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yè)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guī)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為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但是卻發(fā)現不知道該寫些什么,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詞教學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詞教學總結1
古詩文的積累,會增強兒童對美的鑒賞力,從優(yōu)美的詩句中感悟人生,體會詩人的情感。如何使小學生積極地背誦與積累更多的古詩?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嘗試用“激興趣──讀詩文──明詩意──賞意境”四步古詩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打破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模式,提高了古詩教學質量。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激興趣
學習興趣是驅使學生去學習的強大內部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會使學生感到學習有極大的吸引力,能帶動學生主動愉快地去努力求知,樂而不倦地勤奮鉆研。教師若能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有趣、有序地進行,將對學生學習古詩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教學古詩《暮江吟》在學生初步理解全詩意思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思考:深秋的江邊,從日落時到夜晚的景色該是怎樣的?要求學生想象出詩中所描寫景物的色彩和形狀來:火紅的殘陽,一半碧綠一半鮮紅的江水,珍珠似的露水,彎弓似的月亮。這樣,在學生的腦際便出現了一幅夕陽斜照江水,月光映襯露珠,令人心曠神怡的秋色江景圖。然后讓同學中的畫畫愛好者根據字面意思畫出一幅圖,接著讓學生到臺前展示自己畫的畫,然后讓全班同學根據每句詩意認真揣摩,議一議誰畫得最準確,最能體現古詩的已經,課堂氣氛活躍。在同學的評議中,學生對古詩的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并體會到詩人對深秋上暮色的喜愛、贊美之情。
另外,運用多媒體課件中精美的界面設計、古樸典雅的音樂,營造出濃郁的中國古代文化氛圍,烘托出良好的教學氣氛,也是很好的激趣方式,更是傳統(tǒng)教學無法做到的。
二、讀詩文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古詩大多節(jié)奏鮮明,韻律優(yōu)美,朗讀起來朗朗上口。通過示范點撥指導學生讀出節(jié)奏、停頓、抑揚變化,可以配合著音樂、動作讓學生反復練習朗讀,讀
出古詩的味道,感受古詩特有的美。在教學過程中,我堅持以誦讀為本,通過反復誦讀,反復吟詠,體會古詩的韻律、意境。可指導學生朗朗出聲地誦讀,低唱慢吟地誦讀。如何使學生“美讀得其法”,教學可分三步進行:一是首先要確定基調。二是要分辨重音,掌握頓挫,讀出節(jié)奏。三是讓學生在練習中體會,掌握方法,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力求讀得清晰、準確、有節(jié)奏,讀出思想感情。
三、明詩意
古詩的語言凝煉含蓄,耐人尋味,經常是“言有盡而意無窮”。近代大家聞一多先生曾說:詩的長處在于它有無限度的彈性,變得出無窮的花樣,裝得進無限的內容。例如唐朝詩人王之渙寫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比娭挥卸畟字,既有祖國山河的壯麗雄偉,又有詩人們對現狀的不滿足,亦有詩人無限的進取和探索精神。正是因為這樣,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自己要設身處地窺探詩人的內心世界,用自己的情感經歷去體驗詩人的情感經歷,再來引導孩子們理解詩的中心、體驗詩的情感。
要使孩子們具備情感體驗的能力,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然后再走出來,做到“自化其身!惫旁姇r代背景的提供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唐代柳宗元的《江雪》一詩,用烘托渲染的.方法,極力描繪了漁翁垂釣時的氣候和景物。教學時,適當介紹一下這是詩人被貶永州后所寫的,詩中描寫漁翁“獨釣寒中雪”,表面上是在寫我行我素、身處孤寒之界的漁翁,實際上是反映了柳宗元被貶永州后不甘屈從而又倍感孤獨的心理狀態(tài)。聽完介紹,再讀全篇,相信孩子們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會油然而生。所謂“詩言志,歌詠言”,詩中意境的理解是古詩教學中不可少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四、賞意境
古人作詩,十分重視意境。所謂意境,就是心與物、情與景的統(tǒng)一,就是詩人主觀的思想感情、審美情趣與自然景物的貫通交融。意境又分“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有我之境,即以我觀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亦即“情中景”;無我之境,即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亦即“景中情”。
“意境”引起人的美感,首先在于它的生動形象。意境中的形象集中了現實美中的精髓,也就是抓住了生活中那些能喚起某種情感的特征,是情中景。如王維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寫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什么奇觀,惟有“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著一個“直”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必須用一個“長”字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個“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皥A”“直”二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達了詩人的深切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于廣闊的自然景物的描繪中,達到了至高的藝術境界。又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是情深意切的意象,你可以想象詩人佇立江邊,目送友人漸漸遠去,直到友人的船只消失在水天一線之處;寄托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感情。與“雪上空留馬行處”一樣,令人回味無窮。
古詩詞教學總結2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典詩文歷經了幾千年歲月淘洗流傳下來,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文明的核心,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奇麗瑰寶。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蘊厚重,意存高遠,能夠感化人,啟發(fā)人,教育人,團結人。它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之根,只有培根固本,民族之樹才能枝繁葉茂,勃發(fā)生機。讓小學生誦讀古詩文,從而認識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輩的心境,開闊學生的視察,豐富他們的知識,加強人文修養(yǎng),陶冶他們的情操,增強民族自豪感,受到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這符合新課程總目標的要求:學生應“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化營養(yǎng)!”
背誦是兒童的天性,此時兒童的記憶是“無意識記憶”,心理學家指出:人的記憶在兒童時期發(fā)展極快,到13歲達到最高峰。國學大師南懷瑾指出:“背誦是不需要理解,不用分析,是在腦筋愉悅的狀況下記住,所以對小孩身心有益。”。距離,生成多維的個性體驗;模糊,生成了彈性的心靈感情;朦朧,產生充盈的至真美感。讓學生在一生中學習、工作壓力最輕,記憶力最好的時候,背點經典,接受經典的熏陶,提高自身修養(yǎng)。這也是做一種可以終生去消化、理解、收益的文化準備,同樣達到智能鍛煉與人格培養(yǎng)的目的。
小學語文進行古詩文誦讀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及價值尋
1、誦讀經典古詩文能培養(yǎng)語感
語感是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人對語言的直覺的全體的感受,是一種個體的語文修養(yǎng)。我們傳統(tǒng)教學中的精華就是整體感知,整體吸收,形成語感。如拿到一篇古詩文,讓學生反復誦讀,形成積累,這是培養(yǎng)語感的`最佳策略。我們知道沒有積累就談不上良好語感的培養(yǎng)。誦讀對要求學生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強調對語言文字的直接的整體的領悟,這與語感的直覺感悟是完全一致的。這是學生將所感覺到的規(guī)范的言語對象(古詩文)轉化為語感的基本實踐途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嘛。
2、誦讀經典古詩文能提高人文素養(yǎng)
所謂人文素養(yǎng)是指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和基本態(tài)度,包括按照社會要求正確處理自已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及至個人與自然的關系。人文修養(yǎng)的最典型標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表現在之一是對他人的關懷,對人民的關愛,對民族疾苦的同情。如古詩《憫農》《古風》《田上》《田家》《傷田家》《蠶婦》《陶者》等等體現的正是這種精神。人文精神還體現在與自然的相處中。古詩詞中就有大量描寫自然景觀的詩詞,大量閱讀此類文章,讓他們體會大自然的博大,感受萬物的奧秘,頓悟人生的真諦。從而達到豐厚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誦讀經典古詩文能增加學習興趣
多誦讀好聽又好說的韻文,不僅能讓孩子在言語聲音的世界中充分感受漢語言形式的魅力,還能使他們更喜歡學習語文,小學生的好奇十分強烈,插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系的典故,能把好奇心轉化為學習興趣。如讀《贈汪倫》時插入“十里桃花,萬家酒店”的故事;讀《塞下曲》插入李廣將軍射虎中石的故事;背《七步詩》插入曹丕、曹植二人之間的故事;背《三字經》中的“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孟母三遷的典故。背“頭懸梁,錐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講晉人孫敬懸梁苦讀,戰(zhàn)國蘇秦用錐刺腿的勤學故事……這些典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誘導了學生和作者產生情感共振效應!跋襁@樣以精讀文章作為出發(fā)點,向四面八方發(fā)展開來,那么精讀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帶讀許多書,知解與領會的范圍將擴張多大。 保ㄈ~圣陶語)。學生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不僅理解了其中的內涵,還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學中如果只守住教材中的幾首古詩,就如單腳走路,學生受益不大。在精讀一首后,再拓展讀其他幾首詩,則更能擴大閱讀面,激發(fā)再研讀的興趣。
4、誦讀經典古詩文能培養(yǎng)良好美感
從心理學角度看,兒童正是記憶力、想象力高度發(fā)展的時期,在這階段讓兒童誦讀古詩文,不僅可以培養(yǎng)兒童記憶力,想象力,進而促使其智力的發(fā)展,而且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使兒童終身受益。古詩平仄有序,節(jié)奏鮮明,韻律和諧,讀來瑯瑯上口,悅耳動聽,多讀多誦能體味韻律美,音樂美。反復誦讀,大膽想象,能領略意境美,繪畫美。詩人或吟詠生情,或感物詠志,或借物言志,多吟多誦,體驗情感美,“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領悟詩句的哲理美!耙徽率樽x,一句十回吟”聲情并茂地反復誦讀體會中國古典詩詞博大精深,內涵深刻,意存高遠,不僅蘊含著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積著一個偉大民族不變的精魂。
5、誦讀經典古詩文能提高寫作能力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大量誦讀古詩文,孩子們積累著詩的語言,感受著詩的情懷,懂得古人惜墨成金,領悟詞句中比喻、夸張、對比的精妙之處,賞識能力得到提高,語言底氣就足了。有了底氣,才有靈氣,孩子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思路更加開闊,想象力進一步增強,作文下筆輕松,語言流暢,直至形成言簡意賅的文風。
古詩詞教學總結3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史得以傳承和發(fā)揚。古詩詞教學能夠使學生對中華文化有更加深刻的感受,能夠體會到中華民族語言的藝術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的民族自尊心以及自豪感得到有效提升。當前,怎樣指導學生學習古詩詞已經成為初中語文教學中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存在偏差。當前,雖然新課程標準要求推進初中語文素質教育,但是由于長期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初中語文教學中,應試教育的現象還十分嚴重。教師和學生每天都陷入提高成績的怪圈中,語文教學也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這種教學理念下的古詩詞教學就失去了其原有的美感,古詩詞教學只是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背誦、默寫,忽視了古詩詞本身能夠給人們帶來的精神上的享受,導致古詩詞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
。2)過分重視古詩詞的講解。在當前的古詩詞教學中,主要是教師將自己對古詩詞的理解傳授給學生,學生進行背誦記憶,缺乏教師與學生共同對古詩詞中的內涵進行探討和交流的機會。長期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只會使學生的判斷能力和感悟能力越來越差,學生自己不能對古詩詞進行有效地體會與分析,不知道古詩詞中存在的美,會認為古詩詞是枯燥的、無趣的,學習就會更加被動,效果也會更加不理想。
。3)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學會古詩詞,首先是要對古詩詞感興趣,這樣才能積極投入到古詩詞學習中,學習效果也才會更好。但是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對古詩詞都沒有太大的興趣,學生們面對升學的壓力,大多都被動地進行古詩詞的學習,在沒有興趣的情況下進行古詩詞學習是極為枯燥的.事情,需要學生具有極大的忍耐力,但是這往往是初中階段學生無法達到的。因此,教師需要努力提高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興趣,促進學習效果的實現。
二、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對策
。1)提高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興趣。興趣是促進學習的動力源。為了提高學生古詩詞學習的積極性,實現古詩詞教學的高效,應努力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感興趣的情境,讓學生融入到情境中,在情境中加強自己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古詩詞學習的意識以及動力。例如,在學習《行路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查找相關的資料,明確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開元盛世,李白雖然滿腔抱負、滿腹才華,但是得罪了朝中的權貴,被賜金還山。在這一背景下,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并自己設計出能夠符合人物當時心境的對話,同時想象作者當時的神態(tài)、舉止等。通過學生的表演,李白“停杯投箸”“拔劍四顧”的苦悶、“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吶喊以及“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邁都被學生形象地展示了出來。在表演過程中,學生能夠有效地把握住李白當時的情感,在這種情境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熱情會被有效地激發(fā),古詩詞教學的效果會更好。
。2)多媒體輔助古詩詞教學。由于古詩詞教學比較枯燥、難懂,很多學生并不感興趣,學習的效果也并不理想。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枯燥的古詩詞內容通過圖片、視頻以及動畫等形式展示在學生面前。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高漲,注意力會更加集中,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古詩詞學習中來,實現良好的古詩詞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明月幾時有》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展示漆黑寂靜的夜里,一輪明月高高掛在空中。月亮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能夠給人以一定的藝術聯想,古今很多文人利用月亮傳遞和寄托自己的情懷。讓學生說一說有關明月的詩句,然后播放歌曲《但愿人長久》。學生一定能夠凝神靜聽,將學生帶入學習的場景中,進而播放與古詩詞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讓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到古詩詞的意境美,明確古詩詞的魅力所在。
(3)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古詩詞一般都是借用一定景物進行情感的抒發(fā),給人們留有一定的想象的空間。因此,在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與聯想,讓學生感受古詩詞中的優(yōu)美境界,從而更加深入地體會古詩詞的美與藝術魅力。
【古詩詞教學總結】相關文章:
古詩詞教學總結05-20
古詩詞教學總結(薦)06-27
古詩詞教學總結經典[13篇]05-22
(精)古詩詞教學總結13篇06-27
古詩詞教學總結精華[13篇]06-26
古詩詞教學反思05-16
《古詩詞》教學反思12-23
關于古詩詞教學經驗總結(精選13篇)12-20
古詩詞教學反思(精選21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