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范文1
一群被世人厭惡的孩子,遇到一個天使般的老師,救贖的靈魂找到了心中的夢想,終于唱出了來自天堂的聲音,這就是放牛班的春天。一位熱愛音樂有著音樂天賦的代課教師用他對孩子們的愛感化了這一班問題少年冰冷、殘酷的心……
我很同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失去了父母的佩皮諾,他的那雙明亮的眼睛卻時刻顯露出憂郁與期盼,他每天都會靠在大門的鐵柵欄上,目光眺望著遠方,他是多么希望父親的身影出現(xiàn)在自己的視線中啊!可是事實已是無法改變的`了。孩子們的心靈被鐵血校長嚴重扭曲,他們沒有四季。在他們的生活中,只有冬季。
可是從這一天開始,一切都變了,一位名叫馬修的老師來學校代課。這里的大部分學生都很頑劣,院長一見到孩子犯錯就會把他拉去關禁閉,可馬修老師不喜歡院長的這種教育方式,他盡自己所能去保護孩子極強的自尊心。這些孩子中有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皮埃爾,他經常捉弄別人,還侮辱院長、老師,干了數(shù)不清的壞事。然而,馬修老師每時每刻都在關注著他,終于,他發(fā)現(xiàn)皮埃爾在獨唱方面有著極大的天賦,他的歌聲簡直是來自天堂的聲音。于是,馬修老師耐心輔導皮埃爾,最終老師的愛還是感化了他頑固的心靈,他感受到了溫暖,經過不懈的努力成為了一名著名的音樂家。
看完電影很長時間后,孩子們純潔的天?之音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這就是法國影片的那種淡淡的,而又回味悠長的味道,使人的心靈受到震動,也受到了洗滌。這部影片形象地刻畫出了孩子們的心理,最后在馬修老師走的那極為平淡的環(huán)境中,紛紛揚揚落下的紙片和從窗戶伸出的許多只能看到半個胳膊的小手卻讓我極為震撼,這就是被感化的心靈。憂郁的小佩皮諾最終也跟著馬修老師離開了學院,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溫暖。讓人喜悅和感傷。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范文2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了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回到法國家鄉(xiāng)出席母親的葬禮,當他的舊友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遺下的日記,皮埃爾勾起了自己童年的回憶。
克萊門特是一個生不逢時的音樂家,在1949年的法國鄉(xiāng)村,他根本沒有開展自己才華的時機,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代課老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畔底〞,因為這里的學生大局部都是犯過罪的、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后他發(fā)現(xiàn)學校的校長以暴力的手段管這些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他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來翻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一開始,他遇到了種.種困難:一個不愿開口唱的天才、一個暴力、變態(tài)、處于危險邊緣的學生、校長的阻攔、一個父母在二戰(zhàn)中雙亡的可愛小孩。還有一個不會唱歌的學生。
但他以他堅忍不拔、沉穩(wěn)、謙讓的性格以及他敏銳的觀察力,戰(zhàn)勝了種.種困難,組成了一個合唱團。
他每天晚上都給孩子們寫一些適合他們的樂譜。他從簡單到很難。但是學生們都學會了。有時候學生犯了錯,他還會包庇學生,以防遭到校長的毒打或禁閉。
他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他的學生們用天籟的嗓音取悅了他的心靈。可是好景不長,校長在一個星期六把他趕走了。但是,那個父母在二戰(zhàn)中雙亡的可愛小孩卻因為老師們善意的謊話:“你的爸媽會在星期六來接你哦。〞,而每個星期六都在校門口等他爸媽。這次,他又在門口等爸媽的時候,馬修老師出現(xiàn)了。于是,馬修因為禁不住孩子的請求一次寂寞的孤獨,帶走了他。讓他知道了他的等待終究是值得的。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范文3
這周,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放牛班的春天》。
這個是一個關于教育理念的探討影片,“行動——反應”原則導致了孩子們的更加叛逆,而馬修的音樂團卻將這幫“惡魔”拯救,讓他們看到了自己的“春天”,釋放了自己的“青春”。
不得不承認,這部看似簡單質樸的電影,反應出了偉大而溫情的人性主題,不得不承認,那班孩子有著不同的個性,讓人頭痛,但是馬修沒有放棄,他成功的讓這幫失去了春天的孩子享受了春天的沐浴,給了他們釋放青春夢想的途徑。在此只想淺淺談談馬修與他們的故事。
佩皮諾,這是一個執(zhí)著的小孩子,每天星期六他都等著他那已經故去的父母來接他,于是他成了馬修見到的第一個孩子。它是這里面最小的'孩子,在這里是飽受欺凌的,但是馬修給了他希望,他很特別的關懷給了小佩皮諾親人的溫暖,這也是為什么最后小佩皮諾要執(zhí)著的跟著馬修走,因為,經過相處,他已經離不開馬修,也只有馬修可以給他溫情與親情,馬修被他的執(zhí)著所打動,最后,帶著這個有點笨還沒有成長的小孩,心情沉重而又輕松的踏上了歸途。
這是另外一個讓馬修難忘的學生——莫杭治,一個喜愛偷竊、屢次逃學而被公立學校開除了的單親家庭的孩子,在馬修的細心與驚訝中,莫杭治的音樂才華被充分的挖掘,當公爵夫人來聽合唱團的表演的時候,他,這個熱愛音樂的精靈莫杭治被排除在外,他孤單的立在那里,眼神中充滿的哀怨與委屈,同時還有強烈的渴望。終于,在最后,馬修轉向了莫杭治,在馬修鼓勵與首肯的眼神中,莫杭治放開了歌喉,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感激,理解與信心。他唱出了心中的理想,他的歌喉征服了所有人,也證明了自己的天賦才能,此時,莫杭治封閉的心靈完全打開,最終他成就了自己的理想,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喜歡這部影片,很大程度上源于馬修令人倍感舒適的教育管理模式,對于我來說啟發(fā)很大,我也反思了一些自己的教育行為,感覺還是有很大提升空間的,今后我會更加努力,正確的教育學生。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1-19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2-18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12-14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0篇02-03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0篇)03-07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10篇01-02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13篇11-26
觀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1-03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7篇04-04
觀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有感4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