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讀后感1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是非常殘酷的,有無數(shù)人為此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安妮日記》的主人公是安妮·弗蘭克------來自德國的猶太人,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國的法蘭克福。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權執(zhí)政后,開始瘋狂地對猶太人進行殘酷的傷害。安妮一家被迫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安妮在這里開始上學,度過了一段愉快的學校生活。后來,由于法西斯已進軍荷蘭,安妮的父親帶著他們一家與同樣是猶太人的凡·佩爾斯一家,牙醫(yī)醫(yī)生阿·杜瑟爾躲進了他公司大樓后的一些隱蔽的房屋里面。1942年7月6日躲進,1944年8月四日被逮捕,這期間,全靠公司的幾位員工向他們提供物資。安妮在與世隔絕的密室里度過了花季少女最重要的兩年,沒有人聽她內心的苦悶,陪伴她的只有日記本。八人被逮捕后,相繼去世,只剩下安妮的父親一人生還,后來,他在密室里發(fā)現(xiàn)了安妮的日記,并與1947年出版。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傷感,就是這殘酷的戰(zhàn)爭,讓無數(shù)無辜的`人獻出了生命;讓所有人都厭惡,厭惡這殘酷的戰(zhàn)爭;厭惡這無情的屠刀;更厭惡滿手鮮血的希特勒。
想想吧,想想戰(zhàn)爭付出的不僅僅是鮮血,還有各種各樣的悲歡離合;想想戰(zhàn)爭到來只會讓地球母親的子女們互相爭斗;想想我們的地球母親要遭受怎樣的災害;想想……
如果沒有這殘酷的戰(zhàn)爭,人與人之間都多一份關愛,還會讓年僅15歲的倩影少女安妮慘死嗎?是的,安妮是無辜的。她的死不僅僅是因為她是猶太人,許多不是猶太人的人也被這殘酷、無情、可怕的戰(zhàn)爭害死。
讓我們共同呼響“要和平不要戰(zhàn)爭”的諾言,把曾經滿是鮮血的戰(zhàn)場化作泡影,用對生活的熱愛來換美好的明天!
小學讀后感2
讀了雷夢拉系列書,我感到了孩子們的天真可愛,當讀到雷夢拉有一次放學回來,發(fā)現(xiàn)門鎖住了,不知道爸爸去了那,誤以為爸爸不在愛,傷心的哭了,一會爸爸回來,雷夢拉好高興。
讓我想起了女兒。爸爸一個人來鄭州拼搏,我在家?guī)е畠汉蛢鹤樱墒俏业纳眢w很不好,兒子也愛生病,我也三天兩頭地生病,所以爸爸也只好鄭州老家來回奔走。后來爸爸就讓我和他一塊來到鄭州,只帶了兒子,把女兒留在老家跟著奶奶。過了不到一個月,太想女兒了,老家來人就把女兒也帶來了,可到了收麥的時候,我們全家都回去了,有于經濟問題,沒辦法讓孩子在鄭州上學。到秋季就讓孩子在家上了學前班,我也留在家里。過了幾個月,爸爸有讓我來到了鄭州,找了一份工作,我?guī)е鴥鹤佑謥淼洁嵵,女兒在家上學。有一次回家看她的時候,一位鄰居跟我開玩笑說:“你們好偏心,只疼兒子不疼女兒。還逗夢瑤說:“是不是呀夢瑤!你媽媽是不是只疼弟弟?”女兒沒有說話,而我!心里好難受!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都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我忙說:“誰說我們不疼女兒,等上一年級就讓夢瑤去鄭州上學,我告訴女兒等放暑假了,讓姑姑帶著你一塊到鄭州。
讓女兒留在家,是因為當時經濟緊張苦難,讓女兒留在了家里。我真怕女兒會認為爸爸媽媽不喜歡她,才把她留在家里的;貋韺Π职终f:“爸爸說放假了就把夢瑤接過來,讓她在鄭州上學。
轉眼到了放暑假了,夢瑤和她小姑跟著我村上的人一塊來到了鄭州,爸爸告訴女兒讓她在鄭州上學,女兒聽了好高興,為了女兒在鄭州上學還真是做了很大的難,爸爸報名那天只吃了一頓飯,一會要證一會又要那“勞動合同書”把爸爸忙的暈頭轉向的,還好終于報上了名。爸爸說為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也為全家人在一起,吃什么苦他都愿意。
爸爸努力的掙錢讓孩子過上好一點的生活。我感到全家在一起真的很快樂也很幸福。
小學讀后感3
我最近讀了《城南舊事》這本書,書的作者是林海音。這本書描寫了主人公英子的幸福生活?赐陼螅懦堑臍埰、大樹的幾根垂落枝條、臨街老店被涂蓋的字號及美好的回憶都一幕幕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讀著《城南舊事》,我就像主人公一樣,漸漸走進了書里,看著胡同的井、鬧市僻巷、草垛子……這些地方所浮現(xiàn)的人物:井邊的'小伙伴妞兒、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躲在草垛子里的小偷、斜著嘴笑的蘭姨娘不理“我們”的德先叔、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媽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與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筑成的。
當我讀到英子和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玩時,我真擔心秀貞會不會做出傷害英子的事;當看到英子知道自己的好伙伴妞兒就是秀貞的女兒時,英子不僅幫助她們母女重逢,還將自己的生日禮物————鉆石表和媽媽的金手鐲送給她們作盤纏去尋找思康叔。此刻,我不禁被英子感動了,一個六歲的小孩就懂得友誼、懂得幫助別人,這可能是一種來自生活的力量鼓舞著英子在成長,她用那雙童真的眼睛,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她的故事讓我久久不能忘懷,從中得到了很多收獲。她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她有一顆純真的心靈。正是因為她有這樣的一顆心,她的童年才那么快樂,那是真正的快樂,不折不扣的快樂。
開完了這本書,我很久都不能從小英子的角色中解脫出來,同時我也很后悔我以前因貪玩而虛度的光陰。今后我一定會把握好我自己,好好珍惜時間,努力學習,也像林海英一樣認真讀書,不虛度年華,特別是珍惜我身邊的友情和親情,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留下遺憾。
小學讀后感4
曾幾何時,我對考試抱著一種近乎輕蔑的態(tài)度。分數(shù)嘛,增之一分不多,減之一分不少,我任你狂風暴雨,我自巋然不動。不像其他一群書呆子,整天就懂得一個分數(shù)。可是我竟沒有想到,有一天我也會變成那樣。
心高氣傲的我在期中考試時取得了年段第七名的成績,讓我十分不服氣。上了初中后,考試依舊,卻要在年段中進行排名,比以前多了幾分硝煙,一種莫名的壓力也沉沉地壓在了我的心頭。初中后的第一次考試,我做的也比以前認真了許多。分數(shù)出來時,我也沒了那種瀟灑的氣概,忙著到處打聽!拔梗憧剂硕嗌?”“暈,比我多!薄皒xx”諸如此類的話語填滿了我的嘴巴,千方百計地將那些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的分數(shù)弄到手,然后偷偷在心里計算了一下,呵,都沒我高。雖然沒辦法表露出來,不過我的心中也增添了一分快感。
可是冷靜之后我又感到十分納悶:難道我也變的和那群書呆子一樣,視分數(shù)為珍寶了嗎?記得小學時候的我常常怒罵應試教育,這一切都體現(xiàn)在了我往常的作文與交談中,可現(xiàn)在我更多的選擇了沉默。難道我真的變了嗎?不,我沒有變,我只不過對考試更多的感到無奈罷了。應試教育作為實行了幾十年的.東西,并不會因為學生而改變。因為無奈,我也逐漸地麻木地習慣了考試。我知道,你可以反感甚至反抗應試教育,但與考試作對并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好處,如今的中考、高考照樣以分數(shù)論英雄,與其像韓寒那樣撞得頭破血流的話,不如麻木一下自己的心態(tài),讓它去適應考試,去為自己以后的前途做出更多的努力。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當考試成為一種習慣后,我們又當如何呢?只有無奈罷了。我們茫然,惟有暫且習慣它吧。
小學讀后感5
今天我讀了《茶杯與茶壺》這篇文章,讓我感觸很深。
《茶杯與茶壺》主要寫了一個深感失望的青年到法門寺和一位老和尚說:“他苦練丹青多年,卻找不到一個好的畫師來做他的師父”。和尚聽了,便想問他要一張有關茶具的`畫。于是青年就畫了一張圖:壺下有個杯子,水從壺中流出。而和尚卻說位置錯了,青年說大師好糊涂,沒有茶杯往茶壺里注水的。而老和尚說他明白這個理,于是便說:“只有茶杯在下面才能從茶壺中得到流出的水,而當茶杯在上面時卻得不到從茶壺中流出的水。人也是這樣,只有把自己放低了,才能得到他人的智慧與經驗!
是啊,大師說的對。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應當如此。
我記得小時候,我和媽媽常在一塊兒做稍簡單一些的數(shù)學奧數(shù)題。那時我和媽媽在一起做了幾天,就一個人做,因為我認為我可以做出來。一開始,我沒覺有什么不好,可后來才發(fā)現(xiàn)當我做到相應時間時題比以前少了許多,因為我做一道題差不多需要思考半個小時。而以前,媽媽見我20分鐘想不出來,就給我講,這樣一天就可以做許多題,印象也很深。而現(xiàn)在,我做出來都不知道對不對,印象也不深,后來我反醒了一下,明白了我是過于高看自己了,所以才會這樣。而這件事不也是這個道理嗎?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求得真知。
大家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事例呢?好好反醒一下自己。人家孔子不恥下問,而我們既不是孔子,也不是什么圣人,為什么要那么高看自己呢?
大家好好想一想你這茶杯要放在哪里才好呢?
最后,大家和我一起再說一次這個道理吧!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求得真知,吸取他人的智慧與經驗。
小學讀后感6
《青銅葵花》是曹文軒的一部純美小說,每一個故事都讓我很感動!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十分感人的故事:主人公是兩個可愛的孩子,男孩青銅,在一場大火中失去了說話的能力,像一只鳥獨自擁有天空的孤獨,一條魚獨自擁有大河的寂寞,一個人獨自擁有世界的冷清?ê苄〉臅r候就失去了媽媽,跟著爸爸在城市里生后。一次,葵花的爸爸要去干校,因為家里沒人照顧,所以把她帶在了身邊?墒呛镁安婚L,葵花的爸爸因為去看了一塊葵花田,出了一點事故導致自己溺水身亡了。干校的阿姨們很同情葵花便希望有人領養(yǎng)她,最后,是被善良的青銅一家領養(yǎng)了。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農村男孩青銅成了以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
雖然葵花以前是在城市里生活的,可是一夜之間就融入了青銅一家。因為青銅家的'經濟條件不好,所以靠賣些自己編的蘆花鞋為生。這一次,他們家編了100雙蘆花鞋,賣的很好。為了讓葵花能看到戲,青銅頂著葵花默默的站立了一個晚上,最后昏倒;為了讓葵花展現(xiàn)報幕時的美麗,青銅吹冰石做了一串世界獨一無二的冰項鏈。青桐為葵花做的一切,我們每個人都歷歷在目!而葵花,也是在用她的行動,來為她的哥哥做她現(xiàn)在能做的一切。這一對兄妹,雖然沒有血源關系,但在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種讓人不可琢磨透的緣分,就連相互為對方做的事情都很相似。
看完這本書,我對青銅和葵花從心底里產生了一種敬佩之情,這本書的作者曹文軒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用在這里正合適: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
小學讀后感7
俗語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總有許許多多的磨難,就好像《西游記》,唐僧師徒三人不也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佛經嗎?
說到《西游記》,它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名著之一,講述了唐代大和尚玄奘到天竺去尋訪佛經。途中收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他們一路保護師父,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取得佛經。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故事是“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遣悟空去化緣,山中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以換長生不老。第一次變美女,第二次變老婦,第三次變老翁,三次將唐僧騙去。但悟空用火眼金睛識破白骨精的詭計,將白骨精打跑,不料唐僧卻誤以為悟空濫殺無辜,將他逐去,但當師傅有危險時,悟空卻立馬趕去救師傅,這個故事最讓我感動。
西游記中最為精彩的故事是“大戰(zhàn)紅孩兒”火云洞紅孩兒是牛魔王與鐵扇公主的兒子,他生性貪玩,調皮。用苦肉計騙取了唐僧的信任,縱風將唐僧懾走。并用三味真火燒得悟空和豬八戒落荒而逃,于是悟空請得龍王降下雨水,不料反被燒傷,豬八戒去請觀音菩薩,不料被紅孩兒假扮觀音菩薩抓去,最終悟空請到真的觀音菩薩用蓮花寶座降服紅孩兒,并收他為善財童子。
唐僧師徒三人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讓我感到了他們的執(zhí)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也是我們值得學習的精神,再聯(lián)系自己,遇到一點點困難就輕易放棄、半途而廢,如果我們能堅持到底,那么也許會成功,因為,一切的成功都是經歷了許多困難才得來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蟲兒之所以能夠破繭成碟,是因為它經歷了許多的'苦難,連蟲兒都能飽受磨難,我們人又何嘗不行呢?
《西游記》,讓我收獲良多,師徒三人的取經故事更讓我感動,懂得了磨難造就成功,更吸引我去關注的不是精彩的故事,而是一個個令人深思,讓人受益匪淺的道理。
小學讀后感8
《景陽岡》這篇課文出自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水滸傳》。課文從“喝酒”和“打虎”兩個方面對主人翁武松進行了描寫,一個栩栩如生的打虎英雄仿佛生活在我們的身邊。
喝酒的描寫是從“武松在路上行了幾日,來到陽谷縣地面!边@時的武松肚中饑渴,望見前面一家一面旗幟上寫著“三碗不過岡”的酒店!爸魅思,快拿酒來吃!薄昂镁!”“恰好吃了三碗酒,店家再也不來上酒了。”到“店家無奈,只好又給武松篩酒。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酒!睆摹叭氩贿^岡”到共吃了十八碗酒,我們可以看出武松絕非等閑之輩。俗話常講,你有多大的酒量就有多大的膽量。當然這俗話也未必正確,但用在武松的身上也是很恰當?shù)。店家不是說了:“但凡客人來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過不得前面的山岡去!闭f明一般人只能喝三碗,而武松喝了十八碗還沒醉,他就不是一般人了。
打虎的描寫是從武松在酒店喝了十八碗酒后,不聽店家的好言相勸,孤身一人前往景陽岡。在半路上還看到了官府張貼的`榜文,“武松讀了才知道真的有虎。武松想:“轉身回酒店吧,一定會叫店家恥笑,算不得好漢,不能回去。”“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樣!薄边@時的武松酒力發(fā)作了,老虎也出來了。經過一番搏斗,武松赤手空拳的把老虎給打死了。
從喝酒上看,武松是個有品德的人,他不光是酒量大,就是喝多了也不耍酒瘋,照樣清清楚楚的付了酒錢,不差人家一分半厘。從打虎這方面看,武松是個武藝超群的人,他把危害一方的“大蟲”給斃了。從另一個層面上看,我們可以把武松看著是掃黑除惡,維護社會治安人物。不僅那個時代需要他,我們這個時代同樣也需要這樣勇于獻身的人物。
小學讀后感9
《愛的教育》是我暑假讀過的一本書,書中的主人公安利柯以一個小孩的目光去看待事物,以他的想法詮釋,字里行間透著稚氣,是天真的,有趣的,讀這本書之前,我看著書名,遲遲沒有打開書,愛是一種人類特有的感情,每個人看世界的眼光不同,又如何教育呢?揣著這個問題,我進入到一個男孩的日記里,去尋找所說的—愛。
愛,有時候很博大,有時候又很渺小,像一只無拘無束的小鳥,當它停在你的窗邊,你沒有注意到它,等它飛走了,你才恍然大悟,想去捉時,它只留下一根羽毛。當我們滿腦子只想著,愛是什么,愛在哪里的時候,別忘了愛就潛藏在你我之間:是生病時父母急切的話語;是煩惱時,朋友的.一句關心;是你情緒低落時,親人與朋友的安慰!我們需要擦亮眼睛尋找愛,只有緊緊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愛才永久。很多人長大了只記得曾經幫助過我的朋友,卻遺忘了最該感謝的父母,最熟悉最簡單的東西最容易忽略,正如小鳥在你的窗邊,不要等它扇動翅膀飛走了才后悔!書中的安利柯父母都深愛著安利柯,安利柯是在懷抱中成長。家庭的愛不變,而對祖國的愛是博大,廣闊的,一望無垠。無論是沐浴在幸福中的少年,還是籠罩在貧困與殘疾陰影下的少年都有一顆不變的,真摯的愛國心!在學習中,每天都會學到新的東西,于是就引發(fā)感悟,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完成,不在乎能不能完成,這時候這種熱情升華成了一種純愛,對學習的熱愛。
《愛的教育》讓我對“愛”有了新的見解,愛是沒有限制的,很小,小到人人禮貌相待;人與人信我芥蒂友好交談;人做錯了事一句真誠的對不起。愛有的時候又很大,大到對國家、對民族的愛。愛是一種感覺,是一種追求,是一種尊敬,無法用文字表達它的定義。讀完整本書,我知道了當初的答案:愛是沒有形式的,愛是無形的,千變萬化,一個小學生用他純潔的心靈去關愛身邊的每一件事,才是對“愛”的一種最好詮釋。
小學讀后感10
正如《衛(wèi)報》的評論,“(本書)開篇就以令人艷羨(同時也是令人警醒)的文字明確指出,由于基因技術、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正在不斷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人與其他物種之間關系,所以我們所有物種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甚至可以說,這本書比他(本書作者:尤瓦爾.赫拉利)那本了不起的《人類簡史》根據(jù)可讀性和重要性”。
掩卷沉思,感觸尤深,誠然,當今社會,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物聯(lián)網技術如大浪淘沙般對各行各業(yè)帶來前所未有的革新甚至是沖擊,人工智能的蓄勢待發(fā),超越人類智慧已成為必然,《未來簡史》一書似乎也在暗示著這樣的答案,“20xx年9月,牛津大學的.CarlBenediktFrey及MichaelA.Osborne發(fā)表了《就業(yè)的未來》研究報告,調查各項工作在未來20年倍計算機取代的可能性。根據(jù)他們所開發(fā)的算法估算,美國有47%的工作有很高的風險被計算機取代。例如到了20xx年,電話營銷人員和保險業(yè)務員大概有99%的概率會失業(yè),運動裁判員有98%的可能走性,收銀員97%、廚師96%、服務員94%、律師助手94%、導游91%、公交司機89%.......(P293)!笨磥,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我們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和職業(yè)發(fā)展。
《未來簡史》以極具開拓性的思維、宏大的歷史視角和獨到的觀點,顛覆了人們對人類歷史的認知,并顛覆了我們面對未來的思考方式。在前所未有的變革激蕩中,一切皆有可能,甚至超乎想象。
我們應該如何審視自己的位置、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或許問題的核心在于如何定義和把握自己的價值,變革的車輪滾滾而來,在對新技術、新環(huán)境、新發(fā)展保持足夠的敬畏和尊重的同時,更需要明確的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所在,尊重、維護并欣賞那看不見的深邃價值。
小學讀后感11
每一個生物,都有自己的使命,物盡其用,各司其職--《貓》的讀后感。我看了一本老舍的小說,里面有一篇《貓》的文章,我非常喜歡。這本書風趣親切,語言通俗曉暢,在娓娓道來的優(yōu)雅言語中,道出了耐人尋味的意義。
故事講了,貓的'性情、習慣、脾氣,和小貓小時候的可愛的動靜,同時表達了作者對貓的熱愛之情。在文中透出各人在對于養(yǎng)貓的不同看法。
讀了這篇文章,我想起家里的小貓,它總是喜歡到處走走,跑跑,喜歡鉆來鉆去。一會兒,敏捷地撲捉蚊子;一會兒,靈巧地穿越陽臺;一會兒,狡猾地戲弄烏龜;一會兒,乖巧地躺魚缸里仰望星空---小貓的一舉一動,深刻地烙印在我的心里,讀后感《物盡其用,各司其職--《貓》的讀后感》。
我認為小貓應該像武士般的生活,實施捕獵天職。我提供了一個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讓小貓每天樂于訓練自己的捕獵技能。有時,我會搓一些小紙團,當做老鼠,訓練敏捷。有時,我會拿著掃把,引誘小貓,訓練跑步技能。有時,我會在半空中懸掛小球,訓練彈跳技巧。有時,我會提供一些舊襪子,訓練牙齒、爪子撕扯能力。小貓每天都樂此不疲。偶爾,發(fā)現(xiàn)小貓還發(fā)明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技能訓練。比如,攀爬書架、追逐蒼蠅、捕獵腳踝等。我知道小貓自己想做一只有用的貓。
小貓每天都能堅持不懈地訓練自己,這一點是非常值得我學習的。我認為小貓不只是想做一只"寵物貓",它想成為一名出色的"武士",就好像火星一樣,成為杰出的"貓武士"。我和小貓在這點上真有點相似!
小學讀后感12
今天我看完了一本書,名字叫《我討厭媽媽》。書中的兔媽媽非常懶,早上一直睡懶覺,睡也睡不醒。兔媽媽自己看電視劇,卻不讓兔寶寶看動畫片,整天催兔寶寶動作快點,自己卻慢吞吞,接兔寶寶放學總是遲到,很多事情都忘記做了。兔寶寶埋怨媽媽不好,不關心自己,想離家出走,但是最后它又回來了,舍不得離開媽媽。
我覺得書中的兔媽媽有很多地方跟我媽媽很像,我媽媽也很懶,整天都躺在那邊玩手機,總是催我快一點,讓我自己做作業(yè),不坐在邊上陪我,也不聽我說的話。很多事情一會會她就忘記了,還總讓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我也開始討厭我的媽媽。自從有了弟弟之后,感覺媽媽對我的.關心也少了,陪我的時間也少了,很多時候還讓我?guī)退鍪虑,讓我來幫忙看著弟弟。我有時會覺得要是沒有弟弟,媽媽可能會更喜歡我,對我更我好呢。
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跟我說,她并沒有因為有了弟弟而不喜歡我了,只是有了弟弟之后要把時間分配到弟弟的身上。因為弟弟還小,需要更多的時間照顧。媽媽說我已經是大姐姐了,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做,也能幫媽媽看好弟弟。媽媽還說她跟書中的兔媽媽一樣,因為生寶寶累了,需要照顧孩子,休息少了,所以會睡懶覺。要做的事情多了所以會忘記,有時候接放學會遲到,希望我也能諒解媽媽。
聽了媽媽的話,我覺得媽媽還是愛我的,我要做個聽話的好孩子,讓媽媽多點時間休息,我要成為媽媽的好幫手,幫她一起照顧弟弟。等弟弟長大了,我也把這個故事講給他聽,讓他也明白這個道理。
小學讀后感13
國慶小長假,我讀到了劉慶邦所作的《妹妹不識字》一文,我感觸頗深,心中思緒萬千。
文章生動描寫了作者劉慶邦小時上學時的故事,寫了妹妹從小便沒有上過學,只是任勞任怨的去做家務,照顧小弟弟,從無怨言。作為哥哥的我,也對她不理不睬,直到長大后無法彌補時,才追悔莫及的故事。
本文以作者的`視角為線索,以妹妹為主角,同時也穿插了小弟弟、二姐等人物形象通過大大小小一個又一個的事件串聯(lián)起來,將作者對剝奪了對妹妹上學的權利與妹妹無法上學的惋惜,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而妹妹卻毫無怨言,以至于我小時候對這一切的理所當然,以及妹妹嫁后問時,母親對妹妹的埋怨,暗諷了舊社會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
讀完文章,我感慨萬千,我看到了作者心中的那份愧疚,若不是因為自己,妹妹也許可以去上學,也許會有一個美好的前程,也不會落得一個“睜眼瞎”的地步,可這一切都無法彌補了,無法改變了,我讀出了文章中字里行間都透出的那股自責的心情,而我們生活在這個富饒的時代,根本不用擔心上不起學的問題,相反卻厭起學來,在夜晚,我不禁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睡,我到底有沒有好好珍惜這一切。想到這里,我不禁無限的愧疚與自責,自己所曾做過的一切,不正都辜負了自己的父母,還有這優(yōu)越的條件嗎?
最后,作者寫了采訪時由小女孩聯(lián)想到二姐與妹妹后淚流滿面,還有對希望工程的捐款,都是對剝奪妹妹上學權利的心靈上的彌補。也讓我明白,一定要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不去辜負他們,讓他們的付出有意義、有價值。
小學讀后感14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友誼與寬恕”。
書里是這樣寫的:四年的一對兒好朋友,因為一個人把另一個人絆倒而忘了說對不起這種小誤會,兩個人就分手了。分手以后,她們倆好像變成了天敵,其實只是為了和對方賭賭氣而已。她們一見面就說對方的壞話,大吵大鬧,越鬧越兇,最后還得好朋友把她們拉開才肯善罷甘休。過了幾天,其中一個人實在忍不住了,就對另一個人說:“咱們和好吧!”那個人很樂意,便爽快地答應了:“ok!”就這樣兩個人又變成好朋友了,而且都說再也不為一點小事而和對方斗氣,盡量寬恕對方。
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和一個非常要好的同學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鬧的`很僵,后來我們相互寫紙條道歉,很快就和好如初了,我們的友誼也越來越深。
其實,在人和人的交往中,友誼是十分重要的。好朋友之間的友誼應該是這樣的:當你成功時,她和你一起分享快樂,告誡你不要驕傲,要繼續(xù)努力,爭取更大的成績。當你遇到挫折時,她會伸出溫暖的手,幫助你戰(zhàn)勝困難,走出逆境。真正的友誼是朋友之間真誠相見,相互尊重、理解和幫助,它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是花多少錢也買不來的。
友誼就象一棵大樹,需要朋友精心的培育和呵護,寬恕,就是培育呵護的重要內容。人犯錯誤是難免的,朋友之間發(fā)生誤會,產生矛盾,甚至造成一些小小傷害都是正常的,這些都需要我們正確的對待和處理。體諒別人的難處,寬恕別人的過失,給別人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就會使朋友之間的友誼越來越牢固,成為四季常青的參天大樹。
最后,我想對所有的好朋友說:為了友誼常在,學會寬恕別人吧!
小學讀后感15
放下手中的《閱讀年選》,我靜靜地趴在桌子上,耳邊不斷回響著安妮那稚嫩而堅定的聲音:“我要活下去,就是死了也要活下去!”
安妮弗蘭克一家生活在荷蘭,但是可惡的德國鬼子的到來卻打破了安妮一家平靜的生活。正直的弗蘭克一家為了躲避炮火的危險,全都躲在了一座樓上的“密室”中,并在里面度過了兩年的與世隔絕的生活。
在這兩年中,他們一家人一直待在房子里,白天不敢活動,只能靜靜坐著,只有在晚上才能輕輕走動一下。整整兩年,一直悶在同一個地方,不見天日,不能說話,不能活動,還要整天擔心是否會被敵人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性命是否在下一秒就會失去。就在這樣沉悶壓抑的環(huán)境中,小小的安妮沒有放棄希望,她依舊樂觀地生活著,在不屈中成長著。
十二歲到十四歲,在這個年齡的孩子們應該在教室里接受教育的熏陶,在操場上與伙伴們一起大聲歡笑,在田野中與自然細語呢喃而安妮卻在昏暗的“密室”中拿起筆,用稚嫩的.語言來記錄自己心中的理想,在那暗不見天日的“密室”中,她不斷鼓勵著自己寫下去;在無休止的戰(zhàn)火中,她不斷提醒著自己不要放棄希望,堅強地活下來。
安妮,不是為了活而活,而是為了信念、為了理想、為了反抗而活。在她的日記里,她一定也曾反抗過德國鬼子,不屈于德國人的專橫,她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在堅定的理想中一步步成長,這正是我們現(xiàn)代人所需要的精神,更是我們中學生應該擁有的精神。
在不屈中成長起來的小小的安妮以其偉大的人格感動了許多人。時隔半個世紀,德國作家斯納倍爾的聲音依舊在我們心中回蕩:她的聲音保存下來了!幾百萬人的聲音都被壓制下去了,而這個低低的聲音,只不過是一個小孩子的悄悄話,它比殺人者的嚎叫更持久,比時代的一切聲音更響亮!
【小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關于論語的小學生讀后感范文 小學生讀后感06-09
小學的讀后感12-22
小學簡愛讀后感10-19
小學的課文讀后感02-11
小學匆匆讀后感03-21
朋友_小學讀后感04-21
小學讀后感【推薦】04-20
【薦】小學讀后感04-20
小學生讀后感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