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靜女翻譯(一):
閑雅姑娘真美麗,等我城上角樓里。
故意逗人不露面,來回著急抓頭皮。
閑雅姑娘美娟娟,送我筆管紅艷艷。
紅色筆管光閃閃,喜愛你的美容顏。
送我嫩茅自郊外,嫩茅確實美得堅。
不是嫩茅有多美,只因美人送得到。
靜女翻譯(二):
嫻靜姑娘真可愛,約我城角樓上來。
故意躲藏讓我找,急得抓耳又撓腮。
嫻靜姑娘好容顏,送我一枝紅彤管。
鮮紅彤管有光彩,愛它顏色真鮮艷。
郊野采荑送給我,荑草完美又珍異。
不是荑草長得美,美人相贈厚情意。
靜女翻譯(三):
嫻靜姑娘真漂亮,約我等在城角樓上。
故意躲藏讓我找,急得搔頭徘徊心緊張。
嫻靜姑娘真嬌艷,送我一枝紅彤管。
鮮紅彤管有光彩,愛它顏色真鮮艷。
郊野采荑送給我,荑草完美又珍異。
不是荑草長得美,美人相贈厚情意。
注釋:
1、踟躕:徘徊不定。
2、孌:面目姣好
3、城:城墻。
4、俟:等待,此處指約好地方等待。
5、搔首踟躕:以手指撓頭,徘徊不進。
6、城隅:城角隱蔽處。一說城上角樓。
7、靜女:貞靜嫻雅之女。靜:嫻雅貞靜。
8、愛:同“薆”,隱藏。
9、姝:完美。
10、隅:城墻上的角樓。
對靜女翻譯的解析
1.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靜女,指有貞靜均壹美德的女子。姝,音樞;完美貌[1]。俟,音仕;等待。城隅:本詩指王都外城城墻四角的屏障,也就是加高的女墻。在西周及春秋時期,僅有王都能設城隅[2]。周禮規(guī)定城隅高度為九雉(高一丈長三丈為一雉),是整個城墻中最高的地方。在西周時期,僅有王都鎬京的外城城墻是四周合攏的,稱為“周城”;諸侯國的國都城墻不得合攏,必須留南面以受過,稱為“軒城”。春秋后期開始,各諸侯國相互攻伐,也不把周朝的朝廷及周禮的規(guī)定放在眼里,所以都把南面的城墻也砌上了。
這兩句的大意:那位美麗并且有貞靜均壹美德的女子,我(或我們)在城隅上等待她。
“俟我于城隅”應當理解為“我俟于城隅”,否則這首詩無解,或者如朱熹給這首詩下的定義:“此淫奔期會之詩也。”在中國古代(到清朝都是這樣),如果一個年輕女子,公然站在王都的城墻最高處等著跟一個男子相會,除非是精神出問題了。不要說公然這樣做,哪怕是偷偷摸摸的,“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孟子.滕文公下》)”
《谷風》:“宴爾新昏,不我屑以”、“不我能慉”、“以我御窮”!督秀帷罚“之子歸,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等等,都是將謂語動詞放在主語前面的用法。
2.愛而不見,搔首踟躕:搔,音騷;搔首,指以手搔頭,期待或焦急貌。踟躕,音遲除;猶豫及徘徊不前的樣貌。這兩句的大意是:因為之前看中她了,卻一向不見她從城門中出去或進來,我以手搔頭,在城隅上徘徊不定。(“愛”是看中、選中之意,沒有男女情愛的成分。)
在先秦時期,婚前及婚后的官家女子都有可能到城外去采摘蔬菜以供祭祀之用,請參看《采蘩》、《采蘋》、《草蟲》等詩篇的賞析。
3.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孌,音巒;婉孌、完美貌。貽,音儀;贈送!墩f文》:“貽,贈遺也。”彤管,桿身漆朱的筆,古代女史記事專用。依《周禮》的規(guī)定,周朝時期,王宮中有女史八人,每位女史還有兩位奚女助手,王后及妃子的所有活動都要被記錄下來,包括什么時候侍奉天子,什么時候離開,什么時候懷孕、分娩等等。如果漏記了什么事情(異常是王后或妃子做錯事更應當記錄),被其上級女官(女祝或女御等)發(fā)現(xiàn),那女史官有可能會被殺頭或受很重的處罰?追f達《毛詩正義》疏:“女史若有不記妃妾之過,其罪則殺之,謂殺此女史。”
這兩句大意是:那位美麗并且有貞靜均壹美德的女子啊,我送她一支彤管。(言外之意是,我們選中了這位有貞靜均壹美德的女子進王宮當女史官。)
“貽我彤管”應當理解為“我貽彤管”,否則不合常理。本詩作者的身份是“內(nèi)宰”,就是負責管理及選拔王宮中女官的事情,筆者在賞析中會詳細介紹。
4.彤管有煒,說懌女美:煒,音偉。明亮或紅彤彤的樣貌!墩f文》:“煒,盛赤貌。”說,音義通“悅”。懌,音亦;喜悅。“說懌”即“喜悅、贊美”之意。女,音義通“汝”。這兩句的大意:(你看)彤管閃爍著紅色的光芒,好像是在贊美你的品德。(言外之意是說,彤管閃爍著紅色的光芒,證明它認可了你啊,所以你很適合到王宮中當女史官。)
5.自牧歸荑,洵美且異:自牧,自我修養(yǎng)。出自《易經(jīng).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孔穎達疏:“恒以謙卑自養(yǎng)其德也。”歸,回歸、當成、比作。荑,音提,音義通“稊”;荑是“荑稗(稊稗)”的省稱。在先秦時期,人們以五谷為主食,根據(jù)(東漢)趙歧的注解,“五谷”為“稻、黍、稷、麥、菽”。而“荑、稗(音拜)”為二草名,它結(jié)實比稻谷小,亦可食,一些地方的百姓會在自我開墾的平田中種荑稗當雜糧吃。“五谷”為主,“荑稗”為副(次)。“自牧歸荑”是說“在個人的修煉中要始終把自我當作荑稗那樣謙卑”,與“卑以自牧”意思相近似。洵,音尋;信、誠然、的確。“洵美”一詞在《詩經(jīng)》的很多詩篇中出現(xiàn)過。
這兩句大意:在個人修養(yǎng)中要始終把自我當作荑稗那樣,堅持謙卑的品德。這樣修煉出來的道德品質(zhì)才會與眾不一樣。
6.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美人,有美德之人或指大德之士;與《簡兮》:“彼美人兮”意思相同。貽,音義通“遺”,遺留、保留。《康熙字典》:“《爾雅.釋言》貽,遺!咀ⅰ肯鄽w遺!稌遄又琛焚O厥子孫。”這兩句的大意:不是因為你人長得美,是因為你保留了古人(大德之士)謙卑的品德(所以我們選中了你)。
賞析:《靜女》這首詩講的是西周時期王都的官員“內(nèi)宰(下大夫)”選王宮女史官的事情。據(jù)《周禮.天官塚宰》記載,內(nèi)宰“以陰禮教六宮,以陰禮教九嬪,以婦職之法教九御。使各有屬。”文中所說的“陰禮”是指古代婦女所應當遵循的道德禮儀。西周時期王宮中的女官來源較復雜,有后妃出嫁時的隨嫁女子。有內(nèi)宰及其下屬在王都或六鄉(xiāng)選中的朝廷官員家庭的女兒(未許配人);也有各諸侯國因各種原因送出的女子。
歷代的經(jīng)學家都沒有將《靜女》這首詩的中心意思解讀出來,其實《左傳》提到了《靜女》這首詩。孟子還講解了本詩第三章的內(nèi)涵,可惜歷代的學者都沒有注意到。
《左傳.定公九年》:“《靜女》三章,取彤管焉。”因為“彤管”是王宮中的女史官專用的東西,所以《左傳》這段話的大意是:《靜女》這首詩共三章,講的是(內(nèi)宰)選取王宮中女史官的事情。
周朝時期的天子、后妃及各諸侯國的國君及夫人,他們?nèi)粘I钪械氖虑槎加腥藢iT記錄。據(jù)《禮記.玉藻》記載,天子及諸侯國君每一天所說的話及做的事情都有左右史記錄下來。天子的一舉一動,由左史負責記錄;天子的每一句話,由右史負責記錄;在天子身邊侍候的樂工,負責察辨樂聲是否異常。這樣做是為了使天子謹言慎行,并及時了解政令的得失[3]。后妃及諸侯國君夫人的言行也同樣有人記錄。即使是在周厲王及周幽王的時代,也沒有發(fā)生過不讓史官記錄或殺害史官的事情?v觀周朝八百多年歷史,正史中只記載了一齊殺害史官不讓史官記錄的事情,而這件事情也不是天子或諸侯國君下令干的。
據(jù)《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及《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公元前548年,齊國的大夫崔杼(崔武子)因事殺害了齊后莊公。齊國的太史官將此事記載在簡策上“崔杼殺莊公”,崔杼把太史殺死,并抹除了記錄。可是齊太史的二弟又一次記載上,崔杼又殺了他。太史的三弟不畏生死又記載上,崔杼只好放過了他。齊國的另一位叫南史氏的官員聽說太史都死了,拿了照樣寫好了的竹簡前去公庭,聽到已經(jīng)如實記載了,這才回去。
古代的史官為了說真話,不畏生死的故事令人感動。從這個故事我們也能夠大致了解到《春秋三傳》及《史記》是怎樣寫成的。《春秋三傳》及《史記》的作者如果不是看到古代史官的原始記載,是絕對不會憑想像及猜測亂寫史書的。而這些原始記載的竹簡僅有皇家才有可能收集和保存著,也僅有像司馬遷這樣的太史官才有資格看到。
近代一些研究《詩經(jīng)》及中國歷史的學者將《毛傳》作者對《詩經(jīng)》一些解讀當成了歷史,并以之否認《史記》的一些記載,筆者個人淺見,這是錯誤的做法!睹珎鳌返淖髡呒词钩錾哪甏人抉R遷早,他畢竟是地方的學者,他所能看到的書籍與西漢皇家宮廷的藏書無法相比。所以《毛傳》作者對《詩經(jīng)》中詩篇的釋義,也只能作為參考而已。凡是與正史的記載有沖突的地方應當以正史為準。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那位美麗并且有貞靜均壹美德的女子啊,我們在城隅上等待她。因為之前看中她了,今日卻一向不見她從城門中出去或進來,我以手搔頭,在城隅上徘徊不定。
這一章講的是主管王宮事務的內(nèi)宰官員發(fā)現(xiàn)了一名女子很適合當王宮中的女史官,所以在城隅那等待這名女子。還有一種情景是內(nèi)宰官的下屬發(fā)現(xiàn)后報告給內(nèi)宰,請他來觀察看看。只是沒看到這名女子從城門中進出,所以“搔首踟躕”有點兒著急。(城隅高九丈,是整個城墻的最高處,在此處等待人也貼合常理。)
本詩中的“我”有可能是一個人,也有可能是幾個人,因為“內(nèi)宰”這個部門的官員共有一百多人。(《周禮.天官塚宰》:“內(nèi)宰,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那位美麗并且有貞靜均壹美德的女子啊,我送她一支彤管。(你看)彤管閃爍著紅色的光芒,像是在贊美(或認可)你的品德。
這一章講的是“內(nèi)宰”官及其下屬最終等到了這位女子,經(jīng)過一番交談,了解了這位女子的情景后,送給她一支彤管,那是王宮中女史專用的記事筆,“貽我彤管”意即“我貽彤管”,我(內(nèi)宰)將這支筆送給她,表示想讓她到王宮中去當一名女史官。“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言外之意是說選擇女史官主要還是研究對方有著貞靜均壹的美德。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在個人修養(yǎng)中要始終把自我當作荑稗那樣,堅持謙卑的品德,這樣修煉出來的道德品質(zhì)才會與眾不一樣。不是因為你人長得美,是因為你能保留了古人(大德之士)謙卑的品德。
這一章是內(nèi)宰官員對靜女說的勉勵的話,因為進王宮當女官,要接觸的人就多了,那么更應當堅持一個謙卑的心態(tài)去為人處事。
結(jié)語:《孟子.告子章句上》:“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這段話的大意是:五谷是莊稼中的好品種,但如果不成熟,那還不如荑、稗之類草種。仁,也在于是否成熟罷了。
孟子的這段話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對《靜女》這首詩的闡釋,筆者體悟到的言外之意是,荑(稊)、稗只是雜糧,它們沒有五谷在人們的心目中那么重要。可是五谷如果不成熟或者是在生長過程中夭折了,那么它們還不如荑稗這種雜糧呢。孟子文章中說的“仁”意即“成仁”,是表示在儒家的法門中修煉圓滿了。
古代儒家法門中修煉的人,不管是儒生、諸侯國君還是宮中的女官、后妃,每個人的起點也許不一樣,修煉的環(huán)境也不完全一樣。起點高的人沒有什么好驕傲的,起點低的人也沒有什么好泄氣的。不一樣的起點,就好比是五谷與荑稗的區(qū)別那樣,不成熟(成仁)一切都等于零。
在修煉過程中,堅持一顆謙卑的心態(tài)異常重要,修煉的人即使在常人中取得一點成就,也不能驕傲。驕傲會助長人的各種執(zhí)著心的滋長。
【靜女的翻譯】相關文章:
動與靜作文04-04
靜優(yōu)秀作文02-22
關于靜的作文04-11
《動與靜》說課稿01-18
夜靜的說說01-27
靜等花開作文05-08
歲月靜好作文03-23
歲月靜好的說說11-19
歲月靜好文案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