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jīng)驗,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1
新課標指出朗讀是獲得審美體驗重要途徑,應讓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體驗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朗讀不僅是感悟課文內(nèi)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xiàn)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視朗讀,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引發(fā)個性張揚,享受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朗讀一旦進入充滿情感的表達狀態(tài),它就會不斷超越學生原有的認知經(jīng)驗、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積極的創(chuàng)造精神,從而促進學生語感能力發(fā)展。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文字優(yōu)美,脈絡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緊扣七月的天山景物的特點,為我們展現(xiàn)了美麗靜寂而又充滿生機的.天山。文章譴詞造句嚴謹,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里行間洋溢了作者對七月的天山的一片深情。于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先讓學生們自由練讀課文,邊讀邊想: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七月的天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馬上蹦出一個詞:“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著問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間。俊比绾巫寣W生感受到這種美,通過教學我發(fā)現(xiàn)朗讀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途徑,首先通過讀為學生展現(xiàn)七月的天山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fā)學生對七月的天山的喜愛,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天山景物特點的句子,結(jié)合想象,說說對七月的天山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并通過讀表現(xiàn)出來(即自我體會的情感朗讀);接著在品讀、誦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fā)、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jié)合語境理解,或積極啟發(fā)想象,在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進朗讀;同時,朗讀吸引了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nèi)容的豐富多彩、內(nèi)蘊的意味綿長,感悟美、體驗美,得到愛的撫慰、情的熏陶。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2
《七月的天山》是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的一篇略讀課文,它文字優(yōu)美,脈絡清晰,記敘了作者七月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作者緊扣七月天山景物的特點,為我們展現(xiàn)了美麗的寂靜而又充滿生機的天山,文章遣詞造句嚴謹,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天山美景的熱愛與贊美。反思這一課的教學,我力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以學生自學、合作學習為主,強調(diào)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我認為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在這節(jié)課中得到了體現(xiàn)。
具體表現(xiàn)如下:
1、注重講讀訓練,達到從感悟到積累。
本節(jié)課的設(shè)計緊扣新課程的觀念,注重創(chuàng)設(shè)寬松和諧的自主學習氛圍,在教學中予以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和空間,采用多種形式的讀,把讀放在首位,讓學生把課文從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并使學生在讀中掌握課文內(nèi)容,在讀中感悟人們的快樂、喜悅和自豪的心情,從而增強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達到對語言的感知,感悟和積累。
2、強化語言積累,凸出課堂語文味。
本文篇幅短,卻把天山的美麗、神奇形象地再現(xiàn)出來,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欣賞這美麗的天山。背誦是積累的好方法,所以在教學中,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優(yōu)美詞句摘抄下來,并熟讀成誦,從中體會比喻、擬人手法的好處,全面積累語言。在理解課文時,充分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學以致用,適時的強化了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凸顯語文課堂的語文味。
3、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中,讓學生用自學討論法去讀書、思考、討論,解決問題,并注意保護學生的發(fā)現(xiàn),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應用所學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并進而構(gòu)建新的知識。
4、把課堂還給學生,尊重學習體驗。
這節(jié)課是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的,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相互溝通,師生共同分享彼此的知識情感、經(jīng)驗,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通過激發(fā)興趣,誘發(fā)體驗;師生互動,感悟體驗;多元評價,升華體驗,使語文教學中人文內(nèi)涵具有教育意義,使語言表達富有真情實感。
改進措施:
1、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加強朗讀訓練,注重語感訓練,課余時間讓學生多朗讀,提高朗讀水平。
2、這節(jié)課中小組合作學習訓練尚欠到位,小組的作用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今后要加強這方面的培養(yǎng)訓練。
3、教學時對過程的評價較少,特別是小組的合作學習,評價的方式單一,要適當?shù)卦黾右恍⿲W生的互評,小組之間的互評的話,可更好地促使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充分發(fā)揮。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3
這是一篇寫景的課文,作者用抒情的筆調(diào),濃墨重彩描繪了天山夏天的奇異風光,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間流淌著大自然的美,洋溢著作者的`贊美之情。
針對本課,我選擇了充分調(diào)動學生想象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讓學生經(jīng)歷一個自讀自悟的過程,由一個畫面與文字不斷轉(zhuǎn)化,就是學生一個感情體驗由淺入深的過程。教學時,我讓學生在整體把握的基礎(chǔ)上自主選擇感受最深的段落,抓住關(guān)鍵詞句默讀課文,勾畫圈點,然后通過放聲朗讀,讀出對天山的獨特感受。同時,將讀書與說話自然融合,說一說對讀的部分的感受。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不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理解。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就課文內(nèi)容中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發(fā)表自己的理解,繪出最美的想象。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彰顯!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篇寫景物的記敘文。記敘了作者七月騎立刻天山所看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陲天山風景的喜愛之情。
課文的寫作思路是:先總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之后分述了作者騎立刻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異美景;最后作者抒發(fā)了對天山美景的贊美之情。
前幾天聽了于小冬教師上的一節(jié)《七月的天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于是,在我上略讀課文《七月的天山》的教學時,我也依照她的.課堂教學中的亮點,就抓住一個問題展開:“七月的天山留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學生立刻蹦出一個詞:“美!”自然后面就能夠之后問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間。俊敝该膶W生先說到了“雪山”,自然要體會其中的兩處比喻,從中體會了比喻的妙處,再用朗讀體現(xiàn)雪山的壯麗,由雪山的壯美再到雪水的歡快。之后學生找到了“花”、“塔松”、“魚兒”三處,都進行了深入理解,并結(jié)合句子開展聯(lián)想說話,用朗讀表現(xiàn)。學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體的理解,小到一個句子,一個短語,一個詞語,小到一個字“浮”“捧”的深入理解;還從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寫作情感,小到從“心愛”感受作者對天山的深情;一字一句都表現(xiàn)出了作者用詞的準確,無形當中,對學生進行了寫法的滲透。最后在贊美天山中結(jié)束了一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明白了這天山美麗、幽靜卻又生機勃勃。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給了這些花草樹木、魚兒澆灌,才會有那些生機勃勃的樹和那些歡快的魚兒。
一課時完成是略讀課文的要求,但以前我從沒做到,這天做到了,不僅僅學生理解深入,而且體會深刻。能做到這樣我想主問題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看來要讓課堂緊湊有效,必須要抓好主問題,切中要害,由點及面,由點成線,最后回到一個感情體悟的點,讓課在書聲中結(jié)束是比較理想的。
但也有兩點做得不夠讓我滿意。一是學生在抓住重點語句表達的時候,語言組織得不夠流暢,用詞不夠優(yōu)美。二是學生在朗讀技巧的掌握上還存在差距。這是我在以后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需要努力去培養(yǎng)學生的兩個方面。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5
《七月的天山》就是一篇略讀課文。其閱讀提示指出了學生學習所要到達的閱讀結(jié)果以及能夠運用的閱讀方法:(1)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無比,引人入勝。北國的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2)閱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述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3)如果有興趣,還能夠把自我喜歡的優(yōu)美語句摘抄下來。
能夠這樣進行解讀:(1)用一個過渡性語句,提示學習這篇略讀課文,應當用略讀的方法,構(gòu)成對文本資料的整體性印象,以培養(yǎng)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本事。(2)仍然是運用略讀課文的方法,概括出文本的主干信息及其特點,豐富和印證文本資料的整體性印象。(3)是提示摘抄優(yōu)美語句,到達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
根據(jù)學生實際,我們制訂了這樣的教學目標,主要是(1)學習略讀的`方法,能夠經(jīng)過比較快的閱讀,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中描述的主要景物,交流景物有何特點。(2)摘抄、默誦文章的優(yōu)美句段,積累課文語言。同時本課是一篇美文,詞匯量豐富、文采斐然,又是本冊第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從閱讀方法研究,經(jīng)過誦讀交流語詞理解和疏通文句又是十分必要的。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6
這是一篇寫景物的記敘文。課文先總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著分述了作者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異美景;最后作者抒發(fā)了對天山美景的贊美之情。
在我上略讀課文《七月的天山》的教學時,抓住一個問題展開:“七月的天山留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學生馬上蹦出一個詞:“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著問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間?”指名的學生先說到了“雪山”,自然要體會其中的兩處比喻,從中體會了比喻的妙處,再用朗讀體現(xiàn)雪山的壯麗,由雪山的壯美再到雪水的歡快。接著學生找到了“花”、“塔松”、“魚兒”三處,都進行了深入理解,并結(jié)合句子開展聯(lián)想說話,用朗讀表現(xiàn)。學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體的理解,小到一個句子,一個短語,一個詞語,小到一個字“浮”“捧”的深入理解。最后在贊美天山中結(jié)束了一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明白了這天山美麗、幽靜卻又生機勃勃。一課時完成是略讀課文的要求,我以前沒有做到,今天做到了,不僅學生理解深入,而且體會深刻。能做到這樣我想主要問題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但也有一點做得不夠讓我滿意。就是學生在抓住重點語句表達的時候,語言組織得不夠流暢。這是我在以后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7
這天的語文課上,我教學了《七月的天山》這篇略讀課文。我先讓學生透過自由讀的方式整體感知了課文,之后,我又讓他們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看看那部分寫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點。學生經(jīng)過十幾分鐘的思考、討論,看來都有了結(jié)果。于是,我就組織全班交流。可在交流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回答問題的準確度也差。課下,我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哪出了差錯導致課上的這么不順利?我思考可能是因為我首先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需求。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有主見的個體,他們在閱讀同一篇文章的時候產(chǎn)生的感受是不相同的,如何讓獲得不同感受的學生都產(chǎn)生強烈的表達欲望就是教師需要動腦筋的'了。
《七月的天山》這篇略讀課文所描繪的景色十分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必須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了天山的美,所以,我就應從這個角度提出問題,那樣,學生們都會有話可說,有話愿說。而最初,我只是為了解決導讀中的問題,進行發(fā)問,學生對此毫無興趣可言,因此造成了尷尬局面。我想,我的問題能夠改為:讀了課文,天山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是哪些描述使天山給你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讀出來。結(jié)合著讀課文,學生也簡單的感受到了天山的美,同時訓練了朗讀。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09-16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15篇10-15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15篇)10-20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15篇09-18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15篇)07-05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集錦15篇)09-28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集錦15篇11-06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合集15篇10-12
天山天池作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