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chuàng)造性。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
每個人的家鄉(xiāng)都有著自我特有的風俗,而我的家鄉(xiāng)的風俗習慣也與眾不一樣,獨具特色,處處顯示著具有濃厚中國文化的民風民俗。
我的家鄉(xiāng)在四川省隆昌縣,我們那里的風俗習慣是—舞龍,在每年最熱鬧的時候,也就是正月初八,家鄉(xiāng)的舞龍表演異常隆重,也極有特色。
這一天是縣城出大龍的日子。全縣十八個鄉(xiāng)鎮(zhèn),就有十八條彩綢做成的大龍,游行于縣城大街。四面八方。城里鄉(xiāng)下,就連臨近的市縣的人們,都紛紛聞名趕來一睹熱鬧。
隨著鞭炮聲和鑼鼓聲,龍燈翩翩起舞,大家扶老攜幼,源源不斷地趕來。街道兩旁的人歡呼著,簇擁著,贊嘆著,有些人迫不及待,或是覺得可是癮,居然向龍跑去,用手觸摸著龍體,有的在龍腹下穿行,跳躍。據(jù)說摸了龍體能夠讓人免去病痛,給人帶來好運。
舞龍用的拜龍臺建在城中心的人民廣場。臺后有兩條十幾米的彩龍相擁而成的柱子,更顯得氣勢不凡。臺上站著一排領導、貴賓,專門等著五彩龍來,給它們“點睛”。據(jù)說龍眼都由最高領導親自點畫。這足見畫龍點睛的意義。
演出最先是雙鳳的'兩條鳳,最終的龍市鎮(zhèn)的大彩龍,先鳳后龍,可見其龍鳳呈祥的蘊意。
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無不體現(xiàn)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無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讓我們一齊建設家園,把家鄉(xiāng)的民風民俗繼續(xù)傳承下去。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2
我們家鄉(xiāng)的民俗風情可多了,有“走大王”、“舞火撈”、“燒大炮”等等。在我的親眼所見中,“燒大炮”是一件最讓我難忘、最可喜可賀的事。
在天堂墟這一帶地方燒大炮的時間是:農歷正月十三。這一天,各村莊及墟鎮(zhèn)街道可熱鬧了。這一風俗盛事在蓮塘村和朱所村尤為特別隆重。
我們小孩子終于盼到了這一天。
燒大炮活動開始啦!有人把燈籠掛起來了,那火點在燈籠中閃爍著,仿佛在跟現(xiàn)場的人們說:燒大炮正式開始。
人們把現(xiàn)場圍成一個大圈。村長把炮竹在禾地的'中間,手執(zhí)著火種,點燃了炮竹。頓時,四、五個小炮從炮筒里射出來 ,并飛快地升到了高空,又慢慢地從天而降……
“轟隆!”一聲炮響,別緊張,現(xiàn)在這枚花炮才是主要的。圍在現(xiàn)場的人立即爭先恐后跟著花炮,只要撿到了花炮,就會有利是領的喲。當然,花炮也不是只有一個,還有很多在后邊爭著要上場呢。
燒完大炮后,會有舞獅來助興,還有八音為人們演奏,還有趣味濃郁的曲藝表演來獻給人們欣賞……總之,節(jié)目繁多,熱鬧非凡,令人們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家鄉(xiāng)的燒大炮活動雖然規(guī)模不大,但人們已經(jīng)是喜悅滿懷,精神抖擻。這項民間風俗同時會帶給大家美好的祝福,人們祈禱村子平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事事順利。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3
我的家鄉(xiāng)是南昌,我們這里隆重的節(jié)日是春節(jié)。在春節(jié)之時,我最喜歡的還是臘月二十三的祭灶王。
臘月二十三俗稱“過小年”。下午四點起,村里上下就響起了鞭炮聲。奶奶端著糖瓜、甜燒餅擺上灶臺,擎了一柱香插在灶王的供臺上,我問奶奶這灶王是做什么的?奶奶不輕不重地拍了一下我的嘴,說:
“不能這樣說!在今天呀,灶王會到天上去向玉帝報告我們家里的好壞事,因為灶王家有18口人,而且就愛吃甜的,特別是麥芽糖,所以要準備那些供品。一會還要用紅紙寫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王吃了糖,被糖粘住了嘴,就不會向玉皇大帝報告壞事了!
到了晚上吃飯以后,點了火,還把灶王的紙像燒成了灰。
隨著我們家的'鞭炮響起,村里的人們也都放起了鞭炮,恭送灶王上天,不聽話的孩子還下拜了呢!看著滿天的花海,我們小孩子也十分開心。
晚上,四面烏黑,我們幾個小孩也偷偷地起了夜,輕手輕腳地跑到了灶前。兩邊的紅蠟燭燒得已經(jīng)很短了;鸸饧t紅的、亮亮的,照得臺上的糖果越發(fā)誘人,我趕緊抱了一大堆,輕手輕腳回房,吃得粘手粘腳,嘴巴都要張不開了,嘴里甜甜的,把手上的糖一股腦擦在被子上,才心滿意足地去睡覺。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4
深秋到了,天氣越來越冷了,一群群大雁飛向溫暖的南方,果園里的果子被摘光了,樹上光禿禿的,地上鋪滿了落葉,田野里的稻子收割了,原本金黃的海洋變得只剩下了灰色的泥土。
但是,在我的家鄉(xiāng)里,確實另一番景象。農家院子里卻非常熱鬧,因為我看到人們正忙著曬秋天的果實呢!家家戶戶的水泥曬場上鋪滿了金黃的稻子,粒粒飽滿的稻谷享受著陽光的.溫暖,人們每過三十分鐘用曬谷板給它們翻個面,這樣每粒稻子都能曬到太陽了。有的人家在曬橙黃色的胡蘿卜絲,先把胡蘿卜洗凈,再用刨子刨成很細的絲,鋪在竹匾里,幾個太陽一曬,就能把它曬得又干又脆,然后就能泡上一杯溫暖的蘿卜絲青豆糖茶了,真是紅綠相間,又美又甜!
農家院子里的曬秋,還有更多秋天的果實。我看到了翠綠的青菜,掛在了一根長長的竹竿上,大小不一的南瓜越曬越甜,還有紅艷艷的辣椒,一串串火紅火紅的就像過年時的鞭炮,還有紫紅的番薯舒服地躺在地上曬著太陽呢!
曬秋,不僅給人們帶來了豐收的喜悅,還給我?guī)砹饲锾斓臏嘏。雖然大地一片蕭瑟,但是農家院子里卻是五彩繽紛。
作者:許博倫,長興縣實驗小學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5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叫“五月節(jié)”。
過端午節(jié)時,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
那么要怎么制作粽子呢?分三部。1。要準備好寬胖的粽葉,把頭部剪掉,再用水泡,確保粽葉不會太脆。
2。再準備豆子、紅棗和糯米,取兩片粽葉,尾巴和尾巴相疊,翻過來折成錐形。3。之后放入糯米、紅棗或豆子,把它們壓緊實。然后把粽葉蓋過去,把四周包住,最后扎線即可。
做好以上準備,將包好的粽子放入鍋,煮個大約六小時。打開鍋,一陣白白的滾燙的煙噴出,香味沁人心脾。
咬上一口,香甜軟糯的感覺渾然一體,讓你百吃不厭。棕色的粽子看上去好吃極了,黏黏地讓你忍不住再吃一個。
傳說端午節(jié)的由來是這樣的`:屈原投江以后,當?shù)厝嗣駛渌,便駕舟奮力營救,便有了端午節(jié)賽龍舟一習俗。
而且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后來的粽子樣。
因屈原投江那天是農歷五月初五,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這個節(jié)日——端午節(jié)。
我們中國有許多許多習俗,端午節(jié)就是其中之一。盡管端午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淵遠流長,但還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一般的色彩。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6
我的家鄉(xiāng)是漯河,在漯河最大的節(jié)日是12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jié)”。
在之前,臘八節(jié)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jù)說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悉尼的`成道之日也在12月初八,一此臘八節(jié)也是佛教徒的日子,稱為佛成道節(jié)。
臘八節(jié)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1000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節(jié)這一天,無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盛行。在民間,家家戶戶都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圓在一起食用,贈送自己的親朋好友。
臘八粥是由各種豆類和干果熬制而成的,豐富又營養(yǎng)。
剛才,臘月28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放進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寶石,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
我和媽媽一起熬過臘八粥,熬出來的臘八粥可口誘人,甜美香醇。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習俗,臘八粥美容,臘八蒜保健,你喜歡嗎?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7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痹谝宦暵暠竦娜杠S聲中,我和我的家人迎來了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年
剛剛過完臘八節(jié),一個月后就迎來年,真應了那句過了臘八就是年 。
恐怕與古人說年,可能他們就嚇得魂飛魄散,因為“過年”在古代,其實是把吃人的巨獸——年嚇跑。但是現(xiàn)在我們過年就是沿襲了,當時放鞭炮的傳統(tǒng)。在我印象中,古時候的鞭炮只是燒竹子,噼里啪啦地,現(xiàn)在的鞭炮卻是五花八門,我們家也買了一大堆,來看看吧!
大年三十兒守歲、放鞭炮。我們一家四口帶著鞭炮,來到了一片空地上,爸爸說:“有誰敢放?”我和妹妹、媽媽都搖了搖頭,只見爸爸從容地放好煙花,拿出一根火柴“沙”地一下劃亮了,輕輕地放在引信上,我和妹妹緊緊地捂住耳朵,當引信上的火花躲入煙花內時,霎時火樹銀花,使我到一句詩,便吟誦起來:“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天上,到處是紅色、銀色、黃色、綠色的大花,把平凡的夜晚照得生動活潑,把平凡的'世界點綴的多姿多彩。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弊屛覀冇脽熁瘘c亮天空,開啟新一年的大橋。這就是年,我家鄉(xiāng)的年。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8
湛江的春節(jié),大約是從臘月二十五左右開始的。大人們忙得不可開交:縫新衣、買年貨、大掃除……孩子們也沒閑著:買爆竹、買糖果、做口琴……湛江的春節(jié)是從“忙”字開始的'。
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忙著將家中角角落落清洗干凈;大年三十,要去拜祭祖先、全家一起吃團圓飯……吃過年夜飯,孩子們忙著向長輩說吉利話,這一天,孩子們的嘴總是像粘了蜜糖般特別甜,逗得長輩們笑逐顏開,開心地派發(fā)壓歲錢。除夕晚上,人人都不去睡覺,圍在一起“守歲”。我也常與伙伴們一起放煙花爆竹,為即將到來的新年添上些熱鬧氣氛。
大年初一,各家照例點燃鞭炮,迎接“游神隊”。游神會,又名年例,始于16世紀中期,寓意五谷豐登,財源廣進,“年年有例”。各村青壯年男子組成一支隊伍,用大轎子抬著各路神像在各村間游行。村民們要擺上宴席,與隊伍共同進餐。這時候,就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了。大家一起放爆竹,在隊伍后面跑跑跳跳,說說笑笑;進餐時,伙伴們總是隨便扒拉幾口,便一溜煙兒跑到神像前,左看看右瞧瞧,似乎在努力尋找些新大陸。真是百看不厭!附近有兩村,游神隊早、中、晚各去一村。村民們燒香禮拜,隨后便擺下“百家飯”,與隊伍共同進餐,以求大吉大利,五福臨門。
初七初八后,孩子們忙著寫作業(yè)準備上學了,大人們也收拾心情準備上班了,老人們依然忙家務!澳辍痹跓o聲無息中悄悄遠去了……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9
每年的元宵節(jié),我家鄉(xiāng)可沒有花燈可賞,更沒有燈謎可猜,有的是熱鬧、火爆的“玩意兒”!巴嬉鈨骸笔谴笕藗兊恼f法,其實是跑早船、跑紙馬的總稱。
“玩意兒”在家鄉(xiāng)可算是最熱鬧的和最讓人喜愛的文藝形式了。過去的過年過節(jié)既沒有電影電視也沒有手機網(wǎng)絡,人們只能自編自演創(chuàng)作一些娛樂節(jié)目。每年冬天,人們農活一忙完,便湊在一起編演這些“玩意兒”,這樣一直鬧騰到元宵節(jié)后。村村鑼鼓喧天,家家都在看“玩意兒”演“玩意兒”,有時村與村還要比試一番,那可是盛大的'集會了。小伙子們拼命地跑,村村鑼鼓敲得震天響,再加上人們的叫聲、歡呼聲,好像是千軍萬馬混戰(zhàn)在一起,廝殺在一起。
而今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可人們卻覺得缺少了什么。有一天,不知怎的村里響了幾槌鼓聲,隨即是一陣鑼響,再之后鑼鼓齊響,人們又擺弄起了被遺忘的“玩意兒”。開始是一個村,逐漸的十里八村全響起來,人們離開電視離開手機離開網(wǎng)絡,走出家門又湊在一起笑在一起了。我有幸又能看到了那雄赳赳、耀武揚威響著串鈴的紙馬,永遠的傻小一家的滑稽表演,踩著尺把長高蹺的孫悟空翻跟頭……
近幾年,家鄉(xiā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多希望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風俗會一直傳承下去。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0
春節(jié)那天鞭炮聲不絕于耳,家家都在門上貼起了紅對聯(lián),掛起了紅燈籠,還吃起來團圓飯,我家也是如此。
除夕這一天,接近傍晚的時候,我們一家人開始忙碌。爸爸負責貼對聯(lián),媽媽負責帶弟弟,爺爺負責洗菜,我負責拼湊燈籠。
我把那兩包扁扁的紅燈籠拿出來,打開包裝,一堆零零散散的燈籠零件掉了出來。我翻開說明書,開始了漫長的拼湊過程……
奶奶開始燒菜了,那一陣一陣的香氣撲鼻而來,讓我忍不住想去偷吃一口。奶奶燒的菜最好吃了,我一邊想一邊做燈籠。當時太陽還挺大的,我擦了擦豆大的汗珠,一個燈籠組合好了又開始另一個……
時間轉瞬即逝,開始吃團圓飯了。我們家里的每一個人在吃飯之前都能收到爺爺準備的紅包,收完了才開始我們的`年夜飯。
奶奶燒了好多的菜,有紅紅的清蒸大閘蟹,綠油油的萵筍,還有我最愛吃的紅燒肉!大人們喝酒,小孩喝飲料,互相說著祝福的話,家里笑聲不斷。啊—突然感覺活著好幸福啊。忽然,我兩眼放光,看見了一塊瘦肉。我動動筷子,一伸,一夾,一放,吧唧吧唧唧,真好吃。∥业奈独俚玫搅藰O大的滿足。吃完了飯,我打了個飽嗝,放下碗筷,走上了樓。
我上樓沒多久,爺爺就開始放鞭炮了,我們家放鞭炮總是比別人家要早,爺爺說是因為弟弟會害怕,所以早一點放掉。
這就是我家的過年,你們也是這樣過年的嗎?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1
每個地方的風俗都大不相同,過春節(jié)也各有講究。我的家鄉(xiāng)溫州,在春節(jié)時到處都會充滿喜慶,每年除夕,都會讓我心跳加快,激動萬分。
溫州人大多都是在外做生意的,因此不管是在春節(jié)里出現(xiàn)的吃,穿,肯定都是有好的祝福蘊含在內。
我的家鄉(xiāng)也都會把春節(jié)看得很重。凡是到了除夕夜,就會叫上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吃飯,當然就要買菜,一般都是大魚大肉和年糕。而“撣新”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的,具體來說就是“大掃除”。
太陽又沉了一點兒,媽媽把砧板拿出來,開始做年夜飯了。她從袋子里拿出了大塊大塊的'臘肉開始切,只見手起刀落,臘肉就在均勻而有規(guī)律的切菜刀聲中被削成了片狀。往鍋中倒油,再把臘肉全部放進去,還和白漢玉似的,長方形的年糕一起翻炒,讓水分緊在里面,散發(fā)著臘肉和蔬菜的香味。年糕爽滑可口,入嘴粘而不膩,是年夜飯中溫州人最愛吃的,也代表著“年年高”。大概過了二十來分鐘,飯就做好了,中間擺上主菜,外邊擺上裝著特色小吃的高腳碗,這,就是“盤頭”。大家歡聚一堂,有說有笑。
吃過晚飯,天也早已黑了,我們在離家二十步地上燃放煙花,我總是用一根小木棍,遠遠地伸長了手去碰引線,只要冒出火花,就迅速逃跑。
我們沒有守歲的習慣,所以除夕就到此為止了。家鄉(xiāng)的除夕就是這樣,喜慶隆重熱鬧。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2
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我的家鄉(xiāng)也有自己的風俗。
在我的家鄉(xiāng)過年時,家家都去到很遠的'地方買年貨,準備吃的、用的、穿的,大家都很忙碌。
到了臘月二十八時,開始大掃除。我們把家都清理個遍,將灰塵垃圾全部掃出家,然后擺上食物,等待除夕來臨。
到了除夕,每家都做年菜。不管到哪里,總能聞到食物的香味,這天還要貼對聯(lián),貼年畫,穿上新衣,把自己弄得煥然一新,等待元宵。
過了初一到了元宵又一個高潮。元宵這天非常熱鬧,這一天我們都去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在親戚面前,嘴里一聲聲的,新年快樂,恭喜發(fā)財,親戚也總會拿出大紅包給我們,我收紅包時總會不好意思的拒絕,再收下紅包,這樣才算禮貌吧,元宵這天我還總是會買很多炮,回到家里放,我先拿出“摔炮”一個一個扔出來,可摔炮的聲音比較小,而且才一個,這樣扔太慢了,還是一包一起扔才刺激,接著我再拿出“風火輪”點燃,立馬往地上扔,風火輪就像陀螺一樣,在地上轉四周,還散發(fā)著火花,還有最重要的“天女散花”放在地上,點燃,它就會像噴泉一樣,不過噴出的是火花。
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的習俗。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3
在每年的一月二月,都隱藏著一個特別的節(jié)日,那就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春節(jié)。
春節(jié)有許多習俗,就比如蒸包子,吃饅頭等。而我們最耳熟能詳?shù)木褪浅燥溩舆@一傳統(tǒng)習俗了。
這個吃餃子的來頭可就大了啊,因為餃子又名餛飩,諧音混沌混沌又象征著一些不好,不利己的事物。吃餛飩的意義就是把那些不好的東西全部吃掉,這樣往后的一年里就會萬事如意,不再會有任何的災禍了。雖然,現(xiàn)在的餛飩與餃子已經(jīng)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食物了,但這仍然不能阻止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期盼與向往。所以餃子自然成為了春節(jié)傳統(tǒng)習俗之一啦。
同樣,吃餃子還有另一種來歷。因為餃子形如元寶,象征著財源滾滾,而其名如交子,意味著子孫滿堂。這兩樣合起來,便是幸福了。誰不想讓自己的一年都過得幸幸福福,圓圓滿滿的呢?況且,在年的傳說里都說明了過年要剁肉來驅趕年,這些肉不做成餃子吃掉不就浪費了嗎?久而久之,便成為了一傳統(tǒng)習俗。
總的來說,人們將無形的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寄存于有形的餃子里,并且將吃餃子的習慣保留至今,成為了一傳統(tǒng)習俗,也是對后代的一個期望,希望子孫們能夠平平安安的`度過每一年。
那么,請我們保留住這些祖先們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保留住從古至今積攢下來的美好期待,讓中華之根繼續(xù)在這片屬于我們的土地上生長,繼續(xù)讓中華之根綿延萬里,保留下這些祖先寶貴的文化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4
誰沒有自己的家鄉(xiāng)?誰不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呢?每個人的家鄉(xiāng)雖然不一樣,但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卻是相同的,我當然也不例外。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家鄉(xiāng)的'一些風俗吧!
每年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粽子主要的材料是糯米和竹葉。甜的要加入豆沙、花生和紅棗,咸的要加香菇、肉絲和鹽巴等。首先用兩片竹葉卷成錐形,然后放入米和餡,用筷子插幾下,使米和包餡更結實,再封口?谝獬扇切蔚模詈,用草繩把它梱緊。蒸好的粽子香氣撲鼻,可好吃了!端午節(jié)時,每家每戶都會在門口掛上菖蒲、艾草,可以驅趕蚊蟲,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還可以驅邪。劃龍舟是端午節(jié)才有的比賽。幾條龍舟一字排開,哨聲一響,幾條龍舟就像離弦的箭一樣向終點沖去,先劃到終點,并奪到旗子的隊伍就獲勝了。那是多么精彩的比賽呀!
除了端午節(jié)以外,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也很讓人喜愛。每到春節(jié)前,人們會絡繹不絕地到人山人海的市場辦年貨。每個人的籃子都裝得滿滿的,有開心果、泡泡糖、花生、瓜子、糖等食品,有鴨、鵝、魚、豬肉等,有煙、酒、巧克力等禮物。在家里,大家忙個不停,手拿掃把,腳踩椅子,爬高爬低,把屋子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打掃得干干凈凈。新年新景象,大家都為新的一年有個好開始而忙碌著、快樂著。不用說我們小朋友是多么喜歡春節(jié)的到來了。
我愛家鄉(xiāng)的風俗,更愛家鄉(xiāng)的親人!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5
我的家鄉(xiāng)在淄博,端午節(jié)有吃粽子的習俗,包粽子變成了過節(jié)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粽子做法并不單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紅棗的等,五花八門,在端午這一天,家家都會包各式各樣的粽子。
小時的回憶,爺爺摸著黑就會起床,忙前忙后,先用水把粽葉洗凈,晾干,再準備好糯米,洗凈放在一邊一會兒用,再拿出豆沙,紅棗,黑米放在一邊。等一切準備停當,我們就開始盼著爺爺?shù)脑捔恕?/p>
爺爺是一個比較守舊的人,定要等到十點十分——十全十美,而我們卻不敢頂撞爺爺,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點十分爺爺一起身,我們就來桌前,爺爺可是一個包粽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爺爺一邊包,一遍不一會兒,一筐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卻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個,一拿,米像一個不聽話的孩子一樣沖了出來,滿地都是,而大人們呢,則在一旁哈哈大笑,爺爺卻和藹的看著我。
這包進去的,是我的快樂,包進去的是餡,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們對我們的`關心和耐心。
沒過一會兒,一鍋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刨開一層粽葉,吃到了那甜甜的膩膩的味道,吃到了爺爺那輩的老手藝,帶著對歲月滄桑的處置坦然,,帶著對傳統(tǒng)的畢恭畢敬,帶著對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愿。
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xiāng)的風俗的作文02-27
家鄉(xiāng)風俗作文02-25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7-27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7-27
家鄉(xiāng)的風俗02-25
家鄉(xiāng)的風俗12-25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薦】01-01
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熱】01-01
【推薦】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01-01
【熱】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