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qū)懸黄x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看見》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看見》讀書筆記1
《看見》這本書,人物鮮活,故事真實,感情質(zhì)樸,細節(jié)動人。一本400多頁厚實的書,分兩次竟可以讀完,這也許得益于她的文字寫得踏實,沒有戾氣。
不同于尖銳的政治時事記者,看柴靜的文章,不會有太多讓你感到不適的地方?陀^地來說,讀這本書,就像是帶你淺淺地經(jīng)歷她在央視工作的十年,十年中她用肉眼所看見的畢生難忘之場景。
本以為本書是一位記者輝煌一生的自棒,但事實往往出乎意料,她在這本書中寫下的是她不斷犯錯、不斷推翻、不斷疑問、不斷重建的成長經(jīng)歷。
從進入央視到陳虹之死,十年看見,我看見的是一位尖銳、激進的少女逐漸磨平棱角,溫和圓潤,破繭成蝶的成人禮,將近一周,匆匆看完了這本書,它給我最大的震撼與共,不是人,不是事,而是在一次次話語交鋒中正與逆的悖論。
在第二章《那個溫熱的跳動就是活著》中,走進非典病房內(nèi),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病房深處那心若死灰不復溫的呢喃,不是那個護士的`失神彷程,而是危難中柴靜奮勇當先的決絕,“我不知道能不能播,但我管不了那么多了,一個聲音告訴我,我必須知道。”霎時我的心臟猛地一頓,血液停了一秒,腦海中又回蕩起她的話語“我摸著血管,這就是最原始的東西;钪褪腔钪谒械臑碾y中,這個溫熱的跳動就是活著!
第三章《雙城的創(chuàng)傷》里,“我從來沒有想過一個節(jié)目會以無解來結(jié)尾,一直到我明白真實的世界即使可能如此,對人的認識有多深,呈現(xiàn)才有多深。雙城連續(xù)服毒事件調(diào)查到最后,我們發(fā)現(xiàn),最大的謎,其實是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故事最后的無解給我們以一種無能為力,但更多的是真實。
第七章里,《山西!山西!》頗有文藝范的開篇層層遞進引出了老生常談的話題,環(huán)保一一污染。她用近乎于白描的語言,平鋪直述:“山西省長誰來干,臨汾人民說了算”,“當年送我小蝌蚪的小男孩,是國土局的一個科長,服刑一年”平平淡淡的兩句話,給予人一種深深的共鳴。
柴靜的每一次采訪,每一個報道,即使她是簡單記錄,字里行間我依舊能夠感受到她天生對細微事物有有深刻的體會,她把人看透,把事情看透。
《看見》讀書筆記2
這是我第二次閱讀這本書,我記得第一次閱讀時,是在女兒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我拿到書后就放不下來,深深地被書中的內(nèi)容吸引。
作者以記者的身份參與了近十年間發(fā)生的重大公共事件,有些我們也有親身經(jīng)歷過。比如非典,我記得非典那年,醋、酒精這種平日里很便宜的貨品,突然間價格上調(diào),而且出現(xiàn)經(jīng)常斷貨的現(xiàn)象,鬧得人心惶惶;還有汶川地震、北京奧運等的記錄;更有柴靜個人的一些精神成長歷程。
通過《看見》,柴靜記錄下了很多動人細節(jié),讓我看到了生命的`堅強與脆弱、看到了人間溫暖與丑陋、看到了很多相聚與離別……其實每個人都深嵌在世界中,書中記錄下的人與事,是他們的生活,也是我們大家的生活,我們要做的就是用心去看、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
我很喜歡原文中的一些話,其中有一句寫道:寬容的基礎是理解,你理解嗎?寬容不是道德,而是認識。唯有深刻地認識事物,才能對人和世界的復雜性了解和體諒,才有不輕易責難和贊美的思維習慣。
這讓我想到,在工作中,作為一名蒙氏老師,每天我們在教室里可以觀察到孩子們的行為言語舉止,有時候就會不自覺地帶上自己的偏見,帶上自己曾經(jīng)過有的經(jīng)驗,去猜測、去假設、去判斷孩子的那一行為背后的原因,去認定孩子在當下那一刻,應該要以怎樣的行為表現(xiàn)才算是合理的、正常的。
可是,每個孩子都是自己的獨立體,他有他自己的思想,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即使是雙胞胎也是性格有別。所以,我們成人能做的就是在合適的時候,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去幫他一下,接下來的,則靜待花開就好。
《看見》讀書筆記3
柴靜的這本書,其實一開始光看作者名和書名的時候,我是沒什么太大的興趣的,也真心沒有太去在意,只是當做隨意翻翻的心態(tài)去開始看的,可是當看到非典時期的這一章時,真的感受到了內(nèi)心翻騰的情感,哭的不能自已;也激起了我對這本書的全部的興趣,用認真的態(tài)度去看,不得不說,越往后看,真的感觸越多、越深;這是一本好書,一本有毒的書,讓人不由自主的會去思考很多的.問題。尤其是對于人性的思考、對于教育的思考……
柴靜是個感性的人,也許只有這樣感性的人,認真的對待生活的人,才可以用這樣細膩的文字來去描寫出自己的經(jīng)歷,與人、與事之間的細節(jié)與感受;我不禁在想,我總覺得我的日常很無趣,什么都是平常與普通的,是否是因為我不曾像柴靜一樣,用心去看待、去感受?
我想起了我曾經(jīng)的一大堆一大堆的日記本,我有多久沒寫過日記了?好像好多年好多年沒有去提筆寫過什么了,沒有去記錄過什么了~看了柴靜的書,我在想,我要重新拿起我的筆、拿起我的日記本,我想也去用心感受生活,將自己每日的經(jīng)歷,每日的思考,每日的省悟,都去記錄下來!這也是給孩子的一個教育方式……
其實,柴靜還是幸運的,她在這個成長過程中,遇到了不少“良師益友”,他們督促她成長,幫助她成長,也為她答疑解惑,也讓她去從事實中汲取營養(yǎng)、經(jīng)驗。可以說,柴靜的背后,站著一個團體,這是讓人羨慕的,一個好的團體,一個好集體,真的是對人影響很大的。否則,總歸是要多走些彎路的。
《看見》讀書筆記4
天空一無所有,為何給我安慰。
不知道是因為柴靜深厚的文字功底還是被其不加修飾自然流露出直擊心扉的情感所吸引,全程隨著作者的視角,仿佛已完全融入書中所述情景,切身感受她所經(jīng)歷的這一段段故事,所以花了13個小時才讀完這本書。撇開對10年來柴靜所重現(xiàn)的大小事件除新聞報道外從另一個角度有了更貼近的了解和感悟不說,更感慨于柴靜毫無保留的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一個固執(zhí),驕傲,凜冽,不服輸,這樣真實的自己。而正是如此不完美卻完整的形象讓我念念不忘。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和她何其像有時又會略帶自嘲清醒認知自己哪能和這樣一位知性能干的央視著名女主持相提并論。我和她一樣典型的固執(zhí),不服輸,卻羨慕她的自信和驕傲,羨慕她一直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堅持自己的原則,有著從未質(zhì)疑的方向,并朝著目標不懈努力,踏實奮斗,一步一步成就了越來越好的自己。人一旦做自己喜歡的認為對的事,就不再會計較付出得失,只要朝著理想的.方向前行,無論遇到多少艱難困苦都會想著如何去戰(zhàn)勝而絕非放棄。而回頭看即將22歲的自己卻還處于面對抉擇依然唯唯諾諾,患得患失,不敢貿(mào)然前行的階段。
陳氓說,不要因為走的太遠,忘了我們?yōu)槭裁闯霭l(fā)。
也曾在某個清晨,集體跑步到后山晨讀,用書角稍擋遠方冉冉升起有些刺眼的朝陽,后來再沒那么強烈的覺得,未來有無限希望和可能。只希望自己不要漸行漸遠,卻忘記真正的出發(fā)。
《看見》讀書筆記5
前一段時間,在網(wǎng)上注意到了柴靜的很多負面消息,沒敢打開看,也覺得看了又能怎樣,肯定很多都是些炒作,有失公正。然后就細致的看了她的書,斷斷續(xù)續(xù)有三個月的時間吧,從她的文字里看到了柴靜的成長、進步、成熟,這才是真實的柴靜吧,因為文字是不會說謊的。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喜歡用自己的標準來評價別人,想想吧,這樣合適嗎?在看書的過程中思考了很多問題,也覺得自己似乎在真實的活著,因為我嗅到了進步的味道,開始去關注自己的內(nèi)心,每天都可以過的很充實,即使經(jīng)常一個人也不覺得孤單。其實,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里,更多的是和自己做伴,處理好了這段時間,你就學會了強大,可以寵辱不驚的面對很多事情。
今天早上看這本書的尾頁部分,邊吃早餐邊看,怎么發(fā)現(xiàn)句句都是真理啊,說的真好,直戳你的心坎,這就是生活的沉淀、生命的頓悟吧?磿,不只是看熱鬧,它給我們打開了另外的一個世界,每個人的經(jīng)歷都是有限的,每一種生活你不可能都去經(jīng)歷一邊,但是你在書里可以體會的到,當你融入故事情節(jié),開始和主人公共呼吸時,你就會理解人生的百態(tài),原來有那么多的未知世界是我們不了解的,所以,以后對于我們不了解的事情不要輕易去發(fā)表結(jié)論。
很多人說,當你把工作當作事業(yè)去干的時候,你就會享受到工作的快感,從而走向成功。柴靜就是這樣的人,認真、執(zhí)著、熱愛,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她慢慢去認識改正身上的缺點,一步步的變得從容、寬容、理解,節(jié)目也越來越具有說服力。當然,也羨慕她身邊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幫助,互相體諒,互相包容彼此,這樣的工作誰會不為之傾其所有呢?想想自己,似乎懶惰了很多,變得不求上進,再這樣下去真的就廢了,自己都會嫌棄自己。所以,心態(tài)一變,你不會覺得多余的工作是負擔,因為不去接受挑戰(zhàn)、只是逃避你怎么去證明自己原來可以很出色的去完成它。
《看見》讀書筆記6
這本書是在描寫,一位小女孩姬得,因為現(xiàn)在放暑假,所以她和弟弟到農(nóng)場度假,卻巧遇一位美麗的少女吉麗,對十一歲的姬得來說,吉麗那張臉是她見過最漂亮的一張!
想像力豐富的姬得獨自帶著弟弟約翰到伯父得農(nóng)場過暑假,她為自己和弟弟取了新名字,她叫姬得,弟弟叫腳指男孩。在農(nóng)場里,他們遇見一位高佻美麗、氣質(zhì)優(yōu)雅的養(yǎng)豬女孩吉麗,姬得對他深深著迷,還把她當成偶像!
有一天,姬得在一本老舊得雜誌上看見一張非洲皇室女王的照片,那人長得和吉麗很像。想像力豐富的她,猜想吉麗也是女王,所以她把吉麗的故事告訴村里的每一個孩子,吉麗則是想盡各種方法,一而三,再而三得向姬得解釋自己不是女王,但是姬得還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不聽吉麗任何的解釋,反而覺得吉麗是個偉大的女王,不想讓身分曝光呢!所以她每天跟蹤吉麗,希望找到更多線索!直到在一次特別的會面中,吉麗告訴姬得自己并不是女王,幫助他肯定自己的價值,和承襲自非洲祖先得文化資產(chǎn)。姬得坦然回到現(xiàn)實,不過,在她的心目中吉麗能然是女王,是精神上、心靈上的.女王!
這個故事真是可愛又新奇,女主角的年齡跟我一樣大,其實我也曾經(jīng)幻想過類似的事件,不過做人要面對現(xiàn)實,最后還是被現(xiàn)實拉回來了,《我看見女王》這個故事的啟示,就是要我們分辨夢幻與現(xiàn)實之間的不同,并勇敢面對現(xiàn)實。女主角最令我敬佩,因為她勇敢走出幻想、回歸殘酷的現(xiàn)實、重新肯定自我,我們必須相信自己,才能走出夢幻的世界!
《看見》讀書筆記7
讀《看見》,我看到了柴靜的掙扎和她的成長,盡管她比我年長一些,讀這本書的過程還是讓我想起了參加工作以來我自己心態(tài)的極大變化,與她如出一轍?磿倪^程中有很多次我都差點哭出來,看非典、看汶川地震、看妓女們的生活、看雙城的創(chuàng)傷、看柴靜的故鄉(xiāng),還有她與團隊的聚散分離......她的文字不華麗,平凡樸實的敘述,不急不慢的一字一句說,她不隱藏自己的缺點,也不隱藏自己的困惑,她不裝公知,只陳述事實,講自己的體會。
書里講的故事,都是以前做的節(jié)目。節(jié)目所反映的問題,其實無論哪個年代去看,都一樣還會存在。過去的腐敗被揭露,還有新的腐敗滋生;一個地方貧困的孩子得到救助,還有無數(shù)貧困的孩子留守深山無人問津;揭穿一個家庭的暴力真相,還有更多無名家庭依舊如此。10年前初入央視的柴靜單薄文弱,很多人說她做不了剛性的題材,但在這十年里她也經(jīng)歷過剛性尖銳、咄咄逼人的階段。而現(xiàn)在的她落落大方,柔中帶剛,新聞采訪中既賦予人文情懷又立針尖血,揭示真相。很多事情,其實沒有對錯之分,也沒有界限邊際。
生而為人,最重要的即是獨立。就如胡適所說:“你們不要總在爭自由,自由是外界給你的,你們先要爭獨立,給你自由你不獨立,仍然是奴隸!豹毩碓从谒伎迹伎紒碓从谏畹慕(jīng)歷,來源于挫折對你的打磨,來源于生命中所遇見不同的'人給予自己的觀念沖擊。獨立是,不斷犯錯、不斷推翻、不斷質(zhì)疑、不斷重建事實和因果的過程。獨立是不斷推翻過去的自己,完善現(xiàn)在的自己的過程。這途中,也面臨變成“自己曾經(jīng)討厭的那類人”的過程,然后再次推翻。走過去,就是一個新的自己。
人性會有無數(shù)種可能,不同立場,不同角度,不同觀念的人,看到的同一現(xiàn)象也有不同理解。所以世間沒有完全的善,更不可能有完全的惡。所以我試著不去抱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一些事,例如有些人小小的利用我一下,我雖然心里清楚,卻絕口不提。適當?shù)貛椭艘彩菐椭约。再比如,有些人背地里戳我刀子,我一句話不說,也抓住機會把刀子拔出來再插回去。我也是一個有陰暗面的人,只是年歲增長使我學習盡量勸自己不要與人為敵。我開始嘗試著去理解生活中很多我曾經(jīng)無法理解因此會暴躁相對的事,也嘗試著去包容那些待我虛假大過真實的人。柴靜也說:“痛苦不是財富,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
柴靜從2000年初入央視,在成長的道路上付出了多大的勇氣與努力才克服了天性的怯弱,戰(zhàn)勝了自己。我知道我自己天性里也有些可能致命的弱點,一邊看這書,一邊剖析自己,一遍遍地審視自己,一遍遍地告訴自己要正視自己?磿蠛荛L一段時間,心里常默念朱光潛先生恪守的6字座右銘:“此身,此時,此地! 凡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推諉給別人,凡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推延到將來,凡此地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決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看見》讀書筆記8
人們聲稱的最美好的歲月其實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憶起來的時候才那么幸福!叭讨。”他的答案和小孩一樣。
有樂趣的人從不說累。我難過的是,他們很知足。生和死,苦難和蒼老,都蘊涵在每一個人的體內(nèi),總有一天我們會與之遭逢。我們終將渾然難分,像水溶于水中。
在沒有過去和未來的地方,愛活不下來,只有性。你再也不會有選擇同性戀的欲望了!薄澳阍僖膊挥糜杏!薄澳愫昧。
痛苦就是痛苦,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實際上這個世界上沒有好人和壞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壞事的人。生命往往要以其他生命為代價,但那是處于生存。只有我們?nèi)祟,是出于娛樂。“什么讓你麻木呢?”“利益。”他答得飛快。無論如何,你看到的總是你自己。有的'笑容背后是咬緊牙關的靈魂。
別在生活里找你想要的,要去感受生活里發(fā)生的東西。有了不肯放過一個塔真?zhèn)蔚乃枷肓晳T,方才敢疑上帝的有無。
你有自己認識事務的坐標系嗎,人類大部分的苦都是因為期待的存在。其實,在人生中不存在任何必須的事情,只存在不必要的期待。沒有任何期待和面子的人生是最美好和自由的,因為這樣,人才能聽到自己的心。
人最大的慈悲是給生命一個救贖的機會,不知哪兒來的勁兒,嘯歌不盡,好像青春沒個完。
《看見》讀書筆記9
人常常是被有意無意忽略,被概念化的。被無知和偏見遮蔽,被模式化。這些思維,就埋在無意識之下以致常?床灰娝藢ψ约阂惨暼魺o睹。
從小我們都會問父母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其實這個世上哪有什么好壞之分完全都是在于你的立場。
長大了我們聽信他人對自己對別人的評價,每個人在具體的事件上都會表現(xiàn)不同的品性。
哥白尼曾經(jīng)將我們趕出宇宙中心,達爾文將我們和猴子歸為一類,高級智能也將會被替代,屬于人類的.驕傲與榮光早已經(jīng)消失殆盡。
人都是一樣的,對幸福的愿望是一樣的,對自身完整的需要,只要是他生在這兒,這么活著,我來到那,那么活著,都是偶然。
每個人都想擁有驅(qū)使萬物的力量,卻沒人愿意掌控自己。
一個世界如果只按強弱黑白兩分,它很可能是個立方體,把推倒,另外一面朝上,一切又只是原狀存在,從來就沒改變什么。
法律不是一個道德或者是倫理問題。它是作用是制定規(guī)則,規(guī)則不在于告訴我們?nèi)绾紊,而是告訴我們,在規(guī)則早到破壞時,我們可以預期到會有得到什么。
寬容不是道德而是認知。唯有深刻認識到事情,才能對人和世界的復雜性有了解和體諒,才有不輕易責難和崇拜的習慣思維。寬厚不是容忍。寬厚是把你放在心里放在心里,放在這。我也像你一樣的活一遍我就知道了什么的因果。將自己身上的成見和概念一點點撥開去接納更多的東西。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這樣,從來沒有應該怎么樣。
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的邏輯,只是從外部來看只能看到時間上的先后而看不到因果。
如果不試圖去抵達這兩個字的內(nèi)涵,你就不足以匹配在你身上流逝的時光和在你身上發(fā)生過的事。
破壞和脫離精神依賴并得到獨立意識的手段就是相信自然科學。人們只有相信科學,才能在精神上獲得自由。
想要“看見”就是要從蒙昧中睜開眼。
《看見》讀書筆記10
這本書呢是我剛開始進微讀時加入書架的第一批書,算了算時間,從開始到現(xiàn)在讀完,有一年多的時間……
打開這本書沒幾頁,我就被震撼了,這里面每頁都有好多想法,可見看這本書的人超級多。為什么吃驚,是因為在此之前我看了好幾本名著類的經(jīng)典書,但是想法量跟這本書里的數(shù)量卻有很大差距……剛開始讀的時候,我心里是不大認可的,總覺得是跟風,我當時覺得不是因為這本書好,才有這么多小伙伴看。而是這本書的作者火,連帶著帶動了這本書的人氣……
知道柴靜,是霧霾最嚴重的那幾年,她的《穹頂之下》轟動了好久,一直想著看,一直到現(xiàn)在也沒實現(xiàn)。
讀到最后,之前的想法全被推翻,這本書真得是一本很值得認真研讀的書。
其實,看書是一個不斷深化自己的.過程,懂得越多的人越謙虛。因為,書讀得越多,越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的狹隘與貧瘠。一開始的我是不太愛寫想法的,寫了也是僅自己可見,一來是不好意思,覺得自己想法太淺薄了,寫出來惹人笑;二來也懶,總不愿靜下來慢慢思考,不斷修正去輸出。
讀這本書,給我感觸很大,但是又沒辦法具體說明是什么方面的觸動。也許是“潤物細無聲”的那種吧,一點一點地滲入到三觀中、滲入到想事做事的邏輯思維里……
《看見》讀書筆記11
《看見》,一個揮之不去的十年,一段記者成長的歷程,一本讓人深思的讀物。書中柴靜在說到自己的職業(yè)時,她這樣說到:“記者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因為它賦予我打開別人心靈的權(quán)利,這是至高無上的權(quán)利,打開別人的心靈瞬間,你會觸碰到一些真相!币苍S就是這樣一種態(tài)度,讓《看見》直擊我們的心靈,從而讓我們深思。
看見是需要勇氣的。在讀《看見》時,我總會想起魯迅先生,柴靜和魯迅同樣都是用筆記錄了自己對社會、對自我的認知與反思,同樣都是在不段斷地描述著自己的所見所感。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都是真正的勇士,他們都敢于面對現(xiàn)實,面對社會,面對自我。人們常說,眼不見心不煩,可是人們忘了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只有鼓起勇氣、發(fā)自內(nèi)心地去看見,才能不斷的完善自我,完善社會。
看見是需要不斷反省的。柴進在講述十年的人生歷程的同時也在不斷的反省自己,同時也在矛盾著,她總在情感與采訪間掙扎,曾經(jīng)她可能更多會關注事件,慢慢的她學會了關注著事件中的人,就像她自己說的打開別人的心靈。她希望更加全面的報道,她希望能找到問題的解決方式,我深深地記得她說過,你想如何報道一個國家就要如何報道自己。所以在報道每個事件時她都在反省著自己報道的不足與缺失。古人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則其不善者而改之。這也可以算作是一種看見的能力吧,我們在看見別人的同時也要學會看見自己,只有不斷看見,不斷反省,才能不斷接近完美。
看見是需要不斷積累的。在很多人眼里柴靜是一個敬業(yè)的記者,但在文字中,她卻是謙卑的,她說:“我的起點太低,用不著發(fā)愁別的,接下來幾十年要做的,只是讓自己從蒙昧中一點點解敷出來,這是一個窮盡一生也完成不了的工作,想到這點就踏實了。”小時候我們會單純的看見這個世界的美好事物,當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和閱歷的不斷增多,我們看見的事物多了,在看待事物時我們慢慢的學會了區(qū)分善與惡。就像有人說過任何業(yè)績的質(zhì)變都來源于量的積累。
我看見了,我感慨了,我反思了,可是我還沒有改變。這應該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也是這個社會某一方面的真實寫照,我們常常會看到社會丑陋的一面,我們或許會抨擊它,可是在抨擊過后,一切又歸于平靜了,這樣周而復始,社會總是存在著某些弊端。而我們需要做的是看見,反思,改變,再看見,再反思,再改變,這樣的循環(huán),這樣才會慢慢地改變社會的弊端。
看見表面上是一個質(zhì)樸的詞,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一種能力,但在看見背后我們做了些什么。柴靜在看見背后,深入其中,創(chuàng)造了《看見》,當我們看見她的這本書時,我又有何反響?巴金說,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通過《看見》,或許每個人都會看到不同自己,看到不同的社會層面。一個人的看見或許是微小的,但當我們每個人都主動去看見,主動去反思,漸漸的,我們的整個社會都會開始反思,開始變得更美好。
柴靜用這樣的方式與標準來衡量著自己的看見:“我試著盡可能誠實的寫下這不斷犯錯,不斷推翻,不斷疑問,不斷重建的事實和因果,一個人也由無數(shù)個他人構(gòu)成,你想如何報道一個國家,就要如何報道自己!蔽蚁朊總人都會用自己的方式來衡量自己的所見所感所思所變,這樣,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有意義。
《看見》讀書筆記12
前前后后,斷斷續(xù)續(xù)用了大半個月看完的,基本上每一章節(jié),都會找到相應的視頻資料去看。當時也是因為她的霧霾紀錄片,重新認識了柴靜,后來才發(fā)現(xiàn)了這本好書。我是用電子書看的,所以過程中及時地記錄下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書中的很多細節(jié)都深深打動過自己,有時也會因柴靜的淺幽默而微微一笑。很喜歡這本書,也希望能被更多讀者“看見”!
另外貼一些書中的經(jīng)典語錄:
人,常常被有意無意忽略,被無知和偏見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這些思維,就埋在無意識之下。無意識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床灰娝耍瑢ψ约阂彩煲暉o睹。
要想看見,就要從蒙昧中睜開眼來。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無意識,那才相當于死。
像葉子從痛苦的蜷縮中要用力舒展一樣,人也要從不假思索的蒙昧中掙脫,這才是活著。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yōu)槭裁闯霭l(fā)。
道德,不是沒有弱點,而是看清它,然后抑制它。
什么是人文主義者?人文主義者,就是不往地上砸瓶子。
你生活得太塑料了,不真實。
別當了主持人了,就不是人了。
你問一個問題的時候,你期待答案嗎?你要不期待,你就別問了。
人在關口上,常是一些看上去荒唐的事起作用。
你可小心,別變成最初你反對的人。
用你的皮膚感覺新聞。
當一個人關心別人的時候, 才會忘記自己。
你可以選擇不當記者,但是你當了記者,就沒有選擇不去的權(quán)利。
我摸著血管,這就是最原始的.東西。活著就是活著。在所有的災難中,這個溫熱的跳動就是活著。
回憶太痛苦,但痛苦也是一種清洗,是對犧牲人的告慰。
比恐慌更可怕的是輕慢。
人在那種苦快意的痛苦里毛發(fā)直豎,電子樂里失真的人聲像在金屬上兇狠的刮刺,繩索突然全都繃斷了,我睜開眼,像一只重獲自由的小獸,久久的凝視著這個新的世界。
我們都痛恨用馬賽克壓在人臉上的丑陋和不尊重。
對遭受的侮辱,不需要憤怒,也不需要還擊,只需要蔑視。
什么樣的人能理解人?聽別人說話的人。
《看見》讀書筆記13
說實在話,本來看完的時候想寫一篇書評,但是覺得腦袋里的思維混亂,就停著了,打算過會寫,想整理一下腦袋里吸收的東西,覺得任何草率的書評,都是對這本書的不尊重。所以,放置了一天,結(jié)果就是拖延癥,拖了今天就不想寫了,甚至于說我剛打開尾部點評的時候,只是覺得需要給我看完這本書的一個交代,最起碼讓有些書友知道這是一本好書。
這本書如果以我先前看這些類型的書的進度,大概可能就是囫圇吞棗的一略而過,不會用時9個多小時。但是,我想這本書的文筆自然精彩,但更精彩的是,人物的故事,那些鮮活的生命,那些生活中掙扎的人,還有柴靜從年輕懵懂,到中年走出自己一番風格的歷程。
按照以往的寫書評的習慣,要么是簡單兩語,要么是長篇大論,這本書,我覺得說的'再多,或者給你提煉出再多的精華,都不如親自去感受里面的一個個小細節(jié),那些能夠讓你心靈動容的人,讓你眼眶濕潤的事,才是真的好的書評。
我覺得希望自己做到的就是不輕易評人,不輕易允事。
《看見》讀書筆記14
白巖松曾說柴靜是中國目前最好的記者之一,當時我對這句話沒有太大的感觸。但讀了柴靜的《看見》之后,不由得與白巖松產(chǎn)生了同樣的想法。不為別的,就因為我從書中看到了如何去認識自己。
從《看見》中,我看到了一個能不斷地反躬自省,不求在體制內(nèi)渾渾噩噩混一輩子的記者形象。
柴靜的文字很好。她的好,不是舞文弄墨那種好,而是好在內(nèi)容:文字細密,信息量大,像電影里的長鏡頭,從從容容地白描。讓人能夠輕松的跟隨著她,一起進入一個新層次,體會到一些更深刻的東西。我就是在她踏實的文字中讀到如何認識自己的。
第五章《我們終將渾然難分,像水溶于水中》,她寫吸毒的妓女,寫濫交的同性戀,她說:“知道和感覺到,是兩回事!钡诹隆冻聊诩饨小,她采訪因家暴而致死丈夫的女囚,總結(jié)出“采訪是生命間的往來,認識自己越深,認識他人越深,反之亦然!庇謱憽八私(jīng)受的,我必經(jīng)受。”第九章《許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會存在》,柴靜反思她在采訪兩會期間順口用“萬人空巷”這樣的空詞、假詞,坦白思維定勢之深,“光靠自己靠不住”。第十章《真相常流失于涕淚交加中》她直面“煽情”,把自己將偏見美化為趣味的姿態(tài)心理一一曝光,追問記者的職業(yè)要求究竟是迎合大眾的情緒表現(xiàn),還是客觀的探索,甚至提出了一個更根本的“重建”問題——“一個世界如果只按強弱黑白兩分,它很有可能只是一個立方體,你把它推倒,另一面朝上,原狀存在。”她要新思維的萌芽,她要“讓人‘明白’”。 每個章節(jié),每個段落,我都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一種力量——自省的力量。也就是自省,讓柴靜能夠在記者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而我,也從中學會了如何去面對自己,認識自己。 歸根結(jié)底,她在追求真實,她要“明白”,“真實自有萬鈞之力”;她還要建立真實——真實的從容的自我,不為了煽情而煽情,也不為了克制而克制。她要將人還原為人,而不是一個概念或某種符號,以最謙卑的心態(tài)去了解、理解,去掉裝飾,關注細節(jié),看見人與人之間,人與世界之間那個看不見的紐帶。這一切,都為我認識自己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與借鑒。
當然,她也不是完美的.。簡單的說,就是柴靜的知識結(jié)構(gòu)和認識方法太單一也太淺層,把新聞都放到一個文學化的、或者胡適這種民國知識分子范兒的要容忍、獨立、自由的框架里。
例如書中“虐貓案”里提到了戀足癖,這涉及到心理學和精神分析領域,而這個虐貓視頻的傳播也涉及到經(jīng)濟、法律領域,但她文學化的知識結(jié)構(gòu)讓她不可能有這樣的分析(甚至她的知識結(jié)構(gòu)限制了她,讓她都看不到這些問題),只能泛泛表示這虐貓女沒了工作,也挺可憐的,社會也應當寬容她。的確是要寬容,但寬容之后呢?柴靜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
這時代給我們的思考太多。而看完了柴靜的《看見》,也讓我越來越相信,做一名記者,不是無冕之王,不是站在時代潮頭,而是:不惹眼,不鬧騰,也不勉強自己,要做個落后于時代的人,凝視自己,凝視人心。像柴靜說的,在這個鼓噪的年代,不是甘居尋常的人,聽不到這青綠的細流聲。
《看見》讀書筆記15
拿到這本書的第一感覺:厚實。
封面上的柴靜,穿著簡約,微笑恬然。背后是一群戴著袖套的農(nóng)民,還有一堆干柴。
序言里有一句話打動了我:“就像葉子從痛苦的蜷縮中要用力舒展一樣,人也要從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掙脫,這才是活著!
前不久上信息課,搜索有關“抵御網(wǎng)絡暴力“的內(nèi)容,一個窗口立即跳了出來——”高跟鞋虐貓事件“。二零零六年的事兒,居然還會跳到顯示屏最顯眼的位置!昂邶埥→Q崗市蘿北縣名山鎮(zhèn)的名山島公園拍攝的女子以高跟鞋虐殺小貓……立即停止王玨藥劑高工的工作,停發(fā)工資……對李躍軍立即停止其工作,等待事情的調(diào)查和處理……”貼吧上謾罵一片,有些言辭甚至比事件本身更不堪入目。而我看見的,就是一個徹徹底底失去人性、失去道德底線的瘋狂女人以這種極端的方式報仇泄恨。
《看見》里面有個章節(jié)“只求了解與認識而已”,講到虐貓事件。文中的王女士和我片面印象中的那個殘暴的女人相距甚遠。她無助,抑郁,孤獨,凄慘;她婚姻有多年的問題卻從不向人說起;她兩眼空洞,哀求似的對記者說:“其實我也很善良很有愛心,這件事只是欠考慮。”
這些,是一個簡短的虐貓視頻里看不見的。就像這本書里寫道的:“每一條細微的新聞背后,都隱藏一條冗長的邏輯鏈!
采訪后,柴靜發(fā)給王女士一條短信:承受痛苦對我們都是一種清洗。她沒有回。
這個飽經(jīng)風霜的女人還蜷縮在墻角嚶嚶地哭泣。她此時的弱小,與那只高跟鞋下的小貓無異。
原本只是憤怒的我竟開始悲哀:“既然王玨虐貓引起了公憤,為什么沒有人大膽地站出來,指責那些人肉搜索通緝虐貓者的人?王玨攻擊動物,人們攻擊她,又有什么本質(zhì)性的區(qū)別呢。”
忽然明白了書中的一句話:“知道和感覺,是兩件事!
感覺,需要我們先去看見。
《看見》最后一個篇章關于是陳虻的逝世的!耙詾樗麜䦷е鴤難看的光頭出院上班,絮絮叨叨講生病的經(jīng)驗:‘哎,我最近想到了十個人生道理……你怎么不拿筆記一下?……每句都記說明你根本抓不住重點……”
忽然想起了我的小學恩師。經(jīng)常罰我站著聽完整節(jié)課。好幾次,辛辛苦苦寫的作文得到他“八股文,重寫”的評語。準備在山區(qū)小學的贈書儀式上發(fā)言,他說“不能讀稿。背?當然更不行。”后來我上去講了兩個小故事,意外獲得掌聲一片。
曾經(jīng)對這些恨得牙癢癢,有時候甚至委屈地掉眼淚,現(xiàn)在卻似乎有些留戀了。這或許是我一種稚嫩的“看見”吧。
不久前的一個清晨,我們迎來一如既往漫長的晨跑,跑到第二圈,一群小初一瘋了似的`從后面奔來,沖出終點線。朋友感慨:“這幫人挺厲害的啊,我們當初哪有這么多人沖在最前面!
我盯著她的臉說:“我們晨跑的時候,跑得快的人都在隊伍最后給拖后腿的人加油鼓勁。這一屆初一那么多人落在后面,為什么前面的同學不帶一帶、拉一拉?他們只知道沖刺,而我們懂得責任!
朋友看我的眼神帶著些許驚訝。這個傻乎乎的小妞什么時候這么有思想了?
我朝她努努嘴:“看見了,就忍不住說出來了唄。”
原來看見不一定要用眼睛。
書的背后有這么一段話:“一個國家由人構(gòu)成,一個人也由無數(shù)他人構(gòu)成,你想如何報道一個國家,就要如何報道自已。”
我經(jīng)常氣憤我們的新聞報導永遠都繞不開有毒食品、明星吸毒、交通事故、偷搶嫖賭幾個腐朽得散發(fā)惡臭的話題;蛟S這個社會的黑暗的確深不可測,但還是有那么多溫暖的故事,那么多引人深思的點點滴滴。
它們就在身邊。
【《看見》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看見》讀書筆記(必備)08-16
《看見》讀書筆記[薦]10-03
看見的作文07-27
關于看見的作文08-12
看見優(yōu)秀作文09-07
關于看見作文[精選]11-30
我看見作文01-20
關于看見作文10-25
看見彩虹的說說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