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頂碗少年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頂碗少年》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寫的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觀看雜技表演時,曾經(jīng)見過一個英俊少年在表演頂碗時,兩次失敗都沒有氣餒,最后獲得成功的事。告訴我們做什么事,不管遇到多少困難和挫折,都不要退卻,有時候成功就在于再堅持一下的道理。針對本課的教學,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準備這篇文章的備課時,我以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自學為出發(fā)點,并讓學生掌握為一定的寫作方法,領(lǐng)悟文章所表達的人生哲理為目標。從上課的情況和老師們的反饋情況來看,我認為本堂課以下幾點值得肯定。
一、重視基礎(chǔ)知識的掌握1.重視字詞的掌握,本課雖然是略讀課文,但是由于本課篇幅比較長,難記難認的生字也比較多,因此,在初讀課文時,我依然給學生留足了時間,讓學生能夠用心把課文讀完整,而不是應付,課文讀完以后,我還是留足了時間檢查學生生字詞的掌握情況,比如有兩個字學生依然讀錯,“愧疚”“迷惘”學生還把聲調(diào)讀錯,我有耐心讓其他學生給他們糾正,并且給他們重新讀正確的機會,這也為下面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chǔ),更給學生一個深刻的印象,即使是略讀課文,也要重視字詞的認識、理解,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那講讀課文就更不用說了,更要重視基礎(chǔ)知識的學習,這也是語文學習的根本。
1.我還特別注意加強學生對作者的了解,我讓學生先交流預習中了解的作者的情況,這既是對學生預習方法的鼓勵,同時也是鼓勵學生要學會學語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注重略讀方法的指導既然是略讀課文,教師在教學時更重要的就是要教會學生讀課文的方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在這幾方面給學生一定的引導。
引導學生要抓住課前的“連接語”看給我們提出了怎樣的閱讀要求,我讓學生自己讀一讀課前的“連接語”,看給我們提出了怎樣的閱讀要求,學生很認真地讀要求,然后總結(jié)出閱讀要求有兩條,
(1)默讀課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
。2)說說自己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我又通過一個表格的形式,給學生提出了具體一點的要求,比如,少年每次表演后的表現(xiàn)(要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看反映了少年怎樣的心情;還有觀眾的反應,描寫觀眾反應有什么樣的作用?學生在默讀課文思考時,就會有一定的扶手,提高了閱讀的效率。
2.學生自學時注重方法的點撥。在學生自學的時候,教師一定及時巡視,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比如,有些問題是個別性的,我就給學生一對一相應的指導,而有些問題是共性的,這時候就需要老師及時地、有效地、快速地進行全班指導,讓學生及時糾正自己存在的問題,比如,在課上學生自學時,我發(fā)現(xiàn)有不少同學只是畫出了線,但是沒有做上標記,但是由于牽扯的問題比較多,一會兒交流的時候肯定會糊涂,我引導學生找到一定的問題一定用簡短的詞句做上標記,學生很快糾正了問題,提高了效率。還有個別同學只是為了找問題而找問題,讀到感受深的地方?jīng)]有隨時記上標記,我引導學生,好筆尖不如爛筆頭,要把你的思考、發(fā)現(xiàn)隨時寫出來,這是你思考的結(jié)晶。這樣,我運用這種輕松、不留痕跡、自然的方法,給學生輕松有效的點撥,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
三、注重體會寫法好的課文就是一個好的例子,本課寫少年頂碗的三次表演,每次都不一樣,尤其是少年兩次頂碗失敗后的表現(xiàn)更不一樣,所表達的心情也不一樣,那么作者是如何把少年的兩次失敗后的心理活動的通過抓住少年的動作、神態(tài)來表現(xiàn)出來的呢?這也恰恰是本文學習的難點,體會作者通過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來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在學習這一寫法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表示少年動作、神態(tài)的.詞語,并說說從中得到的體會,我讓學生盡量發(fā)言,讓大家的思維產(chǎn)生碰撞,互相能夠啟發(fā),當學生體會不夠到位時,我再適時點撥,讓學生切實能體會到作者這樣寫的好處,進而我引導學生,今后,我們在寫文章,要表達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時,也要學習作者的這種寫作方法,既讓人感到真實,又能更好地表達人物的性格、品德特點。通過本課的教學,以及聽了各位老師的評課之后,我認識到在本課的教學中還有需要改進之處,比如,在前面生詞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對于高年級尤其是六年級下的學生來說,他們應該更好地進行課前預習,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針對本次教學中暴露的問題,我決定采取課前發(fā)預習紙的方式,把本課重要的詞語讓學生課前預習好,這樣也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分化了課上的任務,從而達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另外,還要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于語文閱讀方法的自動學習,讓學生針對前面的語文學習的方法,遷移到略讀課文的學習中。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2
1.本課的三個生字的讀音都容易讀錯!熬巍弊x“jiù”,不要讀成“jiū”;“胛”讀“ji!保灰x成“jiá”;“頹”讀“tuí”,不要讀成“tuī”。
2.這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讀起來通俗易懂,卻又耐人尋味。課文層次清楚,內(nèi)容比較好把握,關(guān)鍵是要抓住重點語句的理解,進而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了四次,要引導學生體會它帶給人的不同感受。當它第一次出現(xiàn)時,我們只有大概的印象;當它第二次出現(xiàn)的時候,我們不僅記住了那“一大疊碗,還是金邊紅花白瓷碗”,而且知道了它的數(shù)量“十二只,一只不少”,這意味著少年在挫折面前不退縮,從頭再來;當它第三次出現(xiàn)時,我們發(fā)現(xiàn)碗是在白發(fā)老者手里,是老者把碗交給少年,同時給了他贊許與疼愛,給了他力量與信心;當它第四次出現(xiàn)時,是那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打碎的聲音響在“我”的耳畔,則讓人想到的是頂碗少年常常給我以激勵的那種堅韌不拔的精神。
4.“我相信他是不會在艱難曲折的人生和藝術(shù)之路上頹喪或者退卻的。他是一個強者!睘槭裁丛谝院蠖甑臍q月里,我會做出這樣的判斷?正是因為那一夜少年的演出給“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他的表現(xiàn)太讓“我”感動了:一個小小少年,從小就能在失敗與挫折面前表現(xiàn)得那么堅定,那樣勇于拼搏,并且獲得了成功,那么,他在以后的人生和藝術(shù)之路上肯定會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堅定。因為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
5.課文的最后一句“在山窮水盡的絕境里,再搏一下,也許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中,再搏一下,一定會迎來溫暖的春風——這就是那位少年給我的啟迪!痹谶@句話中“山窮水盡”指山和水都到了盡頭,前面再沒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絕境!傲祷鳌毙稳萘鴺涑墒a、繁花耀眼的美景。多用來比喻在困難中看到希望。就是說在絕境中不怕困難,再搏一下,就會走出嚴冬,就會看到希望,就能獲得成功。要引導學生結(jié)合課文所寫的這件事去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是不困難的。
6.本課雖然是略讀課文,但課文的語言很有特點,耐人尋味,對頂碗少年不怕挫折和失敗、敢于z拼搏的驚心動魄的場面描寫得非常生動感人?梢赃m當?shù)赝ㄟ^朗讀讓學生進入情境,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感受他們不曾感受過的生活,這對引導學生體會頂碗少年當時的心情和他那種勇于拼搏、堅持不懈的精神會很有幫助的。對課文中含義較深,又對人有所啟迪的句段還可以鼓勵學生背一背。
7.建議本課教學2課時。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3
《頂碗少年》是一篇閱讀課文。這篇文章為我們介紹了文章描寫的一場扣人心弦的雜技表演。演雜技的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了,但他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仍然從頭表演;第二次,碗又掉下來了,少年又鎮(zhèn)定下來,手捧著新碗,深深向觀眾鞠了一躬;第三次,終于把碗穩(wěn)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
我在進行教學設計解讀教材時發(fā)現(xiàn)文本有很多的點可以切入,如頂碗少年的表現(xiàn),觀眾的反應,一摞金邊紅花白瓷碗的幾次出現(xiàn)。一節(jié)課的教學不可能照顧這么全面,權(quán)衡之下,只能忍痛割舍,抓住少年的表現(xiàn)來設計教學,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中我主要是通過指導學生閱讀頂碗少年兩次失敗后的表現(xiàn)來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棄的精神。為了引導學生突破這一重點,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少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然后讓學生品讀課文,找到相應的句子,抓住少年的神情表現(xiàn)來感悟少年在連續(xù)兩次失敗后永不放棄的精神。在學生感悟理解的同時穿插觀眾的反應,老者的描寫,既深化了少年的形象又適時進行習作的指導。
通過閱讀課文,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抓住重點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內(nèi)容,弄清頂碗少年是怎樣面對失敗,堅持一次次表演,最后獲得成功的。通過分析領(lǐng)悟作者看表演時受到的啟示;感悟“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養(yǎng)學生面對挫折應有的信心和勇氣,領(lǐng)悟做人的道理。
本課教學基本上按預先設計完成,但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教學少年兩次失敗的時候語句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寫作上的技法沒有點明,以致后面的相關(guān)教學有點模糊。如果能做到位,學生后面的理解會更輕松,更到位。其次是課文結(jié)束的省略號的處理,我只是把學生停留在少年的身上進行想象,而沒有讓學生更深地領(lǐng)悟少年身上的精神,最后的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在“微微激動”上展開想象,這樣或許會更好。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4
《頂碗少年》是一篇閱讀課文。這篇文章為我們介紹了文章描寫了一場扣人心弦的雜技表演。
第一次表演失敗了,但他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一切重新開始;
第二次,碗又掉下來了,少年又鎮(zhèn)定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向觀眾鞠了一躬;
第三次,終于把碗穩(wěn)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總會產(chǎn)生一陣微微的激動……
這篇文章的教育意義特別大。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皇帝,養(yǎng)尊處優(yōu),環(huán)境過于優(yōu)越。很多孩子不知道失敗的滋味,不知道挫折的滋味。因此,極少有孩子能正確面對人生中的不確定。而我們這個社會是個多變的'社會,有著人們無法預料的太多的意外。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如何能面對著人生中的變數(shù)呢?
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就設計了教學難點是接受失敗,走向成功。
因為是閱讀課文,我把更多的時間交給了孩子們。在弄清了課文的生字新詞以及主要內(nèi)容后就把時間完全交給了孩子們。讓孩子們圍繞“這是一場怎么樣的表演?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這僅僅是一場表演嗎?你認為是什么?為什么?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這些問題讓學生自學并展開討論。
學生的態(tài)度很積極,在第二堂課的時候我和孩子們進行了交流。其中第四個問題孩子們討論的結(jié)果讓我很是吃驚。
“我認為這不是一場表演。而是一場拼搏,因為這是頂碗少年自己和自己的拼搏,自己和碗的拼搏,他終于戰(zhàn)勝了自己,戰(zhàn)勝了碗!”
“我認為這是一場較量。是頂碗少年自己和失敗的較量,他終于在較量中獲勝!”
“我認為這是一場心理戰(zhàn)斗。頂碗少年打敗了害怕失敗的心理,打敗自己的懦弱。他終于戰(zhàn)勝了自己,獲得了表演的成功。”
“我認為這是一堂課,頂碗少年在這堂課里告訴我們?nèi)绾蚊鎸κ,如何接受失敗,如何走向成功!?/p>
“我認為這是奇跡。因為小小年紀的頂碗少年能在那么短的時間內(nèi)化失敗為力量,對我們來說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是我,早就掩面而逃了。而他居然能讓奇跡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因此我認為這簡直是一個奇跡!
盡管我沒有看孩子們所寫的收獲,但是我認為已經(jīng)足夠了。孩子們已經(jīng)達到了本課的教學要求。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5
《頂碗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文章為我們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雜技表演。演雜技的頂碗少年歷經(jīng)兩次失敗,最終在他人的鼓勵以及自身的不懈拼搏下表演成功。結(jié)合本單元的主題“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啟示”,本課要讓學生感悟到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棄的精神。
這篇課文語言優(yōu)美,感情豐富,道理深刻,是進行讀寫訓練的好教材。我本課的教學設計旨在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主地、自由地閱讀,提升閱讀技能,享受閱讀成功的樂趣。讓學生從文本和畫面中真切的感受到:在生活中,當我們面對挫折時,只有不懈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結(jié)合我的主題教研個人主題——“讀寫結(jié)合學表達的方法研究”,本節(jié)課我主要引導學生學會課文的一種寫法——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寫法。讓學生在感悟文本內(nèi)容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盡可能地使讀寫實現(xiàn)有機融合,F(xiàn)結(jié)合個人的教研主題,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挖掘字詞,想象表達
課文內(nèi)容較簡單,描寫了頂碗少年的三次表演經(jīng)過,緊緊圍繞表演的“驚心動魄”展開,課堂中我先拋出一個問題:“這是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為什么說是一場( )的.雜技表演!庇纱艘龑W生抓住感受最深的句子,緊扣重點字詞感悟文本。品讀時,我又重點帶領(lǐng)學生感悟第一次表演,通過扣詞——自悟——自讀,從少年、碗、觀眾三方面感受到了表演的驚心動魄。特別是“屏住氣、目不轉(zhuǎn)睛、忍不住”等詞,學生感悟深刻,想象豐富,有的說到:“觀眾生怕大聲呼一口氣都會打擾了少年!庇械恼f到: “少年的表演太精彩了,觀眾是不由自主地拍巴掌!庇械淖プ∩倌甑膭幼,有的抓住少年的神態(tài),一一感悟到了少年表演的驚心動魄。在字詞的深度挖掘過程中,學生們也進入了情境,學會了循作者的思路進行想象補白,讀的獨特感悟與表達實現(xiàn)了互聯(lián)互通。
二、寫法學習,鋪墊寫作
回憶自己以前的閱讀教學,往往是只注重對語言的感悟、積累,而忽視了對語言的運用,在閱讀教學中滲透習作的因素太少,學生沒能通過閱讀認真感悟文章的語言、寫作方法,沒有及時地吸收內(nèi)化。這篇略讀課文,最明顯的一個寫法是作者采用正面和側(cè)面相結(jié)合的方法來寫出少年表演的驚心動魄和堅持不懈。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抓住少年、碗、觀眾三方面感悟,在反復誦讀中感受語言的凝煉優(yōu)美,在賞析交流中領(lǐng)悟?qū)懛ǖ莫毺仄婷。最后?jīng)過通俗易懂的文字小結(jié)升華,告訴學生什么是正面描寫,什么是側(cè)面描寫,以后在自己的寫作中也可以用這樣的寫作方法。學生從閱讀實踐中學習,把積累的寫作技法知識及時轉(zhuǎn)化為能力,可操作性很強。讀了一篇文章后,經(jīng)過老師有效地指導,便能嘗試寫出與范文相類似的習作,降低習作的難度,讓學生的習作言之有物,且有了參照、借鑒,使學生樂于表達,這也是我們搞讀寫結(jié)合訓練的終極目標。
三、領(lǐng)悟道理,延伸生活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經(jīng)過反復的讀與悟,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文本的內(nèi)涵,文章最后作者也寫到,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所以每每想起,作者內(nèi)心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他想到了什么?配上音樂,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實際或聽到過的故事寫下自己的感受,讓孩子的心靈感受到語文課堂的魅力。課內(nèi)的讀,不但使學生習得了技能,更使學生感悟到了人生哲理,事理型文章的寫法也于無形中被學生所領(lǐng)悟。
四、不足之處:
對于略讀課文,雖然設計的時候力爭讓課堂粗放些,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但真正課堂實施起來還是不夠理想。圍繞語言文字的品析較多,而對于寫法的教學,還沒能真正做到滲透、潤無聲的境界,這都需要在以后的研讀教材、精心備課環(huán)節(jié)過程中潛心鉆研,創(chuàng)新設計。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6
做一件事努力盡心做了,可最后失敗了,心情怎樣?接著再做,還是失敗了,心情會怎樣?仍不放棄再做,終于成功了,心情怎樣?
在談話間徐徐導入課文學習,《頂碗少年》一課會讓我們明白許多,請同學們把自己當作頂碗少年來學習課文。
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得怎樣呢?讀文體驗交流,可失敗了,你心情怎樣?體驗情感。第二次又表演,你這時會怎么想?怎么表演的呢?讀文體驗,可最后還是失敗了,你的心情怎樣?心里會說什么呢?你的`一位師傅來了,對你說了什么呢?你心里又會說什么呢?在學文中不斷拓展體驗。于是又有了第三次表演,這一次在臺上表演你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放開來,不懼怕失敗地進行表演。最后終于成功了,你的心情怎樣?
感悟小事,獲得啟示,你又有什么啟示呢?交流展示,難怪作者文末說有些微微的激動,激動在哪呢?繼續(xù)深入交流。把這些啟示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寫一句面對失敗鼓舞自己的話,時時提醒自己。
讓學生體驗閱讀學習,是一種心靈的滋長,是一種生命的呵護。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7
《頂碗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文章為我們介紹了文章描寫了一場扣人心弦的雜技表演。演雜技的頂碗歷經(jīng)兩次失敗,最終在一位老者的鼓勵以及少年自身的堅定意志下獲得成功。結(jié)合本單元的主題“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啟示”,這篇課文的教學要讓學生自主獨立地讀書,把握課文的梗概,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感悟出“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以前我總不敢放手,只用一節(jié)課上完一篇課文,哪怕是略讀課文,因為從各個教參里告訴我們要教會學生的內(nèi)容太多了,總是難以取舍。不過今天的課卻引起了我的思考。何謂略讀課文教學?不就是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嗎?今天的這節(jié)課讓我看到曙光了。在本文教學中,由于文章較長,我從“說說你對頂碗少年的印象”入手,讓學生對人物有初步的感受。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其實學生也已經(jīng)能夠找到相關(guān)少年失敗后堅毅表現(xiàn)的句子來說明人物形象的了,這對進一步領(lǐng)悟文章蘊含的人生道理有很大的幫助。然而,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悟這個少年最終獲得的成功不是唾手可得的,我設計了讓學生去了解“這是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從文章多處找到相關(guān)的句子來品析這場表演的`“驚心動魄和超高難度”。
為了引導學生突破教學重點,我通過讓學生對比在表演兩次失敗后觀眾的反應和少年的表現(xiàn)來讓學生感悟少年在連續(xù)兩次失敗后,在觀眾的巨大壓力下永不放棄的精神。當時我設計了兩條線來幫助學生理解。一條是抓兩次失敗后觀眾的反應,另一條是抓兩次失敗后少年的表現(xiàn)。
通過閱讀課文,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抓住重點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內(nèi)容,弄清頂碗少年是怎樣面對失敗,堅持一次次表演,最后獲得成功的。通過讀分析領(lǐng)悟作者看表演時受到的啟示;感悟“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的人生哲理,培養(yǎng)學生面對挫折應有的信心和勇氣;能結(jié)合實際談自己的體會和感悟。引導讓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領(lǐng)悟做人道理。
這節(jié)課上也存在著不少遺憾:比如,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到位。我在教學時過于重視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培養(yǎng),而忽視了朗讀的指導。學生每每分析后都是自讀感悟,朗讀方式單一不說,也不能了解學生的朗讀是否體現(xiàn)了少年的精神,學生讀的面比較少。如果每位學生分析后,都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讀一讀,學生在匯報朗讀時如果沒有讀到位,可以讓他們先說體會,如果理解到位后再去讀,或者可以讓讀到位的同學范讀,他學讀。
在體會少年在失敗后的反應時教師可以先讀出觀眾的反映,再讓學生跟讀少年的反應,進行師生對讀。課文的最后一段是烘托感情的段落也可以讓學生齊讀,等等,總之要通過多種形式來練習學生的朗讀。如果這樣,我想可能學生的理解會更深入一些。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8
今天我花了一節(jié)課的時間上完了《頂碗少年》這篇略讀課文。以前我總不敢放手,只用一節(jié)課上完一篇課文,哪怕是略讀課文,因為從各個教參里告訴我們要教會學生的內(nèi)容太多了,總是難以取舍。不過今天的課卻引起了我的思考。何謂略讀課文教學?不就是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嗎?今天的這節(jié)課讓我看到曙光了。
課堂過程片段:
師:這是一場怎樣的表演?你是從課文的什么地方讀懂的?
生:這是一場精彩的表演……
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表演……(學生回答文中的句子都在老師的預設中)
生:這是一場緊張的表演。我是從這里讀懂的:“到最后關(guān)頭了,又是兩個人疊在一起,又是一個接一個艱難的轉(zhuǎn)身。碗,又在他的頭頂厲害地搖晃起來。觀眾們屏住氣,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他頭上的碗……”
師:(這個句子不在備課中,而且老師臨時發(fā)現(xiàn)句中的三個“又”字,認為值得品讀)能談談你是如何體會的嗎?
生:我從“屏住氣”“目不轉(zhuǎn)睛”體會到現(xiàn)場的氣氛很緊張。
師:這些句子僅僅是從觀眾的角度寫出緊張的氣氛嗎?
生:(若有所思)
師:再讀讀句子,看能不能發(fā)現(xiàn)這句子有什么特點?
。▽W生自由品讀,一會兒有好幾只手舉了起來)
生:這句話里作者連用了三個“又”字,因為頂碗少年之前也是這樣“疊”“轉(zhuǎn)”而碗也是“搖晃”最后導致表演失敗的,F(xiàn)在他又在重復之前的動作,危險的情況又一次出現(xiàn)了,讀到這里我的心也被提到嗓子眼上了,可以說,每讀一個“又”字,我的心都會緊張了一點。
師:(肯定該生用心品讀的方法)看似輕描淡寫的三個“又”字,卻能讓我們讀出了緊張的現(xiàn)場氣氛,這是作者用詞的精妙之處,也是我們細讀精品的收獲。
這樣一段不在我預設當中的課堂生成插曲,正是讓課堂鮮活的亮點。學生感受耕耘收獲喜悅的同時,老師更是欣喜地體驗了一次真實地與文本交流的過程。過往備課,我過于依賴教參,好象總被它牽住了鼻子,其實,課堂上既要為學生手腳松綁,我們老師是否也要為自己松綁手腳呢?堅持文本細讀,我相信我們會找到更多的授課靈感,而且這些是我們自己的東西,它是彌足珍貴的。課堂上不要過于追求完成教學內(nèi)容的多少,而是注重能否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量是因質(zhì)而決定的。這節(jié)課我沒有把自己所備的內(nèi)容一一完成,但我走出教室的一刻,我的心是踏實的。
《頂碗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我以《桃花心木》一課引入,復習單元的核心問題,讓學生說課文講了少年成長中的一件什么事?然后同學們回概括為這篇文章為我們介紹了文章描寫了一場扣人心弦的雜技表演,演雜技的頂碗歷經(jīng)兩次失敗,最終在一位老者的鼓勵以及少年自身的堅定意志下獲得成功。結(jié)合本單元的主題“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啟示”,這篇課文的教學要讓學生自主獨立地讀書,把握課文的梗概,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感悟出“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課堂教學中我圍繞兩個自讀提示中的問題貫穿課堂教學,一節(jié)課下來感覺課文整體教學主線不是很清晰,具體反思如下:
1、單元核心問題應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整合,然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本單元其實就是所謂的小故事大道理,無論《學弈》的'專心致志做事,還是《匆匆》的珍惜時間,都是通過故事折射道理,所以學習到第四課已經(jīng)輕車熟路。少年的兩次失敗還能成功不單單是勇氣,而是平時的扎實基本功以及信心。從文本中高度概括了“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深入閱讀觀眾的寬容,老者的鼓勵又是給予別人多一份鼓勵的呈現(xiàn)。在同學們匯報感受的哲理時,宮恩寧同學引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應表揚他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平時的課內(nèi)外積累學以致用。
2、朗讀的落實到位,少年高難度的動作,碗的擬人化寫法,趙麗宏的文筆細膩、精彩,學生在朗讀中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一位現(xiàn)場的觀眾,為少年第一次失敗時的鎮(zhèn)定有自信而鼓掌,為少年的第二次失敗時氣餒、慌亂緊捏一把汗,更為少年第三次的成功而吶喊。語文課一定要書聲瑯瑯,才能走進文本。
3、在單元核心問題的引領(lǐng)下,更應在高段重視學生的學習方法,可以從重點語句中品味少年的成長故事是如何寫的。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讓讀者更能清晰的閱讀文本,結(jié)尾的省略號又留下無盡的思考空間,讓人意猶未盡。同時可以播放雜技表演的現(xiàn)場視頻,把生活教育與課本教育結(jié)合起來,也就是行知教育的“知行合一”。
4、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在課堂上給學生留有小練筆時間,學習后可以寫下你對少年想說的話,也可以寫一段你感受的人生哲理。但是課堂容量還是不夠,在曹主任建議下,我也覺得可以再帶一篇課堂閱讀訓練,八單元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更能熟練駕馭。
每講一堂課,就是讓自己在成長,在完善課堂教學,最終目的是在有限的40分鐘讓學生受益得法于課堂,拓展用法與課外,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能力不斷提升。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9
教學《頂碗少年》這一課,我首先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前面的鏈接語,明白本課的學習目標。接著讓學生帶著問題“想想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表演?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來默讀課文,學生們于是閱讀重點段3—7自然段,勾勾畫畫,批注感悟體會。抓住頂碗少年的動作,神態(tài)進行體會,體會頂碗少年的內(nèi)心世界。
學生們從頂碗少年的動作,神態(tài)描寫中體會到了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表演。從觀眾的表情、言行的描寫,對“碗”的`具體描寫中,感受到了這是一場“難度很大”的表演。從老者神態(tài),動作的描寫,體會到了老者對少年的寬容和鼓勵,所以是一場“體現(xiàn)關(guān)愛”的表演。從作者的感悟中,體會到了這是一場“難以忘懷的”表演,學生們體會得很好,關(guān)鍵是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體會到如何去學習,如何去感悟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學生們的感悟很深,不僅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有感悟,而且從文末的省略號中也讀出了感悟。我引導學生聯(lián)系第一自然段來理解,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學生們體會到了作者的人生啟示——那是面對挫折,要勇于拼搏,不要輕易放棄的精神。
因為這一課通俗易懂,學生們很快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結(jié)束之處,我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該如何在行動中向頂碗少年學習,學生們各抒己見,課堂氣氛積極活躍。
今天我們學習了《頂碗少年》這一課,通過指導學生品讀頂碗少年兩次失敗后的表現(xiàn)來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棄的精神。我與學生共同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面對失敗,只有堅持下去,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在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突破重點,我通過讓學生親身感受表演的成敗與文中少年的成敗形成對比,通過觀眾的反應和和自己面對失敗后,體會在觀眾的壓力下永不放棄的精神。當我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想在生活、學習中有沒有遇到困難和失敗,他們是如何做的?其中有幾位學生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有學習舞蹈時,遇到難度大的動作時,想放棄,但堅持下來的;有初次學習滑板、自行車時,無數(shù)次摔倒再爬起來,最終成功的;有在生活中和父母有矛盾沖突不知如何處理而選擇逃避的......他們都認為應該像頂碗少年一樣,堅持不懈,有勇氣地面對失敗和生活中的困難,孩子們說的多好啊,認真的神情打動了我,觸動了我。人生本就是一種承受,我們應該學會用毅力支撐自己。
看著孩子們滿是決心的神情,我相信他們是真有所悟了,是懂了。我多么希望能這些暗暗下的決心不是暫時的,而是如同茁壯成長的樹苗,將這些道理與感悟深深扎根于內(nèi)心,并讓自己終生受益。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0
《頂碗少年》這篇文章描寫了一場扣人心弦的雜技表演。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了,但他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一切重新開始;第二次碗又掉下來了,少年又鎮(zhèn)定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向觀眾鞠了一躬;第三次終于把碗穩(wěn)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總會產(chǎn)生一陣微微的激動…
一、品讀中,悟課文
在匯報時,各小組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心靈與文本撞擊,在撞擊中觸動,真正讀出了自己的心里感受。從而使學生在讀中具體地感受到頂碗少年的精神。例如學生在分析:在輕松幽雅的樂曲聲里,只見他頭上頂著高高的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做出各種各樣令人驚羨的動作,忽而臥倒,忽而躍起……碗在他的頭頂上搖搖晃晃,卻總是不掉下來。學生只知道這句話是對頂碗少年表演的具體描寫,但缺乏想象,體會不到當時的驚險?傊谕诰蚪滩牡幕A(chǔ)上以情促讀,以情導讀。運用不同的朗讀方法,在朗讀中感悟人物的內(nèi)心感受,讓真、善、美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
二、抓主脈,貫全文。
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4次,每次出現(xiàn)的作用都不同,但如果在講課文時生硬地提出每次出現(xiàn)的作用是什么,學生肯定不能理解,答不出來。我在修改導學案時反復考慮,如何在分析理解課文時邊理解,邊滲透,從而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當頂碗少年準備第3次表演時,我提問:面對著第三次出現(xiàn)的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這一疊碗不僅僅告訴了我們它的色彩,數(shù)量,還意味著什么?學生順勢回答了多種答案,一道無情的考題,就這樣難點被擊破。通過對這一內(nèi)容的研究,使我知道了只有老師多讀、多思、多悟,學生才能更進一步的感受字里行間的真正內(nèi)涵,領(lǐng)悟全篇文章的'主旨。
本課教學基本上按預先設計完成,但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教學少年兩次失敗的時候語句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寫作上的技法沒有點明,以致后面的相關(guān)教學有點模糊。如果能做到位,學生后面的理解會更輕松,更到位。其次是課文結(jié)束的省略號的處理,我只是把學生停留在少年的身上進行想象,而沒有讓學生更深地領(lǐng)悟少年身上的精神,最后的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在“微微激動”上展開想象,這樣或許會更好。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1
一、讀“連接語”,明確學習任務
今天我們學習第4課《頂碗少年》,這是我國著名作家趙麗宏先生的作品。請同學們認真看看課文前面的“連接語”,看看我們可以怎樣來學習課文?
。ㄒ皇悄x課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扮演?二是說說自身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
二、默讀考慮,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扮演
。薄⒆髡呖吹降氖且粓鲭y度非常大的雜技扮演:
、趴纯凑n文哪些自然段是寫少年扮演的過程的?(3~7自然段)
、谱杂衫首x3~7自然段,邊讀邊勾畫批注,想一想:為什么說這是一場難度非常大的'雜技扮演?也可以小組討論。
⑶全班交流:
從少年兩次扮演都失敗了可以感受到扮演難度很大,可以結(jié)合課文中的具體語句來體會。
、扔懈星榈乩首x:
從少年兩次扮演的失敗中,我們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確是一場難度非常大的雜技扮演!帶著這樣的感受,朗讀3、4自然段。
。病⒆髡呖吹降氖且粓鲶w現(xiàn)老者的寬容和關(guān)愛的雜技扮演。這可以從老者的神態(tài)和動作,從少年前后表示的變化兩個角度感受到:
⑴“一位矮小結(jié)實的青絲老者從后臺走到燈光下……嘴里低聲說了一句什么。少年鎮(zhèn)靜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地向觀眾鞠了一躬!睆睦险叩纳駪B(tài)和動作中可以體會到老者對少年的鼓勵和關(guān)愛。
、粕倌暝诘谝淮问『蟆皼]有慌亂,而且不失風度”,可是第二次失敗后“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手足無措了”?梢娝诙问『笠呀(jīng)非常緊張,但當老者撫慰他之后,他鎮(zhèn)定下來了,第三次扮演獲得了勝利,可見老者對他的關(guān)愛和鼓勵多么重要。
、且龑胂螅豪险呖赡軐斖肷倌甑吐曊f了什么?體會到雖然我們不知道老者到底說了什么,但我們可以肯定,正是有了老者的寬容和鼓勵,才有少年最后的勝利!
、葞е@樣的感受,朗讀描寫老者的片段。
3、作者看到的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略)
。、作者看到的是一場讓自身難以忘懷的雜技扮演。(略)
三、感悟?qū)懺,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
1、引導寫話:
請同學們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想想你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內(nèi)容寫下來。
。、寫話交流,體會“失敗乃勝利之母”“勝利來自拼搏”“寬容和關(guān)愛能夠協(xié)助他人走向勝利”等人生哲理。
。、小結(jié):
樸實的話語,表達了作者的心聲,也表達了我們的感受?磥磉@也是一場讓我們獲得人生啟示的雜技扮演!
四、摘錄詞語
。、詞語積累:
課文中有很多值得積累的詞語。請同學們把你覺得值得積累的詞語謄寫下來。
。、詞語優(yōu)秀:
優(yōu)秀一個詞語和大家分享。
3、結(jié)束語:
相信同學們會把這些詞語記在腦海里,運用在我們的習作中。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2
趙麗宏創(chuàng)作了很多敘事散文,其中不少是寫人的。眾所周知,散文寫人,不要求精雕細刻,只寫“人的輪廓”;不要求描繪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抓住某些富有特征的片段或細節(jié),寫出獨特、鮮明的個性或心境。趙麗宏較好地發(fā)揮了散文寫人的特點和優(yōu)勢,繪出許多真實而生動的人物形象。概括一下,趙麗宏主要描寫了三方面的人物:一是中國當代文藝家,如,作家、詩人、畫家、舞蹈家、小提琴家、女書法家;二是普通人物,像“鄉(xiāng)下人”、知識青年、“掃地阿婆”、門衛(wèi)老師傅、守燈老人、頂碗少年、山鄉(xiāng)郵遞員;三是外國人,如,墨西哥老作家、斗牛士、獸師、美國詩人、唐人街華人、烏克蘭的`詩神、基輔街上的歌者。相比較,三類形象中,普通人物刻畫得較為生動感人。趙麗宏曾直率地承認:“我的散文,沒有什么驚人之談,也沒有什么動人的情節(jié),有的只是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一點感受,對身邊一些普通人的認識和贊美。”《頂碗少年》表現(xiàn)手法不同,它描寫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一位英俊少年在頂碗表演中,連續(xù)兩次失誤,可是他沉著、拼搏,第三次終于獲得成功,博得了觀眾暴風雨般的掌聲。這是個敢于拼搏、獻身技藝的強者形象,給人以深刻的啟示。還如《青鳥》里那位熱愛本職工作、無私奉獻的“老張頭”以及《厚樸》中的“不為人注目等等。作家都能從這些普通人中揭示出他們不普通的內(nèi)涵,在平凡中閃爍著不平凡的光芒。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3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寫的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觀看雜技表演時,曾經(jīng)見過一個英俊少年在表演頂碗時,兩次失敗都沒有氣餒,最后獲得成功的事。告訴我們做什么事,不管遇到多少困難和挫折,都不要退卻,有時候成功就在于再堅持一下。
全文可以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寫頂碗少年表演兩次都失敗了,他在一位老者的鼓勵下沒有退卻,第三次終于穩(wěn)住了頭頂?shù)哪且化B碗,表演取得了成功。
第1自然段,寫“我”回憶二十多年前曾經(jīng)在上海大世界觀看過一次雜技表演。
第2自然段,寫頂碗少年在表演最后一組難度較大的動作時,出現(xiàn)了意想不到的失誤。
先寫“一位英俊的少年”在輕松優(yōu)雅的樂曲聲里“頭頂著高高的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表演,“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忽而臥倒,忽而躍起”“碗,……卻總是掉不下來”,他“用各種姿態(tài)轉(zhuǎn)動著身軀”。從對他的這些“令人驚羨的動作”的描寫,可以看出少年的演技已是很嫻熟,很精彩了。但是,他在表演最后一組難度較大的動作時出現(xiàn)了意想不到的失誤!岸俭@呆了”“有些青年吹起了口哨”寫出了觀眾的反應。
第3自然段,寫頂碗少年第二次失誤。
先寫了少年的神態(tài)、動作:“沒有慌亂”“歉疚地微笑”“不失風度地鞠了一躬”“很沉著,不慌不忙”,動作“依然是那么輕松優(yōu)美”。從中可以看出,少年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他雖感歉疚,但是沒有氣餒,沒有退卻,一切重新開始。觀眾“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屏住氣,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忍不住拍響了巴掌”,寫出了善良的觀眾都期待他的成功。
第4—6自然段,寫頂碗少年在白發(fā)老者的鼓勵下,第三次頂碗終于成功了。
“場子里一片喧嘩”,不滿的觀眾反應更強烈了。少年“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他的神情反映著他的心理,在眾多期待他的觀眾面前,連續(xù)兩次失敗,此時,也許他頭腦里一片空白,也許他想了很多……就在少年最困難、最彷徨無助的時候,一位白發(fā)老者的出現(xiàn)使少年“鎮(zhèn)靜下來”,老者親切的“撫摸”給他帶來了贊許和疼愛,“輕輕搖撼”給他傳遞了力量,“低聲”的話語使他堅定了信心,他終于成功了!
第二部分(第7、8自然段)寫那位頂碗少年給“我”的啟迪。
第7自然段,寫“我”每每想起這位頂碗少年總會很激動。
這里寫了兩個意思:一是深信當年那位少年一定成為一位雜技藝術(shù)家了,他是一個強者;二是那一夜頂碗少年的'演出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常常激勵“我”前進!澳且化B金邊紅花白瓷碗打碎的聲音”代表頂碗少年那一場驚心動魄的演出,代表少年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失敗面前,勇于拼搏、堅持不懈,最后獲得成功的精神。
第8自然段,寫“我”從頂碗少年的身上得到的啟迪。
課文最后一句話,以“山窮水盡”和“柳暗花明”,“冰天雪地”和“溫暖的春風”作對比,形象地說明,即使在最困難、最黑暗的時候,也不要喪失信心,不要退縮,成功往往就在于再堅持一下、再拼搏一次的努力中。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4
《頂碗少年》這篇文章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雜技表演。演雜技的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了,但他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一切重新開始;第二次,碗又掉下來了,少年雖然有些不知所措,但最終還是鎮(zhèn)定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向觀眾鞠了一躬;第三次,終于把碗穩(wěn)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內(nèi)心總會產(chǎn)生一陣微微的激動……
教此文時,我首先把開頭和結(jié)尾兩個自然段撇開,通過閱讀弄清故事梗概,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然后指導學生通過閱讀去體會頂碗少年鍥而不舍、勇敢頑強的精神,最后領(lǐng)悟作者看表演時受到的啟示,感悟“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養(yǎng)學生面對挫折時應有的信心和勇氣,能結(jié)合實際談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文章難點在于引導學生體會頂碗少年鍥而不舍、勇敢頑強的精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觀眾的反應和少年的反應來讓學生感悟少年在連續(xù)兩次失敗后,在觀眾的巨大壓力下堅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設計了兩條線來幫助學生理解:因為觀眾的反應只是為了能更好地襯托少年,所以,我以三次表演時少年的反應為主線,以觀眾的反應為副線。文中分三次對他的表演進行了描寫,尤其是第一次演出時,對他的精彩表演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從他完成的一系列動作我們不難體會到表演雜技時的艱難困苦,沒有堅強的意志,沒有鍥而不舍、勇敢頑強的精神,是絕對做不到的。為了幫助學生走進文本,我讓學生結(jié)合平常所看到的雜技表演節(jié)目想象少年表演時的情景,體會頂碗少年表演雜技時的不易。兩次表演之后以及第三次表演之前都寫了少年和觀眾的.反應,考慮到人物心理通常由動作、神態(tài)表現(xiàn)出來,于是,在體會少年三次表演時的心理變化時,我引導學生抓住表神態(tài)和動作的詞語去想象少年在臺上以及觀眾在臺下的情景,特別是第二次失敗以后,面對觀眾的叫囂,我讓學生們想象:如果你是他,你會怎樣面對這種情況呢?因為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情境,所以學生很能體會少年當時的心情,有的說愧對觀眾,恨不得找個地洞鉆進去,有的說真想一走了之,有的說還是鼓起勇氣再來一次……不過,不管少年有什么想法,他都挺過來了。在這個過程當中,一個老人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覷的,當文章閱讀到那里時,我讓學生猜測那個老人的身份,想象那個老人對少年說了一句什么話。學生們的猜測、想象合情合理,我為學生的聰敏而欣喜不已。他們抓住“從后臺走到燈光下”猜測那可能是他的師傅,從他的表情、動作推斷他一定是說了一句鼓勵的話。因此,當音樂第三次奏響,當那疊碗又劇烈地晃動起來時,少年不再像前次那樣“急忙”晃動腦袋保持平衡,而是“輕輕”抖了一下腦袋,一個“急忙”一個“輕輕”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兩個詞語把少年不同的心理表現(xiàn)得細致入微,在閱讀時我也引導學生進行了細細的品味。
當頂碗少年在學生們心目中的形象一步步豐滿,最后,再讓學生讀首尾兩個自然段,體會頂碗少年給作者的啟示,再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結(jié)合實際談談自己面對困難或挫折時的表現(xiàn)以及日后應持有的態(tài)度,也讓學生集會到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教完此文,回頭想想,覺得在教學時可能因為太側(cè)重于讓學生去想象,結(jié)果減少了對文本的朗讀感悟。以后,我還要不斷地學習,經(jīng)常觀看名師教學錄相,提升自己。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5
《頂碗少年》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2.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nèi)容,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3。透過對人物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感知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對頂碗少年的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了解少年是怎樣從失敗到獲得成功的。
教學難點:
領(lǐng)悟作者看表演時受到的啟示。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觀看錄像: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雜技表演嗎?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精彩的雜技表演,想看嗎?這是少兒電視臺龍年春晚的一個頂碗雜技。參加演出的可都是和你們年齡相仿的孩子們。
師:談談你的感受。
師:是的,雜技是一項很復雜的表演,有時一個節(jié)目經(jīng)過幾年的訓練,可以說是臺上3分鐘,臺下十年功。但是你想過沒有,當一個雜技演員在表演時兩次出現(xiàn)了失誤,他還有信心表演下去嗎?今天
我們就來讀讀頂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許你會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來。(板書:頂碗少年)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本文一共寫了少年幾次頂碗表演?失敗了幾次?
三、細讀課文,理解文意
1、作者是怎么評價這場表演的?用書里的一句話回答。
生: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
2、頂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嗎?他表演成功了嗎?
由精彩 成功?不精彩,不成功?讓學生展開爭論。從課文中尋找相關(guān)句子證實自己的觀點 。
3、是什么力量使得少年最終取得了成功呢?
(引導學生體會對老者神態(tài),動作的具體描寫。)
4。白發(fā)老者會對少年說些什么呢? 少年心理想些什么?
5、 反復讀,反復品味“在以后的歲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從文中的省略號你讀出了什么?
四、聯(lián)系生活課外延伸
師:你的生活、學習中有沒有遇到過困難和失敗,你是怎么做的?學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生:各抒己見。
總結(jié):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會遇到失敗的考驗,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勝利者。在山窮水盡和絕境里,
如果我們再搏一下,也許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再搏一下,可能會迎來溫暖的春風;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會到達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頂?shù)纳侥_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會登上世界最高峰??課文學完了,但是讓我們永遠記住那位頂碗少年給我的啟迪。
課后反思:
《頂碗少年》這篇課文教學的難點是讓學生感悟到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棄的精神。由于文章較長,我從“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少年失敗了幾次,成功了幾次?”入手,讓學生對人物有初步的感受,同時層層推進讓學生抓作者對這次表演的評價“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然后追問學生:“你認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嗎?是成功的嗎?”引發(fā)了學生的積極辯論,有同學認為:他不成功,因為他在第二次失敗時退縮了,倘若沒有老者的'鼓勵以及寬容,他就沒辦法完成表演了。倘若日后也遇到類似情況,可是卻沒有那么幸運再遇到像老者那樣寬容的人,那么他將會再次退縮。而有的同學持相反意見,他們認為經(jīng)歷兩次失敗的少年始終沒有放棄,是堅持不懈以及堅強的意志力讓他完成了表演。倘若沒有面對挫折的堅毅,即使別人再怎么鼓勵同樣也是失敗的,而少年的表演的成功正好說明了他自身就有追求成功的勇氣。這個激烈的辯論達到了我的目標。
在學生的爭論中,從他們的匯報中我引導學生從“表演者表現(xiàn)”以及“觀眾反應”這兩個不同的角度來品味表演的不同非凡。以此又順勢溫習了“正面?zhèn)让婷鑼懴嘟Y(jié)合”的寫作手法。學生在匯報中能夠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描寫來體會少年此時的心理活動。少年能夠成
功的一個主要因素是那位老者的鼓勵,因此,我圍繞這個“題眼”,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白發(fā)老者會對少年說些什么呢? 少年心理想些什么?學生的回答讓我感到驚喜,這也是我意想不到的收獲。
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這一問題的提出,學生踴躍舉手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感悟不僅僅局限在失敗是成功之母,還有的學生說出了“無數(shù)次的失敗+無數(shù)次的堅持=成功”這樣經(jīng)典感悟。我為他們感到驕傲。
課堂上一次激烈的討論,有時候會給學生一個感悟的契機,而這往往來自于一個一閃念的想法,這些就是課堂具體環(huán)境下生成的課堂資源,這無法預測,卻是根據(jù)學生的反應以及對教學思路適時調(diào)整而得的,本節(jié)課又一次得到了錘煉。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03-13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03-12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精選15篇04-17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5篇)04-17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15篇04-17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5篇03-14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5篇03-14
《頂碗少年》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7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集合15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