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荷花詩詞1
《江南可采蓮》
【漢】樂府民歌
江南可采蓮,蓮葉荷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全詩通過簡潔明快的語言,回旋反復(fù)的音調(diào),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雋永的生動圖畫。我們仿佛能通過這首詩看到一望無際的.碧綠荷葉下,一群自由自在的魚兒在歡快嬉戲,甚至可以想象得到采蓮船上的人們沉浸在一片歡聲笑語中。
魏晉南北朝時,在皇家貴族及文人雅士的積極參與和推動下,荷文化的發(fā)展進(jìn)入一個高潮階段。這一時期,眾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以荷花為題材的詩、詞、歌、賦、曲等文學(xué)作品,賞荷、采蓮也成為一種社會參與性極其廣泛的民間風(fēng)俗活動。
荷花詩詞2
風(fēng)流子白蓮宋·劉克莊
松桂各參天。石橋下,新種一池蓮。
似仙子御風(fēng),來從姑射,地靈獻(xiàn)寶,產(chǎn)向藍(lán)田。
曾入先生虛白屋,不喜傅朱鉛。
記茂叔溪頭,深衣聽講,遠(yuǎn)公社里,素衲安禪。
山間。多紅鶴,端相久,驀地飛去翩躚。
但蝶戲鷺翹,有時偷近旁邊。
對月中乍可,伴娥孤另,墻頭誰肯,窺玉三年。
俗客濃妝,安知國艷天然。
荷花詩詞3
《芙蓉賦》
【三國】曹植
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結(jié)修根于重壤,泛清流而擢莖。其始榮也,皎若夜光尋扶桑;其揚暉也,晃若九陽出旸谷。芙蓉蹇產(chǎn),菡萏星屬。絲條垂珠,丹榮吐綠。焜焜韡韡,爛若龍燭。觀者終朝,情猶未足。于是狡童媛女,相與同游,擢素手于羅袖,接紅葩于中流。
荷花詩詞4
《詠蓮》
——唐代·于式枚
鑿破蒼苔漲作池,芰荷分得綠不齊。
曉開一朵花煙波上,似畫真妃風(fēng)情萬種時。
譯:我鑿破青色的苔蘚挖了個麻生,橫山菱荷青翠高低不齊;清晨水氣彌漫的池面上,只見一朵花一雙眼的牡丹花嬌媚。
微風(fēng)里搖曳多姿,散發(fā)出著淡淡的幽香,恰似那楊貴妃從華清池浴罷緩步走出之時。
《州宅堂前牡丹花》
——唐代·陸游
凌波仙子靜中芳,也帶酣史學(xué)醉妝。
有意十分開圣埃蒂安德,無情一餉斂斜陽。
泥根玉雪元Allanche,明晃白亮林間亦自香。
想得沙浦花正好,丁年織錦冀建涼。
譯:牡丹花如凌波而行的女神,靜靜地散發(fā)出著芳香。那花朵的顏色好似醉酒的`貴妃臉上的暈紅。
迎著為叢蘚科扭口蘚開放得很有情意,傍晚,又在落日的霞光中斂起花瓣。
它雖然生長在污泥之中,但它潔白如雪,一塵不染。它的葉片,林間青翠,散發(fā)出著特有的清香。
想到此刻自己家鄉(xiāng)的牡丹花正開得繁鬧,浮云映在湖水中,沙浦變得如織錦一般,游船游船穿梭其中。
《梁山伯近·牡丹花》
——唐代·圣埃蒂安德國
擁蟒袍玉帶,翻翠蓋,月光暗東山。波面澄霞,蘭艇采香去。
有人水濺白裙,相招晚醉,正月上、涼生風(fēng)露。
兩凝佇。別后歌斷晴,嬌姿黯無語;陦粑黠L(fēng),端的此心苦。
回首芳臉輕顰,Sivaganga步,鎮(zhèn)輸與、沙邊鷗鷺。
《詠新荷應(yīng)詔》
——南北朝·江淹
拉謝草卉賤,幸宅天池中。
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搖風(fēng)。
寧知寸心里,蓄紫復(fù)含紅!
譯:牡丹花雖為草本花卉,但其有幸根植于皇宮中的池塘。
花序剛剛伸到水面,短小的枝干沒有被暴風(fēng)搖動。誰能知道在它小小的懷中蘊含著色澤艷麗、風(fēng)格別致的花蕾。
《丫蕊·長愛碧悠悠影》
——唐代·晏幾道
長愛碧悠悠影,芙蓉秋水開時。
臉紅凝露學(xué)嬌啼。霞觴熏冷艷,云髻裊纖枝。
煙雨依前時候,霜叢如舊芳菲。
與誰同醉采香歸。去年花下客,今似蝶分飛。
荷花詩詞5
渚蓮宋·范仲淹
武陵誰家子,波面雙雙渡。
空積心中絲,未成機(jī)上素。
似供織女期,秋宵苦霜露。
南軒盆植重臺蓮移種池宋·梅堯臣
彤云赤霧生綠房,朝霞變?nèi)镏旆酃狻?/p>
白玉入泥不滿盎,羽蓋裹露明目口。
濁水一石亂蛙龜,鑿池五丈如斗方。
萍根科斗得自在,荷芰明年出水央。
荷花詩詞6
《荷花》
宋·白玉蟾
小橋劃水剪荷花,兩岸西風(fēng)暈晚霞。
恍似瑤池初宴罷,萬妃醉臉沁鉛華。
《四望亭觀荷花》
宋·姚勉
面面湖光面面風(fēng),可人最是白芙蓉。
分明飛下雙雙鷺,才到花邊不見蹤。
《月下看白蓮》
宋·楊公遠(yuǎn)
十里荷花帶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
只應(yīng)舞徹霓裳曲,宮女三千下廣寒。
《西湖夏景》
宋·程安仁
五月湖中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靚妝玉面映波光,細(xì)袖輕裙受風(fēng)舉。
《湖邊》
宋·崔復(fù)初
西子湖邊水正肥,鴛鴦雙浴濕紅衣。
蜻蜓立在荷花上,受用香風(fēng)不肯飛。
《新荷》
宋·朱淑真
平波浮動洛妃鈿,翠色嬌圓小更鮮。
蕩漾湖光三十頃,未知葉底是誰蓮?
《荷花》
宋·宋伯仁
綠蓋半篙新雨,紅香一點清風(fēng)。
天賦本根如玉,濂溪以道心同。
《東湖看荷花呈愿父》
宋·宋自遜
團(tuán)團(tuán)堤路行無極,一株一步楊柳碧。
佳人反覆看荷花,自恨鬢邊簪不得。
《荷花》
宋·蘇泂
荷花宮樣美人妝,荷葉臨風(fēng)翠作裳。
昨夜夜涼涼似水,羨渠宛在水中央。
《荷花》
宋·王月浦
雨馀無事倚闌干,媚水荷花粉未乾。
十萬瓊珠天不惜,綠盤擎出與人看。
荷花詩詞7
念奴嬌姜夔
鬧紅一舸,記來時、嘗以鴛鴦為侶。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fēng)裳無數(shù)。
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
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fēng)南浦。
高柳垂蔭,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
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荷花詩詞8
1、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2、當(dāng)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蹙S《臨湖亭》
3、友人致電來,邀我游苑址。斜風(fēng)雨數(shù)點,新月柳幾枝。行到近春園,立觀荷花池。蓮花迎我至,婀娜我自癡。——《訪蓮》
4、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吳均《采蓮》
5、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后紅幢綠蓋隨。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歐陽修《采桑子》
6、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捑V《采蓮曲》
7、菊暗荷枯一夜霜。——蘇軾《浣溪沙詠橘》
8、東望鞭芙縹緲,寒光如注!獎⒊轿獭豆鹬ο愦岛嵢巳ァ
9、菱葉縈波荷飐風(fēng),荷花深處小船通!拙右住恫缮徢
10、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馈锻3睎|南形勝》
荷花詩詞9
1、雨馀無事倚闌干,媚水荷花粉未乾。十萬瓊珠天不惜,綠盤擎出與人看!巍ね踉缕帧逗苫ā
2、三千美女學(xué)宮妝,占斷薰風(fēng)水一方。試問畫工何處在,移來五月鑒湖涼。高擎萬柄綠參差,匹練橫鋪錦一機(jī)。喜對薰風(fēng)描寫得,秋風(fēng)夜雨不敢知!巍め屧漆丁懂嫼苫ǘ住
3、霞包霓荷碧,天然地,別是風(fēng)流標(biāo)格。重重青蓋下,千嬌照水,好紅紅白白。每悵望,明月清風(fēng)夜,甚低迷不語,妖邪無力。終須放,船兒去,倩香深處住,看伊顏色!巍ぬK東坡《荷花媚·荷花》
4、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智镲L(fēng)早,飄零君不知。——唐·盧照鄰《曲池荷》
5、平湖碧玉煙波闊,芰荷風(fēng)起秋香發(fā)。采蓮女兒紅粉新,舟中笑語隔煙聞。高系紅裙袖雙卷,不惜浮萍沾皓腕。爭先采得隱船篷,多少相欺互相問。吳兒蕩槳來何事,手指荷花示深意。郎指蓮房妾折絲,蓮不到頭絲不止。月上潮平四散歸,舟輕楫短去如飛。斷腸脈脈兩無語,寄情流水傳相思。——宋·張耒《江南曲》
6、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啤ね醪g《采蓮曲二首》
7、夜深庭院寂無聲,明月流空萬影橫。坐對荷花兩三朵,紅衣落盡秋風(fēng)生。——元·趙雍《秋初夜坐》
8、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啤だ畎住稖O水曲》
9、鏡湖八百里何長,中有荷花分外香;蝴蝶正愁飛不過,鴛鴦拍水自雙雙。——明·徐渭《荷花》
10、酣紅膩綠三千頃,總是波神變化成。出自淤泥元不染,開於玉井舊知名。暑天勝似涼天好,葉氣過於花氣清。何事濂溪偏愛此,為他枝蔓不曾生!巍め屛墨摗稏|湖荷花》
11、紅白蓮花開共塘,兩般顏色一般香。恰似漢殿三千女,半是濃妝半淡妝!巍钊f里《紅白蓮》
12、十里荷花帶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只應(yīng)舞徹霓裳曲,宮女三千下廣寒。——宋·楊公遠(yuǎn)《月下看白蓮》
13、平池碧玉秋波瑩,綠云擁扇青搖柄。水宮仙子斗紅妝,輕步凌波踏明鏡!巍埼臐摗渡徎ā
14、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后紅幢綠蓋隨。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巍W陽修《采桑子》
15、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fēng)十里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fēng)外飐,愛煞江南!堭B(yǎng)浩《水仙子·詠江南》
荷花詩詞10
1.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2.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3.荷笠?guī)标枺嗌姜殮w遠(yuǎn)。 ——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4.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李商隱《贈荷花》
5.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 ——張養(yǎng)浩《水仙子·詠江南》
6.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李白《古風(fēng)·其十九》
7.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 ——李白《別儲邕之剡中》
8.鏡湖三百里,菡萏發(fā)荷花。 ——李白《子夜吳歌·夏歌》
9.東風(fēng)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劉攽《雨后池上》
10.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 ——李白《淥水曲》
11.共倒金荷家萬里,歡得尊前相屬。 ——黃庭堅《念奴嬌·斷虹霽雨》
12.手捻香箋憶小蓮。 ——晏幾道《鷓鴣天·手捻香箋憶小蓮》
13.圓荷浮小葉,細(xì)麥落輕花。 ——杜甫《為農(nóng)》
14.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張籍《春別曲》
15.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 ——聶勝瓊《鷓鴣天·別情》
16.新荷跳雨淚珠傾。 ——周邦彥《浣沙溪·翠葆參差竹徑成》
17.意內(nèi)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杜甫《端午日賜衣》
18.御柳如絲映九重,鳳凰窗映繡芙蓉。 ——溫庭筠《楊柳枝》
19.自是荷花開較晚,孤負(fù)東風(fēng)。 ——幼卿《浪淘沙·極目楚天空》
20.攜手藕花湖上路。 ——朱淑真《清平樂·夏日游湖》
21.秀樾橫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靜年芳。 ——蔡松年《鷓鴣天·賞荷》
22.過雨荷花滿院香。 ——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23.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 ——王昌齡《采蓮曲二首》
24.卻是池荷跳雨。 ——楊萬里《昭君怨·詠荷上雨》
25.持斧伐遠(yuǎn)揚,荷鋤覘泉脈。 ——王維《春中田園作》
26.藻國凄迷,麹瀾澄映,怨入粉煙藍(lán)霧。 ——吳文英《過秦樓·黃鐘商芙蓉》
27.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揚。 ——顧敻《虞美人·觸簾風(fēng)送景陽鐘》
28.荷花芳草垂楊渡。 ——劉將孫《踏莎行·閑游》
29.波面澄霞,蘭艇采香去。 ——高觀國《祝英臺近·荷花》
30.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云飛去。 ——趙以夫《鵲橋仙·富沙七夕為友人賦》
31.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 ——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
32.手捻香箋憶小蓮。 ——晏幾道《鷓鴣天·手捻香箋憶小蓮》
33.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 ——李白《妾薄命》
34.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李商隱《暮秋獨游曲江》
35.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李白《古風(fēng)·其十九》
36.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 ——李白《別儲邕之剡中》
37.鏡湖三百里,菡萏發(fā)荷花。 ——李白《子夜吳歌·夏歌》
38.東風(fēng)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劉攽《雨后池上》
39.一年滴盡蓮花漏。 ——毛滂《玉樓春·己卯歲元日》
40.若耶溪傍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李白《采蓮曲》
41.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 ——李白《淥水曲》
42.共倒金荷家萬里,歡得尊前相屬。 ——黃庭堅《念奴嬌·斷虹霽雨》
43.手捻香箋憶小蓮。 ——晏幾道《鷓鴣天·手捻香箋憶小蓮》
44.圓荷浮小葉,細(xì)麥落輕花。 ——杜甫《為農(nóng)》
45.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張籍《春別曲》
46.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 ——聶勝瓊《鷓鴣天·別情》
荷花詩詞11
《小池》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古詩簡介
《小池》是一首漢代樂府詩。這是一首歌唱江南勞動人民采蓮時愉快情景的民歌。前三句點明采蓮季節(jié)、場合,地點;后四句描述魚兒嬉戲的場景。全詩使用比喻和反復(fù)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江南采蓮時的優(yōu)美意境。
翻譯/譯文
江南水上可以采蓮,蓮葉多么茂盛,魚兒在蓮葉間嬉戲。
魚在蓮葉的東邊游戲,魚在蓮葉的西邊游戲,魚在蓮葉的的南邊游戲,魚在蓮葉的北邊游戲。
注釋
何:多么
田田:蓮葉長的茂盛相連的樣子。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中的采蓮歌,全詩沒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寫采蓮人采蓮時的愉快心情,而是通過對蓮葉和魚兒的描繪,將它們的歡樂之情充分透露了出來,仿佛親耳聽到跟親眼看見許多采蓮男女的歌聲及笑語聲融成一片,許多小伙子和采蓮姑娘們還在調(diào)情求愛。
首先,此歌起句“江南可采蓮”,其中的“可”字已透露出消息。蓮花本來是大江南北湖澤溝塘中常見的人工栽培植物,可這位歌者(亦即詩中未露的男主人公)卻偏要說“江南可采蓮”,這是因為蓮花栽培的地區(qū)雖然很廣,但卻以江南最盛;而江南采蓮人大都是青年男女,尤以青年婦女為主;同時江南民風(fēng)柔靡,青年男女在采蓮時調(diào)情求愛之事極為常見,故盛行于南朝時期的民間情歌,在漢代的江南實際上就很流行。在這類民間情歌中常用比興、雙關(guān)手法,以“蓮”諧“憐”,象征愛情。由此可見,此歌用的顯然也是比興、雙關(guān)手法。起句中的“采蓮”,也含有尋歡求愛的意思。由此可推知這位歌者乃是一個風(fēng)流小生,他可能不是江南人,而是從外鄉(xiāng)來到江南的。他來江南名為采蓮,實際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否則何處不可采蓮,而獨留戀于江南,可見“可”字之中的寓意。
其次,緊承上句而來的第二句“蓮葉何田田”,顯然也是明寫蓮葉茂美,暗喻采蓮姑娘們?nèi)藬?shù)眾多,姿態(tài)豐美的。而第三句“魚戲蓮葉間”跟后四句“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則是以魚兒戲水于蓮葉間暗喻采蓮男女調(diào)情求愛的歡樂情景。這也是民間情歌中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由此可見,這首采蓮歌實際上乃是一首與勞動相結(jié)合的情歌。
這首歌辭只有七句,明白如話,而后四句又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復(fù),它的.妙處究主要在于運用民歌中常用的比興、雙關(guān)手法,把男女之間調(diào)情求愛的歡樂之情寫得極其委婉、含蓄,耐人尋味,而無輕佻、庸俗之弊。全詩一氣呵成,但在結(jié)構(gòu)上又可分為兩個部分:前三句揭示題旨;后四句進(jìn)一步展示采蓮時的歡樂情景以及廣闊場面。而詩中第三句又在全詩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使上下相連,不著痕跡。詩的意境清新、開朗,寓情于景,景中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到美景如畫,心曠神怡,呈現(xiàn)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這首詩在樂府分類中屬《相和歌辭》,“相和歌”本是兩人唱和,或一個唱、眾人和的歌曲,故“魚戲蓮葉東”四句,可能為和聲。故此詩的前兩句可能為男歌者領(lǐng)唱;第三句為眾男女合唱;后四句當(dāng)是男女的分組和唱。如此,則采蓮時的情景,更加活潑有趣,因而也更能領(lǐng)會到此歌表現(xiàn)手法的高妙。
詩中“東”、“西”、“南”、“北”并列,極易流于呆板,但此歌如此鋪排,卻顯得文情恣肆,極為生動,從而充分體現(xiàn)了歌曲反復(fù)詠唱,余味無窮之妙。
荷花詩詞12
荷花是夏天花的代表,別名蓮花、芙蕖、芙蓉、菡萏、藕花等等。以其外形特征命名的有荷花、芙蓉、菡萏;以其生長習(xí)性命名的有水芝、水花、水蕓、水旦、水目、澤芝;以荷花圣潔高雅的氣質(zhì)命名的有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宮仙子、玉環(huán)等。古時江南風(fēng)俗,陰歷六月二十四日為荷花生日,荷花因而又有“六月花神”的雅號。
荷花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詩經(jīng)》中就有“彼澤之陂,有蒲菡萏”之句,《離騷》中也有“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之句?梢娤惹貢r期,荷就有象征美麗、高潔的意義。南朝時,關(guān)于采蓮的民歌盛行,如樂府長詩《西洲曲》中有“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之句,因“蓮子”諧音“憐子”有愛憐之意。真正把蓮的地位提升到君子的應(yīng)該是宋代大學(xué)者、理學(xué)創(chuàng)始人周敦頤,他認(rèn)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花之君子者也”。后多以荷花比喻清高脫俗,不與世俗同流的君子。
關(guān)于描寫荷花的詩詞有很多,最為人們熟知的當(dāng)推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之句,它把荷花的美寫到極致,千百年來廣為傳頌。他的另一首《小池》也別有風(fēng)韻,“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通俗質(zhì)樸,清新自然,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還有一首《暮熱游荷池上》,描寫的是夏日荷花。“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夏天的悶熱,很容易讓人抓狂,好像被一個巨大的東西蒙蔽著,感覺不到一絲涼風(fēng),連空氣也仿佛凝滯起來。已經(jīng)到了傍晚,天氣還沒有轉(zhuǎn)涼的跡象,連那荷花都開始憂愁了,一副萎靡不振的樣子,把頭深深地藏在荷葉中。這兩句寫夏天的悶熱,但流露出來的卻是詩人的欣喜之情。用荷花的“深藏”來寫出天氣之熱,化靜為動,富有動態(tài)美。整首詩充滿生活氣息,筆調(diào)輕快,表達(dá)了詩人對夏季傍晚美景的喜愛之情。另一首《詠荷雨》也寫得饒有趣味,“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荷葉上的雨如珍珠一般,晶瑩透亮,不斷地跳動。雨初落在荷葉上,就碎成小粒的珍珠,一瞬間又聚成一顆大的,如此反復(fù)。荷葉此時成了一只碩大的綠杯,它的每一次晃動都使得珍珠滾動聚合,等到雨水積聚多了,荷葉便無法承受它的重量,微微一傾,水珠便像水銀一般瀉入池中。
北宋周邦彥的《蘇幕遮?燎沉香》中對荷的描寫最為王國維稱道。周邦彥的詞以富艷精工著稱,但這首詞卻清新自然,如出水芙蓉,特別是“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兩句,被國學(xué)大師王國維評為“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吧窭怼睉(yīng)指精神、神韻,是把荷所具有的風(fēng)神韻致準(zhǔn)確地傳達(dá)出來了。荷葉上殘留的雨珠,在清晨的陽光照耀下,很快消失了。水面上的荷葉如撐起的一個個圓圓的傘蓋,在晨風(fēng)的吹拂下,不斷地“招搖”呢,又如一位位采蓮的江南女子,身著綠羅裙翩翩起舞,真是可愛之至。詞句煉一“舉”字,畫面感極強(qiáng),將荷葉擎出水面的樣子形象地描摹出來,玲瓏可愛,意趣橫生。
李商隱對荷花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關(guān)于荷花最為著名的詩句應(yīng)是那句“留得殘荷聽雨聲”。這句是全詩的點睛之筆,情感悲到極致,意境卻美到極致!皻埡伞笔羌t蓮的故衣,經(jīng)歷了夏與秋的變換,越發(fā)的滄桑,雨打殘荷的聲音想必也不會那么悅耳。只是,在這樣的一個秋夜,除了蕭蕭風(fēng)雨聲,最動聽的恐怕就剩下雨打殘荷聲了吧。一聲聲,點點滴滴,錯落有致,總算勝過一個人孤獨地度過這漫漫長夜。一個“留”字,足見得詩人的欣喜之情,還好沒有錯過,還好就這么不期而遇。他還說,“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在這里,荷葉荷花的相配是完美無缺的,荷葉之卷舒,荷花之開合,相互映襯,自然而然,美麗無比。荷花盛開之前,荷葉已浮在水面上,清潤圓正,漸漸擴(kuò)大而成傘蓋擎在水面。這時荷花才緩緩而來,如嬌羞的美人,隱藏在荷葉間,二者相映成趣,和諧自然,彼此的美才得以展現(xiàn)。當(dāng)然,詩人寫的不僅僅是花與葉關(guān)系的問題,而是有深意的。詩人將荷葉荷花相配的特殊美與其他花卉對比,其實是說他們二人琴瑟和諧,佳偶天成。后來,荷葉卻代表了他心中的遺恨,“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連用兩個“荷葉”,說明荷在作者心中的分量之重。這兩句把無情的荷葉化為有情之物,仿佛荷葉的生、枯都與詩人的哀思有關(guān)。這兩句無論從語氣、字句、修辭、寫法諸方面無不恰到好處地表達(dá)出悼亡的沉痛之情。
李璟的《攤破浣溪沙》中也有兩句描寫荷花的精彩詞句,“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他不過寫的是荷的衰敗乃至自然界萬物的凋零,可王國維卻從中看出了“眾芳蕪穢”、“美人遲暮”。“菡萏香銷翠葉殘”就是說荷花香氣已經(jīng)消減了,花瓣已經(jīng)零落了,連青翠的荷葉都已經(jīng)凋殘了。荷花的凋殘不同于桃李,桃李往往一下子落盡,是“風(fēng)飄萬點正愁人”,讓人一剎那就把所有的悲傷都釋放出來。而荷花卻不是這樣,它一瓣瓣地零落,一天天地老去,荷葉一片片地殘破干枯,直到最后還留在水面。它的老去像極了人生,那是一種可怕的`憔悴,讓人不緊不慢地看它由盛轉(zhuǎn)衰,讓人從中也看到了自己的生命軌跡。
李清照著名的《一剪梅》中寫道:“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當(dāng)然她著重寫的不是荷花,凋殘的荷花在這里只是引起她情感波動的觸媒而已。花開花落,既是尋常自然現(xiàn)象,又是人間悲歡離合的象征;ㄖx有再開之日,而人的每一次離別都不能確定是否還能重聚,因此“相見時難別亦難”!坝耵∏铩笔钦f竹席發(fā)涼,既是觸覺,也是詞人凄涼獨處的內(nèi)心感受。如果心是孤獨悲涼的,就算是厚厚的錦衾也應(yīng)該是冰涼的吧?墒悄欠N閑愁無法排遣,“才下眉頭,又上心頭”,襲了一身,這濃濃的秋意,不過是濃濃的閑愁。她青春年少時也與荷花有一次充滿趣味的邂逅!芭d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終于到了日暮時分,作者得以暢覽溪亭精致,于是駕著小船回家,不料卻闖入了荷花深處,結(jié)果“驚起一灘鷗鷺”!芭夯ā奔春苫ǎ蚝苫ㄊ菑呐洪L出來的,所以在詩詞中也常叫藕花,這里是為了符合格律的要求而用藕花。這兩句雖為記事,卻勾畫出一幅美妙靈動的荷間少女圖。田田的荷葉間,點綴著盛放的荷花,忽然一陣騷動,荷葉、荷花都擺動起來,原來是一位少女泛舟闖入,她正胡亂地劃動小船尋找歸路。還有一首秋日游湖之作,“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這時雖然荷葉荷花都已經(jīng)殘敗,可是蓮子卻成熟了,一朵朵蓮蓬挺立在湖面,給人一種豐收的喜悅之感。湖邊的蘋花和岸上的小草并沒有蕭條的起色,反而像被清瑩的露水洗過一樣青翠欲滴。這兩句寫深秋之景,“蓮子已成”是對“秋已暮”的呼應(yīng),更是“紅稀香少”的具體呈現(xiàn),雖有“老”字,卻無衰敗頹唐之意;雖然不再有“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的情致,也一樣使人愉悅,那飽滿的蓮房蘊藏的不正是希望嗎?況且再加上綠油油的蘋花汀草、沙中睡眠的鷗鷺,整個畫面都充滿了生機(jī),顯示出詞人不同凡俗的情趣與襟懷。
孟浩然有一首《夏日南亭懷辛大》詩,其中有兩句涉及到荷花,雖然只是一帶而過,卻給人以極美的藝術(shù)享受!昂娠L(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荷花香氣幽微清淡,在涼爽的夏風(fēng)中夾雜著,若有若無,一陣陣襲來。竹葉上的露珠時不時滴下,發(fā)出清脆的聲音,如珍珠落玉盤般圓潤悅耳。關(guān)于這兩句,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評論說“一時嘆為清絕”,除了景色本身給人以美的感受以外,同它們的音樂美也大有關(guān)系。詩句中的去聲字“送”鏗鏘有力,加強(qiáng)詩句的抑揚頓挫之美;“滴”字音韻和諧舒暢,本身就有一種清脆的聲響。這種嗅覺、觸覺的美妙,僅憑朗讀就能感同身受,更何況詩人還身臨其境呢?
大詩人李白也偏愛荷花,它說“鏡湖三百里,菡萏發(fā)荷花”,一開始就營造了一種壯美的荷花圖。柳永說西湖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而李白張口就是三百里的荷花,所望之處皆是荷花荷葉,令人眼花繚亂,陶醉不已。不僅如此,他還請來美人西施繼續(xù)為鏡湖錦上添花,西施采蓮,美得不可方物,以至前來觀看之人阻塞了若耶溪。李白的《淥水曲》也是一首流傳甚廣的小詩,它把人與荷花融為一體,極富情味。“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荷花亭亭玉立,像一位妙齡少女,清新而嫵媚,它半開半閉像是要開口說話一樣,又帶些許的羞澀,十分動人。見此美景,采蘋女突然神魂搖蕩,無限哀婉惆悵起來。此詩中最精彩的一句是“荷花嬌欲語”。荷花純潔無暇正像一位純真的少女,她欲言又止,無限羞澀!坝Z”二字尤為傳神,運用擬人手法,刻畫出荷花含苞待放的情態(tài),同時也暗喻詩中的采蘋女情竇初開的嬌羞面容。大概正因為采蘋女見荷花如見自己,而觸動了心中的情事,以至“愁殺蕩舟人”。還有一首《折荷有贈》詩里寫到“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迸优收哿艘恢扇~,見碩大的綠荷之上,滾動著顆顆晶瑩的水珠,仔細(xì)把玩之中,才突然發(fā)現(xiàn)蕩漾中的水珠并不是圓的。水珠不圓自然有客觀因素,作者這樣說當(dāng)然是別有寓意,它巧妙地暗寓了這位女子細(xì)微的內(nèi)心活動。“荷”諧音“合”,“攀荷”即有希望聚合成雙之意;“不成圓”的“圓”,又雙關(guān)為團(tuán)圓之“圓”。暗寓了女子由對愛情的向往轉(zhuǎn)為些許的失望這種心理過程。也有一首送別詩,其中“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兩句描寫江南水鄉(xiāng)的景物。翠竹本生于岸邊,并非水中,詩人不說竹色綠,卻說“溪下綠”,顯見這是水中竹子的倒影;荷花原生在水面,作者不說荷花香,卻說“鏡中香”,同樣說的也是倒影。荷花水中的倒影,是不會香的,作者想象力超群,一句“鏡中香”頗具禪意,看似有違常理,其實令人于形象的比喻中悟出真象,實在是妙絕。
賀鑄的《踏莎行?楊柳回塘》寫的是荷花的命運,同時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寫照!爱(dāng)年不肯嫁春風(fēng),無端卻被秋風(fēng)誤”這兩句是荷花的心事,它終于還是向詩人傾訴了。當(dāng)然這是作者的想象,因詞中的荷花既是人,人與花合二為一,所以詩人才發(fā)此感慨。荷花開在夏季,而夏天卻不是百花爭妍的春天。春天萬紫千紅,百花最終選擇“嫁與”春風(fēng),就連飄落都是風(fēng)風(fēng)光光的?墒呛苫▍s不懂也不屑如此,她開在烈日炎炎的夏日,于回塘、別浦中開放,她不愿與群花爭艷爭寵,那種孤芳自賞的個性與梅花相仿。這是寫荷花的性格,也是寫作者的品格修養(yǎng),表達(dá)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的高雅志趣。但反過來講,正是由于荷花當(dāng)年不解嫁春風(fēng),才落得“紅衣脫盡芳心苦”的凄涼晚景,這就又反映了作者由于性格與社會風(fēng)習(xí)相沖突,以致仕路坎坷,沉淪下僚的感嘆,流露出美人遲暮的悲嘆對自己早年過于孤高自傲的一種悔恨。
荷花因是夏天之花,夏天又是多雨的季節(jié),因此,古詩詞中的荷花常會與雨珠連在一起,如元好問的“驟雨過,珍珠亂撒,打遍新荷”。很多情況下,荷花都是作為景物中的一個組成成分而出現(xiàn),如描寫江南水鄉(xiāng)的“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之句,描寫池塘的“東風(fēng)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之句,描寫夏日的“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風(fēng)蒲獵獵小池塘,過雨荷花滿院香”等等。
荷花詩詞13
憶舊游慢荷花宋·趙以夫
愛東湖六月,十里香風(fēng),翡翠鋪平。
誤入紅云里,似當(dāng)年太乙,約我尋盟。
葉舟蕩漾寒碧,分得一襟冰。
漸際晚輕陰,修蒲舞綠,倦柳梳青。
娉婷。黯無語。想怨女三千,長日宮庭。
六六闌干曲,有玉兒才貌,誰與看承。
柔情一點無奈,頻付酒杯行。
到夜靜人歸,涼蟾自照鷗鷺汀。
荷花詩詞14
荷華媚·荷花
朝代:宋朝|作者:蘇軾
霞苞電荷碧。天然地、別是風(fēng)流標(biāo)格。重重青蓋下,千嬌照水,好紅紅白白。
每悵望、明月清風(fēng)夜,甚低迷不語,嬌邪無力。終須放、船兒去,清香深處住,看伊顏色。
荷茶入梅陰中
朝代:宋朝|作者:錢時
老梅臨沼綠陰陰,一朵荷花透入林。
不比世間紅粉面,結(jié)交真有歲寒心。
潯陽三題·東林寺白蓮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東林北塘水,湛湛見底清。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莖。
白日發(fā)光彩,清飆散芳馨。泄香銀囊破,瀉露玉盤傾。
我慚塵垢眼,見此瓊瑤英。乃知紅蓮花,虛得清凈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結(jié)才成。夜深眾僧寢,獨起繞池行。
欲收一顆子,寄向長安城。但恐出山去,人間種不生。
蓮花
朝代:宋朝|作者:石延年
含情默默向?qū)愉,語語幽懷定未知。
洛浦微波長映步,漢宮香水不濡肌。
心通幾點韜光藕,腸結(jié)千古托亂絲。
荷花
朝代:宋朝|作者:劉筠
水國開良宴,霞天湛晚暉。
凌波宓妃至,盪槳莫愁歸。
妝淺休啼臉,香清愿襲衣。
即時聞鼓瑟,他日問支機(jī)。
繡騎翩翩過,珍禽兩兩飛。
牢收交甫佩,莫遣此心違。
荷花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亭亭風(fēng)露擁川坻,天放嬌嬈豈自知。
一舸超然他日事,故應(yīng)將爾當(dāng)西施。
白荷花
朝代:宋朝|作者:釋居簡
數(shù)畮澄漪不用耕,移根玉井不曾耘。
羽衣何處霓裳遍,翠蓋參差踏水云。
黃蓮花·一水盈盈獨立時
朝代:宋朝|作者:韓維
一水盈盈獨立時,六銖衣薄透冰肌。
臨川已沒龍丘遠(yuǎn),辜負(fù)芳妍乞好祠。
詠子誨門外荷花
朝代:宋朝|作者:陳藻
門外芙蓉未肯花,西風(fēng)彌月露多華。
我來為客如相約,細(xì)沼同時十一葩。
荷花
朝代:宋朝|作者:李訦
奇奇水上花,湛湛花下水。
花得水扶持,水因花富貴。
當(dāng)中既植藉,四畔還種葦。
自然秋風(fēng)生,便有江湖意。
荷花詩詞15
《浣溪沙·荷花》
四面垂楊十里荷,問云何處最花多。畫樓南畔夕陽和。
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且來花里聽笙歌。
譯文翻譯
四面垂柳圍繞著十里香荷。請問哪里蓮花最多?畫樓南畔,夕陽西落。
天氣乍一變涼,給人們帶來了秋的寂寞。蕭索的光陰,需用美酒打發(fā)、消磨。暫且來此花叢,細(xì)聽吹笙唱歌。
注釋解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
問云句:襲用韓愈《奉酬盧給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詩“問言何處莢蓉多”句。下句“畫樓南畔”是“何處”的回答。
光陰句:承上句“人寂寞”,因寂寞無聊,所以要用酒消遣日子。唐人鄭谷《樣潼歲暮》詩:“美酒消磨日”、歐陽修《退居述懷寄北京韓侍中》詩“萬事消磨酒百分”。消磨:消遣,排遣。
笙(shēng)歌:合笙之歌。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閏八月至九月間詞人初到潁州太守任上。詞人當(dāng)時在觀賞潁州西湖的荷花,忽然感覺當(dāng)官寂寞孤寥,于是作下了這首詩。
詩文賞析
上片首寫西湖荷花盛多: “四面垂楊十里荷,問云何處最花多。”潁州西湖是安徽的風(fēng)景名勝,其十里荷花更是秾麗迷人。人謂“東坡處處有西湖”,如杭州有西湖,潁州也有西湖,“性本愛丘山”的詞人,他吟詠湖山,并熱愛湖山。在十里荷香的潁州西湖,必會引發(fā)他描摹湖景的'無限樂趣,故下文云:“畫樓南畔夕陽和”。在四面依依垂楊和十里荷香的幽雅境界里,詞人又看到南畔的畫樓頂端正掛著一輪溫和的夕陽,五彩的晚霞籠罩天空,映照著水波蕩漾的湖面,給人以舒展愜意的美感享受。
下片突然轉(zhuǎn)折,從快意煞時轉(zhuǎn)向孤寂哀傷:“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碧鞖庹鲆l(fā)了詞人的寂寞感,真實而自然,但實際上,并非天涼必然引起寂寞,而是由于詞人內(nèi)心早存寂寥空漠的人生感受的緣故,天涼只是氣候的誘因而已。此時的詞人,可謂壯志難酬而心存憂慮,他在朝中屢遭小人攻訐和當(dāng)軸者的忌恨,被迫“補外”作地方官。詞人此時正是在三次被排擠而“補外”的坎坷境遇中,所謂“一肚皮不合時宜”,使他厭倦仕途、崇尚歸田。結(jié)語“且來花里聽笙歌”,說自己且憂中取樂,躲進(jìn)荷花叢中來聽賞悠揚哀傷的笙歌。
此詞作細(xì)致描繪了詞人面對潁州西湖的盛開荷花所引起的仕宦寂寞感受。全詞大起大落,心物交融,強(qiáng)烈反差,寄慨遙深。本欲在淡泊利祿中使自己的心理獲得平衡,然而實際上卻是“剪不斷、理還亂”,使自己陷入愈加難以解脫的矛盾苦悶之中。
【荷花詩詞】相關(guān)文章:
荷花的詩詞04-02
荷花詩詞05-15
關(guān)于荷花的詩詞08-04
唯美荷花詩詞02-21
關(guān)于荷花詩詞08-11
詠荷花的經(jīng)典詩詞01-30
有關(guān)荷花的詩詞01-30
形容荷花的詩詞01-21
描寫荷花的詩詞01-21
寫荷花的經(jīng)典詩詞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