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古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古詩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朗誦古詩,理解古詩的意境。
2、通過各種不同方法的學習,激發(fā)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活動動備:
三角形、圓形、長條形各一個,一幅古詩的畫面,古詩字卡。
活動過程:
1、猜拼圖
出示一個三角形提問:“小朋友這是什么?”
出示一個圓形提問:這是什么呢?
老師把它們拼成一幅圖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圓形、長條形拼成一個人在釣魚的.圖片)
老師看了這幅圖就想起了唐代大師柳宗元寫的一首《江雪》你們想聽嗎?
2、老師有表情的朗誦古詩《江雪》
3、這首古詩還有一幅美麗的畫呢,我們一起來看。
(1)你看見了什么?這幅畫上是什么季節(jié)?冬天會怎么樣?山上都是雪,小鳥怎樣了?(千山鳥飛絕)
。2)路上也沒有行人,天氣寒冷人們怎樣了?(萬徑人蹤滅)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誰呢?他穿著什么?帶著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獨釣寒江雪)
4、我們一起來看這首古詩(出示古詩的大紙)
(1)小朋友,請你找一找在這首古詩中你認識哪個字寶寶?
。2)幼兒跟老師朗誦古詩2—3遍。(不同的方法朗誦)
。3)老師把這首古詩編成了一幅節(jié)奏圖:這是幾拍子的節(jié)奏?幼兒練習打二拍子的節(jié)奏。看節(jié)奏一邊拍手一邊朗誦古詩。
(4)我們聽著音樂來唱一唱這首古詩。
5、幼兒操作:桌子上的小籃子里也有這首古詩的字寶寶,請小朋友每人拿一份按古詩的順序排一排,排好了去給后面的老師檢查,你排的對不對,然后朗誦給老師聽,你會得到一顆五角星。
幼兒古詩2
《村居》
作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所見》
作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小池》
作者: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贈劉景文》
作者: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山行》
作者: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秋夕》
作者: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
《鄉(xiāng)村四月》
作者: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登飛來峰》
作者: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層。
《鹿柴》
作者: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夜書所見》
作者: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幼兒古詩3
床前明月光 明亮的月光從窗戶外照進來。
疑是地上霜 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銀白,以為是一層白白的霜。
舉頭望明月 抬頭仰望天空,一輪又圓又亮的明月高高懸掛著。
低頭思故鄉(xiāng) 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了心中懷念的故鄉(xiāng)!
活動目標:
1、能理解圖片的內(nèi)容,學會念古詩:靜夜詩。
2、體驗詩中離開家鄉(xiāng)的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3、鼓勵幼兒大膽地念古詩,培養(yǎng)他們專心學習的習慣。
活動準備:課件
活動過程:
1、出示課件:小朋友看一看,這個人怎么了?他在看什么?
2、幫助幼兒體驗古詩的意境。
師:這是一個離開家鄉(xiāng)的人,離開了媽媽的人,當天黑下來的時候,他就特別的想自己的家,想自己的媽媽,想家里的親人。
3、師示范念古詩,邊講解古詩含義:
床前明月光 明亮的月光從窗戶外照進來。
疑是地上霜 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銀白,以為是一層白白的霜。
舉頭望明月 抬頭仰望天空,一輪又圓又亮的明月高高懸掛著。
低頭思故鄉(xiāng) 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了心中懷念的故鄉(xiāng)!
4、理解字詞
疑 懷疑,誤任務(wù)的意思。
舉頭 抬起頭,舉是抬的意思。
思 思念,想念。
5、幼兒學習古詩,邊作指導。
師:我們一起來年一遍,能用響亮的聲音念古詩。
6、反復的練習,請幼兒上來表演。
師:請小朋友上來表演給大家看。
7、為古詩創(chuàng)編動作,幫助幼兒進一步的掌握。
師:誰能給古詩編上動作呢?加上動作來念古詩。
8、講評。給專心的幼兒頒發(fā)獎品。
幼兒古詩4
由于我們中二班的班級特色是以古詩為主,因此我們每周都會利用時間來開展古詩教學活動,而今天上午按照周計劃的安排,我在我們班開展了古詩《望廬山瀑布》的教學,以下是我通過這次活動的幾點反思:
首先在活動目標上,我制定了兩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理解詩的內(nèi)容,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美的熏陶。幼兒在通過活動后,雖然孩子們都能夠?qū)旁娎世噬峡,但是在活動目標的完成情況上還是有所不足的,特別是目標二,對我們班的孩子來說還是有所難度的,孩子們對于美的感受這方面還不是能夠很好的體會。因此目標的制定上比較難,對于我們班的孩子實際情況來看,比較不能達到。在今后的活動目標制定上,還是需要更加的斟酌,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來制定比較好。
其次在活動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些亮點與不足:
1、在活動中我結(jié)合了動畫視頻來進行教學,因此孩子們學得特別的快,而且利用多媒體來教學,可以有效的幫助孩子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更加的直觀形象。
2、我出示字卡引導孩子朗讀認識,但是更加的側(cè)重在對字的讀音上,其實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對字型的有意認識,雖然不強調(diào)孩子一定都要懂,但是可以給孩子初步的印象。
3、古詩教學完,我在進行情感教育時,我只是匆匆的`帶過,而沒有正面的引導孩子如何熱愛大自然,可以引導孩子從自身的小事出發(fā),如不亂丟紙屑、愛護環(huán)境等等。
4、整個活動的時間有點拖拉,在下次活動中,各環(huán)節(jié)的銜接還應該更加的緊湊。
回望這個活動,孩子的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活動的氣氛很好,雖然在活動中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但是整個活動流程還是比較順暢。
幼兒古詩5
【教材分析】
古詩在中華文明燦爛的歷史長卷中是絕妙的華章,也是人類文化瑰寶。(望廬山瀑布) 是一首七言絕句詩,詩人李白運用夸張的創(chuàng)作手法,再現(xiàn)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這首詩用字十分精彩,“生”字描寫了煙云冉冉上升;“掛”字化動為靜,贊頌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飛”字生動寫出瀑布噴涌的景象:“落”字則描畫出巨流傾調(diào)的氣勢!耙墒倾y河落九天”是此詩的精髓之句,比喻奇特、夸張。教師在活動中可通過課件、視頻等手段,讓幼兒感知“銀河”與“瀑布”的壯美之處,充分理解“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的新奇比喻,進一步感受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活動目標】
1.了解古詩大意,理解“銀河從天上泄落到人間”的比響,體會詩文意境的美好。
2.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古詩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通古詩。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麗,展開想象,體會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廬山瀑布視頻,古詩《(望聲山瀑布》,銀河與瀑布的圖片,教師自備幾首古詩的簡單圖片,《幼兒素質(zhì)發(fā)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 9,“幼兒學習資料”一一《我愛你中國》
【活動建議】
1.播放廬山瀑布視頻,引導幼兒認識瀑布,感受廬山的美。
提問:你覺得布像什么?來到這么美的地方,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小結(jié):廬山是我國的名山,是一個風景秀麗、令人向往的地方。
2.教師完整朗通古詩《望廬山瀑布》,引導幼兒欣賞、理解詩意。
。1)指導幼兒表達自己對古詩的感受和理解。提問:古詩的名字叫什么?你聽懂了什么? 好像看到了哪些景象?
。2)結(jié)合課件,引導幼兒理解古詩含義,重點理解關(guān)鍵詞語:“生看”、“掛”、“飛流直下”。
。3)播放銀河與瀑布的課件,引導幼兒感受銀河的壯美,理解“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句的精能。
3.幼兒嘗試隨著音樂欣賞圖片并朗通古詩。
。1)教師結(jié)合圖片朗通古詩,幼兒小聲跟念。(請幼兒說說詩人李白當時的心情。)
。2)請幼兒閱讀《我愛你中國》第 32 頁,指讀古詩《望聲山瀑布》。
。3)請幼兒配樂朗誦古詩。
4.請幼兒玩游戲“詩畫配對”,感受中國古詩的魅力。
分別出示《靜夜思》、《古朗月行》等幾幅古詩的畫面,讓幼兒觀察,教師朗通古詩,請幼兒進行配對
附
望廬山瀑布唐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幼兒古詩6
山行
朝代:唐朝|作者: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古詩簡介
《山行》是詩人杜牧的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xiàn)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gòu)成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在這首詩中,杜牧以情馭景,敏捷、準確地捕捉足以體現(xiàn)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匯其中,使情感美與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為一體。
全詩構(gòu)思新穎,布局精巧,于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nèi)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翻譯/譯文
深秋時節(jié),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霧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戶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車靠邊,是因為這傍晚楓林的美景著實吸引了我(亦可譯為直到夜幕降臨),那被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的花兒還要紅。
幼兒古詩7
活動目標:
1. 通過欣賞,讓幼兒學會這首古詩,感受詩中的意境。
2. 培養(yǎng)幼兒對古詩文的興趣。
活動準備:
圖片,音樂,圖卡。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出古詩
1.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幅圖,請小朋友看一看,圖上畫了些什么?
2. 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
3. 從前李白老爺爺也到過這個地方,還寫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聽聽好嗎?
4. 教師朗誦古詩。
二、結(jié)合圖片理解古詩
1. 你聽到了什么?(幼兒說一句,師出示圖片)
2. 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懂呢?教師解釋難解詞。
三、學習古詩
1. 跟著圖片,變換多種形式朗誦古詩。
2. 幼兒人手一份圖片。
3. 老師想考考小朋友,教師念一句,請你們找出相應的卡片。
4. 變換形式,可以找個好朋友玩這個游戲。
四、聽音樂吟唱古詩,結(jié)束活動。
老師這兒還有一段很好聽的'音樂,我們跟著音樂來念這首詩,也可以跟著它一起唱,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中有三個環(huán)節(jié)我都運用到了圖片,因為幼兒都是形象思維占主導;顒娱_始我運用圖片導入,很成功的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把幼兒導入到古詩的教學中去。
在幼兒理解詩歌的環(huán)節(jié)中,我利用四幅圖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古詩內(nèi)容,讓幼兒能比較輕松的理解了古詩的含義,有了深刻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讀便水到渠成了。最后加入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借助于圖片讓幼兒鞏固朗誦詩歌,為最后的古詩吟唱打好基礎(chǔ)。
幼兒古詩8
登幽州臺歌
朝代:唐朝|作者: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古詩簡介
《登幽州臺歌》是唐代詩人陳子昂的作品。這是一首吊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此詩通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吊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抒發(fā)了詩人抑郁已久的悲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那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郁悶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會意義。
詩人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諫,但沒有被武則天所采納,屢受打擊,心情郁郁悲憤。詩寫登上幽州的薊北樓遠望,悲從中來,并以“山河依舊,人物不同”來抒發(fā)了時空無窮,人生有限,壯志難酬之情,發(fā)出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嘆。
翻譯/譯文
見不到往昔招賢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歷的那些事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無奈,獨自憑吊,我眼淚縱橫凄惻悲愁!
幼兒古詩9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nóng)民的同情。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指導學生觀素描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
課時劃分:兩課時
20xx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一節(jié)
第一課時
一、課前說說
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二、學習古詩《鋤禾》
1、出示古詩圖文: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鋤頭,這里表示動作。禾:禾苗!颁z未‘是什么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l)自讀。看圖:圖上畫了什么?
(2)看圖理解;”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焙埂;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說明了什么?應該怎樣朗讀呢?
(4)小結(jié):古詩1、2兩行寫了農(nóng)民頂著烈日在內(nèi)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么?
(2)指名說一說。
(3)指導朗讀。
(4)小結(jié):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
三、鞏固詩意,練習背誦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輕聲地和老師一起說。
3、指名說。
4.背誦表演古詩.
5.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么呢?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導寫字
1.“禾”獨體字,與“木”比較,書寫時筆畫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獨體字,與“干”、“!毕啾容^.
“!弊笳覍。
“辛”、“苦”:這兩個字都有一長橫,要寫得穩(wěn)而長。
2、師范寫’禾、粒、辛、苦“
3、生描紅、臨寫。
教學后記:學生懂得了糧食來之不易,學會要愛惜糧食。
幼兒古詩10
一、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二、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時間: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ㄒ唬┱勗拰耄沂菊n題
1、師:小朋友們學了前面幾篇課文,你們覺得春天怎么樣?能用四個字的成語說說嗎?(如:百花齊放、萬物復蘇)
2、師:是啊,古人也很喜歡春天,寫了好多好多的詩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我們將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洞簳浴。大家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播放孟浩然的`圖片,是啊,這首詩就是由唐代詩人孟浩然寫的。
3、板書課題:春曉,指名幼兒讀,并讓幼兒猜猜這首詩寫的是什么時候的?從而進行解題,“曉”是早晨的意思,因此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天的早晨。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
。ǘ┏踝x古詩,認識生字
1、師:昨天老師已經(jīng)布置大家預習這首古詩了,現(xiàn)在老師就來檢查同學們預習得怎么樣了?
、僦该變鹤x。
、谌帻R讀。
2、師:現(xiàn)在老師把課文當中的生字寶寶請到黑板上了,我們一起去跟它們打招呼吧。課件出示“我會認”的字。
、僦该變鹤x生字。
、谌嘟涣髯R字方法。
、圻M行詞語認讀游戲:出示“睡眠、到處、新聞、聞見”等詞語讓全班同學進行認讀。
、苋嘣俅锡R讀古詩。
。ㄈ┲笇Ю首x,理解詩意
1、師:同學們春天百花齊放,鳥兒飛來飛去,詩人睡得可香啦,連天亮了都不知道。是誰把他叫醒的呢?原來是小鳥,它們嘰嘰喳喳地叫著。他突然記起昨天晚上聽到的刮風下雨的聲音。花園里的花開得那么好,被風吹了一晚上了,不知道掉了多少花瓣。師邊讀邊指導幼兒看圖。
2、師:那么詩人是怎樣來寫這么一幅畫的呢,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這首詩。
(1)學習一、二兩句詩。
、儆變鹤杂勺x這兩句詩。
、趲煟捍禾斓脑绯,睡得多么舒服,一醒來就聽到美麗
的鳥叫聲,心情真舒暢!誰能帶著這種心情來讀讀這兩句詩。
、塾變涸囍吲d地讀這兩句,接著再指名讀,齊讀。
。2)學習三、四句。
①師范讀,幼兒再跟讀。
、趲煟何覀兊淖髡呦肫鸹ò甑袅瞬簧伲睦锞陀X得很可
可讀得輕一些,慢一些。
、苡變涸囎x,再全班齊讀。
。3)幼兒試背全詩。
3、導背
①看圖試背,指名背。
、谌帻R背。
4、配樂朗讀古詩。
。ㄋ模┲笇鴮憽肮拧⒙、多”
1、出示三個生字,幼兒認讀,并對生字進行組詞。
2、幼兒觀察生字,說說在書寫這些生字的時候分別要注意什么?
3、老師范寫,幼兒描紅并書寫兩個生字。
4、展示評議。
。ㄎ澹┎贾米鳂I(yè)
1、背誦《春曉》。
2、古、聲、多各寫兩行。
幼兒古詩11
活動目標
在游戲中理解、欣賞古詩,學習古詩。
活動準備
小魚頭飾,用幼兒自畫自剪的小魚及許多蓮葉布置成“蓮池”的場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盤。
活動過程
1.模仿小魚游來游去,情緒愉快地參與游戲。
幼兒扮演小魚,在音樂聲中自由、歡快地游戲。
2.參與情境表演,在游戲中感受并嘗試理解古詩中的詞句。
(1)欣賞“蓮池”場景,體驗首句:江南可采蓮。
教師用幼兒自畫自剪的小魚及許多蓮葉布置成“蓮池”的場景,并為幼兒簡單介紹江南美景,同時輕柔地朗誦首句“江南可采蓮”,請幼兒欣賞。
(2) “小魚們"欣賞“蓮池”中的蓮葉,感受蓮葉茂密的樣子,體驗第二句:蓮葉何田田。
教師用豐富的詞匯描述“蓮池”中的'蓮葉,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3) “小魚”們在蓮葉中間游戲,體驗第三句:魚戲蓮葉間。
引導語:可愛的小魚們,讓我們一起在這碧綠的蓮池中游來游去,自在地游戲吧。
(4)聽指令,做游戲。
分別出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盤,請小魚們在方向盤的指示下向四個方向游戲,體驗后四句: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3.完整地欣賞、學習古詩。
(1)在音樂聲中,老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請幼兒欣賞。
(2)師幼共同朗誦古詩。
幼兒古詩12
1.《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2.《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3.《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4.《題臨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6.《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7.《樂游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8.《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9.《絕句》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10.《塞下曲》
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11.《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2.《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13.《鄉(xiāng)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14.《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5.《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 高層。
16.《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17.《江上漁者》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18.《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19.《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20.《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1.《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22.《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23.《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24.《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25.《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26.《滁洲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27.《菊花》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28.《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29.《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幼兒古詩13
一、望廬山瀑布
李白〔唐代〕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譯文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從遠處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絹綢懸掛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懷疑是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注釋
香爐:指香爐峰。
紫煙:指日光透過云霧,遠望如紫色的煙云。
遙看:從遠處看。
掛:懸掛。
前川:一作“長川”。
川:河流,這里指瀑布。
直:筆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這里是夸張的說法,不是實指。
疑:懷疑。
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gòu)成的帶狀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二、夜宿山寺
李白〔唐代〕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譯文
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邊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不敢高聲說話,唯恐驚動了天上的仙人。
注釋
宿:住,過夜。
危樓:高樓,這里指山頂?shù)乃聫R。危:高。百尺:虛指,不是實數(shù),這里形容樓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統(tǒng)稱。
語:說話。
恐:唯恐,害怕。驚:驚動。
三、小兒垂釣
胡令能〔唐代〕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譯文
一個頭發(fā)蓬亂、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邊學釣魚,側(cè)身坐在青苔上綠草遮映著他的身影。
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遠遠地擺了擺手,不敢回應路人生怕驚動了魚兒。
注釋
蓬頭:形容小孩可愛。
稚子:年齡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綸:釣魚。
綸:釣魚用的絲線。
莓:一種野草。
苔:苔蘚植物。
映:遮映。
借問:向人打聽。
魚驚:魚兒受到驚嚇。
應:回應,答應,理睬。
四、望洞庭
劉禹錫〔唐代〕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山水翠一作:山水色)
譯文
洞庭湖水色與月光互相輝映,湖面風平浪靜,猶如未磨的銅鏡。
皓月銀輝之下,青翠的君山與清澈的洞庭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只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
注釋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兩: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諧。指水色與月光互相輝映。
潭面:指湖面。
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湖面無風,水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銀盤:形容平靜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這里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五、滁州西澗
韋應物〔唐代〕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譯文
唯獨喜歡澗邊幽谷里生長的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zhuǎn)啼鳴的黃鸝。
傍晚時分,春潮上漲,春雨淅瀝,西澗水勢頓見湍急,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閑地橫在水面。
注釋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獨憐:唯獨喜歡。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深樹:枝葉茂密的樹。深,《才調(diào)集》作“遠”。樹,《全唐詩》注“有本作‘處’”。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郊野的渡口。
自橫:指隨意漂浮。
六、夏日絕句
李清照〔宋代〕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譯文
活著就要當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們到現(xiàn)在還思念項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注釋
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項羽:秦末時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奪天下,在垓下之戰(zhàn)中,兵敗自盡。
江東:項羽當初隨叔父項梁起兵的地方。
七、范成大〔宋代〕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惟通:唯)
譯文
初夏時節(jié),金黃的梅子掛滿枝頭,杏子也變得鮮亮飽滿,田里麥穗揚著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盡正在結(jié)籽。
白天變長了,大家都在田間忙碌,籬落邊無人經(jīng)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注釋
雜興:有感而發(fā),隨事吟詠的詩篇。
籬落:籬笆。
八、江上漁者
范仲淹〔宋代〕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譯文
江岸邊行人來來往往,只是喜愛味道鮮美的鱸魚。
你看那一葉小小漁船,時隱時現(xiàn)在滔滔風浪里。
注釋
漁者:捕魚的人。
但:單單,只是。
愛:喜歡。
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味道鮮美的魚。生長快,體大味美。
君:你。
一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出沒:若隱若現(xiàn)。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風波:波浪。
九、長相思·山一程
納蘭性德〔清代〕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譯文
跋山涉水走過一程又一程,將士們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guān)進發(fā)。夜已經(jīng)深了,千萬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
帳篷外風聲不斷,雪花不住,嘈雜的聲音打碎了思鄉(xiāng)的夢,想到遠隔千里的家鄉(xiāng)沒有這樣的聲音啊。
注釋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長水遠。
榆關(guān):即今山海關(guān),在今河北秦皇島東北。
那畔:即山海關(guān)的另一邊,指身處關(guān)外。
帳:軍營的帳篷,千帳言軍營之多。
更: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風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風雪交加也。
聒(guō):聲音嘈雜,這里指風雪聲。
故園:故鄉(xiāng),這里指北京。
此聲:指風雪交加的聲音。
十、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杜甫〔唐代〕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譯文
黃四娘家周圍小路開滿鮮花,萬千花朵壓彎枝條離地低又低。
嬉鬧的彩蝶在花間盤旋飛舞不舍離去,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叫聲悅耳動人。
注釋
黃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時的鄰居。
蹊(xī):小路。
留連:即留戀,舍不得離去。
嬌:可愛的樣子。
恰恰:象聲詞,形容鳥叫聲音和諧動聽。一說“恰恰”為唐時方言,恰好之意。
十一、己亥雜詩
龔自珍〔清代〕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人材一作:人才)
譯文
只有依靠風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煥發(fā)勃勃生機,然而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終究是一種悲哀。
我奉勸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規(guī)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釋
九州:中國的別稱之一。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
恃(shì):依靠。
萬馬齊喑:所有的馬都沉寂無聲。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
喑(yīn),沉默,不說話。
天公:造物主。
抖擻:振作,奮發(fā)。
降:降生,降臨。
十二、竹石
鄭燮〔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譯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
經(jīng)歷無數(shù)磨難和打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
注釋
竹石:扎根在石縫中的竹子。詩人是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
咬定:比喻根扎得結(jié)實,像咬著青山不松口一樣。
立根:扎根,生根。
原:原來。
破巖:裂開的山巖,即巖石的縫隙。
磨:折磨,挫折,磨煉。
擊:打擊。
堅勁:堅強有力。
任:任憑,無論,不管。
爾:你。
十三、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宋代〕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jié)大不相同。
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像與天相接,陽光下的'荷花分外鮮艷嬌紅。
注釋
曉:太陽剛剛升起。
凈慈寺:全名“凈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為杭州西湖南北山兩大著 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秘書。
畢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的時候。
四時: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在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jié)。
同:相同。
接天:像與天空相接。
無窮:無邊無際。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xiàn)無窮的碧綠。
映日:太陽映照。
別樣:宋代俗語,特別,不一樣。
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十四、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宋代〕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何似一作:何時;又恐一作:惟/唯恐)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長向一作:偏向)
譯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節(jié),通宵痛飲直至天明,大醉,趁興寫下這篇文章,同時抒發(fā)對弟弟子由的懷念之情。
像中秋佳節(jié)如此明月幾時能有?我拿著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高遙在上的宮闕,現(xiàn)在又是什么日子。我想憑借著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我經(jīng)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賞著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哪里比得上人間煙火暖人心腸。
月兒移動,轉(zhuǎn)過了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可又為什么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人生本就有悲歡離合,月兒常有圓缺,(想要人團圓時月亮正好也圓滿)這樣的好事自古就難以兩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都能平安健康長壽,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賞明月。
注釋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這一年蘇軾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任太守。
達旦:到天亮。
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把,執(zhí)、持。
天上宮闕(què):指月中宮殿。闕,古代城墻后的石臺。
歸去:回去,這里指回到月宮里去。
瓊(qióng)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仙宮。
不勝(shèng,舊時讀shēng):經(jīng)受不住。
勝:承擔、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弄:賞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轉(zhuǎn)朱閣,低綺(qǐ)戶,照無眠:月兒移動,轉(zhuǎn)過了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
朱閣:朱紅的華麗樓閣。綺戶:雕飾華麗的門窗。
不應有恨,何事長(cháng)向別時圓:(月兒)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
何事:為什么。
此事:指人的“歡”“合”和月的“晴”“圓”。
但:只。
千里共嬋(chán)娟(juān):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光。
共:一起欣賞。
嬋娟:指月亮。
十五、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宋代〕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溪橋一作:溪頭)
譯文
皎潔的月光從樹枝間掠過,驚飛了枝頭喜鵲,清涼的晚風吹來仿佛聽見了遠處的蟬叫聲。田里稻花飄香,蛙聲陣陣,似乎在告訴人們今年是一個豐收年。
天邊幾顆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還在土地廟的樹林旁,道路轉(zhuǎn)過溪水的源頭,它便忽然出現(xiàn)在眼前。
注釋
西江月:詞牌名。
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的西面。
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
鳴蟬:蟬叫聲。
舊時:往日。
茅店:茅草蓋的鄉(xiāng)村客店。
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出現(xiàn)。
十六、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宋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亡同:無)
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翠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音,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fā)的是誰家的公婆父老?
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在家里編織雞籠。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注釋
清平樂(yuè):詞牌名。村居:題目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吳音:吳地的方言。作者當時住在信州(今上饒),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樂。
翁媼(ǎo):老翁、老婦。
鋤豆:鋤掉豆田里的草。
織:編織,指編織雞籠。
亡(wú)賴:這里指小孩頑皮、淘氣。亡,通“無”。
臥:趴。
十七、江南春
朝代:唐朝|作者: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古詩簡介
江南春,唐代詩人杜牧的名詩。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翻譯/譯文
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shù)的樓臺全籠罩在風煙云雨中。
注釋
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種外墻。
2、山郭:依山的城鎮(zhèn)。
3、南朝:東晉滅亡后,先后在南方地區(qū)建立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合稱。
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據(jù)《南史·循吏·郭祖深傳》說:“都下佛寺五百余所”。這里說四百八十寺,是虛數(shù)。
5、樓臺:指寺廟。
幼兒古詩14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鳥鳴澗》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4、《送元二使關(guān)西》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5、《望廬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爐升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6、《相思》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頡,此物最相思。
7、《望天門山》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8、《出塞》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9、《早發(fā)白帝城》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10、《靜夜思》唐。李白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11、《贈汪倫》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2、《回鄉(xiāng)偶書》唐。賀知章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13、《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14、《絕句》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15、《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16、《憶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2、《憫農(nóng)》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7、《草》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18、《詠鵝》唐。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19、《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20、《五歲詠花》唐。陳志賢(陳知玄)
花開滿樹紅,花落萬枝空。唯余一孕在,明日定隨風。
21、《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2、《楓橋夜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歌聲到客船。
23、《竹枝詞》唐。劉禹錫
城西門前滟預堆,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西來。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xiāng)情。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
24、《尋隱者不遇》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幼兒古詩15
我國古代詩歌是一種最能體現(xiàn)漢語語音魅力的文學表現(xiàn)形式,是兒童學習漢語的必修課。朗讀、背誦古詩,不僅能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節(jié)奏,還能了解到歷史、文學、地理等多方面知識。
詩的語言是富有音樂性的,古詩尤其講究韻律。幼兒時期是一個人記憶力最強的時期,而古詩篇幅短小,工于音韻,句式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教師可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選一些簡單易懂、形象性較強的古詩,教幼兒學習,這樣不僅可以使幼兒學到知識,受到品德和美感教育,還能培養(yǎng)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而且對孩子的早期智力開發(fā)也很有好處。
大部分人在教幼兒背詩的時候,因為信奉“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只是讓幼兒單純的背誦。也有的人認為古詩的韻味妙不可言,只有在反復的誦讀中才能體會出它的意境。這些觀點都有道理,但卻忽視了一點,幼兒畢竟是孩子,在初步學習的過程中,唯有成人的不斷啟發(fā)引導才能漸漸掌握理解,品味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詩是精煉的語言,同時也讓幼兒在學習時極難掌握,因此必須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進行學習。我們不光要一句一句的翻譯給他們聽,更要深入淺出的講解,讓他們基本弄懂詩句的意思。由于幼兒的經(jīng)歷少,接觸的東西也少,我們可以把詩中的內(nèi)容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也可以以故事的形式幫助幼兒記憶和理解。一開始,幼兒學習速度很慢,總是記了上句忘下句,有時還會對古詩東拼西湊,可是,經(jīng)過幾天的學習幼兒已能把古詩記下來了,雖然不懂古詩到底在講些什么,但他們體會到了古詩的韻律美,他們覺得古詩讀起來很好聽。教師還可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通過相應的動作演示和形象的講解讓幼兒理解,進而再通過角色表演或分角色朗讀的方法讓幼兒掌握。這種方法更富有游戲性很受幼兒歡迎。如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梢哉垉蓚幼兒一個扮大人,一個扮童子。指定室內(nèi)吊扇之類為松,窗外樹木為山。開始后,童子在松下游戲,大人緩步走向童子。大人旁白“松下問童子”后問:“喂,請問小師傅,你的師傅呢?”童子旁白“言師采藥去”后答:“我?guī)煾挡伤幦チ!贝笕苏f:“那你師傅到哪里采藥去了?”童子旁白“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后答:“我?guī)煾稻驮谶@座大山中(伸手指外面的樹)。山上到處都是云霧,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接下去可請幼兒自由發(fā)揮地表演。
也許有人會問:幼兒學習古詩有用嗎?我認為很有幫助。有些古詩雖然比較深奧,對于幼兒來說,古詩中的許多意境確有不能完全理解的,但我們要求不宜過高,幼兒現(xiàn)在也許不懂“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意思,但誰能斷言在不久的將來孩子不會幡然領(lǐng)悟此詩中開闊的意境和那份濃濃的友情?再者,幼兒學習古詩也可以鍛煉口齒清楚伶俐、吐音準確流暢,還能大量積累詞匯,能豐富自身的文學語言。古人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倍嘧x詩,多背詩,能為其今后高雅風趣的談吐、妙筆生輝的寫作打下結(jié)實的基礎(chǔ)。
古詩的學習猶如給幼兒播下了一棵好的種子,它也許會在幼兒的成長中早早的發(fā)芽,也許不會發(fā)芽,但它對幼兒情操的熏陶、語言的學習、記憶力、想象力的培養(yǎng)定會起積極的作用,讓我們運用合適的方法,借助故事、圖片、動作、音樂來學習、背誦古詩吧。
曾經(jīng)有個哲人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可見培養(yǎng)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
【幼兒古詩】相關(guān)文章:
幼兒古詩04-05
(優(yōu)選)幼兒古詩07-20
經(jīng)典幼兒園古詩03-07
幼兒早教古詩03-12
幼兒中班古詩教案03-17
幼兒古詩精品[15篇]07-20
幼兒園古詩教案12-31
幼兒古詩【常用13篇】07-20
幼兒古詩15篇【必備】07-20
幼兒古詩常用【14篇】07-20