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誰的手兒巧》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誰的手兒巧》教學反思1
《認識圖形》這節(jié)課在設計時能較好地體現新課改的理念,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于一體,我在這節(jié)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引導
1、尊重學生的學習需要,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首先,課的開始讓學生在擺物體的活動中,自主提出問題。例如:有的學生問“為什么球要放在上邊,而不放在下面?”
“我想知道我們小組擺的這個汽車都用了哪些物體?”“我想知道這些物體的名字叫什么?”等等;其次,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我適當作了調控,分清重點問題與次要問題,圍繞著學生提出的.重點、有價值的問題,放手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解決問題。這樣,既充分尊重了學生解決問題的需要,又讓學生通過活動去發(fā)現,去研究,去探討,去體驗。
2、尊重兒童的心理特點,合理選擇教學活動。好奇、愛動是兒童的天性。我根據學生好動這一特點,開展了一個“誰的手兒巧”小比賽,讓學生在玩中用數學;其次又利用學生好奇心強這一特點,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拓展應用過程中,設計了欣賞圖片、摸物體猜形狀、欣賞老師制作的機器人等活動,都是緊扣教學內容、結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而設計的教學活動。
3、尊重學生情感需求,科學評價學生。
本節(jié)課的突出特點是順應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引導學生自主地提出問題、自主地解決問題。在引導學生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時,通過肯定學生的想法,科學地進行評價,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有時,也要適機引導,如在摸物體猜形狀時,當學生猜中時,教師適時地送上一句溫馨的祝!白D銓W習上做一個有心人”、
“愿你體育上是個小健將”等等及時地進行激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但是本節(jié)課教學環(huán)節(jié)較開放,所以課堂的效果難以把握,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更要注重培養(yǎng)駕馭課堂的能力。
《誰的手兒巧》教學反思2
一直以來,“做數學”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可,新課改倡導讓孩子們在做中學。在課改中摸爬滾打的我,在課堂上也把做數學看成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做數學可以讓孩子獲得親身體驗,在體驗中獲得真知,享受體驗的快樂。在與孩子們相處的課堂上,我與他們共同一同分享著做數學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在教學《誰的手兒巧》一課時,課前我布置學生將生活中的物品帶進課堂。原本也很矛盾,這么大的班額,讓每位學生都從家中帶兩至三種物品,課堂上一定會很亂,教師課堂上不好組織怎么辦?后來一想,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只要能有利于學生發(fā)展,一定要有敢于挑戰(zhàn)困難的勇氣。因此,我堅定了自己的想法,讓孩子們從家中每人帶二至三種物品。課堂上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用所帶的物品進行拼搭。我對孩子們說,這節(jié)課咱們比比看,誰的手兒最巧,哪個小組合作得最默契,拼搭的圖形最漂亮?一時間,孩子們情緒高漲,個個躍躍欲試,接下來孩子們就忙活起來了。小手拼擺著、比劃著,小腦袋晃動著,小嘴說著,真是忙得不亦樂乎!
這時我巡回在孩子們中間,當走到二組時,我看到一個調皮的男孩手中拿了一個大大的塑料球時,這個球的大小和籃球的大小不相上下,當時我的火一下子就上來了。我批評他說:拿這么大的球能拼搭圖形嗎?說完我到別的小組去了。一會兒每個小組的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地拼出了非常漂亮的作品?矗环涍^孩子們用心雕琢的作品產生了,有的拼出了火車、火箭、宇宙飛船、高樓、樓前還有一個美麗的花園、電腦、機器人,真是難以想象,這些作品是出自一年級孩子之手。有人說學生的潛能是巨大的,不可低估的,在我看來,學生的潛能則像空氣一樣,充斥著生活的舞臺。
走近兒童的世界,那兒將有你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收獲,那兒你將收獲"意外",補充知識。著實讓我為他們課堂上精彩的.表現而喝彩,孩子們的表現更是讓我驚詫于學生的智慧,孩子們的思維不時地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讓我激動不已。我發(fā)自內心感慨:可不能小看了這些剛入學的孩子們。孩子們笑嫣如花,我從那一張張燦爛的笑容中感受到了幸福。接下來,每個小組要分別介紹自己的作品。這時二組同學介紹了他們小組的作品,他們設計的是一個機器人,當我看到這個機器人時,我驚呆了。
他們把那個大大的球放在杯子上,做成了機器人的身體。我笑咪咪地問:能說說你們在拼搭圖形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嗎?這時,帶那個大大的球的男孩告訴我:我們在用這個球拼圖形時,發(fā)現把球放在下面球就會來回滾動,沒法拼,這時我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球的下面放一個不銹鋼的水杯,這樣球就定住了 。我表揚了他們,我慶幸給他們了一個做數學的機會,同時也給他們一個說的機會,試想,如果當時我沒有給他們一個說的機會,就會扼殺一個孩子的靈動的思維。另一個小組孩子的作品也引發(fā)了我深深的思考。
六組他們用各種形狀的物體拼出了一個非常漂亮的樓房,在介紹中,他們說這是我們102歲的鯨園小學,不知怎么的,聽到他們的介紹,我的眼淚在眼眶中打轉,對于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就對他們的學校有著如此深的感情,真令人感動。我沒有放過這個好的教育素材,我對全體學生說,老師很高興,這個小組能用手中的物品拼出我們的學校,我為你們自豪,看來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我慶幸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做數學的機會,課堂上,我是真誠的,學生是激動的,這種真誠的情感使師生之間的關系那么融洽,那么平等。學生不再拘束,思維得到激勵,不再禁制,在心靈的舒暢中開放了教學,開放了空間。我想:在今后的數學課堂上我將與我的學生一起攜手,讓每一節(jié)課都能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搖籃。
《誰的手兒巧》教學反思3
在導入新課的活動中,我并沒有局限于課本,而是從學生的認知和生活的實際出發(fā)來重新組建。通過猜一猜和摸一摸,充分調動學生認知和情感兩方面的積極性。學生在充滿趣味和挑戰(zhàn)性的活動中,身心參與,思維被激活,充滿了探究新知的強烈欲望。
《新課程標準》指出:“空間與圖形”的內容主要涉及現實世界中的物體,幾何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其轉換,它是人們更好地認識、描述生活空間,并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數學學習是發(fā)現的過程。通過摸一摸活動,讓學生去發(fā)現各種物體的特征,而不是直接說出,這樣就學生在經歷中感悟,在具體中認識,然后,教師歸納出各種物體的特征,學生印象深刻。在這里,學生又一次經歷了由實際問題抽象出數學問題“數學化”的'過程。
一年級對于體和形是比較容易混淆的,教材遵循了兒童認知的心理,從體到面來認識形,認識面從體來。。而學生在生活中見得最多是體,學得最多的是形,如何讓學生正確地建立體的概念,區(qū)別體和形,又不超出學生的認知,是一年級建立空間觀念的難點,在教學中我通過操作,分別認識體和形,卻又將整個單元相互聯(lián)系,體中滲透面,面中重新認識體。
【《誰的手兒巧》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七巧板》教學反思03-15
《我是誰》教學反思04-16
有趣的七巧板教學反思03-08
《有趣的七巧板》教學反思03-08
《誰的本領大》教學反思03-18
誰的紅果多教學反思04-08
猜猜我是誰教學反思04-17
誰爬得快教學反思04-12
《皮巧根橋》語文教學反思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