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動物的卵》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動物的卵》教學反思1
《動物的卵》一課,就是讓學生親自去觀察研究動物的卵,從雞蛋上去獲取最多的發(fā)現(xiàn)。讓學生學會比較、學會觀察與探究,組織學生合理有序地進行這一系列活動。雞蛋是學生很熟悉的事物,用雞蛋作為研究對象調(diào)動學生的以往經(jīng)驗研究起來也比較容易,易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例如:學生在觀察前首先讓各組學生討論,想怎么觀察?你想怎么打開雞蛋進行觀察?在學生觀察中,充分放手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計劃、自己的想法自主觀察探究,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并且給學生們適當?shù)囊龑。讓學生感受到老師也是他們中的一員與他們共同觀察。這樣學生就有濃厚的想要成功、想要發(fā)現(xiàn)別人沒有看到的現(xiàn)象的愿望,所以探究的熱情也就異常的高漲。學生在分組活動時,觀察的很仔細,提出了很多我都沒有想到的問題。每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都會很興奮的告訴我,讓我參與到他們當中,在他們發(fā)現(xiàn)的問題中有很多沒有研究價值的`,這時我也沒有加以阻攔。而是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其它有價值的問題,充分保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存在的問題:
1.沒有再三強調(diào)學生注意雞蛋,有學生把雞蛋弄碎,沒有做好準備工作例如抹布之類的。
2.準備材料不夠充分。
3.實驗前沒有說清規(guī)則
《動物的卵》教學反思2
預備上這節(jié)課時,課前我請了每個小組帶來了一個生雞蛋和一個熟雞蛋。
課程中間,首先觀察一些其他動物的卵,尋找相同和不同時,不同點中,學生們對于雞蛋,蛇卵等卵有殼很好判斷,但是他們同樣也認為,蠶卵外面的那層,也是殼,這是學生的一個前知識概念判斷。從這個知識概念,我們對于卵外面是否有殼,先做了對于青蛙和魚卵的講解。學生可以觀察到,他們的卵是直接可見里面的生命的,而維持卵的外部形狀,是因為外面有層膜保住了,因此從學生看到的這層現(xiàn)象,我進行講解殼的解釋是包裹在膜外面的一層稍微比較硬的部分,我們不能透過它看到里面的'生命,而那樣的卵就是有殼的。(關于有殼和無殼的講解,有更好方法的老師,可以分享給我)
后面對于觀察卵的內(nèi)部結構~熟雞蛋剖開觀察時,第一次,我是直接給學生切開,然后他們觀察,發(fā)現(xiàn)有的組會忽略掉氣室這個結構,所以后面改進是讓學生先觀察外部再進行猜想內(nèi)部結構有那些。有的學生的猜想是內(nèi)部直接有完整的小雞,也是比較有趣的。外部結構觀察到形狀是一端圓一端尖,外面有硬硬的殼,可以保護卵。請敲開圓的一端發(fā)現(xiàn),里面是有一個空隙,我們叫做氣室。希望學生就能自己發(fā)現(xiàn)了,而且他們還發(fā)現(xiàn)殼里面是兩層膜,一層貼殼,一層貼著卵白,這樣中間才形成的氣室,幫助呼吸。
關于內(nèi)部結構的功能,我有問學生你覺得那部分是形成小雞的,他們有的說卵黃,有的說是一起的。然后我請他們再觀察了青蛙卵結構,發(fā)生是透明膜里面包著一個小點。那雞蛋的那部分結構很像這個卵呢?打開生雞蛋觀察,發(fā)現(xiàn)是卵黃特別像這種卵,那外面的卵白有什么用了,結果青蛙卵生活中水中,不缺水,才沒有卵殼結構。學生就聯(lián)想到那卵白可能是補水的,因為生的卵白就是那種流動液體狀的。
通過這樣的觀察過程,學生自己觀察總結到的知識,讓他們覺得探索生命發(fā)生的過程更有趣,讓科學知識學起來更有趣。(一個小貼士,后面做實驗不用帶生雞蛋來學校比較好,因為觀察以后丟掉很浪費,所以后面我們設計的活動是老師敲一個做示范,后面請學生自己回去觀察生雞蛋,并做成雞蛋料理。后面許多家長給我反饋的是,孩子們都是自己做的料理。那樣既觀察了解了科學知識,學生也培養(yǎng)了實際勞動能力,超級厲害。)
《動物的卵》教學反思3
在寫反思之前,我對自己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在前兩次的備課中,我沒有認真準備,對知識的把握點不夠,對該強調(diào)什么,該突出什么沒有做到位,知識梳理不夠流暢,只關注了自己的教學過程,而對學生的掌握方法和掌握程度估計少,所以導致我是片面地在備課,這種方法不可取,所以我非常自責,有時候可能自己稍微多做點,稍微多看點,稍微多想點,也許上完課就不是現(xiàn)在的這種感覺,F(xiàn)在我非常相信兩句話:1.機會只會給有準備的人2.只有你足夠努力,你才能從容不迫。
對于這節(jié)課,我有以下幾個方面做的不到位。
首先,這節(jié)課的開始一部分內(nèi)容是比較各種動物的卵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對于這個問題,可以直接讓學生寫在作業(yè)本上,可以邊回答,邊記錄。
第二,在學生紀律管理方面做得不夠,自認為已經(jīng)很兇了,其實還遠遠不夠。的確,我很贊成以愛教學,以愛感化學生,但是有時候過多的愛護是對學生的放縱。
第三,這節(jié)課的重點應該放在雞蛋的結構和卵生動物這一塊,但是我沒有做一個總結,讓學生能深刻理解,過多在乎自己的.教態(tài),而沒有關注到學生,這是很多新老師的通病。
總之,在接下來的教學生涯中,我將不斷進步,不斷努力,爭取提高自己,也培養(yǎng)更多的熱愛科學的學生。
《動物的卵》教學反思4
春天不只是植物的,春天也屬于動物。由植物的繁衍聯(lián)系到動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種子聯(lián)系到動物的卵,這也是對動物^新學生命研究的引入。
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對動物卵的研究,讓學生注意到植物和動物的繁殖有相似之處。引導學生從較大范圍的一般觀察到對某一特定對象的深入觀察,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學生觀察了不同動物卵的'圖片,知道動物的卵大多是圓形的或橢圓形的,但它們的大小不同,顏色不同,數(shù)量不同,有的卵上還有花紋,這些卵所產(chǎn)的地方不同,有的在樹上、有的在葉子上、有的在水里、還有的在泥土里,從中體會到動物的卵是多種多樣的。
不同動物的卵有好多不同的地方,那么同一種動物的卵又是怎樣的呢?教師出示雞蛋、鴨蛋 、鵝蛋、鵪鶉蛋等鳥類產(chǎn)的卵。要求他們繼續(xù)觀察,找出同一類動物卵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由于有了前面的觀察經(jīng)驗,他們很快就知道它們都是橢圓形的,但大小、輕重差異很大,有的殼上有花紋,顏色也不同。不同動物的卵是不相同的,即使同一類動物的卵也是不一樣的,學生也明確了動物世界的多樣性。
教學的重點引入了讓學生對雞蛋的觀察和探究。學生用眼睛、放大鏡看,用手摸、捏,從外部認識了雞蛋的形狀和特點。學生必須十分清楚的了解雞蛋的內(nèi)部結構,才能更好的與植物種子進行比較。我讓學生把雞蛋打在盤中,他們分清了透明的、粘粘的這部分是蛋清;中間黃色的叫蛋黃。學生仔細觀察蛋黃后,發(fā)現(xiàn)蛋黃上有一個小白點,教師告訴他們這個小白點就是胚盤,是雞胚胎發(fā)育的部位,是雞的小生命所在。接著學生觀察切開的熟雞蛋,與生雞蛋比較,熟雞蛋的各部分分別是生雞蛋的哪一部分。學生觀察后議論紛紛,認為蛋白就是蛋清,蛋清燒熟以后就是蛋白,黃色的部分就是蛋黃。有的學生還發(fā)現(xiàn)雞蛋大的一頭有空隙,有的學生從課外書上了解到這大的一頭是氣室,能為胚胎發(fā)育提供空氣。
學生對雞蛋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教師隨即讓他們推測一下,雞蛋的各部分相當于植物種子的哪個部分,學生小組討論后匯報,“我覺得蛋白、蛋黃相當于子葉”,“我認為胚盤相當于種子的胚”,“我覺得蛋殼相當于種皮”。那么雞蛋的各部分對胚胎發(fā)育又有什么作用呢,此時,學生的思維相當活躍,“蛋殼可以保護胚胎”,“蛋黃可以為胚胎發(fā)育提供養(yǎng)料”,“胚可以發(fā)育成小雞”,“氣室能為胚胎發(fā)育提供空氣”,“蛋白大概也是養(yǎng)料吧”,“我認為蛋白還可以提供水分”。
通過深入的觀察與探究,學生明白了動物和植物相關聯(lián)的地方,而生命的研究才剛剛開始,它將會給學生帶來研究的樂趣。
《動物的卵》教學反思5
《動物的卵》是《新的生命》單元第六課內(nèi)容。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孩子們拓寬了視野,豐富了知識,而且有了細心觀察的欲望,這是最難能可貴的。回憶本節(jié)課,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圖片展示,拓寬視野,豐富知識。
課前我收集了大量的有關動物的卵的圖片制成了幻燈片,供學生觀察。孩子們看著各種各樣的動物的卵的放大的圖片,連連稱奇。“呀,蝴蝶的卵是這樣的。 薄翱炜,瓢蟲的卵!我還沒見過呢!”“這個,快看這個,魚的卵,看,還有眼睛呢!真有意思!”“可這是開了眼了……”
2、實物觀察,懊惱自己的.粗心大意。
課堂上,用放大鏡觀察非常熟悉的雞蛋。孩子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蛋殼上還有小孔!袄蠋,原來雞蛋上有孔!”“什么?我咋不知道!”“快換個雞蛋看看!真的有!”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說著自己的發(fā)現(xiàn)。趁著孩子們的這股勁兒,我告訴孩子們,其實很多事物原本就是存在的,可往往卻被我們忽略了,那是因為我們太粗心大意了。
3、視頻演示,感受生命的孕育
由于青蛙卵的孵化和小雞的孵化沒法實驗,也只好用視頻資料代替。孩子們看著細胞的分裂變化,逐漸孵化成型,感受著生命的孕育與神奇,都驚奇地睜著大眼睛。
4、課外延伸,體現(xiàn)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理念。
雖然課堂上無法進行孵化實驗,但班級大多數(shù)孩子都是農(nóng)村的,對于收集青蛙卵并不困難。于是我安排了課外作業(yè)——收集青蛙卵,并將其孵化成小蝌蚪,觀察記錄青蛙卵在孵化過程中的變化。當然,我也不忘提醒,將小蝌蚪送回大自然。然后,將觀察記錄拿來班級,與同學分享。
《動物的卵》教學反思6
本課是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新的生命”單元的第七課!秳游锏穆选芬徽n是“新的生命”單元的最后一個研究課題。學生在此之前學習、研究了植物的繁殖的一些知識,由植物的繁衍聯(lián)系到動物的繁殖,由植物的種子聯(lián)系到動物的卵,在探究植物新生命孕育的同時,探究動物新生命的孕育便開始了。
在本課的教學中采用了“自主觀察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形式,這樣有利于教師深入學生之中,與學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與學生共同“親歷科學”。由于這部分知識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用雞蛋作為研究對象有助于調(diào)動孩子的以往經(jīng)驗。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重點讓學生利用他們最熟悉的雞蛋來進行實物觀察,充分展示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和知識。
讓學生能夠真正的親歷一次“觀察——探究——分析——討論——總結”的科學探究過程。同時,能夠讓學生通過學習知識,養(yǎng)成嚴謹?shù)目茖W研究態(tài)度。使學生知道即使是他們最熟悉的事物也有不為他們所知的秘密,養(yǎng)成主動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愿意解決問題的習慣。尤其,要培養(yǎng)學生能運用多種感官來觀察研究,掌握一定的科學技能方法和愛護大自然小動物的健康心理。
本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經(jīng)歷一次對動物的.卵進行觀察和探究的過程。在觀察的基礎上能對研究的問題進行推測,并通過進一步的觀察和查閱資料尋找證據(j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樂于探究動植物繁殖的奧秘。
科學概念:認識動物的一些繁殖活動及產(chǎn)卵動物卵的特點,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動植物的多樣性及動、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
《動物的卵》教學反思7
今天,學完了第一單元《電》部分,剛開始進行第二單元的學習,剛開始導入新課,同學們變表現(xiàn)的異常興奮。就感覺課堂紀律有點難駕馭。果不然,這堂課就失敗在這一點!秳游锏穆选愤@一課教學目標是觀察卵在形狀、顏色、數(shù)量、大小、內(nèi)外部結構等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了解動物胚胎是怎樣發(fā)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就是了解胚胎是怎樣發(fā)育的?這堂課下來整體效果還算可以,但還是有一些地方不盡如人意。
1、在課堂結構方面,設計不夠完美,環(huán)節(jié)之間銜接不夠緊密。比方說從導入語到研究動物的卵這個地方感覺比較生硬。春天來了,植物們忙著繁殖后代、發(fā)芽生長。動物們也不敢落后,也在悄悄的繁殖后代。那么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動物的卵。這個地方還差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動物是靠什么繁殖的,應該點出。
2、課堂紀律方面,這一點是本課的一個敗筆。這一節(jié)課,學生帶的是雞蛋,有生的.有熟的,所以學生對實驗表現(xiàn)的異常熱情。所以就出現(xiàn)了在實驗過程中在老師講課過程中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摸,把老師的問題都拋在了腦后。在觀察雞蛋內(nèi)部結構時,有同學用生雞蛋,把雞蛋打翻在地上,用熟雞蛋的有同學在下面悄悄的吃起來。并且我在讓實驗停止時,學生根本聽不進去,導致課堂亂七八糟,把整個課堂的思路打斷。于是老師只能反復用敲桌子來提醒大家。在科學課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何控制學生的實驗過程,我想實驗前應該給學生一個溫馨提示,提醒學生們應該注意什么,應該怎樣做,什么時候停止實驗。這一些都是有必要的,否則課堂就會很亂。
總之,這一節(jié)課很典型,失敗在課堂,也是老師考慮的沒有那樣細致,忽略了一些東西,以后應該努力改進。
《動物的卵》教學反思8
從事科學教學不久,對于我來說是用我殘存的一些記憶來進行教學,從動物的卵這節(jié)課的教學尤其凸顯出來?茖W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它需要教師的知識儲備更廣,因為科學涉及到物質(zhì)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眾多領域;需要的課前準備更為充分,因為科學學習需要有結構的探究材料,需要小組合作探究。作為一名教授科學的老師,僅僅靠以前的知識進行教學是遠遠不夠的。
課堂上我引領學生進行本節(jié)課內(nèi)容的學習,由于是新接觸的.內(nèi)容,所以學生顯得有些興奮,開始七嘴八舌的討論開了。課前我做了關于各種動物卵的ppt,學生看的興致勃勃,不斷有新的問題涌現(xiàn)出來,我一一給予解答,看著他們充滿質(zhì)疑的表情,我覺得自己的講授并不夠聲情并茂。
陳俊標同學是一個知識面豐富的學生,在討論環(huán)節(jié)我就請他來給大家做一個小小的匯報,這樣為全班帶個好頭,引領大家去探究探究?茖W主要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所以以興趣為主,課堂上面我也不拘泥與自己做的課件,當有新的問題出現(xiàn)時我便引領大家談論學習。在課堂上我發(fā)現(xiàn)有學生提問是一件很珍貴的事情,他可以拓寬老師教課的知識面也可以引起其他同學的興趣,這樣才會營造一個積極有效的課堂。要引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
另外科學課的學習方式是以小組合作為主,但是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小組活動表面看來熱鬧非凡,卻淺顯沒有深度。我考慮了一下,認為在小組討論時教師給學生的引導不夠,導致學生沒有確立明確的目標,且組內(nèi)分工不清。因此,有關小組活動的設計,在分工明確、目標確定的基礎上,首先考慮學生思維的深度,再考慮活動頻率及活動的時間。
以上是這段時間以來教授科學的點滴體會,希望科學課給學生一個探究科學世界的窗口。
【《動物的卵》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動物的臉教學反思03-08
可愛的動物教學反思04-04
《可愛的動物》教學反思04-11
動物的運動教學反思04-08
《動物兒歌》教學反思05-15
《動物說話》教學反思04-04
《動物兒歌》教學反思04-06
《動物樂園》教學反思09-09
有趣的動物教學反思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