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浮生六記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浮生六記讀后感1
“奉勸世間夫婦,故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于情篤。語云:‘恩愛夫妻不到頭’。如余者,可作前車之鑒。”——題記
譯記道:“沈復(fù)簡直配不上他妻子”。初讀文章時,覺得沈復(fù)出身書香世家,滿腹經(jīng)綸,又不乏浪漫情懷,所以對這個觀點持有懷疑態(tài)度。然而越往后讀卻越感諷刺。
沈三白,為墨客無儒俠灑脫之致,為人子無家成業(yè)就之心,為男兒無獨當(dāng)一面之力。他自詡性格爽直,落拓不羈,其實都是毫無擔(dān)當(dāng)?shù)耐修o。他自命清高,向往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將自己視作傲然不群的風(fēng)雅文人,卻終不過是個揮霍無度的、毫無擔(dān)當(dāng)?shù)、軟弱無能的凡夫俗子。
蕓的死,是因血疾,以及弟亡母喪、憨園負義、不得公婆歡心的.精神打擊。沈復(fù)卻偏偏將此歸咎于“恩愛夫妻不到頭”,他說蕓是他的賢妻良友,是紅顏知己。就因為“自古紅顏多薄命”,蕓就一定得早早的死去?如果當(dāng)蕓被誤解時他能夠站出來,如果當(dāng)蕓的血疾復(fù)發(fā)時他能夠及時籌錢就診,如果蕓不是嫁給這么個學(xué)問不高的窮酸書生,那么結(jié)局是否會發(fā)生改變?
最可憐的,莫過于沈三白的一雙兒女,衣冠仕宦家庭出身的孩子,一個被送去當(dāng)了童養(yǎng)媳,一個做學(xué)徒夭折?吹竭@里,只得嘆惜。
唉,罷了,罷了,以現(xiàn)代人的眼光看待清人跟以人的思想對待執(zhí)拗地滾著食物的神圣甲蟲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浮生六記讀后感2
初讀《浮生六記》時,總有一種“沈復(fù)幾乎配不上他妻子”的設(shè)法。細細評味后,才創(chuàng)造蕓的才情與心愛若無沈復(fù)的慧眼識真和傾情書寫,便不能被發(fā)掘,更不會被傳布,我們也不能經(jīng)由過程文字一見這兩百年前女子的風(fēng)度。沈復(fù)看重蕓的文藝風(fēng)雅,蕓恭順沈復(fù)的狷介灑脫,恰是他們的三不雅觀不雅觀同等才鑄就二人幾十年如一日的舉案齊眉、相愛甚篤。若是沈復(fù)要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蕓想的是“好男兒志在高官厚祿”,那么兩人只需互相嫌棄,互相抱怨了。
沈復(fù)與蕓的三不雅觀不雅觀同等、志趣相投無時無刻不表如今《浮生六記》的字里行間里。沈復(fù)說蕓癖好既與我不異,并且能鑒貌辨色、揣摩眉目,所以我的一舉一動,對她使個眼色,她便息息相通,無不辦得頭頭是道。
搬到倉米巷后,因新居風(fēng)光不如故居,蕓時常傷感,又神馳老家丁老家“頗有野趣”的住處,沈復(fù)便請示怙恃,攜蕓來到那兒那里所避暑。蕓說往后哪年,當(dāng)與郎君在這里造一個房子,繞著屋買十畝菜田,招來家丁仆婦蒔植瓜果蔬菜,來供給日常家用。郎君畫畫,我來刺繡,算作品詩喝酒的.資費。如許平民菜飯,終身歡愉,不必方案去遠游他處。沈復(fù)對這設(shè)法深為贊同。
沈復(fù)向蕓襯著廟會盛景,蕓道可惜本身不是男人,去不了。沈復(fù)便輔佐出主見,讓蕓穿本身的衣服扮為男人。蕓扮男人沒有合腳的鞋,沈復(fù)也輔佐:市場上有賣蝴蝶鞋,巨細腳都可以穿,買起來也極隨意,且早晚可以當(dāng)拖鞋用,不是挺好的嗎?蕓欣然暢懷。
若是說沈復(fù)碰著蕓是一種榮幸,那蕓碰見沈復(fù)不也是一種榮幸。在婚姻是怙恃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會,沈復(fù)對蕓成心意,便向母親說:“若為兒擇妻子,則非淑姐不娶!币菜闶潜旧韸Z取來的幸福。
浮生六記讀后感3
《浮生六記》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放假期間我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起來。
雖然它是文言文版的,讀起來也非常順,我首先看的是第一記《閨房記樂》,作者先交代了自己的身世,他是處在蘇州的一個較富裕的家庭,小時候他有許配過于氏。但是于氏在八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夭折了,后來娶了陳氏,陳氏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喜歡看書,非常有才華。成婚后兩人相濡以沫,約定白頭偕老。然命途多舛,常常事與愿違;幸而二人不落世俗,善苦中作樂,耳鬢廝磨二十三年,至蕓積病身故,仍情深如舊。
著名的散文家,俞平伯一生鐘愛《浮生六記》,贊其"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制作精微的痕跡。"林語堂則視之為知己:"讀沈復(fù)的書每使我感到這安樂的奧妙,遠超乎塵俗之壓迫與人身之痛苦。"。
《浮生六記》用樸素的文字記敘了沈復(fù)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他和妻子在生活中相處融洽,又有共同愛好。有一次沈復(fù)得了水痘,妻子為了給他祈禱,每天開始吃齋。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侶經(jīng)常為了一點小事情就吵架,而且互不相讓,很多最后還不能和解,甚至傷害彼此的信任。
讀完這本書以后我明白兩個人要和諧相處就要相互了解,相互關(guān)懷,不管對愛人還是親人或者是朋友。因為對別人好我們也可以得到快樂。
浮生六記讀后感4
終于讀完了這本書,距離開始讀大約有四年了。四年前只讀了四卷,當(dāng)時骨傲,寧愿此書是殘缺之美,也不愿看到狗尾續(xù)貂之作。可近日讀完后兩卷驚訝之情溢于言表,可能是我文字功底太差抑或是對之前有些遺忘,后兩卷與原著的銜接和文法竟毫無違和感,想必也是大家之作,不過可能是先入為主知道后兩卷是偽作的緣故,總覺得缺點神韻。文章最出彩應(yīng)該是第一卷和第三卷,分別是秀恩愛和死的快,哈哈。喜歡蕓,溫文爾雅,才思敏捷,活潑可愛,知書達理,秀外慧中,順便說一句,我對女生最高的.評價是秀外慧中,她值得這個詞,國學(xué)大家林語堂也評價蕓是國學(xué)史上最可愛的女生,這個評價應(yīng)該是極高了吧。蕓和沈復(fù)的愛情是多少人的向往,可以說浮生六記就是靠蕓撐起來的,如果沒有蕓,頂多也就是個不錯的雜記,絕不會有現(xiàn)在這么高的評價。不喜歡沈復(fù),有人供著吃喝就高談闊論理想,沒有了生活來源完全不知道怎么去生活,沒有柳三變的命卻得了柳三變的病。第三卷字字含淚,句句是血,可以怨恨時代怨恨腐朽的封建制度,可有些人為理想努力了,沈復(fù)做了什么,游山玩水?修花剪草?吟詩作樂?沉迷于游樂花草情愛,說到底他只適合在襁褓中生活,做個什么都不用想的大少爺。說來慚愧,覺得人家書寫的好還要罵人家?guī)拙,我咋不上天呢。不過,罵完人還真痛快,哈哈。
浮生六記讀后感5
我無意在本文討論關(guān)于《浮生六記》之文學(xué)成就,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個相對獨立的領(lǐng)域。我亦無意討論道德問題,討論道德容易讓人失去條理而發(fā)泄個人情緒,道德有時候是偏見的代名詞。而這里,我更傾向于直接探討書中男女主人翁的一些心理現(xiàn)象,以及對兩位前輩的讀后感做出回應(yīng)。
蕓:
滿足某種欲望是推動人作為或不作為的根本動力。對于一種無害他人的'欲望的分析和探究,應(yīng)當(dāng)盡量避免使用抽象性描述詞匯,如"好"、"不好"。
在此書中,人物蕓最引起重視或討論的行為是:為夫謀女。行為的產(chǎn)生必然是有動機的,然而,動機亦分為有意識或無意識。根據(jù)弗洛伊德和榮格心理學(xué),我個人認為促使蕓產(chǎn)生此種行為,有以下幾種可能:
1、蕓可能是個雙性戀者。在男權(quán)且強勢家庭觀的時代,她可能不能意識到自己的性取向或者不能夠表達自己的性取向。蕓通過為丈夫推薦美女,以滿足自己對女性的征服欲望。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通過把其它女人推給丈夫而滿足自己的性欲望,盡管她未必參與其中的性行為。
2、蕓可能會因為在成長中的缺乏足夠的父權(quán)的關(guān)愛,她的人格里有嚴重的依賴感缺失。她需要通過極力討好和服務(wù)他人而得到心理上的依賴感和存在感。這往往是種不自知的狀態(tài),但即便是不自知,通過某些行為平衡潛意識中的欲望也是會使人得到快感的,所以蕓樂于服務(wù)沈復(fù),美其所美,欲其所好,她通過沈復(fù)而確立自己的存在。我們把這種情況稱為"強迫式服務(wù)人格"。
浮生六記讀后感6
《春夜宴桃李園序》中云“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大意為短暫的人生就像是一場大夢,之中又有多少歡樂時光呢?人生百年眨眼便逝去,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想來這并不是古人獨有的'感慨,今人實也難逃這魔咒。如今,世人多為生計或功名奔波勞累,失了不少樸實無華的歡樂之感。如今人于浮華之中,如沈復(fù)于《浮生六記》中所記,如他一般于平淡的生活中找尋樂趣,也不失為一種幸事。
《浮生六記》共四卷,分別為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讀完此書,時常感念沈復(fù)與陳蕓的愛情,也感念他們的及時行樂的生活態(tài)度。沈復(fù)與陳蕓可謂是珠聯(lián)璧合,二人自小相識,沈復(fù)欣賞陳蕓,對其母言:“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标愂|于沈復(fù)腹饑之時藏暖粥小菜為沈復(fù)果腹,其兄打趣曰:“頃我索粥,汝曰‘盡矣’,乃藏此專待汝婿耶?”二人之情誼,可見一斑矣。后二人遷居他處,情誼如舊,卻也遭盡磨難。書中所記之事,多為樂事,然夫婦二人不過肉體凡胎,與旁人無異,也嘗為生計所累,個中辛酸,蓋不為外人道也。然二人即便潦倒,仍志趣不改,吟詩、作畫、郊游、烹飪,喻歡樂于平常,意趣盎然。二人雖非達官顯貴,平日生活卻也多姿多彩,不輸名貴。
縱然浮生若夢,為歡卻不只幾何?世人多如沈復(fù)夫婦二人,平凡且普通,然世人也能如二人一般,把生活活出詩意、活出精彩。漢樂府《西門行》詩:“夫為樂,為樂當(dāng)及時!闭湎恳粋生活細碎的平常,尋找其中的樂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
浮生六記讀后感7
本卷主要從沈復(fù)的愛好入手進行講述,從兒時喜歡看蟲斗,到長大后的插花、養(yǎng)盆景,每個愛好都能詳細描述,甚至能從浮生六記的文字中感受到沈復(fù)是如何去選花、修理枝干?梢钥闯鲋灰撬鶒,都會認真對待。
但是從文中也可以看出沈復(fù)沒有好的功名,沒有優(yōu)厚的俸祿,似乎并不是那么成功的一個人,甚至可以說他的人生軌跡和追求特并非當(dāng)時傳統(tǒng)的人生路線。但是值得慶幸的是,他娶到了那個與他三觀一致的蕓,一個愿意陪他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并保有對生活的熱愛的人。
反觀現(xiàn)在,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將成功與金錢劃等號,將人生的可能性限定到掙錢。我們老是這樣的雙標,似乎不去做正式的工作就是玩物喪志,但如果有人能夠邊玩邊掙錢由覺得別人的人生都在閃閃發(fā)光,可是人生真的只有一條路么,評價一個人真的只能靠金錢么?因為工作原因和愛交朋友,我認識凌晨兩點還在準備文案的自媒體工作人員,見過凌晨四點采購新鮮水果的甜品店老板,我也看到那個自媒體朋友從月薪3000做到月薪30000萬的時候仍在努力為粉絲們營造最好的形象,準備最認真的文案,那個甜品店老板從一家小店做到今日的連鎖加盟。同時,我也傾聽過他們剛開始起步時來自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甚至那些讓他們放棄的.刺耳言語?墒撬麄?nèi)栽谡J真地對待自己的人生。
我始終相信每個認真生活都值得尊敬,而每個努力終會回報。寫這篇文章并不是勸大家放棄現(xiàn)有的工作去追逐自己的熱愛,而是希望大家在評價一個人的同時,嘗試用更客觀和平和的心態(tài)去對待,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看待別人,每個人都不容易,也都在認真的活著。正如林語堂所說:我真誠的相信,一個謙卑渺小的生命能快樂的過一輩子,是宇宙間之至美。
浮生六記讀后感8
《浮生六記》的作者是沈復(fù),他生平簡單通俗,沒享受過榮華富貴,也沒有風(fēng)云大事,出生在幕僚家庭,會畫畫,能以此餬口。他周邊是簡簡單單幾個家人,為著柴米油鹽而奔波。具有文藝情懷的他,也會泛舟煙湖,吟詩作畫,并且好在嬌妻蕓也是個文藝女青年,能懂良人的情懷,也能唱和,雖然糊口在貧困傍邊,卻也沉醉在夸姣的激情和藝術(shù)世界里。
“事如春夢了無痕”,沈復(fù)說逝去的年光,若不以筆墨記實下來,便了無蹤跡,不免不免孤負彼蒼的厚愛。于是他用密意的'筆調(diào)寫下這通俗糊口中的點點滴滴。與其說《浮生六記》是自傳散文,不如說是沈復(fù)寫給妻子蕓娘的一封絕美情書。與其說它是一封絕美情書,不如說是一部凄美的愛情小說。
沈復(fù)棄世后半個世紀,有個叫楊引傳的文人,在姑蘇的一個書攤上,隨手翻閱了一本破破爛爛的書,不看不曉得,一看嚇一跳:天吶!這書太雅不雅觀不雅觀啦,幾乎不能自休。作者是誰?沈三白?此人是何方神圣?楊引傳在姑蘇城里四處探詢,成效就像在探詢一個火星人似的,沒人曉得他,沒人注意他。獨一能確定的信息是:作者已經(jīng)棄世半個世紀!
不能讓這么雅不雅觀不雅觀的文字永久藏匿下去,楊引傳決然抉擇出書此書,光緒三年,也就是1877年,他把這部《浮生六記》刊布出來了,F(xiàn)實證明楊引傳的目光沒有錯,書一出現(xiàn),立馬引來粉絲無數(shù),一時辰市道上脫銷,洛陽紙貴。
浮生六記讀后感9
這確實是一本清新的奇書,也不枉被人從冷攤一眼相中,買下手稿,又幸能活字印刷,才保存至今。
六記雖然缺了兩大章節(jié),實際只剩下了四記,不過約莫精彩部分,蓋已包納。
陡然開篇就是驚天泣鬼的虐狗情節(jié),聰慧而淑雅的妻子快速圈粉?吹胶髞矸接X,全然不是這么一回事。舊社會的生存方式,沒有金融體系,沒有政府保障,人民普遍依靠“人際關(guān)系”憑運氣的方式對人生投保。男主二十來歲時,家境尚好,也沒有命途反轉(zhuǎn)的'經(jīng)驗,滿足于自然野趣,賢妻濃情。等到三十歲后父親突然辭世,自己又突然被下崗,生活立即陷入風(fēng)餐露宿,四處靠人接濟的巨大窘迫之中。最終,兩人不惑之年,嬌妻舊病無力醫(yī)治,在奔波中客死他鄉(xiāng),引無數(shù)讀者扼腕。
作為一個文人,園藝作畫,讀書寫字,出口成詩都不在話下,其獨特的小清新文采也是這本書的巨大看點。然而,面對命運的重大挫折,大部分時候他竟不如妻子的抉擇清醒果斷。
不過,或許也不應(yīng)過多苛責(zé)其作為男人的失職:家道中落,人窮志短,上面還有個霸道傲慢的父親是你永遠的邊界。滿社會都是學(xué)文的男孩子,你也無處可走,大家蜂擁競爭過獨木橋,你一個江南柔弱書生,就這樣被擠下去了,順帶一家人也陪你掉下去了。換做今天,你興許還有機會做個青春文學(xué)作家,開個主播,和嬌妻一起撈金,但在那個年代,只不過是一部天天都在上演的人間悲劇。
浮生六記讀后感10
小景入畫,大景入神。看著卷二,我想到的是,開卷就將自己擺到與自然生靈同等的位置的沈先生,若能與寫出《昆蟲記》的法布爾先生會面,必定是相談甚歡。對自然,兩位先生都抱著極大的熱忱和耐心,尤其體現(xiàn)在觀察上——臥于草叢,久久目視,聚精會神,事無巨細必不漏掉。想來能做到這樣的人一定是保持著永遠的童心的,在他們的眼里,小如螞蟻蛤蟆都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體魄,縱使是如長得傾斜的植株抑或是尚未變成蝴蝶的毛毛蟲那般丑物,也有美的一面。眼光與視角的不同,決定的.不只是站的高度,更重要的是能從這個世界獲得的快樂有多少。這也是為什么兩位先生都屬于“苦”中作樂的那類人吧。正如沈復(fù)先生提筆:“小景入畫,大景入神”。無論何種風(fēng)景,總有值得觀賞的那一面,也總值得去紀念,無論用的是哪種方式,無論保存下來又是以何種形式。佛家有言:“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先生的世界,可能沒有多么盛大的美,但是可以肯定,美必然是不勝收的。
不只是單單描摹自然事物,先生還將它們與亭臺樓閣綜觀,頗有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的趣處——走勢多變,虛實相生,綠意盎然,賞得出峰回路轉(zhuǎn)柳暗花明的妙義。居于此中,人生也算得圓滿吧。
此處,我想到了前些年游覽蘇州園林的場景,于先生所言一對照,著實精妙貼切,只可惜當(dāng)時只顧著看那些建筑盆景,卻沒有思考過建筑與自然之間的深層關(guān)系,更沒有達到先生夫婦為的一盆景唏噓落淚的境地,實在慚愧,還有學(xué)習(xí)的地方太多了。
浮生六記讀后感11
剛巧這幾天讀到這本書,感覺能回答一些吧。其實只讀了前兩記,后面游山記景的部分沒有讀,因為讀到陳蕓去世眼淚不停實在已經(jīng)讀不下去了。
讀了此書才知道幾百年前的人何嘗不與我們一樣,為生活奔忙,完全不是辮子劇中的場景,原來我們離歷史并不遠,原來歷史竟然與我們這么近,步入社會的讀者其實根本不需要費勁理解他們的處境就能產(chǎn)生共鳴。
主人公性格豪爽,不善理財,最終經(jīng)濟落魄,入不敷出,不得不半夜躲債離鄉(xiāng),不得不夜宿土地廟。這樣的生活作者用平靜的語言一一道來,真讓人感覺上有老下有小的艱辛。
可是即便這樣,他的妻子卻毫無怨言,跟著他顛沛流離的過了一生,并且事事為他著想,處處寬慰夫君,卻因才智為兄弟家人妒忌,公婆誤會不容,最終造化弄人,這么好的妻子竟然與作者永別于顛沛流離之中,其中妻子彌留之際給他說的那些話,讀之真讓人讀之熱淚盈眶,怪不得林語堂說女主人公是中國古代第一可愛的女人。
作者也在妻子離世只后,再遇到父親兒子接續(xù)離世的變故,而萬念俱灰,將后半生寄托在游歷之中,那種心疼通過精煉的`詞語,過了幾百年也能讓讀者感受得到,通篇感覺很有紅樓夢的影子,但又比紅樓夢更精致,更微縮,更接近普通人的生活,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可是男女主人的感情卻像寒夜里的啟明星,過了幾百年,還在那里散發(fā)著光芒,讓人學(xué)會珍惜,學(xué)會堅強,我想這就是這篇文章的價值吧
浮生六記讀后感12
作為一個自傳性質(zhì)的散文作品,《浮生六記》記錄了清乾嘉年間一位蘇州知識分子,平凡而艱難,磊落而淡然的一生!陡∩洝吩辶砣绷藘删恚@并不妨礙人們在那些濃縮的字里行間,感受作者沈復(fù)一生的起伏坎坷,悲歡離合。
沈復(fù),字三白,出生于衣冠之家,父親一生作府邸幕僚,幼年時期家中也是生活小康,爾后家道中落。雖是平民百姓,身無功名,不曾考科舉,但受家庭的熏陶和自身的興趣使然,沈復(fù)其人也是一名多才多藝的知識分子,精于盆景和園林藝術(shù),有擅長丹青,一支好筆畫的花鳥人物,即施然展于白紙之上,有能融得進筆墨當(dāng)中,端的是一派大隱隱于市的民間藝術(shù)家的資深大佬形象。
東坡詩云:“事如春夢了無痕!鄙驈(fù)與其妻陳蕓從青梅竹馬到相濡以沫攜手一生的愛情,在生活的平淡中,在一路遇見的波折困頓中,如一杯茗茶,細嗅聞醇香,細品知醇厚。感動于他們在苦難面前的`攜手共進;傷感其深陷不得父母兄弟之親的家庭隱痛;哀傷于蕓年紀輕輕便染重病,兩人耳鬢廝磨形影不離,愛戀不過區(qū)區(qū)幾年便陰陽相隔。
沈復(fù)其人,是青衫磊落的書生,亦是舒朗溫厚的郎君。他會邀請妻子遠處郊游,邀其暢談古今。原本你我共同行,后來路上孤獨人。悲傷余后,生活依舊。時間治療法似乎古今通用,沈也在痛苦之后平靜接受現(xiàn)實,選擇“不諳世事,不染紅塵,遠離世間悲苦極樂”的方式,獨身一人云游四方。
沈復(fù)的一生儼如一塊純美之水晶,只見明瑩不見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制作精微的痕跡。其淳樸淡然,恬淡自甘的生活,正如其妻蕓所說“布衣菜飯可樂終身”。浮生若夢,往事已矣,無需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平淡超然,亦不落俗世。
浮生六記讀后感13
《浮生六記》這本書擱置多年沒再看,現(xiàn)在已經(jīng)忘得差不多一干二凈了,前幾天在頭條上看了“舞馬長槍”老師的分享后,勾起了一點兒記憶。
《浮生六記》人稱“晚清小紅樓夢”,講的是發(fā)生在二百年前的一個愛情故事。他們稱贊沈復(fù)和蕓娘的伉儷情深,也感嘆蕓娘的有趣,還稱她為“中國歷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我看完后,卻覺得有一點悲哀。
初始的沈復(fù)和蕓娘真的很甜,從小相識,相知,相愛,花前月下,聯(lián)詩對賦,生活平淡,卻有諸多情趣。
蕓娘即是才女,也算得上是賢妻,反觀沈復(fù)也就是一個才子書生了吧?
年輕時靠著父親生活,活得很是瀟灑。無法處理好家庭的關(guān)系,被趕出家門,生活潦倒,風(fēng)雅卻不少。
他有多愛自己的妻子,真的沒多少。做他的妻子,蕓娘受了很多委屈,有的和他無關(guān),有些卻是他帶來的。
蕓娘為他納妾,操持家務(wù),跟他過窮苦日子,可以說是那個年代女人的命運,也是蕓娘甘之如飴的,我不能說什么。
可是一個男人,自己入不了仕途(雖然做過幕僚),也做不了生意,基本沒有能力養(yǎng)家糊口。有家小,還那么天真,就知道玩樂,要讓女兒當(dāng)童養(yǎng)媳,兒子也年幼死去,跟隨他流浪的妻子也早逝,真的沒有什么值得頌揚的。
選擇跟一個人一起生活,真的不能只看ta說了什么,而是看ta做了什么,再多的情話,也填不平因為ta而受到的傷害。
你可以心甘情愿為ta吃苦受累,但ta不該就那么心安理得地接受,而不做什么努力和改變。
這本書是清代散文家沈復(fù)寫給亡妻蕓娘的絕美情書。從初見的怦然心動到婚后的舉案齊眉,從談詩論畫到賞月弄花,平的柴米夫妻將清貧的日子過成了詩意佳話。他們遭遇了家庭變故,半生坎坷,顛沛流離,卻一直不離不棄、相扶相依。
浮生六記讀后感14
《浮生六記》的取名,源于李白的詩句“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其中寄寓了作者對人生的體悟和感慨。從內(nèi)容來看,全書涵蓋六個章節(jié):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和養(yǎng)生記道,較為完整地記錄了作者一生的經(jīng)歷。因其以真言述真情,不刻意造作,得以渾然天成,獨樹一幟,其“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境界,深為后世文人所推崇,流傳至今,已成經(jīng)典。
沈復(fù)十八歲娶舅女陳蕓為妻。蕓娘,既是前四章的核心人物,也是全書的靈魂主線。林語堂先生說:“蕓,我想,是中國文學(xué)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蕓娘在沈復(fù)眼中是“形削肩長頸,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唯兩齒微露,似非佳相。一種纏綿之態(tài),令人之意也消!笔|娘本人既能寫出“秋輕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佳句,也能與沈復(fù)談?wù)撛姇,賞月飲酒,更有無比的心路。她女扮男裝去看廟會,雇餛飩攤子為丈夫賞花溫酒,主動為丈夫謀妾,實在是聰穎活潑的一位女子。是娶蕓娘為妻乃沈復(fù)之幸,同時,托沈復(fù)之筆,如今我們才能知曉有蕓娘這么一位才女。
婚后,沈復(fù)和蕓娘雖生活清貧,有段時間甚至是饑寒交迫,但卻志趣高尚,情投意合。他們舉案齊眉,吟詩,作畫,郊游,聚友,烹肴,興趣昂然,意興飛逸。他們相愛甚篤,始至不渝,不落世俗,耳鬢廝磨二十三年。遺憾的是因受封建禮儀家教之害,倆人歷盡坎坷,最終天人永隔。蕓娘死后,沈復(fù)“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
《浮生六記》所記所敘,雖然都是日,嵤,平淡無奇,然情真意切,一點沒有忸怩作態(tài)。沈復(fù)和蕓娘的愛情并不驚天動地,也非曠世絕戀,更非千古名唱,但我為他們?nèi)粘I钪凶钇匠!⒆罴毼⒌狞c點滴滴而深深感動。
浮生六記讀后感15
《童趣》節(jié)選自沈復(fù)的《浮生六記·閑情記趣》,題目是編者加的。沈復(fù),字三白,清代乾隆年間人,雖然出身于“衣冠之家”,讀過幾年書,卻終生未進學(xué)中舉,主要職業(yè)是習(xí)幕、經(jīng)商。然而其人靈秀聰悟,于人于事皆重于感情。寫作本文時作者已46歲。
《浮生六記》前四記(《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為沈復(fù)所作,沒有爭議;尚缺《中山(指琉球)記歷》《養(yǎng)生記道》二卷,一般認為“筆墨滯重”,視為偽作。
從現(xiàn)存的四記和后二記的標題可知全書主要有兩大內(nèi)容:
1、參與社會生活的艱辛,家庭生活,尤其是與妻子愛情生活的苦與樂。由于作者受封建禮教浸染不深,書中與妻陳蕓相親相愛的'感情溢于言表。陳蕓會刺繡,因而“漸通吟詠”,與丈夫趣味相投,夫唱婦隨(如山水之游、書畫之樂、用情伴趣等)。
。、記敘了游賞天下名山秀水的感悟以及種種藝術(shù)生活的樂趣。作者生在山清水秀的蘇州,家住滄浪亭附近,在吳文化的熏陶下,不僅愛讀書,好書畫,而且在盆景花木的侍弄、經(jīng)營與鑒賞方面頗具造詣,常在旅游中,用藝術(shù)家的眼光去評判名勝古跡,并將大自然的清新之氣融入創(chuàng)作之中。總之,作者是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關(guān)愛他人、體貼妻子,又能師法造化、享受山水的普通人。
【浮生六記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浮生六記》的讀后感12-29
浮生六記讀后感01-14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11-17
浮生六記讀后感作文03-09
浮生六記讀后感15篇01-21
《浮生六記》讀后感(精選15篇)07-07
《浮生六記》讀后感(15篇)01-17
《浮生六記》讀后感14篇10-16
《浮生六記》讀后感9篇01-18
浮生六記讀后感(15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