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目送》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目送》讀后感范文1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但是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边@段話在《目送》中出現(xiàn)過兩次,第一次掩不住抹不去的是內(nèi)心那片最不甘的`柔情和感傷,第二次卻是透著一種毅然的勇氣與放手的決定。
花開花落,緣此同一。我們在一次次目送里強了力量,有力量去理解生命發(fā)酵的苦,然后有力量去等待出走后的歸來,有力量為擁有的那些人那些年,一向向前,做自己。
《目送》讀后感范文2
這本書與其說是龍應臺女士對自己生活的回顧與反省,倒不如說是照出了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歷程,照出了我們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貴的事物。
書以第一篇文章《目送》命名,也以此文最為精彩,文中描寫作者目送兒子踏入各種不同的門。兒子的背影,愈來愈高大,但卻從來都沒有猶豫,沒有回頭。這種落寞感,使她回憶起當年父親用廉價的小貨車載著她去大學報到。父親因覺得女兒會嫌棄小貨車太窮酸,便在校門口放下她和行李轉(zhuǎn)頭就走,留下一團黑煙和背影,多年后慈愛的父親過世。作者又在細雨中,目送著父親的靈柩慢慢滑入火葬的妒門,消失在火焰中。
做兒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讓他們的眼睛多點落在我們的面孔上。
《目送》讀后感范文3
讀完《目送——為誰》,知道了父母給了我們愛,但更多時候,卻是孩子教給了我們?nèi)绾稳!我們作為子女的時后,是被動的接受。當一個人只是去接受,是無法明白愛的`深刻。有了自己的孩子才會主動地去愛,這樣的一來一回中,漸漸的明白父母的愛是一種本能。但這種本能不包括愛他們自己。想想我們的父母,再想想自己?有多久都沒有好好的愛過自己了?
愛自己的人,就像一個被裝滿水的杯子。水滿則溢,當你是一個被愛的人,心中有滿滿的愛才會去更好地愛別人。因為心中有愛所以懂得,什么才是愛。如若不然就只會是打著愛的旗號,去要求、去索取、自己卻全然不知。
做一個愛自己的父母,孩子才會明白愛是什么?
《目送》讀后感范文4
再讀《目送》,讀其文恍如讀其人。那種尊重人道,人文,人本的風格好似作者自身的個性,而字里行間洋溢著的謙跟、寧謐、空蕩、悲憫之情,更是發(fā)自作者平素真切的感觸。這是一本有血、有淚、寫情、寫理的'“紙上心聲”。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但是意味著,你跟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目送”。
不必追,因為追不上。不必追,因為留不住。不必追,因為心相隨。好一個不必追!大到自然的冷暖陰晴,小到人生的悲歡離合,我們能改變的是什么呢?我們能擁有的又是什么呢?不必追,“莫問野人生計事,窗前流水枕前書!
《目送》讀后感范文5
在這本書的魅力睿智的文字里,我看見了自己,在嘆息作者的'哀傷之余,也深深地體會到母親,我的母親的那么傷情。我想,許多年之后,等我也是一位母親的時候,是否也會如此,是否也只是目送?
珍惜可以挽留,不是嗎?也許,我現(xiàn)在所做的都只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相信,一句問候,一杯清茶,一個擁抱真的可以讓那落寂消逝。也許,許多年后,我目送著母親離去的時候,我仍然會悲傷、難過,但是,至少不會遺憾,不是嗎?
【《目送》讀后感】相關文章:
目送好詞01-29
關于目送的作文07-12
目送讀后感01-16
《目送》讀后感06-14
目送的讀后感04-01
《目送》讀后感02-12
《目送》的讀后感01-25
目送讀后感01-20
龍應臺《目送》讀后感03-11
龍應臺目送讀后感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