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書筆記1
讀《漢書》后再讀漢詩,別有一番感受。詩史連讀,互為映照,感覺真好。劉邦《大風歌》的恢弘,項羽《垓下歌》的率真,司馬相如《琴歌》的.雕琢,劉徹《秋風辭》的性情,李陵《別歌》的悲涼,劉細君《悲愁歌》的憂傷,班婕妤《怨歌行》的幽怨,班固《詠史》的凝重。。?芍^詩如其人,詩如其時。
讀書筆記2
《復活》中有很大部分生活畫面的描寫,從法院到教堂,從監(jiān)獄到流放所,從莫斯科到彼得堡,從城市到鄉(xiāng)村,從俄羅斯到西伯利亞。通過這些畫面,作者把上層社會與人民生活進行對比,把貴族老爺、達官貴人與貧苦的老百姓進行對比,把統(tǒng)治者與犯人進行對比。
書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我想大概是瑪絲洛娃。作者通過瑪絲洛娃體現了俄羅斯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難和對整個黑暗社會的無比憎恨。她在拒絕聶赫留朵夫的“善行”時,一再表現出自己內心的屈辱、瘸苦和按耐不住的憤怒。正是這種感情觸動了她麻木不仁的靈魂,并最后使她覺醒過來。由于她的靈魂深處始終保存著善良的天性和與聶赫留朵夫初戀時的美好回億,“悔罪”的.聶赫留朵夫才能獲得她的寬恕,井使她重新“愛”上他,斀z洛娃最終拒絕聶赫留朵夫要求和他結婚的建議,表現出瑪絲洛娃的崇高品質,也是她為了愛他而做出的自我犧牲,斀z洛娃的“寬恕”精神使她的靈魂獲得了“復活”,然而,我們卻看到作者在尋求瑪絲洛娃“復活”的過程中,逐步接近了托爾斯泰過去所否定和厭惡的“革命者”。作者讓瑪絲洛娃進入政治犯的圈子;跟這些人接觸,使瑪絲洛娃感到親切和自然。西蒙松對瑪絲洛娃的愛情,雖然說是出于同情,確也是合適的。這能使她的靈魂感到輕松和慰藉。尤其重要的是,他們的結合將會把瑪絲洛娃帶入革命者的隊伍。而聶赫留朵夫的那種仁慈的“懺悔”,無論怎樣真誠,卻終究免不了帶有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和寬宏大量的意味,斀z洛娃意識到過去的愛情已經永遠不能“復活”,她也不再需要這一切了。而此時在她面前展現的是她所渴望的、有意義的、鮮活的、真實生活,這才是瑪絲洛娃真正的新生和靈魂的“復活”。
讀書筆記3
主要內容
一個叫奇拉努克的蛇形法老可以控制百萬人的生死,小虎隊多次出擊終于制服了蓋瑞和NO。
好詞
不可一世、大驚失色、自以為是、頭頭是道、毛骨悚然、插翅難飛、罵罵咧咧、面面相覷、無言以對、無精打采、一瘸一拐、異口同聲、吞吞吐吐、神秘兮兮、冠冕堂皇、無可奈何、追根究底、結結實實、絞盡腦汁、驚慌失措、惡人先告狀、滔滔不絕、精力充沛、若有所思、迷迷糊糊、搖搖欲墜。
好句
1.它就像個佝僂的老太太,總是邁著沉重的步子。
2.NO猖狂地大笑起來,就像一個即將得到天下的'不可一世的君王。
3.蓋瑞可沒有好好招待碧吉,他用厚厚的膠帶貼在碧吉的嘴上,再用膠帶將碧吉捆了起來。
4.她的牙齒在打架,恐懼和不安幾乎令她說不出話來。
讀后感
這對于小虎隊來說是十分危險的,先是密室被毀,然后是碧吉被困,面對種種困難,小虎隊沒有低頭,而是勇往直前,創(chuàng)造了又一次的輝煌。
收獲
作為偵探要具備勇氣和智慧,不能打草驚蛇,莽撞行事,做事要經過大腦思考。
讀書筆記4
《傷逝》是一篇抒情體小說,它采用手記的形式,來寫主人公涓生和子君的愛情悲劇故事。這故事沒有放開筆墨寫他們的熱烈相愛、爭取自由的斗爭,而是用倒敘的手法,由涓生來追述和總結過去,大力壓縮同居前的熱戀與抗爭的激揚文字,著重鋪寫同居后的不幸遭遇和愛情破裂的過程,使整個故事情節(jié)的進行和人物的描述,都滲透著“悔恨和悲哀”的感情色彩。涓生和子君是“五四”時期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知識分子。他們在個性解放、平等自由等資產階級民主主議思想的影響下,勇敢地反對封建禮教的束縛,爭取個人的婚姻自由。在他們的堅決斗爭下,終于沖破重重阻力,創(chuàng)立了“滿懷希望的小小家庭”。但是這場自由婚姻的勝利,卻成了他們愛情悲劇的開始。他們同居以后的“幸福生活”,很快就被殘酷的現實生活所代替。他們不僅分離,而且從什么地方來又回到什么地方去了。子君不得不回到已經與之決裂的家庭,不久便在“無愛的人間死去了”,涓生也回到了同居以前借居的會館,負著巨大的`悔恨和悲哀,雖然也在努力尋求新的生路,但是囿于他的思想,也只是孤獨地掙扎著。
涓生和子君愛情悲劇的思想意義在于,從反面告訴我們:追求愛情婚姻自由,真正實現個性解放,必須同改造社會的斗爭結合起來,才有出路。也就是說,造成這個悲劇的原因有兩方面:當時社會現實的客觀原因和涓生、子君思想上主觀原因。造成涓生和子君愛情悲百的客觀原因。在客觀上,他們背叛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行為,既不容于家庭,也不容于社會。涓生在百無聊賴中等待子君就曾“我便要取了帽子去看她,然而她的胞叔就曾當面罵過我!笨梢韵胍姺饨彝ザY教的代表子君的“胞叔”對“愛情自由”、“婚姻自主”是多么殘酷。
讀書筆記5
第一次接觸《活著》這本小說,是在今年,至于什么時候,我不記得看,我只記得——那時我看完書,百感交集,頓時覺得余華過于殘忍,他就這么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個死去,只剩福貴一人。我讀《活著》,思考了“何為活著”“為誰而活”“活的幸!薄盎畛錾省彼膫問題。
何為活著
福貴原本是個富家少爺,后因嫖賭輸光當家,面對親人的不離不棄,他頓時悔悟。然而造化弄人,他的妻子得病而死,兒子被害致死,女兒難產身亡,女婿事故死亡,最后孫子也不幸身亡。這悲劇接二連三地發(fā)生,獨留命大的福貴一人活著。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啊,從你擁有生命的那刻起,你就必須活下去,去承擔生命賦予的責任,為活著而活著。
為誰而活
看完《活著》,我明白人生最痛苦的事莫過于看著親人一個個離“我”而去,“我”而束手無策,徒留自己孤零零地活著。我不知道如果我是福貴,我會不會選擇繼續(xù)活著。我經常思考,人為什么活著?但我總不能得到答案,借用書上的一句話:“人應該為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當今社會,有太多的'人一生只為追名逐利,為了錢與權,他們不惜互相殘殺,不擇手段;也有太多人怨天尤人,埋怨命運的不公,對人生不抱希望,選擇了斷生命。而我現認為:生命是值得珍惜的,人必須明白為誰而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為“活著本身而活著”。
活得幸福
何為幸福?對《活著》中的福貴而言,一家人開開心心地生活,哪怕天天粗茶淡飯,也是幸福。從前的我總是認為家庭物質富裕,譬如住上豪宅、開上名車,飯桌上即使沒有山珍海味,也得有魚肉雞鴨才有幸?裳。讀完《活著》想想,覺得自己以前的想法實在過于膚淺。
回憶過去點點滴滴,我才發(fā)現自己一直被幸福包擁著。每天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圍著園座來吃飯,何嘗不是幸!氛n后和同學們一起談笑風生,又何嘗不是幸福?原來,我一直擁有幸福,活著很幸福啊。
活出色彩
一個人活著,應該活出生命的價值。《活著》中福貴面對家庭的變故,選擇貧困潦倒地過完一生。這樣的小說結局是我倍感惋惜的。當我們面對挫折,只要一線生機尚存,我們面對挫折,我們都不應言敗,而要重拾斗志,與命運坎坷抗爭。
活著就是一切,活著就是任務,活著無需理由,因為活著本身就是一種理由。記住為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而堅強活著,活的幸福,活出色彩!
讀書筆記6
戰(zhàn)國七雄,為什么秦國最后脫穎而出,雄踞一方?韓趙魏燕楚齊六國國土面積加起來是秦國的若干倍。而秦國卻將六國一個一個都收拾了。原因何在?這很重要!
秦統(tǒng)一六國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且不說必然性,這個偶然性確實很偶然也很有意思,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在位三年,由于沒有娶妻生子,沒有兒子來繼承他的王位,后來經過太后和魏冉(朝中重要大臣)共同商議決定讓秦昭襄王繼位。而這個昭襄王很能活啊,在位56年,把他的大兒子給熬死了,所以繼位的便是他另外一個兒子安國君了,而安國君繼位三天就死了(超級短命),然后異人就繼位了。這個異人是呂不韋從趙國給救回來的(當時異人正在趙國做人質),然后呂不韋讓異人認安國君最寵愛的一個妃子為干娘。餓,就這樣,異人當上了國君。三年之后,異人也死去(也很短命),就這樣,千古一帝秦始皇13歲繼位,22歲執(zhí)政,39歲稱帝?梢哉f嬴政能當上秦王很偶然也很幸運。
當然必然性很重要,而這個必然性確實令人瞠目結舌,從秦孝公到秦王嬴政這七代國君沒有一個昏君,很難得!而且代代重才,都重用賢才,這也很難得!秦國從立國到秦王嬴政一共六百多年歷史,三十多位國君。而和統(tǒng)一六國關系最密切的,就是秦國最后的七位國君,他們分別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和秦王嬴政。那么,這幾代國君都做了什么呢?
秦孝公時期,所面臨的歷史使命是變法圖強。當時秦國并不是七國中間的強國,秦要統(tǒng)一,必須要自身強大。無論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使自身足夠的強大,這是打破困境的唯一出路。孝公抓住了歷史機遇,通過商鞅變法,使秦國迅速崛起,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
秦惠文王,這個時期,條件變了,歷史使命也變了。商鞅變法以后秦國變強了,秦國一強,其它六國得了紅眼病,因為六國不能看著秦國強大。這樣六國的有識之士就要想辦法,對付強大的秦國。合縱,就是聯合六國削弱秦國,秦國就完了。所以秦惠文王的歷史使命就是打破六國的合縱。秦惠文王也完成了這個使命,辦法就是連橫。
秦武王,秦武王在位時間非常短,只有三年,因為舉重砸死了,而且沒有兒子。他是明君嗎?秦武王這三年還真了不得,秦武王有一句名言:“寡人欲容車通三川,窺周室,死不恨矣”。我想坐著車到達三川,就是現在洛陽一帶,看一看周天子的王城,死了也不遺憾了。這是秦武王,這個時期,秦國已經很強大了,那么武王的歷史使命是什么呢?是抓住歷史時機,東進中原。公元前311年,年輕的秦武王派左丞相甘茂率領軍隊攻打韓國重鎮(zhèn)宜陽,就是今天河南洛陽西邊40公里處,是陜西通往河南的唯一通道,兩邊是崇山峻嶺,中間是一線山路,非常狹窄,是軍事重鎮(zhèn)。甘茂說要打宜陽,必須聯合魏國,秦武王就派甘茂,帶了一個副使出使魏國,到魏國一談,成功了。魏國同意和秦國聯手打宜陽,宜陽打通了,秦國才能兵出函谷關,所以這是一個關鍵之地。甘茂是一個很有才的人,他出使魏國回來的路上,和副使說,你回去告訴秦王,就說第一,魏國同意很我們聯手了,第二,你還說,雖然魏國同意了,但是這個仗不能打。你就這樣說,將來所有的功勞都記在你的功勞簿上。他的副使不知道什么原因,回去和秦武王說了,武王很奇怪,打宜陽要聯合魏國,現在魏國同意聯合,你說不能打,為什么?召見甘茂,甘茂講了三件事,三件事一說,秦武王明白了。第一,曾參殺人,曾參是古代的一個賢人,在費地居住的時候,這個地方有一個人也叫曾參,結果這個曾參殺了人。之后,就有人給未殺人的曾參的母親報信,說曾參殺人了。她母親知道自己的兒子不會殺人,在織布機上照樣織布。一會兒,第二個人來報告,他母親還在織布,有過一會兒第三個人來報告,他母親把織布機一扔,翻墻就逃了。甘茂說曾參是個賢者,他的母親最了解自己的兒子,架不住三個人一說,嚇得就逃了。我不是秦國人,我來秦國幫你們打天下,一定會有人在背后說我的壞話,如果我去打宜陽,有人說我壞話,我既沒有曾參之閑,你也不會像曾參母親那樣信任我,我能打下來嗎?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張議無功,惠文王時期有一個張議,立了很大的功勞,但沒有人說張儀立的功,都說在秦惠文王的身上,說臣子立功不算功,這是第二件事。第三件事,文侯燒信,魏國開國之君魏文侯派了一大將,叫樂羊去攻打中山國,打了三年把中山滅了。樂羊很得意,覺得自己立了這么大的功勞,應該受賞,結果一見魏文侯,魏文侯搬出一個籮筐,筐里面是這三年中其他大臣告樂羊的告狀信。樂羊一看這么多告狀信,魏文侯都不告訴他,壓著不放,支持他打了三年,才明白這個功勞不僅僅是他自己的。所以樂羊就立即跪下,說了兩句話:“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這不是我的功勞,是主公對我的信任。在那個制度下,如果得不到領導的信任,什么也干不成。講完這三點,甘茂說,你說我敢打宜陽嗎?宜陽如果一年打不下來,會有多少人說我的壞話,我還能活嗎?魏國雖然同意聯合,但這個仗我死活不能打。秦武王明白了,他說咱們定個盟約吧,你替我打宜陽,我對你是絕對信任,誰告狀我也不聽,甘茂說可以。然后甘茂就去打仗,打了五個月,秦武王收到一大堆告狀信,秦武王動搖了,要求甘茂撤兵。甘茂就回了封信,說咱們的合同還算數不?秦武王一聽這話,就繼續(xù)增兵,最后,甘茂把宜陽拿下來了,殺了六萬韓兵,打開了韓國的西大門,秦國的軍隊可以兵出函谷關,直達洛陽。這個舉重而死的秦武王只活了三年,也沒有結婚生子,但是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秦昭襄王,昭襄王的功勞更大,在位56年,把大兒子熬死了。昭襄王時期,秦國已占壓倒優(yōu)勢了,他的歷史使命是繼續(xù)東進,摧垮六國的主力,為最后統(tǒng)一奠定基礎。昭襄王在位56年,先用魏冉為相,后用范睢為相,重用白起,白起不負重托,伊闕一戰(zhàn)大敗韓魏聯軍,斬首24萬。長平之戰(zhàn)活埋45萬。秦國統(tǒng)一一共殺了100多萬,白起一個人殺了90多萬。昭襄王連續(xù)不斷用兵,基本上摧垮了六國的主力軍,為最后秦王嬴政統(tǒng)一天下奠定了基礎。而且昭襄王時期,如果聽了白起的話,就有可能把趙國滅了,拖延了幾個月,邯鄲之戰(zhàn)沒有打贏,所以昭襄王也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秦孝文王,也就是那個安國君,在位三天就死了,既無功,也無過,姑且也稱之為明君。
莊襄王,就是異人,在位也只有三年,時間很短,但是莊襄王干了兩件大事,重用呂不韋(呂不韋把異人推上了王位,誰什么也要重要。。,建立東郡。東郡非常重要,是連接齊國,切斷了六國南北合縱的通道,這是一大貢獻。再一個,利用趙國和燕國的矛盾,占領趙國37座城池,進一步削弱趙國。所以他在位雖然只有三年,也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贏政,他的歷史使命是不失時機的發(fā)動對六國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所以贏政即位以后,很快就定下來發(fā)動統(tǒng)一戰(zhàn)爭,并且用十年完成了這個歷史使命。
僅僅因為秦國的國君很精明,很能干,有識人之明和用人之智就能統(tǒng)一六國了嗎?唐朝詩人杜牧在《阿房宮賦》里面,給出了一個驚人的答案:“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其實,杜牧這個說法不無道理,這正是秦王嬴政能統(tǒng)一六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韓趙魏燕楚齊,六國犯錯誤,等于幫了秦國的忙。六國犯了哪些錯誤,第一,三家分晉:三家分晉和秦統(tǒng)一天下的'關系太密切了。晉國是一個統(tǒng)一強大的國家,分出來的韓趙魏都很了得,如果韓趙魏合成一國,擋在秦國的中間,秦國就不可能兵出函谷關,也不可能統(tǒng)一天下,統(tǒng)一天下的很可能是晉。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認韓趙魏三個諸侯,這一分給秦國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不是三家分晉,三家分秦,秦能統(tǒng)一天下嗎?但是歷史非常奇特,當秦國苦苦掙扎,覺得兵出函谷關出不成的時候,晉國一分為三,這叫天助秦國。三家分晉的受益者不是韓趙魏,最大的受益者是秦國。第二,趙國盛衰:三家分晉,秦國占了大便宜,但是韓趙魏三家中間,又出來一個趙國,特別強大,特別是趙武靈王,甚至想滅掉秦國。趙國的軍事力量當時非常強大(相當于近代的蘇聯),但是趙武靈王先明后暗,竟然想讓長子做代王,讓幼子做趙王,把趙國一分為二,結果導致沙丘政變,自己被餓死了。這樣一個國君,沒有出現在秦國,出現在趙國。緊接著,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不信任廉頗(戰(zhàn)國四大名將之一),用了趙括(紙上談兵),導致長平之戰(zhàn)失敗,45萬大軍被殺。亡國之君趙王遷也中了反間計,殺了李牧(戰(zhàn)國四大名將之一)。三個國君,犯了多少錯誤,幫了秦國的大忙。再說韓國,韓國的悲劇在于韓非生的太晚,要是早一點出生,韓非比商鞅厲害多了,韓非是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集大成者,如果韓非早出世幾十年,如果韓王重用韓非,讓韓國強大起來,光一個韓國,就把秦國封死了。歷史曾經眷顧過魏國,但是魏國錯失了機會,魏文侯第一個重用李愧變法,戰(zhàn)國初年,第一個強大的國家就是魏國。但是后來桂陵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兩次戰(zhàn)敗,而且他的頂級人才,吳起,孫臏(田忌賽馬大家都很熟悉吧!田忌成功獲勝就是因為這個孫臏),范。☉(zhàn)國時期很有戰(zhàn)略眼光的軍事家,提出了遠交進攻)全跑了,最后剩下一個信陵君。信陵君率領五國聯軍,公元前247年大敗秦國,這一年秦莊襄王去世,贏政即位。這時候秦國已經非常強大了,如果信陵君能活下來,那贏政這盤菜不好吃。結果信陵君最后被安厘王罷職,郁郁寡歡,沉迷于酒色之間,四年而死,歷史并不是沒有給魏國機會,但是錯過了。燕國,微不足道,但是燕國充分享受了遠交近攻的所有好處,但是燕國弱齊,疲趙,無事生非,削弱了秦國的兩大對手。楚國,不思變法,政治糜爛,那么龐大的國土,最后亡國。最后是齊國,齊愍王濫用武力滅宋,導致五國伐齊,被滅五年。君王后和齊王建不用武力,最后相當五百里地的封君,餓死在松林里面,是國策錯誤。
你看看,六國出了多少錯誤,沒有一國不犯致命錯誤,所以最后都無可奈何花落去,我們都覺得非?上。六國的人口,國土面積,軍隊總量都是秦國的若干倍,最后被秦國一個一個收拾掉。
由此,我們可以總結:盡量不要犯錯誤,犯錯誤等于在給你的對手送禮物,古人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話雖有理,但我們很多人都這八個子當作犯錯誤的借口了,而沒有及時吸取教訓,總結經驗。
千萬不要承趁人之危,只圖眼前利益,我們要把眼光放的長遠一些,要學會看透利與弊。你看燕國在趙國打了敗仗后就攻打趙國。實乃乘人之危之舉,不可取不可。∈氩恢鄧@樣做其實是幫了秦國一個大忙!秦國滅了趙國之后!燕國就急了,太子丹命令荊軻刺秦王,荊軻刺殺未遂!反而激怒了秦王嬴政,加速了燕國的滅亡。
我們姑且認為六國是一個整體。秦國怕嗎?歷史的長河造就了無數的對手,沒有對手,社會便會停滯不前。對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對手。有對手,便會有競爭,有競爭,便會有進步。為自己尋找一個對手吧!
讀書筆記7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名叫《安徒生童話》。
那么我來簡單介紹一下吧:《安徒生童話》里有二十四篇故事,我來說說書里的第二篇故事《夜鶯》:你大概知道,在中國皇帝是一個中國人,他周圍的人也是中國人。這位皇帝的宮殿是世界上最華麗的,人們在御花園里可以看到世界上最珍奇的花兒。樹林里住著一只夜鶯。它的歌唱得非常美妙,連一個忙碌的窮苦漁夫在夜間出去收網的時候,一聽到這夜鶯的歌唱,也不得不停下來欣賞一下。
世界各國的旅行家到這位皇帝的首都來,欣賞這位皇城宮殿和花園。不過他們聽到夜鶯歌唱的時候,他們都說:
直到有一天,皇帝收到一個包裹,打開一看是一只渾身鑲滿鉆石的人造夜鶯,輕輕上緊發(fā)條,它便能唱出一段歌兒,當夜,真夜鶯乘人不備飛走了,飛到森林里去了。后來,人造夜鶯突然發(fā)出一陣
皇帝聽不到夜鶯的歌聲,感到很寂寞。他病倒了,皇帝躺在他華麗的大床上,冷冰冰的,面色慘白?僧斠国L聽說國王病危,不顧前嫌的飛了回來,并再次用動聽的歌聲救活了國王,國王讓夜鶯留下來陪他一起生活,但夜鶯回絕了國王說:我的家在森林,當你想聽的時候我將棲在窗外的樹枝上為你歌唱,讓你快樂。我也要將歌唱給那些幸福的人們和那些受難的人們。
多么好的夜鶯啊!這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站在別人的立場去考慮問題,不能只為自己高興,而不管別人的.感受。千萬不能太自私,為自己開心而剝奪別人的自由。只要人人都有一顆愛心,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快樂!世界因此才會更加美好! 讀書筆記 篇29
今天我讀童年有感,高爾基的童年寫出自己當時的悲慘遭遇,想起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起碼我比他幸福。因為作者3歲時,父親病故,而自己的母親就帶他回娘家?上夤莻自私、貪婪而又專橫的小業(yè)主,殘酷剝削雇工,放,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的發(fā)展打斷外公的發(fā)財夢,從此破產以至于貧困潦倒。舅舅們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為錢,為個人的利益,明里爭,暗里斗,沒有私毫手足之情,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后,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主要是寫出自已苦難的童年,鳥的翅膀不歷經風雨童年時代的高爾基生活在這樣黑暗的社會中,這是他的不幸,但是使他磨煉一身堅強的意志,這為他長大成人后遇到困難不屈服奠定基礎。
在社會生活中,每一個學生都會在不經意間想起自己的童年,想想那時是多么的美好。都想回到那時。可是時間是不會倒退的,只有離兒時越遠。我有時就像,如果時間停在小學四年級是多么的好啊?墒沁@不是真的,只是自己的虛想罷!童年充滿著歡樂,童年到處是溫暖,童年是值得回憶的相機,有著老師熱心地傳授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們結束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
總結像我們現在與高爾基的童年比起來,我們是多么幸福,又是多么奢侈呀。我們應該向高爾基學習,不管在多么惡劣的環(huán)境下,都要好好學習,努力奮斗,朝著美好的未來不斷前進。,我們一定也會有比高爾基更美好的未來,讓我們一起好好學習吧!讓我們去珍惜現在的一切吧!
讀書筆記8
讀了這篇課文,我感到桑娜和漁夫那用金子都買不到的愛心,是那樣的明亮、那樣的溫暖。
這篇文章講了,桑娜一家和鄰居西蒙一家都是窮人。在一個風暴來臨的夜晚,漁夫打魚沒回來,桑娜去鄰居家時發(fā)現西蒙死,桑娜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了家,但她怕漁夫回來會罵她,但出乎意料的是漁夫同意了桑娜的做法
課文中通過對環(huán)境和人物神態(tài)、心理、對話的描寫,刻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漁夫皺起眉臉變得嚴肅、憂慮這一系列的人物神態(tài)描寫說明漁夫感到問題很難辦。搔搔后腦勺說明他正在認真考慮,形象地說明漁夫覺得問題嚴重。嗯,你看怎么辦?這是漁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見。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這是漁夫做出的初步決定。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艱苦的生活)的意思。說明漁夫為了撫養(yǎng)鄰居的孩子,準備過更艱苦的日子,準備付出更多的辛勞。快去!別等他們醒來。漁夫怕孩子醒來受驚,催促桑娜去抱孩子。這段話細致地描寫了漁夫做出決定前后思考的過程,說明他與妻子桑娜一樣,有著一顆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這篇文章告訴了我,愛心是比金錢更貴重的東西,有時愛心可以換取到錢買不到的東西,例如:開心、笑容。這世界上最貴最有推動力的東西是愛,是愛讓桑娜激起憮養(yǎng)那兩個小男孩的勇氣。我同桑娜比起來真是微不足道,雖然看見那些拉音樂的乞丐就給他們一元錢,但這種微小的愛心怎么能和桑娜漁夫他們的愛心比呢?
同學們,讓我們用這些微小的愛匯成一個愛的旋律,流淌在我們的心田吧!
讀書筆記9
《朝花夕拾?吶喊》讀后感《朝花夕拾?吶喊》讀后感我終于把《朝花夕拾?吶喊》這本書給讀完了。這本書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朝花夕拾》,另一類則是《吶喊》!冻ㄏκ啊酚惺髌罚小豆?貓?鼠》,有《阿長與<山海經>》等,體會出作者的真誠,用文章融舒事、抒情、議論為一體,顯示出了魯迅先生真實而豐富的心靈世界。作者有在散文中常用對比手法,把生活中充斥著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的矛盾,所以魯迅先生用對比手法,有力的鞭達了假、惡、丑、,宣揚了真、善、美,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秴群啊肥囚斞赶壬牡谝徊啃≌f集,共有十四篇小說,有《狂人日記》,《孔乙己》等小說。我就說一說白話小說的'《狂人日記》吧,《狂人日記》說得十分恐怖,把狂人的應有表現全部都寫出來了,都是將作者周圍的人想把他殺掉給吃掉!冻ㄏκ?吶喊》我太喜歡它里面的故事環(huán)節(jié)了。
讀書筆記10
注重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
學習了著名數學教育專家李光樹老師的《小學數學教學論》第一章《小學數學的教學思想》,我頗有感悟,現淺談一下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既需要注重學生知識、能力與培養(yǎng),又要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應該說,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比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更重要。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培養(yǎng)孩子積極思考的態(tài)度,使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培養(yǎng)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蔽覐倪@幾句淺顯的話語中悟出了許多深刻的道理。
現代社會是一個知識經濟爆炸的年代,社會對孩子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作為新一代的教師,我們不僅要培養(yǎng)出成績優(yōu)異的孩子,而且要培養(yǎng)出具有自信心的良好心態(tài)的孩子。因為實踐證明,良好的心態(tài)是成功的第一保障,現代兒童的心理問題已經給我們的教育提出了許多嚴峻的課題。因此,我認為數學課堂上也要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
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重點培養(yǎng),主要是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學習數學的興趣。仔細思考了一下這三個方面應該是互相聯系、辨證統(tǒng)一的。有了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自信心就慢慢培養(yǎng)了起來,有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就有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如何培養(yǎng)孩子這些方面的情感態(tài)度。
首先,在課堂上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創(chuàng)設民主、與諧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上,教師不能以傳統(tǒng)填鴨式的方式教學,要讓學生通過操作、實驗、交流、討論等活動,自己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自己總結出結論,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這樣慢慢的培養(yǎng)起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
其次,要多給孩子鼓勵,多給孩子信心,任何孩子在成長中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在數學學習中也難免如此。這時,老師不要一味地批評,因為過度地批評會讓孩子失去信心,會讓孩子缺乏思考的勇氣,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只學會接受,沒有自己的思考與思想,更談不上學習的自信心與興趣了。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多以鼓勵為主,多給孩子一些信心,相信你的學生是最棒的。
最后,我認為除了在思想、情感上多以積極的心態(tài)培養(yǎng)孩子外,還應該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學習數學的良好氛圍,讓孩子們在一個喜歡數學的環(huán)境中學習,受到熏染,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
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步階梯,作為一個教師,有義務也有責任為這一步階梯奠基,要讓學校成為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的搖籃,不要讓孩子的自信心被扼殺在了搖籃里。
我要努力讓自己的每節(jié)課既要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又要注重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
讀書筆記11
假期里,我讀了一本書,名叫《精彩生動的人物傳記——史記》。這是大隊部發(fā)的書,是賀老師給我的`,里面有很多人物故事,比如:韓信、張良、劉邦、項羽、蕭何......,總共有15個人物的故事,其中伯夷和叔齊在一個故事里面。
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就是劉邦,因為她和我同姓,而且憂國憂民,打仗時也不是像項羽那樣不聽取別人的建議。劉邦還知錯就改,在他滅掉秦國后,說要在秦王宮殿中好好享受一番。但張良和樊噲都覺得此舉不妥,力勸劉邦為了大業(yè),當前還是應該忍耐一下,不能急著享受,樊噲還直言不諱地質問劉邦:"到底是要打天下還是要當富翁?"劉邦立刻清醒過來,接受了他們的建議,馬上封存了秦國所有貴重的珠寶財物和府庫。
這本書里還有很多人物,還有很多和咱班同學同姓的。我猜呀,李波翰肯定喜歡李廣;張鵬涵肯定喜歡張良和張騫;陳新凱肯定喜歡陳平和陳勝;劉修名肯定和我一樣喜歡劉邦。呵呵,你喜歡哪位呢?
讀書筆記12
第一章
1、詩藝本身和詩的類型、每種類型的潛力、應如何組織情節(jié)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詩作,詩的組成部分的數量和性質,這些以及屬于同一范疇的其他問題。
2、史詩的編制,悲劇、喜劇、狄蘇朗勃斯的編寫以及絕大部分供阿洛斯和豎琴演奏的音樂,這一切總的來說都是摹仿。差別:
、俨捎貌煌拿浇
②取用不同的對象
、凼褂貌煌、而不是相同的方式。
3、上文提及的藝術都憑借節(jié)奏、話語和音調進行摹仿——或用其中的一種,或用一種以上的混合。阿洛斯樂、豎琴樂以及其他具有類似潛力的器樂(如蘇里克斯樂)僅用音調和節(jié)奏,而舞蹈的摹仿只用節(jié)奏,不用音調。
4、以語言摹仿,所用的是無音樂伴奏的話語或格律文格律文作者不一定是嚴格意義上的詩人。
第二章
內容提要:摹仿的對象。悲劇和喜劇分別摹仿兩類不同的人物。
1、珀魯格諾托斯泡宋狄俄努西俄斯
2、荷馬克勒俄豐赫革蒙尼科卡瑞斯狄蘇朗勃斯諾摩斯里提摩瑟俄斯菲洛克塞諾斯
第三章
內容提要:摹仿的方式。多里斯人聲稱首創(chuàng)悲劇和喜劇。
1、索?死账故桥c荷馬同類的摹仿藝術家,因為他們都摹仿高貴者;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又和阿里斯托芬相似,因為二者都摹仿行動中的和正在做著某件事情的人們。
2、多里斯人聲稱他們是悲劇和喜劇的首創(chuàng)者。
第四章
內容提要:人的天性和詩的產生。詩的雙向發(fā)展和荷馬的歷史功績。戲劇的起源和悲劇的完善。悲劇和史詩在格律和長度方面的不同。
1、從孩提時候起人就有摹仿的本能。人和動物的一個區(qū)別在于人最善摹仿并通過摹仿獲得了最初的知識。每個人都能從摹仿的成果中得到快感。
2、人們樂于觀看藝術形象,因為通過對作品的觀察,他們可以學到東西,并可就每個具體形象進行推論,比如認出作品中的某個人物是某某人。倘若觀賞者從未見過作品的原型,他就不會作為摹仿品的形象中獲得快感;能夠引發(fā)快感的便是作品的技術處理、色彩或諸如此類的原因。
3、摹仿、音調感、節(jié)奏感在即興口占的基礎上促成詩的誕生。
4、詩的發(fā)展依作者性格的不同形成兩大類。較穩(wěn)重者摹仿高尚的行動,即好人的行動,而較淺俗者則摹仿低劣小人的行動,前者始于制作頌神詩和贊美詩,后者起始于制作謾罵式的諷刺詩。
5、短長格由于人們在相互嘲諷時喜用短長格,這種格律至今仍被叫做諷刺格。英雄詩詩人諷刺詩人
6、荷馬不僅是嚴肅作品的杰出大師,而且還是第一位為喜劇勾勒出輪廓的詩人。他以戲劇化的方式表現滑稽可笑的事物,而不是進行辱罵。
7、當悲劇和喜劇出現以后,人們又在天性的驅使下作出了順乎其染的選擇:一些人成了喜劇、而不是諷刺詩人,另一些人則成了悲劇、而不是史詩詩人,因為喜劇和悲劇是在形式上比諷刺詩和史詩更高和更受珍視的藝術。
8、悲劇——喜劇亦然——是從即興表演發(fā)展而來的。悲劇起源于狄蘇朗勃斯歌隊領隊的即興口誦,喜劇則來自生殖崇拜活動中歌隊領隊的即興口占,此種活動至今仍流行于許多城市。
9、埃斯庫羅斯使話語成為戲劇的骨干成分索?死账贡瘎U大了篇制,從短促的情節(jié)和荒唐的言語中脫穎而出——它鵝前身是薩圖羅斯劇式的構合——直至較遲的發(fā)展階段才成為一種莊嚴的藝術。悲劇的格律從四音步長短格改為三音步短長格在所有的格律中,短長格是最適合于講話的。
第五章
內容提要:喜劇的摹仿對象。喜劇的發(fā)展。帶普遍性的情節(jié)的產生。悲劇和史詩在格律和長度方面的不同。
1、滑稽只是丑陋的一種表現;氖挛铮虬囌`,或其貌不揚,但不會給人看了感到痛苦。
第六章
內容提要:悲劇的定義。決定悲劇性質的六個成分:情節(jié)、性格、思想、言語、唱段和戲景。情節(jié)是悲劇的根本和靈魂。悲劇是對行動的摹仿。突轉和發(fā)現是情節(jié)中的兩個部分。
1、悲劇是對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它的媒介是經過“裝飾”的語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別被用于劇的不同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的行動,而不是敘述,通過引發(fā)憐憫和恐懼使這些情感得到疏泄。 “經過裝飾的語言”——指包含節(jié)奏和音調(即唱段)的語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別被用于不同的部分”——指劇的`某些部分僅用格律文,而另一些部分則以唱段的形式組成。
2、“言語”——指格律文的合成本身思想和性格乃行動的兩個自然動因情節(jié)是對行動的摹仿這里的“情節(jié)”——指事件的組合“性格”——指的是這樣一種成分,通過它,我們可以判斷行動者的屬類!八枷搿薄w現在論證觀點或述說一般道理的言論里。
4、作為一個整體,戲劇包括戲景、性格、情節(jié)、言語、唱段和思想。
5、事件的組合是成分中最重要的,因為悲劇摹仿的不是人,而是行動和生活。所以,人物不是為了表現性格才行動,而是為了行動才需要性格的配合。由此可見,事件,即情節(jié)是悲劇的目的,但沒有性格,悲劇卻可能依然成立。
6、悲劇中兩個最能打動人心的成分是屬于情節(jié)的部分,即突轉和發(fā)現。新手們在尚未熟練掌握編排情節(jié)的本領之前,即能嫻熟地使用言語和塑造性格——在這一點上,過去的詩人也幾無例外。
7、情節(jié)是悲劇的根本,用形象的話來說,是悲劇的靈魂。性格的重要性占第二位。
8、思想能夠得體地、恰如其分地表述見解的能力。性格展示抉擇(無論何種)的性質。思想體現在論證事物的真?zhèn)位蛑v述一般道理的言論里。
9、所謂“言語”,正如我們說過的,指用詞表達意思,其潛力在詩里和在散文里一樣。唱段是最重要的“裝飾”在決定戲景的效果方面,服裝面具師的藝術比詩人的藝術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
第七章
情節(jié)應是一個整體。事件的承接要符合可然或必然的原則。情節(jié)要有一定的長度,以能容納足夠表現人物命運變化的篇幅為宜。
1、如何編組事件情節(jié)
2、一個完整的事物由起始、中段和結尾組成。起始指不必承繼它者,但要接受其他存在或后來者的出于自然之承繼的部分。結尾指本身自然地承繼它者,但不再接受承繼的部分,它的承繼或是因為出于必須,或是因為符合多數的情況。中段指自然地承上啟下的部分。
3、整體:不僅本體各部分的排列要適當,而且要有一定的、不是得之于偶然的體積,因為美取決于體積和順序。就像軀體和動物應有一定的長度一樣——以能被不費事地一覽全貌為宜,情節(jié)也應有適當的長度——以能被不費事地記住為宜。
4、作品的長度要以能容納可表現人物從敗逆之境轉入順達之境或從順達之境轉入敗逆之境的一系列按可然或必然的原則依次組織起來的事件為宜。
讀書筆記13
由上面第三則故事想到兩個皇帝,一個是東漢光武帝劉秀;另一個是東晉元帝司馬睿。
1.關于劉秀:地皇(王莽年號)三年(公元22年),長安城中不知什么時候出現了一條讖言:“劉秀發(fā)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而長安居然有個高官“恰巧”曾經改名為“劉秀”——淮南王劉向的后代、著名經學大師劉歆,因為要避漢哀帝劉欣的諱,故改名為劉秀(但后人幾乎沒人叫他劉秀,一如既往叫他“劉歆”)。
但消息傳到劉秀耕田的鄉(xiāng)下的時候,劉秀正在耕田,一聽,便從田間一躍上田埂,大叫一聲:“安知天子就不是我這個劉秀!”(與陳涉“輟耕之壟上”很相近)——果然。
2.關于司馬睿:司馬懿掌權時,民間流傳的《玄石圖》有一條叫“牛繼馬后”,正好,他手下有一位大將叫牛金——這倒霉的家伙被司馬懿找了個借口“做掉”了。
但司馬懿還是買算過天。他孫子司馬炎后來逼曹操后代魏元帝曹渙禪讓政權給他(曹渙祖先也是這樣干的,一報還一報而已,蒼天饒過誰。⒘宋鲿x政權,他從弟司馬覲被封為瑯琊王。萬萬沒料到的是司馬覲忙于“國事”,寂寞的妻子夏侯氏居然與家中小吏牛欽私通并生下了一個男嬰——司馬睿。更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不久“八王之亂”爆發(fā),西晉滅亡。司馬睿作為司馬懿的.直系后代,被王導等人擁立為帝,在建鄴建立了東晉王朝,司馬睿即“晉元帝”——終于“牛繼馬后”了,只不過是以這種讓司馬家哭笑不得的方式實現的。呵呵。
讀書筆記14
碼頭上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生出各樣空前絕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俗人,小說里的人,不奇?zhèn)鞑怀,一奇就演出各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卻全是真人真事。
《俗世奇人》這本書我是早就有所耳聞,但就是見不到它的廬山真面目。終于,在一次偶然中我見到了它,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吶!這一見便使我深深地“愛”上了。它飽滿的'身軀里仿佛裝了滿天下所有的奇人奇事,翻開第一頁,我看見了一個熟悉的名字——馮驥才,雖然我們素未謀面,但是我學過他的一篇課文——《刷子李》
這篇課文讓我感觸很深,個性奇怪,技術高超的刷子李在馮驥才的《俗世奇人》中“大顯身手”,一身黑衣,沒有一個白點,刷墻一道白,一個奇人,在世人眼中只是一個普通人,但在馮驥才的筆下,他成了一個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中,匯集了許許多多奇人奇事,大家就像展開了一個“選美比賽”,一個蘇七塊的奇怪看病法,一個酒婆的“大酒量”……一個比一個新鮮,一個比一個奇特,大家不分高下,但是,如果沒有馮驥才,如果沒有《俗世奇人》這本書,我就無法了解天下所有我不了解的人和事。
《俗世奇人》讓我了解了原來天下有這么多奇怪的事,有這么多奇怪性格的人……讓我更加多地了解了中國原來有這么多能工巧匠。
《俗世奇人》I LOVE YOU!
讀書筆記15
我喜歡讀小說,我總是會被跌宕的情節(jié)吸引:看著福貴坎坷的命運,先后目睹著一個個親人死在自己之前的場景,看到他的悲痛欲絕我們還能淡定自若嗎?想像著若這災難發(fā)生在我們周邊,還能坦然地面對這一切嗎?看著一切希望似流星般劃過天際,卻終將面臨著隕落,我的心還能像湖水般平靜的不起一絲漣漪么?
故事開篇是老人福貴坐在樹底下老生常談著自己的人生,他恬淡地笑著,似乎講的不是他的人生,這是一個看破塵世,無牽無掛的老人,他看淡了命運帶給他的不幸,他將那份悲傷埋在了心底,笑對生活中的不幸,這是一份發(fā)自內心的,與世無爭的笑容。有時活著并不是一種幸福,而成為肩上的負擔。老人的親人都相繼地離他而去了,只留下他一個孤獨的背影于塵世。活著,親眼看著親人們生命的消亡,親手把他們埋進了土里,命運一次次的向這位形單影只的老人開著玩世不恭且嚴肅的“玩笑”,即使再無情的人也會被逼瘋。
似乎這是上天對他的懲罰,山雨欲來風滿樓,是福貴年輕時的放浪,為以后的不幸種下了惡果的種子。福貴年輕氣盛時是個紈绔子弟,吃喝嫖賭無所不涉,丈人在米行一看到他就像老鼠遇貓般地逃竄,最后賭光了家產,氣死了父親,送走了媳婦,家中光景是日漸慘淡。從風光無限的少爺墮落到無人問津的貧民,似乎一切惡果都是他自己所種,往后自然得咬碎牙齒往肚里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他從一個闊氣的少爺,到一個得耕地來養(yǎng)家糊口的貧民,那個年代因為一貧如洗而免于槍決,幸福來臨時又遭遇親人的離去,直到一個孤獨的老人,福貴的經歷不可謂不跌宕,這樣孤獨地活著這就是對他的懲罰。
這讓我聯想到巴金的《家》、《春》、《秋》,也是那個時代的產物,老太爺辛辛苦苦攢下的家業(yè),置辦的家產,全被下一代中的紈绔子弟大手大腳地揮霍掉了,請戲子,奢靡浪費的生活使他們最后連家宅都要賣掉,各奔東西。所以如果子孫有德,留給他們產業(yè)又作何?如果子孫無德,留給他們產業(yè)又作何?隋文帝好不容易統(tǒng)一了南北朝,卻被繼任的暴君隋煬帝給毀了,再好的江山也功虧一簣,只是為他人做了嫁衣。
福貴悲慘的命運和貧窮落后的狀況也是息息相關。雖然解放了,但是沒能徹底改變人們貧窮落后造成的'痼疾思維。落后的面貌、痼疾的思想造成了這種悲劇的不斷發(fā)生。那個年代村民們的糧食也得一粒一粒地數著吃,以至于外孫苦根吃豆子噎死。貧窮落后充斥著每個角落,這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貧困,還有精神上的落后,這些都是災難發(fā)生的導火索。
老舍的《駱駝祥子》是很好地反映了解放前那個社會時代的腐朽。祥子只是想用自己攢的錢買一輛車,可是省吃儉用,起早貪黑的勞動才攢足的錢,三次卻都以失敗告終,不僅如此,還經歷了兩段不幸的婚姻。他的努力沒能使他擺脫不幸,至此以后,祥子吃喝嫖賭,干盡壞事,從一個勤勞的人力車夫到一個胡子拉渣的社會病胎,而這樣的轉變只是因為他的老實、勤勞,這是多么不公平的社會。【拖裥●R兒祖父后來說的:“身子好?鐵打的人也逃不出咱們這個天羅地網。心眼好?有什么用呢!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并沒有這宗事!”看來老百姓的命運逃不脫社會時代,只有趕上好時代我們才有好的生活。
因此,個人的不幸,不僅有自個兒的責任,還有那個社會時代的責任。小至一個人,一個家庭,大至一個國家,都受其左右,一個家門的不幸,影射了一個國家的不幸,家國天下,密切相連,息息相關。只有國強,才會家安,只有國強,才能避災。這不僅僅是一個個家庭的問題,更是一個時代的思考。
【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經典讀書筆記11-08
讀書筆記05-15
圍城讀書筆記09-19
學生讀書筆記09-24
秘密讀書筆記09-01
讀書筆記模板07-28
孔乙己讀書筆記12-19
物理讀書筆記01-27
《燈光》讀書筆記01-26
《干法》讀書筆記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