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百善孝為先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百善孝為先作文1
家風就是家規(guī),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會跟著壞,這一家就再也難以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后代了。這個壞名聲會一下子在街坊鄰居間傳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沒有人愿意和這家人交往,這時候再想改,就來不及了?梢哉f家風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它只是一個無形的概念,卻能讓這家的子孫后代延續(xù)得更長,讓他們走得更遠!
我家的家風以“孝”為標準,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yīng)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首先要有孝的義務(wù)意識:孝順要發(fā)自于心,從內(nèi)心深處真正體現(xiàn)對父母的愛與敬。其次要有孝的自覺意識:老年人操勞了一生,對家庭奉獻了一生,對社會做出了貢獻,子女應(yīng)在經(jīng)濟上、生活上、精神上、情感上自覺地對父母進行照顧。我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個廣告片:說好了星期天兒女們都回家團聚,媽媽一大早就起來高興地忙碌著,為孩子們做了一大桌豐盛的飯菜,可是,到了吃飯時,卻接到了女兒、兒子及孫子分別打來的電話:女兒朋友聚餐不回去了,兒子公司加班不回去了,孫子要和老師去游樂園也不去了,他們都囑咐老人自己吃,每次電話鈴聲響起,老人總是樂呵呵地去接,而等放下電話,老人的臉上充滿了失望……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屋子里靜悄悄的,只聽得見墻上鐘表的滴答聲,這位老媽媽呆呆地看著沒有畫面的電視毫無胃口,她的身影看起來分外孤單……
由此我想到了我國歷史上的《二十四孝故事》中的《親嘗湯藥》這則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漢文帝劉恒,他是一國之君,但并沒有因此而忘記關(guān)心自己的母親,他對母親極為孝順。一次母親生了重病,一病就是三年。三年里劉恒日夜守護在母親身邊,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他親自為母親煎藥,煎好后他必然親自嘗嘗藥湯苦不苦,燙不燙,嘗好后才一口一口地親自喂給母親喝。他有時實在困了,就趁母親睡著后在母親床邊稍微睡一會兒。就這樣,他盡心盡力地照顧了母親三年,最后,是孝心感動了上蒼,他的母親終于康復了。
劉恒作為皇帝,平時日理萬機,卻還能夠堅持每天下朝后盡心盡力地照顧母親,為母親親自嘗湯藥。正因如此,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是劉恒卻能堅持三年如一日,而我們現(xiàn)在的人呢,能像劉恒這樣孝順自己的父母嗎?答案是:不一定能。為什么做不到,理由是:忙。
家風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就是人民的家,這家風就更為重要了。它要靠人民地努力,遵紀守法,互幫互助,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不僅僅是物資上的豐富。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它的風氣,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風氣決定了它的衰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強國。
百善孝為先作文2
今天是中秋,中秋是中國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平時忙碌的家人可以放下手上的工作,回到家中和父母、兄弟、姊妹團聚,一起吃飯、聊天、吃月餅,晚上賞月。
我們一家人也準備去爺爺奶奶家。爺爺八十多歲了,去年生病,現(xiàn)在不能下床了,爸爸媽媽平時經(jīng)常帶我去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去市場里買了爺爺最愛吃的螃蟹,“九月團臍,十月尖”,爸爸挑著買了兩斤母螃蟹。到了爺爺奶奶家,大爺、大娘,二大爺,二大娘都已經(jīng)到了,都帶來了爺爺奶奶愛吃的東西,大爺買了雞、大蝦,二大爺則是親自去釣了新鮮的鯉魚。
大家齊動手,飯很快就做好了。爸爸買的現(xiàn)在的螃蟹真肥啊,打開螃蟹蓋,里面滿滿的蟹膏蟹黃,我吃了一大口,真香啊!爸爸打開一只螃蟹,自己沒有吃,夾著最香的蟹膏蟹黃,送到爺爺?shù)淖炖铩4鬆,二大爺,大娘也把雞肉、大蝦,夾著放到爺爺、奶奶的碗里。中秋的.團圓飯,大家有說有笑,其樂融融,整個屋子里充滿了和諧的溫暖。
回家的路上,爸爸跟我說:“以后不管忙不忙都要抽時間來看看爺爺奶奶,而不光是給他們拿點養(yǎng)老費,咱們要實實在在的孝順老人!蔽掖饝(yīng)著點了點頭,似乎重新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順。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比缃竦纳鐣呀(jīng)被網(wǎng)絡(luò)所覆蓋,人們可以足不出戶與人溝通,甚至可以國外的人們交友,一起聊天,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孝順”這兩個字的內(nèi)涵,每當他們下班回家的路上和回家坐在沙發(fā)上基本都離不開手機。父母在自己家里的時候,父母問他們一些事,關(guān)心他們的時候,他們最常用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嗯”,“啊”或不理父母,這完全就是不尊重自己的父母。還有一些可惡的人,他們只要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沖父母發(fā)脾氣,拿最親的人當出氣筒。此時的我只想對那些人說:“如果把你們換成父親、母親,你們的兒女也用這種態(tài)度對你們,那你們有什么感受?”
在我上四年級的時候,我的作文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位母親輾轉(zhuǎn)3000公里來到兒子工作的地方——石家莊,來到了兒子的工作單位,卻不料兒子狂罵母親來這里,打擾了他的工作,要求她立即返回老家——四川。我們本以為這件事就已經(jīng)到此為止了,但是兒子的一個舉動讓我們大吃一驚,這個憤怒的兒子竟打了母親一個耳光!生他,養(yǎng)他,含辛茹苦供他上學,不遠千里來看他,這位母親是多么疼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因為自己的不如意就惡語相向還毆打母親,是多么的無恥、過分,簡直禽獸不如,讓人不齒。孝是人之善,也是人之德。與人相處,大家都希望和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品德肯定有問題,那他還能真心幫助別人,對別人好嗎?肯定不能,這樣品德不好的人就不會有真正的朋友,別人也不愿意去幫助他,他一定會失去好多機會!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這句話我除了送給那個不懂事的年輕人,還要送給全世界的人們,一定要做到贍養(yǎng)父母,讓父母快快樂樂,安度一生。不要因為一些小事就跟父母斤斤計較,不要給父母留下遺憾。珍惜父母和我們共處的美好時光,記住,千萬不要讓父母失望,一定要做到“百善孝為先”!
百善孝為先作文3
百善孝為先,孝才算是人世間愛的真諦。
――題記
一直以來,我以為父母不容易老去,我以為她們會陪我過一輩子,我習慣對她們的行為默沒動聲,我以為它是理所應(yīng)當,我不斷壓榨著她們的血汗錢,但是,在爸爸艱辛地彎彎腰時,在母親埋怨著兩鬢斑白時,歲月跟我說,她們年紀大了。
她們不容易再像過去那般將我抱住,僅僅為了更好地要我沉沉入睡;她們不容易再像過去那般守候我,僅僅為了更好地讓不可怕孤獨;她們不容易再像過去那般牽住我手,僅僅為了更好地我可以安安全全地待在她們身旁……她們能做的僅僅一如既往地說愛我,用全部的氣力說愛我。但是,我呢。慢慢長大,我卻有心生疏父母,把父母的關(guān)注置之度外,把密秘深深地藏在心中,從來不向父母提到……慢慢地,與父母的芥蒂愈來愈深,不明白愛父母,不學會感恩父母。
自小家看大伙兒,如今的社會,又有幾個真真正正地盡到孝心。當“回家看看”變?yōu)橐患埛梢?guī)定,法律法規(guī)身后,大量的是滿滿的辛酸凄涼,和父母立在大門口無止盡地等候。
孝順父母,是大家責無旁貸的義務(wù)。
從古到今,在我國孝的故事莫不打動著大家,二十四孝的故事一直廣為流傳迄今,在其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懷橘遺親。小主角陸績六歲時,隨爸爸見袁術(shù),袁術(shù)取出橘子接待,陸績把橘子輕放到懷中,臨走前,橘子沒了出去,袁術(shù)取笑道:“陸郎來我們家拜訪,懷中還偷藏著橘子啊”陸績回應(yīng):“我母親喜歡吃橘子,我覺得拿走給母親嘗一嘗!痹g(shù)聽了倍加稱贊。
陸績年紀輕輕就明白孝順父母,就算是小小一個橘子,也是濃濃的一片孝心,當他的母親見到孩子嬌嫩的人體捧著橘子到她眼前時,她的內(nèi)心是該多打動,每吃一口橘子,就算是酸的,也會感覺甜似糖。由于,滿滿的是小孩給的.愛。
而如今的社會,紙幣眾寵的社會發(fā)展,有幾個把一大把的紙幣往父母手上塞時,給不上的,是孝心。父母不用你多頗具,她們要的只是是這份愛。行孝要盡早,別讓孝心變成始終的悔。
錢鍾書自小就被送出,母親吃盡了一輩子的苦,在大門口不斷地盼著“早知送去了就回不去,我死都不容易把他送去”。而母親死時,錢鍾書連母親的最后一面也沒看到,當他從北京市狂奔回家,卻只有乏力地癱在母親的棺木旁痛哭流涕。母親帶上對孩子想念深深沉寂著,孩子帶上永久性地內(nèi)疚和無窮地想念活著,那樣的懊悔是一生的!它是永久的悔。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趁父母還在世,好好愛她們吧!
愛父母,只是是陪著父母,了解父母,當父母托著疲倦的人體回家了時,就算泡一杯茶,就能讓她們充足的溫暖;當父母太累了時,就算是陪她們聊聊天替她們捶捶肩,就能讓她們再次擁有魅力……愛總在一舉一動間。父母逐漸衰老,擁有歲月的印痕,大家應(yīng)當好好愛她們。大家用充足多的時間去愛她們,如同她們充足多地如此愛我們。
使我們滿懷孝心去看待漸漸地變老的父母吧!用孝心去心懷感恩,去構(gòu)建一個充斥著愛的路上!
孝,真愛的反映;孝,真愛的持續(xù)持續(xù);孝,是人世間愛的真諦。
百善孝為先作文4
孝,是回到家,給父母洗上一次腳,給他們捶捶背,順便的一聲問候;孝,是在學習上的努力進步,聊聊這星期發(fā)生的事;孝,是不在父母面前頂嘴,對于一切嘮叨都要耐心接受,孝……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許有許多人覺得遙不可及或是一個冠冕堂皇的代名詞。不,它只是一個極其平凡而普通的名詞,無時無刻不在我的心中發(fā)芽、滋長。
“不,還是住在我家吧!薄安,我家人多熱鬧,咱媽不是喜歡熱鬧嗎?”“……”哎,醫(yī)院里傳來一聲聲爭論的聲音,是我的媽媽、舅舅們。這不,外婆生病了,需要有人照顧,外婆有三個孩子,也就是我的媽媽,大舅舅和小舅舅。他們都希望自己能親自照顧外婆,盡盡孝心,在醫(yī)院里吵得不可開交。我趁他們吵得熱火朝天是躡手躡腳地走進病房,看到了在病床上的`躺著的外婆,歲月在她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無情的刻下了深深的皺紋,訴說著她十幾年帶大三個孩子的艱辛,花白的頭發(fā)像落了一層細細的霜雪,傾訴著歲月的無情。望著三個大人爭吵的一幕,她的眼眶中卻亮晶晶的,有什么東西液體在閃爍著,嘴角微微上揚著。猛的一下,我似乎懂了些什么……
晚上,媽媽回來了,臉上像灌了鉛似的,顯得無比沉重,掛著濃濃的黑眼圈,沉重地邁開了不在然后癱在了沙發(fā)上。不一會兒發(fā)出了響亮的鼾聲。我看到了這一幕,心里感到一絲慚愧:媽媽照顧外婆了一天,可我什么忙也沒幫上。突然突發(fā)奇想,從洗手間端出一盆熱水,想要以此舒緩媽媽一天的疲勞。我把媽媽的腳輕輕放入盆中,“啊,你干什么?”媽媽睜開了睡眼朦朧的雙眼,“我看你太累了哇,幫你洗洗這‘臭腳’!蔽?guī)е唤z調(diào)侃!芭畠洪L大了,長大了!眿寢寭P了揚嘴角,發(fā)出一聲感嘆。我繼續(xù)埋頭,把手伸進盆中,折起媽媽的褲管,用手仔細搓著腳的每一個部位,媽媽的指甲顯然很多天沒剪了,但我記得她以前很在意這些。我用雙手捧起水,想要把腳踝弄濕,耐心的搓著腳上的污垢,聽著媽媽欣慰地講著我小時候幼稚可笑的故事。我盡量聽著,也盡量忍著,因為有一股刺鼻的氣味。但想想,我深呼吸了一口,傻傻地笑了一下,因為想起小時候媽媽一把屎一把尿的把我拉扯大。我看了看媽媽,她享受地睡著了。我依舊用心地洗著,媽媽的腳皺巴巴的,還有厚厚的老繭,我用手摸了摸,硬硬的。想著媽媽一生操勞,連一天好日子都沒有,只為了我的前途而奔波,想著想著,也許是眼前的水汽氤氳了眼眶,眼前的雙腳既模糊又清晰……
腳洗好了,我用毛巾擦干,輕輕把腳放回到沙發(fā)上。從臥室報來被子,輕輕為她蓋上,我看到媽媽那被生活壓抑了許久的久違的笑容,那么燦爛。頓時,我懂了許多,這就是幸福。父母不奢求我們能為他們做什么,而是能夠?qū)W習進步,他們努力掙錢為了什么?為的是讓我們過上好日子,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我們健康長大。
百善孝為先,孝是民族歷史的佳話。雖然我們不能將它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但是我們要努力地詮釋它,從實際行動去感化父母,孝敬父母:端上一杯熱茶,對父母噓寒問暖,洗洗腳,捶捶背,報上一句平安,學習上的進步。
朋友們,珍惜僅有的時光,孝敬父母,銘記這中華民族永遠的傳統(tǒng)美德:百善孝為先!
百善孝為先作文5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鞍偕菩橄取边@是中華民族的歷史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失去了心臟,失去了生命的價值。
小時候,爸爸媽媽工作忙,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把我拉扯大,他們對我疼愛有加。早晨,我會坐上外公的自行車,出去轉(zhuǎn)悠;白天,外婆會給我做各種各樣好吃的,晚上她還給我織毛衣、做棉鞋。有一回在家,我突然發(fā)高燒并且嘔吐,爺爺奶奶急得顧不上吃飯,抱著我直奔醫(yī)院,等我掛好水,奶奶卻被我折騰得病了……在他們的細心呵護下,我這棵小樹苗健康快樂的成長,我長大了,他們卻老了。每次看見他們額頭深深的皺紋,看到他們的鬢角又多出幾縷白發(fā),我的心里就酸溜溜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你們放心,我一定會好好孝順你們的!
盛夏的一天,我和媽媽回外婆家。那天,天很熱,我穿著短袖都汗流浹背的,可外婆卻穿著長袖。我很奇怪,問道:“外婆,你怎么穿長袖,生病了嗎?”外婆支支吾吾的,我覺得事有蹊蹺,忙叫媽媽去問究竟,在我們的仔細“盤問”下,外婆才道出了實情,原來是她在工廠做工的時候,不小心被開水爐燙了手臂。我卷起外婆的袖子一看,觸目驚心的,皮膚嚴重被燙傷了,里面紅紅的。外婆怕我們責怪,忙解釋:“沒事的,我已經(jīng)上了藥,就快好了。”我急得都要哭了:“不是的,這哪里是要好的樣子,這么紅,怕是要感染了,外婆,你真該早點跟我們說,走,咱們?nèi)メt(yī)院讓醫(yī)生給你上點藥吧!蓖馄潘阑畈豢先ィf沒事的,其實她是不想給我們添麻煩。我更急了,威脅她說:“外婆,你不肯去,那我下次就不來了!痹谖业摹巴评T”下,外婆終于沒有拗得過我,被我和媽媽拉到醫(yī)院。幸虧去了醫(yī)院,醫(yī)生說外婆的傷口很深,需要消毒上藥,不然會感染。看著外婆一邊忍著疼給醫(yī)生上藥,一邊嘴上還說著:“沒事,沒事,不疼!蔽业男睦镎娌皇亲涛,“外婆啊,外婆,以后,我要每天給你打個電話,問問你們的好。”
從那天開始,我就養(yǎng)成習慣,每天晚上去爺爺奶奶家吃飯,跟他們聊聊天,講講學校的趣事;晚上睡覺前,給外公外婆打個電話,問問他們好,每個周末都要過去看看他們,和他們享受天倫之樂。
冬天來了,我無意間看到爺爺?shù)氖稚险持鴰讐K小膠布,這才知道,爺爺每天給我們做飯做菜,每次天一冷,手就開裂。晚上到家,我拿出自己的`零用錢,去超市買了一瓶護手霜。第二天我把護手霜塞進爺爺?shù)氖中睦,爺爺(shù)难劬餄M滿的都是感動,夸我真懂事!
這么簡簡單單的幾件小事,在我看來,微不足道,可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逢人就夸獎我這個孫女懂事孝順?磥碇灰覀兓ㄒ稽c小心思,就能讓長輩們感受到我的愛,這難道不好嗎?“百善孝為先”,讓我們的孝心綻放出最美的花,結(jié)出最甜的果吧!
百善孝為先作文6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往今來,有多少感天動地的孝事至今仍銘記在人民心。
古代有王祥臥冰取鯉;董永賣身葬父;孟宗哭竹生筍……現(xiàn)代也有感人的故事,最令我感動的是莫過于明明的媽媽患有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自打生下他后就臥床不起,后來他父親又患腦血栓去世,整個家庭重擔全部壓在他稚嫩的肩上。每天早上不到5點他就得起床,燒火做飯,一口一口地喂完母親后,他才能匆匆地扒上幾口飯趕去上學;放學回家后,他先去看看媽媽,然后再去做家務(wù),接著再溫習功課,每天晚上都要11時過后才能上床睡覺?忌细咧泻,為了求學,不得不用平板車拉著無人照顧的母親一起上學。比起明明來,有的學生身在福中不知福,早上要在大人三番四次的催促聲中才能起床,放學回到家后,書包一扔,到食品柜里抓一把可口的零食吃,叫做作業(yè)還一肚子不情愿。常常不滿于母親的絮絮叨叨、不滿于父母對他們的要求,但要對比明明,他們不知要幸福多少倍。
這時讓我想起報紙上看到的一位小姑娘騎著一輛破舊不堪的三輪車在撿完飲料瓶后向一個無人的胡同騎去,一個青年攔住了她的去路,用刀對著她,歹徒用力掰開她的手,而她卻緊緊的攥著手里的錢死活不松手,還拼命呼叫,呼救聲驚動了小巷子里的居民,人們聞聲趕來,合力逮住了歹徒。眾人帶著歹徒攙著小姑娘來到了派出所,一位民警接待了他們。審訊時,歹徒對搶劫一事供認不諱。而那位小姑娘站在那兒直打哆嗦,臉上冷汗直冒。民警便安慰她:“你不必害怕。”小姑娘回答說:“我好疼,我的手指被他掰斷了!闭f著抬起右手,人們這才發(fā)現(xiàn),她右手的食指軟綿綿的耷拉著。而手里錢的數(shù)字讓人們都驚呆了,手里總共只有8塊5毛錢,全是一毛和兩毛的零鈔。為了8塊5毛錢,一個斷了手指,一個淪為罪犯,真是太不值得了。
民警迷惘了: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這位小姑娘,使她能在折斷手指的劇痛中仍不放棄這區(qū)區(qū)的8塊5毛錢呢?他決定探個究竟。所以,將小姑娘送進醫(yī)院治療以后,他就尾隨在小姑娘的身后,以期望找到問題的答案。出了醫(yī)院她買了幾種水果,最后她來到了墓地,在一塊新墓地前跪了下來說:“媽媽,我已經(jīng)還完了為您治病所欠下的錢。還掙了8元5角。媽媽我可以為您買水果,都是好的,您嘗嘗吧!這是您生前最小的愿望,您雖不說但我知道。這時民警恍然大悟了。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古人又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yīng)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營造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讓身為21世紀主人公的我們,把中華民族上千年的美德一代代傳下去,也許在抬頭的一瞬間你就會發(fā)現(xiàn),時間的老人已在父母身上留下了痕跡,是永不磨滅的痕跡,但你還會發(fā)現(xiàn)父母笑了,開心的笑了,不是因為他們有了山珍海味……。而是因為又兒女陪在身邊,讓父母感到了欣慰。讓孝道更好的發(fā)揚下去!
百善孝為先作文7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于先。每個中華兒女知道的第一個美德就是孝道。古代的先人給我們做了好榜樣。例如:漢朝的黃香,他九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他那時還很小,卻十分懂禮數(shù),完全按照規(guī)矩為母親守孝。幻想家里是很貧困的,母親去世后,黃香一邊勤奮讀書,一邊做家務(wù),侍后父親。夏天天氣炎熱,黃香就用扇子去煽涼父親睡的枕席,讓父親炎熱時能涼快些;冬天天氣寒冷,黃香舍用自己的身體去溫暖父親的被褥,讓父親睡覺時不那么冷。父親生病時黃香更是格外小心地照料。后來當?shù)刂懒诉@件事,上奏給了朝廷,皇帝知道后,十分信任黃香,讓他在身邊負責接納奏章。這正應(yīng)了《三字經(jīng)》的一句話: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藥王孫思邈也是有著孝,他從小就知道尊敬父母,孝順父母。孫思邈的家鄉(xiāng)水土不好,得病的人很多。當然他的家人也不例外:父親得了夜盲癥,一到晚上就看不清東西,母親得了大脖子病,經(jīng)常吃藥。一天,父親問他:思邈,你長大了想做什么?小思邈毫不猶豫地說道:我長大以后,要當一名郎中,給母親治好怪病,給父親只好夜盲癥。父親聽了很是欣慰。后來,孫思邈果真精心鉆研醫(yī)學,如愿以償?shù)漠斏厢t(yī)生,在十八歲的時候就可以獨立行醫(yī)了。孫思邈勵志要醫(yī)治好父母。他打聽到了太白山上有位陳元的人,會醫(yī)治夜盲癥與大脖子病,于是就上山請教。經(jīng)過長途跋涉,終于登上了人煙稀少的太白山。陳元被他的行為所感動,便把自己的祖?zhèn)髅胤絺魇诮o他。有了先人孝道的事情,自然也少不了我們現(xiàn)代人又會有讓人感到的事例,例如:在電視上看到的一則公益廣告:講的是一位年輕母親在給自己的兒子講小鴨子的故事,講完后,母親去給孩子的奶奶端洗腳水洗腳,那個年幼的孩子見了,便跑到衛(wèi)生間……當媽媽給孩子的奶奶洗完腳,回到自己的房間里時,發(fā)現(xiàn)兒子不見了,回頭一看,只見她的兒子正吃力地端著滿滿的一盆水,蹣跚地走過來童聲童氣地說:媽媽洗腳。媽媽臉上歲月的洗禮似乎舒展開了,多的是幾分欣慰的.笑……還有:四十六歲的劉懿連續(xù)多日高燒不退,經(jīng)醫(yī)生診斷,最終為毛細胞白血病,這是一種罕見的血液疾病,唯一的治療方法是做異基因的干細胞移植。然而,劉懿的四個姐姐經(jīng)過檢測,組織配型都不合格,只有劉懿的女兒配型成功。但是,劉懿并不愿意讓女兒提供干細胞手術(shù),并說:我已年老,千萬不要讓孩子遭這個罪!但女兒為了父親的健康,愿意承受。在女兒的堅持下,父女倆同時躺在了手術(shù)臺上。然而,醫(yī)生發(fā)現(xiàn)女兒的血管太細,采血針頭根本無法扎入,必須在女兒鎖骨處的靜脈血管或者直接切開小腿處的靜脈血管,但無論采取哪種方式,都會帶來傷害。但是,女兒為了爸爸,做了這個手術(shù)。就這樣,女兒為爸爸迎來了生命的第二個春天。這就是生死婦女骨肉情。比湖泊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們的心!因為心里裝著親情。親情溫柔如流水,溫暖如春風。我們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一日一時一分一秒,因為他們給我們留下了最珍貴的回憶。是時候孝順父母了!不要讓愛成為癡癡地等待……
百善孝為先作文8
孝道可以說是中國一門獨特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人們常將它擺至與仁、義、禮、信相同的高度,古人云:百善孝為先,百行德為首。
可見,中國人非常重視孝心,《孝經(jīng)》中把孝分為二十四種,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必須做到孝這一點,否則會為人所不齒,甚至滄落為十惡不赦之一。
那么,孝道為什么在中國人的心中占據(jù)了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由父母恩賜;我們的成長,都是由父母陪伴;我們的進步,都是由父母栽培。滴水之恩尚且當涌泉相報,何況恩重如山的父母親呢?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么大的恩情,我們無以回報,只有孝,才算是對父母微不足道的安慰。
孝并不是單指人的情感,也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現(xiàn)象。比如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獸猶如此,人何以堪?
講孝道,踐孝行的'故事更是不勝枚舉。
說起孝敬父母,我們不得不提春秋時的一位隱士,他叫老萊,年逾古稀,還特意穿著五彩斑斕的衣裳,做出各種滑稽的動作,讓父母開懷大笑。
是啊!父母在,不言老。這是一份體諒父母的心。
若說老萊代表庶民的孝,那漢文帝就代表天子的孝。文帝母親薄姬生病,他目不交睫,衣不解帶,連湯藥都要親自嘗過才放心。這難免有夸大其詞,可他的孝心孝行,卻是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來。作為一名天子,他日理萬機,還要侍奉母親,更何況我們這些平凡的人呢?
就連李逵這樣的魯莽大漢,也很重孝道。他遇到劫匪假李逵,也就是李鬼,不由得怒發(fā)沖冠,但聽聞他家中年邁老母無人贍養(yǎng),便心慈手軟放走了他。李逵不顧官府的通緝,也執(zhí)意長途跋涉親自去背家中老母親到水泊梁山享清福,他的孝心可見一斑。
再看看現(xiàn)代社會中的有些人,以工作忙為由,就可以不回家關(guān)心老人。殊不知老人需要的并不是物質(zhì)上的補償,而是精神上的慰藉!
央視有一則公益廣告,讓人幾欲流淚:一位老父親患上老年癡呆,丟三落四,會認錯人。有一次在宴席上甚至將一個餃子塞進了口袋。當兒子不滿、眾人震驚之時,這位白發(fā)蒼蒼的老父親顫顫巍巍地說:這是我兒子愛吃的。
這則廣告的結(jié)語是:他忘記了很多,但他不會忘記愛你。
我們每一個的父母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他們可能不再年輕,可能記憶越來越差,可能頭發(fā)開始泛白,可能性格比以前更偏執(zhí),可他們從來沒有忘記愛我們啊。▋(yōu)久初中范文網(wǎng):www.u953.com)
理解父母,感謝父母,尊重父母,報答父母才是我們應(yīng)該做的。我們每個人都有不懂事的時候,也難免會與父母鬧矛盾,我們始終要明白我們是一家人,應(yīng)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換位思考,一些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二十四孝中的許多故事,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我們看來,已經(jīng)有些不太現(xiàn)實了。但重孝道,踐孝行。在當今社會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國家將瞻養(yǎng)老人、關(guān)心老人作為一項制度鄭重其事編入法律,我們還能說些什么呢?
我們什么也說不了。我們只能用行動詮釋:孝行天下!
百善孝為先作文9
孝,乃百行之本,是眾善之初,乃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孝,乃不分老少,富貴貧賤,是人人可做的。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節(jié)日文化的國家,是擁有十幾億人口的泱泱大國,但對于所蘊含的“孝”之一義的了解卻越來越少,他們所熟知并熱衷的是“洋節(jié)目”、“洋風俗”,而像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這些具有博大精深的民俗,卻被人們?nèi)諠u淡薄,不愿再花費一點時間在這樣的節(jié)日里;丶襾砼闩汩L輩,更注重那些新興的事物以獲得刺激,發(fā)揚著一種快餐式的“節(jié)日”,不注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內(nèi)涵、本質(zhì)及歷史的傳承,不在乎家人的感受,對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采取否定的態(tài)度,不去在乎家人在節(jié)日殷殷期盼的目光,那么終有一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人行人欲斷魂”這樣對先人直白的哀惋會成為不可觸摸的暗傷,屈原會被人遺忘,《離騷》會離我們遠去,那“所謂”的浪漫主義也將不復存在,難道非要等到那節(jié)日因那“洋節(jié)日”消失了,才知追悔己遲嗎?如今有花堪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所以在那些節(jié)日里常家看看吧!
青春子矜,悠悠我心。
孔子認為“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孔子不贊成父母健在時,兒女離家還游,如果因此非遠游不可,必須要先有明確的方向,在孔子這些秦年代便已懂得老人在家沒有子女的陪伴會悲傷,他們“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在那樣鳥兒回巢,人卻沒有歸家,老人們該有著怎樣“孤帆還影碧空尺,惟見長江天際流”的感傷與惆悵。父嚴、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尊祖敬宗是他所習慣的家族本位,想有“四世同堂”、“三世同堂”這樣天倫和諧的歡娛,可現(xiàn)在的人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時光會等,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的那一天,遲早會讓父母感到無限的榮耀與驕傲,或許是的,他們會為你感到榮耀與驕傲,可這并不是他們想要的,他們不需要你高官厚祿,只要你平安守在他們身邊便好。可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有著多少的'空巢老人似姑娘般在等待情郎一樣等待著你;丶铱纯窗!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字東野,唐代苦吟詩人的代表,其語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有僻,他出身貧寒,早年喪父,靠母親含辛茹苦撫養(yǎng)成人,他一生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對相依為命的母親有著魂牽夢縈的思念,他仕途艱辛,50歲時才得到溧陽縣尉這個小官,稍一安定,便迫不及待地恭迎母親來到溧陽,以報養(yǎng)育之恩,作出了感人肺腑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然而對于陽光般似的愛,區(qū)區(qū)小草似的兒女又怎報答得了呢?所以請似孟郊般與父母同住,讓;丶铱纯床辉俪蔀殡y事。
有歌唱:“;丶铱纯,回家看看!笔巧頌樽优龅玫揭材茏龅米畛晒Φ男,每個人都需用心去解讀,用心去做用心銘記,讓“百善孝為先”從我們這里傳承發(fā)揚下去。
百善孝為先作文10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梅李是“孝愛之鄉(xiāng)”,古代“二十四孝”中就有三孝發(fā)生在這里。黃香溫席、孟宗哭竹、丁蘭刻木——“孝”,已深深印在他們的心中。古代的孝子故事仍在耳畔回響,現(xiàn)代的孝子也已開始抒寫燦爛篇章。
為了照顧患病的母親,他毅然放棄高考,26年如一日細心照料癱瘓母親。誰說久病無孝子?殷健叔叔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梅李,唱響了一曲孝子之歌!
令我熱血沸騰的,是你——馥華姐姐,雖然你命運殘酷,但你樂觀開朗、積極向上。你對待養(yǎng)父如親生父親一般。小時候,當我們還在父母身邊撒嬌時,你卻當起了家中的“小大人”。做飯、騎三輪車、照顧患病父親……在你稚嫩的肩膀上,扛起了做家務(wù)的重任,F(xiàn)在你長大了,仍不忘照顧奇瘦的父親。“全國十大好人之一”的稱號,你當之無愧!
孝,讓我們陷入沉思,年少的我們該做些什么?我想說,也許,我們做不了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可以從一點一滴做起。
如今退休在家的爺爺奶奶,放棄了享清福的美好時光,依然日夜操勞,提供給我最新鮮的蔬菜,支持著爸爸媽媽的工作和我的學業(yè)。
自從我和爸爸媽媽入住梅李新家后,除了雙休日能回鄉(xiāng)下來吃個晚飯,住上一夜,其他時間就一直在梅李鎮(zhèn)上住著。
爺爺奶奶在鄉(xiāng)下辛苦勞作,時時刻刻盼望著我們能回一次家。這一點,我又何嘗不知道?
我們一直在勸爺爺奶奶不要那么辛苦了,在家里養(yǎng)養(yǎng)花、種種草,再養(yǎng)幾只小貓小狗解解悶?伤麄兙褪巧岵坏眠@一塊塊曾揮灑汗水的'土地。
從20xx年12月我們搬到梅李鎮(zhèn)上開始,我每天會給爺爺奶奶打電話,直到現(xiàn)在幾乎沒有間斷過。習慣成自然嘛!每當我吃完晚飯,就會主動拿起電話,撥下那串我已滾瓜爛熟的號碼。
爺爺奶奶總是對我說,要好好學習,要認真聽講,每天早一點兒睡覺……他們也會關(guān)注著每天的天氣預(yù)報,對我噓寒問暖:告訴我多穿件衣服,別凍著;叮囑我及時穿衣,小心感冒;對我說明天要下多大的雨,要帶好雨傘……每當聽到我們周末要回家時,他們的言語里總是有種掩飾不住的激動與欣喜。
這些在電話中的對話,被我小心翼翼地珍藏著,也讓爺爺奶奶滿心歡喜地甜蜜著……
那一聲聲充滿激勵與溫暖的話語,是我不斷前進的動力。那普普通通的電話啊,傳遞著我們之間祖孫之間濃濃的愛。
也許只是一句普通的問候,也許只是一聲親切的問好,也許只是一時歡快的笑聲……
或許只有聽到我的聲音,爺爺奶奶那顆日思夜盼的心才能稍稍平靜一些;或許只有聽到我的聲音,爺爺奶奶那平淡無味的生活才能稍稍充實一些……
那電話里的溫暖,讓爺爺奶奶笑口常開。如果這也是一種“孝”,我愿永遠做爺爺奶奶的“開心果”!
“百善孝為先”,讓我們把“孝”字銘記在心,爭做新時代的江夏黃香!愿我們“孝愛之鄉(xiāng)”——梅李,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有活力!
百善孝為先作文11
我相信每個人都明白中華民族有著千千萬萬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其中有一個是最為重要的,‘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這句簡簡單單的詩句就反映出了這個優(yōu)良傳統(tǒng)——孝順。
孝順是什么?孝順是太陽,給人帶來溫暖;孝順是大山,給人帶來依靠;孝順是寶石,是一筆財富。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我們屹立在世界東方的一張名片!偕菩橄取@句不知流傳了多久的諺語,至今仍被人們所津津頌道。正如孟子所說的‘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充分說明了孝順的重要性。可在如今的社會有的人卻連禽獸也不如。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fā)生在河南洛陽。一個叫王五玉老人的身上,老人此刻已經(jīng)九十多歲了,本應(yīng)當膝下兒孫滿堂,享受天倫之樂,安享晚年的時候,可現(xiàn)實卻讓人震驚,老人獨自一人居住在一個不知什么時候建造的毛?y屋里,四周漏風漏雨,屋頂還有一個大洞,在屋里唯一的桌子上放著唯一的.一把破暖水瓶,可里面早已沒了熱氣。我曾看過老人的照片,那蒼白的頭發(fā),憔悴的臉龐,無助的眼神,瘦小的身軀讓人可憐,而她住在一個漏風漏雨的,搖搖欲墜的屋里,躺在一張木板床上,蓋著一床烏黑潮濕的被子,枕著一個用編織袋里面塞上一些破布制成的枕頭更讓人震驚。也許你會問他的兒女呢?怎樣沒有管的?那我告訴你,老人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而他的二兒子就在離老人幾百米遠的老人親手蓋的磚瓦屋里,但他不贍養(yǎng)老人的原因竟是老婆有病怕影響老婆。他的大兒子在縣城有兩座房子,可死活不贍養(yǎng)老人。女兒們遠嫁它方,都沒有一個人照顧老人,老人的錢財也全被兩個兒子瓜分了,此刻僅有老人的侄子有時來照顧一下老人。老人平常的食物就是一碗清水煮面條。那里的鄉(xiāng)長也曾親自做過調(diào)節(jié),可最終無果而終,甚至兒女們再走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去看望老人,有這樣的兒女真讓人寒心啊。
這樣的事還有許多。北京的柴玉吉老人,養(yǎng)有五個兒女,但最終被活活餓死在家中,半個月后才被人發(fā)現(xiàn)。還有江蘇的林蘭珠老人,待在大兒子的門口六天六夜,而大兒子卻一向不開門,直到第七天風雨交加的日子,老人被餓死在大兒子家門口。出現(xiàn)這樣的事不得不讓我們?nèi)ド钏迹乾F(xiàn)代教育做的不全面還是其他原因,為什么中華民族的美德被這些人所丟棄?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而與之構(gòu)成鮮明比較的也是河南的,名叫謝延信謝延信是一名普通礦工,原名叫劉延信,在妻子死后為照顧呆傻的岳父母以及弟弟改名叫謝延信。他照顧呆傻岳父十七年,照顧呆傻岳母弟弟三十二年,做到了一個做兒子的職責。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值得我們?nèi)W習此刻大家看看這個‘孝’子,上頭是‘老’子去了‘匕’而加上一個‘子’這說明是當人老了之后由兒子背著。這就是‘孝’字作為一個當代中學生,我們應(yīng)當繼承和發(fā)揚孝道。讓‘百善孝為先’從我們那里繼續(xù)流傳下去。
百善孝為先作文12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古老民族,在泱泱的歷史長河中積淀了許多優(yōu)秀的美德。一直傳承到現(xiàn)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美德應(yīng)該是——孝”。
“百善孝為先”是中國的一句古話。意思是孝敬父母應(yīng)居一切美德之首。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他就會樂于助人。相反,如果他不知道該如何孝敬父母,那又如何去尊重他人,熱愛祖國呢?
“孝“是一種美德,是人真善美的結(jié)晶。自古以來就有許多人用實例來告訴我們應(yīng)當如何行孝。
我想,大家應(yīng)該都知道子路吧,。他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十分孝順。但子路小時候家里十分貧窮,常年吃粗糧,甚至有時靠挖野菜度日。有一次,他年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顆米也沒有,怎么辦呢?于是,年幼的子路走到幾十里外的親戚家借回了一小袋米。此后,子路便四處幫工賺錢,之后就到百里之外的集市里買米回家孝敬父母,直到父母相繼離世。
“香九齡,能溫席。”三字經(jīng)里的這句婦孺皆知的話講的就是古代‘黃香溫席的故事。一天,天氣特別冷,黃香就想:這么冷,父親一定睡不好。于是,他便悄悄的'溜進父親的房間,給他鋪好被子。然后鉆進父親的被子里,用自己的體溫把冰冷的被子捂暖和以后,再招呼父親睡下。
王祥,生母在自己很小的時候便去世了,繼母也是一個心腸歹毒的人。繼母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是他失去了父愛,但他絲毫不計較,依然恭恭敬敬的侍奉雙親。一個冬天,繼母想吃鯉魚,恰值天寒地凍,河面都結(jié)了厚厚的冰。于是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用體溫捂化冰塊,帶冰塊融化以后,便抓起兩條大魚,回家后燉好送到繼母手中。
子路、黃香、王祥,他們都是大孝子,這些行為都是可貴的,是無人能比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們的行為深深感動了我,但一想到如今的我們,我卻只感到了深深的慚愧。
如今的青少年仿佛已經(jīng)遺忘了“孝”這個字,凡事只為自己著想,從來不為他人考慮,甚至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放在心上,這樣子的我們怎么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因此,作為青少年成員之一的我希望大家都能夠用實際行動來繼承孝、實踐孝、發(fā)揚孝。不求有多驚天動地,只求能溫暖父母心。我想父母最希望看到我們的便是我們學習優(yōu)異,那么我們就可以在學習方面來向父母行行孝。實際上有很多方面是我們能做到的。第一是我們可以抓緊時間努力學習,不讓父母失望;第二是在家多幫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活,比如說洗碗、洗衣、來客人了泡杯茶、為勞累一天的父母親揉揉肩、捶捶腿等等;至于這最重要的一點也是當今青少年的一個通病,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跟父母大吵大鬧,朝他們瞎嚷嚷。更加不要看到別人家里多有錢,而嫌棄自己的父母這也不會,那也不會……百善孝為先,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孝的基礎(chǔ)上。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因此我們要好好孝順自己的父母,不要等父母都離我們而去了,再去慚愧忻悔,我們要像古人一樣把孝演繹得至情至深。體現(xiàn)我們中華民族獨有的風采,將孝這種美德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讓孝裝進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去吧,因為我們孝了,父母便笑了。
百善孝為先作文13
子曰:“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題記
什么是孝?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做人的根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敝袊鴿h字,博大精深,將“孝”字拆開并不難發(fā)現(xiàn),是由“老”和“子”組成的,并且“老”在上,“子”在下。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孝子,是在父母老去時,對父母侍奉和贍養(yǎng),更是在父母老去時,對父母尊重和陪伴。
孝,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自古以來從未中斷。孝,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自古以來從未中斷。古有“香九齡,能溫席”的黃香;臥冰取鯉的王祥;賣身葬父的董永。今有攝影師焦波三十年用鏡頭為父母記錄下點點滴滴;石家莊獨腿小伙攜母親游全國;90后女孩陳楠楠照顧漸凍人母親十年。
從古自今,有許多關(guān)于孝的感人故事,其中臥冰取鯉的王祥就令人感動至極。
王祥的母親早亡,繼母朱氏,生子王覽。朱氏偏愛親生兒子,常令王祥干重活、吃糙飯。但王祥對父母孝敬,從不懈怠。父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帶,日夜照顧,湯藥必先嘗后進。繼母要吃鮮魚,天寒冰凍,無處購買。王祥冒著凜冽寒風,在河上脫衣臥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躍出兩條鯉魚,他高興地拿回家孝敬繼母。這件事,深深地感動了繼母。繼母死后,王祥悲痛,依禮安葬。王祥對其弟王覽,十分愛護,王覽對兄長特別尊敬,兄友弟恭,遠近聞名,時人把他們的居處稱作"孝悌里"。
誠然,自古以來,以孝論德,但如今,有多少人還能堅持孝道呢?“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現(xiàn)在的我們,還會像小時候一樣,為辛勞的父母捶捶背,倒杯水嗎?父母對我們的關(guān)心,卻遭到我們的白眼與冷漠;父母對我們的叮囑,卻遭到我們不耐煩的訓斥。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對我們的愛只增不減,而我們的孝心卻在成長中慢慢丟失。反觀當下,有些“啃老族”認為父母撫養(yǎng)他們是件天經(jīng)地義的事,甚至還對父母破口大罵,言行粗魯。有個孩子24歲時仍在家里讓母親照顧,每天不是打游戲就是睡覺,有一次母親因為提醒他早點睡竟被他勒令在地上跪了半個小時。怒不可遏的'父親最后喪失了理智,抽出了菜刀砍死了兒子。原本一個幸福的家,就因為一個不孝之子碎成了片片瓦礫。
你可曾知道,當你流連于城市的各個美味餐館時,他們在家中做了一桌你最愛的飯菜等你回家;你可曾看見,當你沖他們吼叫時,他們的眼底的心酸與難過;你可曾聽見,當你遇到困難時,父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嘆氣聲。
田埂上,有人看著遠飛的大雁深深地思念,深夜里,有人看著你的照片泛起了濃濃笑意,當你離家時,是否看到身后那無奈又擔憂的眼神?
為了夢想,我們急于向前趕路,但請別讓蹣跚的步履追不上我們成長的腳步,留下了“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遺憾。不管你是在外求學,還是在外追夢,都請別忘了遠方那個最溫暖最安全的地方,有時間就;丶铱纯矗“偕菩橄,請用你的孝心,讓被時光染上風霜的他們感受到最真的那份愛。
百善孝為先作文14
百善孝為先”。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年幼的時候曾看過《二十四孝的故事》的插畫書,當時的我僅僅覺得上面的圖畫好看,完全不能看懂上面的內(nèi)容。現(xiàn)在再翻看這套書,有了不同的感受,也稍有一點點的感觸。
王祥,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后,果然病愈。這就是著名臥冰求鯉的故事。王祥的善舉讓我感動,面對繼母尚能如此,面對每天為我們含辛茹苦的親生父母,難道我們就不可以為父母做點什么嗎?
寒假里,我翹首期盼的新春佳節(jié)終于加快了腳步,在我漫長的等待中日益臨近了。
巧手的奶奶又開始包團子了,我和媽媽也自告奮勇要求幫忙。上午,姨婆還有小區(qū)里的`婆婆、阿姨們都來幫忙,片刻不停,包好了一個又一個散發(fā)著清香的團子,白的、綠的;媽媽將它們一籠一籠地裝上,一圈一圈,勻稱疏朗;爺爺一聲“上籠”,將它們在電飯鍋上蒸熟,15分鐘后,又是一聲“出籠”,掀開蓋子,一片熱氣騰騰,我趕緊扇扇子,團子一個一個閃耀起光澤,引誘得我趕緊拈起一個,邊吹邊吃起來;引得撿團子的媽媽空出一只手打過來,大家都歡快地笑起來了。
過來!眿寢尶床贿^我在糟蹋阿姨們花力氣揉出來的面團,叫我過去包餛飩。一張張餛飩皮在媽媽手里,像聽話的孩子:一口吃一個飽,卷起一層半,兩角一上一下各沾上水,從下粘上,翹起裙邊。一排下來,整整齊齊,如列隊的士兵?傻搅宋沂掷,它要么吃得太飽,要么卷得不平,要么繞不過去,粘不牢固:有的像條晃著大尾巴的金魚,有的像個挺著大肚子的將軍,和媽媽的似元寶、像簸箕的餛飩比較,確實丑了一點。但它們可是我自己用汗水包出來的勞動成果。每逢煮團子下餛飩,我都要挑自己包的,雖然有的由于餡多皮都擠得快要爆炸了,但我還是吃得很香很香。
傍晚時分,爺爺、爸爸和我?guī)е鴥纱鼒F子餛飩,帶著滿嘴角的甜香,伴著鄉(xiāng)村特有小橋流水,愜意地送到太爺爺和臥病在床的太奶奶家去。因為太奶奶跌倒骨折,生活不能自理,看顧的保姆休息回家了,我們祖孫三人就動手為太奶奶下餛飩。我先打開鍋蓋,倒進一瓢水,蓋上鍋蓋,打開電磁爐,開始燒水。不久,我便聽到了冒氣泡的聲響,“咕嘟咕嘟……”鍋蓋上也蒙上了一層白白的水汽。我立馬打開鍋蓋,將餛飩小心翼翼地放入鍋中,用湯勺的背面輕輕地將它們推動,拌到鍋的四周,一股香味撲鼻而來。為抵制誘惑,我急忙蓋緊鍋蓋,撳好按鈕,使之進入保溫狀態(tài)。一旁的太爺爺從頭到尾一直樂呵呵的合不攏嘴,含糊地說著一些表揚我的話。
廚房里熱氣彌漫,充滿了溫馨的氣氛。
心懷孝道,讓長輩們的晚年生活美好,沐浴愛的陽光。
百善孝為先作文15
中國有句老話---百善孝為先。以前我很小,只知道這句話,不能深入的領(lǐng)會這其中的意思,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是一名五年的小學生了,我知道了這句話告訴我們,孝敬父母在所有美德中是占據(jù)首位的。孝心不論年齡大小,不論距離遠近,所有的人都應(yīng)該發(fā)揚光大中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我有一個非常和藹可親的奶奶,奶奶脾氣特別好,從來都沒發(fā)過脾氣,對我好,對我爸爸媽媽好,對爺爺好,對太奶奶好,對奶奶的兄弟姐妹好,只要跟她有點關(guān)聯(lián)的人,她都對人特別好。記得前年冬天,奶奶的媽媽也就是我的太奶奶癱瘓在床,奶奶雖然有幾個兄弟姐妹,但是都找借口不管,于是我奶奶把太奶奶接回了奶奶家。奶奶白天要上商場看店賣貨,所以早上早早就起來給太奶奶做飯,臨上班前叮囑爺爺白天看著太奶奶,爺爺身體也不好,眼睛那時還沒手術(shù)幾乎看不太清東西,但是也堅持照顧太奶奶。晚上奶奶下班回來也不顧自己休息,洗洗涮涮,就這樣日復一日,始終照顧著太奶奶的飲食起居。一直到太奶奶去世前一個月,都是我奶奶在照顧。那年我九歲,雖然我很小,但是每天晚上我上奶奶家吃飯時這些事情我都看在眼里,雖然大人們從沒跟我說過這些,但是我深深的體會到了奶奶的不容易。每個人都會說自己是個孝順的人,但是真正做到的并不多,我奶奶就做到了。
我有一個非常愛我的媽媽,媽媽也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聽媽媽說,他和奶奶認識的時間比他和我爸認識的時間還要長呢。媽媽和奶奶雖然相處了很多年,但是從來都沒有紅過臉,更別提吵架了。中國自古婆媳難相處的`問題在我家就從來沒出現(xiàn)過。媽媽很尊敬爺爺奶奶,她會想著給爺爺奶奶買吃的和穿的,她會提醒我爸爸什么時候是爺爺奶奶的生日,什么時候是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重陽節(jié),她還會總和爺爺奶奶討論要保養(yǎng)身體,注重養(yǎng)生,她還會陪伴爺爺奶奶去醫(yī)院定期做體檢。有一次爺爺住院調(diào)理身體,病房的人都以為我媽媽是爺爺奶奶的女兒,可能是看都是媽媽在忙前忙后吧。當爺爺說出這是兒媳婦時,其他人都稱贊媽媽孝順,不知道為什么,我在旁邊也美滋滋的。爺爺奶奶也特別開心。
小時候,爺爺給我總給我講歷史,告訴我要多看書,告訴我一些做人的道理。記得爺爺常說的一句話:人心和善家庭和樂人際和順社會和睦世界和平。雖然后兩句我還不是特別懂,但是我會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做一個孝順的人,從點滴做起。我現(xiàn)在十一歲,我覺得孝順對我來說就是首先要好好學習,少讓爸爸媽媽操心,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要自己做。長大以后,努力工作,不讓爸爸媽媽擔心。找個好媳婦,雖然我不喜歡小孩子,但是不是有句話是---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嘛~我媽媽超級喜歡小孩兒,那就生兩個給我媽養(yǎng)著玩兒。像我們家現(xiàn)在這樣,母慈子孝,其樂融融。
孝,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小則孝敬父母,大則孝忠祖國。我會心懷一顆感恩的心面對生活,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是我最親近的人,我會孝敬他們,這也是我的責任和義務(wù)。努力學習,長大以后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才,報效祖國。作為炎黃子孫的我會時刻謹記,孝心無價,孝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