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如何快速讀懂古詩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不完全句
在一般書面表達中,一個完整的句子離不開謂語動詞,謂語是一個句子的核心。然而在古詩詞中,沒有謂語或謂語不完整的句子則較為常見,這種句子稱為不完全句。最典型的是名詞或名詞性的短語構(gòu)成的句子,有人稱為名詞句,如李商隱《商山早行》中的一聯(lián):
(1)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這一聯(lián)著眼六個意象,描繪了一幅寒秋圖,烘托了早行的氣氛。兩句詩,不用一個動詞而詩意畢現(xiàn):茅店上空,一輪寒月吐露清輝,四周的雞鳴聲此起彼伏,我出發(fā)了,行走在落滿霜花的小橋上,身后流下了一串清晰的腳印。又如杜甫《春日憶李白》中的一聯(lián):
(2)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這一聯(lián)是對李白詩風的評價,對其藝術(shù)成就的肯定。該聯(lián)是說李白的詩清新如同庾開府,俊逸如同鮑參軍。庾開府,即庚信,鮑參軍即鮑照,他們是南北朝著名詩人。詩句中省略了“如”“似”之類動詞,但不妨礙理解。類似的名詞句在古詩詞中大量出現(xiàn),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辛棄疾)“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guān)。”(陸游)這些詩句以寫景為主,舍棄動詞,甚至根本不需要動詞,只是鋪陳意象,這在修辭上叫做“列錦”。
除了名詞句外,還有一些詩句,有謂語,但謂語不完整,也屬于不完全句。如崔顥《黃鶴樓》中的一聯(lián):
(3)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晴川歷歷”是一個表意清晰的句子,“漢陽樹”則是一個名詞,第二句結(jié)構(gòu)和第一句完全相同,即“短句+名詞”,但“漢陽樹”與“晴川”的關(guān)系,“鸚鵡洲”與“芳草”的關(guān)系卻是清晰的。因為晴川歷歷,所以漢陽樹清晰可見;因為芳草萋萋,所以鸚鵡洲更加美麗。
還有一類句子,主謂賓看似完整,稍加留意,仍屬不完全句。如李商隱《錦瑟》中的兩句:
(4)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觀察第二句,句中有主語(“一弦一柱”)、謂語(“思”)、賓語(“華年”),看似一個完整的句子。其實不是,“思”的行為不是“弦”“柱”發(fā)出的,而是抒情主人公發(fā)出的,此句的結(jié)構(gòu)形式為“短語+短句”,可見還是不完全句。本句的大意為:看到眼前錦瑟上密密匝匝的琴弦,我不禁想起了逝去的美好年華。如果說此例容易辨別,不大可能在理解上造成困難,那么請看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闕》中的兩句:
(5)竹憐新雨后,山愛夕陽時。
表面上兩句都有主謂賓,結(jié)構(gòu)完整,很容易理解為:“竹喜愛新雨后的時光,山喜愛夕陽下的情景!卞e了,“新雨”“夕陽”不是句子的賓語,它是古漢語中的后置狀語。正確的理解是:新雨后的竹惹人憐愛,夕陽下的山更加嫵媚。
二、壓縮句
王維《山居秋暝》中有一聯(lián):
(6)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兩句話共有四個句子形式,即“竹喧”“浣女歸”“蓮動”“漁舟下”。大意是竹林一片喧鬧,那是洗衣女子說笑地回來了;蓮花搖動,那是漁民駕著小船下到荷塘去捕魚。把兩句話壓縮概括就變成眼前的詩句了,這種句式有人稱為壓縮句。這種句式在古詩詞中十分普遍,如“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王維),“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李賀)某些成語也帶有這種痕跡,如鳥盡弓藏、風和日麗、經(jīng)天緯地等,它們名為短語,實為句子。下面句子和例(6)相比,略有變化,如李商隱《籌筆驛》中的一聯(lián):
(7)管樂有才真不忝,關(guān)張無命欲何如。
“關(guān)張”句也有兩個句子形式,“無”“欲”是動詞謂語。直譯就是“關(guān)張死了又能怎樣?”意思費解。聯(lián)系“管樂”句,這里用典,贊揚孔明的才能堪比管仲樂毅,“關(guān)張”句則陡轉(zhuǎn),意思是說無奈關(guān)羽張飛身死,你獨自一人又怎能挽救危局呢?可見“欲何如”的主語是“孔明”而非“關(guān)張”。對這類句子應多結(jié)合上下句或全篇來理解。
三、倒裝句
古詩詞中為了符合平仄、押韻等聲律的要求,有時也為了內(nèi)容表達的需要,詩人們對語序作了適當?shù)恼{(diào)整,由此產(chǎn)生的倒裝句十分常見,它比古漢語中的倒裝句更靈活,規(guī)律性更不好掌握,F(xiàn)代中學生由于不了解聲律方面知識,所以應更多地從語法結(jié)構(gòu)和語義上去理解。現(xiàn)舉例略作說明。
(8)“多情應笑我”(蘇軾《念奴嬌》)應為“應笑我多情”。
(9)“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辛棄疾《永遇樂》)應為“千古江山,無覓英雄孫仲謀處”。
(10)“環(huán)佩空歸夜月魂”(杜甫《詠懷古跡》)應為“環(huán)佩夜月魂空歸”。
(11)“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祖詠《望薊門》)應為“萬里積雪生寒光,三邊曙色危旌動”。
四、煉句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惫糯鷥(yōu)秀詩
人特別注重煉句,往往一句出彩,全篇生輝。煉句的關(guān)鍵在于煉字,“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字,“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都是中學生耳熟能詳?shù)臒捵旨言。不了解煉字的一些奧秘,對詩詞的理解終究是隔靴搔癢。動詞是一個句子的核心,古詩詞中的煉字往往就是在動詞的選擇與比較上下功夫。如杜甫《旅夜書懷》中的兩句:
(12)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涌”是動詞,也是煉字的典范!坝俊笔恰坝縿印薄氨加俊敝猓f“月涌”似乎不通,該句其實描繪的是明月投射在奔騰的江面上的壯觀景象,月是靜止的,水是流動的,月光因流水的襯托獲得了動態(tài)生命,月光照在水面上就象在水面上奔涌出沒一樣!坝俊弊窒碌谜婷,讓人不得不佩服杜甫天才般的表現(xiàn)力。本聯(lián)大意可譯為:星星低垂,原野變得開闊,一輪明月在大江中躍起奔流。毛澤東《沁園春 長沙》中的“鷹擊長空,魚翔淺底”中的“擊”“翔”也是煉動詞的典范。
形容詞、名詞活用為動詞時,也可能是煉字。如毛澤東《沁園春 長沙》中的一句:
(13)糞土當年萬戶侯
“糞土”,名詞活用為動詞,“把……當作糞土”,本句形象地表現(xiàn)了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高潔的政治理想和改天換地的壯志豪情。再看李清照《如夢令》中的一句:
(14)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肥”“瘦”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屬煉字的典范。理解本句,除了解煉字,還要了解“綠”“紅”的借代特征,“綠”借代“葉”,“紅”借代“花”。用“肥”修飾“葉”,讓人聯(lián)想到“葉”的“肥大”“繁茂”;用“瘦”描摹“花”,讓人聯(lián)想到“花”的“瘦小”“枯萎”。其實這句描寫的就是枝葉繁茂,花朵凋零的暮春景象。如不細心揣摩,就不能準確理解詞語背后的豐富含義。
副詞雖不及實詞重要,使用精妙的副詞也是煉字。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中的“自”“空”,“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張籍《秋思》)中的“又”,“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劉禹錫《石頭城》)中的“還”都是副詞中的煉字的典范,品味這些字詞對于準確理解詩句無疑會有很大的幫助。
鑒賞古代詩歌,讀懂是前提,是關(guān)鍵。我們不妨以句子為抓手,了解古詩句式的特點,串譯梳理大意,以達到對整首詩的準確理解。
【如何快速讀懂古詩詞】相關(guān)文章:
如何快速讀懂古詩詞07-19
名師教你學習方法如何快速背誦古詩文09-14
關(guān)于快速的名言10-07
快速跑說課稿05-10
快速跑說課稿03-21
《快速跑》說課稿05-21
讀懂苔蘚作文12-30
關(guān)于讀懂的作文02-03
讀懂父親的作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