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尋找時間的人》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尋找時間的人》讀后感1
兒子送我一本書,是愛爾蘭女作家凱特-湯普森著的《尋找時間的人》。這本書與JK-羅琳的《哈利波特》有類似之處,都是與魔法世界有關的童話故事。六年前我與兒子共同閱讀了全套《哈利波特》,可謂廢寢忘食,有時看到半夜仍不忍釋卷。這本《尋找時間的人》也深深吸引了我,兩天就看完了。我想,要真有特納奧格這樣的地方可真是太妙了,這是愛爾蘭傳說中一片神奇的土地,那里萬物常青,人們青春永駐,被稱為“永恒之地”。
有誰知道時間去哪兒了?在愛爾蘭的肯瓦拉小鎮(zhèn),時間似乎被誰偷走了,每個人都覺得時間越來越不夠用。所以,當吉吉問媽媽想要什么生日禮物時,媽媽說她只想要點時間。15歲的吉吉決定為她實現(xiàn)這個愿望。但是,他到哪里、怎么樣才能找到時間呢?……正是這樣的懸念吸引著我。
時間是構成生命的材料,要是能找到時間就等于延長了生命,這樣的好事世上會有嗎?當然會有,就在凱特-湯普森筆下的特納奧格。那里的'人不需要時間、害怕時間、他們只想堵上我們這個世界的時間泄漏到他們那里去的漏洞。正是因為我們的時間通過兩個世界之間的泄漏點到達他們的世界,導致我們的時間過得太快,而時間在他們的世界似乎并不受歡迎,反而帶給他們恐慌和災難。有了時間,他們就會和我們一樣終究都會死去,那里也不再是永恒之地,每個人不再長生不老。
下面是吉吉的外公——一個在特納奧格的年輕人,也是個音樂精靈,他與吉吉的一段對話也許能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我不懂你為什么這樣悲觀!奔f,“我們也許只配當麻瓜,可人類卻生活了幾千幾萬年。我們會生孩子,我們的孩子也會生孩子,就這樣世世代代相傳下去。如果你們擺脫不了時間,干嘛不試試和我們一樣生活呢?”
“我也想過,”艾格阿斯說,“但我覺得沒過個可能。我們對你們的生活毫無經(jīng)驗,哪怕是在你們的世界里長大,也沒法了解。你去讀一下有關的故事就會明白。我們做事沒有效率,整天愛幻想,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你也看到了,一旦我們回到這里,就只會演奏音樂、跳跳舞,或者在陽光下漫步!
“你們可以學習嘛!
“像你們一樣學習嗎?我們從不需要干任何事情,我們不知道如何耕種、如何飼養(yǎng)家畜,或者如何謀生。我們甚至不知道如何照顧自己,更別說我們的孩子了!
“可以請人來教你們!奔f,“我樂意幫你們的忙,安妮-考爾夫肯定也愿意!
艾格阿斯點點頭:“我知道,但除了這個,還有其他問題!
他沒有再說下去,吉吉感到他不愿意說。“說吧。”最后,吉吉催促道。
艾格阿斯瞥了他一眼,說:“很多個世紀以來,我們都在觀察你們。如果照你們的活法,我們會開始感到饑餓,吃飽以后,我們又會想要別的東西。吉吉,你愿意看到我們成為時間的俘虜,變成貪婪的人,去毀滅我們熱愛的土地嗎?即便我們的肉體存活下來,我們的精神也會蕩然無存。工業(yè)化不是我們想要的東西,我們的后代不會和我們有相同之處,你懂這些嗎?”
……
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找到泄漏點,堵上漏洞。這樣兩個世界的人皆大歡喜,精靈們繼續(xù)過只有音樂與快樂的悠哉游哉的生活,地球上的人們也不用像瘋子一樣地忙著追趕時間,遠離焦慮,用音樂來調(diào)節(jié)我們的生活。
吉吉總結了找到焦慮的幾個辦法,反之我們可以得到克服焦慮的幾個辦法:
1.不要刻意去焦慮;
2.演奏音樂;
3.跳舞;
4.喝酒;
5.睡上一覺。
這本書的情節(jié)曲折離奇,引人入勝。我讀過幾頁后就想繼續(xù)看下去,想知道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一切都在意料之外又似乎在意料之中……音樂是這本書的靈魂,也應該成為我們生活中最寶貴的東西!爸挥幸魳凡拍茏屓嘶謴蜕裰!
《尋找時間的人》讀后感2
《尋找時間的人》一書出自愛爾蘭著名作家凱特湯普森之手,小說以童話般簡單可愛的語調(diào),深入淺出地講述了一個關于時間的哲理故事。主人公吉吉利迪是一個聰明、乖巧、懂事的孩子,當他問媽媽想要什么樣的生日禮物時,媽媽回答說她只需要多一點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時間,于是,15歲的吉吉決定幫助親愛的媽媽實現(xiàn)她的生日愿望。面對這樣一個似乎不可能實現(xiàn)的愿望,吉吉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知道了一個秘密—有一個密室可以通往永恒之地,那里的時間是無窮無盡的,于是吉吉從自己的世界里消失,開始了為媽媽尋找時間的旅程。
讀完這本書,跟著吉吉走完這次充滿懸念的旅程,合上書本時我似乎有了書中寫的那樣時間靜止的感覺,此時夜深人靜,窗外滴滴答答的雨水陪著我,泥土的清香陣陣飄來,一種溫馨、幸福亦帶有柔柔的喜悅的感覺頓時涌上心頭。真的希望時間可以在這一刻停止,讓我盡情的享受這種美妙的'感覺,可以這樣傻傻的發(fā)呆和癡醉,可以聽自己喜歡的音樂,看自己喜歡的書。然而,時間卻像潺潺流動的小溪水一樣永不復返,無論高興的時刻,傷心的時刻,平靜的時刻,激動的時刻,時間都在悄無聲息的溜走。尤其在這個忙碌的現(xiàn)代社會,每個人從早到晚都在為自己或大或小的目標忙碌著,大多數(shù)時候的我們都是匆忙的,就像肯瓦拉小鎮(zhèn)的人們一樣。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我不禁詰問自己,我充分的利用了自己的24小時嗎?又該如何把握有限的時間,讓生活更加美好、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呢?
平時很多人都在抱怨時間不夠用的問題,其實,沒有所謂的“時間太多”或者“時間不夠”的情形存在,一天就是24小時,大人物也好,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也好,時間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所謂時間極少,只是表示在這段時間里要做的事情太多,以致這段時間不允許而已。因此,要想保質(zhì)保量保時地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就必須善于安排利用自己的時間。工作是很多的,時間卻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合理有效的安排好有限的時間,計劃再好,目標再高,能力再強,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培根曾經(jīng)說過:“合理安排時間,就等于節(jié)約時間”。在我們總感覺時間流逝得太快的時候,請停下來想一想,自己到底干了些什么,又收獲了些什么?自己的時間安排的是否合理呢?
面對這一系列時間和如何安排時間的疑問,我想,我們不能一直看著時間走啊走,而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來把它緊緊的抓在手里。比如,做好時間日志,記錄每天花了多少時間做哪些事情,把它們詳細的記錄下來:早上出門(包括洗漱、換衣、早餐等)花了多少時間,上班路上到辦公室花了多少時間,上班時花在各個項目上分別是多少時間,然后,就可以清晰的發(fā)現(xiàn)浪費了哪些時間,我相信,這和記賬是一個道理的,只有找到浪費的根源,才能有辦法改變。再比如,我們可以把自己每一天或者每段時間要做的事情列個清單,這樣首先能讓自己隨時都明確自己手頭上的任務,而當自己看到長長的任務列表時,也會產(chǎn)生緊迫感。再者,我們可以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分為四類:重要且緊急,這便是危機任務,得馬上完成;重要但不緊急,這是新的嘗試機會和挑戰(zhàn),要認真對待,相信慢工出細活的道理;緊急但不重要,這一般是日常事務,通常可以利用休息的時間處理;既不緊急又不重要,通常就是雜亂的瑣事,可以作為休閑娛樂時候的消遣。
總之,讀完這本充滿趣味卻又讓人感覺意味深長的小說,我想,從今天開始,我必須做個有時間意識的人,知道自己做什么,在有限的時間里又收獲了什么。我們要做每一分鐘的主人,否則,我們便是每分鐘的奴隸。
《尋找時間的人》讀后感3
收到這本書的第一感覺是讓我想到類似《追風箏的人》這本書封面色彩?催^好幾本類似的書籍,比如:《追風箏的人》、《偷影子的人》、《擺渡人》都是走心的作品,透過一個豐滿的故事情節(jié)讓自己去思考人性、親情和成長一系列的問題。每一本書不同故事情節(jié)表達不一樣的主旨,轉換成生活中可以得到的體會。
《尋找時間的人》作者構思巧妙,筆觸細膩,整篇文章的語言風格清新通透,語言風格空靈,想象飄逸,又有很多愛爾蘭傳統(tǒng)音樂,內(nèi)容極具想象力,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帶給我們一段匪夷所思的歷險。兩個世界,一個永恒的世界時間,一個拼命追趕時間的現(xiàn)實世界。
《尋找時間的人》作者以吉吉家族里的丑聞開頭,引起了吉吉的'好奇心,主角吉吉踏上了“尋找時間”之旅,為了實現(xiàn)媽媽的生日愿望“希望得到更多的時間!庇姓l知道時間去哪兒了?在愛爾蘭的肯瓦拉小鎮(zhèn),時間似乎被誰偷走了,每個人都覺得時間越來越不夠用。所以,當吉吉問媽媽想要什么生日禮物時,媽媽說她只想要點時間。15歲的吉吉決定為她實現(xiàn)這個愿望。
傳說中那個神奇的空間里,時間不會流逝,人們青春不老,沒有生老病死,但是隨著吉吉的到來,發(fā)現(xiàn)這里沒有傳說中那樣神奇,時間也是在一點點流逝,像暗河一樣,雖然看不見,但時間的沙漏開始傾斜,未知的危險開始降臨。最終吉吉解決了時間漏洞存在的問題,回到了自己生活的世界中,給他媽媽最好的生日禮物,文末一句吉吉說:“那是我送給你的生日禮物。”“你想要的時間,我給你買到了。”
整本書充滿了愛爾蘭獨特的音樂文化氣息,吉吉神奇的經(jīng)歷,奇那昂格的仙境,時間比人間慢的多。有些類似我們中國的神話小說,天上神仙,地下凡人,“天上一天,地下十年”的定律一般。在尋找時間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不同的奇妙故事,同時不失本心,記得回家的路。
看完這本《尋找時間的人》內(nèi)心是很平靜的,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時間變得緊缺,一切都匆匆忙忙,記得在上海外灘人與人之間的涌動催促著自己的腳步,無形之中會發(fā)現(xiàn)城市生活比家鄉(xiāng)的節(jié)奏快很多。第一次在上海實習的坨坨姑娘,見我走路很匆忙,她會說我怎么走路如此快,只是在忙碌的狀態(tài)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
收到這本書的時候想著早點看完,然后寫寫自己讀后感,可每天總是被學車的事情耽擱,在家鄉(xiāng)待了兩三個月,生活節(jié)奏很慢,整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很慵懶。每天還是忙忙碌碌的瑣事纏身,就特別希望時間多一點,可以一個人靜一靜想想自身的問題,對未來的計劃,有獨處的時間可以思考?梢园察o的閱讀一本書,寫上一段話。相反對比之前在上海工作的狀態(tài),一年下來也會閱讀七十多本紙質(zhì)書,而留在四川這個節(jié)奏慢的縣城反而時間變得緊張,生活不規(guī)律,也想著每天時間多一點該多好,抬頭看看天空又是星星閃閃預告著一天的結束。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得到更多的時間也是擁有快樂的方式,但是在《尋找時間的人》這本書中,如果要用親情來交換,我們是會像吉吉一樣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還是會選擇留在那個看似完美的永恒之地呢?
我們都是尋找時間的人,“不同的是世界,不是我們”,因為愛,所以尋找。
三毛說過:一本好書,靜靜抱坐讀到日月無光,人就在書里起伏,掩而不聽那塵世喧囂,這世間最寧靜的快樂。
希望我們遇到不同的書,都可以找到自己契合的想法,獨立去思考,因為故事本身而參照現(xiàn)實中生活的體驗。
每個讀者都在尋找與自己相似的作者,看到某些故事潸然淚下,心里不斷告訴自己,是他,我找到了,是他,是他寫出自己的想法,是他揭露了隱匿而不動聲色的情感。我們讀書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單。
《尋找時間的人》讀后感4
封面的話“時間越來越少,地球上的人想瘋子一樣,忙著追逐自己,只有音樂,才能讓人恢復神志……”,這段話引起了我讀這本書的興趣。
這本書主要講了在愛爾蘭的肯瓦拉小鎮(zhèn),時間似乎被誰偷走了,每個人都覺得時間越來越不夠用。主人公吉吉生活在愛爾蘭的肯瓦拉小鎮(zhèn)。除了必須的上課、寫作業(yè)外,還要參加各種名目的課外活動;母親海倫也有忙不完的家務。當吉吉問媽媽想要什么生日禮物時,媽媽說他只想要點時間。十五歲的吉吉決定為她實現(xiàn)這個愿望。但是,他到哪里、怎樣才能找到時間呢?這是一個不可完成的任務。
鄰居安妮告訴他了一個秘密——有一個密室通往永恒之地,在那里有著用不完的時間。吉吉決定前往那里,為他的媽媽買一點時間。但是,要開始這個旅程,他必須先從自己的世界里消失。在鄰居安妮的幫助下,通過密室,進入另外一個永恒的世界——特納奧格。在追尋的過程中,吉吉意外遇見外祖父和神父,揭開了多年困擾他的外祖父和神父失蹤之謎,并找到了流失的時間。
其實看完這本書后,對時間的感觸真的很大。
尤其在這個忙碌的現(xiàn)代社會,每個人從早到晚都在為自己或大或小的目標忙碌著,大多數(shù)時候的我們都是匆忙的,就像肯瓦拉小鎮(zhèn)的人們一樣。到底該怎么分配24個小時?怎樣才能更充分的利用呢?又該如何把握有限的.時間,讓生活更加美好、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呢?
來到大學的我們,剛剛從高中的生活方式中走出,每個人對大學的感觸就是自由了,有充足的時間給我們自由分配。可是雖然時間多了,我們也還是覺得時間不夠,這是為什么呢?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效率低了,因為時間多,有沒有養(yǎng)成訂制計劃的習慣。通常我們是想到什么就干什么,根本沒有計劃,導致有時該做的事沒有做,經(jīng)常一個晚上下來,不知不覺到了半夜才發(fā)現(xiàn)自己好像沒做什么事,總會在一些小事上花費很多的時間。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缺乏緊迫感,即壓力,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人是會變懶的,效率也不高。
本書里有的一句話“時間像是被抽走了一樣…”好可惜,時間過去,人也老矣,卻仍在原地企望著遠處的日出!企望著企望著!只是企望著!"
這句話讓我深思,很多人,一天到晚,起早貪黑,都在為自己的生存忙碌著.可往往到人壽終正寢的時候,還在不斷羅列著自己還未來得及完成的心愿,最好只好郁郁而終。留有遺憾的人生真是可悲。
記得很多大學生出來后都后悔的說“為什么我大學不多看些書呢?當時時間那么多,都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我也怕自己也會像他們一樣,害怕自己浪費在大學里好好學習的黃金時間,害怕時間過去,人老了,而自己的學識還是原地踏步,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就像被抽走一樣。書中講尋找時間的吉吉,在現(xiàn)實中是不可能發(fā)生的,其實書中蘊含的寓意就是警示現(xiàn)代人要珍惜易流逝的時光,對我們來說,尋找時間,其實就是珍惜時間。
要想保質(zhì)保量保時地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就必須善于安排利用自己的時間。工作是很多的,時間卻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合理有效的安排好有限的時間,計劃再好,目標再高,能力再強,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我們可以把自己每一天或者每段時間要做的事情列個清單,這樣首先能讓自己隨時都明確自己手頭上的任務,而當自己看到長長的任務列表時,也會產(chǎn)生緊迫感。我打算自己以后就這樣做。也可以做好時間日志,記錄每天花了多少時間做哪些事情,把它們詳細的記錄下來:洗漱、換衣、吃飯花了多少時間,一天下來就可以統(tǒng)計一下,哪些是必須花的時間,哪些是自己浪費的時間,爭取第二天的效率更高。特別是對于那些整天抱怨時間不夠的人群。
我想,我必須做個時間意識強的人,這是我讀了本書的最大感觸,我要學會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做更多的事,有更高的效率。
【《尋找時間的人》讀后感】相關文章:
《尋找時間的人》讀后感03-07
尋找時間的人讀后感04-30
尋找時間的人讀后感7篇[通用]01-06
尋找最美的人作文(通用46篇)02-24
尋找快樂03-03
尋找春天02-27
尋找秋天02-28
尋找幸福02-17
尋找的作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