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在平日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jīng)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xué)古箏作文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學(xué)古箏作文 篇1
談起她,一股芬芳的音韻立即傳入我的口鼻。她,是我多年的好友,陪伴我走過了七個春秋。她,不善言辭,卻從來都和我沒有隔閡;她,并不漂亮,卻用自己的優(yōu)雅和恬靜,征服了每一個人。她的名字,叫古箏。
我愛古箏。愛她恬靜的氣質(zhì)。翻開琴布,棕色的古箏引入眼簾,紅樟木的琴架,托著一塵不染的古箏。棕色,多么樸素的顏色,更襯托出她的恬靜。沒有鋼琴的華麗,沒有小提琴的優(yōu)雅,沒有笛子的悠揚,古箏是如此普通,卻也是如此不普通。她宛如一對天山雪蓮,高貴卻不高傲,在她平凡的外表下,卻有著不平凡的內(nèi)涵。棕紅色的琴碼上架著粗粗細細的弦,在橘黃色的燈光下,泛著橘色的光芒,撥指輕彈,如此磁性的聲音,靜靜地,仿佛一個人在輕輕地獨自吟唱。古箏身上散發(fā)著紅樟木獨有的香味,就像她本身一樣獨特。曾多次在電視中看見古箏表演,只見表演者身著旗袍,長發(fā)飄飄,一束明光打在古箏上,穩(wěn)重不輕浮的聲音響起。她仿佛永遠淡淡地,笑對一切,只有古箏才會有如此恬靜的氣質(zhì),只有古箏才會有如此的內(nèi)涵……我愛古箏。
我愛古箏。愛她21根充滿靈性的琴弦,輕輕拂去,21根琴弦發(fā)出微小的聲音,靜靜地等待著我。我的手指在琴弦上跳著舞,頓時,清脆的鳥鳴在房間中久久回響,接著叮咚的泉聲,嘩嘩作響的樹葉聲,小動物的腳步聲,空谷的回音,瀑布的飛濺……都在古箏的上空響起,讓我仿佛置身于大森林中,這時古箏用琴弦告訴我森林的美麗。漸漸地,我的'手指上下翻飛,越來越快,一種緊張的感覺彌漫開來,那是鏗鏘有力的馬蹄聲,還是飛揚起的沙塵聲?是刀槍的碰撞聲,還是將士們的沖殺聲?古箏在向我傾訴著戰(zhàn)爭的殘酷。一會兒,聲音逐漸輕柔起來,古箏仿佛在告訴我,戰(zhàn)爭結(jié)束了,月亮在群星閃耀的地方升起,親人在呼喚,朋友在思念……古箏用與眾不同的方式和我交談,21根琴弦使我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世界各地的風(fēng)土人情,使我能把心中任何話都訴說給她,傳遞我的喜怒哀樂。我時常小心地擦拭這些富有靈性的琴弦,我愛古箏。
我愛古箏,無需太多理由。坐在古箏面前,相視一笑,清風(fēng)吹來,一切謎底霎時解開。
學(xué)古箏作文 篇2
在海月的一家古箏琴行,琴音順著風(fēng)飄進你的耳朵里,時而柔美,時而激昂。那指法連貫流暢,聽得令人心曠神怡。是誰在彈奏那么好聽的曲目?哈哈!是我在彈奏這動聽的曲目《戰(zhàn)臺風(fēng)》。
今天是星期六,我戴好了我的古箏指甲開始上課了。我全神貫注著每一根弦,用我那細長的手指熟練地彈著每一根弦。突然老師喊了個:“停!”我的手指立刻停了下來。我緊張極了,不知老師要說什么!“第一個問題,手太跳!要用指尖發(fā)力下課要”。聽到“下課要”這短短的`三個字我的心就“咯噔”一跳!因為在平常這三個字就是懲罰的開始!我想我又要被罰了!果不其然!老師真的說了一個令我震驚的懲罰!“下課要把硬幣放在手背上彈,保持它不從你手上掉下來!什么時候它不掉了,就什么時候回家!”老師說到。聽完這句話我的心仿佛下了一場大雪!彈琴既要放硬幣又要保證它不從手背上掉下來!天!那我要練多久才能到這樣的水平。
很快下課了。我從背包里拿出一枚硬幣放在手背上開始試著彈奏,剛一撥弦硬幣就從空中直掉下去,當我還沒反應(yīng)過來,只聽“當當”的刺耳聲傳來。我撿起硬幣繼續(xù)練習(xí)。一個小時兩個小時硬幣就像猴子似的不停地從我手背上跳走。我彎腰撿起不知多少次!手也酸,腰也疼,經(jīng)過了四個小時的磨練終于它跳累了,一動不動地緊貼著我的手背!我開心極了!趕緊給老師檢查。老師檢查完后說:“好,回家!”聽到這我的心就興奮地不知如何是好!終于可以回家了!
堅持就是勝利!不管有多難,只要認真去對待它,就一定能成功!
學(xué)古箏作文 篇3
今天,天氣晴朗,太陽照在臉上暖和和的,鳥兒在枝頭歌唱,今天是古箏開學(xué)的第一天,我和媽媽一起坐公交車去古箏王老師家。
到了王老師家,老師的樣子沒變,還是那么的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嘴角總掛著一絲微笑?深^上的白頭發(fā)卻多了好幾根,臉上的皺紋多了好幾處。媽媽給王老師說了幾句話便出去了,我便靜靜地等待著我的同學(xué)。
人都到齊了,我們便開始上課了,老師帶領(lǐng)著我們復(fù)習(xí)了一遍《瑤族舞曲》。聽王老師說今天我們要學(xué)習(xí)一首新的曲子,叫做《香山射鼓》老師講道:“這首曲子主要是以煙霧繚繞的`”“香山”為題,主要描述了陜西關(guān)中自古以來一年一度的“香會”活動,由于當時大多數(shù)的人都比較信佛,所以每當這天來臨,大家都會到這座山上去燒香、拜佛、虔誠禱告,每個人燒的香中散發(fā)出來的香味把這座山給環(huán)繞了,所以稱它為“香山”。
這首曲子中的許多部分都是在描寫人們向佛祖忠心祈福和燒香拜佛的情景,王老師教了我們兩段并要求背會,我的心中很困惑為什么老師講了半節(jié)課,而不直接教我們呢?王老師好像看透了我們的心思,解釋到:根據(jù)我們的基數(shù)越來越高,學(xué)的曲子也越來越長,但是還要求背會,這時候就要理解意思,當彈琴的時候不要只想著曲子,要把畫面也浮現(xiàn)出來,這樣記得才最牢固。我聽了恍然大悟,這真是一個好辦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