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只特立獨行的豬》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讀后感1
第一次了解波叔是因為他和李銀河的愛情。王小波先生第一次見到李銀河時就直接問,“你有男朋友嗎?覺得我怎么樣?”盡管當(dāng)時的李銀河嚇了一跳,但也許在心里也會稱贊這個人吧,畢竟真誠、勇敢在這個世界太缺失了。
在欣賞與羨慕的同時,我今天要分享的是他的另一本雜文集《一只特立獨行的豬》。豬?印象里的豬好像七零八碎的,腦海里大概是豬頭,豬肝,豬蹄,排骨這些東西。所以我很懷疑現(xiàn)在有很多人有沒有親眼見過豬,還有奔跑著的豬。
我插隊的時候,喂過豬,也喂過牛。假如沒有人來管,這兩種動物也完全知道該怎樣生活。它們會自由自在地閑逛,饑則食渴則飲,春天來臨時還要談?wù)剱矍;這樣一來,它們的生活層次很低,完全乏善可陳。人來了以后,給它們的生活做出了安排:每一頭牛和每一口豬的生活都有了主題。就它們中的大多數(shù)而言,這種生活主題是很悲慘的:前者的主題是干活,后者的主題是長肉。我喂豬時,遇到了一只像山羊一樣敏捷,又黑又瘦,兩眼炯炯有神的豬。我喊它豬兄,尊敬它,欣賞它,其實不光是我這樣,同在農(nóng)場工作的`知青都是這樣對這只豬。為什么要這樣對它,因為這只豬和別的豬不一樣。
它自由,它不進豬圈,它到處跑,別的豬在長肉,它在四處游逛,別的豬在配種,本來作為一只種豬留下的它,卻到四處的村寨中尋花問柳。豬兄還會模仿汽笛叫,每天上午十點鐘總要跳到房上學(xué)汽笛,地里的人聽見汽笛聲就會下班。這也引來了殺身之禍。當(dāng)指導(dǎo)員手持火槍兜捕它的時候,這就使我陷入了內(nèi)心的矛盾:按我和它的交情,我該舞起兩把殺豬刀沖出去,和它并肩戰(zhàn)斗,但我又覺得這樣做太過驚世駭俗——它畢竟是只豬。贿有一個理由,我不敢對抗領(lǐng)導(dǎo),我懷疑這才是問題之所在。
可以說,這是一只不正經(jīng),不正常的豬,它不老老實實的做它該做的事,它不服從它的命運。這也是令我佩服的一只豬,面對權(quán)威,他總是敢于挑戰(zhàn),而我卻畏手畏腳。就像那些聽見豬兄叫就選擇下班的人們,他們自然是知道何時該下班,卻只是把豬兄的叫當(dāng)作借口,他們也需要這么一個借口。可是這個借口卻差點害了豬兄的命。后來的一次相見,他長出了獠牙,還認(rèn)識我,卻不容我走近了。豬兄不想被人類設(shè)置豬生,所以它有了攻擊性,也學(xué)會了跟人保持距離。
我們大多數(shù)人和豬一樣,生活在被安排的環(huán)境中,并且對于這種安排很滿意,就像“做奴隸”。從出生開始,我們就被父母規(guī)劃著讀書、考大學(xué)、找工作、結(jié)婚、生孩子、教育孩子,然后讓孩子來重復(fù)我們的生活。在這條死板的流水線上,我們也會糾結(jié),也會思考,也想摁下暫停鍵,但大部分人仍然選擇了妥協(xié)。
這個世界之所以有趣,是因為人,更準(zhǔn)確地說是你自己賦予了生活各種意義。人們渴望有趣的活著,但迫于環(huán)境、規(guī)則、秩序等事先規(guī)定好的因素,壓抑了自己的天性,慢慢的把自己那有趣的靈魂關(guān)在牢籠里,鈍化、遵循、適應(yīng),變成了木訥的生活機器。
生活本就如此,可是我們是否認(rèn)真想過,這是自身的需要嗎?我們的生活喪失了追求和主動,更多的時候我們好像是在被牽引著走完某種固定的流程,卻從未想過獲得自身內(nèi)心的自由與安寧。
人為什么不快樂?大概如王小波所言,“悲慘”是因為生活被做了“設(shè)置”,而被“設(shè)置”者最終選擇了妥協(xié)。
王小波說:“除了這只豬,還沒見過誰敢于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shè)置。相反,我倒見過很多想要設(shè)置別人生活的人,還有對被設(shè)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鄙亩虝盒允侨吮M皆知的,可是有太多人只是在這個世界上活著,而非為了增添生命色彩的去活過。
說實話,這么長時間要活過來是相當(dāng)辛苦的,但是我們不能回頭,也不需要回頭。一路辛苦過來,從來沒想過糟蹋自己,也沒有屈服于這個世界。我的自己有一半由我掌握——我的心態(tài)、我的意向、我的人格和我做人的道理。你要理解,你是完整的人,不是兒童。這一輩子,“完整的人”這四個字是你,保持你的完整,不屈服、不腐化、不猥瑣。你是頂天立地的人,世界因你的存在而改變,因你的不在而缺憾。
所以,人生海海,試試看做一只獨立、自由、有趣的“豬”。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讀后感2
對王小波,此前有聽說過,但是印象不深,對他的印象應(yīng)該只停留在《黃金時代》《白銀時代》的作者上面,聽人說起過他,他是一個“放蕩不羈”的人,其他方面更是一概不知。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圖書室看到《一只特立獨行的豬》這本書,封面的作者是王小波,書的封面還有一句話:去世20周年紀(jì)念版。
心想,這人什么時候都去世20周年了,可他的書我還沒有看過,他的寫作風(fēng)格我還沒有體驗過,他的犀利文筆我還沒有見識過,我得好好看看!
對“一只特立獨行的豬”這個名字特別熟悉,總感覺我們似曾相識,可又說不出源頭。直到晚上翻閱手機,查看微信朋友圈,才恍然大悟,噢,以前關(guān)注過一個新媒體(微信公眾)大咖,他的名字是一只特立獨行的貓,是不是靈感來自于此呢?
本人有一個缺點,求知欲(也叫好奇心)特別強,于是說做就做,在網(wǎng)上搜索“一只特立獨行的貓”,竟然還有一款游戲也叫這名,總之不管怎樣,這些名字由來的靈感必然是來自于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獨行的豬》,畢竟這個名字在上個世紀(jì)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
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和周先森通電話,講到我正在看此書時, 我們還互相調(diào)侃,看完之后,也要寫一篇“一只特立獨行的·····”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這本書不是小說,是由多篇短文合編而成,有王小波以前的發(fā)表,有獲獎感言,有為書做得序,總體來說就是在出名之前自己寫的一些小日記,哈哈哈哈
不知是資歷淺薄、學(xué)識不足還是靜不下心、看不進去,總之,書沒能看完,但是“一只特立獨行的豬”這一篇我是確確實實的看完了,因為它就在開篇第一頁。
篇中,講的是農(nóng)場里的一只豬,不愿意讓自己成為種豬,背負(fù)傳宗接代的使命,也不愿意成為肉豬(一種閹過的豬),好吃好喝享受一年,就成為他人口中的食物,它有自己的理想,成為一只自由自在,特立獨行的豬!就算最后都要歸于黃土,也一生足矣!
看完“一只特立獨行的豬”,想到了自己,豬都尚能特立獨行,為何我們不能做到獨一無二呢?其實,在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就如同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
可是,我們總是忘記了自己也是獨一無二的。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看著他人的步伐,如學(xué)生時代時,很多人都不明白自己的未來是怎樣的,看著有人考研,就跟著考研;看著有人參加公考,也報名參加;看著有人出國留學(xué),也報考托福雅思··············到最后,我們看著的人,都達到了自己的目標(biāo),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我們依然還在看著········
有一個成語典故:邯鄲學(xué)步。
戰(zhàn)國時候, 一個燕國的年輕人,聽說趙國的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瀟灑優(yōu)雅,非常好看,于是帶上盤纏,不遠(yuǎn)千里到邯鄲,學(xué)習(xí)邯鄲人的走路姿勢。
他帶上盤纏,跋涉千里,趕到趙國,躊躇滿志地準(zhǔn)備學(xué)習(xí)邯鄲人走路的姿勢。
在大街上,他看著形形色色的人來來往往,看得他眼發(fā)花,腳發(fā)抖,不知該怎樣邁步子了。于是他決定跟在一個行人后面摹仿,人家邁左腳,燕國青年也跟著邁左腳,人家邁右腳,燕國青年也趕緊邁右腳。但他的兩只腳沒有協(xié)調(diào)好,差一點把自己絆倒。
這個行人走遠(yuǎn)了,他又跟在另一個行人身后亦步亦趨地學(xué)走路。別人走得隨意優(yōu)雅,但他學(xué)得磕磕絆絆,引得街上的路人都把他當(dāng)做怪人,停下腳步看他,甚至還有人捂著嘴笑他。
就這樣一連過了好幾個月,燕國青年的'盤纏眼看就快花光了,他只好準(zhǔn)備回家。此時的他不但沒有學(xué)會邯鄲人的步姿,而且還把自己原來走路的步法也忘了,竟然邁不開步子走路了。無奈,燕國青年只好四肢著地,爬著回去了。
這就是典型的忘記自己的獨一無二,盲目的仿效學(xué)習(xí),結(jié)果丟到了自己本來的本領(lǐng)。是不是后悔莫及!
其實,學(xué)習(xí)沒有錯,我們在學(xué)習(xí)的時候,也要結(jié)合自身的實際,用其之長補己之短,才能讓自己做到真正的特立獨行,獨一無二!
如果完全照搬硬套,就會落得東施效顰、邯鄲學(xué)步的下場,什么特立獨行就更是遙不可及了。連一只豬都懂得的道理,難道我們還不能醒悟嗎?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讀后感01-21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讀后感05-01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讀后感14篇01-21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讀后感(精選20篇)12-13
夢見豬09-22
夢見豬耳朵05-04
夢見豬吃肉09-06
夢見雞豬09-26
夢見豬解夢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