接近,元好問似乎不大可能讀到這首辛詞。它們之間的神似,只能說是英雄同感,不謀而合。

 《橫波亭》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劉祁《歸潛志》稱:移剌粘合“為將鎮(zhèn)靜,守邊不憂”,曾屢敗北進的宋軍。金哀宗正大二年(公元1225年),元好問曾行走于移剌粘合幕中,對移剌粘合甚為推崇,期間便寫下該詩篇。

古詩詞鑒賞5

  清平樂·村居原文

  作者: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亡 通:無)

  清平樂·村居譯文及注釋

  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fā)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于編織雞籠。

  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注釋

 、徘迤綐罚▂uè):詞牌名。村居:題目

 、泼╅埽好┪莸奈蓍堋

 、菂且簦簠堑氐姆窖浴W髡弋(dāng)時住在信州(今上饒),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樂。

 、任虌嫞è):老翁、老婦。

 、射z豆:鋤掉豆田里的草。

 、士棧壕幙,指編織雞籠。

 、送觯╳ú)賴:這里指小孩頑皮、淘氣。亡,通“無”。

 、膛P:趴。

  清平樂·村居賞析清平樂·村居賞析

  辛棄疾詞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寫農(nóng)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風(fēng)景畫,也有農(nóng)村的風(fēng)俗畫。這首《清平樂·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nóng)村風(fēng)俗畫。

  劉熙載說 ,“詞要清新”,“澹語要有味”(《藝概·詞曲概》)。作者的此作正具有“澹語清新”、詩情畫意的特點。它表現(xiàn)在描寫手法、結(jié)構(gòu)和構(gòu)思三個方面。

  在描寫手法上,這首詞,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艷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nóng)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huán)境和生活畫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tài),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xiàn),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如若不是大手筆,是難能達到此等藝術(shù)意境的。

  上闋頭兩句,寫這個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房屋有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在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兩筆,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組成的清新秀麗的環(huán)境勾畫出來了。不難看出,這兩句在全首詞中,還兼有點明環(huán)境和地點的使命。

  三四兩句,描寫了一對滿頭白發(fā)的翁媼,親熱地坐在一起 ,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的優(yōu)閑自得的畫面,這幾句盡管寫得很平淡,但是,它卻把一對白發(fā)翁媼,乘著酒意,彼此“媚好 ”,親密無間,那種和協(xié)、溫暖、愜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現(xiàn)出來了。

  這就是無奇之中的奇妙之筆。當(dāng)然,這里并不僅僅是限于這對翁媼的生活,它概括了農(nóng)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樂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義!皡且簟,指吳地的地方話。作者寫這首詞時,是在江西上饒,此地,春秋時代屬于吳國。“媼”,是對老年婦女的代稱。

  下闋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書其事,和盤托出三個兒子的不同形象。大兒子是家中的主要勞力,擔(dān)負著溪東豆地里鋤草的重擔(dān)。二兒子年紀尚小,只能做占鋪助勞動,所以在家里編織雞籠。三兒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調(diào)皮玩耍,看他躺臥在溪邊剝蓮蓬吃的神態(tài),即可知曉。這幾句雖然極為通俗易懂,但卻刻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描繪出耐人尋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兒無拘無束地剝蓮蓬吃的那種天真活潑的神情狀貌,饒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謂是神來之筆,古今一絕!“無賴”,謂頑皮,是愛稱,并無貶意 。“臥”字的.用得極妙它把小兒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所謂一字千金,即是說使用一字,恰到好處,比坐、躺、趴等用的更妙,就更能給全句或全詞增輝。這里的“臥”字正是如此。

  在藝術(shù)結(jié)構(gòu)上,全詞緊緊圍繞著小溪,布置畫面,展開人物的活動。從詞的意境來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 ,“溪上青青草”、“大兒鋤豆溪東”、“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四句,連用了三個“溪”字,使得畫面的布局緊湊。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詞結(jié)構(gòu)上起著關(guān)鍵作用。

  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nóng)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卻顯得格外清新優(yōu)美。在寫人方面,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jié)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nóng)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給人一種詩情畫意 ,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gòu)思巧妙、新穎,色彩協(xié)和、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從作者對農(nóng)村清新秀麗 、樸素雅靜的環(huán)境描寫,對翁媼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畫,表現(xiàn)出詞人喜愛農(nóng)村和平寧靜的生活。

  這首詞 ,是作者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qū)閑居農(nóng)村時寫的,詞作描寫農(nóng)村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生活,并不能說是作者對現(xiàn)實的粉飾。從作者一生始終關(guān)心宋朝恢復(fù)大業(yè)來看,他向往這樣的農(nóng)村生活 ,因而會更加激起他抗擊金兵、收復(fù)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愛國熱忱。就當(dāng)時的情況來說,在遠離抗金前線的村莊,這種和平寧靜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觀想象的產(chǎn)物,而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

  在這首詞中作者通過對農(nóng)村景象的描繪,反映出他的主觀感情,并非只在純客觀地作素描。

  作者這首詞是從農(nóng)村的一個非勞動環(huán)境中看到一些非勞動成員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農(nóng)村有生機、有情趣的一面。上片第一、二兩句是作者望中所見,鏡頭稍遠!懊╅艿托 保嚒豆{》引杜甫《絕句漫興》:“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此正寫南宋當(dāng)時農(nóng)村生活條件并不很好。如果不走近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這戶人家的活動,也聽不到人們講話的聲音的。第二句點明茅屋距小溪不遠,而溪上草已返青,實暗用謝靈運《登池上樓》“池塘生春草”語意,說明春到農(nóng)村,生機無限,又是農(nóng)忙季節(jié)了。作者略含醉意,迤邐行來,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卻聽到一陣用吳音對話的聲音,使自己感到親切悅耳(即所謂“相媚好”),這才發(fā)現(xiàn)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勞動,只有一對老夫婦留在家里,娓娓地敘家常。所以用了一個反問句:“這是誰家的老人呢?”然后轉(zhuǎn)入對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繪。這樣講,主客觀層次較為分明,比把“醉”的主語指翁媼似更合情理。

  下片寫大兒鋤豆,中兒編織雞籠,都是寫非正式勞動成員在搞一些副業(yè)性質(zhì)的勞動。這說明農(nóng)村中絕大多數(shù)并非坐以待食、不勞而獲的閑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點力所能及的活兒,則成年人的辛苦勤奮可想而知!芭P”字確實使用最妙, 它把小兒躺在溪邊剝蓮蓬吃的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 從而使人物形象鮮明,意境耐人尋味。表現(xiàn)出只有老人和尚無勞動力的年齡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樂。這實際上是從《莊子·馬蹄篇》“含哺而熙(嬉),鼓腹而游”的描寫化出,卻比《莊子》寫得更為生動,更為含蓄,也更形象化。特別是作者用了側(cè)筆反襯手法,反映農(nóng)村生活中一個恬靜閑適的側(cè)面,卻給讀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補充余地。這與作者的一首《鷓鴣天》的結(jié)尾,所謂“城中桃李愁風(fēng)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正是同一機杼,從藝術(shù)效果看,也正有異曲同工之妙。

  詩人描繪了一家五口在鄉(xiāng)村的生活情態(tài),表現(xiàn)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體現(xiàn)了作者對田園安寧、平靜生活的羨慕與向往。

古詩詞鑒賞6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原文:

  移船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注釋: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jīng)建德(今屬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2、移船:劃動劃子。泊:停舟泊岸。煙渚(zhǔ):指江中霧氣籠罩的小沙洲。煙:一作“幽”。渚:水中小塊陸地!稜栄拧め屗罚骸八锌删诱咴恢,小洲曰渚!

  3、客:指作者自己。愁:為思鄉(xiāng)而憂思不堪。

  4、野:原野。曠:空闊弘遠。天低樹:天幕低垂,似乎和樹木相連。

  5、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似乎來靠近人。

  詩意:

  把劃子停靠在煙霧迷蒙的小洲,日暮時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頭。曠野無邊無涯遙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

  賞析:

  這首詩不以行人出發(fā)為背景,也不以舟行途中為背景,而是以船泊暮宿為背景。它固然露出一個“愁”字,但立刻又將筆觸轉(zhuǎn)到景物描寫上往了?梢娝谶x材和表現(xiàn)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詩的起句“移船泊煙渚”,“移船”,就是移船近岸的意思;“泊”,這里有停舟宿夜的含意。行舟?吭诮械囊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這一面是點題,另一面也就為下文的寫景抒懷作了預(yù)備。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顯然和上句的“泊”、“煙”有聯(lián)系,由于日暮,舟需要停宿;也由于里的一段:“正人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正人于役,如之何勿思?”(《詩經(jīng)·王風(fēng)·正人于役》)這里寫一位婦女,每當(dāng)?shù)较﹃栁飨、雞入籠舍、牛羊回欄的時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遙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和“曠”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第四句寫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船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種極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船中才能領(lǐng)略得到的。詩的第二句就點出“客愁新”,這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在這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經(jīng)由一番上下求索,終于發(fā)現(xiàn)了還有一輪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親近。寂寞的愁心好像尋得了慰藉,詩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雖止,意未絕。“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fēng)塵厭洛京”(《自洛之越》)。詩人曾帶著多年的預(yù)備、多年的但愿奔進長安,而今卻只能懷著一腔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此刻,他形單影只,面對著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船的景色,那羈旅的惆悵,故鄉(xiāng)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破滅,人生的崎嶇……千愁萬緒,不禁紛來沓至,涌上心頭!敖逶陆恕,這畫面鋪示的是清澈平靜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著舟上的詩人;可那畫面背后卻是詩人的愁心已經(jīng)跟著江水流進思潮翻滾的海洋!叭朔A七情,應(yīng)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天然”(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孟浩然的這首小詩恰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天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風(fēng)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shù)美。

  此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后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xiàn),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增補,構(gòu)成一個特殊的意境。詩中雖只有一個愁字,卻把詩人內(nèi)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絕致,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

  文學(xué)賞析:

  《宿建德江》這是一首抒寫羈旅之思的詩,以船泊暮宿為背景,顯然所詠在“愁”字。行舟停泊,本當(dāng)靜息一夜,消除旅途疲憊,但黃昏時刻,羈旅之愁驀然而生。前兩句敘事,后兩句則純以寫景來表達愁情。日暮時刻天地蒼莽,曠野無垠,放眼看往,遙天比低樹還低!耙皶纭本半m闊大,但一個“低”字終給人壓抑之感,“曠”與“低”相 依存、映襯。第四句寫夜已降臨,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船中人那么近。 “近”與“清”字也相依存、映襯。此句中見到的是清澈平靜的江水,以及伴著詩人的江中明月,而能體味到的則是詩人的愁心已隨江水流進思潮翻騰的海洋。這一隱一現(xiàn),一虛一實,相互映襯增補,構(gòu)成一個人宿建德江、心隨明月往的意境。

古詩詞鑒賞7

  春風(fēng)如貴客,一到便繁華。

  來掃千山雪,歸留萬國花。

  有情羅幔卷,無力紙鳶斜。

  慣送梅消息,孤山處士家。

  譯文

  春風(fēng)就像貴客一般,所到之地立馬萬物復(fù)蘇,熱鬧繁華。

  春風(fēng)來的時候融化千山的積雪,吹過后留下無數(shù)開放的鮮花。

  春風(fēng)有情的撫摸著絲綢帷帳微微卷動,輕輕地吹拂著紙鳶在碧空中遨游。

  春風(fēng)吹拂,習(xí)慣性的把春天的消息送給了孤山處士林逋的家中。

  注釋

  貴客:尊貴的客人。

  便:就。

  繁華:繁榮熱鬧。

  掃:除去,消融。

  千山、萬國:此處被用來表示虛指,言數(shù)量極多。

  羅幔:絲綢帷帳。

  紙鳶:風(fēng)箏。

  孤山處士:指北宋詩人林逋

  梅消息:春天的消息。

  簡析

  詩人袁枚筆下的春天活潑而富有活力,春風(fēng)吹拂之處,積雪融化,萬物復(fù)蘇,花香遍野,自然界呈現(xiàn)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這首詩描繪的冬春交替的場景,春風(fēng)如貴客,一到便繁華。春天到了。春風(fēng)過處,不管是園中名卉還是村頭野花,都不會錯過春風(fēng)帶給自己的花信;而春風(fēng)也從不厚此薄彼,使它們呈現(xiàn)一派欣然的景象。

  賞析

  在這首詩中,春風(fēng)被擬人化了,在作者看來,春風(fēng)有力量,有情意,給人們帶來了熱烈愉快的信息,是一位受歡迎的貴客。

  首聯(lián)“春風(fēng)如貴客,一到便繁華”,開門見山,作者按捺不住滿心的喜悅,直呼“春風(fēng)”為“貴客”,這是因為春風(fēng)來了,帶來了生機與活力,讓原先的蕭條寂寞變?yōu)榱朔比A熱鬧!百F客”兩個字,是作者對春風(fēng)的由衷贊美,也是普天之下經(jīng)歷過嚴冬的人們,對春風(fēng)的熱情歌頌。

  頷聯(lián)“來掃千山雪,歸留萬國花”,春風(fēng)吹拂,讓冬日的積雪消融,一個“掃”字,寫出了春風(fēng)融化冬雪的力度之大,“千山”一詞,則表明春風(fēng)吹拂的范圍之廣。力度大加上范圍廣,頓時讓春風(fēng)具有強大的威力,真令人打心眼里贊嘆。

  春風(fēng)的威力體現(xiàn)在,驅(qū)走了冬日的嚴寒,消融了遍野的積雪……春風(fēng)所到之處,大地一片生機盎然:小草萌發(fā),樹木抽條吐綠,處處百花盛放,姹紫嫣紅,一派迷人的風(fēng)光!叭f國花”三個字,讓人浮想聯(lián)翩,而“萬”也非指一萬,而是整個世界。

  頸聯(lián)“有情羅幔卷,無力紙鳶斜”,羅幔,即絲綢帷帳。紙鳶,就是風(fēng)箏。春風(fēng)拂來,絲綢帷帳微微卷動,春風(fēng)有情撫摸,帷帳就有意卷動,唱和呼應(yīng),滿滿的詩情畫意。這眼前的景象,讓作者的內(nèi)心又何嘗不起情感的.波瀾呢?所以,有情的不只有春風(fēng)與羅幔,還有那細心觀察的詩人。

  李商隱詩句“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中,“東風(fēng)無力”,說的是暮春時節(jié)的春風(fēng)。而袁枚這里的“無力紙鳶斜”中的“無力”春風(fēng),說的卻不是暮春時節(jié)的春風(fēng),意思是:春風(fēng)輕輕地、柔柔地吹拂,力道是輕柔的,氣勢是溫和的……這樣的柔風(fēng),才能托舉那紙鳶去遨游碧空。

  尾聯(lián)“慣送梅消息,孤山處士家”,孤山處士,指北宋詩人林逋,他結(jié)廬杭州西湖之孤山,養(yǎng)梅蓄鶴,人謂“梅妻鶴子” 。處士,一般指品節(jié)高尚而不出仕的讀書人。梅花開放,預(yù)示著春天即將到來,所謂的踏雪尋梅,不就是迎春嗎?

  “梅消息”,也就是春天的消息。春風(fēng)吹拂,把春天的消息送給了孤山處士林逋,也送給了全天下的普羅大眾。春風(fēng),掃去了“千山雪”,留下了“萬國花”,微卷了“羅!,托舉了“紙鳶”,把熱烈愉快的春天帶給人間,這樣的春風(fēng),不但是“貴客”,而且還“有情”,令人不愛還真不行!

古詩詞鑒賞8

  《勸學(xué)》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學(xué)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朱熹是位的理學(xué)家。他認為詩歌是“感于物而動,而發(fā)于咨嗟詠嘆之余者”,因此,他的詩常常從偶然閑適的生活中悟出一種做人治學(xué)的大道理來,帶有很強的警策性、勸誡性的理趣特征,但又不墮理障,富于情趣!秳駥W(xué)》便是一首感慨光陰易逝,勸誡青少年不虛度年華,奮發(fā)進取的作品。

  前兩句直接點明題旨,突出了“勸”的內(nèi)涵!吧倌暌桌蠈W(xué)難成”是從光陰荏苒、易逝的角度來“勸學(xué)”!吧倌暌桌稀笔侵干倌昀傻纳厝A轉(zhuǎn)瞬即逝,錯過了寶貴時光就很難成才了。詩中的“老”字帶有夸張的成分,突出了光陰易逝的特征!耙淮绻怅幉豢奢p”是從珍惜光陰的角度來“勸學(xué)”。“一寸光陰”是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形象化,使人們從可感可觸的體察、認識中來理解光陰的'重要性。這兩句相互聯(lián)系,相輔相成,從不同的角度強調(diào)了珍惜光陰的重要意義。

  后兩句則改直接勸誡為間接勸誡。詩人選取了兩個富于典型意義的比喻進一步寫出了光陰的迅捷、易逝,渲染了珍惜時光的重要意義。未覺句是用謝靈運詩“池塘生春草”的典故!扒锫暋闭Z出自歐陽修的《秋聲賦》,指黯淡、蕭條、凄涼的景色和悲愁的情緒。春夢未覺而秋聲已到,階前已是一種秋風(fēng)颯颯,樹葉飄零,“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的蕭索景象。作者以“秋聲”為喻,形象地揭示了光陰蹉跎的后果,從反面間接地啟示人們:光陰易逝,蹉跎日老,“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這首詩前兩句明理,理寓于情,后兩句抒情,情寓于景。在情、景、理的交融中,情愈顯,理愈彰,情致蘊藉,理趣盎然。詩中巧用比喻,形象飛動,頗為高致。

古詩詞鑒賞9

  20xx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必讀:古詩詞鑒賞答題技巧

  文句翻譯題

  答題技巧:

  一定要直譯,一般不允許意譯,要字字落實,忠實于原文。

  ①先將句子中的每個字都落實為現(xiàn)代漢語的解釋,同時注意平時學(xué)習(xí)過程中強調(diào)的重點實詞、重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語、詞類活用、重點句式、特殊語氣在句中有沒有體現(xiàn),這些是重點的得分點,需要將特征翻譯出來。(“信”)

 、诜g個別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漢語中常用的單音節(jié)詞換成現(xiàn)代漢語中常見的雙音節(jié)詞。人名地名等專用名詞不要翻譯,無須自作聰明。

 、墼賹⑦@些字連成句,要求符合現(xiàn)代人說話習(xí)慣。(“達”)

 、苓B字成句時注意盡量多就少改,該補的一定要補出來,該調(diào)整順序的也要落實。使一句話完整通順。

 、輦別字詞實在無法說通,試試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詩歌鑒賞題

  答題技巧

  1、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nèi)容;蛘呓o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diào)。

  2、仔細閱讀全詩,注意詩中出現(xiàn)的意象(即描寫的對象),調(diào)動常識儲備,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3、評價要恰當(dāng),嚴禁人為拔高,圍繞人之常情考慮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特別是比較熟悉的、特征性明顯的作者,不能生貼標簽,應(yīng)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分步作答。

  4、儲備一些詩歌鑒賞中常用的名詞術(shù)語,如果判斷準確,就要敢于大膽使用;如果不能肯定,要學(xué)會運用模糊語言,做到不懂裝懂,盡量獲取分數(shù)。

  5、整體把握詩詞和詩詞中的句子,注重概括。

  6、弄清題目問的角度,這就是我們回答的角度,做到“問什么,答什么”有針對性。弄清題目怎么問的,問的方式即是回答的方式,做到“怎么問,怎么答”。

  特別提示

  1、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對全詩的作用及其在全詩中的分量;

  2、注意時代對作家的影響(如南宋的愛國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復(fù)明等);

  3、注意前后期風(fēng)格變化大的作家

  原則:忠實于題干,“問什么,答什么”,忠實于文本,“要什么,給什么”。

  古詩鑒賞表述

  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xiàn)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古詩詞鑒賞10

  1.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2.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3.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4.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5.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虾迫弧肚迕魅昭缑返朗糠俊

  6.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x靈運《登池上樓》

  7.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徸哉洹都汉ルs詩·其五》

  8.城下煙波春拍岸!X惟演《木蘭花·城上風(fēng)光鶯語亂》

  9.春風(fēng)來不遠,只在屋東頭!谥t《除夜太原寒甚》

  10.曾把梨花,寂寞淚闌干!焓缯妗督亲印べp春》

  11.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K舜欽《淮中晚泊犢頭》

  12.春風(fēng)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fù)晴。——劉長卿《別嚴士元》

  13.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钋逭铡赌钆珛伞ご呵椤

  14.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畎住洞核肌

  15.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沈佺期《雜詩三首·其三》

  16.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鸥Α犊椭痢

  17.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蘇軾《蝶戀花·春景》

  18.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K軾《西江月·頃在黃州》

  19.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古詩詞鑒賞11

  宋代張镃《寒食》

  地僻人稀到,檐虛燕未過。

  清愁詩酒少,寒食雨風(fēng)多。

  名字因農(nóng)具,襟懷屬釣蓑。

  莫驚時節(jié)換,安分看如何。

  譯文/注釋

  譯文

  即使冷冷清清開著幾扇柴門的村落里,也還是要插幾根楊柳枝條,標志出每年的節(jié)令。寒食的'傳統(tǒng)雖然沒有傳到遙遠的廣東,但清明上墳奠祭祖先的禮儀還是和中原一樣。時至今日,漢唐兩代的王陵巨冢,已經(jīng)沒有人前去祭祀;而山邊溪間的小路上仍生長著許多梨花。世代更替,非人力所能左右,不如喝上他一杯醉臥在青苔上,莫管關(guān)城門的號角聲是否響起來。

  注釋

  1、寒食:節(jié)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說清明前兩天)。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事,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2、龐老家:指龐德公一家。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在峴山種田。荊州刺史劉表幾次邀他出來做官,他拒絕了,帶領(lǐng)全家到鹿門山中采藥。后來另一個隱士司馬徽來看他,正碰上他上墳掃墓歸來。此泛指一般平民百姓全家上墳事。

古詩詞鑒賞12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fēng)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畔铝袑@首詩的解說,不正確的兩項是( )( )(4分)

  A.“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寫遍布異鄉(xiāng)游子足跡的驛路,從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馳的小船,也飛到綠水前面去了。

  B.“潮平兩岸闊,風(fēng)正一帆懸”寫潮水上漲幾乎與兩岸齊平,詩人站在船頭放眼望去,覺得江面特別寬闊,江風(fēng)勁吹,船行快速。

  C.“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寫夜還未消盡,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江上春早,舊年未過新春已來。

  D.“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即承接上聯(lián)的“殘夜”“舊年”,又照應(yīng)首聯(lián)的“客路”,寫詩人在眼前景物觸發(fā)下希望北歸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陽。

  E.全詩通過對江南秀麗景色和自己的處境的.描寫,表現(xiàn)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茖懗觥昂H丈鷼堃梗喝肱f年”一聯(lián)所蘊含的哲理。(2分)

  【答案】

 、臖E(B.江風(fēng)和暖,船行平穩(wěn)而快速。E.詩中沒有表現(xiàn)“對官場生活的厭倦”)(4分,選對一項得2分)

 、菩律挛锒急仨殢年惻f的母體中脫胎而出。(或日月流轉(zhuǎn),歲月更替;蚺f事物中孕育著新的生機。)(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古詩詞鑒賞13

  搗衣 [唐] 杜甫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況經(jīng)長別心。

  寧辭搗熨倦,一寄塞垣深。

  用盡閨中力,君聽空外音。

  【注釋】:

  【鶴注】是時安史未息,又各吐番當(dāng)屬乾元二年作。謝靈運有《搗衣》詩題。

  亦知戍不返①,秋至拭清砧②。已近苦寒月③,況經(jīng)長別心④。寧辭搗衣倦⑤,一寄塞垣深⑥。用盡閨中力,君聽空外音⑦。

 。〒v衣,代戍婦言情也。戍不返,搗衣之故。拭清砧,搗衣之事,三四承首句,五六承次句。七承五六,仍應(yīng)拭清砧。八承三四,仍應(yīng)戍不返。分之則各有條緒,合之則一氣貫通,此杜律所以獨至也!具h往】王灣《搗衣》詩“風(fēng)響傳聞不列君”,即此詩末句意,但蘊藉不如耳。)

 、佟对妭鳌罚骸笆捅允匾!雹诮驮姡骸扒镏翐v羅紈!薄队衿罚骸罢,搗石也!薄秳⑾R脑姟罚骸芭吻嗾栀鈵澅P桓!雹邸囤w充國傳》:土地苦寒,漢馬不耐冬。④鮑照詩:“長別遠無雙!彼挝涞墼姡骸敖狡饎e心!雹葜x脁詩:“南鄰搗衣急!薄兜ゃU錄》:《字林》:直春曰搗。古人搗衣,兩女子對立,執(zhí)一杵如舂米然。今易作臥杵,對坐搗之,取其便也。⑥蔡邕疏:“秦筑長城,漢筑塞垣。所以別內(nèi)外、置殊俗。”注,“塞垣,長城山!雹咚沃畣栐姡骸翱胀庥酗w煙!薄锻ㄑ拧罚嚎胀猓q單外也。《漢書·張禹傳》:請鄧太后還宮,以為久處單外。朱子《詩經(jīng)集傳》多順文解義,詞簡意明。唐汝詢解唐詩,亦用此法,但恐敷衍多而斷制少耳。今注杜詩,間用順解,欲使語意貫穿融洽。此章趙汸注云:“此因聞?wù)瓒袨閾v衣戍婦之詞曰:我亦知夫之遠戍,不得遽歸,方秋至而拂拭衣砧者,蓋以苦寒之月近、長別之情悲,亦安得辭搗衣之勞,而不一寄塞垣之遠。是以竭我閨中之力,而不自惜也。今夕空外之音,君其聽之否耶?音字,含一詩之意!碧浦傺詷O稱斯注。今標此以發(fā)順解之例。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xué)和日本文學(xué)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古詩詞鑒賞14

  古詩原文

  夢斷陳王羅襪,情傷學(xué)士琵琶。又見西風(fēng)換年華。數(shù)杯添淚酒,幾點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譯文翻譯

  從與洛神相會的夢中醒來,有如白居易作《琵琶行》那樣感傷。秋風(fēng)又起流年易逝。幾杯酒下肚勾起傷心的眼淚,黃花幾點送走了秋光,獨自一人浪跡天涯。

  注釋解釋

  中呂:宮調(diào)名。紅繡鞋:北曲曲牌名,又名“朱履曲”,入“中呂宮”,亦入“正宮”。首二句對。第四、五句多作五字對句。與南曲不同。晚秋:曲題。

  夢斷:夢被截斷。指從夢中驚醒。陳王:指三國魏文學(xué)家曹植。他最后的封地是陳郡(今河南淮陽),謚號“思”,故被稱為陳思王、陳王。羅襪:絲襪。

  學(xué)士琵琶:指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琵琶行》詩,詩中對琵琶女寄予深切的同情,并有感于自己與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而格外傷感。

  西風(fēng)換年華:秋風(fēng)蕭颯,一年將盡。

  添淚酒:化用范仲淹《蘇幕遮·碧云天》詞中“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句意。

  天一涯:天各一方。指相隔遙遠。

  詩文賞析

  此曲以“晚秋”作題,描寫送別時的傷感。晚秋本身有一種凄涼蕭瑟的氣氛,更加快襯出傷感離別之痛,反映出作者與洛神失之交臂的無限痛苦。

  運用典故閃示意象而不加詳述,從而啟動讀者的經(jīng)驗和聯(lián)想,是古代文學(xué)作品常用的表意手法。文章開頭連用陳王羅襪、學(xué)士琵琶兩個典故,開篇點題。接著又用“淚酒”和“秋花”兩個意象,來加強文章的傷情色彩。面對漂泊天涯的處境,只能酒淚齊下,有著無限的哀思。揮手自此去,天涯兩地人,加上作品中著意突出深秋的肅殺,收到令人了黯然神傷的效果。

  從曲子起首兩句的兩則典故來看,內(nèi)容都同異性之間的萍水相逢有關(guān),這種邂逅引出了一段動情的故事,然而其悲劇性正在于情緣的曇花一現(xiàn)。詩人已明知“夢斷”,卻依然禁不住“情傷”,可見他的一往情深,這種注定無法再現(xiàn)的情夢,便為全曲定下了一種惆悵與失落的基調(diào)。值得一提的是,曹植的《洛神賦》記稱“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雖未說明具體的時日,但賦中有“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語,可知他與洛神的相遇正值秋季;而白居易《琵琶行》,則明言“楓葉荻花秋瑟瑟”、“唯見江心秋月白”。這兩個典故都符合“晚秋”的題面,在本作中恐怕不是偶然的。這樣一來,“又見西風(fēng)換年華”,既是作者的真切感受,又與前述的典故照應(yīng)相合,就更覺意味深長了。

  在秋天的悲涼氣氛中,作者又以苦酒與殘花為陪襯,敘出了自己“天一涯”的漂泊現(xiàn)實。一場情夢本就無憑,再加上時間的暌隔(“又見西風(fēng)換年華”)與空間的距離(“行人天一涯”),就使人倍覺不堪了。作品的每一句都不啻為一聲嘆喟,詩人將這種種內(nèi)容納于“晚秋”的.題目之下,其處境與心境的悲凄,就是呼之欲出的了。

  此曲的主要藝術(shù)特色是大量引用前人離別傷感的詩句,來表現(xiàn)作者的離愁別緒,堪稱一首寫離別的佳作。文章的精妙之處還在于,全文寫離別卻無一“離”字,顯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學(xué)功底。

古詩詞鑒賞15

  《觀滄!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首詩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壯闊,更表達了詩人以景托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全詩語言質(zhì)樸,想象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

  《短歌行》

  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dāng)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仯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據(jù)說,這首詩是在宴會上所作。通過宴會的歌唱,以沉穩(wěn)頓挫的筆調(diào)抒寫詩人求賢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壯志。

  此詩莊重典雅,內(nèi)容深厚,感情充沛,其政治內(nèi)容和意義完全熔鑄于濃郁的抒情意境中,展現(xiàn)了曹操的人格、學(xué)養(yǎng)、抱負和理想,充分顯示了其雄深雅健的.詩品。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作者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里的豪情壯志,表現(xiàn)了其老當(dāng)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充滿了對生活的真切體驗,有著一種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力量。

  《蒿里行》

  關(guān)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dāng)嗳四c。

  此詩深刻地揭露了造成社會災(zāi)難的原因,更坦率地表現(xiàn)了自己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人民的同情。

  “生民百遺一,念之?dāng)嗳四c”讀來讓人淚目 ,這完全是詩人目睹兵連禍結(jié)之下民不聊生,哀鴻遍野的真實情境而產(chǎn)生的感時憫世之嘆。

  《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風(fēng)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

  鵾雞晨鳴,鴻雁南飛,鷙鳥潛藏,熊羆窟棲。

  錢镈停置,農(nóng)收積場。

  逆旅整設(shè),以通賈商。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首詩寫于初冬十月,前八句寫初冬的氣候和景物。北風(fēng)刮個不停,嚴霜又厚又密,鹍雞晨鳴,大雁南飛,猛禽藏身匿跡,熊羆入洞安眠,肅殺嚴寒中透出一派平和安寧。中四句寫人事。農(nóng)具已經(jīng)閑置起來,收獲的莊稼堆滿谷場,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來往的客商住宿,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圖景!

  這首詩反映了戰(zhàn)后在局部地區(qū)人民過上的安居樂業(yè)的生活,及詩人要求國家統(tǒng)一、政治安定和經(jīng)濟繁榮的理想。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

  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fēng)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

  擔(dān)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苦寒行》是曹操在征討高干時作的一首樂府詩。詩中生動地描寫了艱苦和冰天雪地中的自然景象,流露了厭戰(zhàn)情緒,但主要反映了詩人不畏艱苦,積極向上,充滿勝利信心的奮發(fā)精神。

  《薤露》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zhí)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yè),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薤露行》寫了漢末董卓之亂的前因后果,讀來就如瀏覽一幅漢末的歷史畫卷,展現(xiàn)出當(dāng)時重大的歷史事變及社會生活紛繁復(fù)雜的具體面貌,表達了詩人對漢室傾覆,人民遭受亂離之苦的悲傷和感嘆。

  《度關(guān)山》

  天地間,人為貴。

  立君牧民,為之軌則。

  車轍馬跡,經(jīng)緯四極。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鑠賢圣,總統(tǒng)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獄。

  有燔丹書,無普赦贖。

  皋陶甫侯,何有失職?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勞民為君,役賦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國。

  不及唐堯,采椽不斫。

  世嘆伯夷,欲以厲俗。

  侈惡之大,儉為共德。

  許由推讓,豈有訟曲?

  兼愛尚同,疏者為戚。

  《度關(guān)山》講的是曹操的政治理想:君主賢明,制定法規(guī),全國統(tǒng)一,以奢侈為大惡,以儉樸為美德。退昏庸,舉明智,官吏盡職,百姓安定,人口繁息,設(shè)立刑獄,執(zhí)法正當(dāng)。人與人之間,退讓不爭,上下相同,彼此親愛。

  《陌上!

  駕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歷玉門。

  濟天漢,至昆侖,見西王母謁東君。

  交赤松,及羨門,受要秘道愛精神。

  食芝英,飲醴泉,柱杖桂枝佩秋蘭。

  絕人事,游渾元,若疾風(fēng)游欻翩翩。

  景未移,行數(shù)千,壽如南山不忘愆。

  這首詩一開始就緊扣游仙的主旨,直敘詩人駕彩虹、乘赤云升天。接著寫他升天的經(jīng)歷、與眾多仙人相見的情景以及在仙境的神仙生活。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在寫與眾多仙人相見以及神仙生活時,特別寫了要斷絕人事和長壽,但又不忘自己的過失。既流露了對神仙生活的向往,也沒有完全割舍掉對社會、對人生的牽掛。

  《氣出唱》

  游君山,甚為真。

  崔嵬砟硌,爾自為神。

  乃到王母臺,金階玉為堂,芝草生殿旁。

  東西廂,客滿堂。

  主人當(dāng)行觴,坐者長壽遽何央。

  長樂甫始宜孫子。

  常愿主人增年,與天相守。

  《氣出唱》一共有三首,都是游仙詩。這是第三首,寫到西王母那里做客的情景。詩以質(zhì)樸的語言、綺麗的想象描述了曹操渴望長生、 冀求神仙的念想。

【古詩詞鑒賞】相關(guān)文章:

古詩詞鑒賞01-11

古詩詞鑒賞01-23

《池上》古詩詞鑒賞08-11

優(yōu)秀經(jīng)典古詩詞鑒賞06-20

《詩經(jīng)》古詩詞鑒賞06-04

《登樓》古詩詞鑒賞02-22

《小至》古詩詞鑒賞02-22

春日古詩詞鑒賞02-22

鳥古詩詞鑒賞02-22

《黃河》古詩詞鑒賞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