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那么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1
讓人驚訝,這是一本哲學故事書。讀過之后,不僅能讓我們收獲知識,還可以讓我們懂得好奇心是非常有價值的一件事,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快樂的學習。
《蘇菲的世界》講述了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在年幼時面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并提出了認識世界的問題,得到了解答的故事。
在此前,寫過的《北大邏輯課》有異曲同工之妙。
《蘇菲的世界》的內(nèi)容基本忘記,但它修正過我一些世界觀,讓世界在我眼中似乎有些不一樣了,這是這本書提供的'最大價值。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除了對比隔壁家的小孩,我們還會對比美國小孩。傳聞,美國有一個小孩上學以后,知道了一個0代表太陽,而他母親憤怒的將學校告上法庭,并索賠巨款,因為他的孩子失去了想象力,再看到0時,不會說雞蛋了。
這個故事應當是虛構的。
故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人對世界的認識是多么的固化,人的想象力又有多重要,當一個人擁有想象力,就像擁有翅膀,可以看到別人看不見的世界,這種感覺是多么奇妙。
而一堂邏輯課,或者一個哲學課,通過故事來講給人聽,又是多么悅耳,從而感受到世界不同的美好。
《蘇菲的世界》擁有這一切,盡管書名看起來像衛(wèi)生巾的廣告。當我們讀完這本書,會覺得原來知識是可以用不一樣的方式去學習的,而且哲學也是一門有意思的課,可以指導我們的生活。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2
蘇菲和大多數(shù)臨近十五歲的姑娘一樣,有著自己的煩惱與秘密小天地。她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一些喜歡她并且她也喜歡的小動物,生活平靜,平靜得不起絲毫波瀾。
直到有一天放學回家,她在信箱里找到了一封特別的信——沒有署名,沒有地址,上面寫道:“你是誰?”從此,蘇菲開始了她神奇的哲學之旅,了解了許多哲學家。最后她與她的哲學導師艾伯特逃出書本,開始新的生活。
也許很多人和我一樣,在讀《蘇菲的世界》之前,認為哲學極其晦澀難懂,神秘莫測,而學了又沒什么用。但在讀完這本書后,我才明自:哲學真是一門神奇而又好玩的'學問。
在這本書中,作者詳細地講述了德謨克里特、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笛卡爾等人的哲學主張以及哲學的意義與發(fā)展。全書語言淺近,比喻新奇。其中有一個我很喜歡的比喻:世界就像是從魔術師禮帽里拉出來的兔子,普通人安居在兔子的毛皮深處,而哲學家則在兔子的毛尖上眺望與探索。也正是這樣,普通人對于自己所看到一切深信不疑,或是對書本上的深信不疑。但哲學家則不同,他們面對自己所經(jīng)歷的一切永懷好奇與探索精神,試圖明白為什么會是這樣。換句話說,哲學家們想看清兔子的全貌,甚至是魔術師的面貌,他們的思想,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遠遠在普通人之上。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哲學家。要永遠保持好奇心——對周遭一切事物的好奇心,無論是你接觸過的還是你沒有接觸過的,誰又知道你接觸的是不是真的呢?要試圖用自己的思維去理解、去探索,不可照搬書本,畢竟那不是你思考的產(chǎn)物。
哲學就是一門神奇的學問,它引導人們對事物進行探索,以大智慧為人們指點迷津。它像一位長者,為渴求知識的人們提供最好的機會與幫助。
我愿像蘇菲一樣,在哲學的道路上永懷好奇,永遠前進,站在兔子的毛尖眺望、思考,看清兔子的全貌甚至是魔術師的面貌。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3
馬兒為什么叫馬,何為馬,在沒讀著本書前,我從來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可能是某一時間,爸爸媽媽拿著一張圖片或是我偶然間從電視上見到這種東西,爸媽對我說,那是馬兒,我從此就認識那是馬了吧,每天總會見到許多人,許多事,我卻從未提出一句:為什么?不只是我,每個人都把這個世界想得太過理所當然,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與我們無關。對此,作者用了一個很生動的比喻,宇宙就好想魔術師從帽子中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們?nèi)祟悇t是兔子毛皮深處的寄生蟲。
我們都在兔子的毛皮深處舒服的躺著,對魔術師的秘密毫無興趣。只有哲人,不停的順著兔子的細毛向上攀爬著,想探究魔術師的秘密。我們比哲人們?nèi)鄙俚闹皇且活w好奇心,一顆智慧的頭腦。
哲學家們不停的爬著,同時也不停的呼喚著沉睡的人們,他的呼喚只能喚醒少數(shù)有頭腦的人,而贏得大多數(shù)人的厭惡,蘇格拉底最總最終將生命獻于哲學服毒自盡,耶穌亦如此。我佩服他們的勇氣于精神。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德謨特里克斯在沒有任何先進設備的情況下,僅靠好奇與思索提出原子理論,柏拉圖的兩個世界論,亞里士多德的.黃金中庸。我思故我在。一千年,兩千年,中世紀,浪漫主義。
慢慢我陷入整個歐洲哲學史,開始時很茫然有很多的不了解,越來越發(fā)現(xiàn),其實哲學離生活并不遠,我可能不了解一些地域,一些風土人情,但思想是沒有限制的。人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也是互通的。蘇菲最終只是希德書中的一個虛擬人物,我們又是誰呢,蘇菲又是智慧的意思,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也喚醒我們生活的智慧。十三歲第一次讀蘇菲,懵懵懂懂。第二次,第三次,我會收獲更多。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4
德謨克里特斯提出了原子理論。其中有一段話很有意思,說“我鼻頭細胞里的一個氫原子以前可能屬于某只大象的鼻子;我心臟肌肉里的一個碳原子從前可能在恐龍的尾巴上”剛剛讀到這段話感覺有些可怕,難道不是嗎?按照這個理論,那么我身上的某個原子以前不一定是屬于什么物質上的一個什么東西,這不是又奇怪又可怕嘛。
如果按照這個理論,那么人類的`死亡并不代表著消失,只是那些原子組成的這個表象消失了而已,承載著這些原子的表象消失后那些原子會再和其他的原子排列組合成另外一個表象,有可能是另外一個人,也有可能是只小貓小狗或其他的什么時間萬物。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現(xiàn)在的這個我以前又是誰呢?若干年后我死去后,誰又會成為我呢?這個理論是不是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我們在看見某個人時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也許他就是你。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5
故事大意
一個名叫蘇菲的女孩,接連不斷的收到來自神秘哲學家艾伯特的信,所有信件內(nèi)容皆為各種哲學理念、思想,而蘇菲也逐漸成為神秘哲學家的筆友。在此時,她也開始思索世界各地哲學所探討的問題,并且從日常生活中學會如何開始運用自己所學的哲學知識。
不過,后來陸續(xù)有更多不知名的信出現(xiàn)于自己的世界里,內(nèi)容主要是寫給一位名叫“席坦”的信件。她逐漸意識到了自己只是另個世界的艾勃特少校想象出來的一個角色,目的只是為了要讓席坦從故事中學習哲學。蘇菲便決定逃離他們所處的書中世界,到了席坦的生日派對,影響了艾勃特的“真實世界”。
心得感想
閱讀完這本書后,我也開始思索什么才是“真實的自己”。有時擔心自己的人生是否只是南柯一夢,或真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呢?也許自己就像蘇菲一樣,像愛麗絲般去夢游仙境?或者我單單只是一個思想體,只有精神,沒有實體,并非真實存在?然而,這似乎是永遠解不開的謎團。
書本一開始所提及的問題:“你是誰?”讓我陷入無止盡的思索。曾單純的以為“我”就是我的主人,然而,真是如此嗎?以往,當自己陷入人生難題時,就會以玩笑來自欺,以自責來療傷。但讀完這本書后,我反而陷入“自己是誰?”,反倒希望自己就是蘇菲,由作家來告訴我如何進行下一步的動作,完成更精彩完美的演出!
如果沒有接觸到這本書,自己或許永遠會跟書里的人物所說的一樣:“將這個世界當成一種理所當然的存在,而體會不到這世上的驚奇與美妙!币驗槲覀兛偸翘蕾嚒傲曇褳槌!,普通的劇情、平凡的生活、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生活無趣的思考讓人生受到了限制。閱讀時,我總想象自己就是那充滿好奇的蘇菲,把書本里的神秘哲學家當成啟蒙自己人生的老師,在那奇妙世界中,日夜思考著來自哲學家拋出的各種問題。
也許,只要抱著好奇心,就可以成為一位哲學家吧?以往,人們認為哲學家只是把自己從世上萬物所得到認知,經(jīng)過思考的歷程,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而我認為,哲學也可以是一種人生,因為里面包含著你對世界的觀感,隨著人生的成長與際遇,人的想法也會因而改變。人生,就應該盡可能與各式各樣的人相處,跟著他一起體驗他看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與角度;人生,就應該了解自己是一個世上獨一無二的存在,了解自己是獨特的,才能不被他人的看法所束縛,才能開始活出全新的自己,讓自己有個精彩無憾的人生。
一個真正擁有智慧的人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題記
——蘇格拉底是誰?蘇菲又帶著好奇心拆開了艾伯特給他寄的信——自從蘇菲收到一連串奇怪的信,她就迷上了哲學,這次是名為《蘇格拉底》的信,我同蘇菲一樣,對蘇格拉底產(chǎn)生了好奇以及崇高的敬意。
“沒有人能夠比蘇格拉底更智慧了……”蘇格拉底聽到這句話后放聲大笑,搖搖頭,他說自己是無知的。
蘇格拉底、柏拉圖無知嗎?至少他們自己持肯定的回答。在世人貪婪的目光、狡猾的眼神中,他們的選擇沒有可以商量的'余地,從他們的故事中,我們才能明白真理是怎樣產(chǎn)生而又怎樣毀滅的。
很久以前,蘇格拉底讓他的學生們做一件事:讓他的學生們穿越一片麥地,從中采摘一支自己覺得最大的麥穗?墒牵瑢W生們從麥地的頭走到麥地末,有些學生手中的麥穗太小了,有些學生手中壓根沒有麥穗。
哈!手中小麥穗的學生想——有麥穗的總比沒麥穗的好!手中空空的學生想——與其采摘這么小的麥穗還不如不采!從中足以可見,人類的滿足欲、貪婪欲有多么大!
有人想問哲學家:您覺得您智慧嗎?值得深思的是他的回答要比一萬個問題更具有意義:——我是無知的。
我們可以明白:一個自認為具有無限智慧的人還會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嗎?一個自認為無知的人難道不會永不放棄?
在每時每刻,請不要忘記——一個真正擁有智慧的人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真理就是這樣誕生于“無知者”的腦海中的。
在人類洋洋自得的時候,人類的無知毫無保留得呈現(xiàn)在了世界的眼中;在人們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的時候,亦是如此。
沒有一個真理的指引,個個自認為擁有智慧的的人都將變得無知愚蠢,從此智慧與無知的界線變得模糊而不清了,人類也沒有什么智慧可言了。一個個狂妄自大的智慧者們指揮著謙卑的“無知者”,不錯,社會就是這樣腐敗的。
就如同蘇格拉底的死,他是為真理而死的。蘇格拉底毫無疑問地覺得:他的生命就是為了追求真理,他甚至愿意付出生命,讓狡猾貪婪的人類真正明白他們是最為愚蠢無知的。蘇格拉底是為追求真理而死的,他從一個社會底層出發(fā),用他的無知來沖撞“智慧”的統(tǒng)治者們,最后卻被腐敗的社會判處了死罪,他在他的友人面前喝下了毒藥——人類又用自己的雙手毀滅了一個真理。
“無知”的蘇格拉底怎會向智慧的統(tǒng)治者們屈服!不然他就不是蘇格拉底了。蘇格拉底正確的見解導致了他正確的行動,他自己就是擁有真理的一位偉大的哲學家!
自認為智慧的人的無知的行動造就了腐敗的統(tǒng)治,自謙為無知的人用智慧的舉措鑄造了永恒的真理!
真理是需要追求的,沒有正確的見解就沒有正確的舉措,沒有正確的舉措就沒有偉大的真理,沒有偉大的真理就沒有真正智慧的人。而真正智慧的人內(nèi)心會有一種聲音:我是無知的,然而,我又要讓真理公開于世人的面前,我要讓世界充滿智慧的共鳴。
如果我說真理是一曲動聽的大合奏,那么無知與智慧就是其中的主旋律,正如同每一個真正智慧者都追求真理一樣,,那么動聽,卻沒有瑕疵。
學會追求真理,懂得舍棄“智慧”,最后,做一個真正的智者——蘇菲明白了。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6
構思精巧,情節(jié)有趣,哲學很美。
從對神話的思考開始,歷經(jīng)自然派哲學、古典派哲學、犬儒學派、斯多葛學派、伊壁鳩魯學派、新柏拉圖派再到基督教的誕生、中世紀、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巴洛克時期、理性主義、經(jīng)驗主義、浪漫主義、自然主義、存在主義等直到今天的哲學。
不得不說,每一個時期,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座座思想的高峰,都是屬于那個時代人們的思考與探索,無論是直線的亦或是螺旋式的'上升,每一位哲學家對人生、世界、宇宙的思索對我們了解認識都有所裨益;蛟S我們會對某個人的某個觀點產(chǎn)生不認同,但請不要那么快的下結論,這一切的一切本就無所謂對與錯,都是個人、集體選擇、觀念的不同,而你所運用的評判標準只是你所認為的或者你們這個集體所認為的,其他人可能并不這么認為,如此,又如何說別人是不對的呢,況且,事物都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明天的你說不定就會推翻今天的你。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能夠看得更高、更遠。當我們仰望天空時,我們其實是在試圖找尋回到自我的路。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7
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為這本書是一本哲學啟蒙書,我之前有看到過,不過我一直對這些東西不是很感興趣,一直沒有堅持讀下去,想要借這個一起讀書的機會把它堅持讀下去,畢竟我是一個很被動的人^_^
一《伊甸園》我們每個人都在這個不知道從何而來的世界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每個人都會迎接到的死亡來臨之前,我想要扮演好親人,朋友,同事……也許以后還會是愛人,母親等等等等的角色。扮演這些角色我甘之如飴,我喜歡這些角色帶給我的快樂哪怕是難過。也許在不知不覺中我還扮演著一些我壓根沒有注意到的角色,希望自己能夠很好的勝任這些角色。
二《魔術師的禮帽》哲學這個東西對我來說一直是遙遠的,我一直都是那個寄居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待在舒適安逸的毛皮深處不樂意往上攀爬。我也曾好奇過人類從何而來,即便現(xiàn)在我也依然有一些可憐的快要被消磨殆盡的好奇心在骨子里吶喊,但是我很難再有那種探索這個世界的勁頭。不知道哪根懶筋抽的:-P
三《神話》讀這章的時候我在想這些神話就是人們解釋一些自己不了解的東西時編造出來的故事。因為我讀故事的第二天我就在為一個我不知道的事情編造一個原因,也許原因是不對的,但是當時我信服了,如果記錄且流傳下了的話說不定也是神話了^_^
四《自然派哲學家》哲學家是很聰明的,他們能夠很耐心的.從一些我們都觀察到的,很平常的東西或者事件中感悟出人生哲理,而且有時候環(huán)境真的很重要,你有沒有注意到這些哲學家很多都是在一個地域或者在一個地域待過。最喜歡蘇菲學習哲學得到的結論:哲學不是一般人能夠學到的,但也許我們可以學習如何以哲學的方式思考。嗯,辯證的,理性的思考。
五《德謨克里特斯》這個章節(jié)講述了原子理論,我們在上學的時候已經(jīng)學習了原子,還學習了分子和質子。關于事物的組成其實我是不關心的,因為它已經(jīng)組成了,再想也不會把小豬變成小狗啊。嗯我就是這么一個現(xiàn)實的人,哲學家如果有我這么個學生的話估計會頭疼吧^_^
六《命運》你相信命運嗎?我以前和我一個同事(很佛系的一個叔叔)討論過命運這個話題,其實就是他講我聽:-P 他說人的命運其實是注定的,但是是可以憑借后天修改的,也就是命是注定的,但是運是可以改變的,具體和環(huán)境,性格,國家等等都有很大的關系,我就不一一贅述啦。而人們對命運的態(tài)度又是不一樣的,我這個深處兔子皮毛中不想要出來的微生物是不樂意想這些東西的,只希望自己能夠活在當下,自己覺得幸福就好。而且這章出現(xiàn)了席徳的紅色絲巾,哎呀,腦補一大波的恐怖故事
七《蘇格拉底》在讀這章的時候我深深的感受到這個哲學故事真的挺好的,我竟然一口氣的把這么多枯燥的哲學故事看完了。我從這一章學到的:真正聰明的人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正確的了解導致正確的行動。一直很喜歡那天你發(fā)給我那段:如果你一直做一些自己深知不對的事,你還會活得很快樂嗎?但是很多時候我就是這樣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對,但是就是做了,真不知道我自己是怎么想的,有的時候我都想把自己剝開看看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想法,我有的時候會覺得自己不是自己,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種想法。
八《雅典》嗯,你認為無聊的雅典,我覺得蠻有趣的啊,這種教學方式蠻新穎的。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8
艾伯特給蘇菲上完了所有的哲學課,他們倆開始計劃著如何逃離《蘇菲的世界》,以避免被徹底摧毀。在一次由蘇菲媽媽舉辦的哲學花園宴會后,蘇菲與艾伯特抓準機會逃離了《蘇菲的世界》,來到了少校與席德所生活的那個真實的世界。他們盡管到達了真實的世界,但他們發(fā)現(xiàn),與這個世界的人比起來,他們就像一團空氣,真實世界的人根本無法感知到他們的存在。他們特意到少校與席德的家去看了看,在目睹了席德與少校的`真容后,蘇菲與艾伯特前往了他們的目的地——永恒之境。在那里有許多像他們一樣從書中逃出來的人物,艾伯特告訴蘇菲,這就是他們最終的歸宿,而他們也是永恒的。隨著少校與席德的一番談話,整本小說也畫上了句號。
讀完最后一個字,合上書頁,思緒萬千,整本書好似一個夢,故事中的主人公根本就不存在與這個世界,喬斯坦·賈德這樣寫的用意何在?在書中,艾伯特向蘇菲提到,只有學完所有的課程才能逃出《蘇菲的世界》,到達永恒之境。而喬斯坦·賈德想告訴我們的是:一個人活著就應該對哲學有所研究,否則他活著是沒有什么意義的,就如同未進入永恒之境的蘇菲一樣。但如果你一旦對哲學研究透了,那么你就是永恒的,可以進入那個屬于自己的“永恒之境”。但可悲的是,現(xiàn)在能夠到達永恒之境的人越來越少了。與古人的思想比起來,今人的思想正在慢慢腐朽?萍嫉陌l(fā)展與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不應該成為人們喪失思想的原因,哲學是永遠不應該被拋棄的。
《蘇菲的世界》不僅僅是夢的世界,更是智慧的世界。它將喚醒人們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9
談之哲學,大家可能覺得這是一個極其深奧的問題,說實話,在看這本書前,我也有這樣的感受,這種心理迫使我不得不翻開這本書,去探究它其中的奧秘。看完之后,有一種無法形容的感受從我心中升騰而起——感到世界是那樣的大,我們就是身在其中的一只小螞蟻,也感到自己仿佛不是身在其世界,而是感到我們正在用心與世界面對面的交流。
這本書的作者是喬斯坦·賈德,以《蘇菲的世界》一書,奠定全球十大作家地位,他的書還有很多,我也很喜歡,《紙牌的秘密》和《瑪雅》就是其中的兩本。
這本書講的是一位叫蘇菲的十四歲少女正在過著與常人一樣平淡與普通的生活,一封奇怪的信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以及一個十四歲少女的內(nèi)心!澳闶钦l?” “世界從哪來?”一些看似普通的問題,卻讓蘇菲大傷腦筋,在一位神秘的`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學會思索,她運用少女先天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剛買這個書的時候,我的興趣并非很大,隨手翻了幾頁,可是沒想到一下子就看上癮了。這本書不與其他的小說一樣,也只因單純的故事情節(jié)吸引著我們,更是對哲學以美的享受,一本哲學啟蒙書,使我受益匪淺。我們生活的這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這白兔的體積極其龐大,因此這場戲法要數(shù)十億年才變得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這只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于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然而當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兒覺得非常安適,因此不愿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
我在讀這本書時,在講的哲學知識的時候,我仿佛與蘇菲一起到了那個年代,如同身臨其境,有趣而又神秘的哲學知識。在世界的身旁我是如此之小,但是,我雖然小,可我對這個世界有濃厚的興趣,我會成為那個魔術師,站在世界的上方去看世界。去探索哲學,研究哲學吧,他會使你有非同凡響的感受。
蘇菲那種善于思考,積極探索的精神,遇到任何困難她都不退縮,永遠心中都存有一個“為什么”,而我就沒有那種精神,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想算了吧,別人也沒有做到,我沒有波要去做,可蘇菲并不這樣想,只要遇到困難就一定會去想怎樣解決,而不是放棄,我們應該學習蘇菲的那種精神,多觀察、多思考、多問一個為什么,你就會與蘇菲一樣優(yōu)秀!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他將會喚醒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充滿智慧的我們應該多當那個魔術師,去挖掘世界那個你不知道的地方。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10
哲學入門書,深入淺出的概括出人類哲學的歷史進程,同時也滿足了我對于宗教的好奇心。
我才知道,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是耶穌誕生前的哲學家。
任何宗教的誕生、哲學的理念,你必須要結合當時的歷史來看,否則沒有任何意義,以現(xiàn)代的思想去批判過去的哲學,這是非常錯誤的,設身處地是非常必要的。
而對于我個人而言,大多數(shù)人早早就停下自己的腳步,早早就在兔子的毛發(fā)深處找到安樂窩,我有滿腹的好奇,我有那么多不明白不理解,我不輕信,我覺得不對勁。所以我是被戳著腦袋、被評價著“你太特了”長大的。
我在書中找回自信,這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哲學是我新交的朋友,我有多愛他,他就有多愛我,這真正讓我平靜,讓我淡然,我接受哲學的洗禮,我想我終于找到我的信仰,那就是大自然,也就是我自己。
其中康德的哲學理論最貼近我的世界觀,他可以令人信服的解釋為什么我曾經(jīng)思考過“宇宙從何而來”,并且也合理解釋了為什么我覺得“從無到有”、“大爆炸”這些答案都有點站不住腳。ps。但他的宗教信仰那部分,我沒有想法。
我一直對宗教十分好奇,祁克果的一句話讓我有了更深的對于宗教的理解,“重要的并不是__是否真實,而是對你而言,它是否真實!
如果想要開始接觸歐洲哲學,我認為這本書是最佳的啟蒙讀物。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11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人為什么要活著?人為什么而活著?人應該怎樣活著?……
前段時間,不知為什么,我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而最近,我讀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里面的主人翁和我的處境是一樣的。雖然最后因為種種原因并沒有看完,但我了解過它的大致內(nèi)容。
一個叫蘇菲的女孩,14歲。有一天收到了一位神秘人的來信,內(nèi)容只有兩句話“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而也就是這僅僅兩句話,改變了蘇菲的生活…
而我也在思考著…
我是誰?是有思想的人?還是四肢直立行走無毛的高級動物?這完全取決于我自己。生活中,我可以做到精神抖擻得過每一天,臉上永遠洋溢著自信的`笑容。我也可以萎靡不振,白天的時候眼睛都睜不開,永遠都是那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表情。這也取決于我。當然我也知道,自己也不想太累,簡簡單單就好。
那我為什么要活著呢?這個,也許我也沒有辦法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復。是爸爸媽媽給予了我生命,首先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就沒有資格自己結束我的生命。也是爸爸媽媽帶我來認識這個充滿了善良、愛心、美好事物,同時也有邪惡、丑陋、憎恨、謊言的世界。所以,我遇到什么都會和他們講,因為我相信他們有足夠的經(jīng)驗告訴我,我應該怎么做。
我時常想不出很多問題的答案,只能對自己說:做好現(xiàn)在應該做的事吧,想想以后的生活,也許就會輕松些。人是為了什么而活?最簡單的答案:為了父母。他們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天底下的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兒女能過開開心心得過每一天,永遠沒有煩惱,憂愁,不再走自己走過的路:都希望自己為兒女打出一片天,兒女們就不用再操勞,只有享受?芍挥挟攦号畟円矠槿烁改笗r,才能真正體會到當年父親母親的那片苦心啊…每次一想到這些,我就不禁落淚。所有的人要都是這么單純該多好?沒有邪念,公平公正。大家合作,奮進。也只是為了父母——自己最愛的人而活。
但是,現(xiàn)在的我慢慢懂得,不管爸爸媽媽幫我把路鋪的有多么好,最后還是要我自己走。他們只是為我準備好了船,而我現(xiàn)在要做的是,揚帆起航!航海的途中,肯定會遇到風浪,但我希望都能自己頂過去。記得,是微笑著解決困難的。當然,如果有一天,我累了,至少我還可以去一個地方,家——一個最溫暖的港灣。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12
“你是誰?”
“世界從何而來?”
紅色房子的信箱前,十四歲的蘇菲開始了她不只是關于哲學的探險之旅。
挪威作家喬斯坦的《蘇菲的世界》被公認為上世紀末西方社會最優(yōu)秀的哲學通俗讀物之一。我是在如今這一把年紀的時候才來看這本被當作西方青少年哲學啟蒙讀物的書。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名叫蘇菲的挪威小女孩,在一個陌生的哲學家的引導下,學習歐洲哲學,并認識到自己只不過是被某個作家創(chuàng)造出來的過程。沒有大起大落的轉折,書中情節(jié)雖懸念重生卻也波瀾不驚。
從古希臘愛琴海的自然派哲學,到雅典城師徒三人燎原的智慧之火;從神權當?shù)赖穆L中世紀,到人性復蘇的文藝復興;從啟蒙運動里為人權進行的斗爭,到百科全書派對理性所做的推崇……喬斯坦將整一部貫穿著歐洲歷史與文化的思想史娓娓道來。他用神奇般簡單的語言,用魔術師,大白兔和姜餅人繪制出一部講給蘇菲聽的哲學史卷。
蘇菲Sophie,在希臘文中是智慧的意思。哲學在古希臘語里的本意即是“愛智”。有人說,智慧是哲學的本質,而人生是哲學的外在意義。整個哲學史上最神秘難解的蘇格拉底稱自己為“哲學家”,因為哲學家的英文philo—so—pher的意思是“一個愛好智慧的人”。羅素在《論教育之目的》中說,沒有智慧,我們這個錯綜復雜的當代世界就無法延續(xù)。他認為傳統(tǒng)道德的一個最大的缺陷是其一直低估了智慧的作用,又說“希臘人在這個問題上沒有犯過錯誤”。而在對待智慧的問題上沒有犯過錯誤希臘人,其哲學一直在亟欲找尋人類最佳的生死之道,他們關心人的倫理與道德,致力于解決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問題,他們最關心的是“何謂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獲致這種幸!薄_@也許就是智慧的一個重大意義。
關于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幸福,蘇格拉底認為,人如果違反自己的理性就不會快樂。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樂的人就會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他認為明白是非者必然不會為惡。因為世間哪有人會想要成為不快樂的人?而根據(jù)柏拉圖的說法,人體由頭、胸、腹三部分構成,人的靈魂也相對的具有“理性”“意志”和“欲望”三種能力,這些能力又各自有其“美德”:理性追求智慧,意志追求勇氣,欲望則必須加以遏阻,以做到“自制”。唯有人體的這三部分協(xié)調運作時,個人才會達到“和諧”或“美德”的境界。他認為在學校時,兒童首先必須學習如何克制自己的欲望,而后再培養(yǎng)自己的勇氣,最后運用理性來達到智慧。亞里士多德說人的“形式”是由一個“植物”靈魂,一個“動物”靈魂和一個“理性”靈魂所組成,快樂有三種形式,一種是過著享樂的生活,一種是做一個自由而負責的公民,另一種則是做一個思想家與哲學家。他強調,人要同時達到這三個標準才能找到幸福與滿足,任何一種形式的不平衡都會扭曲生活方式,都是令人無法接受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主張都與希臘醫(yī)學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傳說中希臘醫(yī)學的始祖,誕生于大約公元前四六零年時德寇斯島的希波克拉底,提出健康來自身體和心靈的平衡,要預防疾病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節(jié)制飲食起居。唯有平衡,節(jié)制,人才能過快樂和諧的.生活,這就是希臘人關于幸福的智慧。
在書中描述的少校小木屋里的傍晚,蘇菲對喬安說,“這樣一根小小的蠟燭卻可以照亮如此的黑暗,這不是很奇怪嗎?”
我想,在尋找幸福的路上,我們都需要這樣一根蠟燭的力量。就像新柏拉圖派普羅汀所說上帝的神圣之光,那種暖洋洋的注視著人類的靈魂照耀著世間的事物的神圣之光,讓一株風鈴草或一朵 花,一只飛離枝頭的蝴蝶或是一條漫游穿梭的金魚都或多或少的反射著深不可測的神秘之光。在去往幸福的路上,我們需要這樣一簇蠟燭的神秘光芒。
我希冀著可以有這樣一束光,能穿透眼前的黑暗和迷茫,照亮腳下的巖石和沙礫,能指引出一個通往幸福的方向,一條抵往快樂的羊腸小道。我希望可以有這樣一束微弱但堅強的燭光,它是蘇格拉底口中屬于我的理性之光,我以它作為司南來明辨黑白取舍行事,我按照它提供的遵照準則,來避免為惡,避免成為一個“追求不快樂”的人。這蠟燭作為柏拉圖人體三分論中的頭部美德,它引領我追求智慧和勇氣,讓我知道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讓我越來越靠近自制的標向。這蠟燭照亮我作為一個人的“形式”中屬于理性的靈魂,它為我描繪一個生活應該有的摸樣,讓我知道該“如何生活”,讓我有根據(jù)去過一個“良好的生活”。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13
哲學不是萬靈丹,但是從來不去留意愛好智慧的重要與前人的心得,那么注定將會陷于心靈之封閉與終結——在書的前頁,我看到了這樣一句話,似懂非懂,但當我讀完這本書,便也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理解。
蘇菲——哲學家艾伯特的學生,少校書中的女主角,與席德同生日的女孩。故事圍繞哲學,從伊甸園伊始到神話故事的更替,從希臘文化到文藝復興,從書中走到書外。一位位歷史上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笛卡爾、馬克思等等,他們走入蘇菲的世界,走入席德的世界,也走入了我的世界。書中的故事很奇妙也很真實,很有趣同時富有哲理。
以前的我向來對哲學沒有多大興趣,對哲學問題更是不想思考,可當我又一次看到“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等哲學經(jīng)典問題和艾伯特的訴說,我也不禁思考起來如今的我已有十九歲,正如書中所說,越來越覺得生活中的種種都是理所當然,不覺得它們奇怪也不會懷疑它們的存在,似乎我也開始從兔毛尖走進了兔毛里,好奇心少了,探索的心思也少了。
可隨著對蘇菲的世界的了解,我好像逐漸找回了幼時好奇的感覺,也不會擔心問出“為什么”會遭人笑話。因為,學習知識不僅是漫長的過程,更是不可笑的過程,能學到東西被人笑話一下又何妨?況且疑問的.精神本身就是需要挑戰(zhàn)現(xiàn)實和世人的勇氣。艾伯特告訴蘇菲,他們只是少校書中的人物,是不真實的,席德能讀到他們發(fā)生的一切。這樣的故事真的很有新意,甚至挑戰(zhàn)者讀者的想象力,讀書過程中我也會懷疑自己是否也是某人書中的人,也是虛擬的人,也可以見到賣火柴的小女孩和小紅帽們,這實在是一件極為有趣的事。
《蘇菲的世界》吸引我的不僅是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而且其中寫入的哲學家的故事和歷史文化,它們實在非常吸引人。我從未如此接近哲學家們,更未想到僅是從一本小說中就能了解。當蘇菲和艾伯特逃離少校的書,進入到席德的世界,我既驚又喜,生命看似一切已注定,但若你有心改變現(xiàn)在的生存狀態(tài)卻是能實現(xiàn)的。
書中有些話我是極為喜歡的!吧緛砭褪潜瘋鴩烂C的。我們來到這個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問候,并結伴同游一段短暫的時間。然后我們就失去了對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們突然莫名其妙的來到世上一般!鄙谋瘹g離合就是這樣,莫民奇妙卻十分珍貴!澳悴豢赡苤酪粋人是否愛你,你只能相信他愛你或希望他愛你!贝蠖鄶(shù)人相信愛情,卻怎樣也摸不透彼此的心,所以愛就只能相信。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有關哲學的書,也是一本具有教育意義的書。我喜歡她的世界,也希望今后的我能像蘇菲一樣,對未來的生活積極、勇敢、充滿好奇心與探索心。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14
“它喚醒了我對世界的好奇心和對人生終極意義的思考”知名作家南方朔曾這樣評價本書。在本書的開篇就提出了一系列看似簡單卻又令人深思的問題:“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世上是否有上帝和靈魂?”當我們還在孩童時期時我想我們都有過這些或者類似的思考,或者算不上思考,只是出于最原始而純粹的好奇,但后來為什么我們不再關注于這些問題,答案是好奇心。
其實每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不論身處哪一個時代,不論身處何地,他們的關注點都是起源于這些看似很“愚蠢”的問題,就是人的起源,世界的起源,人生的終極意義等等。他們是如此的勇敢而執(zhí)著的探尋這真理與實踐的奧秘,正如一些人口中所說的,哲學的世界亦夢亦幻它像一個個不可思議的神話卻又源于我們身邊一切普通的事物。
在閱讀《蘇菲的世界》的時候,我已經(jīng)不知有多少次被里面的內(nèi)容所迷惑,以至于我根本不知道它在述說些什么,直到最后堅持到最后,又回顧了許久,才發(fā)現(xiàn)這本書的精妙之處,其實它的主角并不是蘇菲或是她的哲學老師艾伯特,而是席德和她的少校父親。蘇菲和她所處的整個世界其實是席德的少校父親筆下的一本書作為給席德德生日禮物。而令人感到詭異德是蘇菲和艾伯特也慢慢德感受到這個“上帝”的存在,也知道了她們世界一切的命運都掌握在席德的少校父親的手里,于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她們逃脫了少校所掌控的世界。這本書從頭到尾都充斥著一種微妙的感覺,不經(jīng)讓我們聯(lián)想到是否我們也同蘇菲一樣是“不真實的”,讓我們也開始思索。
世界就像魔術師帽子里面的小白兔,所有人都生活在安逸的毛皮底部,只有哲學家才會踏上危險的旅程,努力的回到毛皮頂端,去探索世界的奧秘。在沒有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我?guī)缀跻呀?jīng)把好奇心深埋于內(nèi)心,但了解蘇菲和艾伯特之后,我的好奇心也被慢慢從內(nèi)心深處被拉出來了,也不經(jīng)開始思索自己短暫一生的意義,正如斯蒂芬霍金說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它是基于每個人不同思考模型被定義出來的`,每個人的際遇都是不一樣的,從而導致每個人的人生意義是不同的。
我開始去思考,去探究,同時關注斯蒂芬霍金,喬斯坦賈德等思想家,哲學家對自己對生活對世界的看法,理解了愛因斯坦的廣義和狹義相對論與牛頓力學定律與萬有引力的關系,與大爆炸宇宙論的關聯(lián)。正是《蘇菲的世界》帶我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這本書固然是一篇哲學的發(fā)展史,但哲學與科學的發(fā)展是密不可分的,與人類文明的進步更是點滴相印!拔沂钦l?我從何處來?我存在嗎?世界從何而來?”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15
在很久很久以前(或許是現(xiàn)在、亦或是未來的某一個時空里)有一個女孩,人們叫她“蘇菲”(但“上帝”并沒有給她一個正常的人生,亦或許在“蘇菲”的世界里的“上帝”根本是有意利用她)這時,有一個名叫“席德”的女孩出現(xiàn)了,可奇怪的是“席德”和“蘇菲”似乎因為同一天的生日就此被綁在了一起(亦或許并非如此),然后怪事接連不斷,一位叫“艾伯特”的男子成了“蘇菲”的老師,一位自稱“艾伯特上!钡纳衩厝丝偸菍⒔o自己女兒“席德)的賀卡明信片交給”蘇菲“讓她轉交......
可能在看到這段文字的你已經(jīng)開始糊涂了,比較這一段反復出現(xiàn)的類似于“是......,亦或許是......”的句子,吧我也弄得暈頭轉向,而喬斯坦的《蘇菲的世界》就像上述所說一樣,總能把讀者弄得懷疑人生,在這里我不得不贊嘆作者的文筆。
可到底是什么,讓書中的事變得如此撲朔迷離呢?在我看來那是因為這是一本“書中書”!
所謂“書中書”從字面上來看,應該很好理解,但這樣一本書中書讀起來卻是非常的耐人尋味!
如果把書反著讀,一切都解釋的清楚了!跋隆钡'爸爸“艾伯特上!睂懥艘槐菊軐W書送給他的女兒作為十五歲生日禮物,“蘇菲“、”艾伯特“等人都是這本書中的人物。
可是,書中的人物讀書由書外的作者決定的,這樣會不會太不公平了?“蘇菲”想做的一切“艾伯特上!币呀(jīng)幫她想好了,容不得反抗,這是我們想到的,也是“席德“想到的,因為“席德”只是我們眼里的一個人物,所以嚴格意義上她也沒有“想”只能說是喬斯坦的做法。
但這書中的人物畢竟不是真實的人,我們所謂強加給Ta們了一切,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我們是Ta們的“上帝”。
那既然如此,我們?nèi)酥袝粫膊刂粋“人”呢?如果你快樂,Ta是不是也跟著快樂,如果你生氣,那Ta......?
有人總是會說“越想越生氣”,如果照人中人這個觀點來看,是不是能理解為人生氣時帶動著內(nèi)心的小人一起生氣,從而導致越來越生氣,如果從這樣看來,如果我們想要控制細節(jié)的情緒,就得先控制內(nèi)心的那個小人。
如果這個還很好理解,那么如果我們真的和蘇菲一樣活在一個世界中的世界里,被外面的“人”操控,雖然這很讓人難以置信,因為誰都不愿意相信自己生活在一個假的世界。換作我也不會相信,當你眼前所有都是事物都是虛幻的(包括人),那些發(fā)生的事都是假的,你該怎么辦?(假設建立在我們存在在另一個世界中)。
到那時眼前的一切都是不可信的,因為Ta們只是虛無,所有都將不可信,一切你直觀判斷的大多不可信,你需要主觀面對所有的事物。
其實,即使沒有這個假設,這樣的現(xiàn)象也是存在的。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判斷壞人的方法就非常的直觀,如果是阿姨就一定不是壞人,叔叔就不一定了,但事實證明,雖然我沒有遇上所謂的壞人,但女的壞人也是真實存在的。
從表面上看,是無法直接判斷區(qū)分善與惡,而我們也會被層層迷霧遮擋了真相。
我在各大網(wǎng)站搜索過《蘇菲的世界》的各種介紹,但每一種都大同小異,在我看來它并不只是一本哲學書,它激醒了人們對人類最基本的判斷能力的思考,直擊現(xiàn)今社會上最大的問題。
可是非對錯,真真假假,又有那個人能真正道的清說的明呢?又有那個人能確保自己每次的判斷都是正確的呢?亦或是每次所謂正確的事在若干年后還能是正確的呢?這或許就是其中的道理所在吧。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06-06
《蘇菲的世界》的讀書筆記03-08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精選15篇)01-17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15篇)02-07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15篇01-18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精選27篇)06-26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精選15篇02-28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15篇)12-02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通用15篇)12-28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集錦15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